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最大的“書”》教案7篇 探祕無邊無際的“書”海——《最大的“書”》教案

《最大的“書”》是一份執政理念的綱領,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新符號和理論成果。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了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出的一份重要檔案。該教案旨在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和傳達《最大的“書”》的重要精神,促進全民閱讀和推動國家發展。

《最大的“書”》教案7篇 探祕無邊無際的“書”海——《最大的“書”》教案

第1篇

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在地質勘探隊員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那上面有雨點留下的腳印,有波浪奔騰的足跡,有豐富的礦藏,還有由樹葉、貝殼、小魚組成的圖畫……歷史的變遷,大陸的沉浮,都寫在這本最大的“書”裡。

本文以人物的對話為主要敘說方式,因此,建議把朗讀的重點放在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上。關於本課涉及的自然科學知識,不必作過細的講解,只要引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研究、探索的慾望就可以了。如果學生們有興趣,可以在班級裡開展“奇石博覽會”,讓他們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激發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

課堂是學生的`,就該讓學生把所思、所想、所知道的說出來。創設“夥伴合作學習”的情境,可以使學生自然地抒發。

(1)和同伴說說你已經認識了哪個字,是怎樣認識的?可以怎樣記住其他的字?如:

“巖”,高山上的石壁就是“巖”;我去過重慶的紅巖村,我還知道有部小說叫《紅巖》。

(2)把自己喜歡的生詞讀給同伴聽,並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這樣引導有利於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瞭解學生的內心感受,促使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

如,地質勘探隊員──我喜歡書中的地質勘探隊員叔叔,因為他懂的東西多。

(4)和同桌合作朗讀課文,爭取把帶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讀正確,讀流利。

(2)以同桌為單位進行“朗讀擂臺賽”。一人讀一句,做到讀正確,讀流利。

寫半包圍結構的字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厚”字上下都無點,而“底”字上下都有點。“寶”字下邊是“玉”不是“王”。“印”字右邊是單耳,不能寫成雙耳。“埋”字左邊是土字旁,要與“理”區分字形。還可以引導學生記住“有土才能埋”。

本課要求寫的字中,出現了很多“豎撇”,如“質、厚、底”的左撇,“鐵”字右邊的第二撇,“冊”字的兩撇。建議重點指導豎撇的書寫。指導應以示範為主,不妨多示範幾次,讓學生反覆觀察由“豎”到“撇”的變化過程,然後再讓學生反覆練習,感悟由“豎”到“撇”的自然過渡。

本課以人物對話為主,教學時可以採取“角色體驗”的方式,去讀、演、悟

“書”,為什麼加引號呢?自由讀課文,在文中找答案。

好問的川川通過問,學到了好多有關地質方面的知識。你想知道他問些什麼,學到些什麼嗎?請趕快讀一讀吧。

找自己的夥伴讀一讀“川川”和“叔叔”的對話,想想,你學到了什麼?

創編動作。爸爸在文中一句話都沒說,你能設計出爸爸的動作神態嗎?

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樣獲得這些知識的嗎?你想學他嗎?

片斷:抓課題特點,引讀激趣,培養邊讀邊想、自主讀書的能力

1.課題中“書”字為什麼加個引號呢?指的是什麼?讀課文找答案。看誰找得快。

2.為什麼把岩石稱為“書”呢?讀課文找根據,看誰找得全。

3.讀這本“書”有什麼用呢?讀課文找答案,看誰找得準。

《最大的“書”》教案7篇 探祕無邊無際的“書”海——《最大的“書”》教案 第2張

第2篇

知道同學們的知識面都特別的廣,大家懂得的課外知識可豐富啦,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幾道智力問答,能接受老師的考驗嗎?

