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幼兒園中班遊戲教育隨筆8篇 遊戲中的成長:幼兒園中班遊戲教育探究

本文從遊戲教育的角度出發,探討了幼兒園中班遊戲在兒童認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重要性,並分享了一些適合中班幼兒園的遊戲教育經驗,希望能夠為幼兒園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啟示和幫助。

幼兒園中班遊戲教育隨筆8篇 遊戲中的成長:幼兒園中班遊戲教育探究

第1篇

妮妮的願望是要當媽媽,在娃娃家裡她果然像媽媽一樣地照顧了小熊,布娃娃,還扮演“小寶寶”的媽媽。

一個小小的“當媽媽”的遊戲讓妮妮在心理上悄悄地長大了。她克服了每個孩子天性中都會存在的依賴性,膽子小等弱點,變得更有責任心,更懂得照顧別人,更勇敢,更獨立。而這就是遊戲給孩子帶來的成長。

不僅是這種角色扮演遊戲,孩子喜歡玩的很多集體遊戲或幻想遊戲都有著這樣的功能。教育學家說過:遊戲是孩子體驗社會的最初方式,孩子通過遊戲來了解最初的`社會規責,形成自己的性格。所以,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要重視孩子的小遊戲,這可能是能讓孩子得到大成長的重要途徑。

幼兒園中班遊戲教育隨筆8篇 遊戲中的成長:幼兒園中班遊戲教育探究 第2張

第2篇

幼兒園應以遊戲為主要活動。幼兒是遊戲的主人,幼兒離不開遊戲,並且幼兒具有親近自然的天性,因此,沙水遊戲更是獲得孩子們的喜愛。教師及時的鼓勵、適當的表揚、自然的引導,都能使幼兒從中獲得積極愉快的情感體驗。如:戶外活動時,我們組織小朋友參觀了公園裡的動物園,回來後,根據孩子們的意願,我在班上開展了沙上建構活動“動物園”。第一次活動時,孩子們遇到的問題還真不少,劉佳音說:“王老師,動物園裡沒有動物怎麼辦呢?李樂晨、玉萍、豔玲幾位女孩子說:“王老師,我們沒有東西蓋小動物的房子怎麼辦呢?”陳慶潤說:“老師,沒有海豚和海獅的家怎麼辦呢”面對小朋友的這麼多的“為什麼”,我鼓勵他們自己去嘗試想辦法,去解決問題。第二次活動時,我發現劉佳音帶橡皮泥來做小動物;李樂晨、玉萍、豔玲等幾個女孩子帶來一大筐積木來給小動物蓋房子;陳慶潤帶來一個空的塑料油桶,埋在沙地裡做海豚和海獅的家。

當然,這幾個問題解決了,在活動中,他們又會遇到新的問題。不論他們提出什麼問題,我總是引導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只有在他們確實需要幫助時,才給他們合適的指導。久而久之,他們再遇到:玩沙時,工具不夠用了、沙上建構時找不到合適的替代物、活動中某一幼兒不小心把沙或水灑到另一幼兒身上了、沙上建構時小朋友們快完成的作品被一個頑皮的幼兒碰到了……等等問題時,我們就再也不用愁了,因為他們知道應該如何解決。人的一生會碰到許多問題需要解決、需要處理,在幼兒期我們有意識地設定一些小問題鼓勵他們解決、處理,使其看見問題肯動腦筋解決。這對幼兒的成長是很有用的。在沙水遊戲活動中,他們常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我總是支援、鼓勵幼兒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玩沙玩水,玩什麼、怎樣玩由孩子們自己決定,給了孩子寶貴的發展機會,使他們學會處理與同伴交往中出現的問題,學會了交往技巧。讓孩子們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能輕鬆愉快地嘗試探索玩耍。沙水遊戲是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最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最為幼兒所喜愛。通過沙水遊戲,可以讓幼兒鍛鍊肢體,訓練思維,豐富了他們的情感,也在遊戲中學會如何與人交往。也可以說幼兒是在遊戲中成長的。因此,在組織活動時,不妨在發生問題的時候,我們老師要敢於放手並鼓勵幼兒自己想辦法解決衝突,要多一份耐心,多一點等待,多給孩子一點解決問題的空間。這樣一來不但可以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責任感,還可以使幼兒獲得成功感和滿足感。

