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聲音的特性教案6篇 聲音法特性:優秀教案

本文將探討聲音的特性和其中蘊含的奧祕。聲音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你是否瞭解聲音的背後?從聲音的傳播到頻率、振幅的變化,本文將為您揭開聲音的神祕面紗,帶您深入瞭解聲音的特性與原理。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無論是專業人士還是普通讀者,這篇教案都將為您帶來全新的視角,使您對聲音有更深刻的認識。

聲音的特性教案6篇 聲音法特性:優秀教案

第1篇

2、通過實驗,知道聲音的音調跟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的音色不同。

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的實驗”和“響度與振幅有關的實驗”,進一步瞭解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1、通過教師引導組織和學生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學習聲樂基礎知識的樂趣。

2、通過學習聲音的三要素,提高學生對樂音的審美能力。

(1) “賽馬”欣賞2分鐘視訊展示:讓學生認真欣賞,談談感受。

(2) 教師指出:像剛才的音樂一樣,讓我們感到悅耳、動聽的聲音叫做樂音。

介紹:俄羅斯最著名的男高音vitas的魔鬼高音,征服了全世界的音樂愛好者,他為什麼會有如此魅力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聲音的奧祕,進入我們今天的學習內容。

①用電子琴彈奏高低不同的音符,讓學生感受有什麼不同;

②用音訊播放男低音獨唱曲、女高音獨唱曲,讓學生感受不同。(展示課件:聲音的音調)

(2) 得出:聲音的高低不同,高音尖細、高亢;低音沉悶。

①分組實驗:把鋼尺緊壓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撥動鋼尺,注意觀察鋼尺振動發聲時振動得快慢及聲音的特點。

②分組實驗:用硬紙片快慢不同的撥動梳子,聽它振動發出的聲音。

③讓學生討論、分析得出:音調的高低與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

①我們把物體一秒鐘振動的'次數叫做頻率,單位:赫茲 hz( 板書)。

②音調與頻率的關係: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板書)。flash課件展示:音調與振動的快慢、

(5) 學生看書,瞭解人和一些動物的聽力和發聲範圍圖。

(6) 教師提問:人的聽覺範圍是多少?那麼低於20 hz和高於20000 hz的聲波我們能聽見嗎?學生回答,找出次聲波和超聲波的概念。

(1) 教師演示:用不同的力擊鼓,學生感受聲音的不同;改變錄音機的音量控制開關,讓學生聲音大小或強弱的不同。

①教師演示:用細線把乒乓球吊起來,使乒乓球靜止在豎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個叉股接觸、輕敲音叉,觀察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重敲音叉,使音叉發出響度更大的聲音,觀察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

②學生思考、討論:比較音叉發出不同響度的聲音時,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有什麼不同。通過上面的探究活動,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③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幅度有關,物體振動的幅度越大,產生聲音的響度越大。

③教師提問:響度還與其它因素有關嗎?(學生思考、猜測。)

④師生小遊戲:教師小聲說一段話,後排學生不知所云,而前排學生能準確說出。

⑤學生得出:響度還與距聲源的距離有關。(讓學生再舉些例子加以說明)

⑥師生歸納總結:影響聲音的響度的因素是振幅和距聲源的距離。(板書)

(1) “猜樂器”:播放用不同樂器演奏的歌曲,讓學生指出不同的樂器。

(2) 學生小遊戲:讓後排的幾個學生說同樣的話,前排學生不回頭指出說話學生的姓名。

(3) 教師提問:你憑什麼區分不同的樂器和不同的同學?得出:

物理上,把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具有不同的品質、特色叫音色。

聲音的特性教案6篇 聲音法特性:優秀教案 第2張

第2篇

聲音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很熟悉的自然現象,如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出高層次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呢?這需要精心設計課程內容,講究藝術性的學習和體驗,為此我選擇了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教學方法來講這一節課。本節課的內容較多,不僅有聲音的特性,音調、響度和音色,還有頻率、超聲波、次聲波等概念,並且在探究能力上對學生的要求有了較大的提高,因此我採用多媒體演示和學生探究實驗相結合的方法,不僅讓學生能欣賞帶有聲音的動畫,還親自動手用器材實驗,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我利用多媒體採用分工協作探究,每組獨立進行探究,而對於實驗記錄的資料和現象運用多媒體展示給每一位學生,最後學生通過分析,歸納出正確的結論,完全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淡化教師主導作用,體現“學生本位”的精神,同時還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

