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蘇教版五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5篇 "策略大揭祕,走向數學高峰——蘇教版五年級《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分享"

本文將為您介紹蘇教版五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該教案通過豐富的例項和提問方式,引導學生運用多種解題策略,培養問題意識和思考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

蘇教版五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5篇

第1篇

1、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從條件出發展開思考,分析並解決相關問題。

2、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價值,發展分析、歸納和簡單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有9個小朋友要過一條河,河邊只有一條小船(船上沒有船伕),船上每次只能坐5個人,小船至少要運幾次,才能使9人全部過河?

剛才同學們用我們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其實解決數學問題也需要策略。(出示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

1、出示條件:“小猴幫媽媽摘桃,第一天摘了30個,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個。”

從題目中你知道了哪些資訊?數學上把已經知道的資訊稱為條件,有了這兩個條件就可以提問題了。出示問題:第三天摘了多少個?

指出:老師剛設了個陷阱。根據這兩個條件只能求出第二天摘的,不能求第三天摘多少個!

2、如果我把其中一個條件改一下,(出示修改條件“以後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現在可以算了嗎?

看來這條件挺神奇的?一起來看看。以後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什麼意思?

預設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個,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個……

同學們看,這個條件看上去很簡單,但他卻能從中找到這麼多的隱含條件,並把它有序的表達出來。厲害!誰能像他這樣有序的說一說?

指名說,結合多媒體出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個……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個。

追問:還能往下說嗎?(出示:第六天比第五天……)還能再往下說嗎?太多了,這麼多條件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一起說(多媒體變換,所有內容整合為“以後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

過渡:同學們真會思考。這句話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嗎?

引匯出示:第一天摘的+5=第二天摘的,(課件出示)你們能明白他的意思嗎?老師明白了,他是倒過來想的,比前一天多摘5個就是後一天摘的,看得懂嗎?誰能繼續往下說。(結合回答,出示第二天摘的+5=第三天摘的……)

這麼多條件其實也是一個意思,(所有條件隱去,變換為“前一天摘的+5=後一天摘的”),一起讀一讀。

(沒人能說。)以後每天可以是第二天嗎?如果是第二天,那就比第幾天多摘5個?(手指著板貼),也就是說: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個。以後每天可以是第三天嗎?如果是第三天,那——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個(板貼)

30是第幾天摘的?加5是想求什麼?也就是說第一天摘的+5等於第二天摘的,(課件出示)你們能明白他的意思嗎?

過渡:同學們真會思考。(大屏上留下:以後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這句話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嗎?(接預設1過渡前的話)

小結:看似簡單的一個條件,給大家一挖掘,竟然找到了這麼多連續的隱含條件,這就是數學的魅力之處。

有了這麼多的條件,能解決我們的問題嗎?你打算怎麼解答?先思考,再跟同桌說說。

結合學生介紹,相機板書算式。35指的是什麼?這個5呢?求的是?你們看,第一步的結果,作為第二步的條件參與運算,幫助我們求出了下一個問題。數學就是這樣,在已知、未知之間不停地轉換。問題解決了嗎?齊答一下。

展示2(出示表格):這個同學的方法,能看得懂嗎?誰來說說。(生說)他列了個表格把每天摘的個數依次寫了出來。這個方法怎麼樣?

(1)要求:不討論,自己獨立解決。先想想怎麼做,想好了嗎?拿出作業紙,第一題,可以填表,也可以列式計算,時間1分鐘,開始。

展示1:一起看大螢幕。他選擇的是填表,看一看,填的對嗎?

展示2:他是列式解答的。第五天摘了50個,對嗎?考考你們,求第四天摘的,用到了哪兩個條件?根據第三天摘的,就能算出第四天摘的,有了第四天摘的,就能算出………

預設①有個同學是這樣做的,這個方法正確嗎?5×4算的是什麼呀?

預設②老師是這樣做的,你們覺得有道理嗎?5×4算的是什麼呀?

第一天暫時不看,以後每天都比前一天多一個5,到了第五天一共比第一天多了幾個5?也就是20個。知道了這個多的20,再加上第一天的,就算出第五天摘的。方法怎麼樣?也不錯吧?

剛才我們一共想到了3種方法(多媒體出示3種方法),其中有兩種方法解題思路是一樣的,你們發現了嗎?他們都是怎樣算的呢?

