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剪三角形教案8篇

優秀的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的文書,提前準備好教案,我們的教學質量就會得到提高,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剪三角形教案8篇,感謝您的參閱。

剪三角形教案8篇

剪三角形教案篇1

教學內容:

六年制人教版第九冊75~77頁,數學教案-三角形的面積計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並能正確的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2、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實際操作的能力。

3、通過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思考方法探索規律。

4、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愛學數學,樂學數學的情感。

教具、學具準備:每個學生準備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2、習匯入

1、出示一個底是4分米,高是3分米的平行四邊形。這是一個什麼圖形?它的面積如何計算?是多少? (板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老師用一條線段把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連線起來,這個平行四邊形被分成了兩個什麼圖形?(三角形)我們已經學過了幾種三角形?同學們能不能猜一猜其中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多少?

3、通過重合驗證其中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6平方分米。

4、出示三個三角形,同學們能不能猜一猜這三個三角形的面積各是多少?(如下圖)

覆蓋方格圖,現在同學們能夠知道這三個三角形的面積了嗎?

我們稱這種計算面積的方法是什麼方法?(學生分組數方格計算三角形的面積。觀察三種三角形的底、高和麵積。初步感知三角形等底等高,面積相等。)

4、“如果我們河頭鎮的地形是一個三角形,也用數方格的方法來計算他的面積,方便嗎?象這種數方格的方法既麻煩又不準確,那我們能否像研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那樣,把三角形轉化為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呢?

5、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出示課題)

?評: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本課複習匯入設計精妙,利用本課的重點,刪繁就簡,既為新課的學習作了鋪墊,又調動了學生積極探索新知的積極性。利用一環緊扣一環的情境設計,使學生體驗到一種“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感受,感受到來自知識的挑戰,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

二、新課

1、通過操作總結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1)學生獨立嘗試。

四人一小組,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進行操作。

(2)交流嘗試結果。

我們來看一看同學們都拼成了哪些圖形?

讓操作好的學生上臺展示自己拼成的圖形,並貼在黑板上展示。

?評:讓學生在操作、感受、體驗的過程中,實現數學的“再發現”,只有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去感受、體驗,才能使學生有真情實感,才能真正理解數學,繼而實現數學的“再創造”。】

(3)引導探索規律。

1、“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我們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已經拼成了幾種圖形?

“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因此,今天我們著重研究三角形和拼成的平行四邊形之間的關係。我們來觀察一下三角形和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情況(三種情況),“這邊的平行四邊形是由哪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的?每一個三角形和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之間究竟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2、學生小組討論得出只要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底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三角形的高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每個三角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一半,國小數學教案《數學教案-三角形的面積計算》。

3、歸納總結規律。

學生根據討論結果總結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板書)

三角形面積=底×高÷2

s=ah÷2

4、思想教育

“通過同學們的努力,我們研究得出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其實大約在兩千多年前,我國數學名著《九章算術》中就已經論述了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方法。因此,我們一定要以他們為榜樣,奮發圖強,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

?評:公式的推導過程及結論的得出,是在學生動手實踐、分組討論中不斷完善、提煉出來的,教師這一舉措,完全的把學生置於學習的主體,把數學知識徹底的轉化為數學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取知識,受到教育,有效的提高課堂的生命活力。】

5、教學例1。

出示例1,學生獨立完成。

三、鞏固練習

1、口答。

試一試:計算下面每個三角形的面積。

(1) 底是 4.2米,高是2米。

(2) 底是6分米,高是3分米。

(3) 底是1.6米,高是5米。

2、做一做:

指出下面每個三角形的底和高,並分別計算它們的面積。

3、說理題。

金壇經濟開發區有一塊三角形土地準備拍賣,底是80米,高是60米。底價為每平方米200元。如果有一位開發商準備用50萬元買這塊土地,你認為錢夠不夠?請說明理由。

?評:練習設計層層深入,形式多樣,滿足了不同學生的需求,並且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絡,使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之中有數學,生活之中處處用數學,提高了學數學 、用數學的意識。】

四、小結。

學生小結 ,質疑問難。

五、作業。(略)