2.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音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

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的實驗”和“響度與振幅有關的實驗”,進一步瞭解和學習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1.體會現實世界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更加熱愛世界,熱愛科學;

2.通過參與實驗活動,培養學生積極參與主動與科學探究實踐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協作精神。

多媒體課件、鋼尺、鐵架臺、細繩、乒乓球、音叉,橡皮筋、木梳子。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媒體應用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景師生共同欣賞一段音樂和一段噪聲,請學生談談對這兩段音樂的感覺,提出問題:為什麼同是聲音給人的感覺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 播放音訊學生仔細聽兩段音樂,討論並說出對這兩段音樂的不同感覺。 創造課堂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

2、音調不同的同一首歌;啟發學生找出他們的不同,分別引入響度、音調的概念。提出問題:為什麼有響度、音調的不同?是什麼因素影響聲音的響度和音調的不同。播放音訊 學生欣賞並找出這兩組音樂的不同之處;學生舉例日常生活中響度不同的聲音和音調不同的聲音。聯絡實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音調和響度教師播放準備好的2個動畫,一個是探究音調與頻率的關係,一個是探究響度與振幅的關係,讓學生利用課前準備好的實驗器材分組進行探究影響聲音的音調、響度的因素。教師巡視並瞭解學生的探究活動,適時給以點撥、指導。指導學生進行交流,並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得出結論。播放動畫學生觀看動畫,分組進行討論,應用教師提示的探究方法進行探究,自己動手進行探究實驗,學生可以跟老師和其他同學交流。探究完畢,學生進行交流,互相解決問題,並將不能解決的共同性問題提出來,共同討論最後得出結論。培養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和歸納能力;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和交往能力。

物體振動快慢不同,產生的音調也不同,從而引入頻率的概念,再由人耳聽到的'聲音範圍,引出超聲波和次聲波的概念。課件顯示聲音的波形 學生思考:為什麼我們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卻能聽到討厭的蚊子聲音?培養學生運用知識思考分析問題能力

音色 音調和響度都相同的聲音我們還能區分嗎?師生共同聽兩段音樂並說出如何區分的,從而引出音色。多媒體播放音樂。 (小遊戲)前排指定一位同學不許回頭,後面的同學指到誰,誰說一句話。讓前排指定同學判斷是誰的聲音。

總結 通過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同學們進行交流,老師恰當總結。梳理本節課知識內容,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與老師同學交流,最後總結出本節課的知識點。 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知識反饋 讓學生做課件上自我評價的隨堂測試,檢查這節課的收穫。教師巡迴指導。 課件展示做自我評價中的隨堂測試,自己檢查這節課的收穫。 通過聯絡鞏固

2.預習2.3《聲的利用》。 有能力的同學還可以做梯度訓練。 鞏固提高

3.音色:聲音的品質,決定於發聲體的材料、內部結構。

本節課主要學習了聲音的三要素:音調、響度和音色。音調的理解學生覺得比較困難,可以通過鋼尺或大小音叉,刻度尺等等的振動來感知、認識。在頻率的學習方面要通過學生的實驗來認識。響度比較容易,在研究響度與振幅的關係時要注意控制變數法的應用。音色的教學是個難點,認識音色可以從發聲體的材料、結構等導致振動方式的不同等方面來分析、講解。

第3篇

學習方法:實驗、探究、討論、歸納、練習

用不同樂器演奏同一樂曲“愛的奉獻”問學生能否分辨出來,反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我們學習了這節課後就明白了,(激起學生氣氛“大聲回答想不想知道”)

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聲音的特性這節課(板書課題:三、聲音的特性)

大家知道春晚的小瀋陽唱山丹丹花開紅豔豔時由於調過高拔不上去,歐了,還有俗話講得好“要想唱歌得先對調”這裡的“調”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聲音特性之一--------音調

這裡指的高低不是我們生活中聲音的大和小,是從音樂學中講的音階的高低,比如1 2 3 4 5 6 7 i(用唱或是演奏讓學生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聽到的聲音有的渾厚低沉,有的清晰尖細。前者音調低,後者音調高(用畫眉哨演示讓學生感受聲音的高低變化)

通常男女生相比男生音調低而女生的音調高,那麼音調的高低和什麼因素有關呢?

