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小三年級蘇教版數學教案7篇

教案的寫作內容是包含教學重點和教學過程的,制定教案的時候,要將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做好相關分析,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國小三年級蘇教版數學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國小三年級蘇教版數學教案7篇

國小三年級蘇教版數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學工具

ppt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以舊引新

1、出示蘋果,讓學生說一說一個蘋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蘋果的重量是15()

2、千克、克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質量單位,克與千克之間有什麼關係呢?(1千克=1000克)。

3、一車蘋果的重量是2()

二、自主探究研究問題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出示教材例題,集裝箱,火車車廂,汽油

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t)作單位。

(2)讓學生根據對噸大致的瞭解及課外資料的補充說說生活中那些物體通常使用“噸”來作單位。

(3)課件展示:卡車、火車車廂、輪船、飛機、鯨魚、樓房等,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

提問:通常以“噸”作單位的物體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呢?

①學生分小組觀察討論

②學生分小組交流彙報

③師生合作得出結論:通常大件物體及較重的物品“噸”來作單位。

目的:用課件出示圖片,豐富了感性材料的種類。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再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得出結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2、認識千克與噸之間的關係

(1)小組同學互相背一背,感受它們的重量。

①學生匯自己的體重。

②小組同學互相背一背

③說說自己的感受。

④感受1噸

(2)課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問:需要幾個同學才能抬起來?(8個)

(課件演示)請同學們觀察:有這樣的幾袋大米?(10袋)提問: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書:1000千克。

你是怎樣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個同學抬起來,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個同學才能抬起來?(80個)。說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較重。

通過小組同學反覆掂物體的重量,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親自經歷和體驗,感受物體的實際重量。遷移出1噸的重量。

師引導: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噸。

即:1噸=1000千克。師補充板書:1噸=1000千克

(3)鞏固千克與噸之間的關係。

師生做個猜體重的遊戲。請同學們猜一猜老師的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個老師的體重按50千克計算,那有多少個老師的體重合起來是1噸?你是怎樣想的?

(4)填空練習: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體重按25千克計算,40個同學的體重是()千克,是()噸。

三、看書質疑

學生自己看書,標出重點語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後解答。

四、多層練習,鞏固深化。

1、說一說,日常生活中什麼情況下用噸作單位。

2、在()裡填上適當的數,使每種東西的總重恰好是1噸。

3、想一想,填一填

一條鯨魚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噸

一輛卡車載質量5噸,也就是()千克。

五、合作總結,解決問題

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知道了些什麼?同學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希望同學們能夠用所學習的知識不斷地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國小三年級蘇教版數學教案篇2

一、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周長讓學生在觀察、比較、測量和動手操作的基礎上建立周長的概念,理解周長的含義。會測量計算以長方形和正方形為主的常見平面圖形的周長,並拓展研究不規則平面圖形的周長的測量計算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分析

建立周長的概念,能指出各種平面圖形的周長並會測量計算常見平面圖形的周長是教學重點;正確、深刻地理解周長的含義是教學難點。注意設計動手操作、獨立思考、質疑問難、小組討論等學習形式來強化對周長的理解,讓難點在不經意中獲得突破。

三、教學意圖和教學思路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體現做數學、玩數學的活動性和趣味性,感知先行,凸現探究過程。具體做到兩個拓寬:拓寬周長概念的外延,拓寬周長的測量計算方法。教學過程中盡力把繡球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爭、去辯,在悟中得法。教學思路:從生活情境中引出周長概念+通過指和描理解周長概念十通過測量計算三角形和一般四邊形的周長鞏固周長概念並鋪墊測量計算周長的一般方法+探究測量、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一般方法+探究測量計算不規則平面圖形周長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師生沿著操場的邊線繞操場跑步一圈。

1.體驗中引出周長。沿著操場的邊線繞操場跑步一圈(板書一圈、邊線)、讓學生比劃路線,描述多少是一圈、什麼是邊線、貼平面圖,讓學生用粉筆畫跑步的路線,強調起點、終點、操場一圈邊線的總長度、操場的周長。(板書周長)

[評析: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知識,賦予《周長這一知識點以現實意義。這樣學生的學習得到了感性材料的支撐,在這樣的生活情境中學生也很容易進入角色。此外,本節課把《周長》描述為一圈邊線的總長度,簡明易懂,充分體現了周長這一數學問題的現實性。》

2.操作中理解周長。

(1)指導學生找出身邊物體的周長、指出課本封面的周長。(電腦顯示給予確認)

(2)讓學生指出下面圖形的周長。(多媒體隨後顯示)

