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剪直線教案8篇

教案在擬訂的時候,你們一定要考慮文字表述規範,我們在寫教案的過程中是需要從學生的角度開始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剪直線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剪直線教案8篇

剪直線教案篇1

第一、二節探究自由落體運動/自由落體運動規律

記錄自由落體運動軌跡

1.物體僅在中立的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理想化模型)。在空氣中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過程中空氣阻力的影響,與物體重量無關。

2.伽利略的科學方法:觀察→提出假設→運用邏輯得出結論→通過實驗對推論進行檢驗→對假說進行修正和推廣

自由落體運動規律

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初速度為0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常量,稱為重力加速度(g)。g=9.8m/s2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其大小隨著緯度的增加而增加,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減少。

vt2=2gs

豎直上拋運動

1.處理方法:分段法(上升過程a=-g,下降過程為自由落體),整體法(a=-g,注意向量性)

1.速度公式:vt=v0—gt位移公式:h=v0t—2

2.上升到最高點時間t=g,上升到最高點所用時間與回落到丟擲點所用時間相等

3.上升的最大高度:s=2g

第三節勻變速直線運動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1.基本公式:s=v0t+2

2.平均速度:vt=v0+at

3.推論:1)v=vt/2

2)s2—s1=s3—s2=s4—s3=……=△s=at2

3)初速度為0的n個連續相等的時間內s之比:

s1:s2:s3:……:sn=1:3:5:……:(2n—1)

4)初速度為0的n個連續相等的位移內t之比:

t1:t2:t3:……:tn=1:(√2—1):(√3—√2):……:(√n—√n—1)

5)a=(sm—sn)/(m—n)t2(利用上各段位移,減少誤差→逐差法)

6)vt2—v02=2as

第四節汽車行駛安全

1.停車距離=反應距離(車速×反應時間)+剎車距離(勻減速)

2.安全距離≥停車距離

3.剎車距離的大小取決於車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

4.追及/相遇問題:抓住兩物體速度相等時滿足的臨界條件,時間及位移關係,臨界狀態(勻減速至靜止)。可用圖象法解題。

剪直線教案篇2

我們在國中學習的直線的方程包括有平面方程和空間方程兩種,相較於空間方程來說,平面方程的運用比較的多。

平面方程

1、一般式:適用於所有直線

ax+by+c=0 (其中a、b不同時為0)

2、點斜式:知道直線上一點(x0,y0),並且直線的斜率k存在,則直線可表示為

y-y0=k(x-x0)

當k不存在時,直線可表示為

x=x0

3、斜截式:在y軸上截距為b(即過(0,b)),斜率為k的直線

由點斜式可得斜截式y=kx+b

與點斜式一樣,也需要考慮k存不存在

4、截距式:不適用於和任意座標軸垂直的直線

知道直線與x軸交於(a,0),與y軸交於(0,b),則直線可表示為

bx+ay-ab=0

特別地,當ab均不為0時,斜截式可寫為x/a+y/b=1

5、兩點式:過(x1,y1)(x2,y2)的直線

(y-y1)/(y1-y2)=(x-x1)/(x1-x2)(斜率k需存在)

6、法線式

xcosθ+ysinθ-p=0

其中p為原點到直線的距離,θ為法線與x軸正方向的夾角

7、點方向式 (x-x0)/u=(y-y0)/v

(u,v不等於0,即點方向式不能表示與座標平行的式子)

8、點法向式

a(x-x0)+b(y-y0)=0

空間方程

1、一般式

ax+bz+c=0,dy+ez+fc=0

2、點向式:

設直線方向向量為(u,v,w ),經過點( x0,y0,z0)

(x-x0)/u=(y-y0)/v=(x-x0)/w

3、x0y式

x=kz+b,y=lz+b

總結歸納一共有11個直線的方程公式,要運用好的時候也請大家選擇了。

剪直線教案篇3

知識目標:經歷探索兩個圓之間位置關係的過程;瞭解圓與圓之間的幾種位置關係;瞭解兩圓外切、內切與兩圓圓心距d、半徑r和r的數量關係的聯絡

重點和難點

重點:圓與圓之間的幾種位置關係

難點:兩圓外切、內切與兩圓圓心距d、半徑r和r的數量關係的聯絡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從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提出問題

