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蜻蜓隊長臺詞2篇 “風飛之間,豁達與勇敢” - 蜻蜓隊長擔當義不容辭

《蜻蜓隊長》是一部由中國動畫電影公司製作的動畫電影。該電影講述了一隻小蜻蜓因為意外而獲得了超能力,並帶領著朋友們保護家園的故事。其中,蜻蜓隊長的許多臺詞成為了影片經典,感人至深。

蜻蜓隊長臺詞2篇 “風飛之間,豁達與勇敢” - 蜻蜓隊長擔當義不容辭

第1篇

?放飛蜻蜓》是一篇充滿情趣、富有啟迪意義的文章。對於這一課的教學重難點,老師們的意見並不統一,大多是將“瞭解蜻蜓的知 識,懂得蜻蜓是益蟲,增強保護動物的意識”作為重難點,我並不贊同這個觀點。在細讀課文後,覺得將它作為教學的重難點並不妥。

教學這一課時,我以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認識蜻蜓為主線,從而體現陶先生對學生充滿愛心、循循善誘的特點。為了讓學生充分 瞭解陶先生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突出了“慈愛”、“小心”、“商量”、“撫 摸”等詞語,同時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詞語。在 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展開討論。由於在一開始 我就注意讓學生進入角色,邊讀文、邊體悟,因此學生能獨立思考,體悟得較深,討論時也是有話可講。在引導學生了解蜻蜓的知識時,我先設計表格讓學生填寫蜻蜓的特點和作用,再讓學生思考省略號有 什麼作用,蜻蜓還有什麼特點和作用。把預習時查詢的資料填充進去,但僅限於瞭解還遠遠不夠,學會整合書本資源和課前蒐集到的資料,用自己的話來介紹蜻蜓才是重難點。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讓他 們互相介紹蜻蜓。課上,學生們眉飛色舞地說著蜻蜓,那些數字、那 些小故事在他們的脣間動情地傾吐著。我知道,課文的重難點他們已 經大多掌握了。

在學完整篇課文以後,我出示了一張圖片,讓大家欣賞,目的是 引導學生想象,重回藍天的小蜻蜓會說什麼,並讓他們自由表達:你 們有什麼想對小蜻蜓說嗎?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臨下課時,我問孩子們學完了這一課有什麼收穫,學生們談了許多,有說 關於蜻蜓的,有說關於陶行知的,有說要保護動物的等等,看來他們 的收穫還真不少。我建議他們課後再去找一找關於陶行知的資料,相信他們一定會更好地瞭解陶行知,從先生教育學生的一個個小故事中 得到啟發。最後集體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更將本課的學習推向了高 潮,學生在朗讀中再次體會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慈愛和諄諄教導。

走進新課程,我們為師者首先應是一個善於學習者,向書本學習,更新理念;向學生學習,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陶行知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諦:真正的教育不 是告訴,而是啟發與誘導!總之,興趣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內部動力。作為一名 教師,要設法去調動他們的興趣,不斷讓他們感受學習的樂趣。只有 這樣“寓教於樂”,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不是負擔,而是享受,從而提高語文課的教學效果。

1、學會本課 9個生字,認識 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習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理解重點語句,能正確地讀出句子的語氣。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陶行知對孩子們的諄諄教誨,通過對課文內容的朗讀感悟,了 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

4、引導學生逐步養成邊讀書,邊思考的閱讀習慣。瞭解課文敘述順序,滲透寫作方法。教學重、難點:

理解重點句、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讀中感悟陶行知對孩子的諄諄教導。

教學準備: 關於蜻蜓的圖文資料,課件。課時安排:2 課時

(3)提示:易錯處:“蜓”右邊不是“延” 對於蜻蜓,你都有哪些瞭解?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關於蜻蜓的課文,板書:放飛。齊讀課題:放飛蜻蜓。

2、學生圍繞課題質疑:看了課題,你產生了什麼疑問?

3、學生質疑:誰捉了蜻蜓?誰放飛蜻蜓?為什麼放飛?

1、聽課文錄音,用以往的學習方式認識課文中的字,標出自然段。

3、初步回答質疑:我們捉蜻蜓我們放蜻蜓陶行知講蜻蜓

4、瀏覽課文:哪幾節講的是捉蜻蜓?哪幾節講的是放蜻蜓?哪幾節講的是講蜻蜓?

