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大班數學教案4篇 數學教學大班化:策略與實踐

本文為大班數學教案資料,具有良好的實用性和教育價值,針對大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需求,給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數學教學方案和實踐案例,旨在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數學思維和能力的綜合發展。

大班數學教案4篇 數學教學大班化:策略與實踐

第1篇

3、學習8的`形成數數,知道7添1是8,認讀數字8,並理解8的實際意義。

教師:今天小兔子要來做客,我們給小兔子準備好吃的蘿蔔和蘑菇好嗎?

(1)請小朋友拔7個蘿蔔排成一隊,幼兒點數並說出總數。

(2)再請小朋友採7個蘑菇排成一隊,並於蘿蔔找好朋友,

(3)你拔了幾個蘿蔔?蘿蔔和蘑菇誰多誰少還是一樣多?

(1)8除了能表示8個桃子、8個蘿蔔外,還表示8個什麼?

講評:表揚課堂上積極動腦筋、積極回答問題的幼兒。

大班數學教案4篇 數學教學大班化:策略與實踐 第2張

第2篇

教師藉助大瓢蟲告訴孩子,大瓢蟲身上的黑點能兩兩對應的,那麼這個數就是雙數;有一個黑點多出來的,那麼這個數就是單數。

請幼兒在自己製作的瓢蟲上嘗試,看看從1到10中,哪幾個數是雙數,哪幾個數是單數,並把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

教師任意出示1—10內的一個數字卡,幼兒識別是單數還是雙數,然後用動作表示。如:單數拍手,雙數跺腳。

第3篇

大班數學活動七朵花教案(附教學反思)主要包含了設計背景,活動目標,重點難點,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教學反思等內容,學習7的不同組成方法,發展觀察和邏輯思維能力,學習7的加法,嘗試編加法題,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數學活動課,快來看七朵花教案吧。

本次教學活動中,我把操作法作為幼兒學習編7的加法應用題的學習方法,通過觀察————表述交流———探索發現————小結提升等迴圈往復的操作練習中,讓幼兒在觀察這7朵花中進一步掌握加法應用題的結構,體驗編應用題的樂趣,又讓幼兒在活動中發展了數學能力,從而進一步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與邏輯性

1、學習7的不同組成方法,發展觀察和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難點:能根據不同的畫面進行講述,並列出相應的算式。

2、花園的圖片1張:不同顏色、種類、大小等特徵的花朵共7朵;紙、筆若干,7的加法算式題若干,蝴蝶和花朵的胸飾,背景音樂。

問題匯入:這是什麼季節?這麼美麗的花都是一樣的嗎?(教案來自:教案網。)引導幼兒觀察,尋找花朵的不同特徵。

2、幼兒嘗試根據花朵的特徵編加法題,並講講題目所表示的意思。(2+5=72朵花有葉子,5朵花沒有葉子)

教師:有誰也是找到這個特徵,但是編的題目不一樣?(5+2=7)

引導幼兒理解:加號兩邊的數字換一換,答案是一樣的。

2、教師小結:花園裡一共有7朵花,大家列出題目的根據雖然不一樣,但是答案是一樣的。

1、介紹遊戲規則:花和蝴蝶身上都有數字,蝴蝶聽著音樂找花,音樂結束時,花和蝴蝶必須結成一對。檢驗:蝴蝶和花的兩個數字加起來正好是7,就算勝出。

學前班的數學教學是一門系統的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具有一定特點的規律,密切聯絡幼兒身邊的生活實際。學習七朵花研討課,我運用幼兒生活中熟悉易理解的美麗的花朵,設計花園圖片進行教學,按花朵的不同顏色、種類、大小等特徵。直觀解決教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幼兒思維具體形象。加深幼兒理解加號左、右邊的兩個加數可以交換位置和不變的道理,能讓幼兒在發展思維中體驗,感知物體的數量與變換及學會分析問題,我的教學能做到讓幼兒在想一想,練一練,玩一玩的練習中得到鞏固。本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能激發幼兒探究知識的興趣,能較好地達到教學目的。

第4篇

2、探索按標記圖的要求在圈裡擺放相應數量的物體。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電子白板課件;大、小呼啦圈若干,瓶寶寶10只,幼兒操作用的小兔、圓圈等。

1、出示瓶寶寶,數出瓶寶寶的數量,分別請兩名幼兒玩套圈遊戲。

2、、出示標記圖(紅圈和黃圈),請幼兒說說標記圖的含義。(、dakao8、com)在標記圖後面記錄套圈遊戲中套到的圈內瓶寶寶的數量。

3、請幾名幼兒和教師同時套圈,設定兩個圈同時套中一個瓶寶寶的情境,引發幼兒討論:藍圈和紅圈套中了同一個瓶寶寶,這個瓶寶寶該算誰套中的呢?

