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求職陷阱

警惕!求職路上陷阱多

眼下正是節後的又一個就業高峰期,各種各樣的招聘會接踵而至,網路招聘也以新形式如火如荼地開展著。對於即將邁出校門,投身各場招聘會,來往於各家用人單位的畢業生來說,有必要增強對用人單位的認識,提高對職場陷阱的辨別能力。如何找到一份滿意工作而又不會掉入就業陷阱,我中心根據歷屆畢業生的經歷,整理出十大就業陷阱,供各位同學參考。請務必在應聘時擦亮眼睛,慎而又慎:

警惕!求職路上陷阱多








儘管求職路上陷阱可遇,但並不至於“防不勝防”。初出校門的畢業生應擦亮眼睛,做好“一信二籤三查四核五防”等幾個方面的工作,確保不上當受騙。
一、信:
儘可能參加本校和兄弟院校舉辦的專場招聘會和校外的售票招聘會,因為這些招聘會上的單位其合法資格基本上都經過了嚴格的審查,相對比較真實可靠。特別是學校組織的招聘會,經過學校層層把關,招聘會組織慎密、安全、規範、高效,可以值得畢業生的信任。

二、籤:
雙方達成協議後首先一定要和公司簽訂規範的就業協議書。就業協議書是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在簽訂勞動合同前,雙方確定就業方向和學校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權利和義務的書面表現形式。它應當遵循如下兩個原則:一是主體合法原則;二是平等協商原則。在此,特別提醒畢業生注意,在籤就業協議書時,一定要認真謹慎,因為就業協議書具有法律約束力,而且是簽訂勞動合同的依據,所以一定要仔細斟酌後再籤,切不可草率。
當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確定勞動關係後,就要簽定規範的勞動合同,用法律的形式保障自己的合法權利。畢業生要把握合同的基礎條款,明確雙方的各項約定,看清勞動合同的附加條款,當面簽字蓋章,把勞動合同做得滴水不漏。

三、查:
畢業生應聘之前,要事先通過上網蒐集單位資料檢視應聘單位是否有在工商部門登記註冊、註冊時間是否有效,或致電招聘單位人事部門打聽其招聘計劃,要注意單位的相關資訊是否詳盡是否可靠,特別是通訊地址,聯絡電話是否虛設,來判斷這場招聘以及該單位是否有“詐”。

四、核:
應聘過後,畢業生可以結合面試中的情況通過網路查詢,詢問師長、親友等方式進行核實,也可帶著自己面試中的疑惑去諮詢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的老師,確定招聘單位以及其招聘資訊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五、防: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招聘陷阱要小心提防。儘量不要隻身一人去異地參加面試,特別是女生,可以約幾個同學一起前往,臨走前,務必把自己的去向告訴老師和同學,以防萬一。不要隨意透露身份證號、銀行賬號等重要的個人資訊,以免危及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比如電話面試時,對方如詢問你的身份證號碼,則要提高警惕,一定不能告訴對方,對方可能會騙取你的身份證號碼幹壞事;也不要輕信對方對單位的描述,你可以通過網路查詢,老師、同學、朋友諮詢等多種方式核實單位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瞭解一下傳銷知識,提高警惕,如果對方在電話裡讓你順便帶幾個同學一起去某單位參加工作,更要注意了,很可能就是傳銷。
找工作固然重要,但如何在找工作中確保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更應該引起畢業生的重視。不管工作如何難找,畢業生也不能放鬆警惕,要學會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

