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小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合集7篇 國小二年級數學教學精英指南

本篇文章主題為“國小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合集”,旨在提供一系列針對國小二年級學生的數學教學計劃。通過系統性的教學安排和精心設計的課程內容,幫助學生鞏固數學基本概念、培養數學思維能力,並以趣味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本合集將為教師們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促進他們在課堂中創造出更具教育性和趣味性的學習環境。

國小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合集7篇 國小二年級數學教學精英指南

第1篇

這學期我擔任二(5)、(6)班的數學教學工作,為了讓自己的工作更加盡善盡美,根據學校工作計劃的總體部署,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我特定以下工作計劃。

二(5)班有學生50人,二(6)班有學生50人。經過一年的時間,大部分孩子養成了較好的學習習慣,對數學學習有了粗淺的認識,基本知識與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對數學學習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在動手操作,語言表達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意識也有了明顯的增強,我覺得他們對數學學習的熱情還是很高漲的。因此,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更多應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上,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第一單元“加與減”。在這一單元的學習中,學生通過加減法的計算,能通過擺豎式正確計算100以內數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在計算過程中初步養成認真、細心、耐心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

第三單元“數一數與乘法”。在這一單元的學習中,學生通過“數一數”等活動,經歷從具體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過程,體會乘法的意義,從生活情景中發現並提出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感受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第五單元“2—5的乘法口訣”,第八單元“6—9的乘法口訣”。在這兩個單的學習中,學生經歷2—5和6—9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形成有條理的思考問題的習慣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確運用口訣計算表內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第七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第九單元“除法”。學生通過大量的“分一分”活動,經歷從具體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過程,體會除法的意義,從生活情景中發現並提出可以用除法解決的問題,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體會乘法與除法的互逆關係。

第二單元“購物”。學生通過購物,進一步認識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在實際情景中,通過購物,認識元、角、分,並進一步學會實際的應用。

第四單元“圖形的變化”。在這個單元學習中,學生將經歷觀察的過程,在活動中積累圖形運動的活動經驗;在欣賞與設計中,體驗到圖形的美和設計的樂趣。通過觀察活動,初步發展空間概念。

第六單元“測量”。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認識了釐米和米,認識到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通過測量活動,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測量生活中的物體的長度。

本冊教材安排了“班級舊物市場”和“尋找身體上的數學‘祕密’”兩個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到了數學的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1、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過程,體會乘法的意義,從生活情景中發現並提出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感受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2、學生經歷2—5和6—9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形成有條理的思考問題的習慣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確運用口訣計算表內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3、學生通過大量的“分一分”活動,經歷從具體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過程,體會除法的'意義,從生活情景中發現並提出可以用除法解決的問題,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體會乘法與除法的互逆關係。

1、深入細緻的備好每一節課。在備課中,認真研究教材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型別,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要對教學過程的程式及時間安排都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做出總結,力求準確把握難重點,難點、注重參閱各種雜誌,制定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及教學形式。注意弱化難點強調重點。教案編寫要認真,不斷歸納總結提高教學水平。

2、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上課時注重學生主動性的發揮,發散學生的思維,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教學質量。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覺得愉快,注意精神,培養學生多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思維的嚴謹性及邏輯性,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保證每一節課的質量。

3、認真及時批改作業,佈置作業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做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講評,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注意聽取學生的意見,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並有目的的對學生進行輔導。

國小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合集7篇 國小二年級數學教學精英指南 第2張

第2篇

在把若干個物體平均分的活動中認識剩餘現象,理解餘數一定比除數小的規律。掌握有餘數除法的求商方法,會列豎式計算有餘數的除法。

聯絡生活實際並通過學具操作認識千位,知道計算單位百和千的關係,掌握三位數的組成,會讀、寫千以內的數,會比較數的大小。會口算整百數加、減整百數,整百數加整十數及相應的減法,會對千以內數的大小進行簡單的估計和判斷。

在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基礎上探索三位數加、減筆算的方法,掌握計算要領,並會進行相關的估算和驗算。

經歷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並掌握演算法,會口算整十數乘一位數和不需要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數,會估計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積的範圍。

