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神奇的缺8數教案5篇

制定教案是每一個教師都要學會的技能,教案在擬訂的過程中,你們務必要考慮邏輯思路清晰,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神奇的缺8數教案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神奇的缺8數教案5篇

神奇的缺8數教案篇1

一、設計意圖

大 班幼兒,運動能力不斷增強,動作更趨靈活,但對身體關節的作用及保護方法瞭解還是很少 ,易造成運動中關節拉傷、摔傷和碰傷。通過有趣的遊戲、關節表演等內容,使幼兒知道關節對人體活動的作用,學會在運動中保護關節的方法。

二、活動目標

1、知道關節能使身體彎曲,對人體活動有重要作用。

2、瞭解簡單保護關節的方法。

3、對認識身體部位感興趣

三、活動準備

紙夾板、紙夾長臂、線繩、水彩筆若干、大型積木一套。

圖書區投放與人體關節骨骼有關的書。

教師錄製幼兒生活和遊戲中推、拉、拽和不注意自我保護的現象。

對人體骨骼有初步的瞭解與認知。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帶幼兒在戶外練習跳繩、玩“高矮人”遊戲

(二)基本部分

1、教師提問:

繩子是怎樣搖起來的?人為什麼能變高變矮?(搖繩時靠臂的什麼部位,下蹲或站起時靠腿的什麼部位)引發幼兒認識人體的關節。

2、引導幼兒尋找身體上的關節,如:腕關節、肘關節、踝關節、膝關節等,再次討論:有了這些關節人體才能怎樣?沒有這些關節人體又會怎樣?引導幼兒結合生活實際體驗關節的重要作用。

3、遊戲“會表演的關節”。幼兒找一個裸露在外的關節。大膽地在關節部位上用水彩筆畫一樣東西。如:小昆蟲、小人臉等。然後動一動這些關節,發現關節上圖形會一彎一伸的動起來。(加深幼兒對關節彎曲作用的認識)。

4、遊戲“機器人與小精靈”。幼兒分成兩隊,一隊扮機器人將紙夾板用線繩綁住膝關節,雙臂套紙夾長臂一隊扮小精靈,教師扮“工程師”發出口令。兩隊分別取放積木蓋建房子,比賽看哪隊先將房子蓋好,兩隊互換角色重複遊戲。引發討論:為什麼小精靈隊蓋的快,機器人隊蓋的慢?教師與幼兒共同,人體如果沒有關節行動起來很困難,有了關節活動起來很靈活方便。關節對人體活動和運動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結束部分

1、教師請幼兒觀看他們的生活遊戲錄影,畫面出現推、拉、拽的現象。幼兒討論:這些現象會使小朋友怎樣?容易發生什麼問題?我們應該怎樣保護關節,避免傷害?幫助幼兒提升保護關節的經驗:

活動時注意不硬拉、拽同伴的胳膊,不推撞同伴;體育活動中注意互相躲閃避免摔傷;跳躍或提拿重物時注意保護好自己的關節,不使關節拉傷或扭傷。

2、再次觀看正確的`遊戲活動和自我保護的方法錄影。

五、活動結束

1、

2、

神奇的缺8數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在玩的過程中積累對水的認識,直觀地感知水的毛細作用,發現水的張力。

2、能夠大膽猜想,細心觀察,交流自己的觀察研究發現,尊重事實。

3、初步感知和經歷科學探索的方法及趣味,激發愛科學的情感。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

幼兒玩過水,知道水的一些基本特點及與人們的關係。

2、物質準備:

幼兒方面:一次性杯子(有大半杯水)人手一個;托盤4個(每組一個),內放裝了蠟筆的小碗、放了餐巾紙的小碗、抹布;四小碗回形針。

教師方面:裝了一半水的杯子一個,裝餐巾紙、回形針的小籃一個,裝滿水的大雪碧瓶兩個。

3、環境準備:

置放好桌面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小朋友們好,以前老師帶你們玩過水嗎?(玩過)那你們發現水是怎麼樣的呢?

其實,水還有很多有趣的地方,也能讓我們知道一些道理,想不想再來玩?(想)看,老師請來了誰和我們一起玩?(取出餐巾紙並摺疊)餐巾紙說:“我想把腳伸到水裡玩一會兒,就伸到這裡吧,畫個記號清楚點。你們猜猜,餐巾紙放進去後會發生什麼事。(要爛的)(要吸水的)到底是不是這樣呢?怎樣才能知道你們猜得對還是不對?

