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湘教版數學教案模板6篇

仔細編寫的教案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資訊獲取和處理的能力,一份有序的教案能夠使教學過程更加井然有序,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湘教版數學教案模板6篇,感謝您的參閱。

湘教版數學教案模板6篇

湘教版數學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確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簡單物體的形狀。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辨認、想象、推理等活動,初步掌握全面、正確觀察物體的基本方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豐富的活動中初步體會區域性與整體的關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的和諧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目標解析

這節課是學生在一年級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的空間方位之後,第一次接觸觀察物體的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用眼觀察、用口描述、用心體驗,親身經歷知識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學會辨認從前面、後面、左側面、右側面等不同方位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從而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併為進一步學習立體幾何知識奠定基礎。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區域性與整體的關係。

教學難點:正確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四、教學準備

課件,四張熊貓玩偶圖片,每組一個熊貓玩偶、茶缸。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故事激趣

(1)課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發問題:同學們為什麼覺得好笑呢?他們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樣嗎?

(3)學生交流:這幾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說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課題

在生活中,我們該怎樣觀察物體,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實際的判斷。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設計意圖】問題是探究的出發點,本課伊始,創設兒童熟悉的故事情境,旨在誘發學生產生問題意識,啟用學生的思維,學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區域性與整體的關係,不僅帶著愉快的心情進入新知的學習,而且為新知的學習奠定良好的起點。

(二)觀察實踐,自主建構

將熊貓玩偶放在桌子中間,學生四人一組分前、後、左、右四個方位圍坐在四周。

1、定位觀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觀察:每個學生均正對熊貓觀察。

(2)組內交流:你看到了熊貓的哪一面?是從哪個位置觀察的?

(3)全班彙報:指定一組中的四位學生依次說說自己看到的熊貓是什麼樣的,教師適時點撥。

(4)設疑探究:你們看的是同一個熊貓玩偶,為什麼看到的情況卻不一樣?

2、全面觀察,豐富表象

是這樣的嗎?接下來我們換個位置觀察一下好嗎?

(1)再次觀察:每組同學按順時針依次到其他三個位置進行觀察。

(2)交流反思:你現在看到小汽車的哪一面?為什麼和剛才的一樣呢?

3、重點觀察,深化表象

(1)對比觀察:剛才有兩個位置看到的熊貓的樣子好像差不多,請再到這兩個位置進行觀察。

(2)質疑辨析:你看到的熊貓左右個側面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

(3)明確認識:引導學生根據熊貓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結進行區分,說明熊貓的臉、四肢伸向左邊還是右邊即可。

?設計意圖】以學生熟悉的熊貓玩偶為直觀背景,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思考、交流,學生的思維在情境活動中激發,在想象活動中啟用,在推理活動中建構,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表象,為下一環節的運用做好充分的準備。

(三)運用表象,發展觀念

剛才我們在不同位置對熊貓進行了觀察,下面老師就來考考你。出示例1情境圖:

1、情境模擬

(1)看一看:對照情境圖,先請每組的四位學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的熊貓是什麼樣的.。再到小紅、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

(2)想一想:請學生靜靜地想一想上圖中的四位同學看到的圖是什麼樣子的。

2、運用表象

(1)說一說:教師在黑板上分別貼出四個不同側面的熊貓圖片,學生說一說下面的圖分別是誰看到的,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相應的圖片下板書四位同學的名字。

(2)辨一辨:課件任意出示上圖中的一張熊貓照片,判斷是哪個座位上看到的,請快速站到相應的座位旁。

3、自主遷移

找一找:除了從前、後、左、右四個位置觀察,你還可以從什麼位置去觀察?又會看到什麼?(例如,從上面觀察,看到熊貓玩偶的頭頂。等等)

4、反思提升

(1)啟迪反思:通過剛才的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2)歸納提升:同一物體,如果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板書: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不同。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模擬、方法遷移、想象推理等形式,幫助學生在活動中理解觀察者與熊貓之間的位置關係,從而較好地實現由實物到形狀圖的轉化,明確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對應關係,進而初步體會區域性與整體的關係,建立空間觀念。

(四)聯絡生活,應用拓展

1、連一連

(1)課件出示下圖:(教材第68頁做一做)

(2)觀察推理:圖中的四位同學看到大卡車的哪一面?分別是右邊的哪幅圖?

