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大班數學教案7篇 數學教學實踐:如何在大班教學中實現優質學習?

本文介紹一份精心設計的大班數學教案,包含多個主題,如加減法、乘除法、圖形等。該教案結合學生年齡和能力特點,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數學概念,旨在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解題能力。

大班數學教案7篇 數學教學實踐:如何在大班教學中實現優質學習?

第1篇

對稱的蝴蝶圖片2張、對稱的小熊圖片1張、對稱的小兔圖片1張、對稱的青蛙圖片1張、對稱的衣服、對稱的月亮、不對稱的房子、不對稱的三角形、不對稱的茶壺

小的圖片:每人一份,分別是對稱的愛心、對稱的梯形、對稱的蜻蜓、不對稱的雨傘

(1)小朋友們,你們好!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位新朋友,這是誰呀!這個蝴蝶跟我們平時看到的有什麼不一樣?

哦,原來呀,他只有一半翅膀,那他的另一半去哪裡了呢?請你們他找一找。

總結幼兒的回答,重點提煉出"可以看蝴蝶兩邊的小。"

(2)老師這裡有一隻漂亮的蝴蝶,那,如果我想知道他兩邊的翅膀是不是一樣,怎麼辦呢?

把他們對摺一下,如果完全重合了就說明蝴蝶兩邊的翅膀是一樣的。現在,蝴蝶兩邊的翅膀的顏色、圖案、小、花紋,還有形狀都一樣,我們給它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對稱。

(1)跟蝴蝶一起來作客的還有兩位動物朋友。這些動物朋友說:"我呢?也跟蝴蝶一樣,也是對稱的。"那有什麼辦法知道他是對稱的呢?

好,對摺一下,完全重合後輕輕用手摸一下。開啟以後,中間會有一條線。這條神奇的線呢?它把圖形分成了能夠完全重合的兩部分。這條神奇的線呢?它叫對稱軸。

(2)請小朋友說說小兔子和小熊是不是對稱的,並嘗試證明。

(1)今天老師還帶來了很多形狀寶寶。現在請小朋友來折折看,那些不是對稱圖形,那些不是對稱圖形。那麼,這些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又在哪裡?請你們把它找出來。

如果是對稱圖形,那就在圖形旁邊打勾,不是就打叉。

(3)請把你們的材料放回袋子裡,現在請一位小朋友上來把你的結果告訴家。

根據幼兒的回答統計操作結果。並且對有不同意見的圖形展開討論。

它是不是對稱的呀!誰願意來試一下。那它的對稱軸又在哪裡呢?

傘是不是對稱的呀!為什麼它不是對稱的?請小朋友驗證一下。

哦,原來這個傘有一部分是重合的,有一部分不是重合的,那它是不是對稱的呢?對摺之後能夠完全重合的圖形才是對稱圖形。

(4)好了,那老師這裡呢?還有其他圖形,讓老師看看誰才是火眼金睛。

在黑板上出示圖片請幼兒判斷,如有不同意見的就開展討論。

好,其實呀,在我們的生活中對稱圖形到處都是。請小朋友來找找看,你知道的對稱圖形。

好,老師也發現了許多對稱寶寶,要不要一起看一看。

原來我們生活中有這麼多對稱寶寶呀!小朋友,我們回家自己來嘗試做一個對稱寶寶,明天我們一起來分享。

班數學活動:“有趣的對稱”是第二課時活動,孩子們已在前一課的“京劇臉譜”中感知了對稱,因此在此基礎上讓幼兒功過觀察、操作等活動,理解對稱和對稱軸的概念,會判斷對稱圖形,同時也在此過程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判斷力。

活動一開始,我以仍以“京劇臉譜”匯入,讓幼兒細細觀察,發現其中的祕密。孩子們有說“臉譜上有顏色,有說有圖案的,有說一模一樣的”然後老師抓住一模一樣的回答告知幼兒臉譜上的祕密就是左右兩邊圖案、形狀、顏色、小都一樣的,但方向相的,它們是堆成的。

第二環節提供各種對稱的和不對稱的圖形,供幼兒動手操作繼續感知和理解。第一部分是看看、動動這些圖形對稱嗎?(教師提供的是對稱的圖形)然後請幼兒說說自己用什麼方法感知他的對稱性,通過眼睛觀看,用手摺一折,然後把個別幼兒對摺的方法分享給家,共同試驗這個方法,來驗證自己剛才拿到的圖形究竟是否對稱的。在感知對稱圖形小、形狀、顏色都一樣,且能對摺,這一折痕就是對稱軸的基礎上進行第二部分,繼續動手操作感知這些圖案是對稱的嗎?並分類送到指定的籃筐中,這一環節,出錯的幼兒就有點多,容易搞混,為了讓幼兒更好的理解和感知,於是在幼兒操作好後,進行集體驗證,一一把圖案通過上述的觀察、對摺進行分析和判斷,讓幼兒知道了正方形、房子、樹葉是對稱的,剪刀、蝴蝶是對稱的。

