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三年級數學教案下冊5篇

憑藉計劃好教案,可以更好地根據實際狀態對課堂進度作計劃改善,教案是教師為了更有力把握知識點事先制訂的文字材料,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三年級數學教案下冊5篇,供大家參考。

三年級數學教案下冊5篇

三年級數學教案下冊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掌握同分母分數的簡單加、減計算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直觀操作,理解簡單分數加、減法的算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利用幾何直觀,使學生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教學難點:理解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1.讓學生任意說說想到的分數,師隨機板書這些分數。

2.根據板書,讓學生說一說這些分數裡分別包含幾個幾分之一。

【設計意圖】由學生之前已經學過有關分數的知識引入新課,不僅進行了有效的複習,而且由問題引發學生猜測推想,滲透新課所要運用的知識,為探究新知打下基礎。

(二)動手操作,探索交流

1.提出問題

(1)課件出示分西瓜的情境圖。

將一個西瓜平均分成8塊,哥哥吃了2塊,弟弟吃了1塊。(2)從上面的圖中,你知道了什麼?(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描述:哥哥吃了西瓜的,弟弟吃了)

(3)根據這兩個資訊,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預設)問題1: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問題2: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幾分之幾?

問題3:西瓜還剩下幾分之幾?

……

2.探究同分母分數的加法

(1)教師有意識地選擇第1個問題,要求學生列出算式。

(2)同桌討論:+等於多少?

(3)操作驗證答案。

如果出現這種答案,教師不忙於下結論,而再詢問:有不同的答案嗎?

如果出現這種答案,要追問:你是怎樣想的?

集體驗證:

(預設)方法1:把○平均折成8份,先塗了2份,又塗了1份,合起來塗了3份,也就是;

方法2:是2個,2個加1個是3個,也就是

……

在學生交流的同時,教師用課件進行示範。

(4)引導辨析:+的結果為什麼不是?

【設計意圖】在教學同分母分數的加法時出現了兩種思路,第一種思路停留在直觀感知層面,第二種思路是根據分數的意義從抽象的加法關係進行分析的。顯然,讓學生的思維僅僅停留在直觀感知的層面是不合理的,這時,要發揮好教師的引導作用,並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比較,不要急於在此時的教學中就把學生的思路統一起來,可以在後面的練習中進一步引導學生對兩種方法進行比較、優化

2.探究同分母分數減法

(1)觀察課件: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幾分之幾?

(2)猜一猜:-等於多少?

(3)小組討論:-等於多少?

(4)彙報演算法,思路可能有:

方法1;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比1份多1份,也就是;

方法2:2個減掉1個還剩1個,也就是;

……

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用課件演示計算的過程。

(5)討論:爸爸吃了,同學們想想,他們一家人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可以用幾種不同的結果表示?(1,)

【設計意圖】通過“他們一家人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這一問題的討論,既鞏固練習了前面的分數加法,又為後面學生自學1減幾分之幾這一環節中對於“1”的理解做好了鋪墊。

3.探究1減幾分之幾

(1)自學第97頁例3,把你不明白的問題記錄下來。

(2)彙報交流時讓學生說出怎樣想的,是把“1”看作多少來減的?

(3)“1”還可以看成分母是幾的分數?請寫出幾個。

(4)鞏固練習(指名讓學生板演)

1-1-1-

計算並思考,這幾道題中的1分別應該看作多少來計算?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明確:1在不同的算式中表示的分數不同,意義亦不同。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1)完成第97頁“做一做”第1、2、3題。

(2)完成練習二十一第1、2題。

【設計意圖】檢查教學效果,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從而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相應的調整,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為組織後續教學打下基礎。

(四)全課總結,昇華新認識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2)在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時,你是怎樣計算的?

三年級數學教案下冊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實際問題中的資訊,分析數量關係,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初步體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資訊的作用。

2、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

教學重點: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種可能的方案。

教學難點:

分析數量關係。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1、完成下列填空

2×()+3×()=18

(1)括號裡可以填哪些數?其中一個括號的數確定了,是否另一個括號裡的數就能確定?

