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8篇

我們的教案應該考慮到不同年齡組的學生,教案的編寫需要教師的創造力和創新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8篇,供大家參考。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8篇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1

“做數學”是新一輪數學課程改革中的一個重要觀念,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數學,而不是用眼睛“看”數學,強調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現實的體驗。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去發現,因為這樣的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內在的規性質和聯絡。”作為一個最先使用新教材的一線教師,非常接受這個新理念,但是,如何引導學生“做數學”,而且是讓一年級的國小生做數學,使他們的課堂生動、有趣起來呢?我在學校開展的新教材研討課中,就《桌子有多長》一課,進行了大膽的實踐,從中獲得了點滴啟發。

教學實錄:

一、創設問題情境

師:今天,學校要給我們一年級的同學買新桌子,你們高興嗎?不過想問問同學們,咱們現在使用的桌子有多長?

二、自主探究、體驗思考

1、估計和測量

師:同學們,你們想用什麼辦法或工具來量一量呢?想好後,請你動手量一量。(學生很快相出辦法量)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用什麼量的,桌子有多長?

生1:我是用拃量的,桌子有7拃長。

生2:我是用文具盒量的,桌子有6 個半長。

生4;我是用格尺量的。桌子有7個長。(根據學生的彙報,師板書資料)

師:你們看這些資料,發現了什麼?

生:大家測的結果都不一樣。

師;為什麼你們測量的資料不同呢?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

生:因為有的同學用文具盒量、有的用格尺量、有的用書量,用的東西不同,所以量的結果也不同。

生:因為我們每個人用的工具不同,也就是他們的長短不同 ,所以測的結果就不同。

師;怎樣才能使你們的測量結果相同呢?

生:用同一個東西量。

師:你真聰明!那你們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一般用什麼工具測量物體的長度呢?

生:(異口同聲)地說,用尺子。

2、認識尺子、感知1釐米

師:(出示尺子):尺子上有統一的測量單位,它是人們通用的測量長度的工具。說一說,你都見過哪些尺子?

師:觀察尺子,看看尺子都有些什麼?(同桌之間說一說)

生彙報:尺子上有0、1、2、3、等數字。

尺子上有小格,每個小格都一樣。(學生彙報時,並幕上顯示相應的部分)

師說明:尺子上這些長短不一的線是刻度,第一條線下面是0,表示0刻度,和1對著的稍長的線表示1刻度;從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是1釐米,釐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cm就是1釐米。

師:請在尺子上找到1釐米,用手比劃一下1釐米有多長。在我們身邊那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呢?找一找,量一量。

生:大拇指的寬。

生:圖釘的長。

師:用食指和拇指輕輕夾住圖釘,再輕輕的抽出圖釘。手指縫之間就是1釐米。

生;練習本的厚度大約是1釐米。

師:那麼,0刻度到3是幾釐米?1——2又是幾釐米呢?請再觀察尺子,說一說。

生:0——3是3釐米。

師:你們桌子上有一張黃色的紙條,猜一猜它是幾釐米?

生:13釐米、20釐米、5釐米……

3、 正確測量

師;我們認識了尺子,怎樣用尺子測量呢?拿出自己的尺子動手測量紙條。誰願意把自己的測量方法告訴大家。

生;我把尺子的一端對準紙條的 一端,看是15,紙條長就是15釐米。

生:不對,得把尺子的一端對準0刻度,再看到幾,我量的紙條長16釐米。

師:到底誰對呢?看看笑笑是怎樣量的。(出示投影,配話外音:我們測量物體時,先把一端對準0刻度,再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幾,就是幾釐米了。)

師:那些同學的方法和笑笑一樣?(生舉手)現在,再用正確的方法量一量紙條的長度好嗎?