第三環節讓幼兒使用幼兒課件“對稱王國”這一頁的操作,活動中我設定了小朋友感興趣的故事情境解救被囚禁的“對稱王國的小公主”。藉助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強烈地激發了小朋友的興趣。藉助小朋友急於闖關救小公主的迫切心情,由易到難地展開對稱教學活動。在闖關的過程中,設定了比一比、猜一猜、試一試、畫一畫、說一說、做一做等環節,讓小朋友的多種感官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寬鬆的學習氛圍中,孩子們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思索的心理狀態,切身經歷了“做數學”、“玩數學”的全過程,感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品嚐了成功的喜悅。

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雖隨處可見,可是孩子祕於對稱的概念卻並不是十分明確。因此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我直接採用以對稱剪紙的方式助小朋友瞭解科學的對稱概念,讓孩子們通過比一比,清楚明白地看到只有完全重合的圖形才是對稱的'圖形。這為接下來小朋友的探索和操作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這一環節是蝴蝶找出對稱的翅膀,“猜”不是目的,主要是主動積極地去“找”。通過小朋友的猜測和課件動態的演示。孩子們在快樂的“猜一猜”後,自己去尋找左右兩邊的異同點。在猜的過程中孩子們興趣高漲,他們都積極主動地尋找著每邊翅膀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最終自然的發現了“對稱”的條件:形狀、顏色、小、圖案相同,方向相。這也是本活動的重點。

在引導小朋友自由探索畫對稱軸的過程中,我重點引導小朋友先觀察圖形能不能重合,怎樣重合?還有沒有別的重合方法?讓孩子們有一個思考內化的思維過程,放手讓他們自主探究,讓小朋友在活動中感悟,活動中體驗,助小朋友在探索中獲得知識,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畫出同一物體上的不同對稱軸應該是本活動最難的部分。我覺得這雖不是本活動的基本目標,但是可以讓小朋友嘗試一下。一來班的小朋友喜愛有點難度的挑戰。二是根據新綱要“支援和鼓勵幼兒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動手動腦尋找答案或解決問題”的精神,因此活動中我們需要並可以提供足夠多的探索機會,以滿足孩子們的探索慾望。果不出所料,小朋友的探索結果令我驚喜:長方形的對稱軸多數小朋友畫了二條,正方形的對稱軸小朋友畫了四條,好些孩子給圓的對稱軸畫了許多條……

前二個環節都是以說為主,而“做一做”環節中, 孩子們兩兩合作,比賽哪組做出的對稱動作多。這既能讓孩子們好動的身體得到片刻輕鬆,增強趣味性,同時又能激發孩子們的創意識和合作精神,鞏固對“對稱”的理解。這是小朋友非常喜歡的環節,雖是動的一刻,但孩子們配合默契、因而非常開心。

1.課件製作技術自身不足,經常需要藉助年輕教師的助,自己還需在這方面多下功夫。

2.準備過程還可以更充分一些。如:可以多準備一些操作紙,讓孩子們在操作紙上先找對稱圖案,再塗色對稱圖案,最後畫對稱圖案的另一半。

雖然這一節課已經過去了,但在我們實際的生活中對稱的圖案還有很多,生活中蘊含了很多與數學有關的聯絡,需要我們帶著孩子繼續發現、尋找,梳理孩子的已有經驗,並在此基礎上,動手動腦,掌握系統的知識。

大班數學教案7篇 數學教學實踐:如何在大班教學中實現優質學習? 第2張

第2篇

1.學習自己選擇調查、記錄的方法,統計小組同伴中不同入園方式的人群。

2.完成本班的調查統計結果,感受表格在統計中的作用。

3.積極參與調查、統計方法的討論,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討論:我們可以用什麼標記來表示這些入園方式呢?