小結:他們都是從第一天摘的這個條件想起,加上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的,就算出第二天摘的。有了第二天的,再根據這個條件算出第三天摘的,就這樣,依次算出第四天、第五天。同學們,像這樣從條件想起,一步步計算求出問題的方法,是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出示箭頭)。

再來看第三種方法,是根據這些條件發現第五天比第一天多摘了4個5,然後加上第一天的,就解決了問題。這種方法雖然思路不同,但也是從條件想起的策略。

同學們,我們一起解決了一道比較複雜的問題,讓我們回顧一下解決問題的過程,都分了哪些步驟?

師:是啊,從條件想起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根據對應的條件確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這個步驟就叫做——分析數量關係。

師:恩,這個步驟就是計算解答(板貼)。在解答問題時,方式可以多樣,既可以填表,也可以列式。

師:不僅要找到條件,還要找到——(問題),對於比較複雜的條件,還要弄清每個條件的含義。這個步驟就是(理解題意),它是其他步驟的基礎。

師:對,首先要找出條件和問題,對於比較複雜的條件,還要弄清每個條件的含義。這個步驟就是(理解題意),它是其他步驟的基礎。

預設3:學生想不到看題。師:沒有了?老是覺得有一個步驟也挺重要,就是理解題意(出示)。你們知道理解題意是什麼意思嗎?對,就是看清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對於比較複雜的條件,還要弄清每個條件的含義。這個步驟是其他步驟的基礎,可不能忘了。

總結:要能很好地解決一個數學問題,至少得有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係,計算解答這三個步驟。

看來同學們的收穫還真不少。特別是掌握了從條件想起的策略,這是一個新本領。想用用這個本領嗎?好,試一試。

(1)出示第一幅圖。這是一個天平,看出了什麼條件?還有嗎?也就是——(出示:4個蘋果重400克)

真不簡單,從天平上發現了兩個條件,能求什麼問題?會解答嗎?

(2)出示第2幅圖,仔細看,又看出了什麼條件?那根據這兩個條件,又能求出什麼?

(3)(出示兩幅圖)剛才,我們先根據4個蘋果重400克求出了平均每個蘋果重多少克;再根據橙子比蘋果重20克求出了橙子的質量。這種解決問題的策略也是從條件想起。

2、第2小題。(出示題目)有三個條件了。你能根據這些條件提出問題嗎?

(2)你覺得哪個問題最簡單?根據哪兩個條件來解決?怎麼算?(出示算式)鋼筆支數求出來了,下面我們可以求出(圓珠筆的支數),怎麼算?

圓珠筆支數知道了,這個高難度的問題也可以解決了吧,誰來?

(1)老師拿出一個皮球,師生互動,感知球的多次下落與彈起。

(2)出示題目,認識條件。“一個皮球從16米的高處落下,如果每次彈起的高度總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

有2個條件,你覺得哪個比較複雜(學生說後,多媒體劃下橫線)

“每次彈起的高度總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怎麼理解?

結合圖觀察:如果這裡是16米,第一次下落後彈起的高度大概在哪?誰來指一指?

(3)(出示問題:第三次……):理解了題意,你能自己分析數量關係,解決問題嗎。拿出作業紙,完成第2題。

反思:看第三次彈起的高度是?如果沒有前兩次的結果,你能直接得到第三次的結果嗎?那有了第三次的結果我們就能進一步推斷出第四次彈起的高度是幾米?數學就是這樣一環套著一環往下延伸。

(3)(出示圓圈)一個圓圈表示1個小朋友,那18個圓圈就表示……?請同學們按照題目的要求,先找出芳芳和兵兵的位置,再解答。

追問:你是怎麼想的?芳芳的位置在哪兒,你是根據什麼條件確定的?兵兵呢?

(4)從條件想起,我們順利的解決了問題。你認為畫圖對解決這個問題有幫助嗎?

指出:有時難以理解的問題,畫畫圖就變得容易理解了。

過渡:同學們都很棒,老師想送給大家一個禮物,想要嗎?誰第一個解決我的問題,我就把這個禮物送給他。準備好了嗎,我要出題了。開始!

出示:媽媽買來3箱蘋果,每箱5千克;又買來4箱梨子,共比蘋果多40千克。梨子和蘋果一共買了多少箱?

指出:解決一個問題也不一定都要從條件想起,有時從問題想起也很快捷,這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你有什麼收穫嗎?

