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報告

泗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政府工作報告

泗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政府工作報告

 

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2118日在泗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

第五次會議上

泗縣人民政府縣長  王法立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縣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回顧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縣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較好地完成了縣十七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初步

 

預計,全縣生產總值280元,增長6%;財政收入20.1億元,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115億元,增長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0億元,增長2.5%;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00元,增長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00元,增長7%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統籌“兩手兩戰”,順利實現“雙勝雙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有力有效。在全省率先建立疫情防控臨時黨支部和“十戶聯防、鄰里守望”網格管理制度,全縣1.5萬名黨員幹部和2.1萬名志願者戰鬥在防疫一線,用20天控制住疫情蔓延,49天實現住院患者“清零”,2個月取得決定性成果。2個先進集體、4名先進個人獲省委、省政府表彰。復工復產“主動戰”有序有為。在全市率先建立重點企業復工復產包保制度和“警衛企”“五位一體”聯防聯控機制,及時出臺支援實體企業共渡難關若干措施,紮實開展“四送一服”、銀企對接、“五減”等專項行動,為1322家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47.1億元,減稅降費1.5億元,經濟執行穩中向好。

(二)持續精準施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紮實開展“抗補促”專項行動和“春夏秋冬”四季攻勢,對34個基礎相對薄弱的村進行掛牌督戰,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和脫貧成效考核反饋問題全部整改到位,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脫貧攻堅普查工作高質量完成。建立健全控輟保學機制,發放各類教育扶貧資助3878萬元。全面開展農村危房“清零”行動,整治改造農村危房2959處。大力推進農村水廠標準化建設,獲評安徽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保障規劃典型縣。積極實施“三業兩補”重點舉措,深入推進就業扶貧、消費扶貧,實施到村產業扶貧專案44個,發放特色種養業獎補資金1620萬元,開發公益性崗位1.5萬個,發放就業補貼3569萬元。實施困難家庭重病重殘精準防貧商業化保險,持續抓好“三戶一體”後續幫扶,健全防範致貧返貧機制。

(三)推動轉型升級,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工業經濟增量提質。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4家、戰略性新興企業7家、高新技術企業11家,完成技術改造專案21個;引進億元以上專案43個,到位資金112.6億元。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全年糧食總產量92.89萬噸,實現“十七連豐”。中國農民豐收節安徽主會場活動在我縣成功舉辦。全縣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22家,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68家,獲“三品一標”認證企業52家。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三變”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盤活閒置資產3.1億元,流轉土地90萬畝;農村“一戶一塊田”改革和宅基地制度改革紮實推進,列入國家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縣。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37億元,增長7%。實現電商交易額41.17億元,新增電商經營主體135家。外貿進出口總額2.7億美元,利用外資1.58億美元。有效投資不斷擴大。列入省億元以上重點專案108個,完成投資110億元;謀劃儲備“十四五”時期重大專案259個,總投資1443.59億元。

(四)促進城鄉融合,對外形象顯著提升。555”工程完成投資36.7億元,開工率及工程進度均居全市前列。完成徵遷地塊8個,徵遷面積80萬平方米,建設安置房11360套。改造提升老舊小區7個,惠及居民4486戶。城區新建公共停車位2000個、新增綠化面積130萬平方米,成功建立省級森林城市。完成91個城鄉電網和2405G基站新建改建工程,“八大專業市場”基本建成,“四大文旅片區”建設加快推進。東三環改造工程、S307路面大修工程竣工通車,玉蘭路西延段等12條城區重點道路加快建設。完成農村公路擴面延伸工程200公里、農村公路生命防護工程54.7公里、縣鄉道路提升改造工程63.4公里。4個城區公交換乘站和9個鄉鎮客運綜合服務站建成使用,實現村村通公交,榮獲全國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縣、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縣。城鄉用地增減掛鉤專案復墾1.6萬畝,實施“旱改水”專案0.72萬畝,整治高標準農田16萬畝。2019年度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建設通過驗收,2020年度美麗鄉村中心村建設居全市領先位次。