(3)獨立解答:學生各自在書上連一連,然後彙報,同時課件顯示答案。

2、站一站

(1)自由觀察:每組組長將桌上的熊貓玩偶換成茶缸,每組同學圍著茶缸走一圈,邊走邊想每個位置觀察到的茶缸形狀是怎樣的?

(2)活動判斷:課件分別出示茶缸前、後、左、右四個不同位置拍的四張圖片,學生想一想在哪個位置上能看到這一面,就馬上站到相應的位置。

3、填一填

(1)課件出示下圖:(教材練習十六第4題)

(2)想象推理:有三名學生分別站在3個序號所在的位置,為-城樓拍照,右邊的三幅圖分別是哪個位置拍的,請把相應的序號填在括號內。

(3)交流彙報:學生回答後顯示照片的序號。

4、猜一猜

(1)課件依次出示:電腦的背面圖、盤子的底面圖、茶壺的頂面圖、兔子的背面圖、儲蓄罐的側面圖、鬧鐘的正面圖。

(2)大膽猜測:可能是什麼物體?分別是物體的哪個面?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啟用經驗儲備,經歷應用數學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大膽猜測、合情推理使學生的數學學習充滿著智慧的挑戰,負載著豐富的體驗,學會數學思考,感受數學美。

(五)全課總結,遷移延伸

1、暢談收穫

2、小結延伸

同一物體,如果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今後在看待事物時,不能像盲人摸象中的盲人那樣只憑某一方面的瞭解來判斷,這是不準確的,必須從事物的各個方面來觀察,才能全面地認識事物。

?設計意圖】課尾小結呼應課始,有意識地將學生的思維由課內引向課外,提高學生用數學思想認識事物的能力,同時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感受生活數學的魅力。

湘教版數學教案篇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79、80頁上的例2、例3,議一議及相應的課堂活動,練習十五第3~6題。

?教學目標】

1.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自主遷移出因數中間、末尾有零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

2.掌握行程問題中的基本數量關係,感受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培養學生遷移類推能力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視訊展示臺。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計算下面各題。20×40=18×20=16×50=240×3=105×3=208×2=301×2=209×4=

學生可能有的用口算,有的用筆算,如果用筆算的可進行板演。

教師:我們已經學習了三位數乘兩位數中間、末尾沒有零的筆算,那麼中間、末尾有零的又該怎樣計算呢?今天我們繼續研究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2。

(多媒體課件出示例2情景圖)

(1)學生獨立思考,解答,抽一個學生板演。

(2)彙報思考過程及結果,在視訊展臺上展出學生計算的豎式,可能有以下兩種:240240×30000×307200720

7200

(3)討論:這道題和我們前面研究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有什麼不同?以上兩種演算法哪種更簡便?這道題為什麼可以這樣來計算?

學生討論,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重點圍繞豎式的簡便寫法進行討論。如果學生探討有困難,則可用以下的教學設計。

教師:第二個豎式把240和30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24乘3,另一部分是兩個0,24×3和240×30的結果一樣嗎?

學生:不一樣。

教師:哪一個算式的乘積小?

學生:24×3

教師:算一算24×3的結果。

學生算出24×3=72。

教師引導學生說出72與7200相比,縮小了100倍,為了保持積的大小不變,我們把積擴大了100倍。

配合學生的回答,教師作如下板書:教師:誰能完整地說一說這個計算過程?

學生:略

教師:你認為末尾有0的乘法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引導學生歸納出: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乘完後,看因數末尾一共有多少個0,就在乘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4)及時鞏固,算一算課堂活動的第2小題的前兩小題:230×40,380×87。

2.教學例3。多媒體課件出示例3題目。

(1)根據題意,學生列式:108×18。

(2)引導學生觀察算式有什麼特徵?

