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求職風向

海外鍍金未必能拿高薪 留學生回國仍遭就業難

[導讀]“海外鍍層金、回國拿高薪”,但時移勢易,這一理念毫不留情地發生了變化:近年“海歸”的年薪行情由過去的幾十萬跌到幾萬。80後出國留學,回國後卻發現,想在國內找個好工作也不容易。

海外鍍金未必能拿高薪 留學生回國仍遭就業難

  【故事】花上百萬留學,回國仍遭就業難

80後吳娛在美國留學四年,本科畢業後回國。吳娛說,80後“海歸”很多,現在大家不會高看你一眼,他們同樣面臨找工作的壓力。

吳娛說,她在美國留學四年,前後花銷將近一百萬元人民幣。去年,吳娛畢業了,本想留在美國發展的她卻發現,作為一個外國人,在經濟危機時,想留在美國找一份工作是何等的艱難。

就這樣,吳娛選擇回國工作。回國後,可當她真正去找工作時才發現,自己所學的食品科學專業在國內目前形勢下並沒有太多的就業機會,即便是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也是如此。

最終,她憑藉自己的外語優勢,在一家外語培訓機構找到了一份做老師的工作。

無獨有偶。80後“海歸”謝林提起找工作,一臉的無奈。謝林說,國外畢業後,他在國內投了很多簡歷,都沒有迴音。就算讓他面試了,聽得最多的一句話也是“下一位”。“我的一些朋友到現在還沒有工作。在國外不知道珍惜,曠課,拿不到學歷,花了那麼多錢,兩三百萬,怎麼也得找個月薪上萬的工作才能撈回來吧,等著等著就等成‘海帶’了。”謝林說。

80後“海歸”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就是:雖然有著“海歸”的名字,但80後“海歸”早已不再像物以稀為貴的60後、70後“海歸”那樣光芒四射,耀眼奪目。

據世界HR(人力資源)實驗室隨機抽取的1500多個“海歸”樣本的統計結果顯示,有35%以上的“海歸”存在就業困難,40%的“海歸”感覺自己的職業方向出錯。很多用人單位甚至認為“海歸”往往傲慢自大,對薪水的要求不現實。

  ■ 大家發言

  “海歸”應理性估價自己

趙玲(天基人才網總經理,同時也是一個80後“海歸”的媽媽)

80後“海歸”最明顯的一點就是沒有工作經驗,他們的出國目的分為三種:真的學本領;長見識、混文憑;純屬混日子。而這樣的特點,也讓80後“海歸”不再如60後、70後“海歸”香餑餑般搶手。

  不要把留學變成遊學

史璞(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

不要把留學當成遊學,自然不會成為“海帶”。只要有真才實學,有真本事,到哪兒都能創出一片天地。

  理性看待“海帶”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這是國人以前流行的觀念。這種觀念也是“海歸”曾經風光的原因。喝過洋墨水、念過洋大學的海歸在初期確實受重視,不存在找工作難的問題。

改革開放30多年,出國留學一波接一波,從當初的公派出國留學,到後來的自費出國留學,不斷重新整理紀錄。國外的經濟危機讓他們不容易找工作,國內同樣對他們也開始理性對待。這個時候,“海歸”們自己也應該理性一些,不要再認為從海外回來就應該坐辦公室,拿高工資。有時候也會變成“海帶”(諧音海待,意指出國回來就待業)。

曾國藩說過:天下事當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海歸”也應該有這種心態。從國外歸來,如果找不到好工作,也可以從不起眼的工作做起,一步一步紮實走好,逐步實現自己的理想。畢竟,國內市場已經理性看待“海歸”,如果他們自己不理性看待自己,就無法更好地融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