1)複習點與圓的位置關係;2)複習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

二、師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書本引例

☆ 想一想 p 125 平移兩個圓

利用平移實驗直觀地探索圓和圓的位置關係。

2.圓與圓的位置關係

每一種位置關係都可以先讓學生想想應該用什麼名稱表達。在講解兩圓外切、內切與兩圓圓心距d、半徑r和r的數量關係的聯絡時,可先讓學生探索,老師不要生硬地把答案說出

☆ 鞏固練習 若兩圓沒有交點,則這兩個圓的位置關係是 相離 ;

若兩圓有一個交點,則這兩個圓的位置關係是 相切 ;

若兩圓有兩個交點,則這兩個圓的位置關係是 相交 ;

☆ 想一想 書本p 126 想一想

通過實際例子讓學生理解圓與圓的位置關係。

3.圓與圓相切的性質

☆ 想一想 書本p 127 想一想

旨在引導學生思考兩圓相切的性質:如果兩圓相切,那麼兩圓的連心線經過切點,這一性質是下面議一議的基礎。學生容易看出兩圓相切圖形的軸對稱性及對稱軸,但要說明切點在連心線上則有一定困難。

如果兩圓相切,那麼兩圓的連心線經過切點

4.講解例題

例1.已知⊙ 、⊙ 相交於點a、b,∠a b = 120°,∠a b = 60°, = 6cm。求:(1)∠ a 的度數;2)⊙ 的半徑 和⊙ 的半徑 。

5.講解例題

例2.兩個同樣大小的肥皂泡粘在一起,其剖面如圖所示,分隔兩個肥皂泡的肥皂膜pq成一條直線,tp、np分別為兩圓的切線,求∠tpn的大小。

三、隨堂練習

1.書本 p 128 隨堂練習

2.《練習冊》 p 59

四、小結

圓與圓的位置關係;圓心距與兩圓半徑和兩圓的關係。

五、作業

書本 p 130 習題3.9 1

六、教學後記

剪直線教案篇4

(一)初步培養了學生平面解析幾何的思想和一般方法。

在國中,學生熟知一次函式y=kx+b(也可以看成是二次方程)的圖象是一條直線,但反過來任意畫一條,要同學們寫出方程表示式,學生剛開始會無從下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隨著教學的展開,讓學生逐步形成平面解析幾何的方法,如建立座標啊,設點啊,建立關係式啊,得出方程啊等等,初步培養學生的平面解析幾何思維,為後面學習圓、橢圓和相關圓錐曲線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在教學中貫徹“精講多練”的教學改革探索。

我們都知道,對於職中的學生,基礎差,底子薄,理解能力差,動手能力差,要想讓學生學有所得,最好的辦法就是精講多練,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們通常是由練習引入,簡單講講,一例一練,配以一定的鞏固提高題,最後還有配套作業,做到每個內容經過三輪的'練習,讓學生能夠很容易的掌握。

(三)注意數形結合的教學。

解析幾何的特點就是形數結合,而形數結合的思想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是教學大綱中要求學生學習的內容之一,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這種數學思想的教學。每一種直線方程的講解都進行畫圖演示,讓學生對每一種直線方程所需的條件根深蒂固,如點斜式一定要點和斜率;斜截式一定要斜率和在y軸上的截距;截距式一定要兩個座標軸上的截距等等。並在直線方程的相互轉化過程中也配以圖形(請參考一般方程的課件)

(四)注重直線方程的承前啟後的作用。

教材承接了國中函式的影象之後,並作為研究曲線(圓、圓錐曲線)之前,以之來介紹平面解析幾何的思想和一般方法,可見本節內容所處的重要地位,學好直線對以後的學習尤為重要, 事實上,教材在研究了直線的方程和討論了直線的幾何性質後,緊接著就以直線方程為基礎,進一步討論曲線與方程的一般概念。

剪直線教案篇5

公開課教案

授課時間: 2004.11.17早上第二節 授課班級:九年級、1班 授課教師:

教學內容: 7.7 直線和圓的位置關係

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目標:1、理解直線和圓相交、相切、相離的概念。

2. 初步掌握直線和圓的位置關係的性質和判定及其靈活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直線和圓的位置關係的探究,向學生滲透分類、數形結合的思

想,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知識遷移的能力;

2. 通過例題教學,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解決能力。

情感與態度目標:讓學生從運動的觀點來觀察直線和圓相交、相切、相離的關係、關注知識的生成,發展與變化的過程,主動探索,勇於發現。從而領悟世界上的一切物體都是運動變化著的,並且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直線和圓的位置關係的判定方法和性質

教學難點 :直線和圓的`三種位置關係的研究及運用

教學程式設計:

程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註

創設

問題

情景

利用多媒體放映落日的動畫。引導學生從公共點個數和圓心到直線的距離兩方面體會直線和圓的不同位置關係。

學生看投影並思考問題

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數學活動中.

今天我們學習7.7直線和圓的位置關係。

1、通過觀察直線和圓的公共點個數得出直線和圓相離、相交、相切的定義。

2、觀察圓心到直線的距離d與r的大小變化,類比點和圓的位置關係由圓半徑和點與圓心的距離的數量關係來判定,總結得出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由圓心到直線的距離與圓半徑之間的數量關係來判定。得到直線和圓的位置關係的判定方法和性質。

6 釐米,⊙o的半徑為r釐米,當圓心o從點a出發,沿著線路ab一bc一ca運動,回到點a時,⊙o隨著點o的運動而移動.在⊙o移動過程中,從切點的個數來考慮,相切有幾種不同的情況?寫出不同情況下,r的取值範圍及相應的切點個數

.

佈置

作業

1、課本第101頁7.3 a組第2、3題

2、課餘時間,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找出直線和圓相交,相切,相離的例項,說給大家聽。

剪直線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掌握直線方程的一般形式,掌握直線方程幾種形式之間的互化.

(2)理解直線與二元一次方程的關係及其證明

(3)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分類討論能力、逆向思維的習慣和形成特殊與一般辯證統一的觀點.

教學重點、難點:直線方程的一般式.直線與二元一次方程 ( 、 不同時為0)的對應關係及其證明.

教學用具:計算機

教學方法:啟發引導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下面給出教學實施過程設計的簡要思路:

教學設計思路:

(一)引入的設計

前邊學習瞭如何根據所給條件求出直線方程的方法,看下面問題:

問:說出過點 (2,1),斜率為2的直線的方程,並觀察方程屬於哪一類,為什麼?

答:直線方程是 ,屬於二元一次方程,因為未知數有兩個,它們的最高次數為一次.

肯定學生回答,並糾正學生中不規範的表述.再看一個問題:

問:求出過點 , 的直線的方程,並觀察方程屬於哪一類,為什麼?

答:直線方程是 (或其它形式),也屬於二元一次方程,因為未知數有兩個,它們的最高次數為一次.

肯定學生回答後強調“也是二元一次方程,都是因為未知數有兩個,它們的最高次數為一次”.

啟發:你在想什麼(或你想到了什麼)?誰來談談?各小組可以討論討論.

學生紛紛談出自己的想法,教師邊評價邊啟發引導,使學生的認識統一到如下問題:

?問題1】“任意直線的方程都是二元一次方程嗎?”

(二)本節主體內容教學的設計

這是本節課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如何解決?自己先研究研究,也可以小組研究,確定解決問題的思路.

學生或獨立研究,或合作研究,教師巡視指導.

經過一定時間的研究,教師組織開展集體討論.首先讓學生陳述解決思路或解決方案:

思路一:…

思路二:…

……

教師組織評價,確定最優方案(其它待課下研究)如下:

按斜率是否存在,任意直線 的位置有兩種可能,即斜率 存在或不存在.

當 存在時,直線 的截距 也一定存在,直線 的方程可表示為 ,它是二元一次方程.

當 不存在時,直線 的方程可表示為 形式的方程,它是二元一次方程嗎?

學生有的認為是有的認為不是,此時教師引導學生,逐步認識到把它看成二元一次方程的合理性:

平面直角座標系中直線 上點的座標形式,與其它直線上點的座標形式沒有任何區別,根據直線方程的概念,方程 解的形式也是二元方程的解的形式,因此把它看成形如 的二元一次方程是合理的.