學生:因數中間有0

(3)學生獨立思考

計算,抽一學生板演。

教師巡視,重點圍繞豎式的書寫,從而歸納出中間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方法、要點。

3.結合兩個例題,小結行程問題中的基本數量關係。

教師:在這兩個題目中,王師傅每分行240m和列車平均每時行108km都叫做什麼?

學生:速度

教師:30分和8時都叫做什麼?

學生:時間

教師:要求路程,你發現了怎樣的數量關係?

師生共同歸納得出:速度×時間=路程。

[點評:這個教學片段主要展示學生以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自主遷移出因數中間、末尾有零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並歸納出行程問題中的基本數量關係。這個過程主要由“發現、探索、小結”三個環節構成。這三個環節層層相扣,體現了學生探索新演算法的全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理念。]

4.課堂活動。

(1)怎樣用豎式計算34×386?

學生按書中的程式計算完成後,通過兩個豎式的對比,討論得出:三位數和兩位數相乘的時候,為了計算簡便,我們更習慣於把位數多的因數寫在上面。

(2)完成課堂活動第2題的後面兩個小題:65×408,207×20。

三、鞏固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十五第3題,教師巡視指導。

四、課堂小結(略)

五、課堂作業

練習十五第4~6題。

湘教版數學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聯絡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概括並理解比的基本性質。

2.能夠正確地運用比的基本性質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3.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並使學生認識事物之間都是存在內在聯絡的。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比的基本性質。

2.正確運用比的基本性質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1.複習商不變的性質。

(1)誰能很快地直接說出 4125的商?

(2)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4125=(414)(254)=164100=16.4)

(3)你這樣做根據的是什麼?(商不變的性質)它的內容是什麼?

2.複習分數的基本性質。

(1)把下面各分數約分:

(2)通分練習:

(3)我們進行約分和通分根據的是什麼?(分數的基本性質)它的內容是什麼?

3.求比值的練習。

8∶4= 48∶12= 16∶8=

24∶18= 40∶16= 15∶5=

(二)學習新課

1.匯入新課。

我們以前學過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聯絡這兩個性質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麼規律可循?下面,我們就一起研究研究。

2.概括比的基本性質。

(1)創設情境。

2∶4根據比與除法的關係可以寫成2∶4=24,再想想,2∶4等於4∶8嗎?你是怎麼想的?(2∶4=24=(22)∶(42)=48=4∶8)

(2)概括比的基本性質。

①小組討論:看看上面的兩個例子,想一想:在比中有什麼樣的規律?

②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質: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以或者同時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

強調同時、相同、0除外這幾個重點的關鍵詞語。

(3)出示課題,這就是比的基本性質。(板書課題:比的基本性質。)

3.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1)引出比的基本性質的作用。

例 一年級有學生45人,二年級有學生40人,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人數的比是多少?

請同學回答:有的同學說是45∶40,有的同學把45∶40化簡成9∶8。

討論: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人數的比是寫成45∶40好呢,還是寫成9∶8好?(寫成9∶8能使數量間的關係更加簡明。)

(2)解釋什麼是最簡單的整數比。

我們以前學過最簡分數,想一想:什麼叫做最簡分數?最簡單的整數比就是比的前項、後項是互質數,像9∶8就是最簡單的整數比。

(3)化簡比。

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可以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例1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這是一個整數比,但不是最簡單的整數比,請你在練習本上把它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討論:化簡整數比的方法是什麼?(用比的前、後項分別除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直到前後項是互質數為止。)

這個比的前、後項是什麼數?(分數)

18)這裡為什麼要同乘以18?(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只要把比的前後項都乘以它們分母的最小公倍數18,就可以把分數比轉化成整數比,進而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討論概括:怎樣把分數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一般先把比的前、後項同時乘以兩個分數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轉化為整數比,再化簡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請把1.25∶2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討論:如何把小數比化簡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④小結;應用比的基本性質把整數比、小數比、分數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的方法是什麼?(第一步都化成整數比,接著再利用比的基本性質把比的前、後項同除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使比的前、後項成為互質數。)