1.上節課,我們也學習了一篇和“最”字有關的課文,還記得是什麼嗎?(出示課題)

2.我們初讀了課文,認識了許多生字朋友,瞧!它們都藏進了石頭裡(出示用彩色卡紙做的石頭),誰想當小小地質勘探隊員,把它們的名字念出來?(指生讀)

3.能把生子記得這麼牢,真是聰明的孩子,調皮的生子寶寶鑽進了詞語裡,你們還認識嗎?小小火車開起來。

4.和你的同桌輪流讀一讀,如果他全讀對了,就把你的稱讚送給他

5.誰得到稱讚了?真不錯,生字詞都會認了。會不會寫呢?拿出田字格本,老師報一個詞語,看看誰寫得既正確又美觀。(刨根問底)

6.我們一塊讀一讀這個詞,想知道這個詞語的意思嗎?自己讀讀課文,到課文中去找答案吧!

8.你從哪找到的,一共找到幾句?誰把你找到的川川提出問題讀一讀?

9.仔細觀察6句話,你發現了什麼?疑問的語氣該怎麼讀呢?請6個川川起來比賽讀讀,看誰最會問問題。

10.你認為哪個川川讀得好?誰來評一評?咱們像他學習,都來問一問吧。

11.多麼好學的'孩子,面對這麼多問題,你們想知道答案嗎?川川也特別想知道,先自由地讀讀課文,再和你的四人小組一同去尋找答案吧。

以前你有沒有把岩石和書聯想到一起?真是沒想到,這種感嘆的語氣該怎麼讀呢?老師要給你出出難題,你能夠把問號變成句號,句子的意思不變嗎?

2.老師有些圖片,你們來猜一猜,它們分別是什麼?

1.石頭上真的能有圖畫嗎?想不想看一看?(出示圖片)

2.出示填空“岩石上有(),有(),還有()。”

3.看見有石頭的圖畫,你的心情怎樣?叔叔此時的心情和你們一樣,願意當叔叔的站起來讀。

4.這些有文字和圖畫的岩石能說明什麼呢?咱們一塊看著大螢幕讀。(出示地殼變化的課件,並有文字說明)

6.本岩石書的作用真大啊,我們讀一讀課文的12自然段。

7.聽了叔叔的話,你們的心情如何?你在高興時會有什麼表現?川川是怎麼做的?

9.小朋友們,我們的地球就是一本巨大的書,裡面蘊藏著無窮無盡的奧祕,快看啊!(播放課件,伴隨音樂。)許許多多寶貴的資源都在等待你們去發現,去研究,此時此刻的你,想說些什麼?

10.在這堂課結束之前,老師要向大家推薦一本書和幾個有關自然科學知識的網站,小朋友們可以用課餘時間去看一看,不少同學還收集了資料,本週班會課我們要開展一次奇石博覽會,歡迎大家把資料帶來交流。

第3篇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體會川川對大自然充滿興趣的思想感情。

準確把握人物心理,讀好人物對話。瞭解書中的內容,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興趣。

3、重點指導朗讀:岩石就是書啊!你看,這岩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1、生生分角色讀課文510節,交流:讀了這本書,你知道了什麼?

預設①書上有字:結合想象,讀懂雨痕、波痕、礦物。

預設③書中內容:藉助媒體,反覆品讀,探究地殼運動。

1、同伴合作分角色讀課文1113節,交流:讀了這本書有什麼作用?

第4篇

1、通過學習,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4. 在對話中體會川川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培養學生從小關注科學、探索自然的意識。

3、在對話中體會川川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培養學生從小關注科學、探索自然的意識。

2、先回憶上節課所提出的問題:(○1題目中最大的“書”指的是什麼?○2為什麼“書”要加引號呢?○3這本書記載了什麼?……)

過度:想知道這此問題的答案嗎?(想)讓我們一起去學習課文吧。

(3)我還給大家帶來了一幅美麗的圖畫,你認識圖中的人物嗎?怎麼稱呼他們(結合圖:川川、爸爸、叔叔)

過度:這位叔叔趴在一塊大石頭上看呀,看呀,這位叔叔就是地質勘探隊員。

(3)結合圖理解句子:“你看,這岩石一層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4)請齊讀第1—4自然段,並用不同的語調、語氣讀出川川和叔叔的對話。

過度:結合圖,這岩石書一層一層的,就像我們日常用的書,一頁一頁的,我們的書上有字,這岩石書上有字嗎?

