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除法》教案優質8篇 推薦:精通小數除法,輕鬆拓展數學視野!

這是一篇關於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除法》教案的優質文章。本文將為您詳細介紹該教案內容和教學方法,並幫助您更好地掌握小數除法這一難點知識點。

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除法》教案優質8篇 推薦:精通小數除法,輕鬆拓展數學視野!

第1篇

教學難點:確定小數乘以整數的積的小數點位置的方法。

孩子們喜歡放風箏嗎?今天我就帶領大家一塊去買風箏。

⑴例1:風箏每個3.5元,買3個風箏多少元?(讓學生獨立試著算一算)

(2)彙報結果:誰來彙報你的結果?你是怎樣想的?(板書學生的彙報。)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⑶理解意義。為什麼用3.5×3計算? 3.5×3表示什麼?(3個3.5或3.5的3倍.)

象這樣的3.5元的幾倍同學們會算了,那不代表錢數的 0.72×5你們會算嗎?(生試算,指名板演。)

使學生得出:先把被乘數0.72擴大100倍變成72,被乘數0.72擴大了100倍,積也隨著擴大了100倍,要求原來的積,就把乘出來的積360再縮小100倍。(提示:小數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積的末尾有0,要先點上積的小數點,再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

③ 再看被乘數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除法》教案優質8篇 推薦:精通小數除法,輕鬆拓展數學視野! 第2張

第2篇

我所任教的五年級班共有學生xx人。一部分的學生學習態度端正,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空間觀念較強。上課時都能積極思考,主動、創造性的進行學習。但從上學年的知識質量驗收的情況看,學生的存在明顯的兩極分化,後進生的面還是大,針對這些情況,本學年在重點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的時,加強後進生的輔導和優等生的指導工作,全面提高兩班的合格率和優秀率。

本冊教材內容包括:小數的乘法和除法;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多邊形面積的計算;簡易方程四個部分。

本單元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的四則運算、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這部分的知識在本冊乃至於整個國小階段中取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單元的應用題主要是複習已學過的兩、三步應用題,以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和推理能力,為下一單元學習新的應用題作準備。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小數乘、除法的意義及計演算法則;難點: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關鍵:小數點的處理。

本單元包括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兩節。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是在學生已掌握整數混合運算和小數四則運算的基礎上,對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進行概括的總結和提高。應用題前一部分是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整理總結解應用題的一般方法和步驟,擴充套件一般應用題的範圍,後一部分是教學以反應兩個物體運動為內容的一些行程應用題。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掌握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熟練進行計算;難點:列綜合算式解答三步計算的應用題;關鍵:掌握列綜合算式解答文字題。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這是今後學習圓面積和立體圖形面積的基礎。

這單元的教學重點:計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難點:多邊形面積公式的應用;關鍵:公式的推導過程。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學了一定的算術知識,已初步接觸了一些代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解簡易方程和方程解應用題等代數初步知識,比和比例等內容良好基礎。

教學重點: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簡易方程;難點:初步學會列方程解兩、三步計算的應用題;關鍵:用字母表示數,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

第3篇

?植樹問題》是《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五年級冊第七單元《數學廣角》中的內容。

教材將植樹問題分為幾個層次,有兩端都栽、兩端不栽、以及封閉曲線(方陣)中的植樹問題。例1討論的是在校園裡的一條小路一邊植樹,需要多少棵樹苗的問題,這是關於一條線段的植樹問題。小路全長100米,每隔5米栽一棵樹,兩端都要栽,一共要準備多少棵樹苗呢?讓學生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經歷分析、思考問題的過程。例2是在例1的基礎上繼續探討關於植樹問題的另一種情況。教材給出動物園裡綠化隊在大象館和猩猩館之間的小路兩旁栽樹的問題,根據實際情況在這條小路兩端都不栽樹。本節課教學第106頁——107頁例1、例2和做一做的內容。

本節課在教材的處理上我作了如下調整,把原例1中的路長“100米”改為“20米”,把“兩端要栽”這個條件去掉了。資料改小有利於學生思考,也便於學生動手操作,但並不影響我們要研究的數學問題。“兩端要栽”這個條件去掉了,旨在讓學生在一個開放的情境中,通過動手操作、演示用一一對應的思想方法去探究一條線段上的植樹問題三種情況中間隔數與棵數的關係,將例2分成兩道題放到利用模型、解決問題環節,有利於學生用發現的規律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從而使學生建立起深刻、整體的表象,提煉出植樹問題解題思想方法。