總評:本課教材挖掘得深,知識間的聯絡把握的準,整節課以嚴謹的教學風格,師生間的和諧默契配合、輕鬆活躍的課堂氣氛,給人一種新穎獨特、耳目一新的感覺。

1、準確定位教學目標2、

教師在確定教目標時,既重視知識技能目標,又注重發展性領域目標和情感目標,指導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學習數學的表達和交流。

3、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師能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學環節緊湊,層次分明,過渡自然,很好的體現了以學生“學”為中心。整節課大部分時間學生都在操作,有合作、有獨立、有分析、有概括、有猜想、有驗證。教學手段豐富,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培養。

4、重視學生情感體驗。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教師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既是組織者、引導者,又是合作者。】

數學教案-三角形的面積計算

剪三角形教案篇2

?三角形面積計算》這節課的內容是在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並能運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計算相關圖形的面積,解決實際問題。根據新課程新理念的要求,教學應該由原來教師單純的教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從操作中掌握方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一、動手操作,拼一拼,擺一擺 ,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動手操作,分別將三組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並比較每個三角形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各部分間的關係,同時在操作中向學生滲透旋轉、平移的方法,讓學生體驗和感知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個個都很積極、很投入地動手操作,極大調動了學生思維活動。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但是在這個環節上,學生的推導方法太單一,都是將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在一起,我是在想老師應不應該點撥其他方法,老師點撥就會導致講的太多,不講呢有的學生不好理解。還有就是課堂上學生活動的時間不夠多,這是本課中的缺憾。

二、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培養合作精神

在這節課中,並沒有直接探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與三角形面積公式有何不同,三角形面積公式中的“除以2”是怎麼來的兩個問題。所以在後面練習的時候有的學生和問出為什麼“除以2”。如果再上這節課我會引導學生探討這個問題,在探討這個問題時,可採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在討論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小組討論既可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又可活躍課堂氣氛。這節課總這個地方處理的不好。

三、應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新課程非常重視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強調學生身臨其境的體驗。讓學生運用所學三角形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補充了一些生活中的例項,使學生嚐到應用知識的快樂,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總的來說這節課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這一點,我做得非常大膽,體現了新課程中關於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但我發現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牽著學生鼻子走”,如學生合作和思考的時間不足,教師講的過多,提示(暗示)得過多;學生練習時間不夠,形式比較少等。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學生在推導過程中遇到困難——兩個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和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如何剪拼成學過的長方形,開始相當部分學生無從下手,推導受阻,浪費了一定的時間,使整節課的教學效果受到一定的影響。如何處理好這個環節,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

在後面的學習中,我還要重點解決“等底等高的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面積”之間的關係這個問題。

剪三角形教案篇3

【課前準備】

1、定義:能夠的兩個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見下表。

【例題講解】

一。挖掘“隱含條件”判全等

如圖,△abe≌△acd,由此你能得到什麼結論?(越多越好)

1、如圖ab=cd,ac=bd,則△abc≌△dcb嗎?說說理由。

變式訓練:ac=bd,∠cab=∠dba,試說明:bc=ad

2、如圖點d在ab上,點e在ac上,cd與be相交於點o,

且ad=ae,ab=ac.若∠b=20°,cd=5cm,則∠cd的度數與be的長。

3、如圖若ob=od,∠a=∠c,若ab=3cm,求cd的長。

變式訓練2,如圖ac=bd,∠c=∠d試說明:(1)ao=bo(2)co=do(3)bc=ad

二。添條件判全等

1、如圖,已知ad平分∠bac,要使△abd≌△acd,

根據“sas”需要新增條件;

根據“asa”需要新增條件;

根據“aas”需要新增條件。

2、已知ab//de,且ab=de,

(1)請你只新增一個條件,使△abc≌△def,

你新增的條件是。

三。熟練轉化“間接條件”判全等

1、如圖,ae=cf,∠afd=∠ceb,df=be,△afd與△ceb全等嗎?

為什麼?

2、如圖,∠cae=∠bad,∠b=∠d,ac=ae,△abc與△ade全等嗎?為什麼?

