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幼兒園大班關於樹的語言教案優質8篇

教案的靈活性使教師能夠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調整,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提高課堂管理和教學效率,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幼兒園大班關於樹的語言教案優質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關於樹的語言教案優質8篇

幼兒園大班關於樹的語言教案篇1

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產生有意識地變換角度觀察的興趣。

2、通過表演遊戲,發展幼兒的平衡力和控制力。

準備

1、老鼠頭飾人手一個:高老鼠用藍色,矮老鼠用紅色。

2、故事角色:小鳥、小狗;大樹、小花:屋頂、地板;雨點、水窪:大門、門檻以及彩虹,教師根據故事情節將它們按高低不同有順序地貼在活動室外牆。

3、自選音樂一段。

過程

1、欣賞故事。

――傾聽教師講述故事《高老鼠和矮老鼠》。

――高老鼠和矮老鼠各自看見了什麼?

――高老鼠和矮老鼠看到的東西一樣嗎?為什麼?

――為什麼最後兩隻老鼠一起看到了彩虹?

――除了故事中提到的一些東西,高老鼠和矮老鼠還會看到些什麼呢?

――引導幼兒按照故事情節的線索有意識地變換角度觀察。

2、扮演遊戲:高老鼠和矮老鼠。

――幼兒戴上頭飾,其中藍老鼠表示高老鼠,紅老鼠表示矮老鼠,嘗試:變變高個子和矮個子。

――自編表演動作。如高老鼠踮起腳尖,抬著頭往上看;矮老鼠低下頭,彎下腰往下看。

――幼兒兩兩結伴表演故事情節,要求有順序地朝著一個方向走,以免碰撞、擁擠。

建議

1、當我們不經意地看周圍世界時,獲得的感知印象是混沌的、整體的。《高老鼠和矮老鼠》以真實自然而又生動形象的描述,揭示了我們觀察世界時的客觀規律――橫看成嶺側成峰。當我們面對同一事物(大樹、花園、房屋、下雨……),用不同的視角去觀察,會看到不同的現象。觀察意味著有意識地看,專注地看,變換角度地看。觀察能力的培養對幼兒的一生都將起到直接的積極作用,本活動的意圖就是引導幼兒專注地、有意識地變換角度進行觀察。

2、延伸活動時可以讓幼兒說說自己看到的東西,然後編入故事中繼續進行表演。

幼兒園大班關於樹的語言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一)認真傾聽故事,較快地掌握故事前半部分的主要內容,發現故事中的合理線索。

(二)能根據故事提供的線索,創造性地、合理地續編出故事的結尾。

(三)在合作創編故事中,能大膽說出自己的觀點,有積極參與創編故事的興趣,並自信地將自己續編的故事用較準確連貫的語言講述出來。

二、教學準備

有老虎形象的錄影,有大公雞、小猴、小白兔和小牛在森林裡玩耍的錄影;漢字卡片《老虎來了》;拉線教具、沙插教具、磁吸教具各若干;錄音機、帶,實物投影儀。

三、教學過程

(一)提出本活動內容,引起幼兒的興趣。

1.通過實物投影在電視熒屏上出現森林的背景,提問:“小朋友,這是什麼地方?”“這森林是誰的家?”

2.播放“老虎吼叫”的錄音,問:“聽,這是什麼聲音?是誰來了?你覺得老虎怎樣?”並在熒屏上投出:“老虎來了”幾個漢字,讓幼兒認識。

3.師:“今天老師要講《老虎來了》這個故事給你們聽。”

點評:開頭環節設計有新意,教師運用現代化教育手段,較生動地引出本活動的內容,把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充分調動起來。

(二)教師講述故事前半部分,要求幼兒留心傾聽,儘快記住故事內容。

1.教師有感情地配合動作講述故事,提示:“聽清楚故事的前半部分講了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有誰?它們在幹什麼?”

2.提問故事名稱及上述問題後,教師繼續作啟發性提問:

(1)“小動物玩得正高興,突然誰來了?”

(2)“這個故事老師只講到‘老虎來了’, 你覺得這個故事完了嗎?如果你是小兔、大公雞、或者是小猴、小貓,碰到老虎時你會怎樣?”