大家手中有橡皮筋把它拉不同長度撥一下聽聽聲音的音調高低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可能有很多回答,注意引導到橡皮筋振動的快慢上去)

再拿鋼鋸條做實驗:撥動伸出桌面不同長度的鋸條撥聽聽聲音的音調高低你又發現了什麼?

(學生可能有很多回答,注意引導到鋸條振動的快慢上去)

2、 物體振動得越快, ,聲音的音調越高,物體振動的越慢, ,音調就越低。

物理學中為了表達物體振動的`快慢引入了一個重要的物理量-------頻率,

大家知道我們人類交流也好歌唱也好,發聲是有一定頻率範圍的(比如調高了唱不上去,過低了說不出來),實質上我們的聽覺也有一定的頻率範圍,大家快速閱讀課本20頁,你發現了哪些重要知識點,小組交流分享並填寫教學案學習研討的4小題。

全班交流教師總結評價超聲波、可聞波、次聲波等知識點。並用示波器演示不同頻率音叉(聲音)在示波器上的差異

問這三次回答有什麼不同?---------------大家回答得非常好,三次聲音的大小或強弱不同,這正是我們學習的聲音的又一特性-------響度

1、 響度是指聲音的強弱(大小)。(有些詞語“震耳欲聾”、“竊竊私語”)

幾次敲響音叉且使這幾次響度不同,觀察叉股彈開乒乓球或鑰匙幅度的不同,引導學生分析響度跟什麼因素有關。

完成教學案(二)響度與振幅的關係填空部分並思考響度還和什麼因素有關?

同學們之所以能分辨出來是因為它們的音色不一樣,這正是我們要學習的聲音的第三特性--------音色

第4篇

1.從生活經驗中體會樂音的特性—一一響度、音調和音色,能用實驗驗證影響樂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3.進行簡單的專項社會調查,使學生具有將科學服務於人類的意識,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振興中華使命感和責任感的人。

能用實驗驗證影響樂音特性——響度、音調和音色的主要因素。

粗細不問的若於條橡皮筋、疏密不同的梳子、硬紙片、尺子、鼓、小紙人、吉他、音叉。教學過程

生: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人講話時,聲帶在振動等。

生:聲音在介質中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真空不能傳聲。

師:傳播聲音的介質有哪些?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相同嗎?

生: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傳聲,v固>v液>v氣。

師: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與什麼有關?在什麼情況下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為340m/s?

生: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與壓強和溫度有關,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在15℃空氣中聲音傳播速度是340m/s。

師:激昂的進行曲令人精神振奮,婉轉的歌聲讓人如痴如醉,但刺耳的汽車喇叭聲卻使

有規律、好聽悅耳的聲音叫做樂音。無規律、難聽刺耳或汙染環境的聲音叫做噪聲,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樂音與噪聲。

演示實驗:請一位同學上講臺,用不同大小的力敲打鼓面或拔動琴絃,大家聽到的聲音大小不一樣。

演示實驗:再請一位同學用力敲打鼓面,鼓聲越大,鼓面上的小紙人跳得越高。師:鼓聲越大小紙人跳得越高,說明了什麼?