1看誰又對又快地在文中找出描寫岩石上有字的自然段。(5、6○

(雨點——雨痕 波浪——波痕 閃光的、透明的'——物質)

(2)這本岩石“書”真神奇,請帶著神奇的語氣來讀5、6自然段。 過度:岩石“書”上有字,多麼神奇啊!岩石“書”上還有別的嗎?(有)

(1)岩石“書”上還有什麼?(結合圖)“圖畫”,從圖中能找到岩石“書”上的圖畫嗎?有哪些?(樹葉、貝殼、魚)

(2)齊讀第7、8自然段(用不同的語氣讀出川川和叔叔的對話)。

5、岩石上的字和圖畫能說明什麼?齊讀課文第十自然段。 過度:原來這本“書”是蘊含著這麼多的知識,讀了這本“書”有什麼用呢?

(3)本段“……”(省略號),省略了許多寶藏,你能說出其他的寶藏的名字嗎?

(4)大自然還有很多很多寶藏,等待同學們去發現,研究,只要大家把這本“書”讀懂,就能為祖國找到更多的寶藏。有信心讀懂這本“書”嗎?

(5)川川和大家一樣,你能猜猜川川長大以後想幹什麼嗎?

(6)勤學好問的川川學到了這麼多知識,他高興嗎?你從文中哪段看出來?(13自然段)

1讀一讀川川說的話,應該帶著什麼樣的語氣讀?(高興) ○

過度:同學們都喜歡文中的叔叔和川川,讓我們分角色讀他們的

(1)通過川川和叔叔的對話,就知道最大的“書”指什麼?

神奇的大自然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需要我們仔細去思考,認真去研究。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希望同學們課後讀一讀《大自然百科全書》一類的書籍,到知識的海洋中去吸取營養,感受大自然那無窮的魅力。

適時運用多媒體技術,解決科學知識。多媒體計算機進入課堂教學,以其便捷、直觀、豐富等特點開啟了課堂教學的新天地,給課堂教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但由於有時在教學中往往出現被多媒體牽著鼻子走的現象,導致這個輔助工具“想說愛你也不容易”。在這節課中,我努力採用後置的方式呈現課件,既不使漢語過於直白,失去了應有的漢語味,變成了課件展示課;又比較準確地解決了常識性知識,使語文教學與科學知識的落實相得益彰、相互促進。當然在最後一個環節引導學生探究大自然中更廣的“書”時,我則採用前置的方式展示課件,利用精美的課件激發學生探究的願望。

準確把握“書”的內涵,引領學生走向生活。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準確把握三個難度的“書”,即平常的書,文中最大的“書”,大自然中更廣的“書”。我以平常的書引入,以大自然中更寬泛的“書”結尾,既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又引領學生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使學生的視

一層一層 有字:雨痕、波痕、礦物 窮寶藏 有畫:樹葉、貝殼、小魚

野不再被禁固在本教室,使漢語教學不再侷限於本課堂。

第5篇

對小同學來講,《最大的“書”》這篇課文的內容極富吸引力,同時以人物對話為主要敘說方式也是課文的一個顯著特點。因此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同學朗讀課文的指導,特別要指導同學讀好人物的對話,引導同學在對話中發現,體會,在對話的朗讀中引發對自然科學知識發生濃厚的興趣,發生研究、探索的願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

3、體會川川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培養從小關注科學、探索自然的興趣和意識。

2、收集有關地殼變化、化石等相關知識的文字、圖片資料。

1、依題激疑:你們讀過書嗎?你們知道最大的書是什麼樣嗎?(板題)課題中的“書”為什麼加上引號?你們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呢?

