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關於二年級數學教案集錦4篇 "數學二年級教案精選:提高學習成效的必要指南"

本文是對二年級數學教案的集錦,旨在為廣大教師提供優秀教學案例,包括數的認知、運算、幾何形狀、時間、空間等方面。通過本文的閱讀,教師們可以更好地指導學生學習,提高教學質量。

關於二年級數學教案集錦4篇

第1篇

1、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

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談話:老師想要知道這本數學書的寬是多少,你們能幫助老師想想可以用什麼辦法?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1)、作為標準的物品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要放平擺直。

(2)、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人從四件物品中(圓形、正方形、曲別針、三角形)選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後四人小組交流彙報自己量的結果,並思考:為什麼都是量數學書的寬,而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

3、全班交流彙報。得出: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為標準測量,所以量的結果不同。

4、讓學生選用同一物品進行測量的學生展示他們測量的結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

(二)、組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

1、讓學生選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鉛筆、曲別針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鉛筆盒等物體的長度。

如:為什麼數學書的寬是5個曲別針的長,鉛筆盒是5塊橡皮的長,但它們並不一樣長?

為什麼桌子比鉛筆盒長,但桌子才4根鉛筆長而鉛筆盒卻有5塊橡皮長呢?

引導國小生體會到:因為選用不同的標準去量,它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

讓學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計量單位去量不同長度的物品看結果如何,

[設計意圖]:教學從兩個方面來組織幫助學生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量數學書的寬,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由此引起認知衝突,體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1、做一做第1題,學生看圖直觀地判斷每種蔬菜大約有幾個方格那麼長。

如果學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幾種蔬菜的右端對準哪個方格,可以用尺子對準方格的豎線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題,讓學生用鉛筆去量桌子的長、高,量凳子的高。

明確量的方法與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標準的物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來量,而是讓學生用一個物品,一次接一次地進行測量,看所量物體的長度有幾個這樣的物品長。

3、做一做第3題,學生直觀看圖,先估計所測物品大約有幾個立方體長,再用上一題的方法在腦子裡測量。

如果學生看圖測量有困難,也可以讓學生用立方體實物進行測量。用實物測量時都要提醒學生注意量的方法:實物的左端應與所量物體的左端對齊,這樣量出的結果才比較準確。

[設計意圖]: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實際練習,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再次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關於二年級數學教案集錦4篇

第2篇

教師:在前面我們編出了1~3的乘法口訣,利用編口訣的經驗猜一猜4的乘法口訣一定有哪個字。

教師:你會編4的乘法口訣嗎?請根據四()在小組內編一編,有困難的`可以用小棒擺正方形,看1個正方形用幾根小棒,2個呢……你能編幾句就編幾句。

教師:你們編好了嗎?哪些組願意把你們編的口訣說給大家聽一聽?

學生分組在黑板上寫出口訣和應用這句口訣可計算的乘法算式。

學生1:我們編出了四四十六這句口訣。我想1輛車有4個車輪,4輛車就有16個車輪。用這句口訣可以算4×4=16。

學生2:我們編出了“四六二十四”這句口訣。我想1個正方形有4根小棒,6個正方形有24根小棒。用這句口訣可以算4×6=24,6×4=24……

教師:你們能按一定的順序排列這些口訣嗎?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上按順序排列4的乘法口訣。

教師:觀察這些口訣,你能發現什麼?同組討論,再交流。

教師:你能按規律去記住這些口訣嗎?用2分時間,看誰記得快。 學生獨立記口訣。

師生間、生生間按順序和隨意抽的形式對口令記口訣。

教師:下面老師說乘法算式,你能說出用哪句口訣計算嗎? 學生:能。

第3篇

1、理解並掌握連減應用題的解題思路,能正確並迅速地計算連減應用題、

2、運用遷移規律,培養學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滲透比較思想、

1、從一個數裡連續減去兩個數的應用題的數量關係、

2、從一個數裡連續減去兩個數的應用題的第一種解法、

學生思考、回答:這道題要求的“還剩多少張”是幹什麼用去後剩下的張數?

1、匯入新課:前面學習的應用題,都是把複習題的第一個條件改變成兩個條件,把一步計算的應用題變為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現在,這道應用題前兩個條件不變,我們在第二個條件後加上一個條件,看看變成什麼樣的應用題,該怎樣解答、

(1)出示例3:學校有30張彩色紙,做紙花用去11張,做小旗用去9張,還剩多少張?

教師引導學生從條件、問題入手對複習題和例3進行觀察、比較、、使學生知道:雖然兩道題都是求“還剩多少張?”,但複習題給出了兩個條件:30張彩色紙、做紙花用去11張,所以求出做完紙花後剩下的張數,也就回答了最後問題,只需一步計算;例3給出了三個條件:30張彩色紙,做紙花用去11張,做小旗用去9張、由此可知,從30張彩色紙中用了兩次,求最後剩下的張數,顯然不能一步完成,而需計算兩步、

(5)利用線段圖,題中數量關係,找出中間問題,解答應用題、

學生看圖、思考、討論:從30張彩色紙中,做紙花用去11張,由這兩個條件可以算出什麼?

通過思考、討論,使學生知道:由題中的前兩個條件,可以求出做完紙花後還有多少張彩色紙、

指名線上段圖上指出哪部分表示“做完紙花還有多少張”、教師隨即線上段圖的對應部分標出:

學生看圖思考:根據條件怎樣求出做完紙花還有多少張?