通過有效的學習活動,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能根據給定的東、南、西、北某一個方向,辨認出其餘七個方向。能運用方位詞語清楚地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能看懂、會設計簡單的路線圖。

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知道角有頂點和邊,會直觀地比較角的大小。初步認識直角,知道角有頂點和邊,會直觀地比較角的大小。初步認識直角,會用直角判定銳角與鈍角。

在測量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與米、釐米的關係。會恰當選用長度單位計量並表述物體的長度,會進行長度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

經歷統計活動的過程,會對同一組資料按照不同的標準分類。

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塊都是呈現統計結果的方法,會利用統計結果進行簡單的判斷、聯想和預測。

通過認識千以內的數,進一步提高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的能力。通過有關口算、筆算和估算內容的學習,進一步加深對計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學會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釋計算結果的合理性,發展數感。通過探索和發現數、計算以及平面圖形中的一些簡單規律,進一步提高比較、歸納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符號感。

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進一步感受統計的必要性。通過簡單的實際調查以及對資料進行分類整理活動,進一步積累收集和整理資料的經驗,體會分類方法的多樣性,更加客觀地理解統計結果,從而發展統計觀念。

在觀察、猜想、驗證等數學活動過程中,繼續發展推理能力,學習有條理地、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

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問題情境和各種數學現象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積極嘗試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分析問題,初步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在教師指導下,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初步的反思和評價。在與同伴的合作交流中,體會合作的益處,提高參與合作交流的積極性。

從現實的、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內容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進一步提高參與數學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學習數學的願望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在數學學習活動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思考的價值與魅力。在教師和同伴的幫助下,主動發現自身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分析原因並及時作出調整。

本冊教科書一共編排了10個單元教學內容。在數與代數領域先教學有餘數的除法,然後依次教學千以內數的認識,三位數的加法與減法,兩位數與一位數的乘法。結合計算,教學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在空間與圖形領域教學分米和毫米,東北、西北、東南、西南等方向和簡單的路線圖,直觀認識角(包括直角、銳角、鈍角)。在統計與概率領域教學根據不同的問題選擇不同的分類標準,並分別計算。全冊教材編排了二次實踐活動,《測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動,利用指南針在校園內測定各個方向的景與物;《你能跳多遠》是專題型活動,運用統計的方法研究各種形式的跳。以下是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

現實的學習素材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從數學的角度研究和解決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便於學生從已有的認識和客觀事實出發,通過對問題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數學問題進行思考、探討,獲得對數學的理解和認識。根據這樣的認識,教材特別重視對學習素材的選擇。一方面,讓學生藉助自己熟悉的具體情境來學習數學。例如,選擇學校圖書館借書情況的資料,提出加、減計算方面的問題,就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聯絡生活經驗來研究、解決相應的數學問題,進而提高學習三位數加、減計算的主動性,體會數學的存在和作用。再如選擇學生能體驗到的生活環境,引導學生根據已有基礎和生活經驗來認識不同的方向,利用方向對物體認識方向以及描述經過的路線,發展空間觀念。此外還設定常見的生活場景,讓學生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發展應用意識等等。另一方面,用學生感興趣的童話情境來促進學生的學習。例如,用動物運動會上不同動物長跑、跳高比賽的場景,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類統計;用具有生活氣息的大象搬木頭、猴子採桃子等童話場景,引導學生學習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和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以及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等。

整冊教材還充分注意題材內容的廣泛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加強學科間的綜合。同時又注意同一單元例題題材的整體性,用實物、對話、表格和圖片等多種表達方式呈現學習內容。如加法、減法這兩個單元的例題,全部以圖書館為現實背景,用表格呈現資料,以便學生感受和利用這些數量之間的聯絡來學習新的內容。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數學活動是學生經歷數學化過程的活動,也是學生自己建構數學知識的活動。數學教學,要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面對現實的具體問題,從數學的角度、用數學思維的方式,參與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數學活動,經歷數學問題的產生、數學知識的形成、數學結論的得出的過程,獲得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因此,教材注重讓學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為主要方式學習數學。例如,在認數時,讓學生通過數一數理解千以內數的實際意義,通過自己的觀察、撥算珠和分析活動,認識千以內數的組成,學會數的讀寫。在學習有餘數除法時,讓學生自己用學具分一分,感受平均分有剩餘的情況,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有餘數的除法並學會計算。在學習乘法計算和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時,讓學生經歷現實情境提出問題建立模型應用解釋的過程,從與同伴合作、探索、交流、解釋中探索出相應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在確定位置時,引導學生親歷其境,感受觀察者所在的位置,確定不同的方向,以方向描述物體的位置和經過的路線。在認識角時,讓學生從對一些物體的觀察中抽象出角,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鞏固角的概念、認識角的大小。在學習統計時,讓學生按不同分類標準依次經歷收集、整理、描述相應資料的過程,並用統計的資料進行分析、交流等等。

