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秋姑娘的信》教學反思秋姑娘的信教案及反思4篇 《秋姑娘的信》教案反思

《秋姑娘的信》是一篇充滿情感的散文,由於其優美的語言和感人的情感,成為許多教師進行教學的素材之一。本文將探討該篇教學案例及反思,為教師們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學和教學反思策略。

《秋姑娘的信》教學反思秋姑娘的信教案及反思4篇 《秋姑娘的信》教案反思

第1篇

1.通過創設“讀信”的情境,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認識秋天的一些特徵,懂得朋友之間要相互關心的道理。

學生自由讀第2~5自然段,思考問題:秋姑娘給哪些好朋友寫信了,信上都寫了些什麼?

投影畫面:一隻大雁銜著一張楓葉形信紙。信紙上寫著:

你們好!你們要飛到南方去過冬了。路上可要多加小心啊!

(2) 出示分別貼有青蛙、松鼠、孩子頭像的楓葉形信紙,設問:秋姑娘給青蛙、松鼠、山村孩子的信上又寫了些什麼呢?小朋友能讀給老師聽聽嗎?

(3) 將楓葉形信紙分發給各學習小組,分小組討論其餘三封信的內容。

(4) 各小組選一位代表分別戴上青蛙、松鼠、孩子的頭飾“讀信”。

(1) 讀了秋姑娘的這幾封信,你想對秋姑娘說些什麼?說說自己的體會。

(2) 讓學生把第2~5自然段讀給好朋友聽,要求朗讀時要把秋姑娘對朋友的關心表達出來。

一年級學生還不會寫信,但他們嚮往著自己能寫信,會讀信。創“讀信”的情境,正是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而設計的,從而充分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心嚮往之”,學生怎麼會不全身心地投入呢?“給大雁的信”是一個範例,為學生的合理聯想提供了模仿物件。表演“讀信”則讓學生完全融入了秋的意境,這樣感情朗讀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幾乎沒有對課文內容進行分析講解,僅是充當了“讀信”這一語言實踐活動的開發者、組織者、欣賞者,還學生主體地位,讓們自由閱讀,自我體驗,自主創造。

《秋姑娘的信》教學反思秋姑娘的信教案及反思4篇 《秋姑娘的信》教案反思 第2張

第2篇

在認真備課的基礎上,我也採用了很多種朗讀的形式,很多種有趣的教學形式,學生的積極性應該是很高的。對於預期的目標也基本上完成的可以。

這篇課文主要是讚揚了秋姑娘關愛別人的一種品質,我喜歡在文章上做點文章,我想課文的編排意圖也是如此,希望每位教師都能真正把握教材,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於是,在課結束時,我問了學生這樣一個問題:平時像信上這些關心的話語,都是誰對你說的?學生們脫口而出:媽媽、爸爸、爺爺、奶奶等親人。我又問學生,你對他們說過這樣的話嗎?教室裡安靜了,大多數學生說沒有。在我的意料之中。我臨時佈置給學生一個特殊的家作,讓孩子們回去為長輩洗一次腳(於是就有了前面上傳的寫話內容,因為班級之間進度不一樣,所以先上傳了寫話,後上傳了反思),學生們臉上露出了不好意思的表情,我對他們說,這次作業很重要,做完了之後把它寫下來,讓我看看你們的行動。

結果是讓我感到欣慰的,寫話的內容很真實,很多家長給我來了電話,對我佈置這樣的作業表示感謝,有的在家作本上留言,說:俞老師,感謝你想得很周到,沒有這樣的作業,我的孩子可能還沒那麼快長大。我聽了,看了,也很感動。作為一個教師,不僅教書,還得育人。懂得關愛別人應該從小培養,大人的麻木,不懂抓住契機激發,培養出來的孩子也只是知識上的巨人,品質上的矮子。這樣的矮子於社會,於家庭,有何作用?

第3篇

?秋姑娘的信》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一冊的課文,是一篇圖文並茂、充滿童趣和蘊含自然常識的課文。講的是秋姑娘給大雁、青蛙、松鼠和山村孩子寫信,展現了一幅大雁南飛、青蛙冬眠、松鼠儲食、小樹穿“冬衣”的秋景圖。同時使人感到秋姑娘對大雁、青蛙、松鼠、小樹的關懷和體貼,由此讓學生了解秋去冬來的季節變化特點,知道自然界動物和植物過冬的情形。激勵學生關愛自然,關愛夥伴,珍惜友誼的情感。

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和正確認讀書寫生字是他們在知識能力方面達到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教學中,我把讀和寫當作重點,目的是想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真正領悟課文的語言美,但在上課過程中,很多教學過程的生成還是存在了許多不足。

一年級的學生剛剛進入閱讀訓練,因此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我採用了範讀,幫孩子找到關鍵詞等方法訓練學生。一年級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但是閱讀理解能力較弱,當孩子一遍遍地讀了之後,還找不到感覺,此時教師的範讀對學生有很大的幫助。一遍遍地問孩子:“這句話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讀啊?”讓孩子“請你用這樣的語氣來讀一讀”。這些要求,其實對於孩子來說還是茫然的,朗讀時需要技巧的,因此,教會孩子抓住重點詞,才是真正的給孩子授之以漁。我這節課上,一開始出示一句話:“咦,樹上的楓葉都到哪兒去了?”在孩子讀了兩遍,感覺到沒有讀出味道時,我就直接問學生:“想不想聽老師讀一下?”並且教會學生兩個小祕訣:這個小短豎告訴我們這裡要稍稍停頓。有了這個問號我們讀到最後就要往上揚。這兩個小祕訣一教,再聽老師一範讀,學生立馬就覺得有法可循,再指名讀的時候,孩子就讀得有聲有色了。