(2)如果前面括號裡填3,後面括號裡填幾?

(3)如果後面括號裡填2,前面的括號裡填幾?

2、匯入。

談話:在日常生活和數學學習中,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常常需要運用各種策略。今天這堂課,我們一起運用策略來解決一些問題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題意。

(1)從圖中我們獲得了哪些資訊?

(2)要求的問題是什麼?

談話:求怎樣派車恰好把8噸煤運完就是求載質量2噸的車、載質量3噸的車各安排運幾次,使得這兩輛車運載煤的總質量等於8噸。實際上可以用式子2×()+3×()=18表示。要求出滿足這個條件的所有情況該怎麼辦呢?

2、探索方法。

(1)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2)彙報交流。

師:如果用“載質量2噸”的車子裝煤,最多運幾次?

生:在不用“載質量3噸”的車子裝煤時,次數最多,最多8÷2=4(次),剛好裝完。

師:通過這個計算,我們知道“載質量2噸”的車子只可能運0-4次,運4次時符合條件,如果安排這樣的車運3次,那麼,“載質量3噸的車”應該運幾次才能把煤運完呢?

生:“載質量2噸”的車運2次,能運煤2×2=4(噸),剩餘4噸需要“載質量3噸”的車運2次才能運完,但是同樣的它們的總運量不能恰好等於8噸。

師:如果1次呢?0次呢?

學生獨立完成。

(3)列表法解決問題。

師介紹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種方案列舉出來,這樣更好的簡便、直觀。列表如下:

派車方案載質量2噸載質量3噸運煤噸數

14次0次8噸√

23次1次9噸

32次2次10噸

41次2次8噸√

50次3次9噸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條件。

3、回顧與反思。

(1)我們在列舉的時候應注意什麼?(按照一定的順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無限多,適合用列舉的方案嗎?(不適合,在能列舉出所有方案的情況下選擇用列表法列舉)

(3)檢驗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運完8噸煤。

學生自我探究。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33頁“做一做”。

(1)由題中我們獲得了哪些資訊?師明確要求怎麼付錢,就是求30元裡面有幾個5元和幾個2元,同時需考慮到5元和2元的張數各自只有6張,即最多隻能取6張5元或2元。試問如果沒有這個條件,怎麼做,加上這個條件後怎麼做?這樣有什麼區別?

(2)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用列表法把各種可能的方案列出來然後選擇合適的方案。

(3)彙報交流結果,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七”第7題。

(1)求“每條船都坐滿,怎樣租船?”就是求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2)求“哪個租船方案最省錢”怎麼做?(學生把每一種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別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計算價格,然後比較大小。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你有哪些收穫?在題中的條件和問題比較多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用列表的方法來列舉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後選擇符合條件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對於這堂課的學習,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三年級數學教案下冊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實際問題中的資訊,分析數量關係,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初步體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資訊的作用。

2、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

教學重點: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種可能的方案。

教學難點:

分析數量關係。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1、完成下列填空

2×()+3×()=18

(1)括號裡可以填哪些數?其中一個括號的數確定了,是否另一個括號裡的數就能確定?

(2)如果前面括號裡填3,後面括號裡填幾?

(3)如果後面括號裡填2,前面的括號裡填幾?

2、匯入。

談話:在日常生活和數學學習中,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常常需要運用各種策略。今天這堂課,我們一起運用策略來解決一些問題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題意。

(1)從圖中我們獲得了哪些資訊?

(2)要求的問題是什麼?

談話:求怎樣派車恰好把8噸煤運完就是求載質量2噸的車、載質量3噸的車各安排運幾次,使得這兩輛車運載煤的總質量等於8噸。實際上可以用式子2×()+3×()=18表示。要求出滿足這個條件的所有情況該怎麼辦呢?

2、探索方法。

(1)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2)彙報交流。

師:如果用“載質量2噸”的車子裝煤,最多運幾次?

