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洗玩具教案反思5篇

有目標性的教案能夠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多樣化的教案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洗玩具教案反思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洗玩具教案反思5篇

洗玩具教案反思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實踐和討論,使幼兒初步學習和同伴友好地共同玩和輪流玩的方法。

2、初步培養幼兒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幼兒感受愉快的活動情緒。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5、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小汽車,各種新奇的玩具、圖書分成五組。

活動過程:

一、出現小汽車,設問:

1、這是什麼?你們想玩嗎?(請兩名要玩的幼兒上來)

2、有兩個小朋友要玩小騎車,可現在只有一輛車,怎麼辦呢?幼兒討論,教師可適時地引導,大家得出:一個先玩,一個後玩,一個一個地玩,就是輪流玩,學習詞:輪流。

3、請兩名幼兒輪流玩小騎車。知道互相謙讓,讓對方先玩。

4、還有誰想玩請三名幼兒來玩,問:他們應該怎麼玩呢?引導幼兒說出:一個一個地輪流玩,鞏固幼兒對“輪流”的理解。

二、小結

我們一起活動的時候,要團結友愛,玩具大家一起玩,有的玩具可以一個人玩,但人多的時候,就要輪流玩。還有的玩具一個人玩不起來,就要幾個人共同玩。有哪些玩具可以共同玩的?翹翹板、搖船,要兩人友好地共同玩才能玩得好。爬網、大金魚也可以幾個人一起玩。玩時要注意不影響不妨礙別人。

三、分組活動:

1、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好玩的玩具,有的可以大家一起來玩,有的是一個一個人玩的,看看小朋友會不會想辦法,和別人商量,一起友好地玩。介紹各組內容:第一組:立體新圖書(三本)第二組:玩具小汽車(三輛)第三組:望遠鏡、萬花筒(各一)第四組:電動釣魚(六人玩)第五組:小鋼琴、小揚琴(各一人)

2、幼兒自由選擇活動內容,老師觀察和引導幼兒學習與同伴商量玩的方法。

3、活動結束後談談自己的活動情況。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我貫徹生活教育和正面教育的原則。

1、本次活動中,我摒棄了傳統社會性活動說教的舊觀念,用一種很自然的形式,以幼兒為主體,遵循由裡及外的原則,首先幫助幼兒認清,自己擁有什麼,自己可以使用什麼。別人擁有什麼,別人可以使用什麼。然後老師做為一種中介,引導幼兒學會用一種既能表達自己的需要,又能讓對方接受的方式(分享、交換),去滿足需要,去提升幼兒的經驗,先享受,再分享,這是人的本能,更是社會性教育在這方面的基本點。

2、對於活動中的突發事件的處理上。

(1)孩子出現了“搶玩具”的現象,我能以正面引導。如“你為什麼要搶他的玩具呢?是不是很想玩他的玩具呀?” “那你可以問問他願不願意借你玩呀?”等這樣的問題,引導孩子學會徵求同伴的意願。

(2)在分享玩具環節中出現了個別幼兒不願意分享的情況,我能適時引導,如“他的玩具很好玩,你想不想玩呀?”“如果你想玩別人的玩具,別人不願意借給你,你是不是也會感到很難過呢?”……等問題,讓幼兒通過情感換位來體會,感受自己和別人的心理,慢慢地,這些孩子也願意和別人分享了,開心快樂的神情流露於臉上。

社會性的教育需要一個過程,我們也將通過在日常生活中的隨機教育和後續的延伸活動不斷地引導幼兒感受和體驗,不斷提升和發展。

洗玩具教案反思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玩具和圖書是我們的好朋友,養成愛惜玩具、圖書的好習慣。

2、學習玩玩具、看圖書的正確方法。

3、積極參與活動,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被損壞的圖書一本;好的圖書、玩具若干;訂書機、透明膠等。

活動過程:

1、設定情境,引導幼兒瞭解圖書被損壞的原因,學習修補損壞的圖書。

(1)提示語:嗚--是誰在哭?原來是圖書在哭,它為什麼哭呢?

(2)教師以書的口吻說:我原來可漂亮了,裡面還有很多的故事,可是有一天,東東和明明都想和我做朋友,誰也不讓誰,把我扯爛了。

(3)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圖書為什麼會爛?怎麼做才不會爛呢?小朋友願意幫幫這本書嗎?可以用什麼辦法幫助它呢?