3.讓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觀看錄影,加深對故事中所提供線索的理解。

點評:通過老師聲情並茂的故事講述和生動有趣的動畫故事錄影片,幫助幼兒儘快地理解故事的前半部分內容。教師還通過讓幼兒代入故事角色的設問,去了解幼兒遇到突發事的心理狀態,活躍了幼兒的想象思維。

(三)讓幼兒合作創編故事結尾,要求能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觀點,積極參與創編故事,並能自信地將創編故事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講述出來。

1.教師:“老虎來了,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接下來請你商量一下,編出後面的故事情節。”

2.讓幼兒互相議論,教師巡視指導,然後幫助幼兒歸納出幾種可能出現的故事結局。

3.提供插沙、拉線、磁吸等學具材料,按上述不同結局分成若干小組,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小組的活動,提出自己的觀點,豐富故事的情節。

教師按不同結局的小組提出指導:

(1)小動物想出了什麼辦法來打跑老虎的?

(2)小動物怎樣逃跑才能躲避凶猛的大老虎?

(3)為什麼老虎跟小動物們做了好朋友?

(4)老虎是怎樣捉到小動物的?

4.教師分別到各組指導,對個別自信心不足、膽怯的幼兒給予鼓勵,併為他們提供錄音機,引起他們的興趣,鼓勵他們將自己的意見錄下來。

5.鼓勵各組幼兒將自己組所編出來的故事結局向其他組的幼兒講述。

6.集中幼兒,然後每一組幼兒請一個代表出來將自己組續編的故事講述出來,教師作簡單的評析。

點評:提供多種學具材料,讓幼兒自選、合作創編故事結局,幼兒的主體性得以充分體現。幼兒互相講述和向客人老師講述創編故事的環節,充分為幼兒提供了表現自我的機會,使幼兒的自信心得到培養。此外,這裡除幼兒自由發表意見外,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故事續編,幼兒的合作、商討等社會性行為得到較好的鍛鍊。

四、活動延伸

把各種動物的頭飾和道具投放到活動區中,在平時活動中讓幼兒自由組合,引導幼兒通過扮演角色理解體驗動物形象及它們的性格特徵。

幼兒園大班關於樹的語言教案篇3

一、作品賞析

(一)內容簡介 住在樹林裡的老奶奶為小朋友們找到了許多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場大病,病好後就不能說話了,這可怎麼辦呢?聰明的老奶奶把故事一個個全包進了粽子裡,誰吃了粽子,誰就會講故事了……

(二)主題分析 通過講述老奶奶把故事包進粽子裡,然後再尋找吃了會講故事的孩子的曲折經歷,引發孩子們對粽子的美好向往,同時激發起他們學講故事的願望。

(三)情節分析 密密的樹林裡有一座房子,裡面住著誰呢?一位躺在床上、頭上敷著毛巾的老奶奶進入了小讀者的視線:啊,住在裡面的老奶奶病了!小讀者是否很擔心呢?

拄著柺杖的老奶奶出現在屋外,她的病好了,可是她拿著白米和葉子做什麼呢?

小動物們都來吃包著故事的粽子,可是“吱吱吱、哩哩哩、嘰嘰嘰……”不同小動物的叫聲一定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也引發了焦慮:松鼠、狐狸、百靈鳥……它們不會說話!

於是小動物們找到了會說話的小姑娘,並動腦筋把她帶到了老奶奶家,小讀者的焦慮此時可以放下一半了。看,小姑娘吃了香噴噴的粽子,給大家講了一個又一個故事……小讀者一定也很想聽聽吧!

(四)角色分析 故事中的老奶奶胖胖的身體、自自的頭髮、圍著圍裙,除了生病的那幅畫面,都是笑眯眯的、慈祥的表情,讓人一看就覺得很親切。

故事中每個小動物的出現大都是笑眯眯、可愛的樣子,溫順的性格一覽無餘。而在找不回小姑娘的那刻,每個小動物的眉毛糾結、嘴角下垂,顯露出它們的苦惱。

小姑娘慌張、驚訝、開心的表情變化,正是她對“粽子裡的故事”從不知道到了解的心理轉變過程,刻畫得入木三分,讓人印象深刻。

(五)圖畫分析 1.畫面構圖、色彩

畫面的色彩明亮,大片黃黃的、橘色的暖色基調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故事所傳遞的溫暖、祥和的氣息,凸顯了故事的主題。

