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大班打擊樂教案8篇 超乎想象的大班打擊樂教學方案

這篇教案以大班打擊樂為主題,針對幼兒園大班的特點和音樂教學目標,設計了一套適合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旨在讓幼兒們在歡快的音樂中愉悅學習,鍛鍊音樂感知和身體協調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大班打擊樂教案8篇 超乎想象的大班打擊樂教學方案

第1篇

為了進一步促進幼兒加深對馬的認識,我結合了二胡獨奏曲《賽馬》進行打擊樂活動。它是我國著名的民樂樂曲。將一首結構比較複雜的樂曲詮釋成特定的情景表演,讓幼兒去了解它、接納它、表現它,讓幼兒通過欣賞、律動、打擊樂演奏活動自發的投入到聽、說、想、做、演的活動中來,進行探索性、創造性的學習,從而生成本課題。

1、通過觀看木偶表演,欣賞樂曲《賽馬》,根據音樂形象和情緒,`用筷子隨節拍較投入地進行表演。

2、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和提供的材料,積極探索嘗試用筷子不同的敲擊方式,並探討其他樂器如何進行合理的匹配。

3、培養幼兒對欣賞樂曲的興趣及對民族音樂的喜愛。

四種顏色(紅、黃、白、黑)的木偶馬飾,二胡曲《賽馬》,共四組幼兒人手兩把筷子,串鈴,圓舞板,小鈴。

一、情景匯入老師:在一片美麗的大草原上奔跑著四匹駿馬,一匹紅馬、一匹黃馬、一匹白馬、還有一匹黑馬(相繼出現馬飾),看----它們來啦!(兩位老師手持馬飾,隨音樂進行木偶操作)幼兒邊聽樂曲,邊欣賞木偶表演。

師幼討論:剛才的音樂聽了有什麼感覺?你們看到它們在幹什麼?幼兒回憶剛才的情景表演,討論音樂情節。

幼兒討論,教師小結:樂曲開始,四匹馬一同快速奔跑→慢跑→紅馬首次領先→黃馬又次領先→白馬又跑到黃馬的前面→黑馬又超過了白馬→紅馬、白馬兩兩領先→黃馬、黑馬又共同領先→一起奔跑衝刺→反覆一次→到達終點,拉住韁繩"籲--"(全曲結束)

教師示範隨音樂用筷子敲奏。

①教師:你應該表演什麼顏色的馬?為什麼?幼兒:我坐的是紅色的椅子,就扮演紅色的馬。

②教師:你怎樣表演馬在奔跑?幼兒1:我可以象騎馬的叔叔那樣揮鞭;幼兒2:我可以喊"駕--"

幼兒聽音樂,分組用筷子演奏。

①教師出示小樂器:圓舞板、小鈴、串鈴。

手持木偶馬飾:剛才四匹馬奔跑時,哪裡發出聲音?哪種樂器最象馬鈴聲?(串鈴)加在單獨演奏,還是集體演奏的地方?(集體);哪種樂器最象馬蹄聲?(圓舞板)加在單獨演奏,還是集體演奏的地方?(單獨)

②各請兩位幼兒分別加奏串鈴和圓舞板,全體幼兒共同演奏。

在欣賞課《賽馬》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培養聆聽音樂的興趣和習慣,感受頗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學經驗,同時也有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