(五)強化汙染治理,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持續加強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治,紮實開展汙染整治專項行動,全縣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0.47%,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79.2%,同比增長17%,綜合大氣指標位居全市第一。推深做實河湖長制,完成沱湖流域60條中小溝清淤,新增城區雨汙分流管網13.5公里。集中開展固體廢物汙染防治百日攻堅行動,查處外地固廢轉移傾倒案7起,行政處罰9人。大力推進農業面源汙染防治,全縣農作物秸稈及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分別達92.1%93.8%。深入開展農村環境“三大革命”,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3%,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14個鄉鎮政府駐地汙水處理廠達標運營。

(六)傾力改善民生,社會大局和諧穩定。財政民生支出55.2億元,佔財政支出的86.1%33項民生工程高質量完成,繼續保持全市領先位次。城鎮新增就業810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1%。大力發展教育體育事業,學前教育“985”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大班額問題全部消除,大學聯考、會考再創佳績,智慧學校建設實現全覆蓋;成功舉辦首屆龍舟民俗文化展演活動、安徽省全民健身主題騎行賽暨泗縣首屆自行車邀請賽。省級衛生縣城建立通過驗收,榮獲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國家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中國古鞋博物館、運河博物館、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科技館、青少年宮建成運營。獲評省級以上文明單位9個、文明村鎮6個,入選“安徽好人”4人。王威榮獲國家創新爭先獎,羅軍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紮實開展“守護平安”系列行動,探索推進“交所合一”警務改革,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取得重大戰果。深入開展信訪工作“四最”試點,“三無”村達96.8%。持續開展安全生產“鑄安”行動和“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人民生命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基本完成。紅十字博愛家園、公眾電除顫試點專案順利實施,“三救三獻”工作再上新臺階。人武部、武警、消防、軍民融合、雙擁共建、人民防空等工作持續加強,婦女兒童、工會、共青團、關工委等事業健康發展,檔案、地方誌、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臺、氣象、廣播電視、防災減災等工作取得新進步。

在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我們始終高度重視加強政府自身建設。鞏固提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持續深化“三個以案”警示教育,全面落實黨內政治監督談話制度。深入開展領導幹部學習民法典活動,全面完成“七五”普法工作任務。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積極迴應社會關切,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269件。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從嚴管控公共資金,推進審計監督全覆蓋,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2020年各項任務的順利完成,標誌著“十三五”規劃的圓滿收官。過去五年,是泗縣發展程序中巨集觀環境最複雜、困難挑戰最集中、工作任務最繁重、攻堅硬仗最艱鉅的五年,也是泗縣發展勢頭最強勁、城鄉變化最明顯、民生改善最顯著、人民群眾最滿意的五年。五年來,面對複雜多變的巨集觀經濟形勢,全縣上下緊扣“全市爭第一、全省爭上游、全面達小康”奮鬥目標,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著力補短板、強弱項、打基礎,用汗水澆灌收穫,以實幹篤定前行,全縣經濟社會發生了深層次、根本性歷史變革,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歷史成就。

——這五年,我們始終堅持發展為要,綜合實力實現歷史性跨越。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4.9%。農機裝備和汽車零部件兩大特色產業叢集初具規模,智慧製造、新能源、紡織服裝、農副產品深加工四大主導產業集聚發展,獲批省級縣域特色產業叢集(基地)、國家級紡織服裝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以上,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46%以上。連續三年入選全國中小城市投資潛力百強縣,大路口山芋、泗縣金絲絞瓜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認證,石龍湖田園綜合體被列為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展示基地。