綜合兩種情況,我們得出如下結論:

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對於任何一條直線,都有一條表示這條直線的關於 、 的二元一次方程.

至此,我們的問題1就解決了.簡單點說就是:直線方程都是二元一次方程.而且這個方程一定可以表示成 或 的形式,準確地說應該是“要麼形如 這樣,要麼形如 這樣的方程”.

同學們注意:這樣表達起來是不是很囉嗦,能不能有一個更好的表達?

學生們不難得出:二者可以概括為統一的形式.

這樣上邊的結論可以表述如下:

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對於任何一條直線,都有一條表示這條直線的形如 (其中 、 不同時為0)的二元一次方程.

啟發:任何一條直線都有這種形式的方程.你是否覺得還有什麼與之相關的問題呢?

?問題2】任何形如 (其中 、 不同時為0)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條直線嗎?

不難看出上邊的結論只是直線與方程相互關係的一個方面,這個問題是它的另一方面.這是顯然的嗎?不是,因此也需要像剛才一樣認真地研究,得到明確的結論.那麼如何研究呢?

師生共同討論,評價不同思路,達成共識:

回顧上邊解決問題的思路,發現原路返回就是非常好的思路,即方程 (其中 、 不同時為0)係數 是否為0恰好對應斜率 是否存在,即

(1)當 時,方程可化為

這是表示斜率為 、在 軸上的截距為 的直線.

(2)當 時,由於 、 不同時為0,必有 ,方程可化為

這表示一條與 軸垂直的直線.

因此,得到結論:

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任何形如 (其中 、 不同時為0)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條直線.

為方便,我們把 (其中 、 不同時為0)稱作直線方程的一般式是合理的.

?動畫演示】

演示“直線各引數”檔案,體會任何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條直線.

至此,我們的第二個問題也圓滿解決,而且我們還發現上述兩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大問題的兩個方面,這個大問題揭示了直線與二元一次方程的對應關係,同時,直線方程的一般形式是對直線特殊形式的抽象和概括,而且抽象的層次越高越簡潔,我們還體會到了特殊與一般的轉化關係.

(三)練習鞏固、總結提高、板書和作業等環節的設計

剪直線教案篇7

數學教案-直線和圓的位置關係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理解直線和圓的相交、相切、相離的概念。

2.掌握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的性質與判定並能夠靈活運用來解決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能力及分類和化歸的能力。

重點難點:

1.重點:直線與圓的三種位置關係的概念。

2.難點:運用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的性質及判定解決相關的問題。

教學過程 :

一.複習引入

1.提問:複習點和圓的三種位置關係。

(目的:讓學生將點和圓的位置關係與直線和圓的位置關係進行類比,以便更好的掌握直線和圓的位置關係)

2.由日出升起過程中的三個特殊位置引入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問題。

(目的:讓學生感知直線和圓的位置關係,並培養學生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能力)

二.定義、性質和判定

1.結合關於日出的三幅圖形,通過學生討論,給出直線與圓的三種位置關係的定義。

(1)線和圓有兩個公共點時,叫做直線和圓相交。這時直線叫做圓的割線。

(2)直線和圓有唯一的公點時,叫做直線和圓相切。這時直線叫做圓的切線。唯一的'公共點叫做切點。

(3)直線和圓沒有公共點時,叫做直線和圓相離。

2.直線和圓三種位置關係的性質和判定:

如果⊙o半徑為r,圓心o到直線l的距離為d,那麼:

(1)線l與⊙o相交 d

(2)直線l與⊙o相切d=r

(3)直線l與⊙o相離d>r

三.例題分析:

例(1)在rt△abc中,ac=3cm,bc=4cm,以c為圓心,r為半徑。

①當r= 時,圓與ab相切。

②當r=2cm時,圓與ab有怎樣的位置關係,為什麼?

③當r=3cm時,圓與ab又是怎樣的位置關係,為什麼?

④思考:當r滿足什麼條件時圓與斜邊ab有一個交點?

