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集合7篇 動手數學:幼兒園大班教案集

今天我們為大家整理了一份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集合,這些教案緊密貼閤兒童認知發展階段,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和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幫助寶寶們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為其未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集合7篇 動手數學:幼兒園大班教案集

第1篇

在區角活動和遊戲中,孩子很喜歡用積木經行建構,在活動中,經常會聽到孩子有這樣的討論:“我的房子比你造的高!”“我的房子造的比你大!”“為什麼你的房子比我小但是用的積木比我多呢?”“你用的積木比我多”。在數積木的過程中孩子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中間的積木看不見,不知道有多少。

於是針對孩子空間邏輯的發展,設計了這節以培養孩子有條理推測數量和挑戰空間邏輯的活動。我覺得這個題材對發展幼兒空間方面的計算能力還是非常有幫助的,因此想針對我部目前還不配備白板的情況下,對教案作進一步的調整和梳理,繼續設計出符合大班幼兒的教學活動。

1、 在數積木的過程中,學習有序地觀察和統計數量的方法。

2、 能清晰地表達觀察的內容,喜歡挑戰空間邏輯遊戲。

準備:正方體小積木;“積木房”圖片若干;記錄用紙和筆

導語:在我們居住的城市裡有各種各樣的老房子和新建築,你喜歡怎樣的`房子,為什麼呢?

過渡:今天我們就用積木來造房子!每組的桌上有幾塊積木呀?夠不夠造一幢房子?

那就請你們就分成4組在數積木遊戲中贏取更多的積木。

導語:聽清題目喲!(出示相同數量積木建造的不同房子)

出題:我用積木造了4幢房子,請你們用好方法數一數,每幢房子各由幾塊積木建成的?

形式:將答案記錄在記錄紙上,呈現在每幢房子的下方,答對的為本組加上一塊積木。

重點提問:房子有幾層?每層有幾塊?一共有幾塊?

小結:數量相同的積木能造出不同的房子,只是有的積木被其他積木擋住了,我們不容易發現,點數的時候我們可以一層一層的數清楚,不多數,也不漏數看不見的那些積木。

導語:有的小組領先了,有的小組暫時落後,不過沒關係,我又造了一幢房子,房子裡有些積木很頑皮,像玩捉迷藏一樣躲了起來。讓我們仔細觀察,把藏起來的積木找出來。

出題:準備好了嗎?請問這幢房子有幾層?每一層有幾塊?共有幾塊積木建成?

重點:移去屋頂,拆層演示,幫助幼兒學會數隱藏起來的積木塊。

小結:房子一層層往上造,如果上層有幾塊積木,那這些積木下一定也有幾塊積木

導語:經過兩輪的比賽,哪一隊的領先了呢?請每組朋友用你們現有的積木造一幢房子,然後我們一起來數數你們的房子由幾塊積木建成,共得到了幾分。

重點:鼓勵各組建造出點數上有難度(有多層、有重疊)的房屋

導語:(出示建房圖紙)你們造房子、數積木的本領都那麼大。那你們能不能在根據圖紙上的建房要求,在5分鐘內造出與圖上一模一樣的房子,並一層一層的數清楚他是由幾塊積木建成的呢?

要求:每隊派一個代表挑選喜歡的圖紙,用積木搭出與圖中相同的房子,要造的又快又好!

重點觀察:每組搭的房子是否與圖紙上的一樣,各組搭建、點數的方法。

驗證:他們搭的房子與圖紙上的一樣嗎?記錄的對不對呢?

小結:雖然各隊拿到的圖紙看起來不一樣,其實是同一幢房子從不同的角度拍出的照片,所以搭出的房子是相同的。

導語:小小建築師們讓我們回去建造更多獨特的房子,考考你的好朋友們你是用幾塊積木建成的好不好!