?評析:採用學生身邊的、熟悉的或感興趣的材料作為研究素材,增強學習的親切感。通過指、描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輕鬆的操作中理解周長,而多媒體的效果使周長是什麼更加清晰明朗。〕

3.測量計算中深化對周長的認識。

(1)(多媒體顯示老鼠和兔子分別繞三角形、四邊形的草坪跑步一圈)

提問:誰跑得多?比什麼?怎麼能知道它們各自的周長呢?(板書:測量計算)

[評析:多媒體的動態顯示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上的數學問題很快變成學生自覺探索的問題。]

(2)在作業紙上測量計算三角形、四邊形的周長,再組織小組彙報。(強調:所有邊長的總和)

[評析:通過練習獲得測量計算平面圖形周長的一般方法,為探索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方法奠定基礎。]

(3)測量更多邊形的周長,總結強調周長即一週邊線的總長度。

4.引導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1)出示方格紙上的正方形、長方形,要求測量計算並展示不同的計算方法。

(2)鞏固練習。正方形的邊長為2分米,計算一個正方形的周長和由這兩個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的周長。強調:計算的應是有關圖形一週的總長度。

[評析:通過這一變式練習,使周長即一週的.總長度得以鞏固,進一步強化了對周長含義的理解。]

(3)測量並計算周長。(出示下面的圖形)

5.合作解決問題。測量計算出硬幣和樹葉的周長。

[評析:對周長的理解不侷限於長方形和正方形等規則平面圖形中,避免了學生生搬硬套,產生思維定勢。把周長拓展到不規則平面圖形中,使學生對周長的認識更加深刻,並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國小三年級蘇教版數學教案篇3

教學內容:

本單元主要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這是學生在已學過的表內除法和簡單的餘數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使學生在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過程中掌握計算方法,理解算理培養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用除法豎式計算除數是一位數、商是兩位數,以及除數是一位數,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除法。

2、會解決有餘數的除法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教學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動腦思考及主動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兩位數除一位數的口算和豎式計算的方法;除法驗算。

難點: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不能整除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

關鍵:讓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除以一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

教學課時:

9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生活動:25分鐘

教學內容:

課本第1~2頁。

教學目標:

1、理解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及其算理,探索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豎式計算。

2、培養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探索計算方法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難點: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和平共處算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豎式的書寫。

教學準備:

小棒,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知鋪墊

1、口算練習。

指名口算。

63 82 93 55

口答。

46裡面有( )個十( )個一。

95裡面有( )個十( )個一。

84裡面有( )個十( )個一。

73裡面有( )個十( )個一。

二、探究新知

1、 引入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揭示課題)

2、教學口算。

? 理解圖意,學生觀察場景圖,說說知道了什麼,想想能提出哪些問題。

? 討論第一個問題:平均每個男孩買多少枝?小組交流。

? 小棒可以演示。

? 討論第二個問題:平均和每個女孩子買多少枝?結合實際操作讓學生形成思維。也可以先讓學生模仿提問。

? 歸納:先把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即20枝,再把6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枝,合起來是23枝。板書:

402=20 62=3

20+3=23

3、即時訓練,口答。(讓學生說說算麼算的)

402 603 642 555

505 804 844 363

4、教學豎式計算。

教師結合462說明豎式的寫法,邊說邊板演。

探索算理。(步驟:除、乘、減、移)

思考:2為什麼要寫在十位上?

?小結:用豎式計算,要從十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數除以除數,再用個位上的數除,除到哪商就寫在哪一位上。

三、實際運用。

1、 完成第2頁第1題。(注意區別與聯絡)

2、 完成第2題。

讓學生試做前兩題,再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兩題。注意筆算注意什麼?以及聯絡與區別。

3、 完成第3題和第4題。

4、 第5題,先獨立後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應許學生不同的策略解題。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麼?

國小三年級蘇教版數學教案篇4

教學內容:

江蘇教育版課程標準教科書三年級上冊58-60頁

教學目標:

1.引領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特徵的過程,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徵。

2.在探究過程中,注重學生觀察、操作、猜想等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3.創設互相協作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合作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備課重點:

長、正方形的特徵,已有的學情分析都表明學生是大致認識的。這樣的狀況並不表明,教學就此輕鬆,而恰恰給教學帶來了更大的挑戰性因為似懂非懂,新知也就失去了其應有的吸引力;因為一知半解,教學也就更不易組織和深入。

重點思考:

怎麼基於而又超越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在處理教學細節時,突出了特徵的揭示,怎樣出自學生自己,而且又是興趣盎然的?

驗證的安排,怎樣超越細枝末節而又重點突出,在取捨中凸顯教學智慧?