(3)請幼兒每人選擇一個標記表示今天自己的入園方式。

(1)教師出示記錄單,引導幼兒進行觀察、討論,並明確記錄“本組同伴入園方式”的要求。

通過討論使幼兒明確用數字“2”表示兩個人,記錄在相應的表格下方。

教師:請你們試用這些調查方法,將你們這組各種入園方式的人數統計在記錄單上。

請幼兒與同伴商量,將小組裡每個人上幼兒園的叫交通方式統計在一張記錄單上,然後相互交流記錄單。

(2)討論:怎樣才能知道全班每種入園方式各有多少人呢?

(4)每組選擇一名幼兒在表格中記錄本組幼兒的統計結果。

第3篇

這是一次“有用的植物”主題背景下的一次活動,前期孩子們對大樹和鳥類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也有了保護小鳥的意識。並且通過集體活動和個別化學習中的相關區域活動內容等途徑,收集了一些關於大樹與小鳥的資料,對大樹和小鳥有了一點零散的經驗,但是對於兩者之間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還是很模糊。《綱要》中明確指出:促使兒童認識生活共同體與環境的依存關係,積累與環境作用的必要體驗和經驗。因此設想通過此活動,引發探索小鳥與大樹依存關係的興趣。

我班孩子非常喜歡聽故事,受年齡特點的影響,對於幫助故事中的人物想辦法解決問題這類挑戰性的事情有著極大的興趣。

在本次活動中可能運用到數數、加減法以及組成等經驗,幫助小鳥解決問題。在非正式活動及集體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與材料的互動,積累了一些組成的經驗,對10以內數字的組成有一些經驗,但組成的互換規律中,有一半的孩子懵懵懂懂,又如孩子們不會按順序排列數字或排列好數字,但是說不清楚,因此在本次活動中複習7和8的組成及梳理組成的零散經驗,讓個別孩子的經驗成為集體經驗。

本活動共三個環節,分別以故事貫穿,幼兒在聽故事幫助小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各種數方面的經驗,逐步瞭解大樹與小鳥的深層次依存關係。第一環節中,通過前半段故事的欣賞以及為小鳥選擇住窩的辦法中,感受到小鳥造窩需要大樹,初步感受小鳥的生活與大樹息息相關。在第二環節,通過後半段故事的欣賞以及當小芽芽可能會撐破鳥窩,小朋友為小鳥想辦法的過程中,激化了小鳥與樹的矛盾,並明確大樹對小鳥的作用。最後第三環節,丟擲問題,引發幼兒思考小鳥與大樹的作用,以及兩者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引發孩子在後期探索兩者之間的依存關係。

此次活動以幼兒思考解決辦法、操作材料為主,教師講述引導為輔,主要運用到的教學法有觀察法、操作法、提問法、視聽講結合法等。

1、觀察法,結合大班組本學期的課題研究,活動中主要引導幼兒進行有效的觀察並思考。幼兒的觀察有整體觀察故事畫面,也有細緻觀察區域性細節,如小樹芽的生長;教師的觀察主要是觀察幼兒的反應,觀察幼兒與材料的操作互動,觀察特殊幼兒是否樂於參與活動等,從而做出迴應與調整,為達成目標服務。

2、操作法,主要指幼兒與材料的互動,通過幼兒操作材料並記錄,進一步整理7和8的組成經驗,為進一步發現其中的互換規律提供可能。

3、提問法,活動以故事貫穿,其中通過教師的逐步提問或追問等,引導幼兒思考幫助小鳥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

4、視聽講結合法,“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故事中的畫面;“聽”就是傾聽教師的語言提問、引導與啟發;“講”就是幼兒的.講,滿足幼兒想說的願望。

運用組成等經驗,在幫助小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發探索小鳥與大樹依存關係的興趣。

2、幼兒操作材料:記錄紙、鳥的圖片、兩個鳥窩的底板等

活動重難點:能運用組成等經驗,幫助小鳥解決問題。

1、匯入:今天,杜老師要講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鳥窩裡的樹》。

(1)教師結合課件講述故事,引出黃鸝家和喜鵲家分別要造兩個窩,請幼兒幫忙分窩。此環節可讓特殊幼兒複述詞彙,如“喜鵲”、“兩對小鳥”等。

●黃鸝家有7只鳥,要分到兩個窩裡,有多少種分的辦法?

●喜鵲家有8只鳥,要分到兩個窩裡,有多少種分的辦法?

要求:①左邊組是幫助黃鸝家分窩,右邊組是幫助喜鵲家分窩,幼兒自主選擇。

③動作快,因為小鳥們住著很擠的;聲音輕,不要吵到小鳥們。

④所有分法都找到後,迅速拿好記錄紙回到原座位上。

教師根據幼兒所說的組成方法,在展示板上用數字卡排列。

重點提問:你是和誰合作,幫哪個小鳥家分窩,一共想到了幾種分法?