二、通過操作,發現水的毛細現象和張力現象

1、發現水會順著紙往上“爬”這個特性(即水的毛細現象)。

①幼兒操作。

瞧,餐巾紙朋友已經在你們桌上了,輕輕拿起來,每人一張,可以用老師的方法,讓水浸到有記號的地方,看看能發現什麼,和你猜的是不是一樣。

提問:誰來把發現告訴大家?(水是自己上去的還是你把紙都浸下去了?和你猜的一樣嗎?)

看來,有時候猜想的和事實是不一樣的,需要實驗來證明。

②、教師驗證。

老師也來試一試:我放到有記號的地方,看,水怎麼樣了?(爬上去了)太有趣了。

我們知道,水是往低處流的,怎麼會往上爬呢?

:原來,餐巾紙上有很多細小的毛孔,水會順著毛孔往上爬。這是水的一個本領。想不想知道這個本領的名字呀?科學家把水的這個本領叫“水的毛細現象”。

拓展思維:請小朋友想一想,水碰到哪些東西也有可能會爬。

得出:生活中有很多東西能讓水在它身體裡跑,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能發現。

2、探索:放多少個回形針水會流出來,發現水的張力現象。

①小朋友真聰明,老師要獎勵你們,給你們杯子里加滿水。

②、老師也給自己杯子加滿水,回形針好朋友也要來和我們一起玩水,小朋友猜猜看,老師要放進多少個回形針水才會從杯子裡流出來。

③、請小朋友自己來試一試。請出回形針朋友(師取出四個放了回形針的小碗,邊放到幼兒桌子上邊提要求)小朋友一邊輕輕往杯子裡放回形針一邊數,看看數到多少的時候水會流出來?

④、幼兒操作,師巡迴,提醒幼兒小心輕放,點數清楚。看誰的水先流出來。

⑤、教師驗證。

提問:你放了多少回形針?水流出來了嗎?你猜多少?

老師也來試一試,請小朋友重新猜一猜,我放多少個回形針水會流出來。(將幼兒猜測的數字對應寫在第一次猜測的數字下面)剛才猜是10個20個30個,現在變成80、90、100了。

教師投放回形針,幼兒數數並觀察:水面有什麼變化,鼓起來的水面像什麼。

:這也是水的一個本領,科學家把水的這個本領叫“水的張力”。

我們放了多少回形針,水還沒有流出來,和我們猜的一樣嗎?(不一樣)所以,有很多事情不是猜猜或想想就可以的,需要實驗來證明,科學家就是這樣來研究、發明的。

三、活動延伸:激發幼兒繼續探索水的張力的興趣

哎呀,回形針都沉到杯子裡去了,老師想讓它們停留在水面上,不知道可不可以,小朋友回家繼續探索,得出結果告訴老師和其他小朋友。

神奇的缺8數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對幾何圖案的變化產生探索興趣

2.理解紙片從平面到立體的變化。

3.學會紙的折、剪、貼

重點難點重點:認識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不同

難點:學會把平面展開圖貼上成立體圖案

活動準備

1.前期經驗:學會用不同方法讓紙片站起來,體會到了“紙的神奇”

2.物質準備:剪刀、膠水、手工紙、立體圖案平面展開圖、紙房子城堡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師:小朋友們,上次活動我們已經認識了“紙”的神奇,並且成功讓紙寶寶站起來了,這次老師帶你們去一個特別的地方玩吧!先閉上小眼睛

(遊戲--開火車:小火車嘟嘟開,開到哪裡去,開到xx去......)

哇,我們開到紙城堡來啦,小朋友開心嗎?

(二)、探索操作

1、初次探索:

師:紙城堡也是紙寶寶,他們和之前我們認識的紙寶寶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

師:有小朋友說紙城堡是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拼出來的。你們同意嗎?現在在小朋友面前的桌子上有好多圖案,你們能從裡面找出三角形圖案嗎?都找出來了你們真棒!現在我要請一位小朋友拿著你手中的三角形來找出紙城堡中你們認為的“三角形”,並告訴大家這兩個形狀是不是一樣的?哪裡不一樣?