在構圖上,作者運用了大片的、簡單的背景來烘托人物和主題,使得人物的動作和表情十分清晰,突出了故事所要表現的主要情節。

2.圖畫中蘊藏的細節

圖畫書中老奶奶的髮髻、褂子和布鞋,小姑娘的朝天辮、花棉襖配小綠褲的服飾打扮,還有小揹簍、小陶盆以及溪邊淘米、洗粽葉的畫面……這些細節的刻畫與故事的主線“粽子”串連起來,展現出

濃濃的民俗韻味。

(六)語言分析 故事中的文字優美,娓娓道來,其中也不乏跌宕的情節,增強了故事的可讀性。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這句話反反覆覆,貫穿整個故事,使小讀者讀上去既琅琅上口,又充分表達了老奶奶的美好心願。

“粽葉”和“粽米”對於幼兒來說是新出現的詞彙,但加上了“又青又香”和“又圓又白”這兩對形容詞就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採、洗、包、吃、講”這五個動詞將整個故事的情節串連起來:採粽葉――洗粽米――包粽子――吃粽子――講故事。

象聲詞“吱吱吱、哩哩哩、嘰嘰嘰”的`出現既表現了不同動物的叫聲,同時也使得整個故事更具童趣。

二、活動設計

(一)活動設計1

1、設計思路 老奶奶有許多好聽的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場大病,病好後就不能說話了。為了把故事講下去,聰明的老奶奶把故事全包進了粽子裡,並在小動物們的幫助下開始尋找吃了粽子會講故事的小朋友……

優美的故事娓娓道來,不禁引發了孩子們對粽子的美好向往,也同時激發了他們學語言、講故事的願望。

2、活動目標 (1)聽故事,理解老奶奶讓大家“吃了粽子講故事”的美好願望。

(2)樂於參與傳話、詞語接龍等語言遊戲,體驗聽說的樂趣。

3、活動準備 圖畫書、ppt課件

自制大粽子兩隻:一隻用來“傳話”,一隻用來“接龍”

粽子糖若干

4、活動過程 (1)經驗回顧,引發興趣

出示封面:

一吃過粽子嗎?粽子裡有什麼?

一聽說過包著故事的粽子嗎?今天就來聽一聽《粽子裡的故事》。

(2)傾聽、理解故事情節

①包粽子(出示第1~5頁):

一生病前,老奶奶有什麼本領?

一老奶奶為什麼要包粽子?她有什麼願望?

小結:原來,老奶奶的願望是: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

②吃粽子(出示第6~1 2頁):

一誰吃了老奶奶的粽子?它會講故事嗎?

一學學小動物吃了粽子後的樣子。

小結:小動物們雖然吃了粽子,但是它們不會說話,所以不會講故事。

③講故事(出示第1 3~22頁):

一小動物用什麼辦法找來小姑娘吃粽子?

一小姑娘吃了粽子後怎麼樣?

小結:小動物們為老奶奶引來採蘑菇的小姑娘,小姑娘吃了一個又一個粽子,講了一個又一個故事。

④完整欣賞故事:

一小姑娘帶著一肚子的故事回家了。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回家後會做什麼呢?

(3)遷移運用,開展遊戲

一老師這裡有幾隻大粽子,我們一起來吃粽子講故事吧!

①(拆開第一隻粽子。)傳話遊戲:

玩法:將幼兒分成兩組,將片語傳給每組的第一個,幼兒依次傳話至最後一個,公佈答案,比比哪組傳的準確率高,哪組便獲得品嚐粽子糖的機會。

規則:傳話者要附在聽者耳邊傳話,聲音不能響但應清晰;聽話者要仔細傾聽傳話內容,儘可能正確模仿並傳遞。

②(拆開第二隻粽子。)詞語接龍:

玩法:將幼兒分成兩組,教師說出片語後,由兩組幼兒輪流依次接龍,直到接不上為止,接上的一組可獲得品嚐粽子糖的機會。

規則:詞頭接詞尾,可同音相接。

(4)延伸活動 一你們吃了粽子也練了講故事的本領,這裡還有最後一隻粽子,裡面有許多好聽的故事。老師把它放在區角里,下次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試試一邊吃粽子,一邊故事接龍哦。