生:在不用“載質量3噸”的車子裝煤時,次數最多,最多8÷2=4(次),剛好裝完。

師:通過這個計算,我們知道“載質量2噸”的車子只可能運0—4次,運4次時符合條件,如果安排這樣的車運3次,那麼,“載質量3噸的車”應該運幾次才能把煤運完呢?

生:“載質量2噸”的車運2次,能運煤2×2=4(噸),剩餘4噸需要“載質量3噸”的車運2次才能運完,但是同樣的它們的總運量不能恰好等於8噸。

師:如果1次呢?0次呢?

學生獨立完成。

(3)列表法解決問題。

師介紹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種方案列舉出來,這樣更好的簡便、直觀。列表如下:

派車方案載質量2噸載質量3噸運煤噸數

14次0次8噸√

23次1次9噸

32次2次10噸

41次2次8噸√

50次3次9噸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條件。

3、回顧與反思。

(1)我們在列舉的時候應注意什麼?(按照一定的順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無限多,適合用列舉的方案嗎?(不適合,在能列舉出所有方案的情況下選擇用列表法列舉)

(3)檢驗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運完8噸煤。

學生自我探究。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33頁“做一做”。

(1)由題中我們獲得了哪些資訊?師明確要求怎麼付錢,就是求30元裡面有幾個5元和幾個2元,同時需考慮到5元和2元的張數各自只有6張,即最多隻能取6張5元或2元。試問如果沒有這個條件,怎麼做,加上這個條件後怎麼做?這樣有什麼區別?

(2)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用列表法把各種可能的方案列出來然後選擇合適的方案。

(3)彙報交流結果,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七”第7題。

(1)求“每條船都坐滿,怎樣租船?”就是求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2)求“哪個租船方案最省錢”怎麼做?(學生把每一種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別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計算價格,然後比較大小。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你有哪些收穫?在題中的條件和問題比較多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用列表的方法來列舉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後選擇符合條件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對於這堂課的學習,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三年級數學教案下冊4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感受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能判斷一個圖形或物體的某一個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2、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徵。

難點:正方形和長方形特徵的歸納總結。

教學準備:

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直尺1把,三角尺1塊,釘子板,橡皮筋。

教學流程

流程一、聯絡生活,引入課題:

1、師(課件出示:教室圖):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的物體,這些物體的表面都有各自的形狀。大家看螢幕,這是一間教室,你能找一找教室裡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的?

2、(課件逐個點選這些物體的面)師小結:教室裡視力表、國旗、黑板的面、粉筆盒的側面、講臺的側面、課桌面、電燈開關的面都是長方形的。廣播喇叭的面是正方形的。其實,何止是教室裡有長方形和正方形,生活中長方形和正方形無處不在。那麼它們都有些什麼特點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進一步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PPT板書課題))研究它們的特徵。

(PPT出示課題: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第二段:在遊戲中初步感知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流程二、在遊戲中初步感知長方形、正方形特徵。

1、師:(由現場老師準備一個不透明紙盒,裡面裝有一些硬紙板做的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圖形)老師為每一組同學都準備了一個紙盒子,裡面放有一些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圖形。你不用眼睛看,能從中摸出一個長方形嗎?每小組的同學輪流試一試。(暫停)

2、師(出示一個三角形):你們為什麼不摸出這個圖形?(暫停)

3、師(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你們為什麼不摸出這個圖形?(暫停)

4、師(出示一個梯形):你們為什麼不摸出這個圖形?(暫停)

5、師(出示一個正方形):這個圖形有四條邊,四個叫都是直角,你們為什麼不摸出呢?(暫停)

6、師:(出示一個長方形)那你們摸出的一定是這個圖形了,對嗎?