本冊教材安排的2次實踐活動,特別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並經歷數學活動的過程,綜合應用數學知識,體會數學的存在和應用,感受數學的價值,培養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尤其是你能跳多遠,讓學生用數學的方法研究實際問題,通過在實驗中記錄、統計、分析資料,得出研究的結論。這不僅有利於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更有利於學生初步感受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數學課程的教學,不光是讓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使學生獲得相應的數感,形成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應用意識,以促進發展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為此,教材對數學知識內容進行了新的整合。

本冊教材把認識一千以內的數單獨設定單元,按整百數、幾百幾十、幾百幾十幾的順序來教學,並相應安排口算幾百加減幾百、幾百加幾十和相應的減法。這主要是從發展學生數感的角度來考慮的。一方面,如果在認識百以內數以後直接就教學萬以內的數,由於學生年齡較小,在生活裡接觸幾千或一萬這樣的數機會不多,就不利於學生正確體會、理解一個數的實際意義,這對培養學生的數感是不利的。在認識百以後先認識一千以內的數,與學生生活實際比較接近,可以以百為基礎,讓學生在實際數數中逐步體會幾百、幾百幾十等的實際意義,積累對數的實際大小的感性認識,學會用數來表達和交流有關自己身邊的事物,從而增強學生的數感。同時對千的認識,又利於以後體會幾千、一萬的實際意義。另一方面,教材把認識整百數、幾百幾十與整百數的加減口算、幾百加幾十和相應的減法口算交替穿插,可以用相應的計算促進對數的意義的理解。此外,由於加減法的計算要求不超過三位數,先認識千以內的數也與這一要求相適應。

教材在把計算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教學的同時,在內容上還體現了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演算法多樣化的要求。教材結合認數分別安排幾百加減幾百、幾百加幾十和相應的減法口算,乘法中結合安排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學習。教學加減筆算和乘法筆算時,鼓勵學生用不同的策略探索計算方法,如擺小棒、撥算珠、用已有的知識推理等。結合加減法筆算讓學生學習估算的方法,學習乘法時一併探索估算和筆算的方法,如例題36times;2,教材讓學生先用估計的方法,認識到由於36在30和40之間,所以積在60和80之間,再探究應該怎樣筆算。學生練習計算時經常要求先估計得數大約是幾百多或幾十多再筆算,面對實際問題時,要求估計結果大約是多少等等。這些對發展學生的數感無疑都具有重要意義。

在安排空間與圖形內容時,教材注意提供現實的場景和材料,把認識空間與圖形和生活經驗聯絡起來,便於學生形成空間觀念。讓學生在已有認識的基礎上,利用生活經驗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等方向,根據相應的方向觀察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或者物體間的位置關係。讓學生聯絡具體環境、運用學過的方位知識形象地描述經過的路線,看懂和識別路線圖。這些都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有效方法。此外,在認識角的時候,不再單純地認圖,而是注重從對實物上角的觀察中抽象出角,讓學生動手操作擺出一個角、折出一個角、做出一個角,也十分有利於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在認識分米和毫米時,除了注意讓學生感知1分米、1毫米的實際長度外,還在具體測量物體長度的基礎上,讓他們估計常見物體的長度,這對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也很有作用。