(二)活動設計2

1、設計思路 孩子們見過粽子、吃過粽子,但不瞭解粽子。包粽子、吃粽子作為我國民間節日“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之一,以故事主要線索的形式出現,更易於為孩子接受和理解。怎樣

包粽子?吃粽子的由來是什麼?端午節還有哪些民俗活動?結合“我是中國人”的大班主題,《粽子裡的故事》將引發二場孩子們關於“粽子”的大討論以及“端午”熱。

2、活動目標 (1)熟悉故事情節,能學說老奶奶的心願。

(2)瞭解一些端午節的習俗,和朋友一起品嚐粽子,分享節日的快樂。

3、活動準備 鎊圖畫書、ppt課件不同形狀、不同餡料的粽子圖片

不同餡料的粽子若干,餐刀、水果叉若干

4、活動過程 (1)匯入激趣

一(播放課件。)你吃過粽子嗎?粽子裡有什麼?

一(出示圖片。)你還看到過怎樣的粽子?

一聽說過粽子裡的故事嗎?

(2)講述故事

①完整講述:

一老奶奶為什麼要包粽子?

一誰吃了粽子?最後誰會講故事?

一粽子裡包著的到底是什麼?

幼兒園大班關於樹的語言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欣賞並初步學習朗誦童謠,感受作品詼諧幽默的風格。(重點)

2、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與短處,要發揮自己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難點)

【活動準備】

1、背景音樂、《老鼠嫁女兒》故事幻燈片。

2、太陽、烏雲、大風、圍牆、老鼠、貓咪圖片、頭飾、花轎。

【活動過程】

一、音樂匯入.激發興趣。

1、欣賞喜慶音樂,教師提問。

師:“小朋友們,聽了這段音樂,你有什麼感覺?什麼時候會用這個音樂?”

(如:過年、開業、結婚等。)

師:“那今天會是誰的婚禮呢?”

2、出示花轎圖片。

師:“小朋友們看這是什麼?是幹什麼用的?轎子裡的新娘會是誰?”

師:原來是老鼠家裡要辦喜事,有個女兒要出嫁,這麼漂亮的鼠新娘,她的新郎會是誰呢?

師:“老鼠新娘說,她要找一個世界上最強的新郎,小朋友們幫她選選,她可以找誰做自己最強的新部?”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想想。

二、傾聽故事,理解內容。

1、教師藉助幻燈片,講述故事。

師:“老師今天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非常好聽的故事,新郎就藏在故事裡。”分段講述故事。

2、設計如下提問:

老鼠新娘不知道嫁給誰,老屬夫婦是怎麼商量的?

老鼠夫婦都找了誰?太陽、烏雲、大風、圍牆、老鼠、貓味,它們對老鼠夫婦說了什麼?最後鼠新娘為什麼要嫁給貓味?到了貓咪家後發生了什麼?

3、幼兒討論,教師小結。

師:“你認為誰是最強的新郎?為什麼?”

小結:世界上沒有誰是最強的,每個人每個事物都有自己強的一面和弱的一面。

三、完整欣賞,學說童謠。

1、師;“小朋友們,老師把剛剛這個故事編成了一首好聽的童謠,我們來聽一聽。”

2、幼兒根據圖片,學說童謠。

3、師:“你覺的哪一句最有趣,是怎麼說的?請小朋友們選擇角色,分別學習他們與鼠女的對話。”

4、幼兒隨教師朗讀,加深對童謠的理解。

四、交流討論.明白道理。

1、理解童謠的.內涵

師:老鼠爸爸,媽媽聽到女兒被貓吃了,他們會怎樣?(會哭,會很傷心)為什麼他們會非常傷心呢?因為每個爸爸媽媽都會非常愛自己的孩子的,老鼠爸爸媽媽為什麼還要把女兒嫁給貓呢?(因為他們太糊塗)是不是最厲害的人就一定能當新郎呢?