師:請你設計一個實驗說明,物體振幅越大,聲音的響度越大(振動幅度簡稱振幅)生甲:用一隻手將一根橡皮筋張緊,另一隻手拔動橡皮筋,橡皮筋振幅越大、聲音的響度也越大。

生乙:將一把尺子壓在桌邊,露出桌面一部分,如圖所示。用大小不同的力拔動尺子,尺子振幅不同,聲音的響度也不同。尺子振幅越大,聲音的響度也越大。

生丙: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音叉,音叉振動的振幅越大,聲音的響度

也越大。音叉的振幅可從懸掛的乒乓球被彈開角度大小看出來。

生丁:用大小不同的力拔動吉他,琴絃振動幅度越大,聲音的響度

師;大家講得很好,懂得用身邊的物品進行實驗探究,加深對物理現象,規律,概念的理解。

生:討論、歸納得出:聲音的響度一般與聲源振動的幅度有關,聲源振動幅度越大,響度越大。

師:板胡、笛子,男女高音的聲音高亢嘹亮,大提琴、男女低音的聲音低沉婉轉,物理學中把聲音的高低稱為音調。

演示實驗:如課本p39圖3—2l,用齒數不同的齒輪敲打紙片,紙片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是不相同的。(齒輪轉速相同)

生:聲音音調的高低與發聲物體振動快慢有關,振動越快,音調越高。

師:請你設計一個實驗說明音調的高低與振動快慢的關係。

生甲:用一把尺子壓在桌邊,露出桌面一部分,用大小相同的力拔動尺子。當尺子露出部分較長時,尺子振動較慢,音調較低;當尺子露出部分較短時,尺子振動較快,音調較高。生乙:用紙片以相同的速度在疏密程度不同的'兩把梳子上刮過,音調的高低不同,在密的梳子上刮過,音調較高;在疏的梳子上刮過,音調較低。

師:物理學中,振動的快慢用每秒振動的次數來表示,稱為頻率。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簡稱赫,用符號hz表示。

物體每秒振動1次,其振動頻率為1hz,例如:大提琴發出的最低音是27.5hz,國際標準音調的頻率是440hz。

生:討論、歸納得出:聲音音調的高低與發聲物體振動頻率有關,物體振動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師:“聞其聲,如見其人”,聽到熟悉的人講話聲,即使未見到人,也能判斷講話的人是誰。樂隊演奏時,憑音樂聲也能聽出有哪些樂器在演奏。那麼,人們是根據什麼來作判斷的呢?

其實,我們能分辨出不同的聲音除了由於響度、音調引起的不同感覺外,還與物體發出聲音的音色有關。

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聲音的品質與特色。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其音色是不同的,因此我們才能分辨不同人的講話,不同樂器的演奏。

舉例:用手指敲擊碗,有裂痕的碗發出的聲音比較沙啞,無裂痕的碗發出的聲音比較清脆,即音色不同。購買碗的顧客都是根據敲擊碗發出聲音的音色來判斷碗的質量好壞。板書。

鍾是有一定基頻音調的樂器。普通整體澆濤的圓鍾,有一個基頻;如果是橢圓形鍾,則

有兩個基頻。整體澆鑄的鐘,質量都大,內部空腔也大,其發出的聲音低沉渾厚,振動衰減慢,因此鐘聲能傳得很遠。由於基頻單一,又不能改變,所以圓鍾或橢圓鍾都不能作為演奏旋律的樂器。

如果圓鍾用兩個半片“瓦形”器相合(稱為合瓦形器)而成,組成編鐘,則可以奏出旋律。合瓦形器腔是兩側為尖角,上小下大的扁圓體。兩側的直稜可以避免尾音拖長,易於構成節拍;鐘體內壁或深或淺的槽可以控制不同的頻率,使一套編鐘可以產生不同的音調,從而組成音階。編鐘可以說是我國獨有的古樂器,教材圖3—22所示的這套編鐘共64件,其中角鍾45件,紐鍾19件。最大的角鍾高153.4cm,重203.6kg。演奏編鐘時要多人合作,每個演奏的人持一個敲鐘用的丁字形木槌(共6個),或是撞鐘用的細氏木棒(共2根),各人按音樂節奏輪換敲擊鐘上鐫刻的標音位置,就能發出一定音階的樂音,形成悠揚的樂曲。這是我國佔代工匠對人類音樂文化作出的傑出貢獻。

演示實驗:讓學生上臺演示課本p40圖2—23橡皮筋吉他。

生:繃得緊又比較細的橡皮筋發音的音調高,粗的又繃得不緊的橡皮發聲的旨凋低。師:胡琴、提琴等絃樂器的弦粗細,繃緊程度不同,所以發出的音調也不同。

師:當今世界的四大汙染是:水汙染、空氣汙染、噪聲汙染、固體廢棄物的汙染。噪聲來源於什麼?