解決問題的策略件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個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個第四天比第三天多摘5個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個…… 問 題 第三天摘了多少個? 第五天摘了多少個?

蘇教版五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5篇

第2篇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當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

本課所學內容就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簡單事例,讓學生嘗試從優化的角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的方案,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

優化問題是人們經常要遇到的問題,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推理、交流等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不同的方法中選擇最優方案,在解決問題中初步體會數學方法的應用價值,初步體會優化思想,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

1、通過生活中的簡單事例,使學生初步體會到優化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應用。

2、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中的策略的多樣性,初步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化方案的意識。

3、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師:同學們,在節假裡你家來了客人你準備做什麼呢?

師:想一想你平時在家沏茶時要做什麼呢?師:你們要做這麼多事,是吧!那我們來看一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那些事?分別需要多長時間?誰來說給大家聽一聽?

2、自主設計方案師:小明需要做這麼多事情,那麼請你幫小明想一想,他應該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怎樣才能儘快讓客人喝上茶?用你們課前準備的工藝圖片擺一擺,設計一個最佳方案,並算一算需要多長時間?

3、展示學生不同的方案師:誰願意上講臺來展示你的設計方案?

師:剛才同學們幫小明設計的沏茶的方案是通過同時做幾件事情才節省了時間,在燒水的同時做洗茶杯和找茶葉這兩件事,也就是說洗茶杯和找茶葉共花得分鐘時間可以在燒水的8分鐘之內完成。

這樣小明就可以在8分鐘以內完成需要11分鐘才完成的事情,也就讓客人儘快地喝茶了。

4、小結師:我們在做一些事情時,應先確定好做事的先後順序,然後在有效的時間內儘可能多同時做幾件事,能同時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時間就越短。

李阿姨喝完茶想走了,但小明是非常好客的好孩子,非要李阿姨留下不可,(點選多媒體)我們來看一看到底是為什麼呢?

師:原來小明的媽媽要用最拿手的烙餅來招待客人。從圖。

能得到哪些資訊?(這一環節是通過創設出生活化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利用烙餅這一事例,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處於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最佳狀態。)

教師提問:“烙一張餅需要幾分鐘?“ “烙兩張餅呢?” “爸爸、媽媽和小麗各吃一張餅,一共要烙幾張餅呢?” “一共要烙3張餅,怎樣烙花費的時間最少?” 2、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圓片,圓片的正、反面上分別寫上正、反兩字來代表餅的正、反面。每烙完一面,就讓學生在這一面上用鉛筆做上記號。

先讓學生試一試,思考烙3張餅,怎樣才能使花費的時間最少,然後分小組討論交流,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安排的,自己的方案一共需要多長時間,並把自己的實踐結果記錄在老師發的表格中,教師參與到小組活動中。(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師:“誰來給大家說一說,你們小組設計的方案是什麼?”在展示臺上投影學生填寫的表格。

小組代表來根據表格敘述設計方案,並用圖片來演示。幾個小組演示完畢後,教師讓大家來比較。

“這些方案,哪一種能讓大家儘快地吃上餅?”(烙3張餅的最佳方法是解決烙餅問題的關鍵。我讓學生演示烙餅過程,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探索嘗試,再進行比較,既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師:剛才我們一起找到了烙3張餅的最佳方法。請大家想一想,如果要烙4張餅,怎樣烙才能儘快吃上餅呢?”小組活動,並用表格記錄。

小組代表發言。班內交流,並比較哪個小組的方法最好。

教師小結後提問:“如果要是烙5張餅,怎樣才能讓大家儘快地吃上餅?”小組活動,進行記錄。通過小組交流,使學生找到最佳方法。

(通過以上活動,可以使學生找到最優方法,體會優化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教師:“如果要烙6張餅、7張餅……10張餅,怎樣安排最節省時間?”小組討論交流,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學生在充分交流探討的基礎上,得出結論:如果要烙的餅的張數是雙數,2張2張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餅的張數是單數,可以先2張2張的烙,最後3張餅按上面的最佳方法烙,最節省時間。讓學生仔細觀察表格,看發現了什麼?得出結論:每多烙一張餅,時間就增加3分鐘,用餅數乘烙一面餅所用的時間,就是所用的最短時間。