案例十 警惕不公平合同
小胡畢業時簽了這樣一份“單方合同”:上面明文規定了逾萬元的高額違約金,對其工資、福利及其它待遇卻隻字不提。工作後領到報酬,小胡傻了眼,工資福利與當初公司的口頭承諾相去甚遠。小胡找公司有關部門理論,卻由於合同上沒有明確規定處處碰壁。狠下心來準備毀約,高額違約金又讓他望而卻步。
一些用人單位正是利用求職者求職心切的心理急催他們簽約,但是其合同只是一味地約定應聘方有哪些義務和責任,違反了合約後必須承擔怎麼樣的責任,毀約要交一定數額的違約金等等。而對求職者該享有的權利卻隻字不提。這類合同的危害性極大,一旦簽訂,自己原本該享有的權益和福利都得不到保障,實際上成了用人單位的廉價勞動機器。案例八 提防冒名頂替的企業
“如果這邊你沒有親戚的話,公司考慮給你一套二室一廳的房子。歡迎你早日加盟我們的隊伍。”時下正是春節前夕大學畢業生們求職的高峰期,騙子們設定的頗具誘惑力的“招聘”陷阱又出現了。日前,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新聞傳播學院的劉孝利同學就接到了這樣的電話。不過,在防範意識較強的求職者面前,騙子的許諾恰恰亮了自己的底。
  自從2005年12月中旬劉孝利在網上公開自己的求職信息以來,就幾次接到一名自稱是祈福集團東莞辦事處“李助理”打來的電話。對方稱他們集團正準備在青島、大連等地拓展北方業務,需要招聘一批富有開拓精神的人才,劉孝利很符合公司的要求,並介紹了集團的“雄厚實力”。1月4日,“求賢若渴”的李助理又打來電話說,如果劉孝利同意,可去東莞接受業務培訓,並給一套房子安家。  
剛開始,劉孝利聽說公司的條件不錯,還有些心動。但一聽到這樣的許諾,他開始有些懷疑。1月5日,他通過網際網路與祈福集團人事部取得了聯絡,結果證實李助理是個冒牌貨,該集團沒有在東莞設立辦事處或分部,暫時也沒有要在北方拓展業務的說法。
  
案例九 天上掉餡餅,卻是“掛羊頭賣狗肉”
作為應屆畢業生,需要把個人資料公開於各大招聘網站上,以求得用人單位的賞識。未曾想,這卻給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提供了製造陷阱的機會。
  記者在採訪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的畢業生小薛同學時,她向記者述說了自己求職受騙的經歷。一天,小薛接到太平人壽保險公司的電話,竟然被告知她已被該公司錄取為“儲備經理人”。小薛在興奮之餘不免納悶,自己從未向該公司投送簡歷過呀?他們怎麼會知道自己的電話?但小薛還是興沖沖地來到該公司,可去過方知,原來是該公司從某招聘網站上的公開資料裡“選”中了自己。而所謂的預先被錄取的職位“儲備經理人”則被換成了“理財專員”。經過一番培訓後,小薛才知道,原來該公司把自己招來就是做保險業務員。小薛所學的專業是“網路編輯”,與保險業沒有任何關係,而不善言談的小薛竟然被業務經理誇成了“他見過的最適合做保險的畢業生,不做保險將是終身遺憾”。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據小薛稱,此類情況她的同學也遇到不少。前不久,一家名為“華表服裝”的公司給學校發來招聘通知,招聘營銷助理若干名,很多同學都去了,結果就是招業務員,工作是銷售服裝……
  據瞭解,目前很多公司招聘業務員都是到各招聘網站蒐集應屆畢業生的資料,以高職加以誘惑。對於諸如此類“掛羊頭賣狗肉”的招聘伎倆,畢業生一定要警惕,清楚自身實力,從基礎做起,逐漸展現自己的才華,不要輕信高職誘惑。案例七 收入縮水,“軟工資”搞的鬼
李某在一家傳媒公司工作,該公司做的是一份週報,李某與老闆約定每月底薪1500元之外,還有每千字150元的稿費。但老闆付了三個月的稿費之後,突然聲稱為節約公司成本,降低稿費標準,原來的每千字150元變成了每千字100元,整整“縮水”三分之一,李某的收入大打折扣,但卻因為合同上對稿費沒有明確約定而投訴無門。
薪酬中有“軟成本”,所謂軟成本,就是當初沒有明確商定價位,而只給口頭承諾的那部分薪酬,其變動的空間和額度難以預估。此外也沒有相關的法律保護,執行起來更加“靈活”,可以說,可付可不付。
所以,應聘者首先應與單位界定薪酬的上下限,並協商支付方式。應儘量減少薪酬中的“軟成分”。其次,如果試行一個月後薪酬待遇仍不見起色,便可考慮重新規劃薪酬方案,果斷採取措施。案例五 公司戴“假面”,日日招聘“人才兩得”
“只要擁有大專學歷,就有機會被跨國金融集團錄用,進入人才儲備庫,成為儲備主管,底薪至少在5000元/月,並有高額獎金和優厚福利待遇……”面對這令人心動的招聘條件,某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的本科生孫婷婷,投遞了簡歷。出人意料的是,面試過程異常簡單,在被問了幾個常規問題之後,她就被通知進入下一輪面試。而接下來的測試無非是性格測試等簡單測驗。經過層層篩選,孫同學順利地被錄用為儲備主管。
孫同學按要求前去公司報到,卻被告知先要交納250元費用,並暫時只能簽訂3個月臨時合同。公司解釋:250元是“保險代理人資格考試”報名費,3個月臨時合同是為了給“儲備主管”們參加培訓和“基層鍛鍊”的時間。
孫同學恍然大悟,所謂“金融集團”,其實就是一家保險公司。更意外的是,原以為自己是過五關斬六將、在1∶5的比例中脫穎而出,沒想到,初試中見的大多數人,都在“錄用”之列,遠遠超過“10位儲備主管”職數。在大家追問中,公司方面終於承認:無論是什麼職位,進入公司之後,都要從事至少3個月的保險員工作,只有完成一定業績後,才可能晉升到原本承諾的職位。
接下來更令人吃驚:原來,這家保險公司基本上每週都在招聘,相同的崗位,相同的招聘內容,相同的培訓內容,甚至連面試和筆試的試題都相同。在各大高校的求職論壇中,這家公司被高掛於“有欺騙行為招聘單位”的黑名單……
有人稍稍作了統計,結果同樣驚人。目前可查到該公司最早釋出的同類招聘資訊,是在2004年10月,一次招聘30名新員工,而每個月他們至少進行2輪招聘——以此推算,他們已有240人次的“儲備主管”。而假如都像孫正婷的經歷一樣,每位新員工首先交250元培訓費,須為公司完成一定的保險業務量,那麼,這家公司真可謂是“人財兩得”,“本小利大”了。特別是3個月試用期後,公司方面可以隨意以“考核不合格”為由,淘汰大多數人,使員工永遠處於“試用”狀態,由此節省企業理應承擔的各類社會保險費用相當可觀。
最終,孫婷婷放棄了這份工作。