3、“三月三,放風箏”,如圖是小明同學製作的風箏,他根據ab=ad,cb=cd,不用度量,他就知道∠abc=∠adc,請你用學過的知識給予說明。

鞏固練習:如圖,在中,,沿過點b的一條直線be

摺疊,使點c恰好落在ab變的中點d處,則∠a的度數。

4、如圖,點e,f在bc上,be=cf,ab=dc,∠b=∠c.說明:∠a=∠d

【當堂反饋】

1、(2006攀枝花市)如圖,點e在ab上,ac=ad,請你新增一個條件,使圖中存在全等三角形,並給予證明。所添條件為全等三角形是△≌△

2、如圖,已知ab=ad,∠b=∠d,∠1=∠2,說明:bc=de

3、如圖,已知ab=de,∠d=∠b,∠efd=∠bca,說明:af=dc

4、等腰直角△abc,其中ab=ac,∠bac=90°,過b、c作經過a點直線l的垂線,垂足分別為m、n

(1)你能找到一對三角形的全等嗎?並說明。

(2)bm,cn,mn之間有何關係?

若將直線l旋轉到如下圖的位置,其他條件不變,那麼上題的結論是否依舊成立?

【課後作業】

1、如圖,要用“sas”說明Δabc≌Δadc,若ab=ad,則需要新增的條件是。

要用“asa”說明Δabc≌Δadc,若∠acb=∠acd,則需要新增的條件是。

2、。如圖,在Δ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別為d.e,交於點h,請你新增一個適當的條件:,使Δaeh≌Δceb.

(第3題)

(第4題)(第5題)(第6題)

3、如圖,已知ad平分∠bac,ab=ac,則此圖中全等三角形有()

a.。2對b.3對c.4對d.5對

4、如圖,Δabc中,ab=ac,be=ec,則由“sss”可判定()

a.Δabd≌Δacdb.Δabe≌Δacec.Δbed≌Δcedd.以上答案都不對

5、如圖,rt△abc中,∠c=90°,∠cab=30°,用圓規和直尺作圖,用兩種方法把它分成兩個三角形,且其中一個是等腰三角形。(保留作圖痕跡,不要求寫作法和證明)。

6、如圖,一個六邊形鋼架abcdef,由6條鋼管連線而成,為使這一鋼架穩固,請你用3條鋼管使它不能活動,你能設計兩種不同的方案嗎?

7:如圖11-9在△abc中。⑴分別以ab、ac為邊向形外作正方形abde、acfg.

試說明:①ce=bg;②ce⊥bg;

⑵如圖11-10分別以ab、ac為邊向形外作正三角形△abd、△ace.

試說明:①cd=be;②求cd和be所成的銳角的度數。

【拓展延伸】

如圖①,e、f分別為線段ac上的兩個動點,且de⊥ac於e,bf⊥ac於f,若ab=cd,af=ce,bd交ac於點m.(1)求證:mb=md,me=mf

(2)當e、f兩點移動到如圖②的位置時,其餘條件不變,上述結論能否成立?若成立請給予證明;若不成立請說明理由。

剪三角形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認識三角形的特徵,認識三角形。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三角形圖形、畫點的底圖、水筆、三角形組合的掛圖、教室周圍佈置三角形的實物。

2、正方形的蠟光紙、剪刀、膠水、圖畫紙。

活動過程:

1、匯入:有個圖形寶寶來我們班做客,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圖形寶寶嗎?

2、出示三角形,讓幼兒說出三角形的名稱,然後讓幼兒找出教室周圍與三角形相似的實物。

3、提出問題:“你怎麼知道它們是和三角形寶寶一樣的圖形?”引導幼兒用手摸摸三角形的角和邊,體會三角形的外形——三個角,三條邊。

4、出示三角形組合的掛圖:

1)引導幼兒找出掛圖的圖案都是三角形組成的。

2)請幼兒說說怎麼知道是三角形組成的。

5、出示左圖,請幼兒用直線與點連線起來成三角形。

6、老師與小朋友一起講評連線三角形的情況。

7、剪貼花:

1)出示範例:引導幼兒觀察老師的花是用什麼圖形貼上的。

2)提出問題:沒有三角形的蠟光紙怎麼辦?(引導幼兒用正方形折剪成三角形進行貼上)。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在觀察、操作活動中,概括三角形的特徵,認識各部分名稱以及底和高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二)過程與方法

在觀察、操作活動、概括中,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和方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學難點:會畫三角形的高。

三、教學準備

課件、實物投影。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主題圖。

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哪兒嗎?你能找出圖中的三角形嗎?