2、總結交流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我們以後可不要像鼠女一樣,遇到事情要多動腦筋,要有主見

五、延伸。

請小朋友回到家把童謠說給爸爸妨媽聽,並講一講其中的道理。

課後反思

?老鼠嫁女兒》這本有趣的書本里,說的是老鼠夫婦給女兒選婿的故事,小朋友對故事非常感興趣,回答問題也比較積極,活動氣氛非常活躍。在《老鼠嫁女兒》第二階段的活動過程中,我把故事換成了童謠,讓幼兒用童謠的話展開表演,豐富更多情節。引導幼兒設計道具.分角色排練表演故事。讓幼兒在遊戲學,動中說,動靜結合,並在愉快的活動中親身體驗各種事物相互制約關係。但因為故事講述太多,所以在表演中出現了孩子只會表演而不會說的問題。

在以後的課堂中,怎樣引導幼兒深入瞭解主要內容並表演好,是需要我不斷地學習和探索。

幼兒園大班關於樹的語言教案篇5

活動目標:

瞭解老北京的特色叫賣吆喝,體驗生活,從中學會怎樣做人。

活動準備:

自制:糖葫蘆(山楂、草莓、橘子瓣、山藥等),相聲小品《賣冰糖葫蘆》視訊。

活動過程:

一、 甜甜糖葫蘆。

1、播放歌曲片段《冰糖葫蘆》,通過歌詞回憶提問,引出今天的活動,並出示自制山楂串葫蘆。

2、談話引導幼兒回想自己吃過或見過的糖葫蘆。(小朋友們還記得糖葫蘆除了山楂做的,還有什麼樣的嗎?橘子瓣、山藥。。。。)

3、根據幼兒回憶,出示其他品種的糖葫蘆,草莓、橘子瓣、山藥(豆)等。

二、 相聲小品《賣冰糖葫蘆》

1、教師扮演賣冰糖葫蘆的人,唱買糖葫蘆,引出相聲小品《買冰糖葫蘆》,幼兒觀看欣賞。

(我吆喝的像賣糖葫蘆的嗎?不像、像。那接下來請小朋友欣賞一段相聲小品《買冰糖葫蘆》,你們注意觀察小品中買糖葫蘆的是怎麼做的。)

2、幼兒欣賞小品後提問:

小品中都有誰?賣糖葫蘆的是怎麼吆喝的?後來發生了什麼事情?小姑娘是怎樣做的?

3、討論:小姑娘那樣做對不對?她為什麼要那樣做?

假如你是賣糖葫蘆的,你會怎麼做呢?

三、我來演幼兒學習吆喝唱賣糖葫蘆,模仿小品中人物的語氣對話,並進行分角色表演。

("冰糖葫蘆、冰糖葫蘆,賣冰糖葫蘆嘞,又好吃又好看又便宜的冰糖葫蘆嘞"。)

延伸活動:

製作糖葫蘆串。

小品簡略內容:

"冰糖葫蘆、冰糖葫蘆,賣冰糖葫蘆嘞,又好吃又好看又便宜的冰糖葫蘆嘞"賣糖葫蘆的喊。媽媽給了小姑娘一元錢,小姑娘邊唱邊跳出門了。碰到一個叫賣糖葫蘆的,他想買,糖葫蘆一元一支,小姑娘還價五毛,賣糖葫蘆的不賣。一會又來一時髦女郎,賣糖葫蘆的急忙攬生意,時髦女郎給十元買一串,找9元,時髦女郎嘗過糖葫蘆後說酸,就隨手扔掉了。賣糖葫蘆的四處看沒人注意撿起來又重新賣,小姑娘發現後用1元錢買下後扔進了垃圾桶。

設計思路:我班主題活動為"我愛北京",老北京吆喝是北京的一大特色,通過欣賞相聲小品活動,可以讓幼兒體驗感受叫賣吆喝的藝術特色,對北京有另一面的認識。另一方面是學會做事、做人。

活動評析:

糖葫蘆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小食品,以糖葫蘆為題材,幼兒的興趣點高。活動利用歌曲形式引出,主題,幫助幼兒回憶生活中吃過或見過的糖葫蘆,方式新穎。教具準備新穎,充分,提高了幼兒的注意力,很好的帶動活動氣氛。活動中,相聲小品《賣糖葫蘆》利用多媒體形式,幼兒易於接受,聲、影結合,形式新穎。活動提問能抓住重點。一系列活動後,為後面的學習表演做了很好的鋪墊。活動中滲透了10以內錢幣的換算,並教育幼兒不要亂花錢,並體驗社會中人與人的交往。還進一步讓幼兒明白生活中講衛生、不吃髒東西,不做損人利己的事情