1.在給定目標下,感受針對具體問題提出設計思路、制訂簡單的方案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應用和反思,進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識和方法,瞭解所學知識之間的聯絡,獲得數學活動經驗。

2.學生已經學習了《除法的含義》、《表內除法》、《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以及用線段圖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從學生的思維特點看,五年級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為主,但抽象思維能力也有了初步的發展,具備了一定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類梳理的數學活動經驗。這部分內容放在這個學段,說明這個內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數學思維和很強的探究空間,既需要教師的有效引領,也需要學生的自主探究。

3.藉助直觀,通過間隔和數的對應,理解間隔數與植樹棵數的規律,建立不同情境下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

4.學生在參與觀察、動手操作、比較等數學活動中,發展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獨立思考,體會數形結合、一一對應、化歸、建模等數學思想方法。

5.能運用所得到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能和他人合作交流。

6.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建立自信心。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驗植樹問題的價值和作用。

重點:探索規律,建立植樹問題模型,會應用植樹問題的模型解決一些相

難點:理解“間隔”與“數“之間的對應關係,應用植樹問題的模型靈活

教法:以情境教學法為主,直觀演示法、引導發現法、討論法、講解法為輔。

學法:以學生髮展為本,融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方法為一體。

師:想讓自己的頭腦變得更聰明的同學請以最佳的狀態坐好,都有這個美好的願望,光說不練可不行。這節課就讓我們走上思維的道路,一起去迎接新的'挑戰吧。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的課前思維訓練題:

2.四年級在三樓,每上一層要走20個臺階,一共要走多少個臺階才能到三樓?(每層臺階數相同)

師:鋸木頭和上樓梯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我們把它叫做“植樹問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有關植樹問題的知識。(板書課題:植樹問題)

(這一環節,旨在使學生在輕鬆的活動中為新課的學習作鋪墊,而且讓學生體會到只要處處留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寬闊的生活情境,就能發現在平常事件中蘊涵的數學規律,並應用這些規律去解決實際問題。)

園林工人打算在一條長20米的筆直小路一邊植樹,請同學們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幫忙設計一份植樹方案,並說明理由.(創設為園林工人設計植樹方案的情境,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問題於生活,為生活服務的思想,並且激發學生積極參加到學習活動中。我還把教材例題100米,改成20米,主要因為我感覺100米的距離還是有些長,學生在動手操作時,不便於研究。同時也遵從了教參中把複雜問題簡單化的思想)

(先給學生創設寬鬆的思維環境,讓學生開啟思路,找到在一條線段上栽樹時的不同方法,讓思維如花般綻放。)

③探究間隔數與總長、間距的關係。(向學生滲透此類問題的思想方法、讓學生髮現其中的規律,建立起數學模型的過程。)

④共同探究原因。(演示:樹與間隔之間的一一對應關係。)(讓學生在一個開放的情境,突現學生的知識起點,從而用一一對應的思想方法讓學生理解多1少1的原因,建立起深刻、整體的表象,提煉出植樹問題解題的方法。)

①植樹問題規律,②解決植樹問題方法:先求出間隔數,再看屬於哪種型別。

師:既然寶貝已經儲存在你的大腦裡了,那可不能讓它天天睡懶覺,得常常拿出來發揮一下它的神奇作用。下面這幾道題就需要它大顯身手。請看:

1.有一條500米的石子路,在石子路的一側每隔5米栽一棵(只栽一端),需要準備幾棵樹?

2.同學們在全長10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8米栽一棵(兩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3.大象館和猩猩館相距60米。綠化隊要在兩館間的小路一側栽樹,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3米。一共要栽幾棵樹?

4.在一條全長180米的街道兩旁安裝路燈,(兩端都要安裝),每隔6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裝多少座路燈?

(練習題設計有層次性,充分體現本節課的重點,難點,並且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帶著濃厚的興趣和高漲的積極性,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也體現讓數學知識迴歸生活,為生活服務的思想,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現實生活中的許多不同事件,都含有與植樹問題相同的數量關係,它們都可以利用植樹問題的模型來解決它,感悟數學建模的重要意義。)

第4篇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及算理。

過程與方法:經歷將小數乘整數轉化為整數乘整數的過程,使學生認識到轉化的方法是學習新知識的工具。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小數乘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學會轉化。

教學方法:遷移類推,引導發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匯入:是啊,多參加戶外運動,有利於身體健康。老師也經常參加戶外運動,放風箏就是我的最愛。下課咱們一起去放風箏好嗎?