師:同學們,你們學會了測量物體的方法,現在我要考考你們。桌子上有一張綠色的紙條,誰能準確的剪下10釐米長的紙條,看誰又對又快。

師:請把剪好的紙條舉起來,說說你是怎樣剪的?(請學生到前面示範)

三、解釋應用

1、先猜一猜,在量一量(文具盒、小刀、紙條)(學生活動後彙報)

2、螞蟻搬豆。創設情境,小組合作已競賽形式出現,激發興趣。

3、聰明屋;(看圖上的線段)師:這一條線段的長是不是8釐米?為什麼?

四、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學年組評價:

改變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整節課的學習,教師始終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合作者,而學生始終都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主體作用。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注重指導學生操作,在動手操作中,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主動獲取知識,體現了“做數學”的教育理念。建立1釐米的實際長度的表象,讓學生用手比劃一下1釐米有多長,然後用食指和拇指輕輕夾住圖釘,再輕輕的抽出圖釘。仔細觀察拇指食指之間的縫隙大約是1 釐米,再舉起來自己看一看,同學互相糾正,這樣指導學生的操作,有條理,動作到位,學生在操作中感知、領悟,順利建立起1釐米的長度觀念,形成了技能,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

2、放手讓學生探索,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凡學生能自己探索出來的決不包辦代替,凡心學生能獨立發現的決不暗示。上課伊始,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獲得桌子有多長的結論,這過程老師絕沒有半點代替。在建立了1釐米的長度觀念後接著進入認識幾釐米這一環節,老師放手讓學生嘗試在尺子上長出2釐米、3釐米長度,並說出道理,,這一環節的學習,老師考慮到學生能獨立解決,因此教學時並沒有作出任何暗示,而是讓學生獨立去找,

3、學生始終處於“跳一跳”摘果子的學習狀態。教師充分相信學生,在學生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由學生自己跳起來“摘果子”,讓學生自己試著量紙條的長度,結果學生通過努力量出了紙條是15cm,然後用電腦演示笑笑的方法起訂正的作用,調動學生的興趣和自主力量,促使全體學生自主學習。

總之,整個教學過程,田老師敢於“放”,把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獨立思考、討論、交流去獲得數學知識,使學生得到主動發展。從這節課的教學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發:只要教師放開你呵護的雙手,就會發現,孩子也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創造者。

自我反思:

讓學生學身邊的數學、培養學生做數學的意識。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源於生活。因此,教師應努力努力尋找做數學的內容,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學習聯絡起來,讓學生學習活生生的數學知識。新課開始,從學生熟悉的買新桌子入手,探討桌子的長度是多少呢?你能想出辦法量一量嗎?引導學生參與實際的測量活動。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探索測量方法,接著提出兩個問題:為什麼測量的結果不同?使學生感受到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進而引導學生觀察幾乎每天都用的尺子,從尺子上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再用釐米量物體的長度。這整個教學過程,所創設的情境,選擇的教具、學具等等都取材於學生的現實生活中,使學生感到親切、有趣,便於操作,使教學活動更富有生氣和活力,更能使學生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紮根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從而培養學生逐步形成運用數學的意識。

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只要數學的學習過程稍能反映出數學的發明過程的話,就應該讓合情的猜測佔有適當的位置。可見,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大膽猜測、猜想、假設、提出一些預感性的想法,實現對事物的瞬間頓悟,有利於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這節課,“猜測”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在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的時候,先讓學生猜測黃紙條的長度,再讓學生用尺子量一量,來驗證自己的猜測;在鞏固練習環節,進行猜測活動,然後再通過尺子測量去驗證各自的猜測。這樣的設計,使猜測與實際測量相互配合,有效地幫助學生髮展長度的空間觀念,增強他們測量的靈活性。學生就在這樣的猜測過程中,不斷產生創造的靈感,閃現創新的火花。