今天的活動較為順利的開展了,也達到了我預期的效果。還成為了我園計算專題組的“一課多研”研討的課例,反思一路走來獲得成功的的原因,我覺得有:

計算活動教具多,對環節間的小結語要求也高,在這一次組織活動前教案在我的腦海中一次次的“過電影”,把握了每一個環節的細節要點(孩子合作中可能的狀況、每一次小結重點提煉和梳理的內容、重難點落實的方式)。“細節決定成敗”,活動前我讓一個個環節都順溜了,我想這也是活動活動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吧!

我的教學物件是一群大班的孩子,所以在今天的活動中我不僅關注師生間的有效互動,也為孩子們創造了很多合作互動和思考的機會,無形中提高了生生互動的有效性。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集合7篇 動手數學:幼兒園大班教案集 第2張

第2篇

1、通過活動激發幼兒探究身邊常見事物的興趣,學習從不同角度觀察帽子的特徵。

2、學習將活動過程用簡便的方式記錄下來,並和同伴進行交流。

(2)請4個具有不同特徵的小朋友上臺,並請幼兒說說他們之間的不同之處。“這裡有幾位小朋友?”“他們什麼地方不一樣?”

(3)教師引導幼兒記錄分類結果。“我們要把這裡有4個小朋友的事記下來,可以怎麼記呢?”(教師引導幼兒用數字“4”表示人數,用娃娃頭表示小朋友)“誰能把有相同之處的小朋友排在一起?”“他們是怎麼排的,他們哪裡一樣?”(這兩個是男孩,這兩個是女孩)“這又該怎麼記呢?”(教師引導幼兒用數字和簡單的標記來記錄)“除了這種排隊的方法,還有沒有其他方法?”(教師在幼兒分類的基礎上再次引導他們用簡單的標記來記錄)

(3)提出分類的要求。“原來帽子的用處這麼大,我們大家都需要它。今天我們這裡有這麼多帽子,那我們就來開一個帽子商店吧。想一想開商店我們要先做什麼準備工作呢?”(引導幼兒先從整理帽子開始)“我們可不能把帽子放得亂七八糟的`,你們說可以怎麼擺放呢?”(引導幼兒說出將帽子按同一特徵擺放)

(1)提出記錄的方法。“今天,我們請4組小朋友來整理一個櫃檯。首先,請上來的小朋友數數櫃檯上有幾頂帽子,用數字和標記把它們記下來;然後,看看它們有什麼不同,把有相同特徵的帽子擺在一起並數數每種有幾頂;最後,小組成員一起商量看看該怎麼記錄。如果你們還有別的分法,就再分一次,分好後再數數每種有幾頂,想一想該怎麼記錄。記住每分一次,就記錄一次。”

(2)幼兒操作,教師引導幼兒在分類時要按同一標準全部分完後,才能按別的標準再次進行分類。

第3篇

明天我們幼兒園就要進行市級以上課堂教學獲獎教師的課堂展示活動了,作為四名教師的其中一個,本次我選擇了我們大班現在進行的主題《黑夜祕語》中的一個數學活動《上月球》。

雖然針對本次活動我已經反覆修改了好幾次教案,還特別精心設計了自認為很滿意的多媒體課件,可是經過昨天的試教,還是發現存在很多的問題。於是,就引發了我對數學教學的一些思考,相比平時每逢要上公開展示活動我首先會選擇語言活動,因為對於我個人而言,語言活動相對比較擅長一點,可是這次我考慮到其他三個老師都選擇語言活動,如果自己再去選擇,這樣一個半天對於聽課的老師好象有點太過單調,再則是我想挑戰一下自己,讓自己向其他課程領域也發展一下,還信心滿滿地自認為也許我在其他領域教學中也可能不錯也不一定。於是,考慮再三下了決定--大班數學活動,這個活動之前我們在訂計劃時把它定在科學領域,可是我覺得把它定在數學活動更精確與明朗一點。