——這五年,我們始終堅持聚焦聚力,三大攻堅戰取得歷史性成就。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考核成績連續4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陣,“五面紅旗、五牌聯動”創新做法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駐村幫扶、健康扶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經驗做法在全國全省推廣。汙染防治成效顯著,空氣質量逐年提高,縣城飲用水源保持或優於Ⅲ類水質,5個國省考核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城區汙水治理三年攻堅行動基本完成。嚴守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各領域風險得到有效化解和防控,平安泗縣建設和信訪穩定工作保持全省先進位次。

——這五年,我們始終堅持融合發展,城鄉面貌發生歷史性鉅變。第五屆安徽省文明城市首創首成,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獲評中國最美生態文化旅遊名縣、中國最美生態文化旅遊城市、中國魅力文旅目的地。徵遷棚戶區64處,建設安置小區38個,交付安置房39908套,棚戶區改造工作位居全省前列。體育館、中央公園、地表水廠、垃圾發電廠等民生基礎設施建成運營。城市綠地面積達947.3萬平方米,綠地率達35.1%。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42%。建設城鄉道路4208.6公里,率先實現城鄉公交一體化,“半小時進縣城、半小時上高速”的快速交通路網全面建成。通用機場、合新高鐵泗縣段開工建設,加速邁入“航空時代”“高鐵時代”。美麗鄉村建設始終走在全省全市前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示範縣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這五年,我們始終堅持全面創新,改革開放實現歷史性突破。機構改革、“放管服”、教育醫療、農業農村、國有資產運營管理等重點領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榮獲國家級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縣、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縣、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全國健康扶貧先進縣等26項國家級和37項省級試點示範,選用鄉賢參與鄉村治理成果在全國推廣。開發區獲批省級智慧財產權示範園區、省級和諧勞動關係示範園區;泗塗產業園在全省南北合作共建縣域園區目標考核中連續三年獲得第一,獲批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皖北首家縣級公共保稅倉。

——這五年,我們始終堅持人民至上,民生福祉得到歷史性改善。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驗收。新一中建成使用,二中、三中完成改擴建,新建改擴建中國小、幼兒園281所,教學條件顯著改善。縣人民醫院新院、中醫院新院、婦幼保健院、縣疾控中心建成使用,新建鄉鎮衛生院18所,改擴建村衛生室88個,3家縣級醫療機構分別與北京航空總醫院、安徽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婦幼保健院實現託管式合作,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顯著提升。探索養老託殘縣鄉“三合一”、村級“五合一”模式,社會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成就令人振奮,經驗彌足珍貴。我們深切體會到,做好政府各項工作,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以堅定的政治方向引領發展;必須堅持規劃引領,聚焦影響縣域發展的核心問題,堅持全縣一盤棋,一張藍圖繪到底;必須堅持目標導向,高標定位、高階對接,與國內一流的央企省企合作,為縣域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必須堅持人民至上,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用發展實績、發展成果凝聚發展力量;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增強工作的全域性性、協調性、前瞻性,統籌推進各領域工作;必須堅持嚴管厚愛,著力把風氣搞正、把作風搞實、按規矩辦事,為敢於擔當的幹部擔當,以良好政治生態保障縣域高質量發展。所有這些,既是過去五年我們積累的寶貴經驗,又是今後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遵循。

各位代表!“十三五”時期泗縣發展取得的決定性成就來之不易,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引領航向、轉化落地的結果,是縣委統攬全域性、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和社會各界有效監督、鼎力支援的結果,是歷屆歷任老領導、老幹部奠定基礎、親切關懷的結果,是全縣上下戮力同心、團結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奮戰在各條戰線的全體幹部群眾,向關心支援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幹部、老同志及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市駐泗單位、駐泗部隊、武警官兵、政法公安幹警、消防救援隊伍,向所有參與泗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投資者和企業家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

 