3.提問:但放風箏之前要先去買風箏,所以咱們就先去買幾隻風箏吧!(展示教材第2頁例l情境圖)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資訊?

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圖中小明他們想買3個3.5元的風箏需要多少錢?你會列式嗎?

4.探索:觀察這一道算式,它與我們以前學過的乘法算式有什麼不同?

5.揭題:以前我們學習的乘法都是整數乘整數,今天的算式中卻出現了小數,這就是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小數乘整數。(板書課題:小數乘整數)

(1)引導學生準確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錢?學生獨立計算,並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師走到學生中,瞭解學生參與討論的情況。)

指名彙報,教師根據學生敘述板書,學生可能想出下面幾種不同的方法:

生:3.5×3就表示3個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計算。(師板書意義)

方法2:化成元、角、分計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後相加。3元×3=9元,5角×3=1元5角,9元+1元5角=10元5角,即3.5×3=10.5(元)。

(3)追問:剛才同學們開動腦筋想出了這麼多方法,真了不起。如果要用豎式計算,你會算嗎?請同學們想一想,並與同桌討論:如何列豎式計算3.5×37

強調:我們可以把3.5元轉化成35角,用35角乘3得105角,再把105角轉化成10.5元。注意在列豎式時因數的末尾要對齊。

師:同學們看0.72不是錢數了,沒有元、角、分這樣的單位了,還能不能計算出結果呢?請同學們獨立思考,然後在小組內交流計算方法。

可能有兩種方法:加法和乘法。根據學生的彙報,展示這兩種方法。

引導:請同學們比較一下這兩種方法,你喜歡哪一種呢,為什麼?

(4)追問:仔細觀察乘法算式,誰給大家解釋一下,你是怎樣把乘數轉化成整數的?

生:先把0.72小數點向右移動2位轉化成72×5=360,得出結果後再把積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就是3.6。

質疑:既然把所得積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那這個積就應該是一個兩位小數,為什麼現在只有一位呢?

生:小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所以積末尾的0可以直接去掉。

(5)注意:同學們在計算小數乘整數時,想到了用轉化的方法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計算。那麼,誰能和大家說說小數乘整數應該怎樣計算,計算時應注意什麼呢?

指導學生歸納出:計算小數乘整數的乘法,要先把小數看作整數來乘,乘完以後,看因數擴大了多少倍,再把乘出的積縮小相同的倍數。當積的末尾有“o”時,應先點上小數點,再把“0”去掉。

師:(出示教材第2頁情境圖)我們通過解決買風箏的問題,認識並學會了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我們看圖中還有幾種不同的風箏,如果買3個其他形狀的,需要多少錢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來?

師:同學們順利地買完了風箏,那就讓我們就一起把風箏放飛吧!

14.8×23=( ) 1.48×23=( ) 0.148×23=( ) ( )×( )=34.04

四、課堂小結。同學們,這節課你們都學會了哪些知識?(學生自由發表想法)

過程與方法:經歷小數乘整數的練習過程,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體現數學知識的運用價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學和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熱愛生活、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體驗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教學方法:設定數學問題,引導學生練習;練習體驗,小組交流討論。

1.談話: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學生自己回憶,個別提問,其他同學補充,師生共同總結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小數乘整數,先按照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計算,再看因數中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2.匯入:同學們學習了小數乘整數的演算法,這節課我們的主要任務是鞏固練習小數乘整數。(板書課題)

⑵4.1×9= 1.2×3= 5×5.8= 0.28×3= 16.5×4= 0.796×7=

教師出示算式卡片,指名口算。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4.8+4.8+4.8+4.8用加法的簡便演算法表示是( )×( ).表示求( )是多少,求積時可看成( )×( ),先得出積( ),再從右起點出( )位小數,得( )。

1.大家在逛商店遇見特賣會時是不是都有點心動?小剛也遇見了特賣會,那你幫他算算他至少要帶多少錢才夠?

某商店牛奶搞特賣活動,每盒牛奶1.4元,買四贈一。小剛要買20盒牛奶,至少要帶多少錢?