學習統計應該讓學生面對現實情境或問題,經歷運用資料描述資訊、作出推斷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統計是通過了解具體資料解決有關問題的一種策略和手段,同時統計能引發自己對問題的量化分析和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判斷和推測。如果學生在學習統計時對這樣的策略、過程、作用有所體驗的話,就有利於發展統計觀念。教材在安排統計內容時,首先設定實際情境,讓學生思考你想知道些什麼?再提出量化的要求,然後讓學生收集、整理相關的資料把結果填在表裡,學會用統計表表達資料,根據統計表表達出的資料進行簡單的分析、交流。教材還注意用學生自身的生活題材作內容,組織學生進行資料的統計和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的意義和作用。教材的這些安排,可以使學生在處理有關問題時想到統計的方法,不斷積累對收集、整理和描述、分析資料的方法的體驗,逐步發展統計觀念。

數學教學需要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和思維方式觀察生活的習慣,認識生活裡存在的數學資訊,嘗試用數學知識或數學方法探求問題的解決方法,主動地聯絡生活經驗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本冊教材在內容安排上作了精心、周密的考慮。計算都從創設的現實情境引入,如加減計算以圖書館借書情況引入,乘法計算從大象搬木頭、小猴採桃、購買水彩筆等引入,從而使學生體會計算對於解決問題的作用,感受數學的價值與魅力。 認識方向從觀察學校周圍的建築物和公園平面圖引入。這些都可以使學生體會數學是現實的、是有實際意義的。

教材在想想做做和練習裡安排了大量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讓學生聯絡實際應用數學知識。例如,讓學生聯絡具體背景運用計算的知識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提供現實場景讓學生嘗試提出數學問題並加以解決,用統計資料的方法對現實問題進行量化分析並作出簡單判斷,讓學生利用周圍的環境確定物體的.位置和位置關係,依據平面圖結合實際背景進行路線的描述,結合分米和毫米的認識進行簡單的測量,加強長度觀念和長度單位的應用等等。

為了加強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絡,對一些特殊的實際問題,教材設計現實情景、提出問題,讓學生聯絡實際場景分析事物之間的聯絡,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探尋解決這些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體驗事物之間簡單的數量關係。例如,結合加減計算安排了用加減兩步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結合乘法計算安排了用乘法和加法(減法)兩步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這對學生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裡的簡單應用,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和運用數學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信心是大有好處的。

除了上述的一些特點外,本冊教材還重視練習的設計與安排,體現練習的層次性;注意有意識地、逐步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注重發展學生積極日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注意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所有這些都將有力地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二年級的孩子在經過一年半的學習生活後,已養成了很好的學習習慣。基本上能做到上課時能積極思考,積極發言,作業認真按時完成.大部分同學能夠熟練地口算100以內的加減法,能提出並解決簡單的問題.對位置、圖形、統計等方面的知識也能較好地掌握。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引導的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怎樣提,現在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的有的內容,都作統一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要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要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在學習中,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和以講代學,要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以學生經驗為基礎,設計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4、要多設計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動,培養實驗能力和創新精神。

5、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還誚鼓勵學生動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6、要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了思考過程,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7、要精心設計教案,充分利用教具和學具進行直觀教學,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鬆,覺得紮實。

9、滲透德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第3篇

本期數學教學仍以新課標精神為指導,注重有創新、開放精神的主動學習,同時,努力培養學生嚴謹、塌實的優良習慣,從而達到二年級應掌握的知識、技能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

本年級學生74人,大部分家住龍湖花園。家庭學習環境良好,家長有一定輔導能力的約佔50%,其餘學生全靠課堂教學進行數學學習。上期考試結果,及格率100%,優生率49%。總體來看,學生在100以內的加減法,表內乘法的計算方面基本達到教學要求,但少數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仍需提高。在數學知識的應用方面,學生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但一部分學生欠仔細、靈活。在數學的學習習慣上,聽課習慣、作業習慣都有一定進步,但學生在學會審題上還需要培養和訓練。

1.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並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會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係;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4.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中國教育總網教案頻道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5.會辨認銳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l千克=1000克。

7.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資料,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有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建立學好數

┌────┬────────────——┬─────────────——┐

│├─────┬──────——┼──────┬──────——┤

├────┼─────┼──────——┼──────┼──────——┤

└────┴─────┴──────——┴──────┴──────——┘

1、認真備好課,夯實基礎知識,確保每一個學生紮實掌握新知,鞏固舊知。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多給關注,多給發言機會,激發其參與熱情。