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既有新挑戰,更有新機遇。一方面,國際環境日趨複雜,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我縣發展正處於加速崛起、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經濟總量不大,產業集聚力不強,科技創新力不足;鄉村振興、城鄉融合、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十分艱鉅;生態環保、民生保障、社會治理、安全生產、防災減災等領域仍有短板弱項;幹部思想、作風和能力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另一方面,我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發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條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淮河生態經濟帶、中部崛起、鄉村振興、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以及構建新發展格局等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特別是中央進一步突出發展縣域經濟政策導向,為泗縣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經過“十三五”時期的發展,我縣基礎更加紮實、條件更加優良、能量更加集聚,加之全縣政治生態良好,“思發展、促振興”已成為全縣上下的高度共識和自覺行動。我們要抓住新機遇,應對新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全面開啟新階段現代化美好泗縣建設新徵程。

根據《中共泗縣縣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縣政府編制了《泗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錨定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緊緊圍繞加快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生態美的新階段現代化美好泗縣,明確了今後五年泗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和戰略任務。

“十四五”時期泗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強化“兩個堅持”、做到“兩個更大”,在一體化融入、集聚區建設、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全省縣域前列,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中等城市開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時期泗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定位是:緊緊圍繞“全市爭第一、全省爭上游、全面促振興”奮鬥目標,持續實施“五大戰略”,牢牢抓住工業化、城鎮化這個縣域發展的“牛鼻子”,始終聚焦重大產業、重大專案、重大工程、重大平臺建設,繼續堅持重點突破、區域性超越、整體提升,著力構建“一城兩區三基地一中心”。即:建設具有較強區域影響力的現代化中等城市,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國家農業現代化創新示範區、全國農機裝備和汽車零部件特色產業叢集基地、面向長三角的綠色食品生產供應基地、融入長三角的康養文化旅遊基地,建設皖東北商貿物流中心,成為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勁活躍區,新階段產業轉移的引力場,加快向現代化農業強縣、現代化工業強縣、現代化中等城市“三大跨越”。

“十四五”時期泗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經濟強縣取得新的顯著成效。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繼續領跑全市,較大幅度高於全省,綜合實力進入全省同類縣前列。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工業主導地位不斷凸顯,製造業增加值、數字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全省平均水平。農業基礎更加穩固,現代服務業集聚力不斷增強,區域影響力競爭力顯著提升。

——城市帶動展現新的顯著活力。現代化中等城市初具規模,城市能級明顯提升。產城融合、城鄉融合、以城帶鄉能力進一步提高,城市經濟更加活躍,人口向縣城集聚顯著增加,城鎮化率與全省平均水平差距進一步縮小,城市帶動力、承載力、核心競爭力實現更大躍升。

——改革開放邁出新的顯著步伐。“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營商環境長三角最優。對接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能力更強。與長三角發達地區合作共建範圍更廣、領域更寬,改革開放達到更高水平。

——社會文明得到新的顯著提高。成功建立全國文明城市、全國園林城市、全國衛生城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大運河文化、古泗州文化、泗州戲文化、紅色文化等泗縣文化特色更加彰顯,知名度影響力明顯提高,創新型文化強縣基本確立。

——生態建設實現新的顯著進步。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更加廣泛,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程序加快,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成功建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級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

——民生福祉得到新的顯著改善。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中等收入群體比例基本達到全省平均水平,高質量就業更加充分,高質量教育和醫療體系基本建成,基本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完善,人民生活品質持續提高。

——治理效能得到新的顯著提升。法治泗縣、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彰顯,行政效率和公信力顯著提升,基層治理水平走在全國前列,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顯著增強,自然災害防禦水平明顯提升,成功建立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平安泗縣建設取得新成效。

(一)實施人才強縣行動,匯聚創新力量,著力塑造發展新優勢。分領域建立“泗縣籍在外人才庫”和“泗縣優秀人才庫”,建立長效對接機制。實施“領軍型人才匯智”行動、“農民工迴歸”工程,全方位構建返鄉創業就業服務保障體系。深化緊缺型人才引進體制機制改革,引進培育各類緊缺型人才。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規劃建設大學城、全國大學生實習實踐基地,積極推動高等院校在泗設立分校,打造集聚高素質人才的“智力高地”。完善企業引才育才用才支援政策,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完善人才招引服務政策,全面增強對各類人才的吸引力和匯聚力。

