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3篇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創新教法昇華數學學習

本篇文章反思了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混合運算》這一章節的教學實踐。深入分析了該章節的難點、學生的理解程度及針對性的實踐措施。旨在通過改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對混合運算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3篇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創新教法昇華數學學習

第1篇

要想上好計算課,一定要深入鑽研教材,貼近學生用真實、紮實、豐實、厚實的教學感染學生,這樣的計算課堂一定會告別枯燥,煥發生命的活力.在教學《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時,我主要採用“嘗試教學法”,以舊拓新,激發興趣,啟迪思維,引導學生自己探索知識。這節課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設計:

一 、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規律出發,以舊拓新。課的開始我出示一道口算題和一道整數四則運算題,讓學生在複習舊知的基礎上巧妙過渡到新知探索環節,促使學生“願聞其詳”,激發求知慾望。接著教師出示例1,讓學生通過與基本訓練題對比而匯入新課,為學習新的知識從心理需求到知識鋪墊做了必要的準備。

二、轉變了教師的角色。新課程認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而不是機械地告知學生。所以這部分的教學,我首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學源於思、思源於疑”。嘗試題的出示,促使學生心理上產生疑惑而發生認識上的衝突,激發了學生的內部動機,有利於在新舊知識的聯結點上展開教育。我注意在關鍵處提出一些問題,且內容恰當,難易適度,並富於思考性,易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出示嘗試題後,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知識,由於學生對這些知識並不陌生,很快會根據先算什麼,後算什麼而計算,使學生在交流中吸取其他同學的好方法。這一系列問題,對於學生的思維,有明確的導向作用。

三、培養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培養學生遷移類推能力。在教學中,注意學生在什麼知識點上會產生思維障礙,就在這個地方解決,為了弄清例2怎樣計算,讓學生運用例1探索的方法,類推遷移,嘗試做,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然後類推到“做一做”練習之中。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3篇 「混合運算」教學反思:創新教法昇華數學學習 第2張

第2篇

數學源於生活。儘管運算順序是一定的,但在課堂上我還是再現了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到文具店購買文具,從中自然地提出數學問題,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計算教學緊密結合,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便於學生積極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解決問題。情境的創設也能促進學生對運算順序的理解。

教學新知時,引導學生結合現實素材,藉助生活經驗,通過解決小軍買3本筆記本和一個書包一共要多少元、小晴買2盒水彩筆,付出50元,應找回多少元這兩個問題,讓學生親歷學習過程,主動地接受新知。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初步體會,逐漸學會,學習思辨,掌握技能。

學習知識是為了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體會的數學和生活的聯絡,以及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一系列由易到難的題目。首先讓學生運用所學的運算順序算一算,再出六道題其中有兩道是以前學過的同級運算讓學生辯一辯,最後出三道改錯題讓學生改一改。學生在這一系列的練習中不僅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同時也體會到了這些知識的價值。

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獲得了新知,再通過交流評價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在這一環節主要引導學生交流一下你有什麼收穫。最後利用智慧島對今天所學的知識進行一個適度的拓展。

1、學生在算20+3×5時,有學生把15寫在了加好的前面,教師應該怎樣引導?

2、學生列出20+(3×5)時,如何解釋這裡不需要小括號?

核心提示:本節課採用情境串教學,設計了大量的遊戲性、活動性的教學環節,符合兒童天性好玩、好動的特點,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與高漲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 1、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 課堂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由小紅回姥姥家的實際問題引入,這樣貼近生活,既使學生感受到生活離不...

本節課採用情境串教學,設計了大量的遊戲性、活動性的教學環節,符合兒童天性好玩、好動的特點,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與高漲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

課堂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由小紅回姥姥家的實際問題引入,這樣貼近生活,既使學生感受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源於生活,又使他們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和親切感。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是本節課的重點環節。教師相信、鼓勵學生,放手讓學生從自己的思維實際出發,給學生以充分的思考時間,對問題進行獨立探索、嘗試、討論、交流,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或正確或錯誤的思維過程。

加強估算教學,有利於讓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與靈活性,可以保證讓每個學生在掌握一般方法的前提下,讓全體學生得到發展。

4、結合教學內容,不失時機地滲透德育,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實現三維目標的有機融合。

第3篇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是:學生理解並掌握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裡,既有加減又有乘除法時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計算。在這節課中,我將計算與解決問題有機的結合,知識讓學生去構建,問題讓學生去發現,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上課時,我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過程,讓學生通過動手、動嘴、動腦等一系列活動,自己發現規律從而揭示運算順序。但在活動的過程中,當遇到比較複雜的算式,有些計算能力較差的學生根本就不能完成學習任務,我就讓學生髮揮互幫互助的精神,分成學習小組進行計算,而且讓大家都說一說運算順序並找出相同之處。這樣就給課堂壓縮了一些寶貴的時間。把這些時間用在讓更多的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上,我認為比較合適。

在複習兩步混合式題時,要求學生意讀題意。如:16×4+18 讀作:16乘4的積再加18,和是多少。 50-35÷5讀作:50減去35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這樣做可以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差、積、商,乘、除以、除等數學用語的含義,不但可以減少學生在讀題時讀錯數的現象,也為後面學習列綜合算式解答文字敘述題作了必要的滲透。

做三步混合式題時,不要求全體學生會依照運算順序讀題,但是在脫式計算過程中,要求學生口述運算順序。如:16×4+6×3 先算16乘4的積,再算6乘3的積,最後算64加18的和。

混合運算使學生明確:三步混合試題中如果出現兩積求和(差)、兩商求和(差)、一積一商求和(差)時,可以把乘除法同時脫式。

我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讓學生把準備題16×4十18中的18改寫成兩個數相乘的形式:16×4十6×3。

3 引導學生探索並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解題步驟,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

(1)觀察:觀察題目裡有幾個什麼樣的數,含有幾種運算子號及括號的位置。

(2)分析:分析題目中每個數的特徵和它們之間的運算關係,是否有簡算部分,哪些運算可以同步進行。

(3)確定:通過觀察、分析,確定先算什麼,後算什麼。

(4)計算:在分析、確定的基礎上,根據相應的計演算法則和運算性質進行計算。計算重要看準數字和計算符號,能簡算的儘量簡算。

(5)檢查:在計算的每個步驟中,都要及時檢查、及時驗算。首先,看數字和運算子號是否準確,然後,看步驟是否合理,在看結果是否正確。

4 結合學生易出現的錯誤,進行有針對性的必要訓練。

出現這種錯誤的原因是學生湊整的意識太強烈,而對運算順序的理解還不夠深刻。所以在計算時,提醒學生一定要先確定運算順序,再計算。通過了一定的訓練加深了學生對運算順序的理解,提高了計算的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