學生處於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一般情況下很難要求他們非常靜心的投入地來完整欣賞一首音樂,那麼,就需要教師來引導他們一步一步地被音樂吸引。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從而發展他們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但如何保證學生的學習物件始終是音樂,就需要教師把握一個度,因為任何教學手段都是為音樂服務的。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緊緊抓住以音樂審美為核心,讓學生充分地感受音樂情境。教學伊始,一段那達慕大會的視訊將學生帶進遼闊的大草原,帶進緊張激烈的比賽現場,為學生感受音樂情緒、聯想情境做鋪墊,生動形象地引導學生開啟視野。在完整初聽音樂中模仿賽馬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結合樂曲三樂段不同的音樂特點在分段細聽時,我根據a樂段的旋律緊湊密集音樂情緒緊張的特點設計了蒙古舞揚馬鞭的動作,將學生帶進緊張激烈的賽馬場。學生們有的小拳頭握得緊緊的,有的興奮地揮動著馬鞭,進入到音樂的意境中。在細聽b樂段時我以主題的.三次變奏用了二胡連弓、頓弓、撥絃三種演奏方法為切入點,讓學生視唱音樂主題,聆聽主題出現幾次,每次音樂情緒的變化。最後我揭示答案:演奏方法的不同。學生在音樂中興高采烈的模仿二胡三種不同的演奏方法,對音樂知識,音樂情緒理解更為深刻。在細聽a1樂段設計了學生模仿賽馬衝刺,體驗音樂。

當學生臉上洋溢位緊張的神情時,我知道學生已與音樂融為了一體。在模仿馬嘶鳴的動作時,學生更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現在想到那一匹匹小駿馬可愛的模樣,我的心就會隨著興奮起來,這說明我的教學是成功的。他們已在律動與模仿中感受到了《賽馬》所表現的意境和情趣。

針對學生音樂視野窄,對民族音樂的體驗感受不足的弱點。如果教師能現場用二胡演奏一曲賽馬,會讓學生更為深刻的感受到二胡這種民族樂器的極大藝術魅力。

大班打擊樂教案8篇 超乎想象的大班打擊樂教學方案 第2張

第2篇

1、在熟悉曲調的基礎上,嘗試用自制樂器演奏樂曲。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自制的打擊樂器一套(筷子每人兩把,每把筷子由三根筷子捆在一起,茶杯、雪碧瓶做的搖鈴、易拉罐做的響筒各一個),“單簧管波爾卡”音樂節奏圖,寫有三種節奏型的大白紙一張。

一、幼兒聽音樂進教室幼兒集體聽音樂,跳舞蹈進教室,坐在座位上一起拍手至音樂結束。

二、複習已學過的節出示寫有節奏型的`卡片,讓幼兒徒手練習打節拍。

(節奏讓幼兒動腦筋,可用古詩“靜夜詩”、“憫農”等念出這種節奏型)

1、師:小朋友節奏拍得真好!下面請你們聽一首音樂(放“拔根蘆柴花”音樂)。

提問:這首音樂好聽嗎?(好聽)這首音樂叫什麼名字?(拔根蘆柴花)

師:現在請小朋友再聽一遍音樂,聽一聽這首音樂是幾拍子的節奏?聽起來有什麼樣的感覺?(放“拔根蘆柴花”的音樂讓幼兒邊聽音樂邊自由的做動作)

提問:這首音樂是幾拍子的節奏?(2/4拍)這首音樂聽起來有什麼樣的感覺?(活潑、快樂,就像過年一樣的熱鬧、舒服……)

2、師:今天老師教小朋友演奏這首音樂,先聽這首曲子的第一部分。(放第一部分的音樂)

提問:哪個小朋友能拍出這段音樂的節奏?(讓個別幼兒練習拍節奏×××|×××|)請某小朋友上來帶領大家邊聽音樂邊拍節奏。(放第一部分的音樂讓幼兒練習)

師:繼續聽音樂的第二部分,聽聽我們拍什麼節奏?(放第二部分音樂)聽完音樂後讓幼兒拍出××××|××××|節奏,請一個幼兒上來帶領大家邊聽音樂邊拍節奏。(放第二部分音樂)

師:大家一起聽音樂的第三部分?聽聽拍什麼樣的節奏?(放第三部分音樂)聽完音樂後讓幼兒拍出××|××|××|節奏,請一個幼兒上來帶領大家邊聽音樂邊拍節奏。(放第三部分音樂)

師:小朋友節奏拍得真好!老師把你們拍的三種節奏型寫在紙上,現在請小朋友拿起我們喜歡敲的筷子跟著音樂演奏一遍。(放“拔根蘆柴花”音樂,出示圖――老師指揮幼兒看三種節奏型演奏)