(二)實施工業強縣行動,強化產業集聚,著力增強發展新動能。聚焦產業叢集集聚、發展擴量提質,高質量建設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示範區,建設製造強縣、質量強縣、網路強縣和數字泗縣。加快開發區提檔升級,全面優化園區佈局,積極與滬蘇浙發達地區共建合作園區,爭創國家級開發區。實施“351”重點企業培育工程、特色產業補鏈強鏈固鏈工程,做大做強農機裝備和汽車零部件兩大特色產業,集聚發展智慧製造、新能源、紡織服裝、農副產品深加工四大主導產業,打造6個百億級產業叢集。大力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生產性服務業。

(三)實施城市強縣行動,建設現代化中等城市,著力構建發展新格局。爭創國家級新型城鎮化示範縣,高標準建設現代化中等城市。編制實施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形成“一主兩翼”城市發展格局。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大城市功能配套,提高城市管理數字化、精細化水平,建設精品城市、智慧城市。繁榮“八大專業市場”,培育相關專業市場,打造現代服務業叢集區。堅持文旅發展服務城市發展,高標準打造“四大文旅片區”。新建改擴建一批城區中國小校,推進租賃住房建設,加快人口向縣城集聚,2025年實現城市人口35萬人。“縣改市”“鎮改街道”“鄉改鎮”取得明顯成效。

(四)實施農業強縣行動,加快城鄉融合步伐,著力開啟鄉村全面振興新徵程。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實施經濟強鎮、經濟強村戰略,增強鎮村發展活力,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穩定生豬基礎產能。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深入實施“百果園、花世界、綠泗州”工程,大力實施農產品加工“五個一批”工程,構建“2410”現代農業發展體系。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大力發展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科技農業。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快城鄉融合基礎設施建設。紮實推進新一輪國家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持續深化農村“三變”改革和“一戶一塊田”改革。

(五)實施生態強縣行動,堅持綠色發展,著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家園。拓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實施大氣汙染綜合防治行動,推進PM2.5和臭氧“雙控雙減”,全面消除重汙染天氣,基本消除中度汙染天氣。完善跨界河流水汙染聯防聯控機制,推進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確保國省考核斷面穩定達標。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和土壤汙染治理,健全固廢危廢汙染防控長效機制,加快建築垃圾分類分級利用。大力發展綠色產業,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積極發展林業經濟。加強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建設秸稈迴圈利用產業園,發展有機肥料產業。實施全民節能節水行動,推進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綠色發展。

(六)實施開放強縣行動,推動改革突破,著力建設高水平改革開放新高地。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構建“小四最”政務服務和“大四最”營商環境,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實施“軌道上的泗縣”建設工程,加強與長三角地區全方位互聯互通,建成合新高鐵泗縣段,積極推進雙堆集至泗縣城際高鐵、三洋鐵路、宿淮鐵路貨運站擴能改造、蒙城至宿遷高速公路、固鎮至泗洪高速公路、徐洪河鐵路物流貨運專用線等專案,加快航空產業園建設。建立現代大物流產業體系,打造皖東北商貿物流中心。加強與皖蘇魯豫周邊地區聯動發展,高位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持續推進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定向招商引資,打造承接產業轉移最順暢的示範區。

(七)實施六大建設行動,增進人民福祉,著力打造幸福美好新泗縣。統籌經濟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提高,穩定和擴大就業,多渠道增加居民工資性、財產性和經營性收入,加快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更高水平的收入體系。科學配置城鄉教育資源,持續擴大優質教育供給,完善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更高水平的教育強縣。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建立健全公共衛生體系,繼續強化縣級龍頭醫院建設,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建設更高水平的健康泗縣。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建設更高水平的文化泗縣。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泗縣。踐行國家總體安全觀,全方位防控各領域重大風險,加強應急體系建設,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泗縣。