師:小朋友說城堡的三角形是圓圓的,下面平平的,像個帽子一樣,而另一個三角形是扁扁的。老師告訴你們,其實這些都不是三角形,這個像個帽子一樣的,下面是圓圓的,上面是尖尖的,像個小錐子一樣的叫圓錐體,像圓錐體這樣的形狀我們就叫他立體圖形,我們的紙城堡就是立體的,跟老師說說看“立體圖形”。

2.二次探索

師:接下來我們認識一下這些立體圖形吧,我請兩個小朋友上來,並告訴大家你發現了什麼?

師:小朋友說這個四四方方的立體圖形不管從什麼地方看都是一樣的,這個長長的立體圖形有4個一樣大的圖形,2個一樣小的圖形。(教師總結:像第一個這樣六個面都是正方形的叫做“立方體”,像第二個這樣長長的兩個相對的面一模一樣,有長方形的叫做長方體)

3.動手操作

師:為什麼紙城堡和我們之前認識的紙寶寶站起來的方法不一樣呢,你們想知道嗎?看,老師手裡有好多紙片,老師給你們變個魔術(教師示範給小朋友圓錐體的形成,用到剪,貼,折),是不是很神奇呀,那小朋友也動手嘗試一下,看看自己手中的平面展開圖可以變成什麼立體圖形吧,小朋友們用剪刀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哦!

4.教師巡迴指導:

師:小朋友們都完成的很好,來給大家展示一下吧!

(三)拓展延伸

紙城堡是不是很好看?讓我們把我們的城堡放到我們的活動區,小朋友們回家以後跟爸爸媽媽用立體的圖形,一起動手做一個漂亮的紙城堡吧!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是一次“做中學”的活動。在設計時,考慮到孩子們的科學探究是從現實世界中常見的物品或身邊發生的事情開始,因而設計了本次“紙片變變變”的活動。活動開始的音樂匯入很好,幼兒被帶動起來,激起了對紙片變化的探究興趣。在活動開始,注意活動重要部分開展時間要充足。在活動中,注意幼兒的主動性,給予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帶有一定的探究性,讓孩子帶有特定任務進行學習,而不是盲目操作,並且事後並讓孩子表達自己的發現。同時,教學活動中重難點表現準確,活動主題明確。

神奇的缺8數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能嘗試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序的操作,體驗操作的樂趣。

2、積極探索紙的不同變化與承受圖書的重量的關係。

3、學習觀察、比較的方法,培養探究精神。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書若干、列印紙、瓦楞紙。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

1、老師:老師想用這張紙將一支筆托起,可是總是做不到(教師演示),你願意幫我想個好方法嗎?(願意)好,請你們馬上去試一試!

2、幼兒操作(請你們放下手中的紙和筆,回到位子上做好)

3、剛才你們替我想到辦法了嗎?(請2-3個孩子示範)

4、幼兒先試,教師問:你是怎麼把筆托起來的?(折,卷)還有不一樣的方法嗎?

5、師:沈老師有疑問了,為什麼這張白紙著過,捲過之後,就可以把筆托起來呢?(折,卷之後)

a、你們的意思我明白了,白紙著過,捲過之後,它的形狀發生了改變,對麼?

b、那你們知道麼,紙的形狀變化之後,它的力氣也會發生變化?怎麼變化呢?我們給他的力氣取歌好聽的名字,叫承受力。

(原來,我們通過折,卷,改變了紙的形狀,就增加了紙的承受力,也就托起了這支筆)

二、探索紙的形狀與承受圖書重量的關係(正方形紙筒、三角形紙筒、圓柱形紙筒)

1、瞧!沈老師用你們剛才教我的方法,折出了三種形狀的紙筒,你們認識他們麼?這是什麼形狀?

(三角形紙筒、正方形紙筒、圓柱形紙筒)逐個介紹。

2、看,我這裡還有什麼?(一本書)

3、我將這本書分別放在這三個紙筒上,你覺得會發生什麼?

(a)承受住了(可是我的書,又厚又重,它們又輕又薄,會承受得住麼)

(b)承受不住

4、到底能不能承受住,讓我先來試一試吧。

(a)我先試三角形紙筒,我用雙手拿住書的兩邊,拿平了,輕輕的放在上面,然後把手慢慢的鬆開,看,三角形紙筒怎樣了?(承受住了)

(b)我再來試正方形紙筒,我也像剛才那樣,雙手……,怎麼樣啊?

(c)最後一個圓形紙筒,你覺得它能承受得住嗎?我請一個小朋友上來替我試一試。(大家一起規範動作)

5、咦,原來這三種不同形狀的紙筒,都能承受住一本書的重量。

6、可是,這三個紙筒寶寶不高興了,不服氣!想一教高下,一定要比出誰的承受力最大!怎麼辦呢?(比賽)怎麼比?