幼兒園大班關於樹的語言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漢字快餐店、麵條、米粉、米飯、湯。

2、讓幼兒體驗吃快餐的樂趣,在體驗中學會有禮貌地與服務員溝通。

3、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

4、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5、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活動準備:

佈置一個快餐店服務員一個自制麵條、米粉、米飯、湯數碗餐票。

活動過程:

1、“肚子好餓呀!我們去吃點東西吧。”帶領幼兒走到快餐店前。

2、幼兒進去參觀快餐店。

3、“小朋友想吃什麼呢?今天我請客。”(幼兒答)

4、“好吧,我這兒有一些餐票,你們可以拿餐票去買東西吃,不過一定要按餐票上的名稱買相應的食物,否則,服務員不會買給你的.。我們先來認認這些餐票。”

5、帶領幼兒認識餐票上的漢字。

6、幼兒領取餐票去購買食物,與同伴一起分享。

小百科:快餐(a quick lunch (or meal); a snack; fast food )kuài cān 是指由商業企業快速供應、即刻食用、價格合理以滿足人們日常生活需要的大眾化餐飲。

幼兒園大班關於樹的語言教案篇7

大班語言活動《鄱陽湖》活動目標:1、 引導幼兒通過畫面理解兒歌內容,用語言和動作表演打魚。

2、 感受兒歌琅琅上口的語言特點和念兒歌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撐船撒網的圖片。

2、 幼兒用書、磁帶/cd。

活動過程:1、 教師提問,引出話題。

出示掛圖,請幼兒觀察畫圖,說說圖上都有什麼。

教師:你去過鄱陽湖嗎?鄱陽湖是什麼樣子的?

2、 教師朗誦兒歌,幼兒傾聽。

教師:你聽到了什麼?兒歌裡的鄱陽湖是什麼樣子的?

請幼兒自由講述自己聽到的兒歌中的內容,教師幫助幼兒整理、組織語言,用兒歌中的語言進行復述

3、 出示教學圖片,幫助幼兒通過畫面理解兒歌內容。

(1) 請幼兒說一說圖上有什麼,幫助幼兒整理思路,將畫面與兒歌內容聯絡起來。

(2) 結合畫面,請幼兒朗誦兒歌,感受兒歌的琅琅上口。

4、 出示撐船撒網的圖片,請幼兒說一說是怎樣打魚的,並進行表演。

(1) 請幼兒用語言表達怎樣打魚。

教師:看看圖上有什麼?圖上的人是怎樣打魚的?

(2) 請幼兒用動作表演怎樣打魚。

教師:請你學一學打魚的動作。

5、完整朗誦兒歌,在念完最後一句後,請幾位做捕魚人,表演打魚的動作去抓小魚,其他幼兒做小魚四散跑,增加幼兒念兒歌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關於樹的語言教案篇8

設計思路:

本週是我們ib單元——“一百種語言”進行的第一個星期,正值“聲音(說、唱)”這個探索範疇。我們班有許多來自各個國家的孩子,平時時而聽到他們用本國的語言進行交流,而且孩子之間也會模仿幾句,可見他們對各個國家的語言已經產生了興趣,而且,班中家長的寶貴資源是非常值得我們引用的。何不把家長請到我們身邊,和孩子們一同去發現、探究奇妙的世界語言呢!

活動名稱:世界語言真奇妙!

內容與要求:

1、感受、體驗學習各國語言的樂趣。

2、感知不同語言相應的文字也是不同的。

3、通過加入適當的擬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4、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材料與環境:

1、邀請家長代表穿著本國民俗的服飾,並讓家長準備一些簡單的圖文字卡。

2、讓家長和孩子準備一首《小星星》的自國語言版本的歌曲。

3、老師準備“太陽”的圖片,收集文字,人手一根星星棒。

過程與指導:

一、猜猜奇妙的語??