指名線上段圖上指出第一步是從哪一段裡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

引導學生思考:這19張回答的是不是題中的問題?為什麼?

通過,使學生知道:例3要求的是從總數30張中做紙花、做小旗用去兩次後剩下的部分、19張是從30張中用去一次即做紙花後剩下的,它回答的.是應用題的中間問題,而不是最後的問題、

學生看圖思考:做小旗用的9張彩色紙是從哪部分中用去的?由這兩個條件可以求什麼?

指名線上段圖上指出是從哪一段裡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

教師以敘述及問答的方式引導學生回憶例3的、解答過程、

②題中的條件和問題,看由題中的已知條件能不能一步解答所求問題、

指名回答由例3的已知條件能否一步解答“還剩多少張”,為什麼?

③畫出線段圖,看圖由前兩個條件可以求出什麼問題,確定第一步該算什麼、

指名敘述例3的前兩個條件,回答用前兩個條件可以求什麼,第一步該算什麼、

再由第一步的計算結果和第三個條件能木能解答所提問題,確定第二步算什麼、

④經過,知道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就可以列式解答了、

教師總結:解答應用題關鍵是題中的數量關係,在今後的練習中,同學們可以根據題中的條件、問題自己畫出線段圖,根據直觀圖示進行,確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最後再解答、

幼兒園買來30個梨,給小班12個,給中班9個,還有多少個?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兩步計算應用題中,從一個數裡連續減去兩個數的應用題、

這種應用題有兩種解答方法,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其中的一種,即從總數中減去第一部分,再減去第二部分,下節課我們將學習這種應用題的第二種解法、

(2)河邊有24只鴨,先遊走7只,又遊走9只,還剩多少隻?

引導學生對上述兩題進行比較:兩題的第一個條件相同,即河邊有24只鴨,問題相同,都是求還剩多少隻、但第1小題的已知條件告訴我們,從24只鴨中游走了一次即7只,求剩下的,可一步解答、第2小題是從24只中游走兩次,第一次遊走7只,第二次遊走9只,求剩下的不能一步解答,必須先求出遊走7只後還有多少隻、

2、縫紉組買來35米花布,30米藍布、做衣服用去59米,還剩多少米?

商店運來35筐蘋果、上午賣10筐,下午賣11筐,還剩多少筐?

第4篇

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能正確辨別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能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正確地解決有關排列數和組合數的問題,滲透排列和組合的思想方法。

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能進一步體會到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

藉助學生的操作活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能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

教學難點:能正確辨別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課件出示兩件不同的上衣和兩條不同的褲子,問:看到這個圖,你想到這學期學的什麼知識?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的創設及教師的設問,讓學生髮現已學的數學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課件出示小汽車的圖,同時將實物汽車擺放好。

小組內的學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小汽車,組內說說自己所看到的小汽車的樣子。

c.彙報交流,引導發現:從不同的位置觀察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不一樣。

③課件出示從前面、後面、側面看到小汽車的圖樣,指定學生進行連線,說說:你是怎樣判斷?

a.學生獨立在數學書上進行連線,小組內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b.彙報交流,重點交流:前面、後面是怎樣判斷的?

a.從任何方向看到都是正方形的立體圖形是什麼?(正方體)

b.從任何方向看到都是圓形的立體圖形是什麼?(球體)

看到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麼?(正方體、長方體、圓柱)

b.彙報交流,學生彙報時教師適時出示立體圖形讓學生觀察。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觀察、交流、比較中,發現觀察一個物體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圖形可能不一樣,並在不同形式的練習中加以鞏固、提高,從而經歷總結歸納知識的過程。

①學生根據圖樣,提出數學問題。(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

②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小組內交流想法,提示學生:可以利用畫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③彙報交流,重點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及解決問題時要有序。

課件出示:從8、2、4、1四個數字中選出兩個數字組成兩位數,每個兩位數的十位數和個位數不能一樣,能組成幾個兩位數?

b.彙報交流方法,重點說明:在組兩位數時一定有序地擺數。

課件出示:每兩人握一次手,6個人一共握手多少次?

b.彙報交流方法,重點說明:在握手時一定有序地握手,同時每兩人間只能算一次握手,不考慮順序問題。

上面的組數問題和握手問題在解決時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穿衣服、組數、握手”等活動中掌握排列問題和組合問題的解決方法,並在比較中發現兩類問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與過程,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搭配問題的認識與與理解,滲透搭配問題的思想方法。

(1)學生獨立在數學書上進行連線,小組內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課件出示:從5、9、0三個數字中選出兩個數字組成兩位數,每個兩位數的十位數和個位數不能一樣,能組成幾個兩位數?

(2)彙報交流,重點說明:和0組數時,0不能擺在十位。

課件出示:元旦時,小明、小剛、小陽三人互相贈送一張賀卡,他們一共贈送多少張賀卡?

(1)學生獨立完成,提示學生:可以利用畫圖的方法來分析。

課件出示:六個小朋友進行乒乓球比賽,每兩個小朋友要比賽一場,一共要比賽多少場?

(1)學生獨立完成,提示學生:可以利用畫圖的方法來分析。

(1)學生動手用小棒擺一擺,然後小組內交流想法。

(2)彙報交流,指定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重點:讓想法不同的學生進行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鞏固了觀察物體和搭配問題的相關知識,同時又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的靈活性,滲透一定的數學思想方法。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複習,你又有什麼收穫?以後在解決問題時應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