小結:你們真棒,用排排隊的方法,用換換數字的方法幫小鳥們很快地找到了很多分窩的辦法。

(4)引導幼兒幫助小鳥選擇分窩的最佳辦法,並說明理由。

●這麼多分的方法,到底選擇哪種方法好呢,哪種辦法可以讓小鳥住的舒舒服服的?

小結:原來大的鳥窩裡可以多住一點,小一點的鳥窩裡可以少住一點,一樣大的窩住一樣多,這樣才能住得舒服呢。

1、講故事(後半段),黃鸝家的鳥窩下面長出一棵小樹芽,喜鵲太太、瓢蟲、螳螂分別出了主意,黃鸝夫婦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如果你認為它們的辦法不好,請說出理由,並說說你有什麼好辦法。

2、繼續講述故事,最後黃鸝夫婦想到了好辦法,既不破壞自己的鳥窩也不會傷害到小樹芽,它們決定將小樹芽挪一個地方,將它重新種到土壤裡,讓它繼續生長。

小結:樹是鳥類的朋友,如果沒有樹,小鳥就沒有家了。

1、小鳥在樹上安家,離不開大樹,那大樹呢?你覺得它喜歡小鳥陪伴嗎?

1、請幼兒在主題背景下,繼續收集有關大樹與小鳥的故事。

本活動是在主題背景下開展的,幼兒已經有了較為豐富的前期經驗,並根據幼兒在個別化學習中的情況,以此生成了高結構活動,旨在讓幼兒的零星經驗彙總成集體經驗。

1、從活動選材來看。活動來源於主題背景,孩子們對大樹與鳥類有了初步的認識。於是結合故事《鳥窩裡的樹》逐步開展活動,使得整個活動有一個完整的情境,無論是教師的講述還是幼兒的操作都是在情境中進行的,孩子們表現出很大的興趣。

2、活動的目標的定位在“運用組成等經驗,在幫助小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發探索小鳥與大樹依存關係的興趣。”活動過程緊緊圍繞目標開展。第一環節中幼兒運用已有的組成經驗來操作學具,並記錄;第二環節隨著故事情節的推進,不斷請幼兒幫助小鳥解決各種問題,如怎樣分窩更合理,窩裡長了小樹芽怎麼辦等;第三環節進一步引發幼兒思考小鳥與大樹的關係。

3、活動中幼兒運用到的7和8的組成經驗是已有的,本次活動是複習鞏固並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又快又正確的記錄。在此教師小結提升了兩種記錄的方法,即排排隊和交換數字的方法,為幼兒以後學習數字的組成做記錄鋪墊經驗。

4、活動的重點是幫助小鳥如何解決分窩的問題,即根據鳥的大小、數量來分窩,所以在此可以讓幼兒有更多的分歧與討論,可以適當增加時間,而縮短第一環節的時間。

第4篇

2、學習用正方形畫格子,數格子的方式測面積,比較面積的大小。

3、明白麵積一樣的圖案,外形不見得一樣,初步瞭解守恆。

一、理順已經具備的經驗,使用種種方法比較面積大小,匯出“面積”觀念。

師:“2個圖案哪張大?”(孩子:“……”)教師:“噢,雙眼一瞬間就發現啦。”

2、疊加法比面積大小,(幼兒教師展示兩張大小差別小的紙)

師:此刻哪一個大?有不贊同見嗎?(孩子:“桔黃的大,白的大……),教師:“望著相當,怎樣比大小?”(孩子:“疊加起來”)

師:我看他是一邊的邊角都一一對齊的,你是用了啥方法?這一個叫疊加法。

師:哪一個大?大瞭如此一點用疊加法一瞬間就明白啦。

彙總:當2個圖案望著基本上比不出大小時,疊加法實在是個好方法。

(幼兒教師:對,當兩樣物品看不出面積誰大時,疊加法實在是個挺好的方法)

師:通過剛剛2組的比較,我們明白圖案的(的表面)大大小小,圖案的大小另外還有一個名稱,叫圖案的面積。

通過比較,可講綠色紙的面積比藍色紙的面積大,幼兒教師指著另1組問:這組可怎樣講哩?(孩子講:“黃色紙的面積比白色紙的面積大)。

師:這兒又有2個圖案,可外形非常奇怪,那一個面積大?有(啥)方法比出來嗎?疊加法能用嗎?