分析:“買四贈一”的意思就是買5盒牛奶付4盒的錢數,求買20盒需要多少錢,就是求實際應付的錢數。

方法一:先求出20盒裡有多少個(4+1)盒,再求出買4盒多少錢,最後求出一共需多少錢。

方法二:先求出20盒中一共有多少盒是需付錢的,再求出買20盒一共需多少錢。

↓×10 ↓不變 ↓×10 ↓÷10 ↓不變 ↓÷10

小結:兩個數相乘時,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或除以幾(0除外),那麼積也會隨著另一個因數乘幾或除以幾。

3.出示教材第4頁練習一第4題。組織學生先獨立填一填,再在小組中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小組同學共同探索歸納出因數與積之間的規律。

組織學生分析題意,引導學生根據“路程=速度×時間”列出算式。

教師強調:在計算過程中,先觀察因數中有幾位小數,再核對計算的結果中小數部分的小數位數。

通過練習課的鞏固,同學們對小數乘整數是否有更深的瞭解?

兩個數相乘時,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或除以幾(0除外),那麼積也會隨著另一個因數乘幾或除以幾。

知識與技能:理解並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會正確進行筆算,並且會運用該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在小組討論中探究、發現、感悟小數乘小數的計演算法則,提高計算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感受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培養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在理解小數乘法和小數意義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讓學生自主探究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並正確地進行筆算。

1.口算。0.7×5 9×0.8 1.2×6 0. 23×3 14×3 1.4×3

口算後提問:從14×3和1.4×3的口算中,你有什麼發現?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計算的過程。

3.引入新課。我們已經掌握了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那麼小數乘小數又該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小數乘小數)

1.創設情境,引入問題。出示教材第5頁例3的主題情境圖。

師:觀察圖片,說說你發現了什麼?(學校有一個長 2.4米、寬0.8米的宣傳欄。現在學校要給它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師:給宣傳欄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該怎樣計算呢?

生:要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需要先求出宣傳欄的面積。

師:那麼怎樣求宣傳欄的面積呢?如何列式呢?生:2.4×0.8

師:這個式子中,兩個因數都是小數,該如何計算呢?

生:算式是1.92×0.9,可以仿照上面同樣的方法計算。(上右)

師:同學們能說說我們在列豎式計算小數乘法時,要注意什麼嗎?

小結:所有小數右邊的數一律對齊,其他小數位從右往左依次對齊。

(2)學生獨立計算後,指名板演並彙報自己是怎樣計算的,然後集體訂正。

師:這個算式中的兩個因數都是兩位小數,通過列豎式計算,我們能發現一個問題,即這個算式中,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那麼如何點小數點呢?

師: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要在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

②怎樣得到正確的積?(因數擴大到它的幾倍,積就縮小到它的幾分之一。)

③積的小數位數和兩個因數的小數位數有什麼關係?能舉例說明嗎?

(教師以豎式中的因數的小數位數和積的小數位數為例,說明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要在前面用o補足。)

學生討論後,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回答上面的問題,歸納出計算小數乘小數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生:小數乘小數,先按整數乘法計算,再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當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要在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歸納,進一步得出“1看、2算、3數、4點”。

3.完成教材第6頁“做一做”的第2題。先由學生獨立完成,然後集體訂正。

師:分別比較積和第一個因數的大小,你能發現什麼?小組交流討論,教師總結。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今天學到了哪些知識?你有什麼收穫?在計算小數乘法時應注意什麼?(學生髮言,說說自己的收穫,並回答問題,教師予以點評。)

第5篇

1、通過猜測、驗證等數學探究活動,使學生髮現一條線段上兩端都栽的植樹問題的規律,構建數學模型,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2、培養學生通過“化繁為簡”從簡單問題中探索規律找出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初步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和化歸思想。

3、通過合作交流,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的應用,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運用數形結合、一一對應建構植樹問題模型,並靈活地解決植樹問題。

1、師:今天張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你們歡迎嗎?怎麼歡迎?(學生鼓掌)

師:手不但能表示情感,還藏著數學奧祕呢!伸開你的右手,你找到了數字幾?

師:像這樣每兩個手指之間的空隙,在數學上叫做間隔。(板書:間隔)

2、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間隔現象?(課件出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與間隔有關的一類有趣的數學問題:植樹問題。(板書課題)

1、課件出示:同學們要在全長500米長的小路的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樹。(兩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數?