第3篇

幼兒期結合幼兒身體發育特點組織一些發展身體動作的遊戲非常有必要,但幼兒對訓練手臂能力的民間體育遊戲像《扔沙包》往往是三兩下玩玩就不再要玩了,仔細想想這類運動確實單調枯燥,《綱要》指出“要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那麼,怎樣使幼兒愛上這項運動呢?我發現本班幼兒非常喜歡喜洋洋和灰太狼的動畫片,常帶些喜洋洋小貼畫到幼兒園三五成群圍在一起議論喜歡誰,討厭誰。抓住這一契機,我突然就有了靈感:把投擲練習《扔沙包》與動畫片的情境結合起來玩一回打灰太狼的遊戲。遊戲前我精心佈置了場地,準備了羊羊們和灰太狼的頭飾,若干個沙包當“石子”,我是羊村村長,配班老師是灰太狼,孩子們就是可愛的小羊。遊戲開始了,帶上頭飾的孩子們在音樂中進入場地,聽說要打灰太狼孩子們非常興奮,高興得手舞足蹈,孩子們在老師組織下有序的排好四條縱隊,根據老師的示範,孩子們輪流拿起沙包扔向前方貼好灰太狼頭飾的籃筐,他們扔得熱情高漲,一次比一次扔得準。孩子們練習“累了、餓了”,“村長”帶著他們到“草地”上“吃草”,為防止遇上灰太狼每人必須帶上兩個“石子”,灰太狼來了,“羊羊們”情不自禁的拿起“石子”扔向灰太狼,整個活動了推向了高潮。經過這一次的打灰太狼遊戲,孩子們晨鍛時扔沙包的多了,看準目標“大灰狼”(即在裝自制玩具的籃筐、紙箱等物體上貼狼頭飾)扔過去,嘴裡還喊著打灰太狼了哦??孩子們在有趣的遊戲中愉快的完成了手眼協調等能力的訓練。嚐到了創設情境達成體鍛目標的甜頭後,我舉一反三,在踩高蹺,玩木棍等民間體育遊戲中都創設一定的.情境,孩子們愛上了這類遊戲,並樂此不疲。

教育家杜威說“教育必須從心理學上探索兒童的能量、興趣和習慣開始。它的每個方面,都必須參照這些考慮加以掌握。”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喜歡在有遊戲情境中進行活動。這樣才能讓幼兒有積極主動參與的興趣,使之更專注的進行遊戲。因此在把單調的遊戲情境化才能更進一步的激發他們參與運動的激情,投入到其中,從而達到鍛鍊的目的。

第4篇

眾所周知“幼兒期是遊戲期”。而到了中班年齡階段的孩子,他們的思維開始具體形象,有意性已經發展。特別喜歡模仿一些他人的行動和語言,扮演一些他人的角色。角色遊戲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能滿足他們身心發展的需要,符合了孩子們生理和心理的發展水平,很受歡迎。

角色扮演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感興趣的,在活動中,不難發現,在中班幼兒進行各個區域活動時,孩子們最多的還是通過角色扮演來滿足自己的願望。角色遊戲給幼兒帶來了極大的快樂,但我們也不否定:在幼兒遊戲時還會經常地出現一些問題,使得遊戲不能順利地進行,因為角色遊戲的需要和幼兒有限的能力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距離,這就需要我們教師來適宜地指導。

1、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是遊戲的基礎條件:只有知道怎麼玩?如何玩?才能協商玩、創意玩。前期經驗的積累、眼界的開拓能更好的促進遊戲順利開展。

2、遊戲開展過程中要尊重幼兒的意願,讓幼兒獲得遊戲的自主選擇權:玩遊戲是自發自願的,提供多樣化的玩具材料供幼兒選擇,允許幼兒扮演各種角色,但也要提醒擔當時要有始有終。

3、在遊戲的'過程中要善於觀察幼兒的表現,並針對不同情況,適時進行個別的教育和引導:引導能力強的孩子與同伴和氣協商、禮貌對待;鼓勵能力弱、膽怯的孩子找到適合或喜歡的角色,多參與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和遊戲的樂趣。

4、多給孩子一些表揚鼓勵,促進其個性發展:培養孩子一種鍥而不捨的良好習慣,在自主遊戲中,發展能力、鍛鍊意志,逐步擺脫依賴性,並能夠體驗到經過努力獲得成功的喜悅,增強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5、正確、適時地評價幼兒的遊戲行為:適時地抓住機會,讓幼兒把遊戲中開心的、好玩的或具有創造性的、與眾不同的地方說出來與大家分享、共勉。

“沒有遊戲的幼兒園不是真正的幼兒園,遊戲中的孩子才是快樂的!”相信,我們都希望能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願望,用幼兒的眼光看待世界,和幼兒一起快樂遊戲!