師:演奏得真好,下面看一看這是什麼?(出示茶杯,自制的響筒、搖鈴,讓幼兒說出自制樂器名稱)

師:對了,這是我們自己做的響筒、搖鈴。這是我們經常用到的小茶杯,今天就用我們自己做的小樂器演奏這首音樂,幼兒聽音樂分別用響筒、搖鈴、小茶杯演奏第一段音樂。

師:第二段音樂我們要分組演奏,先用響筒演奏音樂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用茶杯演奏,第三部分用搖鈴演奏,最後兩小節大家合奏。

師:我們學會了合奏,分組演奏,現在我們完整演奏這首曲子,第一段音樂合奏,第二段音樂分組演奏,第一部分用響筒演奏,第二部分用茶杯演奏,第三部分用搖鈴演奏,第二段音樂最後兩小節大家合奏。讓幼兒練習演奏兩遍。

四、跳“單簧管波爾卡”舞。讓幼兒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示音樂節奏強弱、快慢。

師:我們一起跟著音樂跳舞吧!請你們用自己想出來的動作學一學這些美麗的花和枝條在音樂聲中跳舞的樣子,音樂一樣的地方做一樣的動作,音樂不一樣的地方做不一樣的動作。(最後,老師同幼兒一起隨歡快音樂出教室)

這周的音樂活動是《拔根蘆柴花》,這重點目標是讓孩子練習幾種節奏,並學習用不同的動作方式進行演奏。《指南》中教育建議之處:創造條件讓幼兒接觸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我自制了整首樂曲的節奏圖譜,並在白板上將幾種不同的節奏出示。並且根據不同的節奏繪製了不同的樂器符號,這樣可以讓幼兒簡單易懂。整節活動幼兒興趣較高,對於平常都是唱的方式上音樂課,這次改為打擊樂他們顯現的異常的興奮。他們積極的配合,運用不同的動作、聲音完成了整節活動。

第3篇

活動的靈感來源於“超級瑪麗”電玩遊戲,這個遊戲情節明瞭,人物的善惡清晰,孩子們都很喜歡玩。音樂原曲名《胡西爾?休西波爾卡》,是手風琴樂曲,曲風較歡快、詼諧,樂段清晰,稍作剪輯,便呈現出aba結構特點。我將“超級瑪麗”的遊戲情境與樂曲結合,設計出打擊樂遊戲“瑪麗波爾卡”,以“闖關”的遊戲情境吸引幼兒積極參與。

1.熟悉樂曲《瑪麗波爾卡》,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能隨樂合拍地做“走、跳和吃蘑菇長大”的律動,能看指揮進行打擊樂演奏活動。

2.在圖譜和口令動作的暗示下,大膽匹配樂器,嘗試根據b段音樂的變化奏出“由弱變強”的音響效果.能在遊戲情節進展線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並進行合樂演奏。

幼兒玩過遊戲“超級瑪麗”;圖譜和音樂;鈴鼓、圓舞板、小鈴各6副,大鼓一套。

師:你們玩過“超級瑪麗"的遊戲嗎?裡面有哪些好玩的?

師:這裡有一幅圖,圖裡的瑪麗正在闖關.看看他遇到了誰?(特別強調烏龜的特徵與應對的方法)

師:瑪麗闖關的時候還有音樂,我們一邊聽音樂一邊看看瑪麗是按什麼路線闖關的。

(1)師幼創編a段“走、跳、定住”動作,並隨樂練習。

師:我們清楚了瑪麗是怎麼闖關的,誰來試一試?大家坐在椅子上學一學。(合樂練習a段)

(2)師幼創編b段“吃一個蘑菇,慢慢長大”的.動作,並隨樂練習。

師:瑪麗會怎麼吃蘑菇、怎麼長大呢?誰來試試?大家向他學一學。(合樂練習b+a段)

師:我們合著音樂,把吃蘑菇和後面的走跳、放鞭炮動作試一試。

師:跟著音樂把你們剛剛編的動作完整做一次。(合樂完整練習)

(評析:活動開始教師通過簡潔的提問將幼兒的思維喚醒,回憶出電玩遊戲中瑪麗闖關的情境。隨後教師出示相關圖譜,啟發幼兒觀察其中的事物,並使用朗朗上口的口令幫助幼兒熟知動作模型和節奏模型。最後,強調音樂的aba結構,為後面的活動奠定了基礎)

二、隨樂進行“超級瑪麗”律動遊戲,再次感受遊戲的樂趣

師:我們要進行闖關遊戲了,記住,烏龜來了千萬不能動哦!小瑪麗們準備好了嗎?