2。生活中的三角形。

教師:生活中哪兒有三角形?(隨著學生說出示)

3。引入。

教師:真會觀察,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會用到三角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三角形的世界。

?設計意圖】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找三角形,列舉生活中的三角形,喚起舊知,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豐富了三角形的表象,同時體會三角形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三角形的含義。

(1)教師:我們在生活中找到了三角形,現在請你畫一個三角形。

(2)訂正:誰來展示一下自己畫出的三角形?說說你是怎麼畫的。(先畫一條線段,從這條線段的一個端點出發,再畫一條線段,把兩條線段的端點連線起來)

預設:學生會畫出不同的三角形。在說畫法的過程中體會“圍成”。

(3)課件出示:

教師:大家看,這兩個是三角形嗎?為什麼?(有兩條線段的端點沒有連上)

課件演示:畫三角形的過程。

教師:大家說得非常好,三角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必須相連,這樣相連的三條線段就是“圍成”。

(4)教師總結:說說什麼是三角形?(由3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設計意圖】

在畫三角形、說畫法、辨析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圍成”的含義,概括三角形的含義。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內容:

六年制人教版第九冊75~77頁,數學教案-三角形的面積計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並能正確的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2、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實際操作的能力。

3、通過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思考方法探索規律。

4、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愛學數學,樂學數學的情感。

教具、學具準備:每個學生準備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2、習匯入

1、出示一個底是4分米,高是3分米的平行四邊形。這是一個什麼圖形?它的面積如何計算?是多少? (板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老師用一條線段把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連線起來,這個平行四邊形被分成了兩個什麼圖形?(三角形)我們已經學過了幾種三角形?同學們能不能猜一猜其中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多少?

3、通過重合驗證其中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6平方分米。

4、出示三個三角形,同學們能不能猜一猜這三個三角形的面積各是多少?(如下圖)

覆蓋方格圖,現在同學們能夠知道這三個三角形的面積了嗎?

我們稱這種計算面積的方法是什麼方法?(學生分組數方格計算三角形的面積。觀察三種三角形的底、高和麵積。初步感知三角形等底等高,面積相等。)

4、“如果我們河頭鎮的地形是一個三角形,也用數方格的方法來計算他的面積,方便嗎?象這種數方格的方法既麻煩又不準確,那我們能否像研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那樣,把三角形轉化為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呢?

5、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出示課題)

?評: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本課複習匯入設計精妙,利用本課的重點,刪繁就簡,既為新課的學習作了鋪墊,又調動了學生積極探索新知的積極性。利用一環緊扣一環的情境設計,使學生體驗到一種“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感受,感受到來自知識的挑戰,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

二、新課

1、通過操作總結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1)學生獨立嘗試。

四人一小組,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進行操作。

(2)交流嘗試結果。

我們來看一看同學們都拼成了哪些圖形?

讓操作好的學生上臺展示自己拼成的圖形,並貼在黑板上展示。

?評:讓學生在操作、感受、體驗的過程中,實現數學的“再發現”,只有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去感受、體驗,才能使學生有真情實感,才能真正理解數學,繼而實現數學的“再創造”。】

(3)引導探索規律。

1、“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我們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已經拼成了幾種圖形?

“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因此,今天我們著重研究三角形和拼成的平行四邊形之間的關係。我們來觀察一下三角形和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情況(三種情況),“這邊的平行四邊形是由哪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的?每一個三角形和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之間究竟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2、學生小組討論得出只要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底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三角形的高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每個三角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一半,國小數學教案《數學教案-三角形的面積計算》。

3、歸納總結規律。

學生根據討論結果總結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板書)

三角形面積=底×高÷2

s=ah÷2

4、思想教育

“通過同學們的努力,我們研究得出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其實大約在兩千多年前,我國數學名著《九章算術》中就已經論述了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方法。因此,我們一定要以他們為榜樣,奮發圖強,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

?評:公式的推導過程及結論的得出,是在學生動手實踐、分組討論中不斷完善、提煉出來的,教師這一舉措,完全的把學生置於學習的主體,把數學知識徹底的轉化為數學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取知識,受到教育,有效的提高課堂的生命活力。】