7、幼兒回答(將書一本一本的放上去,放得最多,並且沒有倒下的紙筒寶寶就是大力士)

(a)怎麼放?

(b)如果放到x本,它突然倒了,那它承受住了幾本書呢?這個方法真好!

(c)(記錄表)我還為你們準備一張記錄表,表上的三個圖形分別代表了三個紙筒,三、正、圓。

8、清楚了嗎?好!那在比賽前,我們來猜想一下,你覺得誰會是最後的獲勝者?

9、請你拿出準備好的貼紙,到我的黑板前,找到你覺得會獲勝的紙筒寶寶,將貼紙貼在它旁邊的空格上。

10、根據投票我發現大部分小朋友覺得xxx紙筒會獲勝!那比賽結果到底會怎樣呢?還是要你們動手去做一做。

11、聽清要求,四個小朋友一組,兩個人操作,兩個人記錄。

三、統計表格,發現圓柱形紙筒托住的書本最多。(圓柱形紙筒是大力士)

1、幼兒操作,並進行記錄。(好,放下手中的東西,拿好記錄表,回到位子上!)

2、孩子們,剛才比賽的結果如何?

3、原來,圓柱形紙筒的承受力最大。

4、在我們的生活中,你有見過圓柱形的物體嗎?(3-4的幼兒回答)

5、我帶來了幾張圖片,你能找出途中的圓柱形嗎?

四、不同材質的圓柱形紙筒與承受力的關係。

1、好!我這兒還有一個圓柱形紙筒,請你們觀察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a)看:顏色一樣,高度一樣,一樣大小,厚度不一樣。

(b)摸:厚度不一樣。

2、請問這兩個紙筒誰的承受力更大呢?我也請你按照表格的順序去試一試。

3、剛才你們操作的時候發現了什麼?

4、厚的紙筒,承受力大。

5、原來,紙的厚度不同,承受力也不一樣,越厚的紙,承受力越大。

五、高矮不同的圓柱形紙筒比賽

1、咦!好像有個人想來挑戰我們的獲勝者。看!

2、他們倆有什麼不一樣嗎?

3、一個高,一個矮,厚度呢?(摸一摸)你覺得會挑戰成功麼?

4、分開兩組,分別派一個代表上來操作。

5、原來,矮的圓柱形紙筒比高的圓柱形紙筒的承受力要大。

六、延伸

胖的圓柱形紙筒和瘦的圓柱形紙筒誰的承受力更大呢?讓我回到教室繼續探索吧!

【活動反思】

在活動的過程中,可以看的出來幼兒對紙筒很感興趣,玩的也很開心,成功擴充套件了孩子們的想象、創造能力。但在活動中也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一開始指導不當,讓小朋友們一起把紙筒套在手上跑,使部分幼兒覺得這樣玩挺有意思的,整節活動就以跑為主,不想再嘗試別的新玩法,導致結束時還沒有停下腳步。

神奇的缺8數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探索用紙條製作成麥比烏斯圈。通過比較發現麥比烏斯圈只有一個面。

2、通過操作活動探索麥比烏斯圈等分不同的次數後會產生不同的現象。

3、大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式和發現。培養對科學的興趣。

4、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活動準備】

1、長紙條。

2、麥比烏斯圈若干個,分別有一條線、二條線、三條線。

3、剪刀人手一把。

4、彩筆。

【活動過程】

一、師生互動,共同製作紙圈。

1、出示紙條:這是什麼?(紙條)

2、變一變,看它變成了什麼?(紙圈)

3、你會做嗎?請小朋友來做一個這樣的紙圈。

4、教師出示麥比烏斯圈,師:我這裡還有一個圈,看一看,這個圈和剛才的圈有什麼不同?

5、你會做這個圈嗎?

6、你可以先研究一下,它是怎麼做成的。

7、你會做了嗎?請你來做一個這樣的圈。

8、你做好了嗎?你是怎麼做的?請你給小朋友示範一下。

教師小結:把紙條的一端扭一下和另一端粘合在一起,就做成了一個這樣的圈。咱們做的這個圈啊,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呢,叫做麥比烏斯圈。是德國科學家麥比烏斯在1858年發現的。人們為了紀念他就給這個圈取名為麥比烏斯圈。麥比烏斯圈還有許多的祕密呢。現在,我們一起去找找看好嗎?