(評析:教師賦予幼兒“超級瑪麗”的角色身份進行闖關遊戲,幫助幼兒再次欣賞了音樂,並在玩中對音樂、角色、情節有了更加深刻的記憶和理解。結尾處加上代表成功的尾音,讓幼兒自己辨別成功與否,增加了趣味性)

三、探索為樂曲匹配合適的“武器”,看指揮大膽地進行闖關遊戲

1.根據身體動作的暗示,探索用鈴鼓的不同演奏方法匹配b段音樂,用圓舞板和小鈴匹配a段音樂並分段演奏。

2.看指揮完整隨樂演奏.初步感受用樂器當武器闖關的樂趣。(第一關)

3.在遊戲情節進展線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進行合樂演奏。(第二關)

4.交換“武器”,體驗用不同的“武器”闖關的樂趣。(第三關)

(評析:此環節的遊戲性更加明顯,幼兒完全置身於闖關、挑戰的情境中)

1.部分幼兒做律動遊戲,部分幼兒用樂器伴奏做掩護,進行終極闖關。

師:我們要進行最後的終極挑戰了,只要你們闖過這一關就能變成超級瑪麗!請每隊的前四位小瑪麗先上來闖關,其他超級瑪麗在座位上用“武器”為他們做掩護。如果他們過關了,一會兒再掩護你們闖關。

(評析:部分幼兒在場地中間表演律動遊戲,部分幼兒用樂器當武器演奏,雙方協助闖關,增強了幼兒的合作能力和藝術表現力)

第4篇

1、在學習舞蹈《大中國》的基礎上,學習用打擊樂器為《大中國》伴奏

2、看懂樂曲圖譜,根據舞蹈動作的節奏,討論相應的節奏型

3、按自己的意願選擇樂器,看指揮協調的演奏樂曲。

1、打擊樂器—手搖鈴,碰鈴,沙錘,沙蛋,圓舞板,鈴鼓和雙響筒若干

(1)師:小朋友們,還記得我們上一次課學習的舞蹈《大中國》嗎?我們一起來跳出來吧!

(1)師:老師剛剛看到我們小朋友跳的都很好,那現在老師想請你們用拍手來給我伴奏,我來跳舞,到最後高潮那裡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來揮動我們的綵帶。你們準備好了麼?(2)老師注意觀察了一下我們大家拍手的節奏有的不統一,那我們現在就來看看

(3)我們先來看我們高潮的地方,舞蹈動作是怎麼做的啊?這個舞蹈動作給你一種什麼感覺呢?我們可以用什麼手勢來解決?那我們就用飄著的綵帶來表示延長的動作。

(4)那我們的圖譜上還有什麼呢?老師現在用手指到哪裡,你們就跟我一起拍手,老師要是指的快,那我們拍手的速度也要快。

教師引導幼兒根據圖譜再次練習用手拍節奏。教師指揮幼兒分組拍手來演奏《大中國》。

(2)師:現在啊,老師想當一次小指揮,老師指到哪裡,哪裡的小朋友就拍手。

幼兒按意願選擇樂器,在自主看圖譜的基礎上邊聽樂曲邊用樂器演奏。教師指導幼兒進行練習,即根據圖譜上的`樂器標記演奏相應的節奏。教師請幼兒交換樂器,師生共同演奏樂曲"大中國"。並請剩餘的同學給《大中國》伴舞。

(1)現在,先請小朋友來玩一玩我們的樂器,再來看看我們可以怎麼用他們來演奏。

(2)這首歌曲高潮的地方比前面要更加高昂,所以我們可以用哪種樂器呢?