(4)教師帶著幼兒用訂書機或透明膠將書修好。

2、引導幼兒學習正確看書、玩玩具的方法。

(1)師:小圖書補好了,它謝謝小朋友的幫助。

(2)請幼兒說說應該怎樣和圖書、玩具做朋友?

(3)請兩名幼兒分別示範看書、玩玩具的方法並引導其他幼兒觀察。

(4)引導幼兒討論:他們做得對嗎?看書、玩玩具時還要注意什麼呢?

3、教師發放好圖書和玩具,鼓勵幼兒用正確的方法和它們做朋友。

4、活動結束,引導幼兒輕輕的有序地收拾圖書和玩具。

活動建議與提示:

1、可出專利"我是愛護圖書、玩具的好寶寶",教師及時拍下良好的行為,張貼照片,激勵幼兒。

2、指導值日生每天定時清理圖書、玩玩具,並檢查督促其他幼兒看書,玩玩具的行為。

3、在日常的桌面遊戲、區域活動、自由活動時,教師應提供適量的玩玩具,擺放合理,方便取放,隨時提醒幼兒注意愛惜,不要爭搶,輕拿輕放。

4、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修補家中的玩具和圖示,教育幼兒愛惜玩具、圖書,不無故撕書、拆仍玩具。鼓勵幼兒將自己喜歡的玩具、圖書帶到幼兒園與朋友分享。

活動反思:

"我愛你"的主題,側重於情感激發和表達,適合小班幼兒。設計和實施按照幼兒傾聽-說-行動的學習邏輯展開。

1、所選繪本材料"我愛你"很有感染力,所配背景音樂很很合適。

2、老師講完故事,應著重讓幼兒討論:小獾說了什麼,都是對誰說的,為什麼會說"我愛你"?說"我愛你"的時候小獾的心裡感覺怎麼樣?側重討論"是長頸鹿阿姨還是心裡本來就愛他們才說的"?"為什麼對身邊的親人說了"我愛你",小獾還對他"用過的東西"也說"我愛你"?(難點部分)

3、製作愛心卡,教師示範引起幼兒模仿,好在教師注意到並隨機引導幼兒關注其他的任何東西。

4、送愛心卡的時候,幼兒說"還想玩一會""沒有",幼兒還有活動的需求和興致,可以考慮製作愛心卡除了印圖章還可以提供畫筆材料供幼兒表達,進一步推動幼兒接近下一個最近發展區。

洗玩具教案反思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各種玩具進行印畫。

2.體驗玩玩具印畫的樂趣。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活動準備:

1.顏料、各種玩具、作業紙若干。

2.學習單《玩具印一印》。

活動過程:

一、出示玩具,引起興趣教師:你們玩過這些玩具嗎?怎麼玩呢?

二、介紹印畫的方法

1.教師提問:你們都知道這些玩具怎樣玩,老師有一種新的玩法,你們想不想看?

2.教師示範印畫的方法:先將玩具的一面浸在顏料中,然後將玩具拿起,等顏料不往下滴時,在大紙上印一下。

三、幼兒操作

1.給幼兒準備好濃度的顏料水,再發下學習單《玩具印一印》,請幼兒先選好喜歡的玩具,印出自己想要的圖畫。

2.重點指導幼兒如何蘸顏料印。

四、評價作品幼兒共同欣賞自己的玩具印畫,並相互交流。

教學反思

這堂課下來,讓我最遺憾的是從玩具的選擇上,我覺得沒有讓幼兒準備自己喜歡的玩具,這是一個缺陷最大的地方,幼兒應該有一個自主選擇玩具的機會,這或許也會是這節課最大的亮點,我自己給幼兒提供了班級裡平時經常玩的拼插玩具,拓印的時候感覺效果不是很明顯。還有在幼兒一看到顏料的時候特別的興奮,因為她們是第一次接觸,覺得特別的新奇,興趣特別高,恨不得馬上就可以動手操作。可以在我開始示範的過程中,我發現我調的顏料太稀了,濃度不夠,以至於在印畫時,形狀不是很明顯,玩具的形沒有凸顯出來,由於幼兒還不太會用顏料,以至於在拓印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細節方面的問題,有些幼兒一直在重疊地印畫,整張畫紙都很凌亂,沒有顯出單個玩具印出來的模型,在操作過程中,桌子上和幼兒的袖子上也沾上了一些顏料,這是我忽略的地方,以後需要注意和加強。為了讓幼兒的作品變得更加完整,我在幼兒拓印的基礎上,畫上了一件小t恤。在以後的課堂上,我會先操作,在操作中不斷髮現問題,減少課堂上細節問題的影響。