(4)區別化簡比和求比值。

①出示練習題:化簡下面各比,並求出比值。

填表之後用投影進行訂正。

討論:由於化簡比的方法和求比值的方法可以通用,再加上兩種計算的結果在形式上有時是一致的,如8∶12,化簡比和求比值的結果都

比值就是求商,得到的是一個數,可以寫成分數、小數,有時也能寫成整數。而化簡比則是為了得到一個最簡單的整數比,可以寫成真分數或假分數的形式,但是不能寫成帶分數,小數或整數。)

(三)鞏固反饋

1.完成第57頁的做一做。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請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用投影儀集體訂正。

2.完成第59頁第6題。

聲音在空氣中每秒傳播340米,有一種噴氣式飛機每秒最快飛行578米,寫出這種飛機最快的速度同聲音速度的比,並化簡。

578∶340=17∶10

3.填空:(口答)

(1)85∶51=(85( ))∶(51( ))=5∶3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學習了哪些知識?什麼是比的基本性質?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如何把整數比、分數比、小數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五)佈置作業

第58頁第5題,第59頁第7,8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複習準備中,從複習商不變的性質及分數的基本性質入手,啟發學生類推出比的基本性質,這樣不僅使學生很快地理解並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質,還深深地受到了事物間存在著內在聯絡的辯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對於比的基本性質,不僅要求學生理解其內容,更重要的是會應用,即化簡比。例1的3道小題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各種情況化成最簡整數比的方法:(1)是整數比,一般要把比的前項和後項都除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2)是分數比,一般先把比的前項和後項都乘以兩個分數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轉化成兩個整數比再化簡;(3)是小數比,第一步應用小數點向右移動相同位數的方法化成整數,再化簡。

最後鞏固練習中的第3題是提高題,要求學生說一說怎麼想,使學生能夠靈活地運用學過的知識。

湘教版數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能在圖中按要求描繪出所走的路徑。

2.能通過數格子的方法正確找到最近的路線。

3.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4.在多次的分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自學探究意識和小組相互協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能通過數格子的方法正確找到最近的路線。

培養學生的自學探究意識。

教學難點:

能儘可能地多找出不同的行走路線。能培養學生的小組協作精神。

教學準備:

電腦、多媒體、實物投影儀、6小組的示意格子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同學們,你們看,誰來了?(依次出示:小胖,小亞和小巧)

今天他們是和我們一起來學本領的,你們願意嗎?

看看他們為我們帶來了什麼?一起來讀讀看。(依次出示:前、後、左、右)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前後左右。(出示課題:前後左右)

齊讀課題。

二、自主學習,掌握新知

(一)看格子圖說圓點的移動路徑:

1.首先我們一起來看格子圖。看看圖上的圓點它是怎麼移動的?一起邊看邊想,跟著讀讀看。(出示圖上的圓點移動路徑)

2.看懂了嗎?看懂的同學試著自己來說說圓點移動的路徑。(出示下一幅圖的圓點移動路徑過程)

向後兩格,有圓點的這一格要算嗎?為什麼不要算?(因為有圓點的這一格是圓點本身所在的位置,沒有移動過,所以不要算。)

3.現在都看懂了嗎?那這幅圖上的圓點是怎樣移動的,你們能把它的移動路徑寫出來嗎?請大家分組合作,一起來完成練習1。

4.核對練習1:哪個小組來彙報一下,你們小組是怎樣做的?

(二)學看教室裡的前後左右

1.圖上的前後左右你們會看了,那你們知道教室裡的前後左右在哪裡嗎?我們一起用手來指指看。(全班用手指前後左右)

2.(出示小熊貓樂樂)你們看,誰來了?你們想不想和樂樂握握手啊?誰想來?(抽2生分別和小熊貓樂樂握手)

3.誰來說說他是怎麼走的?(向 走,向 走,說方向)

(三)學習公園圖

1.根據路徑找地點

(1)剛才同學們學習的真不錯,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放鬆一下,跟著小胖,小亞和小巧一起去公園玩玩,你們願意嗎?