(1)你獲得了哪些數學資訊?問題是什麼?“一邊”“每隔5米”、“兩端都栽”什麼意思?(解釋“一邊”、“500米”是全長和“每隔5米”是間距)

(4)引導驗證:現在有不同的猜想,到底誰的對呢?怎麼辦?我們能不能想一個辦法驗證呢?如果我們畫圖來驗證,你覺得好不好?(太麻煩)

師:我們可以先從簡單資料開始研究。我們可以把這裡的總長500米改成5米、10米、15米20米、30米,請你選一個來擺一擺、畫一畫,數一數、找一找規律驗證下吧。

(1)結合生活情境,獨立用學具擺一擺,也可以用畫一畫、找一找、算一算的辦法研究兩端都栽的情況下,棵數與間隔數的關係,有困難的同學也可以同桌合作。

小結:1棵樹對應1個間隔,最後一棵對應的間隔沒有了,棵數比間隔數多1。你再仔細觀察,還有什麼新發現?

師:如果老師下面空格里的全長填上40米,那麼你能不畫圖列式得出答案嗎?100米呢?

(1)師:那回到原來的題目全長改成500米,會算嗎?那麼我把數字再放大變成1000米,怎麼做?

(2)全長10000米,每隔10米種一棵(兩端都種),要種多少棵?

5、小結:其實今天的學習我們用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板書:以小見大或化繁為簡)也就是像這樣遇到資料比較大或比較繁瑣的問題時我們可以用一些小資料、一個簡單的草圖找到規律來解決。

1、出示:為美化校園環境,建安國小準備在一條長10米的小路兩旁,每隔2米放一盆花,(兩端都放)一共可放多少盆花?

交流提問:這個問題也是植樹問題嗎?為什麼?生活中還有類似的問題嗎?

師:這些樹、花盆、小旗等都可以用點來表示,植樹問題就是研究這些點和間隔關係的問題。

2、路的一邊從頭到尾擺了6盆花,如果每兩盆花之間在插一面小旗,一邊能插幾面小旗?兩邊呢?

3、同學們排成一隊去參觀,從頭到尾一共12人,每兩個人之間的`距離是2米,那麼這列隊伍長是多少米?

出示30米,每隔5米兩端都種,學生讀題。出示房子,師:現在還是兩端都種嗎?

師:那間隔數和棵數又有什麼關係呢?同學們下課以後可以用我們今天學到的方法研究一下。

第6篇

本班共學生44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22人。本班學風較雜實,紀律較好,絕大部分學生能按時完成書面作業,成績較好。不足之處是個人表現能力不夠強,回答問題不夠積極,解決問題缺乏創意,對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不夠關心,理論聯絡實際的意識較差。針對這一情況,本人將嚴謹治學,因材施教,重點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與創造能力,使他們各方面都得到生動活潑地發展。

1、瞭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2、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會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紙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

3、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徵,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4、能從統計圖表準確提取統計資訊,正確解釋統計結果,並能作出正確的判斷或簡單的預測;初步體會資料可能產生誤導。

5、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6、經歷對“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7、通過系統的整理和複習,加深對國小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冊實驗教材的教學內容主要有:負數、百分數(二)、圓柱與圓錐、比例、數學廣角、整理和複習等。圓柱與圓錐、比例和整理和複習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本實驗教材還具有下面幾個明顯的特點。

1、增加認識負數的教學,體現數學教學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學生對數概念知識的理解。

2、改進比例的編排,突出比例的概念,豐富聯絡實際的內容,培養實踐能力。

3、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動手實踐與自主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4、安排對國小階段數學學習的整理和複習,使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系統化,做好中國小數學教學的銜接。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6、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1、關注教改動態,不斷探索新課程理論,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明確教學目的。

2、精心備課、上課,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斷,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理論聯絡實際,經常引導學生探索現實生活中的的數學問題。

4、改革學習評價機制,過程與結果並重,全面考評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發展情況。

5、加強師生交流,建立相互尊重、平等融洽的師生關係。

7、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他們在教育觀念,教學方法上逐步達到有機融合、同步,老師、家長、學生統一思想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奮鬥。

第7篇

教師的教學方案必須建立在學生的基礎之上。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教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筆者認為教學中成功的關健在於:教師的“教”立足於學生的“學”。