第5篇

孩子們最喜歡玩,每次戶外活動,孩子們一聽說要玩遊戲,那開心的勁兒就往心頭冒;孩子與大人一樣,每天的時間都做同樣的事,雖然有規律,但內容相同,會感到枯燥、厭煩,因此失去了新鮮感。就如玩遊戲,玩的時間長了也就膩了。

孩子們以前很喜歡玩《老狼老狼幾點鐘》,但漸漸的感覺不好玩了,甚至有些孩子們還在玩的同時起鬨著。但是在聽了馮老師的這個遊戲時,我打心底裡表示感嘆,不禁令我大開了眼界。同樣是這個遊戲,馮老師稍稍改動了遊戲規則,孩子們玩的.竟是如此開心。

其實有些幼兒園各領域的課程,我們不要讓孩子刻意去學習、去鞏固,這樣,反而顯得很被動,甚至有點死板。在數學課中,其中有一堂課是讓孩子們認識單數與雙數,這對於沒接觸過的孩子來說,是有點困難的。以前,我曾上過這個課,但我覺得幼兒真正掌握的人不多。後來,我也沒怎麼重視,也沒有上過延伸之類的活動去給孩子們鞏固。在那天下午看了馮老師的課才恍然大悟,其實,之前,馮老師到我們班來的時候,就問起幼兒,“你們知道什麼是單數,什麼是雙數嗎?”雖然孩子們回答的答案是肯定的,但那時我的心裡是一點都沒底的。於是,馮老師就帶孩子們到室外去玩遊戲了,“今天我們要玩的遊戲是老狼老狼幾點鐘?但跟平時玩的不一樣,當老狼說2點鐘的時候,2只小羊要抱在一起,因為2是雙數。要是3點鐘,就自己隨便做個動作定位,因為3是單數。”那時,在一旁聽課的我,覺得這個辦法很不錯,以前我怎麼就沒想到過呢?在第一次玩的時候,有些孩子果然不出我所料,對於單數與雙數的概念還不是很瞭解,總是會犯規,當老狼無論喊幾點鐘時,小羊們都會幾個幾個抱在一起,雖然有時會錯,但玩得非常開心。隨後,為了能更順利的玩這個遊戲,馮老師採用了分組的練習,先請表現突出的一組幼兒,再請男生或者女生玩。漸漸的,孩子們對這個遊戲越來越熟悉,同時也越來越感興趣,不僅更加明確了單數與雙數的認識,同時也鍛鍊了孩子們的反應能力。

凡事都是眼界為識,多看看、多動動、多想想,有時就會有收穫,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學到更多、懂得更多。

第6篇

在戶外活動之前我利用空閒時間給孩子們講了一個故事,孩子們很喜歡聽。故事的內容很簡單,就是小動物想吃樹上的蘋果,可是夠不到怎麼辦?我想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我沒有按照故事的原文給孩子們講,我故意把這個問題拋給孩子,因為具備思考的頭腦和解決生活遇到的困難是至關重要的,這也是《綱要》中明確指出的,與園本課題《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不謀而合。

通過故事對幼兒進行科學素養的培養是最佳途徑。我直接把問題提出來:“小朋友能想到什麼更好的方法嗎?”只見孩子們積極發言,想到了許多的奇妙的辦法。西西說:“老師,可以讓小蛇爬上樹去摘蘋果,跐溜跐溜的,因為它會爬樹。”雖然西西的語言不流利,但是他的意思大家都理解了。可是也引來了一陣議論,“一個蘋果夠誰吃的?”明明說。西西不服氣的說:“我拿一包小蛇來,都跐溜跐溜的爬樹,能有好多的蘋果的。”大家不禁為西西的想法鼓掌。丁丁毫不示弱的說:“我家有鉤子有板凳,用鉤子鉤蘋果、用板凳夠蘋果就行。”又是一陣掌聲,大家情不自禁的為愛動腦筋的同伴鼓掌。

聽著孩子們的奇思妙想,我順勢引導:“還有誰有更好的辦法,我們大家都喜歡愛動腦筋的小朋友。”“小猴子也能上樹”佳佳說。“大象有長鼻子”琪琪說,大家都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又是一輪激烈的發言。作為我們教師就要時時刻刻裝著教育目標,日常活動的任何一個環節都很好的教育契機,孩子們在故事的引導下,在積極的發言中,學會了動腦思考問題,這是遇到問題最佳的處理方法,我也把這種對待困難的態度延伸到孩子們的生活中,引導孩子們形成積極的做事態度。

第7篇

幼兒的基本活動是遊戲,而遊戲又是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在幼兒園眾多活動中,遊戲總是貫穿其中,使幼兒的各項活動豐富多彩,意義深刻。遊戲為教師和幼兒的自主選擇提供了空間,在遊戲中,幼兒盡情發揮想象,讓思維在想象與現實間自由馳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為幼兒提供遊戲的條件,尊重幼兒遊戲的意見,使幼兒在遊戲中獲得滿足和發展。”