2、在課堂教學中確保雙基的基礎上,注意適時發展優生的思維,培養優生的能力,從而也帶動中差生的發展。培優主要體現在兩個途徑上:

(1)、在每堂課的新知教學後,中國教育總網教案頻道安排適量發展練習題。

(2)、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每個知識點上,適時引導,相機點撥,給學生“摘桃”的機會。

(3)、利用每週的思維訓練時間,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組織愉快的思維訓練。

1、鑽研好《新課標》,精心備好課,確保課堂教學質量。

2、教學任務在課內完成,課外儘量不留作業,或只留興趣性、發展性作業。

3、對學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個學生的優點,不用一個刻度要求每一個學生,作業佈置分層進行,避免部分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心理負擔。

20xx——20xx學年度國小二年級數學下期教學進度安排表

第4篇

二年級的學生在經過一年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對數學學習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在動手操作,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識也有了明顯的增強。因此,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應更多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上,並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絡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

1.長度單位:本單元是在學生已學過“比長短”,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並學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長短的基礎上,來學會一些計量長度知識的.重點是使學生初步建立長度的觀念,瞭解1釐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和它們之間的進率.難點是讓學生認識線段,瞭解線段的特徵.關鍵是在教學中注意呈現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使學生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再讓學生親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中,瞭解1釐米、1米的實際長度.並初步認識線段、學習量、畫線段的方法。

2.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本單元是在學生學過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地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加強估算思路的學習,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難點是使學生理解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算理.關鍵是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決的計算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增加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利用舊知識遷移學習新知識,通過動手操作加強對算理的理解。

3.角的初步認識:本單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難點是讓學生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關鍵是在讓學生通過多種活動認識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等動手操作活動中,加強對角和直角的認識。

4.表內乘法:表內乘法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它是今後學習表內除法和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重點是讓學生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2—6的乘法口訣.難點是“4”、“6”乘法口訣的學習.關鍵是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中正確建立乘法的含義.採用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熟記2—6的乘法口訣.。

5.觀察物體:本單元包括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軸對稱、鏡面對稱.這些內容都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重點是指導學生觀察物體、建立空間觀念..關鍵是按照知識引入-----概念教----適應應用的順序逐步展開教學,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6.表內乘法:本單元的內容是在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繼續學習7、8、9的乘法口訣.重點是使學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訣的意義,明白乘法口訣的來源.難點是使學生熟記7—9的乘法口訣和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學會分析數量關係.關鍵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訣學習方法和思考方法遷移學習7、8、9的乘法口訣.採用多種方法,多種形式來激發學生熟記口訣的興趣.解決問題時要聯絡生活實際,加強直觀操作。

7.認識時間:本單元的教學是學生在一年級上冊學習了“認識鐘錶”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通過以前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鐘錶及時間的一些知識,如知道鐘面上有時針、分針;有12個數字;有12個大格,有60個小格等,並已經掌握瞭如何看整時和半時。本單元是繼一年級《認識鐘錶》之後的又一節課,也是學生在國小階段認識時間的重要一課。重點是認識時間單位時、分,初步體驗時、分的實際意義,知道1時=60分;會看鐘表,能正確認讀鐘面上指示的時刻;結合具體例項,感受時間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8.數學廣角本單元包括排列組合和簡單邏輯推理.排列組合是學習概率統計知識的基礎.重點是滲透排列組合,簡單推理等數學思想方法.難點是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是靠問題的意識.關鍵是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學習。

1.初步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釐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2.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3.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釐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5.能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6.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認識鐘面,認識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並正確認、讀、寫鐘面上的時間。

7.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怎樣提,現在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的有的內容,都作統一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要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要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在學習中,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和以講代學,要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4.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還誚鼓勵學生動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5.要注意適當滲透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有利於學生對某些數學內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了思考過程,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7.要精心設計教案,注重多媒體的應用,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鬆,覺得紮實。