總之,“做數學”是以學生操作實驗、自主探索、大膽猜測、合作交流、積極思考的方式進行的數學學習活動。它需要老師引導、支援和幫助,更需要教師提高教育理念,為學生提供機會、材料、時間和空間。我們還要對自己說“要成為點火者”因為“學生的頭腦不是需要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需點燃的火把”。我們可可能需要不斷的實踐和思考,在以後的教學中,要讓每個學生得到發展,要點燃每一支火把,並使其越燒越旺,這是我們教師的責任。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2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57~58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能正確計算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的);學會用豎式進行減法運算。

2、數學思考:探索中理解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的)的算理。

3、問題解決:在具體情境中,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加減法的意義。

4、情感態度: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

用豎式計算兩位數減兩位數。

教學難點:

理解不同演算法的算理。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發現問題。

課件出示情境圖。

觀察畫面,淘氣和笑笑在做什麼?你能找到哪些數學資訊?根據這些資訊你能提出哪些用減法解決的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直接要求學生提出用減法解決的數學問題,進入本課學習內容。

二、獨學思疑,合作交流。

解決提出的問題:笑笑比淘氣少收了多少玉米?

比多比少,實際上就是兩個數相差多少,你知道用什麼方法計算嗎?怎樣列式呢?

學生用減法計算,算式是: 57 - 42 = ?

57和42都是兩位數,你學過哪些兩位數的減法計算?你能用學過的知識來計算57-42嗎?

獨立嘗試,抽生彙報。

1、把42拆成4個十和2個一,先用兩位數減整十數,再減一位數。

2、把57拆成5個十和7個一,把42拆成4個十和2個一,先用整十數減整十數,一位數減一位數,再把結果相加。

你能用擺小棒的方法,驗證剛才的演算法嗎?(能)學生嘗試。

在小組內一邊擺一邊說一說自己的演算法。

?設計意圖】首先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再借助小棒模型幫助學生理解計算的道理。

三、內化展示,點撥引領。

在計數器上撥一撥,說說這兩種演算法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學生獨立操作計算,師巡視、個別指導,指名生彙報操作過程。

除了這兩種方法,你能用豎式計算嗎?試一試。

學生獨立完成,展示彙報減法的`豎式過程:(師板書過程)

5 7 先在上面寫出被減數57,

-4 2 再在下面寫出減數 42,個位對個位,十位與十位對齊

1 5 從個位算起,7-2=5,再計算十位5-4=1,得到15。

列豎式計算時應該注意什麼?

小結:計算的時候注意,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

?設計意圖】通過撥計數器加深學生對位值的理解,為學生理解豎式做支撐,明白相同數位相減的道理。當學生理解了算理後再來鞏固計算的具體寫法。

四、實踐運用,體驗成功。

課件出示練習題,指導學生完成。

1、森林醫生,學生說一說錯誤原因並糾正。

2、用豎式計算,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解決問題,理解題意後獨立完成,指名說說解答過程。

五、課堂小結。

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我們今天解決了哪些問題,是用什麼知識來解決的?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憶、總結所學知識,促進知識建構,實現情知共融。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3

教學內容:

教材第2頁例1,完成教材第3頁練習一第1、2、4、5題 第 1 課時 課型 新授

教學目標 :

1.結合現實生活,通過具體觀察活動,使學生能體驗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它的實物圖可以有多種擺放方式。

2.學生能通過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畫出不同擺放方式的小正方體。

3.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發展空間觀念,初步學會欣賞生活中的數學美。

4.在活動中培養數學學習熱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習慣。

教學重點:

能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畫出不同擺放方式的小正方體

教學難點:

能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畫出不同擺放方式的小正方體

教具準備:

課件,小正方體積木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師:同學們都喜歡玩積木嗎?下面我們來玩一個搭積木的遊戲。請用手中的4塊積木搭一個你喜歡的形狀。誰來展示一下你的擺法?