5、自願選擇分別讀三部分,再次熟悉課文,熟悉生字,糾正讀音,統一認識。

7、匯入:看來小朋友放飛蜻蜓是因為陶行知跟他們談論了蜻蜓。那麼他都談了 關於蜻蜓的哪些知識呢?讀課文,從文中找一找。

三、感悟課文“講蜻蜓”部分(2――10 自然段),瞭解有關蜻蜓的知識。

1、學生自由讀 2――10 自然段,邊讀邊畫出講述關於蜻蜓知識的語句。

2、指名讀,小組交流,大家議。同時課件演示蜻蜓的構造及特點。激發情趣再讀再讀。[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邊動筆,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同時,在學生充分自由 品讀的基礎上合作互動學習。]

3、總結概括:我們都瞭解了蜻蜓的哪些知識?用“我知道了……,還知道了……”的句式練習說話。 [發展學生的語言要落實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蜻蜓的知識?還想了解哪些知識? 回家收集有關資料。

2、指名分角色讀課文。思考:課文按什麼順序寫的?

2、語言訓練:能說一句話來說說你對蜻蜓的感受嗎? 如:我喜歡蜻蜓。蜻蜓是我們的朋友。蜻蜓很美麗。[再次進行語言訓練,激發學習情感。]

1、同學們,如果你捉到一隻蜻蜓心情會怎樣?課文中哪個自然段講的是小朋友捉蜻蜓?

2、指名讀第一段,瞭解大意,想象孩子們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3、可是他們卻把蜻蜓放了,什麼心情?讀第三段(11 自然段)(1)從“紛紛”一詞可以看出孩子們都同意放飛蜻蜓

(2)從“放了它,放了它”連喊了兩遍,體會孩子們的心情。

4、引導思考:翠貞他們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隻蜻蜓,為什麼最後大家卻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飛”了?(在“放飛”下加重點號)。此時你對陶行知先生產生了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這節課我們繼續讀課文,來探討一下,他是怎樣的一個人。

(1)分角色讀第二、三段,想一想: 陶行知先生是怎樣跟孩子們談蜻蜓的? 如果你就是這群孩子中的一員,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談了有關蜻蜓的事之後,你會 自覺自願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飛嗎?為什麼?

a 陶行知的語氣:“慈愛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們容易 接受他的教育)

b 陶行知先生與孩子們的對話內容:蜻蜓吃什麼?尾巴有什麼作用?眼睛的結構。了(解蜻蜓的特點,認識到它是益蟲,應該保護)提問:從他們的對話中,你對蜻蜓有了什麼瞭解?

c 孩子們的回答內容和神態。(“入神”說明陶行知先生的話太吸引人了)(學生讀議)

6、練習分角色朗讀。同座間練習,再次體會人物的心理。指名演讀,集體評議。

4、教師示範指導寫:“蜓”、“衡”。抓住結構特點進行提示。作業設計:

蜻蜓隊長臺詞2篇 “風飛之間,豁達與勇敢” - 蜻蜓隊長擔當義不容辭 第2張

第2篇

2、學會本課生字,通過多種方法理解文中生字詞語。

3、對課文內容的初步朗讀感悟,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弄清課文脈絡。

4、初步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初步體會教育家陶先生對下一輩的關懷。 教學重、難點:

2、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感受陶行知對孩子們的諄諄教誨,初步瞭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教學過程:

1、謎語引入:小飛機,紗翅膀,飛來飛去捉蟲忙;低飛雨,高飛晴,氣象預報它內行。(打一昆蟲)板書:蜻蜓

學習“蜻蜓”:(1)都是什麼偏旁?因為??(它是昆蟲)

出示“蜻蜓”圖片:看,幾隻蜻蜓飛過來了。喜歡蜻蜓嗎?為什麼?

有一群小朋友也很喜歡蜻蜓,有一天,他們捉到了一隻蜻蜓,可最後,他們卻把它給放了。把板書補充完整。

3、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題目是:放飛蜻蜓(板書課題)讀題

5、學生質疑。誰捉了蜻蜓?誰放飛蜻蜓?為什麼放飛?