8.要滲透德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1.創設競爭的氛圍,如優等生他們之間的競爭,挑戰難題的競爭等,促使他們的思維處於積極活躍的狀態。

2.為他們制定更高層次的目標,在完成一個個既定的目標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以及增強對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

3.鼓勵他們儘量用多種方法,多種思路解決數學問題,儘量想一想與眾不同的方法,提高發散思維能力,促進智力發展。

4.教育他們多幫助需要幫助的其餘同學,在幫助人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就感,從而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課堂上提問時,對後進生的問題要基礎性知識。當後進生作業出現較多錯誤時,教師要當面批改,指出錯誤,耐心指導。當少數後進生因基礎差而難以跟班聽課時,我們應採取系統輔導的方法,以新帶舊,以舊促新,幫助後進生彌補知識上的缺陷,發展他們的智力,增強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另外,在課堂上對後進生多提問,發現他們的優點和成績就及時表揚,以此來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

在限定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是很難滿足和適應不同學生的需要的。因此,組織課外輔導,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是很有必要的。在每天的空餘時間定期對後進生進行輔導,對當天所學的基礎知識進行鞏固,對掌握特別差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平時,在後進生之間讓他們開展一些比賽,比如:看誰進步快、看誰作業得滿分多、看誰成績好等。

我打算佈置適當、適量的學習內容,讓家長在家裡對後進生進行協助輔導,老師定期家長進行家訪,摸清他們在家的學習情況和作業情況,讓後進生總結自己的進步。

第5篇

現在我們的學生已經從一年級升到二年級了,和我一年級時的教學方法一定要有所變化,一年級的國小生什麼也不知道們只能一切從頭開始教他們,而在他們進入了二年級之後,他們已經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了,我在教學上就要有所變化了。

我是一名國小數學教師,為了使我自己能夠有一個明確的計劃和方法較好學生,我制定了新學期的數學教學計劃,內容有下:

我們班共有學生58人,一年來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積極思考,積極發言,作業認真按時完成。大部分同學能夠熟練地口算100以內的加減法,能提出並解決簡單的問題。對位置、圖形、統計等方面的知識也能較好地掌握。個別學生還沒達到計算正確、迅速,今後要加強輔導。

(一)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本單元是在學生學過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地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加強估算思路的學習,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難點是使學生理解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算理。關鍵是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決的計算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增加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利用舊知識遷移學習新知識,通過動手操作加強對算理的理解。(二) 、角的初步認識本單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難點是讓學生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關鍵是在讓學生通過多種活動認識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等動手操作活動中,加強對角和直角的認識。

(三) 、表內乘法表內乘法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它是今後學習表內除法和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重點是讓學生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2—6的乘法口訣。難點是“4”、“6”乘法口訣的學習。關鍵是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中正確建立乘法的含義。採用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熟記2—6的乘法口訣。(四) 、長度單位本單元是在學生已學過“比長短”,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並學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長短的基礎上,來學會一些計量長度知識的。重點是使學生初步建立長度的觀念,瞭解1釐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和它們之間的進率。難點是讓學生認識線段,瞭解線段的特徵。關鍵是在教學中注意呈現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使學生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再讓學生親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中,瞭解1釐米、1米的實際長度。並初步認識線段、學習量、畫線段的方法。

(五) 、數學廣角本單元包括排列組合和簡單邏輯推理。排列組合是學習概率統計知識的基礎。重點是滲透排列組合,簡單推理等數學思想方法。難點是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是靠問題的意識。關鍵是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學習。

(六) 、觀察物體本單元包括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軸對稱、鏡面對稱。這些內容都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重點是指導學生觀察物體、建立空間觀念。難點是在學生“按對稱軸畫出另一半”等動手實踐活動。關鍵是按照知識引入——概念教——適應應用的順序逐步展開教學,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七) 、表內乘法本單元的內容是在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繼續學習7、8、9的乘法口訣。重點是使學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訣的意義,明白乘法口訣的來源。難點是使學生熟記7—9的乘法口訣和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學會分析數量關係。關鍵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訣學習方法和思考方法遷移學習7、8、9的乘法口訣。採用多種方法,多種形式來激發學生熟記口訣的興趣。解決問題時要聯絡生活實際,加強直觀操作。三、教學目的要求