洗玩具教案反思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形狀標記(方、圓),能將相同形狀的不同物體放在一起。

2、能根據物體的形狀選擇相應的標記。

活動準備:

學具方、圓片片各占人數的一半(大小、顏色相同),方、圓簍子各占人數的一半,方、圓標記各占人數的一半,方圓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1、將形狀相同的不同物體放在一起

出示方、圓片片,“小朋友看看,這是什麼?”“它們是什麼形狀的?”"出自:屈;老.師"“方形的片片,我們叫它方片片;圓形的呢?”“一個小朋友拿好一個片片,一邊拿一邊說:x片片好。”

教師出示方、圓簍子,“看看這有什麼啊?它們是什麼形狀的?”“圓形的婁子,我們叫它圓婁子,方形的呢?”看看你拿的是什麼形狀的片片?想想它最喜歡和什麼形狀的婁子做好朋友?一個小朋友拿一個婁子,一邊拿一邊說:x婁子和x片片做朋友。”拿完後,問幼兒他拿的是什麼形狀的片片?你拿的是什麼形狀的婁子?

2、按照玩具的形狀選擇相應的標記。

出示方、圓標記,“這兒有許多的標記,上面話的是什麼形狀?”“畫著方形的,我們就叫它方標記;畫著圓形的呢?”讓每個小朋友選一個玩具,“看看你拿的是什麼形狀的玩具?開動小腦筋想一想,應該送它什麼標記?一邊送一邊說:x標記和x玩具做朋友。”

3、評價:方片片和圓片片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它們謝謝小朋友。

活動反思:

1、選材適合小班幼兒,比較貼近幼兒生活,幼兒非常感興趣。

2、基本達到了教學目的。

洗玩具教案反思篇5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園裡的玩具很多,小朋友平時也很喜歡玩,但是每次玩完玩具後他們都把玩具亂扔,而且也不會分類將玩具裝在籃子裡,弄得玩具到處都是,所以我針對孩子這一情況設計了這節“給玩具找家”。

活動目標

1、能按標誌圖給玩具找家。

2、知道玩了玩具要放回原位。

3、培養幼兒收拾整理玩具的好習慣。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點、難點

1、培養幼兒收拾整理玩具的習慣。

2、知道按玩具的種類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玩具。

2、各種玩具標誌圖。

3、裝玩具的籃子。

活動過程

1、老師以玩具娃娃的的口吻哭著告訴幼兒:“我是積木娃娃,剛才小朋友玩了以後沒把我送回去,我找不到家了。”啟發幼兒想象自己找不到家會怎麼樣?那玩具寶寶找不到家會怎麼樣?我們應該怎樣來幫助它?

2、老師出示各種各樣的玩具,讓幼兒觀察認識它們的特徵,並區別它們的種類。

3、出示玩具標誌圖,讓幼兒認識。並請幼兒說說哪些玩具最適合用這些標誌來表示,讓幼兒初步學會一一對應收放玩具。

4、引導幼兒將標誌圖貼在籃子上,請幼兒根據標誌圖將玩具分別放在籃子裡。

5、遊戲“給玩具找家”讓幼兒迅速按玩具的種類把各種各樣的玩具送回家,看哪些幼兒能又快又準幫玩具找到自己的家。

6、鼓勵找得好的小朋友,並給與獎勵。

7、遊戲反覆進行。

8、教師小結:每個玩具都有自己的家,如果它找不到家了就會像小朋友找不到家一樣很可憐,所以我們以後不管什麼時候玩了玩具都要將玩具收拾整理好,不能到處亂扔,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做一個人人喜歡的乖寶寶。

教學反思

現在的小朋友都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從小就嬌生慣養,什麼事都讓家長代勞,因此讓幼兒養成了“有前手沒後手”的壞習慣。通過“給玩具找家”的教學活動讓每個幼兒親自操作體驗,幫助幼兒改正玩具到處亂扔的壞習慣,讓幼兒知道玩了玩具後學會收拾整理玩具,要將玩具放回原位,不能到處亂扔,並知道玩具掉在地上要撿起來,讓幼兒從小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操作過程多數幼兒能按要求給玩具找家,但還是有少部分年齡偏小的幼兒還不能正確的給玩具分類,這就需要老師在平時多引導他們,久而久之他們也就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