生甲:噪聲通常來源於汽車、摩托車等交通工具,電機、機床等工業機械,以及空調、冰箱等家電。

生乙:音樂給人享受,然而夜深人靜欣賞音樂時,若音樂聲過大,則會影響他人休息,以致音樂變成了噪聲。

生丙:喜慶的鞭炮給一些人帶來歡樂,但也會破壞其他人的安寧,成為令人討厭的噪聲。師:我國1981年制定的居民、文教區噪聲標準是什麼?

師;怎樣才能減小噪聲的影響?有什麼具體措施?(可以從噪聲船產生、傳播,接收這三個環節考慮)

生:在耳朵上塞上棉花、或戴防噪聲耳罩、或在振動的機器下墊泡沫塑料或加重加大底座。

師:以上大家對減小噪聲的措施講得很好,下面大家將以上措施歸納一下,減小噪聲有幾條途徑?

1.樂音的三個特性:響度、音調、音色。響度與聲源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音調與振動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音色決定於振動物體的材料和結構。

物體做無規律振動,發出的難聽、刺耳的聲音叫噪聲或幹憂人們正常學習、工作、休息的聲音也叫噪聲;減弱噪聲的三條途徑①在聲源處減弱;②在傳播過程中減弱;③在入耳處減弱。

師:每位同學都對自己在本節課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

有規律的、好聽的悅耳聲音叫樂音。無規律的,難聽刺耳的聲音叫噪聲。

第5篇

● 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音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音體的振幅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 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響度與振幅有關”的實驗,進一步瞭解和學習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 體會現實世界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從而更加熱愛世界,熱愛科學,熱愛生活。

教材將聲音的特性按照音調、響度、音色的順序進行講授。但是,生活中的實際經驗往往將“音調”和“響度”兩個概念混同起來。本人考慮到響度比音調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接觸到,而且響度比音調更加好理解一些。在排除響度的干擾之後,音調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因此將課本中二者的順序顛倒了一下,將知識的處理由易到難。

聲音的知識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日常生活中許多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於這些發聲體所發出聲音的特性各不相同。但是學生對於聲音的特性的有關知識(尤其是音調和響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錯誤理解。而本節課能否完成教學任務就看能否順利改正學生的錯誤理解,真正理解音調和響度。

此外,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學生也向著多方向發展,擁有樂器演奏等多方面的才能。本節課可以讓學生自帶部分樂器供課堂探究之用,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大小木魚、大小銅鑔、大小銅鑼、大小鼓、大小音叉、敲打木槌、鋁板琴、學生自帶樂器(吉他、豎笛等)、乒乓球、鐵架臺、示波器。

(說明:以上器材可從學校音樂器材室中尋找,也可用其他樂器代替)

同學們,前幾節課我們學習了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瞭解了人耳是怎樣聽到聲音的。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大自然中的一些美妙的聲音吧!(播放錄音)

請學生提出想要知道的有關聲音的問題。將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分類,抽取與聲音的特性有關的問題作為本節探究的內容,從而引出課題。

請學生利用手邊的器材(包括老師提供的器材及學生自帶的樂器)來發出盡可能多的聲音,仔細傾聽,嘗試用不同的形容詞來描述聲音的不同,並展示自己的做法。

生1:聲音有大小不同。用力敲銅鑼,聲音大;輕敲,聲音小。

生2:有的聲音低沉,有的聲音尖銳。敲大鼓,聲音低沉;用同樣大小的力敲小鼓,聲音尖銳。

生3:有的聲音渾濁,有的聲音清脆。敲大木魚,聲音渾濁;用同樣大小的力敲小木魚,聲音清脆。

生4:聲音有強弱不同。用力敲銅鑼,聲音強;輕敲,聲音弱。

教師將學生的回答進行歸類,並引導學生用專門的物理術語表示聲音的不同。

音調:表示聲音的高低 (尖銳或低沉,清脆或渾濁)

聲音為什麼會有強弱、高低的不同呢?研究問題要追根求源,從本質入手。請同學們回憶: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學生回答: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繼續引導學生思考:物體的振動會有什麼不同?