二、比較:普通的圈和麥比烏斯圈,瞭解麥比烏斯圈只有一個面。

1、講解做法:現在,小朋友都有了兩個圈。請你用彩筆找一個點,然後輕輕的拖動你的紙圈,在紙圈的內側畫線。最後要讓你畫的線連線起來。(教師示範)

2、操作:幼兒畫線。

3、幼兒表述:你的線畫好了嗎?你發現了什麼祕密?

4、教師小結:普通圈的線只畫了一個面就連了起來,但是麥比烏斯圈的線特別長,畫過了黃顏色的一側又到了藍顏色的一側,最終又回到了原來的出發點。

5、麥比烏斯圈就是這麼神奇,老師這裡還有一列麥比烏斯火車呢,我請兩個小朋友坐坐看。嗚嗚,我們的火車出發了,看,小朋友們正在藍色的車廂裡,我們的小朋友又來到了紅色的車廂裡。寶貝們,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6、幼兒思考回答:麥比烏斯圈把兩個面連在了一起。

7、教師小結:孩子們說的太對了。普通的圈都有兩個面,麥比烏斯圈呢是把這兩個面連在了一起,變成了一個面。

三、探索:沿著麥比烏斯圈的二等分線剪開和三等分線剪開會有神奇的結果。

(一)1、小朋友可真厲害,一下子就發現了麥比烏斯圈的祕密。老師還要再考考你。(普通紙圈)我這裡有一個普通的紙圈,我們來猜測一下,如果沿著紙圈上的線剪開會怎麼樣?(記錄)

2、老師來剪一剪看一看。剪得時候,要先對摺剪一個小口,然後再沿著線慢慢的慢慢的把它剪開。

3、瞧,它變成什麼了?

(二)1、老師這裡還給你準備了什麼?瞧,是畫有一條線的麥比烏斯圈。如果沿著這條線剪開會怎麼樣呢?

2、幼兒猜測,教師記錄。

3、我們來剪一剪好不好?請小朋友拿出剪刀,我們來做一做試一試。

4、你的麥比烏斯圈變成什麼樣子了?請幼兒講述。看一下,現在的麥比烏斯圈有幾個介面?

5、它的結果跟你猜的一樣嗎?

6、教師小結:一個麥比烏斯圈沿著中間的線剪開就會變成一個更大的而且有了兩個介面的麥比烏斯圈。

(三)1、教師出示畫有兩條線的麥比烏斯圈。

師:這個麥比烏斯圈上有兩條線,那如果我們把這兩條線都剪開,會變成什麼樣呢?

2、幼兒猜測教師記錄。

3、究竟是誰猜的正確呢?我們怎麼樣才能知道?請小朋友按照我們剛才的方法,把畫有兩條線的麥比烏斯圈剪開。

4、你的麥比烏斯圈變成什麼樣子了?幼兒講述

5、跟你猜測的一樣嗎?有許多的東西我們的猜測其實不一定正確,只有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才能確認。我們的科學家呢就是這麼做的。今天我們的小朋友也做了一回小科學家。發現了麥比烏斯圈的很多祕密,知道畫有一條線的麥比烏斯圈剪開後會變成一個更大的麥比烏斯圈。畫有兩條線的麥比烏斯圈剪開後變成了一個大一個小兩個套在一起的麥比烏斯圈。

四、拓展延伸:瞭解麥比烏斯圈在生活中的應用。

1、小科學家們,你知道嗎?麥比烏斯圈不但好玩,還很有用呢。科學家們利用麥比烏斯圈的原理髮明瞭(出示立交橋的圖片)立交橋,有了立交橋呢,我們的車輛就不會那麼擁擠堵塞了,麥比烏斯圈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出示過山車圖片)這個是過山車,玩過山車的時候你無論轉多少個圈最終都會回到起點上,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樂趣。機器上的一種傳輸帶,利用麥比烏斯圈只有一個面的原理增加了摩擦的面。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最大程度的節約。還有我們的磁帶,要聽完一面換另一面,日本的科學家呢利用麥比烏斯圈的原理髮明瞭可以不用換就能聽完兩面。給我們帶來了方便。當然,利用麥比烏斯圈的原理還能發明更多的東西,希望你們成大了做個大科學家發現人們不知道的更多的祕密。

2、瞧,老師這裡還為小朋友準備了畫有三條線和四條線的麥比烏斯圈呢。你知道沿著他們剪開會變成什麼樣嗎?