生展示不同的擺法。

師:通過剛才的遊戲,老師發現同學們越來越喜歡動腦筋了,大家探索出了這麼多有趣的擺法。老師真為你們高興!這一節課希望大家積極動手動腦,我們來繼續探索《觀察物體》中的奧祕,好嗎?(板書課題)

二、新課講授

1.出示教材第2頁例1

(1)師:看同學們剛才學得真好,我又給大家提供了一個玩積木的機會(出示課件):現在有四塊積木,如果我想擺出從正面看是這一形狀(如圖),

應該怎樣擺?有幾種擺法?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解決這一問題。

教師巡視指導。

師:剛才老師發現好多小組都在積極嘗試多種不同的擺放方法,這種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誰願意到講臺上,向大家介紹一下你們小組集體的智慧成果?

生擺

師:誰還有不同的方法?生擺

師:電腦出示六種基本擺法,同時指出在這六種方法的基礎上再進行移動,就延伸出了多種擺法。

(2)如果再加一個小正方體,要保證從正面看到的形狀不變,你可以怎樣擺?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解決。

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展示成果。

(3)同學們真棒!想出了這麼多種擺法,你們能嘗試著找到一個如何擺放的規律嗎?可以討論。

生討論交流得出:先照圖用三個小正方體擺好從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狀,然後餘下的一個正方體可以擺在原來物體的前邊或後邊,都可讓正檢視保持不變。如果擺在前邊,從正面能看到這個正方體,它必須與原來物體裡的正方體對齊著擺;如果擺在後邊,從正面不能看到這個正方體,它既可以與原來物體裡的正方體對齊著擺,也可以不對齊著擺。

三、課堂作業

完成教材第3頁練習一第1、2、4、5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它的實物圖有多種擺放方式,你學會了嗎?你還有什麼收穫呢?

五、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4

教學反思:

生2:我是通過畫線段圖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把全班男生看成一個整體(單位“1”),先計算出戶外活動和去少年宮的男生人數共佔男生總數的幾分之幾,然後再計算留在家中的男生人數佔男生總數的幾分之幾。

分數王國與小數王國

教學目標:

1、掌握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

2、能正確地將簡單的分數化為小數,將小數化為分數。

能將分數與小數互化並比較大小。

教學難點:

掌握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ppt

學生準備 兩張完全一樣的方格紙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帶著你們一起去“分數王國”和“小數王國”裡玩一玩。

(出示情境圖)

師:“分數王國”裡有哪些數呢?“小數王國”裡呢?

(生彙報)

師:“分數王國”的士兵和“小數王國”的士兵吵了起來,它們在吵什麼?

生:120和0.06都說自己更大。

師:120和0.06哪個數大?你能幫助它們嗎?(板書課題——“分數王國”與“小數王國”)

設計意圖:用“分數王國”與“小數王國”裡的士兵吵架這個情境匯入新課,營造一種氛圍,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然後以比較“分數王國”裡的120與“小數王國”裡的0.06哪個數大的問題情境引入,讓學生產生分數和小數互化的需要,從而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解決問題。

(1)出示教材7頁情境圖。

師:比一比,“分數王國”裡的120與“小數王國”裡的0.06哪個數大?

(2)大膽猜測,探究比較方法。

方法一 把分數化成小數來比較。

120=1÷20=0.05,因為0.06>0.05,所以0.06>120。

方法二 把小數化成分數來比較。

0.06=6100,120=5100,因為6100>5100,所以0.06>120。

展示學生沒有想到的畫圖法,讓學生在討論中理解。

0.06>120

師小結:比較分數與小數的大小時,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或者把小數化成分數。

2.“分數王國”和“小數王國”分別有不同的尺子,你能幫助“翻譯”嗎?