案例六 人人喊打的試用期騙局
這類騙局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各種理由告訴求職者是不合格的,公司解聘也是無奈之舉,從而再以很少的薪水繼續招聘同樣也不會熬過試用期的新人,周而復始,降低成本。
另外一種手段就是非法延長試用期,才半年合同,試用期卻有3個月。試用期本意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相互瞭解、相互選擇的期限。但是一些單位為了減低用人成本,利用試用期的低薪“瞭解”得沒完沒了。去年5月,畢業生Alvan慕名應聘到了在行業內有些名氣的省內一家通訊科技公司做研發。公司規定,本科生必須有一定的實習期,直至正式簽定勞動合同。為了掙表現值,他天天起早貪黑,搶著多幹活。兩個月後,公司給了1000元錢作為實習期間的“辛苦費”。7月,總算簽定了協議,規定試用期三個月,工資1500元。於是他又開始了漫長的等待。可是拿到第一個月的工資後,他傻眼了:加班加點拿到手後居然只有1300元,公司方面的解釋是“他的工作相對輕鬆”;而且,實習發的那1000元“辛苦費”居然也在工資里扣掉了。抱著“熬過去,前面就是個天”的想法,Alvan決定忍氣吞聲,他滿心以為試用期結束後,苦日子就要結束了。沒想到一拿到10月份的工資單,他又傻眼了:居然還是隻有1500元,因為“試用期為6個月了。”他再也無法忍受這樣的剝削,他決定和其他幾個同事一起“炒老闆的魷魚”。結果,人事部門竟然說按公司規定,試用期是1個月,所以他們需要付違約金。案例三 神奇面試電話
以下內容根據學生本人口述整理:
那天正在參加500強招聘會,手機放在包裡,等到拿出來看的時候,發現一個陌生的未接電話。這個年頭,這種號碼讓人興奮,心想“是不是有哪家公司約面試呢?”於是打回去了。接電話是一個男青年,我介紹完自己,他說他那邊是太平洋保險的,然後他問我怎麼星期一沒去面試。(他的普通話很不標準,一字一字的咬,而且每句話後還總是要來個升調)我說我沒收到通知,他就說“你不是有在暨南大學招聘會投過簡歷嗎?”我說沒有啊,(暨大招聘會我雖然有去,但是隻投了兩家銀行,並沒有投什麼保險,我記得很清楚。)然後他說你是不是忘記了,我模糊沒怎麼回答,然後他就說“那我現在通知你下個週四過來面試,地點在×××。”我說行的。他又說了一堆話,具體說什麼忘記了,但是最後一句話卻讓我很難忘:“……那到時就期待你的到來喔~喔~喔~(超波浪型的升調)”我聽得很無語,連忙說行的,行的,到時看。晚上回到宿舍一說,宿舍也有一同學收到同樣通知,結尾也一樣,我們彼此無語。最後也沒去面試了。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騙局呢?
在此提醒各位畢業生,在一些大型招聘會上,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專門收集畢業生的簡歷。隨後以用人單位人力資源經理的名義約見畢業生面試。誘騙畢業生進行傳銷活動。