經過了昨天的試教,我滿滿的信心有一點受到打擊了,課後我反覆思考這堂課我應該改進的一些地方:一、教學活動目標單一、不夠完善,對數學教育的目標缺乏全面的認識,僅以學習數學知識為唯一目標。二、忽視了幼兒的思維特點。幼兒期思維發展和趨勢是從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展,抽象邏輯思維尚處於萌芽狀態。每一次數學活動都必須由具體到抽象、由低階到高階逐步過渡,由於設計本次教學活動時我考慮的只是我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掌握程度,沒有想到大四班是一個新大班,幼兒的學習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而沒有考慮有些幼兒基礎還不是很踏實,就這麼跳躍著教過去。幼兒階段的思維特點決定了這樣的教學是不合適的。三、教師的語言不嚴謹。在數學教學中,數學知識本身的特點和幼兒思維的特點決定了幼兒學習和理解數學概念是有困難的。因此,教師的語言表達對幼兒正確理解數學概念及有關知識是相當重要的。而我在其中一個環節講述時的語言不嚴瑾,造成了幼兒操作時的不理解,還應該再進一步推敲。

不過昨天的課也讓我同時又增加了信心,因為幼兒對我的課件相當感興趣,學習積極性很高,雖然這是我設想到的,但是我還是很高興。畢竟他們是一群只讀了一個學期半的新大班幼兒,明天我要開課的物件是大班其他三個班中的,相對而言應該他們知識經驗應該更豐富,思辨能力應該更強。

於是,修改教案成了我現在最要抓緊做的事,剛才看到博友"藍天"的博文,一句話很有感觸"最重要的'事就是馬上去做,最重要的時間就是當下。"

1.觀察材料,嘗試藉助材料上的提示發現可以數正確的方法。

3.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經常聽到小朋友們數數,你最多能數到幾?和他一樣多的舉手。老師說一個數字,接著往下數4個數。

1.我知道你們能數很大的數字,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數正確,能數正確嗎?把桌子上的操作紙拿起來,看看圖上有什麼?接下來會有一幅圖片,讓你們數一數房子有幾幢?樹有幾棵?兔子有幾隻?花兒有幾朵?把答案記在下面的空格里。

你數到的兔子有幾隻?你在哪裡找到了6只兔子?前面的山裡有六隻兔子。蘑菇房的後面有兩隻兔子,第七隻兔子在哪裡?在蘑菇房的中間。

要把東西數正確,其實有方法的,從上往下,從下往上,從左往右,從右往左,從前往後,從後往前。

看看花有幾多?這麼多花這麼能數的快呢?三個三個數。對了,三個正好是一簇一簇的。

上面得花有幾多?6朵,下面的花有幾多?6多,六朵加六朵一共是十二朵。

3.看看第二張紙上寫了什麼?條是什麼意思?一條一條,對,數一數帶魚有幾條。第二個格子裡寫的什麼?數一數蛋有幾隻?什麼是種明白嗎?數數餅乾有幾種。把你看到的答案記錄在下面的空格里。

4.告訴我帶魚是幾條?有不同答案嗎?還有第三種答案嗎?你剛剛數帶魚什麼地方,數出是十一條的?為什麼你要數帶魚的頭呢?頭比身體看的更清楚。你們也都是數頭的嗎?為什麼要數眼睛?要把一堆東西數清楚,要數特徵非常明顯的地方。

有的數帶魚的頭,有的數帶魚的眼睛,有的數帶魚的身體,那個最明顯?眼睛,我們一起來數數帶魚的眼睛。

小結:數一堆東西的時候,要數特徵非常明顯的地方。

遷移:用這種方法我們來數數這些香蕉有幾隻?你數了香蕉的哪裡?

5.蛋有幾隻?有六有八?你在哪裡數到六隻蛋的?他把所有看得見的蛋都數出來了,還有兩隻蛋在哪裡?在紙的後面也可能有蛋。你怎麼知道後面有兩隻蛋呢?他用了對應的方法,看到下面有多少蛋,來估算上面有多少蛋。

小結:這一盒蛋在放的整齊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嘗試用估算推理的方法,看第一排有幾個,算算推推後一排有幾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孩子的眼裡,月亮是個既熟悉又神祕的世界。本次活動就是從幼兒所感興趣的內容出發,設計登月球的遊戲,將數的組成結合到遊戲的各環節讓孩子在虛擬的遊戲中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它不但激發了幼兒的探索慾望,更讓幼兒就懂得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幫助幼兒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發展思維能力,讓數學活動更遊戲化、趣味化,深受幼兒的歡迎。