幼兒教師:“別擔憂,我今日帶來了一樣工具,是啥?它能協助2個圖案測面積、較大小。

怎樣量哩?(幼兒教師將圖案貼於小黑板上)將正方形角與1號圖案邊角都一一對齊。畫下外型線,再把邊去與剛剛的外型線邊角疊加,畫出外型線,從左到右按次序一個接一個,一行畫好啦,在畫下一行,邊量邊畫,將整個圖案都量好、畫滿。以後用這一個小正方形用一樣方法,將②號圖案量好畫滿。

師:量好後,你明白它們的面積誰大誰小了吧嗎?(孩子:一樣大)怎樣明白?量1號圖案面積用了6個正方形,量②號圖案面積用了6個正方形。因此它們的面積是相同的。

幼兒教師:那我們點數1號圖案用了幾個正方形,(幼兒教師邊數邊記下),點數2號圖案用了幾個正方形。因此他們的面積是一樣大的。

(幼兒教師彙總:看起來儘管圖案不同,可是面積亦會有一樣大時。)

剛剛比面積大小時用了何種方式?(孩子:畫正形方式),對,我們是用正方形畫格子,每一格格地數出來,因此可叫它數格子法。

(幼兒教師總結:給2個外形不同的圖案比不出面積大小時,數格子法實在是個好方法。)

①我在後方的桌子上的籃內面給你們人人預備了個圖案,一個小正方形,用畫格子數格子法明白圖案的面積並記錄下來,請你們不拿小凳子,4個人用一張桌子。(記錄下來後將小正方形放回原處,拿圖案回到位置上,看誰1、個坐下來。

②去找你的好夥伴比比哪個的面積大;哪個的面積小,跟此外一邊比比。

請孩子上來:“你剛剛跟誰比,那××上來吧,你倆哪個的面積大,哪個的面積小。為何(面積佔幾格)哪有沒同你好夥伴的圖案面積是一樣大的啊?為何?外形一樣嗎?看起來面積一樣大的圖案,外形可不同啊。誰同他們的面積是一樣的抬起你的圖案吧。

③此刻這一些圖案要回家啦,面積一樣大的圖案他們均是一家裡的親人。(幼兒教師展示圖案的家。這這就是哪個的家?這一個家的圖案面積均是幾啊?請三個人驗證。

①請你比比這3個圖案几號面積最大,,幾號小,我們一塊兒從1號開始數吧?(邊說教師做記錄)。

依照面積大小,它們三個怎樣排隊?(幼兒教師指著記錄表)排好後,教師:“你是用何次序排的,另外還有其它的排法嗎?兩種方式你會了麼?排好後,將每一個圖案面積用了幾格記錄下來。

②我的記錄表完成啦,我給你們每一組也預備了張記錄表,請你四個人1組,人人拿一個圖案,一個小正方形工具,將圖案量好畫滿以後,4個人將面積大小按次序擺放起來。(幼兒教師字有孩子工具),並記錄每一個圖案面積,再請小組負責人上來說說。

驗證:你們最大圖案面積數了幾格,最小圖案數了幾格,你是用何次序排的。

完結:我們用了正方形量一量、數格子給圖案面積比大小,我們到教室瞅瞅有哪一些物品可了著用這一個方法來比面積大小。

2、教幼兒一些簡單的比較方法,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判斷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2.逐一出示實物,讓幼兒比一比,誰高誰矮,還是一樣高。

4.請幼兒說說自己熟悉的東西中什麼是可以比較高矮的。

當幼兒發生錯覺時,揭開謎底,並告訴幼兒比較高矮時要把物體放在同一高度

使幼兒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師比是矮的,

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

告訴幼兒單獨的某樣東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麼比較。

2.請三個小朋友上來,再請一個幼兒為他們從高到矮排隊,

1.使幼兒理解物體的數量與物體的擺放形式無關,初步建立數守恆的概念。

1.指導幼兒看作業紙。數一數每組蘋果是幾個?它們一樣多嗎?為什麼?

2.請幼兒拿出7個鈕釦擺成一排,再請幼兒拿出相同數量的鈕釦,隨意擺成另一種形式,比較和體會,兩組物品一樣多嗎?為什麼?

3.教師在磁板上擺出幾組相同數量(7個)的瓶蓋,但各組的排列形式、排列疏密不同,請幼兒說一說,是否一樣多?它們的數量是幾?