教師演示:手來回擺動的動作。學生觀察,總結振動有哪些不同。

音調:聲音的高低(尖銳或低沉,清脆或渾濁) 頻率:振動的快慢

學生猜想響度可能與振幅有關,有的學生猜想響度可能與頻率有關。

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器材,使它們發出不同響度的聲音,並觀察發聲體的振動有什麼不同?

生1:用力敲銅鑼,鑼面振幅大,響度大;輕敲,鑼面振幅小,響度小。

生1:將手指輕輕接觸正在發聲的鑼面,手指振動越強烈說明鑼面振幅越大,振動輕微說明振幅越小。

生2:將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鑼面,乒乓球被彈開的高度反映了鑼面振動幅度的大小。

肯定學生的回答,點出該物理研究的方法並板書:轉化法。

生3:將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乒乓球被彈開的高度反映了鑼面振動幅度的大小。

用力敲音叉,音叉振幅大,響度大;輕敲,音叉振幅小,響度小。

引導學生分析,要研究音調與頻率的關係,必須使振幅一定,即用大小相同的力使物體發聲。對學生進行“控制變數法”的研究方法教育。

請利用手中的器材,使它們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並觀察發聲體的振動有什麼不同?

生1:用木槌敲小木魚,聲音清脆,音調高;用同樣的力敲大木魚,聲音渾厚,音調低。

生2:用木槌敲小音叉,聲音清脆,音調高;用同樣的力敲大音叉,聲音渾厚,音調低。

生3:用手指撥動吉他同一根琴絃,手指靠上時,音調低;用同樣的力撥,手指靠下時,音調低。

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用同樣的力敲大小木魚時,它們的振動頻率有何不同?

大個子同學與小個子同學跑步時,他們蹬腿的頻率如何?能將這個現象與我們剛才的實驗類比嗎?

大個發聲體振動頻率慢,音調低;小個發聲體振動頻率快,音調高。

同一琴絃,振動部分越長,振動頻率慢,音調低;振動部分越短,振動頻率快,音調高。

教師演示:將鋼筆帽和鋼筆管拆下,分別吹。讓學生比較音調的高低,並分析。

吹氣時,鋼筆帽和鋼筆管中的空氣柱振動發聲。帽內空氣柱短,振動頻率快,聲音尖銳,音調高。管內空氣柱長,振動頻率慢,聲音低沉,音調低。

音調:聲音的高低(尖銳或低沉,清脆或渾濁)頻率:振動的快慢

將音叉發出的聲音訊號輸入到示波器上,觀察不同頻率的音叉聲音的波形。再將男女同學的聲音訊號輸入,比較它們的差異。

討論:蚊子和老黃牛的叫聲相比,哪個音調高?哪個響度大?

(1)耳朵“辨”樂器。播放錄音:梁祝1(古箏演奏) 梁祝2(二胡演奏)

教師介紹:不同的樂器演奏音調和響度相同的曲子,聲音各有特色,我們稱之為音色不同。

請後面的兩名同學讀螢幕上的句子:“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請前面的同學說出朗讀者的名字。

引導學生了解:不同人,聲音各有特色,我們也稱之為音色不同。

音色:聲音的特色。不同樂器,音色不同;不同人,音色不同。

教師介紹: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五)自己閱讀教材,還能學到些什麼?

讓學生自學頻率的概念、單位、超聲波、次聲波等知識,並進行展示與交流。

為什麼我們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卻能聽到討厭的蚊子聲?

1、請解釋下面幾句話中的“聲音”各指的是聲音的哪個特徵?