(1)認真讀題,明確題目中的“翻譯”指什麼。

(2)鼓勵學生根據“分數尺”和“小數尺”中呈現的例子說一說18與0.125的互化過程。

(3)引導學生理解數線上的同一個點既能表示一個分數,也能表示一個小數。

3.歸納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

(1)探究將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

把下列分數化成小數:15 18 425

練習,並思考轉化方法。

(2)小組內交流方法。

(3)班內反饋。

要求學生說出轉化方法,並講明轉化的原理。

師小結:分數化成小數,就用分子除以分母。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分數的分子相當於被除數,分母相當於除數。

4.歸納“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

把0.3,0.27,0.75,0.125化成分數。

練習,探究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

師小結:小數化成分數,原來是幾位小數,就在1的後面寫幾個0作分母,把原來小數的小數點去掉作分子,化成分數後,能約分的要約分。

設計意圖:數學知識只有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自主探究,才能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本教學環節中,學生以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探究,在多種方法的基礎上比較、整合,從而得出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

⊙鞏固練習,拓展運用

1.把下面的分數化成小數。

320 58 516 925

學生獨立完成,和同桌說一說轉化的方法。

2.把下面的小數化成分數。

1.5 0.28 0.06 3.7

學生獨立完成,和同桌說一說轉化的方法。

3.比較下面各組數的大小,說一說你是怎樣比較的。

19○0.1 110○0.09 1.66○53

4.你說我答。

同桌之間一個說分數,另一個說與這個分數相等的小數,互相交換著說。

(讓學生熟記一些常用的分數與小數的互化結果)

設計意圖: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幫助學生掌握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增強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佈置作業

教材8頁4題。

板書設計

“分數王國”與“小數王國”

18=1÷8=0.125 0.25=25100=14

↓ ↓

用分數的分子除以分母 根據小數的意義,先把小數化成分數,再化??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5

學情分析

瞭解了按比例分配的應用,將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此類問題的解決方法。

學習目標

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導學策略

練習、反思、總結。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基本訓練:

男女職工人數比是5∶4根據這句話你想到了什麼?

二、按比例分配練習:

(一)一個鄉共有拖拉機180臺,其中大型拖拉機和手扶拖拉機臺數的比是2∶7.這兩種拖拉機各有多少臺?

(二)建築工人用2份水泥、3份沙子和5份石子配置一種混凝土.配置6000千克這種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千克?

(三)一種藥水是把藥粉和水按照1∶100的比例配成的.要配成這種藥水4040千克,需要藥粉多少千克?

(四)用84釐米長的鐵絲圍成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三條邊長度的比是3∶4∶5.這個三角形三條邊各是多少釐米?

1.還是按比例分配問題嗎?

2.如果是四個數的連比你還會解答嗎?

三、判斷

一個長方形周長是20釐米,長與寬的比是7∶3,求長與寬各是多少釐米?

7+3=1020=14(釐米)20=6(釐米)【錯,要分的不是20釐米】

四、思考:平均分是不是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按照幾比幾分配的

五、課堂練習:《伴你成長》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觀察和操作進一步經歷十幾減9的計算過程,比較熟練地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種計算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十幾減9的算式,滲透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3.引導學生能用“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解決現實問題,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4.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計算十幾減9的方法解決現實問題。

?教學難點】

經歷探究計算十幾減9的思維過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口算題卡、小棒

?教學過程】

一、熱身賽

①8+9= 15-9= 17-9= 6+7= 13-9=

②7+9= 18-9= 9+5= 14-9= 11-9=

(1)集體訂正

(2)評講:請你說說17-9你是怎樣計算的?

(3)指名學生說自己的演算法,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4)師:剛才我們一起復習了前面大家共同探究的十幾減九的幾種方法,那麼老師希望大家在後面學習過程中,能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做題。好,下面就進入我們今天的十幾減九的練習課。(板書課題:十幾減九的練習課)

二、匯入:

師:同學們喜歡喜羊羊嗎?

生:喜歡

師:老師也很喜歡,今天喜洋洋他們來到我們的課堂了,大家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生:你們好

師:今天一大早懶羊羊村長把大家召集了起來,交給他們一個重要的任務。原來灰太狼趁大家沒注意,把羊村的寶藏偷走了,現在任務就是要小羊們找回寶藏。當然這一路上困難重重,大家有信心幫他們奪回寶藏嗎?