教師:“誰能很快地說出烙11張餅用多長時間?烙15張餅呢?”呢?假如媽媽使用了新式電餅。

第3篇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8~89頁的例1、例2和“練一練”,練習十六的第1、2題

1.使學生學會運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並能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況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2.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對於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進行簡單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1)出示“原來的”兩杯果汁,並出示條件“兩杯果汁共400毫升”。

提問:如果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人乙杯,這兩杯果汁的數量分別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2)學生回答上述問題後進行實際的操作演示,讓學生髮現不僅甲杯減少了.乙杯增加了,而且甲杯和乙杯正好同樣多。

(3)回顧操作過程,出示例題中條件部分的完整示意圖,提出問題:原來兩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

(1)提問: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人乙杯後,兩個杯子裡的果汁總量有沒有變化?一共還是多少毫升?那麼現在每個杯子裡各有多少毫升果汁?

(2)小組討論:知道了現在兩個杯中的果汁數量,可以怎樣求原來兩個杯中的果汁數量?可以用怎樣的方法來解決?

(3)在學生提出“再倒回去看一看”時,追問:如果把乙杯中的40毫升果汁再倒回甲杯,兩個杯中的果汁數量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4)學生畫圖後,組織展示、交流,並相機呈現教材的第二組示意圖。

(i)回想一下,我們剛才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你能按照解題的過程將教材中的表格填寫完整嗎?要求邊填邊想表中的每個資料各是怎樣推算出來的。

(2)提問: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我們運用了哪些策略?你認為“倒過來推想”的策略有什麼特點?

1.出示例2,讓學生讀題後,再要求說說題目的大意。提問:用什麼方法可以將題目的意思更清楚地表示出來?

2.在學生討論後,指出:可以按題意摘錄條件進行。出示下圖:

原有?張一—→又收集了24張一—→送給小軍30張一—→還剩52張

提問:你能根據上圖再說說題目的大意嗎?要求小明原來有多少張郵票,你準備用什麼策略來解決?

3.明確可以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問題後,提出:你能仿照上圖的樣子,表示出“倒過來推想”的過程嗎?

原有?張←一一去掉24張←一一跟小軍要回30張←一一還剩52張

4.要求學生根據答案和“小明郵票張數”的變化情況順推過去,看看剩下的是不是52張。

5.引導反思:解決上面這個問題時,是怎樣運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的?你認為適合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來解決的問題有什麼特點?

第4篇

1、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用列表、摘錄的方法整理相關資訊的作用,學會用列表或摘錄的方法整理簡單的實際問題所提供的資訊。

2、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體悟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1、出示情景圖,提問: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圖,並說說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麼資訊?

3、結合學生的“無序”交流,教師組織學生根據所獲得的資訊提出問題。

1、提問:要解答“小華用去多少元”,需要的條件是什麼?(指名用簡潔的語言陳述。)

(1)學生回答後,讓學生將發言的內容,即所要解決的問題和所需要的條件整理出來。

(2)18元買3本,()元買5本,學生的整理方案可能有:3本要18元,小華買15本,小明買3本用去18元,小華買5本用去()元。

(3)教師組織學生觀察,比較,評說,在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列表整理。

提問:下面我們來解決問題,你是看原先的購物圖呢,還是看你整理的內容?為什麼?(學生小組交流後在全班交流,然後獨立解答。)

指名彙報,教師板書:18÷3=6(元),6×5=30(元)。(再讓學生口述算式每一步表示的意義。)

2、談話:再來看問題2,大家會整理資訊嗎?(學生自主整理,展示學生整理的內容。)

(3)評析板演的解法,口述算式每一步表示的意義。

a、把剛才解決的兩個問題聯絡起來比較,在計算方法上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b、把解決兩個問題的資料合起來看,你發現了什麼?(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引導學生髮現:本數在變化,錢數也在變化;本數與錢數發生了相對應的變化,不變的是——每本的價錢。)

3、引導學生反思:在解決這兩個問題的過程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1)學生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列表整理,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少數學生作個別指導。

(4)學生列式解答,教師指名板演,師生評析板演。

談話:回顧一下,今天的數學課我們探討了——列表整理,摘錄整理。這些都是解決問題的策略。(板書課題)