2、有經驗的養蜂人根據蜜蜂飛行時發出的聲音就可以判斷蜜蜂是採了花粉回來還是出去尋花源,是因為蜜蜂飛行時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的( )不同。

3、用小木槌輕敲與重敲同一鑼面時,音調、響度、音色中發生變化的是______________,不發生變化的是______________。

4、寓言故事中的兔乖乖聽見說話和敲門聲之後,根據什麼沒有將門開啟( )

5、拿一張硬紙片,把它的一頭伸進自行車輪的輻條中間,然後轉動車輪,就會聽到紙片振動發出的聲音。當減慢車輪轉速時,你能聽到( )

第6篇

“聲音的特性”是人教版的物理實驗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三節的教學內容。本節是在學生學習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的基礎上,進一步來認識聲音,瞭解聲音的豐富多彩,是聲現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音調、響度、音色等概念貼近生活,學生對此並不陌生,並且較感興趣,但缺乏較理性的認識,在實踐中往往不易區分它們。為了引導學生有效有趣地學習,教材突出了以下幾個思路:

(1)突出學生探究活動。本節安排兩個難度不大的探究———音調和響度分別由什麼因素決定,充分給學生自主學習、體驗過程的機會。

(2)注重聯絡實際,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社會。聲音的不同特徵生活中隨處體現,探究器材隨手可得,使學生感覺物理就在身邊,生活即是物理。

(3)注重中華文化、人類文化精神的薰陶。二胡、長笛、簫都是我國特有的樂器,尤其是編鐘更是民族樂器中的瑰寶,使學生在瞭解知識的同時,更感受到了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2)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

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的實驗和響度與振幅有關的實驗進一步瞭解和學習研究物理學的方法。

體會現實世界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更加熱愛世界,熱愛科學,熱愛祖國文化。

瞭解音調、響度、音色的含義,能區分它們;理解頻率和它的單位赫茲的'含義。

學生在生活中、國小階段、音樂課上或多或少了解到聲音有不同特性,也聽說過超聲波、次聲波,見過不同樂器,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認識基礎上,缺乏更深一層的較為理性的認識。他們有進一步探究聲音特性的慾望,渴望瞭解樂器發出不同聲音的原理,但由於基礎概念的不足和探究方法不熟悉,迫切需要老師的幫助和指點。

主動性、獨立性、體驗性、問題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重要特徵。根據教材要求和學生特點,本節課在探究音調、響度概念時,採用教師指導下的探究性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教師應儘量創設合適情境,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並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幫助學生歸納、理解,使剛剛接觸物理的學生既發揮自主性又不失盲目性。對概念理解和辨析採用實驗和多媒體結合的手段。此外,學生可通過討論、閱讀、實驗等手段來主動學習,體驗過程,解決基本問題,並能簡單應用。在此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這兩個超脫於知識載體以外的主要素質。

多媒體、音叉、鋼皮尺、示波器、鼓、口琴、乒乓球等。

物理問題來源於對生活現象的觀察和體驗,為了讓學生更真實地感知聲音的豐富性,可設定下列情境引入。

演示:我們周圍充滿著許多有趣的聲音,大家能辨別以下分別是什麼聲音嗎?(多媒體播放幾種動物聲音和火車等聲音。)

追問:你是根據什麼來辨別這些聲音的?(聲音的高低、音色甚至長短等。)

引入:這說明聲音有各種不同的特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個課題。(投影課題)

提問:女高音和男低音歌唱家演唱的聲音各有什麼特點?

在上述基礎上歸納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女高音音調高,男低音音調低。

用口琴吹出不同音調的聲音,讓學生辨析音調高低。既鞏固概念,也為下面探究音調與什麼有關打下基礎。

由於剛接觸物理的八年級學生探究基礎較低,不易猜想音調與振動頻率的關係,這裡採用問題啟發式探究。通過設定一系列具體問題,讓學生在解決系列小問題的同時不知不覺完成探究過程,體驗和學習探究方法。

(學生很可能回答與鋼皮尺伸出桌子的長短有關係,教師這時應充分肯定學生,保持他們探究的積極性,但要進一步啟發和點撥。)

(3)繼續仔細觀察鋼皮尺伸出部分的長度變化時,尺的振動情況有何不同?