2、展示激趣:教師出示化石標本或相關的圖片資料,啟發: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它們究竟是怎樣得來的呢?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本“書”,看看這本“書”是怎樣介紹的!(板題)

1、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讀順,識字生字。

出示“我會認”的內容,引導同學進行識字交流,可以採取組內交流的形式,說說自身已經認識了哪些字,是怎樣認識的?同時交流記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換偏旁、組詞語以和同學個性化的記字方法。同時把自身不懂的詞語作一標誌與組內的同學進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檢查識字情況。分段合作讀文,互相檢查讀文情況。教師巡視吸收反饋。

3、教師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相機引導同學交流識記重點字的方法。同時,教師強調重點字讀音、字形等相關內容。如:“冊”是平舌音;“質”讀第四聲;“巖”和“印”的聲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識字能力是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有意識地去組織引導同學交流識字經驗,培養同學自主識字的能力。

1、出示“我會寫”中的“巖、冊、寶、刨、痕、質”。

2、引導同學從筆劃、結構等方面觀察這些字的特點。組織同學進行交流,教師相機強調。

如:“厚”字上下都無點,“寶”字下邊是“玉”不是“五”,“印”字右邊是單耳,不能寫成雙耳。

3、“挑戰難點字”。啟發同學到板前書寫大家認為不好寫的字,師生評議。

4、同學臨寫,教師巡視指導,同桌互相評議。展示優秀的作品。

觀察、交流是寫好字的一個重要前提,引導同學到板前範寫難點字,激發同學寫字的積極性,培養同學大膽嘗試,向困難挑戰的精神。相互交流與評議,促進了同學欣賞水平的提高。

1、快速讀文,考慮: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嗎?或者提出問題考考大家?

這一環節,可有效地發展同學的問題意識,培養讀書能力。解決同學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和時地瞭解了同學對於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但要注意字詞等方面的內容可以當場解決,其他涉和課文內容的問題,可以簡略處置,為下節課作準備。

2、接讀課文,引導同學回顧課文,進一步檢查同學的讀文情況。

針對上節課提出的問題,讓同學在讀中感悟,在交流互動中有所得。

引導同學採取不同形式的讀書活動,看看從讀中能解決哪些問題。如:自由讀、小組交流讀等。在此基礎上組織全班進行交流,互相補充,教師相機點撥。在交流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同學抓住重點詞句來深入理解。如:寶藏、刨根問底等。

閱讀是同學個性化行為,引導同學讀會考慮,讀中探究,讀中感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驗。突出了同學的主體地位。

2、朗讀展示,師生一起評議,加強對話的朗讀指導。

3、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長大以後想幹什麼嗎?說說你的根據。你能猜測出叔叔是怎樣獲得這些知識的嗎?你有什麼樣的感想?

結合文章以對話為主要敘說方式的特點,組織同學進行角色扮演,進而深入體會當時的場景和人物的心理,促進了同學閱讀能力的提高。同時通過“演、創、猜”活動,也培養了同學的創新意識和理解能力。激發了同學們探索自然的興趣,發奮學習的熱情。

1、出示“我會寫”中的“埋、陸、鐵、底、趴”。組織同學觀察其筆劃、結構等方面的特點。

2、教師範寫同學認為的難點字。邊寫邊強調注意的問題。

第6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帶問號和感嘆號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帶問號和感嘆號的句子。

3、瞭解“書”中的內容,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興趣。

1、培根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同學們,你們愛讀書嗎?能說說你讀過的書是什麼樣的嗎?

2、今天老師向同學們介紹一本最大的書。板書:最大的書。

1、你知道為什麼要加引號嗎?學生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的時候,要把字音讀準,難讀的句子可以多讀幾次。

1、再讀課文,想一想:最大的“書”指的是什麼? 讀的時候把自己不明白的詞畫出來,

預設一:要了解“刨根問底”的意思,你覺得川川是個什麼樣的孩子?為什麼覺得川川是個愛問問題的孩子呢?從文中找出他問的.幾個問題。

預設三:聽了叔叔的介紹,你的腦海裡還有什麼問題嗎?