(2)出示公園圖:圖7):你們看,小胖,小亞和小巧在公園裡玩的別提有多高興了。現在,他們三人決定分組自由活動。小胖想這樣走(出示圖8),小亞想這樣走(出示圖9),小巧想這樣走(出示圖10)。他們三人各自的走法都不同(出示圖11中的三種走法),根據他們不同的走法,你們能知道他們是想去買花,划船,還是去玩滑梯嗎?

(3)完成練習2

請每組同學拿出筆和尺,在你們這組的圖上畫畫看。畫的時候要從他們頭上的圓點處出發哦。(頭上的圓點閃動)得出結果以後,把他們去的`地方在練習紙上圈出來。

(4)學生分組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5)核對:首先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胖到了哪裡?

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小胖經過的路徑,看看我們做對了沒有?(出示圖12)接著我們一起來看小亞和小巧(依次出示圖13和圖14)

(三次核對依次以點頭,舉手和人坐正來表示)

2.找最近的路

(1)學找最近的路

現在,老師有一個問題想請教大家了。你們覺得小巧的走法好嗎?為什麼不好?你能為小巧找一條更近的路嗎?可以怎麼走呢?(根據回答任意出示2種答案)

進行德育滲透(保護環境)

(出示小巧穿過草地斜行的路線)能這麼走嗎?為什麼不行?

師述:花草樹木是我們大家的好朋友,每個人都應該自覺地去愛護它們,從而使我們居住的環境變得更美好。

要知道這幾種方法哪種最近?有什麼好辦法?(數格子)一起來數數看,看看最近的路是哪條?

總結:因此,我們不但要能找到正確的路徑,更要能找到一條最近的路來走。

(2)練習(小胖玩滑梯)

現在,小胖又想去玩滑梯了(出示圖17),你們能為他找到一條最近的路嗎?請大家分組合作,先在你們小組的圖上畫出路徑,然後把路徑寫在練習紙上,開始。

學生分組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核對:哪個小組來彙報一下,你們找到的路徑是怎樣的?(根據回答任意出示圖18或圖19)

你們覺得哪種走法比較好?為什麼?(一樣近,因為他們走的格數都是15格)

三、練習反饋,鞏固新知

去養馬場

(1)現在小亞和小巧想一起到養馬場去玩。但是他們兩人分別在兩個不同的位置,如果他們想去養馬場,你們能分別為他們兩人各找一條最近的路來走嗎?請大家分組合作。同樣的,先在圖上畫,再在練習紙上寫出路徑。

(2)核對

四、總結

1.在今天這節課上,你學到了什麼本領?你有什麼話想對大家說嗎?

2.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能學會找最近的路來走,節約時間,提高效率。

湘教版數學教案篇5

1、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使學生認識前、後基本含義。理解前後位置的相對性,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正確確定“前後”。

2、技能目標:通過觀察、操作、說一說等活動,感知前後的位置關係,初步體會前後的相對性。培養探索意識和協作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探索知識的積極性。

重點: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使學生認識前、後基本含義。

難點:理解前後位置的相對性,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正確確定“前後”。

一、創設情境,體驗前、後

1、觀察課室,感受前、後

小朋友們,你看一看我們教室的前面有什麼?後面有什麼?

2、說一說

請同座位的兩名小朋友互相說一說,自己的前面是誰、後面是誰。

3、聽口令,擺物體

文具盒放在數學書的前面,數學書放在文具盒的後面;鉛筆盒不要擺在數學的前面……

二、引導探知,體驗感悟

1、看圖講故事

課件出示《龜兔賽跑》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情景圖。誰能根據這幅圖給大家講故事?

2、說一說

學生之間互相說一說在故事中你知道了什麼?

3、觀察、討論

請4個小朋友站一列,互相說一說這4個同學的位置。學生互相交流:----的後面是----,----的前面是----。

4、變換位置,加深理解

(1)請全班同學站起來向後轉,位置發生了什麼變化?

(2)以前後兩個小朋友為一組,互相擺一擺你們的文具,然後說一說誰在前面,誰在後面。

三、實踐應用

1、佇列遊戲:請幾位同學到前面來,站成一列(前後站)。你發現了什麼?圍成一個圈,這樣站,你又發現了什麼?