學生在教師啟發引導下完成探究,找出初步規律:音調與物體振動快慢有關。

教師應趁熱打鐵,引入本節的難點概念———頻率,講解頻率、頻率單位赫茲的含義,並投影結論:音調由振動頻率決定,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體驗規律:用手觸控聲帶,一起唱“1”、“2”、“3”、“4”、“5”……感覺聲帶振動頻率的高低和音調高低之間的關係。

啟發:(單手前後甩動,問學生聽到聲音了嗎,大膽想象一下,如何改進有可能聽到手揮動發出的聲音。)看來人耳能聽到的聲音還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還有什麼聲音人耳也聽不見呢?請大家閱讀課本有關內容,弄清人耳能聽見的聲音的頻率範圍,以及一些動物的聽覺範圍。

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閱讀並且瞭解超聲波和次聲波的含義。

為了拓展視野,體現主動、合作的學習精神,可以安排一個交流討論:說說你所知道的關於超聲波和次聲波的知識。(可以用多媒體播放有關的圖片或者音像。)

思考和鞏固:為什麼我們聽不見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卻能聽到討厭的蚊子聲?

“觀察”聲音:剛才我們不但用耳朵聽見聲音,還用手觸摸了聲音,你相信我們還能用眼睛來“看”聲音嗎?(演示把音叉發出的聲音訊號輸入到示波器,觀察其聲音的波形,再將男女同學聲音訊號輸入比較波形,只要能看出音調高的聲音波形比較密即可。)

由於示波器上波形停留時間短,不容易進行比較,可以採用實驗和多媒體結合的手段,把波形圖描繪下來,製成靜態圖片進行比較。這部分教學活動通過自學、交流、演示等各種方式開展,不但讓大家拓展了聲音的知識,開闊了眼界 (尤其是示波器對學生來講很新奇),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他們覺得物理很有趣,很有用,也很神奇。

探究概念:響度與什麼因素有關?(通過教師指導下的系列問題進行啟發式探究。)

(1)如何讓音叉發出的聲音更響?(用力敲打音叉)

(2)用肉眼直接觀察容易看出音叉很響與不太響時振動情況有何不同嗎?

(3)給你一個乒乓球,能設法顯示音叉的振動情況嗎?乒乓球彈開幅度大說明什麼?(教會學生觀察微量變化的方法)

(4)做上述實驗,使音叉發出不同響度聲音,有什麼發現?

這是一個具有一定開放性的問題,最好允許學生多討論一會,讓學生在探究過程的自主性、多樣性方面可以有更多的發揮餘地。

(1)音色含義:新課程理念不追求音色概念的嚴密性、深刻性,只要求學生知道有音色這個特徵,能根據音色辨別聲音。這樣要求更符合國中生重感性的認知規律。可用多媒體播放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辨認同一個旋律分別是哪種樂器演奏的,指出分辨聲音主要根據音色,並投影:能反映不同物體發出聲音不同的特徵叫音色。這種注重體驗和感受的學習既增長了音樂知識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觀察同樣音調和響度、不同音色的聲音,它們的大體波形相同,只有一些細微的附加振動有所不同。

從知識層次看,本節要求基本結束,學生對音調、響度、音色這聲音三大特性有了常識性瞭解。為拓展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慾,本節課還安排了科學世界“樂音和樂器”,讓學生了解我國民族樂器和其他樂器。

(1)通過多媒體展示本節課要點。(有時間可讓學生小結)

(2)播放編鐘樂曲,討論為什麼編鐘能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

總結:不同音調、響度、音色的聲音組合起來,構成了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讓我們在這動人的樂曲聲中結束本課。

用錄音機錄下一段自己的聲音和同學一起聽。你覺得放出來的聲音和自己的聲音一樣嗎?別的同學認為一樣嗎?想想看,這是為什麼。

鞏固知識和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課外鑽研、查閱資料的習慣。

點評:這一節教學設計突出了觀察和實驗的多種形式在教學各個環節中的運用。

先以觀察演示實驗的形式引入聲音具有高低、強弱等特性,讓學生充分感知、體驗生活中對聲音“高低”說法存在兩種不同的意義。關於音調的教學,通過實驗探究的形式,讓學生認識鋼皮尺的長短對音調的影響,引導他們逐步理解音調由振動快慢決定這一本質規律,並藉助多媒體直觀演示實驗所不易展示的現象,進一步應用和拓展知識。響度的教學注重對實驗設計原理的認識,音色的教學主要是通過實驗演示和媒體播放豐富感知,突出在情意目標方面的教育功能。

可以說,整堂課就是以實驗為主線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各環節有所側重地全面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