生:有!

師:好,下面就進入我們的闖關活動。

1.速度大作戰

師:我們來和喜羊羊比一比誰的速度快吧

①12-9 = 16-9 = 14-9 = 18-9 =

②17-9 = 11-9 = 16-9 = 13-9 =

用你最喜歡的演算法算算18-9= ( )

2.看圖寫算式

師:跑那麼快,大家一定都渴了,看,同學們,我們來到了草莓地。

3.力氣大作戰

師:同學們吃飽了,大力士泰哥要和我們比力氣呢(在圓圈裡填上大於號,小於號或者等於號)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7

課程目標

一、數與代數

1、第三單元“生活中的數”。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將結合生活中的具體情境,通過“數鉛筆”等活動,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的模型的過程:會數、會讀、會寫100以內的數;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體會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2、第一單元“加與減(一)”、第五單元“加與減(二)”、第六單元“加與減(三)”。在這些單元的學習中,結合生活情境,學生將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法算式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探索並掌握100以內加減法(包括不進位、不退位與進位、退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能根據具體問題,估計運算的結果;初步學會應用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二單元“觀察物體”。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將通過觀察身邊的簡單物體,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發展空間觀念。

2、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將經歷從立體圖形到平面圖形的過程,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初步體會面在體上;通過大量“動手做”的活動,進一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經歷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圖形的過程,感受圖形世界的豐富多彩,並能設計有趣的圖案。

三、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安排了一個大的實踐活動,即“數學好玩”,旨在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活動中,學生將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發展解決問題和運用數學進行思考的能力;在與同伴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發展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課程內容

本冊教材分為“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實踐活動”三大內容,力求加強國小數學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注重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以及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突出所學內容的數學本質,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使學生有機會領略數學的全貌。

1、第一單元加與減(一)9課時

2、第二單元觀察物體3課時

3、第三單元生活中的數8課時

4、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5課時

5、整理與複習3課時

6、第五單元加與減(二)10課時

7、數學好玩3課時

8、第六單元加與減(三)10課時

9、總複習4課時

課程實施

一、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

數學學習的興趣對於數學學習非常重要。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教學時,教師首先應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學生回答得對與錯或語文是否完整,老師可以延緩評價,要多鼓勵學生的積極參與。老師要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特別注意的是不宜用統一的、程式化的語言來訓練學生,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老師要讓每個學生首先喜歡上課、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學數學。

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師不要急於求成,對學生過早提出統一的、硬性的要求,而應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是要求學生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品質。

二、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做遊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例如,在實踐活動“數學好玩”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將教材中的內容設計成一個童話故事,在講故事的程序中自然引入需要討論的問題;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模擬表演;還可以結合學校的運動會,鼓勵學生從中發現數學問題,並嘗試解答。

三、引導學生自己思考,並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

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老師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應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於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願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

四、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設立了“問題銀行”等欄目,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即使有的問題當時不能解決,可以放在“問題銀行”以後解決。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並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五、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本班同學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

課程評價

一、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應強調評價的診斷功能和促進功能,注重學生髮展的程序。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注意考察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是否積極參與,大膽嘗試並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樂於與同學進行交流與合作;是否具有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克服困難的精神,認真聽講、完成作業。教師還應重視瞭解學生數學思考的水平,注重考察學生是否願意獨立思考,思考過程是否有條理,是否嘗試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是否願意提出和別人不同的問題。

在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時,可以採用建立成長記錄的方式,以反映學生學習數學的進步歷程,增加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在成長記錄袋中收錄反映學習進步的重要資料,如最滿意的作業、最喜愛的小製作、印象深刻的問題和解決過程、整理與複習的體會,等等。