 

三、2021年政府主要工作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做好政府各項工作,對於全面開啟新階段現代化美好泗縣建設新徵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綜合考慮,2021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生產總值增長9%以上,財政收入增長11%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以上,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以上,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節能減排完成年度任務,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繼續位居全市前列。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產業叢集集聚,推動經濟擴量提質。

圍繞高水平建設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積極承接高階產業轉移,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實施“三重一創”重大新興產業工程,發展壯大新一代資訊科技、智慧製造、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培育農機裝備、汽車零部件重點企業做大做強,加快推進中科智慧製造科技產業園、中國信科5G產業園、慈溪汽配產業園等重大專案建設,巨仁光伏二期、新億盛丁腈手套等億元以上重點企業建成投產。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0家以上、戰略性新興企業7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15家以上。實施工業技改專項行動,全年新增技改企業40家以上,技改投資增長40%

推動現代服務業提檔升級。壯大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規模,提升健康養老、商貿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品質,爭創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高階發展商貿業,圍繞北部新城等重點區域,打造核心商務區和新城商圈。積極發展電子商務,支援商貿主體電商化、數字化改造升級,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推進農村電商提質增效。加快推進“四大文旅片區”建設,爭創安徽省文化旅遊名縣。

推動招商引資大突破。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突破年活動,抽調精幹力量,聚焦長三角、珠三角、北京、福建等重點地區,探索“基金+產業”“網際網路+產業”等招商新模式,積極推行專業化市場化招商、產業鏈精準招商,用足用活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世界製造業大會等平臺。全年力爭引進億元以上專案50個,實際到位內資增長10%以上,實際利用外資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平。

(二)鞏固拓展脫貧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

圍繞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以更高的站位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打造全省鄉村振興先行區。

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嚴格落實“四個不摘”“四個防止”要求,擴大“旗牌星聯動”經驗成果,完善駐村幫扶、定點扶貧、社會扶貧、消費扶貧等機制,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強化扶貧產業帶貧益貧機制,抓好扶貧專案資產監督管理,推動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加強易地搬遷後續扶持,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和救助制度,發揮醫療保險、社會救助、養老托幼、教育資助等防貧功能。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農業轉型升級,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強耕地保護,穩定糧食生產面積,擴大生豬生產,新建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7個、市級以上畜禽標準化養殖示範場2個。大力發展“五小”新型田園經濟,積極推進種苗基地建設,做大做強10個萬畝現代農業基地,推進山芋、金絲絞瓜兩個全產業鏈發展,加快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產業園、大路口山芋加工產業園建設。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增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家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2家、家庭農場330家、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15個以上。

建設宜居美麗鄉村。推深做實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一戶一塊田”改革,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農村“三變”改革,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升級改造農村電網,完善農村水利基礎設施網路,完成14萬畝高標準農田和0.67萬畝“旱改水”建設任務。大力開展綠化泗縣行動,建立省級森林城鎮1個、省級森林村莊5個、省級森林長廊示範段10公里,完成植樹造林1萬畝。實施農村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推動“網際網路+農村”建設,加快建設數字鄉村。優化農村居民生活空間佈局,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完善長效管護機制,鞏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高質量完成美麗鄉村中心村年度建設任務。

(三)統籌推進城鄉建設,構建新型城鄉格局。

圍繞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堅持縣城帶動、城鄉融合發展,加快形成以城帶鄉、城鄉互補、全面融合的新型城鄉關係。