活動第一環節給星星打電話。簡單的引出部分很快就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為順利地開展下面的環節做好了鋪墊。到月球上去,先要和星星打電話。(出示五顆星星)每顆星星上面都有一個數字,數字是幾就代表是幾號星星。要求從卡片中找出兩個數字,如果兩個數字合起來和其中一顆星星上的數字一樣大,就算撥通這顆星星的電話。這一環節中,我給幼兒充分展示的機會,目的在於調動每位幼兒的積極性,幼兒的參與性是十分強烈的,也許是孩子喜歡挑戰高難度的,多數孩子都選擇了撥通10號星星,不難發現他們對10的分合掌握的還是不錯的,能把已獲得的數學經驗運用於虛擬的遊戲中去。第二環節解密上月球。(出示登月球軌道圖)要上月球需要經過一個軌道,要進入軌道必須先解開密碼,密碼是由兩個數字組成的,這兩個數字合起來都必須等於10,而且密碼不能重複。幼兒在小圖上的方框內寫出10的各種組合數字。由於有了前面環節的鋪墊,幼兒對於解密碼的興趣還是很強的,由於操作之前我讓孩子已經找出10的分成的互補規律,所以大部分孩子都能按順序順利的寫出10的九種分成方法,但由於個體的差異,個別幼兒也出現了遺漏和重複的情況。第三環節領取“通行證”。給操作正確的幼兒發放“通行證”,為了讓每位幼兒都得到愉悅的體驗,我邀請聽課老師幫助發放,“通行證”的發放使得幼兒的操作結果被得到認可,雖然有個別孩子做錯或者重複了,但老師給予的訂正機會讓他們從失落中走了出來重新煥發求知慾望,使每位孩子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這是一堂教研組行為跟進研討課,課後組內老師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1.第一環節孩子們打通最多的是是10號星星,還有幾個星星沒人打,應該把沒有撥打的星星以集體形式練習,如幾和幾打通的是幾號星星。2.幼兒在操作環節,我讓先操作完的孩子找聽課老師檢查是否正確,而後又讓聽課老師幫助發放“通行證”,兩次檢查顯得多餘,其實只要發“通行證”這一次就夠了。3.最後環節應該創設一個登月球的情景讓先領取通行證的孩子等候在起飛地點等待全體幼兒一起上月球。我將聽取聽課老師的建議重新修改教案,進行第二次執教,我想會收到更好的效果的。

小百科:月球,天體名稱,人類肉眼所見稱為月亮,中國古時又稱太陰、玄兔、嬋娟、玉盤,是地球的衛星,並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月球直徑大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大約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衛星,其表面佈滿了由小天體撞擊形成的撞擊坑。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38.44萬千米,大約是地球直徑的30倍。

第4篇

在種子分類的過程中,孩子們發現了,大的種子佔的地面大,小的種子佔的地面小,他們來告訴我:“老師,這麼大的種子,都放不下了,小的倒是放得下的。”這裡蘊涵著數量守恆的數學概念,於是我們一起探究了關於蠶豆種子的數量守恆活動。

3、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養成愛探索、勤動腦及良好的操作習慣。

(四)第一次探索:感知數量相同,大小不一樣的種子,排隊長短不一樣。

2、幼兒操作記錄:要求每顆種子要挨緊,小心灑落地面。

4、師生:相同數量的種子,顆粒越小,排列越短,顆粒越大,排列越長。

實錄:在這個環節中,我選取了蠶豆、花生和黃豆這三種大小差異很大的種子,認為靠緊排列後蠶豆排列的隊伍一定是最長,花生其次,黃豆最後,但是在幼兒操作過後,我發現情況並不是我預想的一樣,有的幼兒把蠶豆豎著排隊,把花生橫著排隊,結果發現花生排的隊比蠶豆長。講評的時候,我故意把這個現象拿出來,引發孩子討論,發現原來排列方式的不同也會影響隊伍的長短。因此,承認學習方式的多元性也是教學個性化的體現。

(三)第二次探索:感知大小不同的種子,排列長度相同時,數量不同。

2、設疑:請幼兒猜測如果在三條一樣長的線上用不同的種子排隊,他們用的數量會不會一樣多?