生活的聯絡,怎樣從司空見慣中提煉新的題材和賦予更多的數學思考?

特徵的運用,怎樣緊扣兩個圖形的特徵提高數學思考的含金量?

教學過程:

一、遊戲引入,揭示長方形特徵

1.已經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小朋友舉舉手?閉上眼睛想一想,長方形是什麼樣的?在桌上找一找什麼顏色的圖形是長方形?

學生找到了大大小小的長方形。

2.通過以前的學習,大家對長方形已經有了大體的認識,接下來,我們來玩一個猜猜它是不是長方形的遊戲,看看大家對於長方形的瞭解到底有多少?

①號圖形(一個角是銳角的圖形),是長方形嗎?用手中的長方形說清楚理由。反襯出長方形內角是直角。

②號圖形(直角梯形)這個是嗎?從邊和角兩個方面去看,得出長方形對邊相等,有四個直角。

3.組織學生驗證長方形邊的特徵。

長方形真的上下邊相等、左右邊相等嗎?用手中的長方形驗證一下,再和同桌說一說。

學生驗證,再交流彙報。由於學生手中的長方形有大有小,所以測量出來的資料各不相同,但每一個個體的測量結果都證明了長方形對邊相等。

國小三年級蘇教版數學教案篇5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電視嗎?今天田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張節目單,看看上面有沒有你喜歡看的節目,它幾時播出的?

2、學生自由回答,教師適時提問,如:14:00在鐘面上怎樣表示?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幾時?

教師並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出相對應的兩種記時方法。

3、小結並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主動探索,體會領悟

1、初步認識24時記時法

⑴問:你知道一天中有幾個小時?想一想,在這24個小時裡,鐘面上的時針要走幾圈?一天時從什麼時間開始的?

⑵出示紅藍色彩帶,說明:我們把每天的凌晨0:00——中午12:00用紅色彩帶表示,把中午12:00——夜裡12:00用藍色彩帶表示。

⑶問:中午12:00是白天還是晚上?師畫出太陽圖示。

⑷演示鐘面時針的執行情況,瞭解0:00和24:00之間的關係。

⑸說明:0:00和24:00表示同一個時刻,這個時刻既表示一天的結束,又表示新的一天的開始,如果是除夕夜的時候,它還表示特殊的意義,也就是舊的一年的結束,又標誌著新的一年的開始。

3、 普通記時法和24時記時法之間的相互轉換。

⑴觀察普通記時法和24時記時法在表示方法上的區別。

⑵練習:說出下面時間用的是哪種記時法:

8:00 16:30 下午5:00 夜裡11:30

上午8:00 下午4:25 21:34 0:00

4、 練習:p50想想做做1中的第一個鐘面。

要求說出鐘面表示的時間,問:這個時候你可能在幹什麼?

再出示背景圖,問:這時的鐘面上表示的什麼時間?你怎麼看出來的?你能用24時記時法說出鐘面上表示的時間嗎?

同理學習後兩幅圖。

5、 小結轉換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應用拓展

1、出示題目,問:上面的營業時間用的是什麼記時法?你能把它轉換成普通記時法嗎?

在把24時記時法轉換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

2、出示題目,直介面答。

3、觀察火車票,問:你從火車票上得到了哪些關於時間的資訊?

討論:媽媽下午幾時前到南京火車站比較合適?

4、以四人一組為單位,輪流用24時記時法播報節目。

5、小組討論:看著3個鐘面上的時間,說一說這時你可能在做什麼?再在班級內交流。

四、歸納小結,提高認識

1、 今天你學會了什麼?

2、 閱讀課後常識部分:“你知道嗎?”上的內容。

國小三年級蘇教版數學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自主探究計算經過時間的演算法,能夠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地進行有關計算。

2、進一步感知和體驗時間,逐步建立時間觀念。進一步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進一步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計算經過時間的思路與方法。

教學難點:計算從幾時幾十分到幾時幾十分經過了多少時間的問題。

教學對策:以口答為主,讓學生充分的討論,在討論的基礎上,藉助直觀的線段圖或鐘面幫助理解,相互啟發,體會用多種方法靈活計算時間。

教學準備:節目預報表。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24時記時法:

出示節目預報:

節目預報

上午8時50分金色的童年

上午9時30分兒童英語

…… ……

下午2時六一劇場

下午4時美術星空

下午4時40分七巧板

…… ……

晚上6時30分大風車

晚上7時新聞聯播

…… ……

你能用24時記時法播報節目嗎?

同桌兩人練習。

出示節目預報表。

二、新授:

1、這是小紅暑假一天生活中的部分時間安排記錄表,從中你知道了些什麼?