提升縣城功能品質。積極爭創全省城市更新行動試點城市。加快新城區路網建設和老城區路網改造提升,完成玉蘭路西段、南柳路西段等城市道路工程建設。完善城區供水、供氣、排水等設施,完成城北汙水處理廠、城區排澇泵站及配套管網建設,城區供水管網、管道燃氣實現全覆蓋。實施18個老舊小區改造,加快建設13個棚改安置小區,開工建設玉蘭景苑和鹿鳴山莊2個安置小區,完成10個地塊徵遷60萬平方米。大力推進智慧平安小區、智慧交通建設,打造城市管理綜合執行平臺。加強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推進運河城市森林公園、漕運公園、泗州大劇院、運河文化風情街等重點工程建設,加快城市擴容提質。

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深入落實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政策,加快推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程序,爭創國家級新型城鎮化示範縣。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長效機制,進一步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優化行政區劃設定,有序推進“縣改市”“鎮改街道”“鄉改鎮”。加快推進通用機場、合新高鐵泗縣段建設,開工建設高鐵和機場快速通道。實施農村公路提升工程100公里,加強道路安全設施建設,全面提高縣域公路通達水平。加快天然氣主幹管網固鎮-靈璧-泗縣段、泗洪-泗縣天然氣長輸管線和泗縣東門站建設。

(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綠色美麗泗縣。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強化環境汙染系統治理,全力打好生態環境鞏固提升持久戰。

綜合防治大氣汙染。進一步強化“五控”措施,持續開展夏季臭氧、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精細化治理散亂汙企業、餐飲油煙,加城市道路、建築工地、工業堆場揚塵治理,持續落實秸稈禁燒管控措施,依法嚴禁秸稈露天焚燒。全面建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系統,基本消除重汙染天氣,PM2.5平均濃度持續下降,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進一步提高。

加強水環境保護。強化水環境綜合治理,加強水資源保護,全面消除劣V類水體,打造沱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補償樣板工程,強化唐沱河、奎濉河、石龍湖等重點跨界水體汙染聯防聯控,國省考核斷面水質穩定達標。系統實施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持續加強黑臭水體治理。

強化土壤汙染治理。圍繞生活垃圾、危險固廢、化肥農藥、畜禽糞汙等重點,加強農面源汙染治理。建立健全固廢危廢汙染防控長效機制,深入開展固體廢物汙染防治攻堅行動,強力推進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實施中央財政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進一步提升秸稈綜合利用率。統籌推進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等國家級試點示範改革,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94%以上。

構建環保長效機制。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加快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園、漢能綠色科技產業園、漢風風力發電等專案建設,大力發展生態環保產業。實施節能、節水和迴圈發展引領行動,培育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完善生態環境大資料平臺,推進網格化環境監管,實現天地空立體監測,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著力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

(五)持續強化創新驅動,增強改革開放活力。

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搶佔發展先機,激發發展活力。

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深化人才引進體制機制改革,健全完善支援政策體系,鼓勵泗縣籍各類人才返鄉創業就業,引進培養科技領軍人才、高技能人才隊伍,著力打造人才集聚窪地、創新創業高地。大力開展營商環境提升年行動,縱深推進“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完善7×24小時“不打烊”隨時辦服務機制。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持續深化“多證合一”“證照分離”改革,努力打造國內一流、長三角最優的營商環境。深入推進財稅管理改革,完善落實減稅降費工作機制,強化高質量稅費徵收管理。健全地方金融監管體系,全面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依法開展網際網路金融整治。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新型基礎設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共服務等領域。

支援民營經濟發展。深入實施民營經濟上臺階行動計劃,全面落實支援民營企業市場準入各項政策措施,推進“五減”惠企行動。支援金融機構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融資和小微、民營企業等信貸投放,深入開展“無還本續貸”“稅融通”等業務,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新發放“4321”新型政銀擔貸款6億元。鼓勵引導企業改革創新,紮實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掛牌”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行動計劃。加強信用體系建設,規範市場秩序。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鍛造企業家隊伍,打造企業文化。

