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小六年級科學教案8篇 科學樂園:國小六年級精彩科學教案

本文主要介紹國小六年級科學教案,為廣大國小教師提供參考和借鑑。通過科學教案的編寫與實施,旨在幫助學生提高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培養科學思維與創新意識。教案內容豐富、獨具特色,結合國小六年級學科知識和學習目標,為教學提供有力支援。讓我們一起深入探索科學的奧祕吧!

國小六年級科學教案8篇 科學樂園:國小六年級精彩科學教案

第1篇

1.知道組成太陽系的星體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順序。

2.會收集資料,能對資料進行處理,從而認識瞭解太陽系。

3.學會與他人合作,並能在合作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一、認識太陽系中圍繞太陽轉動的行星情況。

1.提問:哪位同學知道,太陽周圍除了地球和月球之外,還有什麼天體?

3.談話:看來同學們對太陽系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太陽周圍除了地球以外,還有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天體圍著它轉動,這些天體都像地球一樣,本身不發光,靠反射太陽光我們才能看到它們。這些天體包括“行星”、“矮行星”和“太陽系小天體”。為了更清楚地認識太陽系行星成員的特點,下面就讓我們閱讀教材第40頁列舉的有關太陽系八行星的資料資料。

1.談話:結合剛才閱讀的資料資料和你討論過程中自己的發現,八顆行星距離太陽的遠近順序是怎樣的?計算其他行星與太陽的距離大約是水星與太陽距離的.多少倍,把你們思考、計算、整理的結果記錄在課本第41頁的表格中。

3.彙報整理資料結果,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情況提問:

(1)你能按距離太陽的近遠順序說一說圍繞太陽轉動的八大行星的名稱嗎?

(2)你有什麼好辦法將它們記住?(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用你喜歡的方法記一記,然後我們來比一比誰的記憶力最棒。

(4)你還知道哪些有關九大行星的知識,願意與老師、同學交流一下嗎?

4.提問:八顆行星中,體積最大的是哪一顆?體積最小的是哪一顆?

6.談話:按體積從大到小給八顆行星排個順序,並把這個順序記錄在教材第41頁的表格中。

7.學生填寫八顆行星大小排列順序後組織同學舉行簡要彙報,教師小結排序結果,統一大家認識。

8.提問:同學們,上了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除了課堂上學到的這些知識,你還有哪些問題?還想知道些什麼?

10.談話:同學們的問題還真不少,現在我們把這些問題歸歸類,看看有哪些是同一型別的問題。

“矮行星知識”、“太陽系小天體知識”“太陽系天體之間的關係”等方面進行分類,並積極肯定學生科學的問題分類方法。

12.談話:希望同學們在課後從“矮行星知識”、“太陽系小天體知識”“太陽系天體之間的關係”這些方面收集資料,為我們下節課編輯太陽系小報做準備。

一、瞭解太陽系小天體和矮行星的相關資訊。

1.談話:經過上節課課後同學們的資料收集,現在你能說說你所知道的除了行星以外的有關太陽系其他天體的資訊嗎?

2.學生交流彙報,教師簡要板書進行梳理,同時給予發言同學以正面的積極肯定。如果學生的發言中已經涉及到有關“太陽系小天體”——彗星的介紹,教師可以強調教材中也有類似的講述;如果學生沒有提到,教師還有必要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42頁有關彗星的內容。

3.提問: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太陽系是由哪些天體組成的嗎?

4.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太陽系的組成,教師適時地組織學生之間進行評議,以完善並鞏固同學對太陽系組成的認識。

5.組織同學自行閱讀教材第42頁有關冥王星的小資料。

6.談話:通過冥王星由大行星到排除行星行列之外過程的瞭解,你如何看待科學認識的發展和人們對於錯誤認識改正的態度?

7.學生在班級內展開彙報交流,教師可以適時地引導學生相互間就各自觀點展開討論。如果學生有思考或表達的障礙,教師也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去引導或總結。無論是學生自行探討還是教師引導,在這裡活動目的只有一個:讓同學們認識到科學研究的精神就是實事求是的精神、勇於改正錯誤的精神,同時認識到科學認識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髮展的。

二、整理太陽系的資料,設計製作以太陽系為主題的小報。

1.提出製作以太陽系為主題的小報的要求,引導學生思考:“製作這樣的小報,可以選擇怎樣的專題?”