5、教學例1。

出示例1,學生獨立完成。

三、鞏固練習

1、口答。

試一試:計算下面每個三角形的面積。

(1) 底是 4.2米,高是2米。

(2) 底是6分米,高是3分米。

(3) 底是1.6米,高是5米。

2、做一做:

指出下面每個三角形的底和高,並分別計算它們的面積。

3、說理題。

金壇經濟開發區有一塊三角形土地準備拍賣,底是80米,高是60米。底價為每平方米200元。如果有一位開發商準備用50萬元買這塊土地,你認為錢夠不夠?請說明理由。

?評:練習設計層層深入,形式多樣,滿足了不同學生的需求,並且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絡,使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之中有數學,生活之中處處用數學,提高了學數學 、用數學的意識。】

四、小結。

學生小結 ,質疑問難。

五、作業。(略)

總評:本課教材挖掘得深,知識間的聯絡把握的準,整節課以嚴謹的教學風格,師生間的和諧默契配合、輕鬆活躍的課堂氣氛,給人一種新穎獨特、耳目一新的感覺。

1、準確定位教學目標2、

教師在確定教目標時,既重視知識技能目標,又注重發展性領域目標和情感目標,指導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學習數學的表達和交流。

3、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師能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學環節緊湊,層次分明,過渡自然,很好的體現了以學生“學”為中心。整節課大部分時間學生都在操作,有合作、有獨立、有分析、有概括、有猜想、有驗證。教學手段豐富,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培養。

4、重視學生情感體驗。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教師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既是組織者、引導者,又是合作者。】

數學教案-三角形的面積計算

剪三角形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已知三邊畫三角形的方法;

(2)掌握邊邊邊公理,能用邊邊邊公理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

(3)會新增較明顯的輔助線。

2、能力目標:

(1)通過尺規作圖使學生得到技能的訓練;

(2)通過公理的初步應用,初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3、情感目標:

(1)在公理的形成過程中滲透:實驗、觀察、歸納;

(2)通過變式訓練,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sss公理、靈活地應用學過的各種判定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

教學難點:如何根據題目條件和求證的結論,靈活地選擇四種判定方法中最適當的方法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

教學用具:直尺,微機

教學方法:自學輔導

教學過程:

1、新課引入

投影顯示

問題:有一塊三角形玻璃窗戶破碎了,要去配一塊新的,你最少要對窗框測量哪幾個資料?如果你手頭沒有測量角度的儀器,只有尺子,你能保證新配的玻璃恰好不大不小嗎?

這個問題讓學生議論後回答,他們的答案或許只是一種感覺。於是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問題的本質:三角形的三個元素――三條邊。

2、公理的獲得

問:通過上面問題的分析,滿足什麼條件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讓學生粗略地概括出邊邊邊的公理。然後和學生一起畫圖做實驗,根據三角形全等定義對公理進行驗證。(這裡用尺規畫圖法)

公理:有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應用格式: (略)

強調說明: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兩個三角形中證全等;再按公理順序列出三個條件,並用括號把它們括在一起;寫出結論。

(2)、在應用時,怎樣尋找已知條件:已知條件包含兩部分,一是已知中給出的,二時圖形中隱含的(如公共邊)

(3)、此公理與前面學過的公理區別與聯絡

(4)、三角形的穩定性:演示三角形的穩定性與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在演示中,其實可以去掉組成三角形的一根小木條,以顯示三角形條件不可減少,這也為下面總結“三角形全等需要有3全獨立的條件”做好了準備,進行了溝通。

(5)說明aaa與ss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3、公理的應用

(1) 講解例1。學生分析完成,教師注重完成後的點評。

例1 如圖△abc是一個鋼架,ab=acad是連線點a與bc中點d的支架

求證:ad⊥bc

分析:(設問程式)

(1)要證ad⊥bc只要證什麼?

(2)要證∠1= 只要證什麼?

(3)要證∠1=∠2只要證什麼?

(4)△abd和△acd全等的條件具備嗎?依據是什麼?