(3)那現在,我們就用我們選好的打擊樂來演奏一次吧!

(4)老師又要變成小指揮啦,指到哪裡哪裡的小朋友就來演奏,再來幾個小朋友來伴舞。

結束語:今天我們用樂器演奏了一首好聽的樂曲《大中國》,讓我們下次在一起和樂器寶寶一起演奏,好嗎?

第5篇

1.嘗試拍打身體和敲擊廚房器皿來表現二拍子的強弱節奏特點。

2.感受、表現樂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在合奏活動中享受合作成功的快樂。

1.廚房器皿:鍋、碗、瓢、盤、勺子、筷子、水桶、切板、西餐刀若干件;

(一)聽一聽,身體動一動感受音樂,提問:“這首音樂聽起來什麼感覺?”“聽到音樂你想幹什麼?”啟發引導幼兒跟隨音樂拍打身體來表現二拍子的'強弱特點。

(二)敲一敲,器皿玩一玩教師引導幼兒敲擊器皿,以“二拍子”為主基調敲打。

(1)魚貫進行敲擊活動:每位幼兒嘗試用器皿敲出二拍子的強弱節奏。

(1)以“二拍子”為主基調跟隨音樂切菜,先慢速,再快速。

(2)教師給幼兒切好的菜拌上沙拉,與同伴、老師分享。

第6篇

在秋天的主題中,孩子們對小松鼠摘松果準備過冬的這一情節有了一定的感受,因此選擇了奧爾夫的“小松鼠進行曲”,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創編了小松鼠摘果子的情境配上音樂,這樣能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音樂的性質和段落。

⒈熟悉樂曲旋律,感受樂曲中激昂、強烈的進行曲旋律風格。

⒉能用樂器表現小松鼠走、跳、跑的不同節奏,表現音樂的情節。

“秋天到了,小松鼠要準備過冬的食物了,小松鼠最喜歡吃什麼呢?”(松果)

⒉小松鼠要準備出發了。(一邊放音樂,一邊演示小松鼠)

小松鼠走啊走,走到了松樹林裡,滋溜滋溜的爬上了第一棵松樹,從一棵松樹跳到了另一棵松樹上,摘到了松果,高高興興的`跑回了家。

⒊提問:小松鼠是怎樣去摘松果的,先怎麼樣?再怎麼樣?

⒈小松鼠們,你們想不想去摘果子?讓我們一起出發吧!(聽音樂用走、跳、跑來進行表現。)

⒉重點提醒幼兒在跑的時候要注意節奏的穩定,提升要求再來一次。

這裡有小松鼠走路時留下的腳印,請你看看哪個是走?哪個是跳?哪個是跑?為什麼?(把相應的圖譜添置在圖片中)

走可以用我們的哪個身體動作來表現?跳呢?跑呢?(幼兒用身體動作來進行打擊表演)

⒈出示三種不同的樂器,討論哪一種來演奏走的節奏?(根據幼兒的建議在每一段的節奏譜上貼上樂器符號)

⒉開始演奏,(幼兒分成四組,一組演奏走,一組演奏跳,一組演奏跑,一組表演)

反思:活動環節比較的清晰,從感受音樂入手,運用故事情境來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段落和特質。從身體的韻律慢慢過渡到對節奏的感受、匹配和打擊表現,層層遞進。

建議:活動中出現的節奏型和演奏形式對大班的幼兒來說比較的簡單,因此是否能把預設二教時的二聲部合奏也放入這一教時中,可能內容會比較的豐富,有挑戰!