3、討論:為什麼排一樣長的隊伍時,顆粒大的用的少,顆粒小的用得多?

4、師生:隊伍一樣長時,顆粒大的用的少,顆粒小的用得多。

請部分幼兒上來排隊,每排數量一樣多,請幼兒思考為什麼數量相同,排隊長短也不一樣。

實錄:由給種子排隊到自己來排隊,把教學拉回了生活,這裡,沒有用一點教具,就運用孩子的身體,就能發揮孩子多的優勢,而不把它當作一種弊端來看。

反思:把幼兒又拉回到抽象的虛擬世界中,故意了排隊的干擾因素,如大小、間距、位置後,幼兒的數量守恆概念又要混淆了,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體驗,這與平時老師滲透得不多或者幼兒自己的經驗有關,因此課後還要多引導和發現。

1、利用更多的材料體驗物體大小、排列疏密與佇列長短的關係。

2、到戶外遊戲:用腳步(腳尖頂著腳跟走)測量相同路段的線哪種路線最長。(有直線、斜線、曲線等)

第5篇

2.嘗試有計劃、有條理地進行多次剝花生、做記錄的活動。

1.花生果每人一盤(10粒左右,花生仁的數量為1―3不等)。

――觀察盤中的花生,說說它們有什麼不同。(可比較花生的大小、長度、外形等)

――選一顆花生果,先猜猜裡面的顆數,再剝開看看自己對了嗎?

――想一想怎樣才能記清楚第一顆花生果裡有幾顆花生仁?第二顆,第三顆呢?

――怎樣記錄?是剝完了一起記錄,還是剝一次記錄一次?

――幼兒把花生果剝開,數數裡面有幾顆花生仁並記錄在記錄紙上。

――注意觀察每個幼兒剝與記的方法與步驟,瞭解幼兒解決問題的.策略。

――引導先完成的幼兒觀察自己的記錄單,找找花生果裡花生仁數量相同的記錄有幾次。

――請個別幼兒說出自己記錄的數字或符號表示什麼意思。

1.鼓勵幼兒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記錄,並用清楚的語言表達記錄結果。

2.可在區域活動中將花生外殼塗上七彩色,拼搭成好看的“七彩項鍊”、“七彩小路”等。

第6篇

課題生成: 幼兒數學活動要求教師們在活動中,首先做到的就是要使幼兒真正理解一個數學概念,並掌握這一概念的的屬性。“星期”這一時間概念的屬性之一是其順序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之二是其週期性(七天一迴圈,周而復始)。因此,此數學活動宗旨就是讓幼兒理解星期的順序性、週期性,初步形成“星期”即“周”這一概念。其次、還要注意到緊密聯絡幼兒已有的序數、鄰數的知識,聯絡幼兒生活中天天伴隨“星期×”的經驗,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本次活動。

課題名稱:認識時間“星期”(大班數學活動)

活動目標: 1、複習鞏固1~7的序數,2~6的鄰數。

2、認識時間“星期”,瞭解其順序性、週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發幼兒對時間的興趣,積極、主動、快樂地參與學習活動。

活動準備: 教具學具方面:錄音機、多媒體計算機各一臺,錄有童話電《星期媽媽和孩子們》的磁帶一盒。星期轉盤遊戲的課件,星其盤操作材料若干套(與幼兒小組數相同)。

幼兒知識經驗準備:學習了7以內的序數和鄰數,通過掛檯曆對“星期”時間概念有初步瞭解。

1、複習鞏固:1~7序數,2~6鄰數(3分鐘左右)。 (1)複習序數:出示1~7數字娃娃(排列無序),請幼兒幫助數字娃娃從小到大的順序排隊,並講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誰呀;數字娃娃,老師出示大寫數字表示。