出示:6:30起床

7:00——7:30吃早飯

7:30——8:00做家務

8:00——9:00做作業

9:00——11:00到新華書店購書

11:00——11:20吃中飯

11:20——11:40飯後休息

11:40——12:40午睡

12:40——13:00在家休息片刻

13:00——14:30游泳館游泳

14:30——15:20看電視

┈┈

2、小紅的生活活動有些是從整時開始整時結束,有些是從幾時幾分開始到幾時幾分結束,你能將上面的活動時間按這樣的情況分分類嗎?

(引導學生將活動時間分成三類:

1)整時——整時

2)幾時幾分——幾時幾分(幾分是一樣的)

3)幾時幾分——幾時幾分(幾分是不一樣的)

3、你能算出小紅什麼活動所用的時間?你是怎樣計算的?同桌或小組討論。

4、小結交流計算方法。

整時的比較容易理解,只要用後面的時刻減前面的時刻,16-14=2

幾時幾分到幾時幾分(幾分一樣的,學生比較容易理解)

幾時幾分到幾時幾分(幾分不一樣的,學生不太容易理解)計算可藉助鐘面圖或藉助線段圖。

有兩種思路:例14:30——15:20看電視

(1)先算從14時30分到15時是30分,再算從15時到15時20分是20分,一共播放了50分鐘。

(2)先算從14時30分到15時30分是1小時,15時30分與15時20分比,超過了10分,所以一共播放了60分-10分=50分。

三、練習:

1、節目預報表

(1)回到複習的節目預報表(24時記時法)

你能說說你最喜歡看的節目從什麼時候開始到什麼時候結束,播放了多少時間?

交流彙總。

2、書上53頁想想做做第1題

讀題,理解題意。

獨立思考。交流怎樣想的。

有兩種思路:

(1)分別算出上午和下午各有多長時間,再加起來。12:00到13:30是1小時30分,15:40到17:00是1小時20分,合起來是2小時50分。

(2)先算12:00到17:00是5小時,再從5上時中減去不借書的一段時間13:30到15:40是2小時10分,所以是2小時50分。

四、小結:(略)

板書設計:有關經過時間的簡單計算

16-14 = 2口答:播放了2小時。

想:從14時30分到15時是30分,再過20分是15時20分一共播放了50分。

國小三年級蘇教版數學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和加減計算的方法,並能正確迅速地進行相關計算。

2.結合具體情景,靈活運用小數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通過了解小數產生及發展的過程,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進一步理解小數的含義,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和加減計算。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提出要求

今天這節課,我們將對小數的有關知識進行一次綜合練習。(板書課題)通過練習,希望同學們能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和加減計算的方法,能結合具體情景,靈活運用小數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正確迅速地進行相關計算。

二、分層練習內化提升

(一)基本練習

1.完成第106頁練習十第1題。

(1)出示圖,學生獨立塗色完成。

(2)指名口答,重點說說是怎麼想的。

(3)師生共同歸納:先看平均分成了幾份,再看塗了幾份。

2.完成第106頁練習十第2題。

(1)獨立在課本上填寫合適的小數。

(2)集體反饋,重點說說是怎麼想的。

3.完成第106頁練習十第3題。

(1)出示題目,請學生口頭說說每人儲蓄的錢各是幾元幾角?

(2)比較,集體反饋,重點說說是怎麼比的。

4.完成第106頁練習十第4題。

(1)引導看懂數軸,理解題意。新課標第??

(2)獨立完成,思考哪個數最接近0.5,哪個最接近2?

(3)全班交流反饋。

(二)綜合練習

1.填空。

(1)1元的6/10是()元,寫成小數是()元;3角是1元的(),是()元,寫成小數是()元。

(2)0.5分米是()分米,是1分米的(),是()釐米。

(3)零點八(),2.6讀作()。

(4)1.4米=()米()分米3元2角=()元0.4分米=()釐米7角=()元16.5元=()元()角

2.在○裡填上>、t;或=。

0.5○0.91.2○0.82.6○3.410.5○9.8

3.把2.4、0.9、1.7、1.5、0.4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起來。

4.在跳遠比賽中,小明跳了3.2米,小高跳了2.8米,小軍跳了4米,()跳得遠。在100米比賽中,小明跑了15.6秒,小高跑了16.5秒,小軍跑了16.9秒,()跑得快。

獨立在作業紙上完成。

小組校對、交流。

全班交流,重點說說有疑問的題目。

5.作業:練習十第5題(前四個)

獨立完成後全班校對。

比較每組中上下兩題,你發現了什麼?把你的發現在小組裡說一說。

三、反饋昇華

你覺得自己這節課表現得如何?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