1、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3、初步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釐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4、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釐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6、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7、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8、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第6篇

新的學年剛剛開始,為了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做好教育教學工作,使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能夠跨上新的臺階,能使孩子們學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識,現將本學期數學教學工作做如下分析和計劃: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長度單位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角的初步認識,表內乘法(一),觀察物體(一)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和簡單的對稱現象,表內乘法(二),量一量,比一比,認識時間,數學廣角——搭配(一)和總複習等。本冊教材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增加聯絡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二年級(2)班有學生31人,男生20人,女生11人。一年來學生基本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大部分小朋友上課時能積極思考,積極發言,作業認真按時完成.但還有一小部分的學生還沒養成這樣的習慣,經常上課思想開小差,和同學說話,作業不認真完成。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因此對二年級學生,我們應該更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讓學生體驗合作探究的樂趣,進一步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知識的有用性,從而更加喜愛數學這門學科。

1、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3、初步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釐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4、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釐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5、能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6、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資料。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資訊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資料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資料。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初步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筆算,以及數學實踐、數學思維的訓練。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筆算,以及數學實踐、數學思維的訓練。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怎樣提,現在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的有的內容,都作統一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要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要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在學習中,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和以講代學,要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4、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還誚鼓勵學生動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5、要注意適當滲透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有利於學生對某些數學內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了思考過程,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7、要精心設計教案,注重多媒體的應用,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鬆,覺得紮實。

8、要滲透德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第7篇

學生經過一年半的數學學習,基本上具備一定的數學意識、數學理解能力及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大多數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較強的自律性,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高,興趣濃;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比較熟練,個別在計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異。

但由於新教材“解決問題”等教材編排的特殊性,大多數學生對如何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和分析問題上存在欠缺。但在解決簡單問題上,學生初步形成數學意識,能發現生活中簡單的數學問題,並進行分析和解決,具有初步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一年多的學習,他們的學習習慣初步形成。

因此,本學期重點要抓學習習慣的鞏固,繼續培養學生“傾聽”、“合作”、“交流”等能力和習慣,養成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其次,要使學生在獲得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建立學習數學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數與代數”領域一共安排了4個單元,包括“有餘數的除法”“認識萬以內的數”“兩、三位數的加法和減法”和“時、分、秒”。

“空間與圖形”領域一共安排了3個單元,包括“分米和毫米”“認識方向”和“角的初步認識”。

“統計與概率”領域安排了1個單元,即第九單元“資料的收集與整理(一)”。 另外,教材還安排了“期末複習”單元。

“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動,包括“測定方向”和“瞭解你的好朋友”。

雖然在表內乘、除法階段安排乘、除法豎式的教學,可以豐富乘、除法計算的練習形式,也為以後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和有餘數的除法打下基礎。但由於上冊乘除法都是用口訣計算,引入乘、除法豎式,既沒有必要性,也沒有迫切性,況且除法豎式的結構又比較特殊,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所以,把除法豎式安排到二年級下冊“有餘數除法”單元,把乘法豎式安排到三年級上冊“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單元。

把“時、分、秒”單元后移到本冊。由於時間概念具有較強的抽象性,且學生在這方面的生活積累也不夠厚實,在二年級上冊教學時間單位,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把這部分內容適當後移,更利於學生建立正確而清晰的時間觀念。把原二年級上冊“方向與位置”與二年級下冊“認識方向”合併為一個單元,安排在第三單元,刪去用“第幾排第幾個”描述位置的內容。

一方面,由於標準降低了第一學段認識方向的教學要求,只要求學生根據“給定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中的一個方向,能辨認其餘三個方向,知道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方向”。把這部分內容合併為一個單元,能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有利於學生從整體上認識和把握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這八個方向。

另一方面,實驗教材安排用“第幾排第幾個”等方式描述物體位置的內容,主要是為第二學段學習數對做準備,但由於時間跨度過大,到第二學段,學生積累起來的生活經驗完全可以勝任新知的學習。所以,在第一學段不再安排用“第幾排第幾個”描述位置的教學內容。