1、解決疑問的辦法是讀書。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自由地大聲朗讀課文,聽清楚老師的要求:第一:注意讀準字音,不會讀的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第二:標出自然段序號。第三:邊讀邊思考剛才提出的問題。看看哪些問題是可以通過讀書解決。

2、總結讀書情況:自己解決了哪些問題?你告訴大家。(指名說。)(板書: 捉蜻蜓 談蜻蜓 放蜻蜓)根據老師的板書,把這些連線起來說成一句通暢、簡潔、完整的話,就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指名說。(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同學們,這節課有很多的生字寶寶想和我做朋友,讓我們先到詞語樂園去走一走,讀一讀。(出示詞語)

一撅一撅 掌握方向 據說 結構複雜 成千上萬 四面八方

1、指名讀第一組生字詞。發現了什麼?(“蒼蠅”“蚊子”讀成輕聲,都是

2、誰能發現這些詞之間有什麼聯絡?比如說,蜻蜓與蒼蠅、蚊子之間???蜻蜓是吃蒼蠅、蚊子、孑孓、露水的。

3、課文中哪些自然段講到?快速閱讀課文,找一找。板書:吃什麼(2-6)指名讀。

4、你知道一隻蜻蜓一小時能吃多少隻蒼蠅或者是蚊子嗎?誇誇蜻蜓。(20只蒼蠅、840只蚊子。)

一撅一撅 掌握方向 據說 結構複雜 成千上萬 四面八方

1、指名讀,相機糾正。觀察“一撅一撅 掌握方向 據說”字形,發現什麼?(都有“手”,都是動詞。)理解哪些,不理解哪些?(文中說蜻蜓的尾巴“一撅一撅”,看到過嗎?指名演示動作。指導朗讀這句話。)(“掌握”能換個詞表示相同的意思嗎?——掌控、控制、把握。)

據說,聽說,別人說,人家說,不是自己親眼看到的,也沒有科學家研究證實的。(在具體語境中理解詞語的方法)

我看見龍潭公園的桃花很漂亮。做眼保健操對保護視力有幫助。換下的牙齒一定要扔到房屋頂上。

明年的冬天不太冷。(哪些句子可以用上“據說”?)

(“復”這個字怎麼記?課文哪個地方寫了蜻蜓結構複雜?請你動筆畫出。出示句子,指名朗讀,什麼結構複雜? 為什麼蜻蜓結構複雜。指名說。用“因為??所以??”告訴老師。其他動物的眼睛相對蜻蜓來說結構就比較“簡單”。)

4、說說“成千上萬 四面八方”什麼意思?在課文裡指什麼? 這兩個表示多,你知道其他類似的嗎?也有表示少的,你知道嗎?(鼓勵孩子主動積累成語)

6、這些在課文的哪些自然段?板書:尾巴 眼睛(7-10)齊讀。

(三)學習第三組生字詞 撫摸 七嘴八舌搶著說、入神 紛紛

2、“七嘴八舌”是什麼意思?搶,(出示文中句子,讀 “七嘴八舌”這個詞語。把句子多讀幾遍,想想該怎樣讀才能表現“七嘴八舌地搶著說”,四人小組可以商量併合作完成。師讀提示語,三名學生配讀。或小組合作朗讀表示。)

3、課文裡有個詞和“七嘴八舌”的意思很相近,你知道是哪個嗎?紛紛。師生配合讀。

4、你能給“入神”找個近義詞嗎?入迷。對不對呢?我們怎麼檢查?放進課文讀一讀。看來找近義詞來理解詞語也是一種好方法。(找近義詞理解詞語的方法)

1、交流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誰捉蜻蜓?(一群孩子)

後來為什麼又放了?(陶行知先生看見了,給孩子們講述蜻蜓的有關知識,使他們認識到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勸他們放了蜻蜓。)

陶行知是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所以要尊稱他為“先生”。我們還曾經學過他專門為小朋友寫的兒歌《人有兩個寶》“人有兩個寶, 雙手和大腦。雙手會做工, 大腦會思考。用手又用腦, 才能有創造。”

陶行知先生非常熱愛孩子,對孩子們總是和藹可親的樣子,文中有一個生詞就是講這個意思的,找一找。(板書“慈愛”,給“慈”組詞,“慈祥、慈眉善目”;讀出這個詞語包含的感情。)

3、陶行知先生就是這樣愛著孩子們,當他看見一群孩子在捉蜻蜓時,並沒有責怪他們,而是給孩子們講述蜻蜓的有關知識,使他們認識到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勸說他們放了蜻蜓。我們可以把這些內容也歸納成三個字。(“談蜻蜓”或“識蜻蜓”)

今天通過學習,我們明白了這篇課文主要說了陶行知看見一群孩子捉蜻蜓,然後和孩子談蜻蜓,最後和孩子一起放飛蜻蜓的故事。那麼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樣和這群孩子談蜻蜓的呢?他都談了關於蜻蜓的哪些知識呢?孩子們怎麼就自願把蜻蜓放了呢?下節課繼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