(2)鞏固鄰數:以“數字娃娃找鄰居”的遊戲形式進行。 例如:老師以數字娃娃的口氣問,我是2,我的鄰居是幾和請小朋友幫助我,幫我找出好鄰居。幼兒可回答二、二、二、你自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鄰居。

2、新授:認識時間“星期”,瞭解其順序性、週期性(18,20分鐘) (1)聽文學作品《星期媽媽和孩子們》的童話故事,第一遍口頭講述故事後提問,童話的名稱及故事裡講到誰?(老師出面期媽媽圖片)她想幹什麼?幼兒回答後,老師交代本節課新授

是認識“星期”,並提出以下問題,星期媽媽一連生了幾個孩子?給孩子取了什麼名字?穿什麼顏色的衣服?請幼兒邊聽錄音,邊思考。

放錄音同時隨故事情節出示星期娃娃圖片(打亂星期一期日的順序),然後請幼兒回答以上問題。

需要強調的是:星期媽媽的第一個孩子是誰?第二個孩虧誰……最後一個孩子是誰?讓幼兒幫星期妹妹排隊,明確星其順序性。

(3)轉盤遊戲:找鄰居(老師示範轉動轉盤,然後町請個別幼兒操作)。

規則:轉動轉盤後,指標指到星期×,就請小朋友講出星期×的兩個鄰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兩個鄰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遊戲反覆進行4、5次。

突出強調:星期日的鄰居是誰呢(意在突破星期的週期性這一難點,讓幼兒具有明確的週期意識,即一個星期有七天,一個星期結束,下一個星期開始)。

3、幼兒操作活動:轉盤遊戲“找鄰居”(8~10分鐘)。 幼兒分成若干組,每組一個星期轉盤,一組幼兒輪流轉動轉盤,同組全體幼兒共同講述指標所指星期×的兩個鄰居是星期×和星期×。(意在讓幼兒通過實際操作,進一步感覺星期的順序性、週期性,形成星期這一時間概念。)

4、活動評價(2分鐘)。 引導幼兒與老師一起淡談這節課認識了什麼?明白了什麼道理?玩星期轉盤遊戲的感受。

5、分組進往角色遊戲:“找鄰居”。 七名幼兒一組,分別戴上星期娃娃頭飾,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個角色形象,手拉手圍成圈,順時針轉動,邊轉邊說: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個娃娃在一起,快快樂樂做遊戲,遊戲的名字叫“找鄰居”。

接著星期一先發問,我是星期一,我有兩個好鄰居,我的鄰居是幾和幾?其餘六個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兩個子鄰居,你的鄰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去由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順次提問,方法同上,遊戈延續進行。

星期媽媽看著孩子們,想呀想呀,覺得它們都非常可愛,漂亮,於是她高興地說:“有了,好聽的名字有了。”她邊說邊伸個食指,輕輕地點著那排圓溜溜的腦袋:“梅花、桃花、蘭花…~是她只報了三個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這不是同花的名字一樣嗎?”

星期媽媽又看著孩子們,想呀想,覺得它們都非常聰明,伶俐,於是她叉快樂地喊了起來:“有了,有了,好聽的名字有她邊說邊伸出一個食指,輕輕地點著那圓溜溜的腦袋:“聰聰、明明、伶伶、俐俐......”可是念到這兒;她叉停住了,“哎呀,不行,這不是跟小腮友們的'名字一樣了嗎?”星期媽媽又想,突然,她拍著自己的大腦袋自言自語地說:“啊哈!我真糊塗,七個孩子不正好是一天接一天生的嗎?就按他們出生的次序排名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七。”星期媽媽說到最後一個孩子的名“星期七”時,感到這個太彆扭了,她想了一下說一天生一個孩子,一天就是一日,星期七就叫星期日吧。星期媽媽取好七個名字,噓了一口氣,高興;“好啦好啦,七個好聽的名字、算取好啦!”