教材引進算盤表示數,一方面傳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多了一件教具、學具,多了一種直觀表示數的方法。讓學生認識算盤,可以體會歷史文明;讓學生在算盤上表示數,可以增強學習興趣、強化數的概念。按照數學課程標準中使學生“知道用算盤可以表示多位數”的要求,第四單元編排例題幫助學生認識算盤,並在算盤上表示萬以內的數,把傳統文化與現代數學教學有機融合,既弘揚了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又解決了認數教學缺少計數器的困難。算盤的1個上珠表示“5”,用它表示數,比計數器稍抽象些,但更方便些,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有好處。

標準在第一學段刪去了“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性”的要求,且統計教學更強調讓學生經歷簡單的資料收集、整理和分析過程,培養資料分析觀念。為此,本套教材對“統計與概率”部分的教學內容進行了重新規劃和整體設計,第一學段的統計教學內容主要安排在二年級下冊和三年級下冊,同時第一學段不再安排可能性的教學內容.

① 使學生聯絡對數的已有認識,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萬以內數的意義,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與位置;能說出各數位的名稱,理解各數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知道可以用算盤表示萬以內的數;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數的意義,並能進行估計;聯絡已有的對四則運算的認識和相關的計算經驗,探索並掌握100以內兩位數加

減兩位數的口算,以及三位數的加減筆算方法,能根據具體情境,選擇適當的單位進行加減估算;聯絡對乘、除法的認識和計算表內乘、除法的經驗,探索並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掌握能正確計算簡單的有餘數除法。能認識鐘錶,認識時分秒,並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能運用學過的計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② 通過情境認識角,瞭解直角、銳角、鈍角;在實踐活動中體會並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知道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並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能恰當地斷則長度單位;能估測一些物體的長度,並進行測量;給定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中的一個方向,能辨認其他三個方向,會用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方向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進一步積累平面圖形的學習經驗。

③ 使學生經歷從簡單實際生活情境中收集、整理和描述資料的過程,初步學會用不同標準分類整理相關的資料,進一步感受標準對於分類的意義,體會資料的價值。

① 使學生在認識萬以內數的過程中,逐步加深對數的意義、數的表示方法以及數的大小的理解,提高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的能力,進一步發展數感。

② 使學生在學習有餘數的除法、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以及兩位數乘一位數等計算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四則運算意義的理解,不斷提高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③ 在應用加減運算,有餘數的除法,時分秒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經歷從現實生活或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的過程,積累分析數量關係、選擇解題思路的經驗,進一步增強有根據、有條理進行思考的意識,發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④ 使學生在認識分米和毫米,認識方向,認識角和直角,以及相關的測量、操作、交流等活動中,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實際長度的表象,進一步體會現實空間的位置關係,進一步感受平面圖形與相應物體的聯絡,不斷增強直觀思考能力,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⑤ 使學生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資料的過程中,能對調查過程中獲得的資料進行分類,體驗資料中蘊含的資訊。

① 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聯絡學過的數的認識與計算、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的知識和方法,從生活中提出並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② 使學生在用學習的四則運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學會藉助擺學具或畫圖等方式理解題中的數量關係;在測量物體或線段長度的過程中,初步學會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計量單位和測量方法;在描述物體方位的過程中,初步學會用畫圖和口頭描述相結合的方法解決問題;在分類整理資料的過程中,初步學會簡單的收集與整理資料的一般方法。

③ 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學會與同學合作,能有條理的交流自己的想法與做法,不斷增強合作交流的意識。

④ 使學生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學會在表達前整理、在傾聽後思考,逐步增強評價與反思意識。

① 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項數學活動,感受自己在數學知識和方法等方面的收穫與進步,增強對數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初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② 使學生在探索和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求商方法,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計算和驗算方法等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數學思考的嚴謹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

③ 使學生在進行四則計算的過程中,進一步形成認真、細心的學習態度,培養髮現錯誤及時訂正的良好習慣。

④ 在經歷將顯示問題數學化,以及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不斷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自覺性。

1.科學安排解決問題的教學,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應用意識。

2.萬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

3.改進表內除法教學的編排,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加強教學過程的探索性。

4.提供關於空間與圖形的豐富素材,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5.提供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