全面提升開放水平。創新園區發展模式,建設特色“園中園”產業聚集平臺,打造創新型智慧園區,持續提升泗塗現代倉儲物流園運營水平,爭創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高質量打造物流運輸產業園、農機農資物流園、新發地冷鏈物流園、糧食物流園,高標準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物流產業園和山芋加工產業園。細化落實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發展支援政策,全面參與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積極融入“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加強與皖蘇魯豫周邊地區聯動發展,與崑山、玉環、嘉善等地開展園區合作共建,高位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持續增進人民福祉。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進一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更有成色、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加保障。

實施健康泗縣行動。堅持疫情防控常態化與區域性應急處置相結合,嚴格落實遠端防控、入境人員閉環管理等措施,加強進口冷鏈食品核酸檢測和預防性消毒,抓實重點場所、重點環節防控。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和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增強核酸檢測能力,加強應急物資儲備,築牢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線。加強區域醫療體系建設,打造區域專科醫療中心,建立省級重點專科。推動縣人民醫院完成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縣中醫院完成三級甲等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完成二級甲等婦幼保健院建立工作,爭創國家衛生城市。

完善社會保障政策。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援企、穩崗等政策措施,突出做好高校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城鎮新增就業4500人。進一步擴大公益性崗位安置,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繼續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健全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等制度,加強城鄉重病重殘群體兜底性保障。推進養老服務機構社會化改革,完善社群養老托幼服務,健全城鄉困境兒童、婦女關愛服務體系,支援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發展。

健全社會治理體系。深入開展“守護平安”系列行動,深化“交所合一”警務改革,建立常態化掃黑除惡制度機制,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紮實推進雪亮工程建設,健全立體化、資訊化、智慧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系統落實防範重大風險“1+9+N”方案體系,全力維護政治、經濟等領域安全。強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推進“鑄安”行動常態化、實效化,加強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和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全面開展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實施食品藥品對標提升行動,增強監管質效。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統籌發展社會事業。加快城鄉7所中國小校和6所幼兒園建設,推進泗縣技師學院、中華職業技術學院建設。建成濱河生態體育公園和一批社會足球場,舉辦2021年全民健身運動會,爭創全國全民健身示範縣。推進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持續建立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堅持不懈制止餐飲浪費。全面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紮實推進科普為民惠民行動。做好新時代退役軍人事務工作,加快國防動員教育訓練基地建設,完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功能,深化雙擁建立工作,爭創全國雙擁模範縣。抓好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成果運用。繼續支援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紅十字會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加強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臺、廣播電視、殘疾人、檔案、地方誌、氣象等工作。

四、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打造更加有為政府。

(一)錘鍊過硬政治品格,以更新思維推進科學施政。加強思想淬鍊、政治歷練、實踐鍛鍊、專業訓練,全面增強“八種本領”,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建立職責明確的政府治理體系,完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健全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體系,提高抓落實的成效。完善容錯糾錯機制,加強對敢擔當、善作為幹部的激勵保護,激發幹事創業的精氣神和擔當作為的內生動力。

(二)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以更高水平推進依法行政。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啟動實施“八五”普法,認真落實政府工作規則,紮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加快跨部門、跨領域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社會輿論監督,高質量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

(三)持續優化政務環境,以更實作風推進高效理政。創新行政管理和服務方式,全面實施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完善領導包聯企業機制,搭建政企溝通平臺,構建新型親清政商關係。開展行政服務進基地、進專案、進企業、進社群,常態化推進“四送一服”工作,提高行政服務效率。完善政府誠信履約機制,對新產業新業態實行包容審慎監管。持續深化政務公開,推進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建設,讓權力在陽光下執行。

(四)營造良好政治生態,以更嚴要求推進廉潔從政。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監督責任,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深化“三個以案”警示教育。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全面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縣實施細則,認真落實基層減負各項舉措,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推動黨內政治監督規範化、常態化,推進審計監督全覆蓋,強化重點領域監管,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各位代表!新藍圖引領新發展,新階段開啟新徵程。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同心同德、頑強拼搏,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週年,為加快建設新階段現代化美好泗縣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