二、恰當評價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低年級學生往往需要藉助具體事物或實物模型來完成學習任務,因此要重視結合具體材

料和實際操作的過程評價他們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評價學生是否會數百以內的數時,可以讓學生實際去數一堆物體。在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數數的方法,觀察他們是否能熟練地數數。

對於“生活中的數”的評價,可以結合具體問題和活動進行,評價學生是否能夠熟練地數、讀、寫、認百以內的數,能夠比較百以內數的大小。對於加減法的評價,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能正確計算百以內加減運算以及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能根據具體問題,估計運算的結果;初步學會應用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對“觀察物體”的評價,可以結合學生熟悉的物體,考查他們是否能辨認從兩個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的形狀。對“有趣的圖形”的評價,可以結合學生身邊的物體和操作活動,考查學生是否能夠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能否在釘子板上圍出相應的圖形,能否將圖形進行分割和組合,能否利用七巧板拼圖並設計有趣的圖案。

(三)重視對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對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可以考查以下幾個方面:學生能否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能否嘗試選擇適當的方法解決問題;是否願意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能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8

一、分析任務:

六年制國小數學教材第二冊"元、角、分的認識"。用人民幣購買商品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事情。學生常常會遇到買門票、食品、玩具、學習用具以及交費等實際問題,因此,學習本單元的知識內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課時的主要任務是讓讓學生認識人民幣的種類,知道愛惜人民幣。瞭解元、角、分的關係,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在日常購物中要注意文明禮貌,讓學生知道要節約零用錢。

二、課前調研:

一年級的`學生都有花錢的經歷,但是對人民幣到底認識多少呢?我對15名學生做了訪談式調研。

調研是以聊天的形式進行的,主要涉及的問題是:

(1)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錢嗎?

(2)你知道我們國家的錢叫什麼嗎?

(3)你知道人民幣都分哪些種嗎?

(4)你自己買過東西嗎?能說說你是怎麼買的嗎?

(5)你知道1元等於幾角嗎?

(6)一個轉筆刀5元7角,你要拿哪些張錢去嗎?還可以怎麼辦?(老師提供樣幣)

通過這些問題我發現:學生對人民幣有一定的認識,但對其他國家的幣種知道得很少;學生的生活經驗不夠豐富,有部分學生沒有獨立買過東西;對元、角、分之間的關係不是很清晰,在所調查的15個學生裡,有10個學生能清楚地說出1元等於10角,1角等於10分,只有7個學生能說出1元5角是15角,5元7角我可以拿一張5元和7張一角和其它方法的。

根據這些問題,我在教學設計中加入了對外幣的一些介紹,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瞭解,重點放在了元角分之間的轉換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我用1元錢買了一支筆,我可能拿哪些錢去買?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最後還原到生活當中去。

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人民幣,瞭解元、角、分的關係。知道1元=10角

2、通過模擬購物等活動,使學生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的功用,感悟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絡。

3、使學生從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錢,並知道如何使用愛護人民幣。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模擬人民幣、卡片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課件顯示“購物”兩字)

師:小朋友,大螢幕的兩個字你認識嗎?誰能大聲地讀出來?

生:購物

師:購物是什麼意思呢?

生:買東西。

師:對,買東西就要用到錢。

師: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錢呢?(課件出示各國的錢)

師: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日本使用的是日元,美國使用的是美元,(課件上指點給學生看!)

2、引導中國的錢叫人民幣

師:我們國家的錢又叫什麼呢?

生:人民幣。

師:好!我們今天就來認識人民幣。(板書:人民幣的認識)

(二)講授新課

1、集中學習、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師:請小朋友將準備好的錢袋拿出來。(同桌合作)

師:把你認識的人民幣拿給同桌看一看,看誰認得最多,開始!