二、欣賞“太陽”不同的文字

1、出示“太陽”的圖卡,邀請孩子試試你能用幾種語言表達。

2、幼兒感知不同語言相應的文字也是不同的。

三、我和媽媽一起學——“謝謝、再見”

四、欣賞《小星星》的各國語言版本的歌曲

五、孩子和媽媽一同舞動《小星星》(手持星星棒)

活動反思:

?世界真奇妙》是《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個主題活動。本單元活動主題是“人類共同的家園”,本課主要是讓孩子們在瞭解世界各國風情的基礎上,體會世界的奇妙。新課標中提到: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國小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性課程。教學活動是“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構築的平臺。在新課程標準的分目標(一)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中,寫到:尊重不同國家和人民的文化差異,初步具有開放的國際意識。在(二)能力目標中,寫到:知道世界歷史發展的一些重要知識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知道社會生活中不同群體、民族、國家之間和藹相處的重要意義。這些都是設計《世界真奇妙》第一課時的指導思想。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力求於從以下幾點來開展教學:

一、創設平等互動的課堂環境。在本課中我本著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教學理念,努力創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境,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課堂成為學生煥發生命活力的舞臺。在課前,佈置學生去收集世界各國的資料,瞭解各國的禮儀,並學一學。在上課的過程中,我注意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主體需要。通過師生平等的互動,一起學習各國不同的禮儀,學習“你好”,還有學生與學生之間,合作給各國取別稱等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激發學生認識世界的興趣。

二、層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整堂課設計我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教學:“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通過欣賞俄羅斯代表性的舞蹈《天鵝湖》、日本的櫻花、各國代表性的事物,初步感受不同國家的風格及多樣性;“不說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通過讓學生取取別稱等活動形式,讓學生感受到各國的主要特點;“不學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通過學一學各國的禮儀,瞭解中西禮儀文化的不同,感受世界之奇妙,從而更加熱愛這個多姿多彩的美麗的世界。這樣從知到行,從課內到課外,構成了品德教學的整體性。

三、採用豐富的活動,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教學。新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兒童主動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世界真奇妙”這一主題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是很難把握教學內容的,因為三年級孩子的認知水平膚淺,對奇妙世界的感悟不深,如果我們在教學中一味地灌輸枯燥無味的知識,顯然不能激發學生探索世界的慾望。而且也是違背新課程中“以學生為主體”這個理念。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努力尋找最佳的教學切入點,創設符合學生特點的遊戲情境,營造開放、寬鬆、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孩子們通過猜一猜、取一取、學一學等活動,在開放式活動中充分去體驗、去感悟、去獲得。讓學生學做各國的禮儀,使學生感受到世界真奇妙。這些豐富的活動,激發了學生探索世界的興趣,使課程充滿快樂和活力。

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情感。

在教學中,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創設了“世界真奇妙之旅”,帶領學生一起領略大千世界的精彩與奇妙。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標誌性事物。因為學生知識的貧乏,所以本活動中我主要採用學生感興趣的多媒體的展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活動中我還穿插了觀看《四小天鵝舞》和欣賞日本櫻花的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直觀地感受不同國家的文化,激發學生進行探究的慾望。各國代表事物用圖片配以音樂的形式出示,讓學生感受到世界的奇異景觀。在“別稱知多少”中,通過說一說各國的標誌,以“國家別稱我來說”的交流,讓學生擴大知識面,得出規律——各國的別稱跟他們的特點有關。然後讓小組合作進行實踐,給各國取別稱。這裡出現了三個,前面兩個對學生來說不太熟悉,所以我出示了他們的特點,後一個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小組交流中我鼓勵學生的創造思維,尊重他們自己的想法。以豎大拇指在希臘人眼中是“滾蛋”的不同意思,讓學生感受到要到世界各國去旅行就要了解各國的獨特禮儀,要不容易引起誤會,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索世界的興趣。這些情境的創設,使課堂充滿濃濃的人文氣息,使課本資源、學生資源、教師資源有效合理地利用。

但一堂上下來,總感覺自己在很多方面存在著不足,比如因為事先對學生的學情知識基礎沒有充分地瞭解,就出現了看標誌猜國家這一環節中,幾乎全班學生都猜不出俄羅斯這個國家,使課堂氣氛顯得沉悶,學生顯得拘謹。這也告戒自己,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課前一定要對學生做好充分的瞭解,只有建立在學生基礎上的學習才是有效的。

如果說這次彙報課活動,給我創造了一次又一次磨練的平臺,那先前的一次次試教和反思,則只是用真誠收穫了一份真情;而最後一次的正式彙報課,在贏得學生的真情外,我還贏得了章老師的許多幫助和指點,成就了我生命課堂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