證明:(略)

(2)講解例2(投影例2 )

例2已知:如圖ab=dc,ad=bc

求證:∠a=∠c

(1)學生思考、分析、討論,教師巡視,適當參與討論。

(2)找學生代表口述證明思路。

思路1:連線bd(如圖)

證△abd≌△cdb(sss)先得∠a=∠c

思路2:連線ac證△abc≌cda(sss)先得∠1=∠2,∠3=∠4再由∠1+∠4=∠2+∠3得∠bad=∠bcd

(3)教師共同討論後,說明思路1較優,讓學生用思路1在練習本上寫出證明,一名學生板書,教師強調解題格式:在“證明”二字的後面,先將所作的輔助線寫出,再證明。

例3如圖,已知ab=ac,db=dc

(1)若e、f、g、h分別是各邊的中點,求證:eh=fg

(2)若ad、bc連線交於點p,問ad、bc有何關係?證明你的結論。

學生思考、分析,適當點撥,找學生代表口述證明思路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出證明,然後選擇投影顯示。

證明:(略)

說明:證直線垂直可證兩直線夾角等於 ,而由兩鄰補角相等證兩直線的夾角等於 ,又是很重要的一種方法。

例4 如圖,已知:△abc中,bc=2ab,ad、ae分別是△abc、△abd的中線,

求證:ac=2ae.

證明:(略)

學生口述證明思路,教師強調說明:“中線”條件下的常規作輔助線法。

5、課堂小結:

(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3個公理1個推論(sas、asa、aas、sss)

在這些方法中,每一個都需要3個條件,3個條件中都至少包含條邊。

(2)三種方法的綜合運用

讓學生自由表述,其它學生補充,自己將知識系統化,以自己的方式進行建構。

6、佈置作業:

a、書面作業p70#11、12

b、上交作業p70#14 p71b組3

剪三角形教案篇6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的幼兒略微有了粗淺的幾何概念,這一階段的幼兒通過老師引導能正確的認識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但他們不是從這些形狀的特徵來認識而是將其和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體相對照。因此,我讓幼兒在遊戲中探索中對圖形產生興趣,並通過觀察,比較,想象動手等形式感知圖形的不同特徵。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比讓幼兒感知圖形的基本特徵,創設愉悅的遊戲情節。

2、運用多種感官來調動幼兒的思維想象能力的觀察力,激發幼兒的探索能力。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難點:圓形三角形和方形的認識和區別

活動準備

小動物的圖片,幾何圖形組成的圖畫和三種幾何圖形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1、小朋友老師今天帶你們拼拼圖,你們願不願意圖?。隨後,我會出示用這三種圖片組成的各種圖片展示給幼兒,激發幼兒的興趣。我會和幼兒一起繼續通過想象擺出各種圖形。

2、提問;這麼多好看的圖形你們知道它們使用什麼圖形組成的嗎?

3、幼兒回答完我會根據小朋友的回答用兒歌的形式把三種圖形的特點 和名稱說給小朋友們聽。

二、用遊戲的形式讓幼兒認識三種圖形。

1、遊戲;摸一摸。用摸得形式讓小朋友體會這三種圖形的不同之處,並說出圖形的名稱。

2、遊戲;誰的本領大。出示由圖形拼成的各種圖案讓小朋友找出是由什麼圖形組成的。

3、遊戲;小動物找家。出示小動物圖片,我會告訴小朋友它們哭了,原因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請小朋友幫幫它找找它們的家。例如;我會扮演小動物說說自己的房子是什麼形狀的,請小朋友來幫忙。

4、遊戲;找圖形寶寶。在教室地板上擺放三個圖形寶寶,我喊口令小朋友找圖形站好看誰找的快又好。

三、結束。今天我們玩得很開心,小朋友們能告訴老師你們都認識了什麼圖形,它們都有什麼特點?你們回家觀察一下,你家裡什麼東西是由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組成的,明天來了告訴老師。

四、放排排隊的歌,帶小朋友去衛生間。

教學反思

當我進行實際教學過程時,我從孩子們身上看到了這樣的現象:

1、幼兒對各種圖形非常感興趣,幼兒對身邊的事物有著敏銳的觀察力,有渴望瞭解圖形寶寶的慾望

2、在活動中,幼兒的情緒很活躍,能把自己發現的主動地告訴老師和周邊的小夥伴,使幼兒的表達能力、反應能力和觀察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我還從孩子們的操作中