6、師:通過剛才的遊戲活動,你們覺得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徵呢?全班交流交流吧。(暫停)

第三段:在操作中建構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流程三、在操作中建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1、師佈置操作要求:同學們已經初步發現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但這些只能算作初步猜想,還需進一步驗證。請同學們拿幾張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和角有什麼特點。(PPT出示:下圖)

2、師提問: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你發現長方形的邊有什麼特點?你是通過怎樣的操作發現的?(暫停)

3、師歸納長方形邊的特徵:(課件演示:長方形對摺)我們可以將長方形對摺,使它的兩組對邊分別重合,通過比較,發現長方形兩組對邊分別相等;也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也能發現長方形兩組對邊的長短是相等的,但是相鄰的兩條邊長度不相等。

4、師提問:再來看看長方形的4個角?這幾個角都是什麼樣的角呢?(暫停)

5、師歸納長方形角的特點:通過同學們的觀察,我們發現長方形有四個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別去比一比,發現這四個角都是直角。(PPT圖片演示)

6、師提問:誰能像剛才一樣,分別從邊的特點和角的特點兩個方面來說一說你從操作中發現了正方形的哪些特徵?

7、師歸納正方形的特徵:正方形也有四條邊,每條邊都相等;也有四個角,都是直角。

第四段: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聯絡

流程四、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聯絡

1、通過學習,我們發現了長方體、正方體邊的特徵和角的特徵,你們能再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這些特徵嗎?與你的同桌相互交流交流。(暫停)

2、師歸納:我們一起來看課件的演示:

3、你們說的和螢幕上顯示的一樣嗎?想一想,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4、師小結: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條邊和四個角,每個角都是直角,而且對邊都相等。長方形具有的特徵,正方形也都具備,所以,我們說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5、師:為了今後進一步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我們通常把………

第五段:教學想想做做1、2、3、5、6

流程五、教學“想想做做”1

(注:釘子板改為點子圖,由現場老師上課之前給每位同學準備好)

師:你會在點子圖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嗎?(暫停)

2、師:你畫的圖形有什麼特點?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嗎?(暫停)

流程六:教學“想想做做”2

1、師:大家剛才已經能利用點子圖來畫長方形和正方形了,下面我們再來進行一個有趣的活動。請你和你的同桌合作,一起用兩幅同樣的三角板分別拼一個正方形和長方形。在拼之前,請同學們先想想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麼特徵,然後再拼。(暫停)

2、師:同學們已經拼出來的吧,老師也來拼一次,看看和你們拼的是不是一樣。(互動工具軟體演示拼的過程)(右上圖)

3、師提問:在拼的過程中,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們都是把三角尺中的哪一條邊拼在了中間?為什麼?自己靜靜地想一想。(暫停)

流程七:教學“想想做做”3:

1、師:接下來我們做一個摺紙活動。你會把手中的長方形紙變成正方形嗎?(暫停)

(課件出示:想想做做3)你是不是也和老師一樣折的?

2、想一想,為什麼我們這樣子折了以後得到的就肯定是正方形了呢?(暫停)

3、師小結:將長方形的寬邊與長邊重合,剪去長比寬多出的長度,那麼長邊就和寬邊一樣長了,這就變成了一個正方形。

流程八、教學想想做做5:

1、師:剛才我們折出的是怎樣的長方形和正方形?你怎樣向別人介紹這個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大小呢?(暫停)對了,只要告訴別人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別人就明白了。現在我們一起動手來量一量。做書上想想做做5。(課件出示)(暫停)

2、看看你填的結果是否正確,和電腦老師對一對。(暫停)

流程九:教學“想想做做”6:

師:我們的數學書是什麼形狀?(暫停)你知道它的長和寬是多少?我們先來估計一下大約是多少,再來量一量,看看你估計得準不準。(暫停)

第六段:全課總結及拓展

流程十、課堂總結。

1、師:今天這節課我們進一步認識、研究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徵?你們是用什麼方法發現這些特徵的?(暫停)同學們,只要你樂於探索,還可以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裡面更多的奧祕。瞧,老師這裡就有許多長方形和正方形拼成的圖案,非常的有趣。(PPT展示:)

2、如果你們有興趣,回家自己也可以用長方形和正方形創作更有趣的圖畫。

流程十一、拓展延伸:想想做做4(選做)

1、師:我們來討論想想做做第4題,你們先自己獨立解決,然後大家來交流。

2、師:(結合PPT演示)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你想到幾種拼法?是這樣的兩種嗎?一種是將這6個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長和寬分別是6釐米和1釐米;另一種是將6個小正方形分兩行拼,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3釐米和2釐米。你們拼對了嗎?