四.小結(學生完成)

五、隨堂練習:

(1)直線和圓有種位置關係,是用直線和圓的個數來定義的;這也是判斷直線和圓的位置關係的重要方法。

(2)已知⊙o的直徑為13cm,直線l與圓心o的距離為d。

①當d=5cm時,直線l與圓的位置關係是;

②當d=13cm時,直線l與圓的位置關係是;

③當d=6.5cm時,直線l與圓的位置關係是;

(目的:直線和圓的位置關係的判定的應用)

(3)⊙o的半徑r=3cm,點o到直線l的距離為d,若直線l 與⊙o至少有一個公共點,則d應滿足的條件是()

(a)d=3 (b)d≤3 (c)d3

(目的:直線和圓的位置關係的性質的應用)

(4)⊙o半徑=3cm.點p在直線l上,若op=5 cm,則直線l與⊙o的位置關係是()

(a)相離(b)相切(c)相交(d)相切或相交

(目的:點和圓,直線和圓的位置關係的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開放性思維)

想一想:

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有一點a(-3,-4),以點a為圓心,r長為半徑時,

思考:隨著r的變化,⊙a與座標軸交點的變化情況。(有五種情況)

六、作業 :p100—2、3

剪直線教案篇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並能用來解答有關的問題。

2、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並能用來解答有關的問題。

能力目標

體會學習運動學知識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是本章的重點之一,為了引導學生逐漸熟悉數學工具的應用,教材直接從加速度的定義式由公式變形得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緊接著配一道例題加以鞏固。意在簡單明瞭同時要讓學生自然的複習舊知識,前後聯絡起來。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是本章的另一個重點。推導位移公式的方法很多,中學階段通常採用影象法,從速度影象匯出位移公式。用影象法導位移公式比較嚴格,但一般學生接受起來較難,教材沒有采用,而是放在閱讀材料中了。本教材根據,說明勻變速直線運動中,並利用速度公式,代入整理後匯出了位移公式。這種推導學生容易接受,對於初學者來講比較適合。給出的例題做出了比較詳細的分析與解答,便於學生的理解和今後的參考。

另外,本節的兩個小標題“速度和時間的關係”“位移和時間的關係”能夠更好的讓學生體會研究物體的運動規律,就是要研究物體的位移、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有了公式就可以預見以後的運動情況。

教法建議

為了使學生對速度公式獲得具體的認識,也便於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可以從某一例項出發,利用勻變速運動的概念,加速度的概念,猜測速度公式,之後再從公式變形角度推出,得出公式後,還應從勻變速運動的速度—時間影象中,加以再認識。

對於位移公式的建立,也可以給出一個模型,提出問題,再按照教材的安排進行。

對於兩個例題的處理,要引導同學自己分析已知,未知,畫運動過程草圖的習慣。

教學重點:

兩個公式的建立及應用

教學難點:

位移公式的建立。

主要設計

一、速度和時間的關係

1、提問:什麼叫勻變速直線運動?什麼叫加速度?

2、討論:若某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初速度為2m/s,加速度為,則1s內的速度變化量為多少?1s末的速度為多少?2s內的速度變化量為多少?2s末的速度多大?ts內的速度變化量為多少?ts末的速度如何計算?

3、請同學自由推導:

4、討論:上面討論中的影象是什麼樣的?從中可以求出或分析出哪些問題?

5、處理例題:(展示課件1)請同學自己畫運動過程草圖,標出已知、未知,指導同學用正確格式書寫。

二、位移和時間的關係:

1、提出問題:一中第2部分給出的情況。若求1s內的位移?2s內的位移?t秒內的位移?怎麼辦,引導同學知道,有必要知道位移與時間的對應關係。

2、推導:回憶平均速度的定義,給出對於勻變速直線運動,結合,請同學自己推匯出。若有的同學提出可由影象法匯出,可請他們談推導的方法。

3、思考:由位移公式知s是t的二次函式,它的影象應該是拋物線,告訴同學一般我們不予討論。

4、例題處理:同學閱讀題目後,展示課件2,請同學自己畫出運動過程草圖,標出已知、未知、進而求解。

探究活動

請你根據教材練習六中第(4)題描述的情況,自己設計一個實驗,看看需要哪些器材,如何測量和記錄,實際做一做,並和用公式算得的結果進行對比。

標籤:教案 直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