一直覺得課堂上自己的評價語言很匱乏,用得最多的詞語是“好”“你真棒”“你想得真周到”“讀得真好”……而這些詞語根本就達不到啟迪孩子情感的效果。幸而,在上課之前,聽前輩們在評課的時候,說了這麼一句話:“教師的評價語言,不僅要激發孩子的積極性,還要能夠啟發孩子的思考,引導孩子的正確的思路。”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因此在設計教學過程的時候,我特地預設了一些可以用到的評價語言,比如:我問學生秋姑娘在信中會讓大雁他們小心什麼呢?學生說了一些以後,我給於孩子的評價是:小朋友為大雁想得真多呀!你們和秋姑娘一樣都在為大雁擔心!你們也是會關心人的小朋友。這樣,就把文章的主旨也一下子帶給了學生。

但是,教師的評價語言需要教師的積累和教學功底,因此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還是需要多積累,多思考。

讓孩子進行說話訓練的時候,我聯絡生活實際,告訴孩子可以給自己關心的人寫信,引導學生學習關心自己的朋友和親人,“你想關心關心你的朋友和親人嗎?你想告訴他們什麼?”學生自然而然地想到去關心自己的同學、老師、親人……這樣把對學生思想品德的薰陶悄然融入了說話寫話的訓練之中。

第4篇

?秋姑娘的信》是一篇充滿童趣的文章。如果能通過現代化的多媒體課件演示,把飄逸美麗的秋姑娘、排隊南飛的大雁、地下冬眠的青蛙、可愛活潑的小松鼠、風中直立的小樹及火紅的楓葉等景象一一呈現,讓學生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就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事實上不能做到每節課實現電教化,那如何引導低年級學生走好閱讀的第一步?說到低年級學生,注意力短暫,理解能力差,而且十分貪玩好動。不是你讓他“探究性學習”,他就“探究性學習”,那如何在傳統課堂中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有效的進行閱讀教學,達到“活學樂背”呢?我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先以看圖激趣,學生在感受圖畫的色彩鮮豔時,讓他們說說是什麼季節嗎?為什麼?請他們按順序說說圖上都畫了些什麼?培養他們的說話能力。在學生看圖說的同時隨機出示詞或片語進行生字教學,圖文結合,使形象生動的圖片與漢字聯絡起來,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圖促讀。當學生能熟練地認讀這些詞或片語後,我邊演邊範讀,使課文的內容和感情給學生一個總的印象,接著讓學生自由練讀,同桌互讀,小組比讀,男女賽讀(當然這其間要注意評價的內容和方式)。然後分角色表演,當然教師要注意當好“導演”的作用,指導學生練習提問題,能自己解決的問題鼓勵學生自己解答。以演導思。如:請一位同學上臺演秋姑娘,動作可設計為“摘下片片楓葉”,其他學生練習提問。(如:秋姑娘你幹嗎?你要給誰寫信?你的好朋友是誰?教師可引導秋天有哪些特徵?)接著以演品讀。把秋姑娘給好朋友的一封封的信進行動作展示,學生旁白,並適當進行有機組合表演,學生配音。在演中讀,在讀中演,喜歡哪一封信,就自己多讀幾遍。讀熟了,找自己喜歡的夥伴,邊演邊讀,注意要互相評一評誰做得最好。全班都來演一演,讀一讀,看誰最棒。使學生“活學樂背”,激發閱讀興趣。最後以演悟讀,你讀懂了什麼?你覺的還可能是給誰寫信?

師:大雁們,動身飛吧!小朋友們,你們有什麼問題想問啊?大雁要注意聽好了,要回答大家的問題哦!(“大雁”繞著教室一圈一圈的飛起來,學生的思維也活躍起來,對話多元化)

“大雁”:冬天,這裡的天氣變冷了,我們要到暖和的南方去

在執教《秋姑娘的信》時,本人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閱讀基礎,以演促讀,以演質疑,以演導思,以演品讀,收到很好的效果。

?標準》關於1、2年級閱讀教學階段目標的第一條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只有讓學生喜歡讀書,主動的讀書,才能談創新提高。這就是在閱讀目標方面強調的“情感態度”。在教學中,本人以掛圖激趣,看圖貼詞,圖文結合,在讀通讀順的情況下,以演導讀,讓學生在寬鬆和諧的課堂中親身體驗,“走進文字”,在演中質疑,讀中導思,“感悟文字”,演後自讀,拓展延伸,“走向生活”。讓學生在輕鬆、活躍的氣氛中走好閱讀教學的第一步。。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一年級的學生剛剛進入閱讀訓練,他們直呼的技能還不熟練,識的字又很少,所以學習閱讀困難極大,如何扶好非常關鍵。因此,在課堂伊始,事先掃除障礙,把比較生疏的字、詞、句、難度大的長句等揭示出來,逐一指導練讀,等這些難讀的詞語和句子讀熟了,讀順了,學生再練讀全文,採取多種方式讓學生讀通讀順。在閱讀訓練中以學生為主體,根據他們的抽象思維差、好奇愛動等特點,以演為線索,在演中導讀,在演中質疑,邊演邊讀,學會提問,學會思考,學會理解,在演、問、說中,緊緊抓住讀書訓練這條主線不放,讓他們在讀中感悟,又反過來以悟促讀。

40分鐘時間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挺長的,如何讓好動的孩子們上好閱讀課?因此在後半節課時,我就是讓學生站起來,動起來,說起來,讀起來,在動作的配合下有節奏的讀,學習有韻味的讀,有感情的讀,在琅琅的書聲中,反覆朗讀成誦,在讀中瞭解閱讀樂趣,理解課文內容,逐步提高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