3、師:將1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能拼成一個大正方形,邊長是4釐米,如果將這些小正方形拼成長方形,也有下面的兩種拼法。一種是將這16個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長和寬分別是16釐米和1釐米;另一種是將16個小正方形分兩行拼,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8釐米和2釐米。你們拼對了嗎?(暫停)二次備課

三年級數學教案下冊5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掌握同分母分數的簡單加、減計算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直觀操作,理解簡單分數加、減法的算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利用幾何直觀,使學生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教學難點:理解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1、讓學生任意說說想到的分數,師隨機板書這些分數。

2、根據板書,讓學生說一說這些分數裡分別包含幾個幾分之一。

【設計意圖】由學生之前已經學過有關分數的知識引入新課,不僅進行了有效的複習,而且由問題引發學生猜測推想,滲透新課所要運用的知識,為探究新知打下基礎。

(二)動手操作,探索交流

1、提出問題

(1)課件出示分西瓜的情境圖。

將一個西瓜平均分成8塊,哥哥吃了2塊,弟弟吃了1塊。(2)從上面的圖中,你知道了什麼?(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描述:哥哥吃了西瓜的,弟弟吃了)

(3)根據這兩個資訊,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預設)問題1: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問題2: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幾分之幾?

問題3:西瓜還剩下幾分之幾?

……

2、探究同分母分數的加法

(1)教師有意識地選擇第1個問題,要求學生列出算式。

(2)同桌討論:+等於多少?

(3)操作驗證答案。

如果出現這種答案,教師不忙於下結論,而再詢問:有不同的答案嗎?

如果出現這種答案,要追問:你是怎樣想的?

集體驗證:

(預設)方法1:把○平均折成8份,先塗了2份,又塗了1份,合起來塗了3份,也就是;

方法2:是2個,2個加1個是3個,也就是

……

在學生交流的同時,教師用課件進行示範。

(4)引導辨析:+的結果為什麼不是?

【設計意圖】在教學同分母分數的加法時出現了兩種思路,第一種思路停留在直觀感知層面,第二種思路是根據分數的意義從抽象的加法關係進行分析的。顯然,讓學生的思維僅僅停留在直觀感知的層面是不合理的,這時,要發揮好教師的引導作用,並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比較,不要急於在此時的教學中就把學生的思路統一起來,可以在後面的練習中進一步引導學生對兩種方法進行比較、優化。

2、探究同分母分數減法

(1)觀察課件: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幾分之幾?

(2)猜一猜:—等於多少?

(3)小組討論:—等於多少?

(4)彙報演算法,思路可能有:

方法1;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比1份多1份,也就是;

方法2:2個減掉1個還剩1個,也就是;

……

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用課件演示計算的過程。

(5)討論:爸爸吃了,同學們想想,他們一家人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可以用幾種不同的結果表示?(1,)

【設計意圖】通過“他們一家人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這一問題的討論,既鞏固練習了前面的分數加法,又為後面學生自學1減幾分之幾這一環節中對於“1”的理解做好了鋪墊。

3、探究1減幾分之幾

(1)自學第97頁例3,把你不明白的問題記錄下來。

(2)彙報交流時讓學生說出怎樣想的,是把“1”看作多少來減的?

(3)“1”還可以看成分母是幾的分數?請寫出幾個。

(4)鞏固練習(指名讓學生板演)

1—1—1—

計算並思考,這幾道題中的1分別應該看作多少來計算?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明確:1在不同的算式中表示的分數不同,意義亦不同。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1)完成第97頁“做一做”第1、2、3題。

(2)完成練習二十一第1、2題。

【設計意圖】檢查教學效果,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從而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相應的調整,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為組織後續教學打下基礎。

(四)全課總結,昇華新認識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2)在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時,你是怎樣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