(教師巡視)

師:剛才我看了一下,小朋友認得不錯,下面我來看看你們都認對了沒有?(課件出示)

師:說說你是怎麼認的?(著重講可以看數字、顏色)

(第一組:放大的100元第二組:放大的20元第三組:放大的10元)

(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幣及紙幣同時出現)

師:兩個一樣嗎?什麼地方不一樣?(指著硬幣,紙幣的課件)

生:一個是紙幣,一個是硬幣。

師:對,他們製作的材料不一樣。

師:兩個硬幣的背面是什麼?

生:國徽。

師:國徽是什麼?

生:是我們國家的標誌。

師:很多人民幣上都有國徽,因此我們應該愛護人民幣,不要在人民幣上亂塗亂畫。

2、給人民幣分類

師:這麼多錢放在桌上,你們覺得怎樣?

(課件出示一堆零亂的錢,面值參照書p54)

生:很亂。

師:那你們能把它們有規律地分一分嗎?

(請一個小朋友說,教師移動滑鼠將錢分類)

師:哪個小朋友願意來分一分?說說你按什麼來分的?

生:按數字分。

師:還有不一樣的嗎?

生:硬幣紙幣分。

生:按元、角、分來分。

師: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單位名稱,誰來給他們三兄弟排排隊?

生:元是老大,角是老二,分是老三(隨小朋友說,意思表達清楚就可以)

師:小朋友說得真好!下面開啟課本55頁,書上的人民幣你都認識嗎?發現書上印的人民幣與我們剛才看到的有什麼不一樣嗎?

生:左下角有一個紅顏色的斜線。

師: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生:這是樣幣。

師:這小朋友知識面真廣,這是樣幣,樣幣是不可以使用的。

3、簡單的角與角的換算

師:剛才我們已經認識了人民幣,還知道了人民幣按單位可以分成元角分,那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嗎?

(課件出示)一張兩角可以換——()張一角,一張五角可以換——()張一角。

師:(教師演示換2角,請小朋友拿自己準備的錢上來換!)

同桌小朋友動手相互換一換5角(教師巡視)

師:(彙報成果)誰願意上來表演給大家看一下?

(分別請兩個小朋友上講臺拿5角與其他小朋友換1角)

師:剛才小朋友只換了2角,5角,現在4個小朋友隨意換一換。(用他們準備的錢)

(教師巡視)師:換好了嗎?你是怎麼換的,誰願意來告訴老師?(分別請3組小朋友)

4、學習1元=10角

師:老師這裡有些玩具,一元一個,誰願意來買?

(將學生來買的錢拿給小朋友看,說明小朋友拿1元的方法可以有多種)

師:老師可以賣給他嗎?還有不同的付法嗎?(進行3—4組,用不同的分法進行)

師:我們從來買的小朋友付的1元錢中發現什麼?

師:對,不管用什麼方法付,是不是加在一起都是10角?

1元=10角(板書,課件出示)

師:那你們能猜猜1角等於多少分嗎?用你手裡的學具來驗證一下。

生:1角=10分(師板書)

師:好!下面我們來看這些題,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課件出示練習20角=()元3元=()角1元2角=()角)

(三)遊戲,逛超市

師:你們想不想用手裡的錢去買你想要的東西?

師:好!下面我們去小小超市逛一逛,請一個小朋友來當售貨員,誰願意(準備卡通售貨員的帽子)

師:誰願意來買,帶上你需要的錢!

(操作中,教師指導:你把他的錢數了嗎?問售貨員:你覺得當一名售貨員責任是什麼?並穿插進行禮貌教育)

師:下面小組合作,先請小組長當售貨員,四人輪流,兩人買,一人監督,付錢的數目對否?

師:小朋友都用自己手中的錢買自己需要的東西,以後小朋友可以不要每件事情都麻煩爸爸媽媽,有些東西可以自己去買,但我們自己的零花錢不能亂用,要積累起來,用在該用的地方,好嗎?

(四)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讓學生談談自己這節課的感受。

(五)板書設計

人民幣的認識

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