2、說一說:我們身邊有前、後的應用

四、小結: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五、板書設計

湘教版數學教案篇6

教學內容:

教材第72~73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能辨認生活中的簡單圖案是由一個圖形經過軸對稱或平移等運動得到的。能在正方形中拼貼或設計圖形,將所設計的基本圖形通過軸對稱、平移等運動創造出自己喜歡的圖案。

2、會將相同的圖案拼在一起,並根據實際確定所觀察成果的基本圖形,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圖形的運動。

3、經歷觀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過程,獲得對圖形的運動設計圖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圖形運動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在欣賞美麗圖案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軸對稱、平移和旋轉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數學的美妙,體會數學的價值。

目標解析:

這是一節“綜合與實踐”的活動課。在學生學習了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等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實踐操作活動,能運用所學的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等圖形運動的知識,欣賞並創造圖案,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圖形的運動,逐步發展空間觀念,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美,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能運用圖形運動的知識設計圖案。

教學難點:

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剪刀、固體膠、手工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設疑自探

(一)呈現素材,感受數學美

1、課件出示教材第72頁的圖案,學生欣賞。

2、觀察感悟,發現規律。

(二)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設計師們正是將一個圖形通過軸對稱、平移等變換設計出美麗的圖案,今天,我們也來當一回小小設計師。(板書課題)

二、動手實踐,解疑合探

(一)觀察想象,認識一個圖形的運動

1、找基本圖形

(1)這些美麗的圖案分別由哪個圖形運動而來的呢?請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幅圖找一找。

(2)學生反饋,教師在黑板上貼出基本圖形。

2、體驗一個圖形的運動

(1)想象:這些基本圖形通過怎樣運動得到原來的圖案?

(2)操作:將課前剪下教材123頁附頁2中的圖形,用一個基本圖形模擬運動。

(3)描述:這些圖案分別是怎樣設計出來的?

(二)動手操作,理解一個圖形的運動方法

1、小組合作,動手拼擺

小組先討論選擇一個基本圖形和圖形運動的方式,想象圖形運動後拼出的圖案,再在正方形中貼出美麗的圖案。

2、彙報展示,對比分析

討論:

(1)你設計的圖形是怎樣運動的?

(2)你操作前想象的圖案和你操作後實際的圖案一樣嗎?

(3)同一個基本圖形運動設計出的作品為什麼會不一樣?

(三)自主設計,創造美麗的圖案

1、提出要求,想象設計

(1)提出操作的要求。

在上圖左上角的方格中設計一個新的圖案,並畫出來,再將它作軸對稱、平移或旋轉運動,創造一個美麗的圖案。

(2)想象設計好的圖案。

2、動手實踐,嘗試設計

將自己設計的圖案畫在正方形格子紙中。

3、彙報交流,鼓勵創新

(1)說一說:你設計了一個什麼基本圖形,怎樣運動的?

(2)比一比:設計好的圖案和你之前想象的一樣嗎?

(3)賞一賞:誰設計的圖案最美麗,誰設計的圖案更有新意?

三、質疑再探

1、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用到了我們學過的哪些知識?

2、走進生活,欣賞生活中利用圖形的運動設計出的美麗圖案。

四、運用拓展

(一)合作學習,感受一組圖案的運動

1、相互比較,想象一組圖形的運動。

小組裡有哪些同學設計的圖案是一樣的,想一想,如果把這些相同的圖案拼在一起會怎樣呢?

2、小組合作,感受一組圖案的運動。

在小組內將相同的一組圖案拼在一起,再全班交流,互相欣賞。

(二)聯絡舊知,鞏固有餘數除法的知識

1、 是由( )組 組成的。

(1)用什麼方法計算?根據學生會回答教師板書:8÷4=2(組)

(2)出示學具,學生擺一擺、圈一圈。

2、9幅 ,可以組成( )組 。

(1)學生說想法,教師板書:9÷4=2(組)……1(幅)

(2)學生用學具驗證。

(3)學生回答:算式中的9、4、2、1分別表示圖中的哪部分?

3、15幅 ,能拼出( )組 ,若拼成4組,還需要再增加( )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