1、從學生的思維實際出發,激發探索知識的願望,不同發展階段的學生在認知水平、認知風格和發展趨勢上存在差異,處於同一階段的不同學生在認知水平、認知風格和發展趨勢上也存在著差異。人的智力結構是多元的,有的人善於形象思維,有的人長於計算,有的人擅長邏輯思維,這就是學生的實際。教學要越貼近學生的實際,就越需要學生自己來探索知識,包括髮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在引導學生感受算理與演算法的過程當中,放手讓學生嘗試,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新知識的形成過程當中,並適時調動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方法,然後讓學生自己去比較方法的正確與否,簡單與否。這樣學生對算理與演算法用自己的思維方式,既明於心又說於口。

2、遇到課堂中學生分析問題或解決問題出現錯誤,特別是一些受思維定勢影響的“規律性錯誤”比如學生在處理商的小數點時受到小數加減法的影響。教師針對這種情況,是批評、簡單否定還是鼓勵大膽發言、各抒己見,然後讓學生髮現錯誤,驗證錯誤?當然應該是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看法、想法。學生對自己的方法等於進行了一次自我否定。這樣對教學知識的理解就比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學生通過對自己提出的問題,分析或解決的問題提出質疑,自我否定,有利於學生促進反思能力與自我監控能力。

數學教學活動應該是一個從具體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並用多種數學語言分析它,用數學方法解決它,從中獲得相關的知識與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應用數學的意識,感受教學創造的樂趣,增進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獲得對數學較為全面的體驗與理解。因此,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一個數除以小數”即“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九冊的重點知識之一。本節教材的重點是: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時小數點的移位法則。其關鍵是根據“除數、被除數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商不變”的性質,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

在教學小數除法前一個星期,筆者對曾對班內十五位同學進行了一次簡單的調查,(調查結果見附表)筆者認為學生存在很大的教學潛能,這些潛在的“能源”就是教學的依據,教學的資源。從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2) 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但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潛力。

(3) 優秀學生與學習困難生對算理的理解在思維水平上有較大差異。但對豎式書寫都不規範。

筆者認為小數除法如果按照教材按部就班教學是很不合理的,不僅浪費教學時間,而且不利於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小數除法,不利於知識的系統性的形成,更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建構。因此,筆者選擇了重組教材。(把例6例7與例8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理解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演算法則的算理是“商槐淶男災省焙汀靶∈?鬮恢靡貧鸚∈?笮”浠?墓媛傘保?殉切∈?某?ㄗ沙欽某?ê缶陀謾俺欽男∈ā奔撲惴ㄔ蚪?屑撲恪n?舜俳?ㄒ疲?魅紛莆壞腦?恚?繕杓迫縵祿方冢?br>(1)、小數點移動規律的複習

明確轉化原理後,讓學生試算例題。在試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抽象出轉化時小數點的移位方法,最後概括總結出移位的法則。具體做法如下:

①。學生試做例題6例題7,並講出每個例題小數點移位的方法。

③。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出轉化時移位的方法,同時在此基礎上歸納出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演算法則。在得出計演算法則後,還要注意強調:

(1)小數點向右移動的位數取決於除數的小數位數,而不由被除數的小數位數確定。

(2)整數除法中,兩個數相除的商不會大於被除數,而在小數除法中,當除數小於1時,商反而比被除數大。

(3)要注意小數除法裡餘數的數值問題。對這一問題可舉例說明。如:57。4÷24,要使學生懂得餘數是2。2,而不是22。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後,被除數可能出現以下情況:被除數仍是小數;被除數恰好也成整數;被除數末尾還要補“0”。針對上述情況可作專項訓練:

①。豎式移位練習。練習在豎式中移動小數點位置時,要求學生把劃去的小數點和移動後的小數點寫清楚,新點上的小數點要點清楚,做到先劃、再移、後點。這種練習小數點移位形象具體,學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②。橫式移位練習。練習在橫式中移動小數點位置時,由於“劃、移、點”只反映在頭腦裡,這就需要學生把轉化前後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瞭然。

1.要使下列各小數變成整數,必須分別把它們擴大多少倍?小數點怎樣移動?