過了一會,星期媽媽拿來兩件紅色的衣服說:“星期六、星期日是我七個孩子中最小的兩個孩子,就讓他們穿上最漂亮的紅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這五個孩子長得大。星期媽媽說:“給他們穿上黑衣服最漂亮”,於是她又拿來黑衣服,一邊給他們穿一邊笑嘻嘻地說:“黑衣服,黑衣服,黑出白面板,衣服黑,面板白,人人見了都喜愛。”

星期媽媽的孩子們漸漸地長大了,他們不但學會了走路,而且,還經常手拉手圍在媽媽身邊,跳起快樂的“圓圈舞”呢!

效果評析: 此教學活動以遊戲貫串始終。開始部分以“數字娃娃排隊”“數字娃娃找鄰居”遊戲形式複習鞏固7以內的序數和鄰數,激勵了幼兒學習熱情,為新授作了知識鋪墊。新授部分以幼兒喜愛童話故事《星期媽媽和孩子們》向幼兒介紹“星期”知識,幼兒在全神貫注地欣賞中,瞭解了星期的有關知識,並對星期的順序性、週期性有了粗淺的理解。緊接著通過星期轉盤遊戲,幼兒在實際活動中,真正體驗到了星期概念的內涵,透徹地理解了星期的順序性,突破了星期週期性這一難點。然後通過活動評價,使幼兒主動活動中獲得的知識在老師的幫助下得到了整理、概括,在理解的前提下學習運用數學語言。最後幼兒在有趣的角色遊戲中,形象地展示了自己的學習情況,輕鬆愉快地結束教學活動。整個活動寓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於一體,幼兒在動靜交替的活動中積極主動地學習,並獲得成功的喜悅,課堂氣氛活躍,效果好。

專家點評: 看到本課題的生成,教師對活動重點和難點的把握以及教學方法和步驟的思考,可以看出教師已能對所組織的數學活動進行理性的思考了,幼兒園數學活動是一種充滿理性的活動,而我們白教師常常還只是停留在追求教學形式和方法的變化上,能從理解的高度去思考教什麼、為什麼教、怎樣教的人還較少。希望幼兒教師學會從經驗到理論的提升。

反思與討論: 淡談你對有關幼兒數學教學方面理論的瞭解和認識。

第7篇

1、幼兒通過合作交流學習7的分解與組成,感知數的分和的有序性。

2、讓幼兒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共同學習、發展,充分體驗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的快樂。

1、不同大小、顏色、形狀的西瓜、桃子的圖片若干,不同種類的拼插玩具和廢舊材料。

1、拍手遊戲:教師採用問答的方式與幼兒一起復習6的組成。

2、每組組長自報家門,教師為每組貼上相應的羊羊貼畫。

3、師:我們每隻羊羊隊的小朋友都很好,今天老師還特別為你們請來了一個朋友(出示數字7),讓數字7作裁判,評判出究竟是哪隻羊羊隊取得最後的勝利。

1、數字7裁判為我們每隻羊羊隊的小朋友都準備了7件物品。(出示西瓜、桃子、拼插玩具和一些廢舊材料),但是數字7可給你們提要求了:

(1)請每組幼兒拿到7件物品後不要亂動,先觀察這些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再把這些物品分成倆份,並說出你分的依據是什麼?轉動腦筋,看看哪組分得方法多?

2、幼兒分組合作進行分解、記錄,教師巡視並作個別指導。

喜羊羊隊材料:桃子圖片;美羊羊隊材料:西瓜圖片;沸羊羊隊材料:金魚圖片;懶羊羊隊材料:拼插玩具;暖羊羊隊材料:奶盒和奶瓶;慢羊羊隊材料:各種紙盒(牙膏盒、藥盒、煙盒)。等等3、幼兒彙報美羊羊隊:老師,我們組按西瓜的大小把7分成了1和6。

暖羊羊隊:我門組的材料都是關於奶的`飲料,按盒子的和瓶子的把7分成了3和4。

例:我是草莓3,我是草莓4,我們合起來是數字7,我們倆是好朋友。(倆個好朋友互相抱抱)

我們學習了數字2至7的分解,也知道他們的分解方法有多種,請幼兒回家自己探索8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種,你能找到怎樣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