五、遊戲:麥比烏斯圈火車。讓我們坐上我們的麥比烏斯圈火車到教室裡一起剪剪看,記住要把你實驗的結果記錄下來。

請第一組小朋友上火車。嗚嗚,小朋友已經從藍色的車廂開到了紅色的車廂。到站了。請第二組小朋友上火車。嗚嗚,讓我們跟老師們再見。

【活動反思】

本課是二年級上冊《材料》單元的第4課。本課教學以紙為載體,通過改變一張紙,比較和體驗紙改變前後效能的變化,交流紙的這種變化在生活中的應用等,激發學生繼續改變材料、發現材料效能的探究慾望。

根據教材,我把本課分為幾板塊:

第一板塊——聚焦,承接第3課的內容,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原有認知經驗說說普通紙的特點,引發學生思考有什麼辦法讓紙具有更多的本領。

第二板塊——探索,探索又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明確改造紙的方法,先交流改變紙的方法,再明確本節課探究的改變紙的方法。第二部分,用“折一折”這種改變方法,引領學生用對比觀察的方法研究紙被改變後形狀、效能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先在觀察中發現紙的新變化,通過觀察兩種紙的側面,發現普通紙和瓦楞狀的紙分別是一字形和波浪形。在實踐中發現紙的新功能,其中比較觀察又分三步,即按一按(將白紙與瓦楞狀紙分別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輕輕按一按白紙和瓦楞狀紙,認真體驗手心的感覺,比較彈力)、放一放(取兩個盒子,中間隔開一定的距離距離平放在桌面上,先將普通的白紙放在兩個盒子上,接著由輕到重將物體(回形針、鉛筆、文具盒)放在紙的正中間,看紙能否承受得住以及能承受多重的物體。測完白紙後,再去測瓦楞狀紙能承受多重的物體。一邊實驗一邊記錄,比較承載力)、摸一摸(用普通紙貼著裝有熱水的杯子感受冷熱程度;換用瓦楞狀紙,再次感受冷熱程度,比一比有什麼不一樣,比較隔熱能力)。

第三板塊——研討,紙改變後效能的變化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第四板塊——拓展,引導學生在紙上用刷油的方法改變一張紙,然後探究這張紙具有的全新功能。

在授課過程中,我還發現了一下幾個問題:

在說一說紙的特點時,學生能夠說出紙的顏色、形狀、易摺疊,但是學生會鑽形狀這個牛角尖,不斷說出:長方形、有四個角、有四條邊等等,還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說出紙容易破、遇水會溼、紙的厚薄等等。

按一按這一板塊,學生通常不能直接說出有彈性,能彈回,他們最多說到的就是:刺刺的、有一稜一稜、不能直接接觸桌面……要說有彈性,能彈回還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出。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折瓦楞狀的紙不是難事,但是學生自主摺紙,會有橫豎兩種折法,在放一放這一部分,兩種折法會對紙的承重能力有影響。

與教材配套的學生活動手冊中,放一放瓦楞狀紙和普通紙分為“能支撐”和“不能支撐”兩種,但是我認為這樣劃分不太準確,普通紙依舊能支撐像回形針那樣的較輕物體,瓦楞紙上放過重的物體也不能支撐,因此我在授課時,把能不能支撐改為“能支撐較重物體”和“能支撐較輕物體”,讓學生分別用回形針、鉛筆、文具盒來嘗試,較輕的回形針能夠被普通紙支撐,瓦楞狀紙能夠支撐回形針、鉛筆,鉛筆盒不太重時能夠被瓦楞狀紙支撐,過重的鉛筆盒則不能被支撐。學會能夠通過這三種材料感受到普通紙和瓦楞紙的不同。

第一次用低年級以及新教材開課,我在試上的時候發現引導學生回答,實驗準備等等所花費的時間較多,整節課較為倉促。因此在第二次上時,我把折瓦楞狀紙以及實驗材料準備都放在課前,由於第二個班的學生能很快的說出紙的特點以及瓦楞狀紙,整節課最後多餘了一點時間,我用來和學生一起進一步探究瓦楞狀的紙。

在給低年級授課過程中,我認為我對學生的還是瞭解較少,對於不同的班級用不同的教學方式的調整而不夠靈活,路漫漫其修遠兮,作為新教師,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

標籤:教案 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