1、在這次活動中孩子樂於參與,積極發現。

2、 孩子們興致濃厚,也願意主動去探索,主動去參與。我覺得我原來的設計可以這樣的調整:幼兒自我操作時間不足,沒有創設幼兒合作交流的機會,語言還要精煉等,在以後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我應加以改進,為幼兒傳遞良好的語感,培養幼兒善於表達的能力。

剪三角形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絡已有知識和經驗,通過觀察、操作、測量等具體活動,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徵,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與底的含義,會用三角尺畫三角形的高(限在三角形內)。

2、使學生經歷探索和發現三角形基本特徵的過程,積累一些觀察和操作、比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動經驗,體驗數學抽象到一般的過程,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獲得一些學習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激發數學學習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認識三角形的特徵,知道三角形高與底的含義,會用三角尺畫三角形的高。

教學難點:三角形高的畫法。

教具:三角尺小棒直尺七巧板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請觀察這張圖片,你能從圖片裡找到三角形嗎?

對,在這裡。

想一想,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還見到過三角形?

指名說說。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三角形。

(板書:三角形的認識)

二、探究

1、同學們,請拿出你的小棒,在桌面上擺出一個三角形。

我們將三根小棒首尾相接,就圍成了一個三角形。

2、請在紙上畫一個三角形,不要畫的太小哦。

請你到前面來,在黑板上畫一個三角形。

同學們,我們像剛才一樣,將三條線段首尾相接圍成的圖形就是一個三角形。(課件)

齊讀一遍,注意要重讀紅色字型。

3、下面老師要看看誰的眼睛最亮,(課件)

認真觀察,下面哪一幅圖是三角形?為什麼?

(第3是三角形,因為只有它是由三條線段首尾相接圍成的,其他都不是。)說的真好,三條線段必須要首尾相接,才能圍成三角形。

圍成三角形的三條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邊,線段的端點叫做三角形的頂點,每兩條邊之間的夾角叫做三角形的角。

請大家在自己剛才畫好的三角形上標出三角形的邊,頂點和角。

同桌探究交流,你找出了幾條邊,幾個頂點,幾個角?

完成的同學用端正的坐姿告訴老師。

請你到前面來,在老師三角形上標出所有的邊、角和頂點。

給大家說說,你的想法。

(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頂點,三個角。)

孩子你真棒,謝謝你,請回座位。

5、大家請看,方格紙上有4個點,從這4個點中任選3個作為頂點,都能畫一個三角形嗎?你有什麼發現?哪三個點可以,哪三個點不可以,為什麼?請在答題紙上第2題中畫一畫,和同桌互相說一說你的發現。

有小組已經完成了,請你給大家說說你們小組的發現。

(b.c.d三點不可以畫一個三角形,因為這三個點在一條直線上。)所以我們發現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個點不能畫一個三角形。

6、同學們,請看這幅圖,你知道圖中畫的是什麼嗎?這是一個人字樑,是建造房屋時房頂的結構,你能量出圖中人字樑的高度嗎?你量的是哪條線段?它和底邊有什麼樣的位置關係?

請看答題紙上第3題,想一想,量一量,同桌交流你的發現。

指名回答。

(量的是中間最高的那條線段,它和底邊互相垂直。)

7、如果我們把人字樑所表示的三角形畫下來,就可以這樣表示出它的高和底。(課件出示三角形的高和底)

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對邊的垂直線段是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是三角形的

底。齊讀這句話,注意重讀紅色字型。

怎樣利用工具規範的畫出三角形的一條高呢,請看螢幕演示。(課件)看清楚了嗎?

老師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拿出三角尺,讓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和三角形的邊重合,慢慢向頂點移動,移動到頂點時,畫出頂點到對邊的垂直線段,要畫成虛線,標出垂足,寫上高和底。(板書)學會了嗎?

請大家在自己剛才畫的三角形中,畫出一條高。

師巡視,指導畫法。同學們畫的高真好,那麼大家猜一猜,一個三角形有幾條高?

(三角形有三個頂點,每個頂點都可以向對邊畫一條高,所以三角形有3條高。)

是這樣嗎?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

8、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練習,請量出下面每個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記錄下來,注意測量時取整釐米。

指名說,注意說法的規範:第一個三角形底是3釐米,高是2釐米。

三、鞏固

同學們,下老師想請大家參加一個闖關遊戲,看看大家對本節課的知識掌握的到底好不好,大家想參加嗎?有信心順利通關嗎?