幼兒園課程是幼兒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及其程序的總和,它包括幼兒園老師所組織和指導的所有活動,也包括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集體教學活動是幼兒園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注重體現教師的預設,反映教師在觀察幼兒最近發展區基礎上對幼兒發展的把握。是教師按照一定的教學目標,依據一定的原則,選擇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面向全班幼兒實施教學過程的活動。集體教學活動能在不長的時間內使一大群幼兒快樂而又有效地學習,所以提高集體教學活動的效益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也是幼兒園教師所一直在追求的。

遊戲化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改變重上課輕遊戲的現象,突出遊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地位,實現遊戲對教育的服務功能。具體便落實在用教學目標來關注遊戲,以教學的內容和任務來分類組織遊戲活動,以兒童遊戲的年齡特點為依據,加強對遊戲的引導,使遊戲對兒童的發展能夠迎合教育的方向。同時教學的遊戲化,不僅包含遊戲形式,也包括遊戲化的語言,總之,其目的是更好地引發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手段。例如:在數學活動中,教師將抽象的數學概念通過真實情景變成幼兒容易接受的具體事物,幼兒就能覺得輕鬆、積極主動。因此,教師應注意創設發現問題的遊戲情景,讓幼兒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充分感受探索學習的樂趣。如:教幼兒學習分類時,帶領幼兒玩“分水果”的遊戲。先在教室裡放下各種顏色、各種形狀、背面有算式的“水果”,然後將幼兒分組,要求各組開動腦筋將“水果”合理分類擺放在一起,在遊戲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就大大的調動起來,他們會在遊戲中發現可以將同顏色的水果放在一起;可以將同一形狀的水果放在一起;也可以將算式的答案相同的水果放在一起。這樣的遊戲情景,既讓所有的幼兒都樂於參與,又讓不同水平的幼兒均得到提高。

實踐證明,遊戲是一種有益於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自由活動,對於幼兒主體性的發展和培養,具有獨特的教育價值,教師應把遊戲化作為幼兒園的集體教育活動重要組織形式,在教學活動中不斷探索、不斷反思,將遊戲融入到幼兒一日活動的各個領域中,從而更好地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全面的發展。

第8篇

如今的兒童遊戲越來越少,有的小孩甚至整天與電腦為伴,民間兒童遊戲面臨失傳,這一現象早已引起教育界專家的關注。為此,怎樣讓民間遊戲教育引入幼兒園,讓民間遊戲真正走進幼兒的生活。

我認為首先民間遊戲材料要引發孩子好奇心及參與興趣,現代遊戲材料往往是現成的,且大多數從商店買來的。這類玩具以成人的技術代替了孩子的創造過程。而民間遊戲材料大多是自然的,可變性強,能激發孩子興趣,比如陀螺,鐵環等。我們將這些材料悄悄地投放在體育區,孩子們敏銳的眼睛很快就發現了體育區這兩樣新奇的體育器械。他們嘗試著拿在手中擺弄著,想找到玩的方法,在對民間遊戲強烈的.興趣支配下,孩子們不斷地進行嘗試,雖然常常失敗,但一直沒有放棄。

二是在幼兒園裡嘗試分年齡段從幼兒每天都要進行的遊戲活動開始介入:小班主要利用晨談、餐後等時間,提供給幼兒語言表達的環境和同伴間情感交流的機會與條件,如:遊戲“炒黃豆”。兩個幼兒在遊戲的同時用語言表達“炒、炒、炒黃豆,炒好黃豆翻跟頭。”幼兒邊念兒歌邊拍手,在愉悅的情景中游戲;中、大班主要將民間遊戲滲透於班級的各個區域活動中,如在益智區投放“翻花繩”“七巧板”“找東西南北”;在科學探索區可以投放“捻捻轉”“繞饒轉”“滾鐵環”“抽陀螺”;在美工區可以增加泥塑、剪紙、編織(如中國結)、棒針十字繡;在音樂表演區可以投放綵綢、綢扇、各種民間小樂器、民間表演頭飾、服裝、音樂;在體育區可以投放高蹺、沙包、皮筋、跳繩等。其中,中班主要培養幼兒勇敢、合作精神“切西瓜”、“荷花荷花幾月開”、“踢毽子”、“跳橡皮筋”等。大班則培養自主學習、激發創新慾望,通過活動促進其多方面的發展,“打四角包”、“滾鐵環”、“跳房子”、“打陀螺”、“打彈子”等。玩這種遊戲,老師作為幼兒的同伴參與其中,利於營造輕鬆愉快的氛圍,同時又能滿足大班幼兒好學、好模仿的需求。在老師和孩子們一起玩的過程中,孩子們通過觀察感受到正確的玩法,找到失敗的原因,為孩子學習起到隱性示範作用。

讓民間遊戲走進真正現代幼兒的生活,不僅是一種嘗試,更是一種需要、一種新的體驗,我們還將深入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