根據上表,說說被除數、除數和商之間有什麼變化規律。(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

(重點強調(4)的理由。(4)式與(1)式比較,被除數、除數都縮小了10倍,所以商不變,還是201,即562。8÷2。8=5628÷28=201)

(該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通過學生的講與練,理解其轉化原理是:當除數由小數變成整數時,除數擴大10倍、100倍、1000倍……被除數也應擴大同樣的倍數。)

一根鋼筋長3。6米,如果把它截成0。4米長的小段。可以截幾段?

這個算式與我們以前學習的除法有什麼不同?(除數由整數變成了小數。)

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一個數除以小數”。(板書課題:一個數除以小數。)

①思考:我們學習了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現在除數是小數該怎樣計算呢?

把除數0。4轉化成整數4,擴大了10倍。根據商不變的性質,要使商不變,被除數3。6也應擴大10倍是36。

小結:這道題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法把除數轉化成整數?

同桌互相說說轉化的方法及道理。獨立計算後,訂正。例7裡的`餘數15表示多少?

強調:利用商不變的性質,把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多少倍,由哪個數的小數位數決定?

(由除數的小數位數決定。因為我們只要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就成了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如0。756÷0。18=75。6÷18。)

(設計意圖:在試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初步感受轉化時小數點的移位方法,為自主概括法則作鋪墊)

2.學習例8:買0。75千克油用3。3元。每千克油的價格是多少元?

(1)要把除數0。75變成整數,怎樣轉化?(把除數0。75擴大100倍轉化成75。要使商不變,被除數也應擴大100倍。)

(2)被除數3。3擴大100。倍是多少?(3。3擴大100。倍是330,小數部分位數不夠在末尾補“0”。)

(3)比較例6、7與例8有什麼不同?(被除數在移動小數點時,位數不夠在末尾用“0”補足。)

(4) 練習:課本p49練一練第三題學生獨立完成後,歸納小結。

(設計意圖:對被除數小數點移位後補“0”的方法,教師可作適當點撥。學生試做後先不急於講評,讓他們對照教材中的兩個例題,啟發學生觀察、比較兩道例題的不同點與計算時的注意點。引導學生分析、比較,逐步抽象出移位的方法。讓學生在充分積累經驗的基礎上歸納出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演算法則,會收到水道渠成的效果)

(設計意圖:旨在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鞏固法則,強化重點,突破難點)

思考: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應怎樣計算?討論得出(填空):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演算法則是: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先移動的小數點,使它變成;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幾位,被除數的小數點也( )移動( )(位數不夠的,在被除數的( )用“0”補足);然後按照除數是的小數除法進行計算。看書p46--49,劃出重點詞語。

第8篇

1、讓學生經歷探索數的有關特徵的活動,認識自然數,認識倍數和因數,會找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知道質數、合數。知道2、3、5的倍數的特徵。知道奇數和偶數。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用的資訊,進行歸納、類比與猜測,發展初步合情推理的能力。

2、讓學生經歷探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能運用計算的方法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認識組合圖形、並會運用不同的方法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能估計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大小,並能用不同方法計算面積。

3、學生將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認識真分數、假分數與帶分數,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會進行分數的大小比較。知道公倍數和公因數,能找出兩個自然數的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會正確進行約分和通分。學生能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並能正確計算。能理解分數加減法混合的順序,並能正確計算。能把分數化成有限小數,也能把有限小數化成分數。

4、讓學生知道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形式,並能根據所給定的條件,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程度;能按指定可能性大小的條件,設計相關的方案。

一、數與代數:包括第一單元“倍數與因數”、第三單元“分數” 第四單元“分數加減法”。

二、空間與圖形:包括第二單元“圖形的面積(一)”、第五單元“圖形的面積(二)

四、綜合應用的內容整合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和統計與概率三個領域內容分散編排。

五年級同學步入國小高年級學習,隨著知識難度、知識量的加大,加之學生比較好動,欠仔細認真,兩極分化較嚴重,尤其是計算基礎較差,熟練程度不夠。因此,備課時應注意優等生與差生的具體的情況,做到有的放矢。另外更要注意面向全體,讓學生學得紮實,既要掌握基礎知識,也要學會學習方法,更要養成各種優良的習慣。特別要注意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培養。

1、注重因材施教,進一步做好提優補差工作。讓學優生和學困生結對,達到手拉手同進步的目的。

2、注意加強數學與實際生活聯絡,讓學生在活動中解決數學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

3、加強教研活動,以教學改革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注重與鄰近學校同年級數學教師的交流,做到取長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