同學們,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呢,你看,歷史的變化,大陸的沉浮,都寫在這本“書”中,這真是太有趣啦!不僅僅岩石是一本書,大自然中還有很多藏著奧祕的書呢!你覺得還有什麼也是書呢?

第7篇

1.談話:小朋友,我們天天讀書,你們知道讀書的好處嗎?

2.質疑:當你第一次看到這個課題,你的腦子裡跳出了哪些疑問?

二、以問題帶問題,初解“刨根問底”。

1.教你一招:讀課題,先提問,帶著問題來讀書,閱讀的效果會更好。課文中有一個小朋友,也跟我們一樣會提問題,他的名字叫(川川)。他一連串提了哪些問題呢?開啟課本,

(1)一邊默讀,一邊在川川提的問題旁邊打上勾;遇到生字詞語多讀幾遍。(複習一下:怎麼默讀)

(3)交流、彙報,讀好六個問句,讀出疑問的味道。(注意表情,讀出疑問的語氣。)

2.一連串提了這麼多問題,你覺得川川是個怎樣的孩子?

課文中有一個成語來形容川川——“刨根問底”(課件)

(1)猜一猜:什麼意思?(無論遇到什麼事都要問個明白。)

(2)學習“刨”:這是一個(形聲字),左(聲)右(形),

a師強調:形聲字的聲旁表示讀音,形旁則跟意思有關。

b誰能給“刨”編個字謎來記住它:包旁邊立著一把刀。(邊說邊書空)

三、以問題帶答案,感知“根”和“底”:

獨體字一般查起筆,有些常用的獨體字,它本身就是部首,也可以查整個字,如“日”“月”這樣的字。

(2)“岩石就是書啊!你看,這岩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課件)

a.為什麼說岩石是書?哪些方面很像?形狀、一層一層、厚厚

看來這是一個(比喻句),同時,還是一個(反問句)

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子說(反問句和陳述句)課件

2.岩石像一冊書,除了形狀像,還有什麼像?(有文字、有畫)也就是川川提出的第三個一個問題:有字嗎?課文哪一節告訴我們有字了?

也可以這樣說:()、()和()都是岩石上的字。課件

(4)我們又發現了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子(變換詞序)課件

(5)如果說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波痕的足跡叫波痕,那麼——練習說:淚痕、疤痕、摺痕。

5.問題四:課文哪一節告訴我們有畫了?抽讀第八節

(2)那第五個問題這畫能說明什麼呢?抽讀第十節。這部分內容有點難,而且也很有意思,不過還需要我們到課外查一些資料,所以我們要留到第二課時去解決。

小朋友,大自然就是一本最大的書啊,這本書永遠也讀不完。在這本書中,你會汲取更多的科學知識的營養,享受到更多的樂趣。岩石這本書,小朋友現在還讀不懂。不光是你們,老師和在座的各位家長也都讀不懂,只有地質勘探隊的叔叔阿姨們能看懂。你們說,要像他們一樣能看懂這樣的書,我們現在該做什麼?

(課件)《自然百科全書》 推薦網站:中國地質博物館(岩石館、礦物館、礦石館、化石館)

(1)書寫本課帶有豎撇的字:課件:冊、鐵、質、“厚”字和“底”字都是半包圍結構,但“厚”字上下都沒有點,而“底”字上下都有點。

2.課外作業:蒐集關於化石或礦石的資料。

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本人由於準備得不夠充分,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課堂中學生的書面練習時間不夠,課堂內容安排不夠緊湊,重點不夠突出,課堂節奏顯得有些拖沓;朗讀的訓練不夠充分,本文是以人物的對話為主要敘說方式,朗讀的重點應放在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上,所以應該採取更多的朗讀方式進行指導,對於這一點明顯做得不夠,形式也比較單一,多是以齊讀、男女生對讀為主,評價方式也不夠吸引人,沒能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這些都是在本堂課上比較欠缺的,特別是因為時間的不夠,最後也沒來得及充分地進行寫字的指導,總覺得整堂課就是匆匆走個過場,沒有很好地進行字、詞、句和朗讀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