1、在ppt上演示兩圈套中同一個瓶寶寶的過程,帶領幼兒分析交叉部分瓶寶寶的特徵:既在紅圈也在黃圈,計數兩個圈內瓶寶寶數量時都要將它算進去。

2、出示圖二,改變交叉部分瓶寶寶的數量,引導幼兒正確計數紅、黃圈裡各有幾個瓶寶寶。

1、出示標記圖一:紅圈2只藍圈2只,分析標記圖要求:怎樣給2只兔寶寶站圈。

幼兒第一次操作。教師演示幼兒的操作,請大家檢查進行驗證。

2、出示標記圖二:3只小兔來站圈,看標記,什麼要求?紅圈2只藍圈2只,怎麼站?

3、出示標記圖三:紅圈2只藍圈3只,3只小兔來站圈,怎麼站?

你們想不想也來玩站圈遊戲,看標記圖一,幾個人一組?(4個人一組)對,4個小朋友來站圈,怎麼站呢?什麼要求?(紅圈裡3人,藍圈裡2人),規則是4個小朋友全部都要參加站圈遊戲,不能漏了一個人。

1、幼兒4個人一組站好後,老師給幼兒發紅、藍兩個圈,幼兒自由站圈。

2、分別出示圖二(紅圈裡2人,藍圈裡4人),幼兒看標記玩站圈遊戲,體驗成功和合作的樂趣。

在備課前,我就一直構思如何來安排這節課,我班班額過大(77名幼兒,最近常到園的也有70或72名幼兒),對幼兒的分組活動也做了認真的思考,組分多了沒人管理(一個老師、兩個保育員),最終把每個遊戲活動時分成三個組來完成。

在“自由玩圈”活動中,當老師讓幼兒自己想出圈的玩法時,幼兒的積極性很高,每個幼兒都能拿著圈玩,有幾個幼兒表現特別突出,能用圈套自己、手上轉、地上滾,老師請出玩法好的幼兒玩給大家看時,別的幼兒都積極地跟著做,活動中老師說的不多,幼兒能自主練習,每個幼兒都能玩起來。

在“小球鑽圈”活動中,老師分組示範動作後讓幼兒自己嘗試,幼兒躍躍欲試,第一次滾球的時候,老有幼兒滾不到圈裡,老師讓他們多看(看別的小朋友滾)多練,經過嘗試後最終能把小球滾進地上的圈裡,開始距離要遠些,看到幼兒能滾進的不多,及時縮短距離後效果好很多。這個活動中,幼兒參與意識強,看到自己能把球滾進圈裡時都很激動,都期盼能再滾一次。

“過小河”時,老師在講雙腳跳的'要領時,幼兒在原地就跟著做,都能雙腳多前一個圈跳進後一個圈,只有少數幼兒能連續跳,幾個年齡小、個子矮小的幼兒跳時不能保持身體的平衡摔在地上,經過老師再次提醒方法以及同伴鼓勵後,能堅持跳完,還有幾個幼兒膽小不敢雙腳跳,在老師的鼓勵幫助下也敢跳了。

“開火車”時,幼兒一個接一個做得非常好,用腳尖走比較平穩,用腳跟走時好些幼兒走不了幾步就掌握不了平衡,這時我縮短了腳跟走的時間,幼兒就走得很好了。

這次活動設計方案時幼兒我沒把人數問題考慮周全,分成三個組活動,幼兒的等待時間都很長,後面沒玩的幼兒玩的興致受到一定的影響,有的幼兒開始不能約束自己,經過老師的提醒後方能管住自己。活動前沒考慮到小班幼兒的能力,第一次滾小球時,距離遠了,幼兒滾球的準確性差,第一輪幼兒基本都沒把球滾進圈裡。

如果現在讓我再上一次,首先我會考慮到人數的問題,儘可能讓每次活動的人數少一些,把幼兒分成兩部分來上,一部分由一名保育員安排在教室做別的活動,每個遊戲活動前把遊戲規則講清楚,讓幼兒在活動時安全方面有保障。活動前多推敲活動方案的可行性,並對教案進行說課,發現問題及時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