今天所學習的列表、摘錄問題資訊等策略,都能使資訊得到簡明的表達,方便我們理解,有助於順利解題。下一節課我們還要繼續探討解決問題的其他策略。

教材中的例題及練習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以往被稱之為“歸一”、“歸總”的內容,但在蘇教版教材中,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定位已發生了變化。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解決問題不是目的,而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用列表的方法來整理問題資訊,體驗解決問題中的思考策略。教學時採用了由扶到放的教學策略,通過引導,放手讓學生用多種方式來摘錄條件和問題,然後讓學生來評論、比較、鑑別,從而認可最簡潔的一種,形成共識;接著教師繪製表格,讓學生填寫。這裡一方面相信和尊重學生,任由學生來摘錄和整理資訊;另一方面又不失指導點撥的教學主導作用,引導學生走向規範簡潔的列表整理。

第5篇

1、讓學生通過分析具體情境中的實際問題,學會運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並能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況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2、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對於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進行簡單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難點:掌握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問題的思路。

今天早上我從家裡出發,下樓到車庫,取出二輪寶馬自行車,然後在路邊的忘不了早餐店吃個早餐,共用了十分鐘,在路上騎車又用了二十分鐘才到學校,這時剛好是7點40,請問你們知道我是什麼時候從家裡出發的嗎?

你是用什麼方法得出結論的,倒過來推想,是呀,倒過來推想是我們解決數學問題重要的一種策略,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學習這種策略。板書:解決問題的策略,倒過來推想

老師這裡有兩個杯子,裝了一些果汁,共400毫升。如果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人乙杯,現在兩杯同樣多。原來兩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

從題目中你瞭解了哪些資訊?甲倒給乙40毫升後,什麼不變?什麼變了?怎麼變的?我們可以用以前學過的什麼相關策略我們解決呢?自己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寫下來,在小組交流。先想好的同學可以幫助組裡其他有困難的同學一下。根據小組的交流,發現你們有以下這麼幾種想法:

說得不錯,如果還不是十分清楚的同學,再看一下大螢幕,老師把他的想法用動畫表示出來,這樣你懂了嗎?

他這樣做也是先求什麼?然後再把甲倒給乙的40毫升還回去,求出原來甲

我們已經求出了原來的甲是240毫升,原來的乙是160毫升。你能對這個結果作出檢驗嗎?

剛才同學們用了我們以前學過的畫線段圖、畫示意圖、列表等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那想一想,不管你用的是哪種方法,都是先從什麼出發?然後再根據原來到現在的變化過程求出什麼?這就是運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來解決問題。請同學們開啟課本88頁把例1看一遍,再體驗一下用倒推的策略解決問題。

這種策略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非常廣泛,請看大螢幕例2。

你瞭解到哪些資訊?你能想個辦法來資訊,清晰地表明郵票變化情況嗎?先自己試一試,再與同組同學交流。現在請小組彙報一下。你們是怎樣資訊與解答的呢。

符號表示:我剛才在下面發現有個同學也是用箭頭表示,不過不象我們用文字敘述,而是用符合來表示的,請同學們看黑板,你們看得明白嗎?來那我們把掌聲送給他。同時這掌聲也是送給你們自己,你們的想法都不錯,表現讓我非常滿意。

剛才在解答時同學們用了什麼策略? 現在大家有信心用這個策略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嗎?

請看書上89頁的練一練。甲、乙兩位同學到黑板上來做,其他同學在下面自己獨立完成。

請黑板上板演的同學說說你的想法。我剛才發現有兩個同學是這樣列式的,25x2+1,發現這種解法錯在什麼地方,做錯的同學能不能自己主動站起來勇敢地說一說。同學們你看這位同學說得多好,我們不怕犯錯誤,關鍵是錯了能知道錯在什麼地方,及時地改正過來,這是最珍貴的,我希望同學們在有錯誤時都能象這位同學一樣,勇敢地承認自己錯誤,並改正過來,做一個誠實的人。掌聲送給他,勇敢的人。

下面請同學們開啟課堂練習本,把書上90頁的第1、2題做在本子上。

通過剛才的作業我發現同學們這節課掌握得不錯,只有兩個同學計算時粗心錯了。這節課我們學習的是什麼內容?對用倒過來推想解決問題,這些問題有什麼共同的特徵?都是已知結果,求原來。用這個策略解決問題時,我們可以藉助示意圖、線段圖、表格、箭頭圖等分析題意,如果對剛才課上還有不清楚的地方,歡迎同學們下課與我交流,好,這節課就到這裡, 謝謝同學們的配合,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