第7篇

3、樂於參與活動,願意大膽表現,體驗節奏活動的樂趣。

1、匯入活動:師幼邊聽音樂邊做小樹葉飄落的動作散落進場。

⑴師:“看,這裡也有一棵大樹,秋風一吹,小樹葉們飄到新房子裡了。”

☆教師出示背景圖,請幼兒觀察落葉的擺放順序。(十六宮格每個格子裡都有一片樹葉)

教師念第一行的.節奏,請幼兒用自己想到的聲音念其餘的節奏。要求怨偶而念得勻速,不能有時快有時慢。

☆教師示範,幼兒跟念,完整練習,並請個別幼兒用自己喜歡的聲音念出節奏。

⑵師:我們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樹葉飄落時發出的聲音呢?(拍手、跺腳等)。

⑶師:一陣風吹過,小樹葉的位置有了變化。(出現空格)

☆可以用什麼動作表示沒有樹葉的房間?(捂嘴、抓手或摸膝等)。

⑴師:小樹葉們,你們有沒有發現這裡還有四座房子,還有很多樹葉想住進去呢。你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房子,讓小樹葉住進去,有的房間住一片樹葉,有的房間可以空著,完成後把你們創編的節奏念一念。

師幼各選一個籮筐,聽音樂中的小樂器聲音,甩出相同數量的落葉。

第8篇

奶粉桶是班級小舞臺活動區中孩子們共同收集的道具,每天看著孩子們快樂的敲打發出叮叮咚咚的聲音時,老師設想怎樣讓孩子們在隨意敲打奶粉桶的過程中,通過有意識的引導讓孩子感受樂曲中節奏的變化,獲得相關節奏的知識,並讓孩子體驗利用日常物品敲敲打打為樂曲伴奏的快樂,於是設計生成了這節打擊樂活動《奶粉桶變奏曲》。

2、熟悉歌曲的旋律與節奏,看圖譜探索、嘗試用奶粉桶的不同部位進行打擊。

3、在熟悉| xx x |節奏型基礎上,掌握| x x | xx x |、| xx xx | xx x |節奏型,能隨樂合拍打擊表演。

3、| x x | xx x |、| xx xx | xx x |節奏型圖譜,完整圖譜一張

師:昨天我們學唱了一首好聽的'歌曲《愛我你就抱抱我》,還記得嗎?我們一起來表演給客人老師們看看!

2、教師出示奶粉桶,進行打擊樂表演,激發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要用一種特殊的樂器來表演這首歌曲。能猜出來是什麼嗎?你們看,這是什麼?(奶粉桶)下面請看表演,音樂!

師:奶粉桶也能當樂器好不好玩啊?你們想試試嗎?試一試敲一敲奶粉桶的桶身、蓋、底,聽聽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請你們自己選一個吧。

二、看圖譜探索、嘗試用奶粉桶的不同部位,進行| x x | xx x |、| xx xx | xx x |節奏型打擊練習

師:有小朋友發現筷子上的藍色標記,就我們手握著的地方!

師:你敲的是哪裡呀?你們感覺敲哪裡好聽?桶蓋敲起來像什麼聲音?桶身、桶底聲音感覺什麼樣?怎麼拿桶敲出來的聲音才好聽呢?

師:瞧,老師帶來一張節奏圖,你們認識嗎?你們能用奶粉桶打出這個節奏嗎?

師:那我再添上兩顆愛心,你們還會打嗎?咦,這個節奏聽起來像我們歌曲裡的哪句啊?那我們就試試邊唱邊打。

師:這個節奏圖和剛才的節奏圖有什麼不一樣?我們都來試一試?誰願意上來試試?歌曲裡的哪句就是這個節奏呢?

師:你們想不想用這幾種節奏來表演《愛我你就抱抱我》這首歌曲。(出示完整圖譜)圖譜上有什麼地方看不明白?

師:圖譜上藍色的愛心表示唱的部分。兩邊的兩條豎線、兩個點叫反覆記號,就是要表演兩遍的意思。空心的愛心表示打到這裡要停一下。我們一起來看圖譜唱一唱。

師:小朋友表演的真棒,這首曲子有唱的部分有打擊的部分,誰願意來表演唱的部分?其他小朋友進行打擊。看看你們配合得怎們樣?我來用手勢提醒你們。

師:好聽的歌配上有趣的打擊,我們請客人老師拍手打節奏和我們一起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