第一關,(課件)畫出每個三角形底邊上的高。

完成答題紙第5題,可以同桌邊交流邊畫。

完成的小組把筆放下身體坐正。

指名板演,評講。畫第三個三角形的高時,你有什麼發現?

(畫出的高跟三角形的一條邊重合了)

這個三角形有一個角是直角,它叫直角三角形,我們的三角尺是不是直角三角形?(是),舉起你的三角尺,指一指哪個角是直角,組成直角的兩條邊是它的直角邊,如果用它的一條直角邊作底,另一條直角邊就是三角形的高,如果用另一條作底,這條就是三角形的高,那如果用這條邊作底呢?兩條直角邊還可以作三角形的高嗎?不可以,這時高需要畫出來。

第二關,請在方格紙上畫一個底5釐米、高3釐米的三角形,完成答題紙

第6題。指名板演。

同學們請看,這些三角形都是底5釐米高3釐米,,同桌交流一下,你發現了什麼?(底和高都相等的三角形,形狀不一定相同。)

第三關,請看要求。

用七巧板拼三角形。四人為一個小組,合作探究,

(1)選兩塊拼一個三角形。請拼好的同學到前面來給大家展示一下。

(2)用三塊拼一個三角形。請拼好的同學到前面來給大家展示一下。

(3)你還能用幾塊拼一個三角形?到前面展示。(4塊、5塊、7塊)同學們,闖關成功,你們太棒了!

四、小結

同學們,今天你學了會關於三角形的哪些知識呢?

學生回答。

剪三角形教案篇8

教學內容:課本第77頁的例題,練習十八的第5-12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比較熟練地應用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2、能應用公式解答有關的實際應用問題。

3、養成良好的審題,檢驗的習慣,提高正確率。

教學重點:能比較熟練地應用公式計算三角形的面積,解答有關的實際應用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什麼?為什麼公式中有一個“÷2”?

2、有關計算的錯因分析:

下面的結答,問題出在哪裡?

一個三角形,底是1.8米,高是1.2米,求它的面積。

解一:1.8×1.2=16(平方米)

解二:1.8×1.2÷2=2.16(平方米)

3、匯入新課:掌握了計算公式,我們就可以著手解決許多有關的實際應用問題。(板書課題:三角形面積的計算)

二、新授

1、例題教學

(1)讀題後,讓學生嘗試練習,並指定兩名學生板演,再集體訂正。

(2)注意“÷2”這一環節是否有人失誤。

2、應用練習

完成課本第80頁第8題的填表計算,把它化為4小題來處理,解答完成後填空。

教師簡評:求圖形的面積,首先應確定所求的是什麼圖形,其次考慮運用什麼公式計算。

三、鞏固練習

1、課本第80頁的第7題。

先獨立思考,再交流。

議一議:(1)這所有的以塗色三角形底邊為底,頂點落在對面那條平行線上的兩個三角形的面積與塗色三角形面積有什麼關係?為什麼存在這種關係?

(2)再畫出一個與之等面積的三角形,只要怎麼取頂點就可以了?

(3)你能聯想到什麼?

2、練習十八第5、6、9、10題(做在課作本上)

⑼一塊三角形的玻璃,量得它的底是12.5分米,高是7.8分米。這塊玻璃的面積是多少?如果每平方分米玻璃的價錢是0.9元,買這塊玻璃要用多少錢?

⑽右圖是人民醫院包紮用的三角巾。現在有一塊長18米,寬0.9米的白布,

可以做多少塊三角巾?

(1)學生獨立作業,教師巡視,作個別輔導,並及時反饋。

(2)提取典型錯例,進行評講。

(3)第10題有下列各種解法,哪些是對的,哪些有毛病?

解一、14×0.9÷(0.9×0.9)

解二、14×0.9÷(0.9×0.9÷2)

解三、14×0.9÷(0.9×0.9)÷2

解四、14×0.9÷(0.9×0.9)×2

學生充分議後,教師簡評:(作全課)

板書設計:

三角形面積的計算

教後感:

4、實際測量在地面上測量距離第課時總第課時

標籤: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