4.組織幼兒討論:你發現了什麼規律?(物品的數量不因物品的大小、顏色、排列形式、位置等的變化而改變)

老師在活動區可投放像上面那樣的材料,讓幼兒進行練習。

1、引導幼兒進一步鞏固空間方位指示和對應的學習經驗。

孩子們,今天幼兒園要在這裡舉行“數學小能手”評選活動,你們想成為“數學小能手”嗎?評委老師已經在等著我們了,向他們打個招呼吧!評委老師說,要想得到“數學小能手”的稱號,必須闖過他們設定的三道關卡,你們有沒有信心順利過關?好,闖關活動現在開始!

1、小動物農場到了播種的季節。分別有四位小動物來管理這四塊地,請你們先幫他們分一分,再請幾個小朋友來幫助小動物們分別將西瓜種到四塊地裡,要求每塊地裡的西瓜的數量要不同。

2、這裡有四張記錄表,請你們分別將記錄單中“√”位置所對應的小動物影象和西瓜的數量填寫在表格中。

收穫的季節到了,農場有兩塊片地裡種滿了大玉米,請你對照標記圖,分別將它們對應位置的玉米數量記錄到它下面的括號中,並分算出,圓地裡的玉米比方地裡的玉米多幾個或少幾個?把答案寫在後面的括號裡。

最後一關,考驗你的細心和能力。(看螢幕,讀題目)分組,孩子獨立完成練習。

3、請評委老師,為小朋友們頒發“數學小能手”證書。

各環節設計比較緊湊,配合課件進行闖關活動,更能調動孩子參與活動積極性,講解過程中針對孩子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強調,出錯率明顯降低。以指導活動結束孩子們還沉浸在闖關的激動中。

第5篇

1、讓幼兒通過實踐學習自然測量,初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使幼兒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的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測的次數越少,量具越短,測的次數越多。

1、各種自然測量的工具(筆、積木、筷子、布條、紙條等)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教室裡的每一樣物品有多長嗎?

(2)交流,教師請個別幼兒測量從黑板的一端到另一端,並引導幼兒討論出正確的測量方法:測量時,測量工具要和起點對齊,在測量工具的另一頭用筆做個記號,第二次測量時,要從記號開始接下去量。

(3)教師與一位幼兒合作,再次進行測量,並做好測量次數的記錄,最後說出測量結果。

(4)幼兒自由結伴,選擇測量工具和測量線路進行測量,教師進行觀察,適時進行輔導。

(1)師:“我用兩種不同的測量工具測同一條線路,測出的結果是一樣的嗎?”

(2)請兩位幼兒進行實踐操作,引導幼兒比較測量結果的數目為什麼不同,說出用長的工具量出來的次數少,用短的工具量出來的次數多。

鼓勵幼兒在區角活動中使用各種不同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比較各種不同的結果。

?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學活動內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為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6篇

1、通過操作了解物體與物體之間的各種連線方法,萌發探索興趣。

教師:我們來做一個找朋友的遊戲吧!看看誰能找到好朋友,好不好?

教師:我知道誰和誰是好朋友了,因為你們兩個拉起手來了,連線在一起了。

2。教師:你們認識這些東西嗎?它們都叫什麼名字?

3。生活中把兩種物品連線在一起的方法很多,你們知道還有哪些

第7篇

1、對周圍環境中的事物數量、形狀、時間和空間等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喜歡參加數學活動的遊戲。

2、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獲得有關數、形、量、時間和空間等感性經驗,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3、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操作和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4、會正確使用數學活動材料,能按規則進行活動,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1、提供實物環境,豐富幼兒的數學經驗。為幼兒提供充分的實物環境,引導和鼓勵幼兒利用這些資源從而幫助幼兒積累豐富而有效的數學經驗。通過操作活動,鼓勵幼兒探索。

2、讓幼兒從機械記憶為主的學習轉到主動構建為主的學習,從符號為主的學習轉到實際意義為主的學習,這是幼兒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它可以與其他學習數學的方法有機結合,如遊戲、交流、討論等,以期獲得更好的效果。

3、重視幼兒的體驗和幼兒數學教育過程。多多鼓勵、支援幼兒對數

學活動的探索和學習,為他們提供材料相互作用、與人相互作用的學習環境。

4、藉助學具,開展“實物化”的數學學習。讓幼兒主動參與、有親自才做的空間,創造機會和鼓勵幼兒積極地交流,表達自己的`探索、做法與體驗的感受。

5、適時恰當地與幼兒交談與談論,並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發現。有效的提問是幼兒數學學習的一種交談與討論形式。教師用愉快的方式與幼兒談話,通過自己的操作,引導幼兒大膽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