案例四 招聘會上新陷阱面試丟手機
陳同學參加了一場招聘會,向包括“華斌”公司在內的多家公司投遞簡歷。25日下午,一小姐自稱姓張,是“華斌”公司工作人員,打電話通知陳已被意向聘用,通過面試即可上班。
半小時後,陳與自稱李經理的男子在某賓館見面。正談話時,小姐來電,稱讓李經理接電話。李將公文包交給陳後走到門外。陳等了半個小時,也不見李回來。她撥打自己手機,發現已關機。
派出所民警聞訊趕到,發現“李經理”的公文包是僅值幾塊錢的“地攤貨”,包內裝滿廢紙。民警調查得知,“華斌”公司根本沒有“小姐”和“李經理”。案例二 求工作心切大學生險掉進傳銷“陷阱”
面臨畢業的大四學生,在就業的壓力下差點落進傳銷陷阱。前日,成功脫身的周明(化名)告訴記者:“我要再把妹妹解救出來。”
周明是湖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大四學生,幾個星期前,他接到妹妹的電話,說廣東恩平市有個好工作機會,找工作心切的周明一聽,當天趕往廣東。
  到了恩平,妹妹將他帶到一個出租屋內,稱這就是“很有發展前途”的某公司,以賣衣服及化妝品為業務,“利潤豐厚”。
  幾天後,妹妹向他提出要交3860元的“會費”,並帶走了他的手機等用品。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周明每天都得接受所謂的“業務培訓”,行動不得自由。他提出要走,但涉世未深的妹妹已被完全洗腦,堅決不讓哥哥走。
最後,周明藉口要回學校完成畢業論文答辯,離開了廣東。案例一 面試是假,想收押金是真
先進行電話“面試”,輕鬆過關後卻要交納一定的押金、服裝費才能上崗。近日,某高校的謝力(化名)網上求職時發現對方貓膩,打電話查詢發現是個騙子公司。
謝力在網上釋出了自己的求職簡歷後,很快他就接到一名張姓男子的電話。這名男子自稱是廣東一家公司人力資源部的人事經理,從網上看到了他的簡歷,對其很感興趣。在詢問了謝力對有關待遇、保險等的看法後,該人事經理就表示謝力已通過了他們的電話“面試”。不過最後他卻表示,來上班之前需要先將800元的押金和服裝費匯到公司的賬號上。“這麼快就通過‘面試’,還要交錢才能上班?”謝力有些疑惑,“更何況我所學專業和這家公司並不沾邊!”
隨後,謝力根據對方的號碼通過114進行查詢,得到的答覆卻是該號碼並沒有這樣一個公司,這個號碼是個私人電話。“多虧我沒有匯錢。”

標籤:求職 陷阱 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