2.學生個別彙報各自打算,教師給予充分肯定,並視學生彙報的實際情況指導同學可以以“太陽系天體新資訊”為專題,也可以以“人們探索太陽系天體歷程”為專題,還可以以“人類探索太陽系求真求是的精神”為專題。

3.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討論:“圍繞自己選定的專題,我們應該收集或選擇哪些資料和圖片豐富我們的小報?為了讓我們的小報特色更突出,在內容選取和形式編排上要注意什麼?”

4.學生小組討論商量後進行班級內的交流,並相互提出意見或建議,以完善小報的製作前的設計工作。

5.組織學生按照既定計劃製作以太陽為主題的小報。

6.根據學生主題小報製作完成情況在課內或課外進行展示、介紹和評比。

國小六年級科學教案8篇 科學樂園:國小六年級精彩科學教案 第2張

第2篇

當前突出的環境問題有大氣汙染、白色汙染、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等,人類正著力於相應的環境保護行動。

加深對人與環境關係的認識,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和責任感。

1、除了垃圾和水汙染之外,人類還面臨著其他一些環境問題。目前,我們面臨著哪些環境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麼做?

2、閱讀教科書中有關大氣汙染狀況和原因的.內容,請學生談一談感想。

3、討論,哪些做法汙染大氣?人們採取了哪些措施?教師介紹一些空氣質量好的旅遊、名勝地,簡要說明那裡為什麼空氣質量好。介紹幾個著名的空氣汙染嚴重的城市,並分析其原因。

1、出示一些白色汙染嚴重地區的圖片,討論分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2、閱讀教科書中有關白色汙染的內容,談一談感想。

3、討論,我們平時的行為在加劇白色汙染嗎?我們以後應該怎麼做?

4、人們想出了什麼應對措施?比較、認識可降解塑料。教師介紹可降解塑料的製造原理和使用效果。

1、欣賞教科書插圖中的珍稀動植物。你認識他們嗎?請學生介紹他熟悉的珍稀動植物教師給予補充說明。

2、他們為什麼稀少?閱讀教科書,瞭解人類活動對這些動植物生存的影響。

3、人類現在採取了什麼措施?教師介紹我國幾個自然保護區的情況。

4、討論,人類的活動對環境起著怎樣的影響?理解人類活動對環境的正反兩方面影響。

環境問題:大氣汙染、白色汙染、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等

第3篇

錄影(交響樂合奏、自制樂器演奏)、橡皮筋、吸管、樹葉、尼龍線、金屬管、金屬片、玻璃杯、易拉罐、剪刀、膠水、細線、直尺、隊鼓、鑼、釵、三角鈴、口琴、塑料泡沫顆粒。

1、(播放視訊課件)利用多媒體再現優美的合奏場景和旋律,幫助學生感知樂器的型別及其不同的音效,激發學習興趣,揭示“大家動手做樂器”的單元教學主題。

2、羨慕這些演奏者嗎?我們也用自制的樂器來辦個音樂會,好不好?

學生說一說,教師引導學生給這些樂器分類。(絃樂器、管樂器、打擊樂器)

教師此時向他們提供一些自制樂器的品種,供他們參考、選用,從而確定製作目標。同學們可以模仿已有的樂器,也可以自己發明一種樂器。

教師展示自制樂器的圖片。(圖片展示:吸管風琴、鐵管編鐘、土琵琶、柳笛等。)

本單元,我們將自制一種簡單的樂器,並用它來演奏一首樂曲。請大家討論,準備做哪一種樂器呢?

小組討論,將確定的樂器名稱寫在“科學資料本”上。

1、製作樂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具備很多條件,否則,是不會成功的。想一想,我們到底需要哪些條件?寫在“科學資料本”上。

小組討論後認為,製作“可樂音樂罐”這件樂器,需要這些條件(教師幫助歸類、板書):

①樣版:別人做過這種樂器沒有?我們可以參考的品種有哪些?

②工具和材料:鋁易拉罐、吸管、直尺、小刀、剪刀、膠布

③知識: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怎樣調整聲音的大小和高低?

還有一個方面,也決定了製作的成功與失敗——小組怎樣合作才能成功?

想一想,製作自己的樂器,我們已經具備了哪些條件?需要解決的困難有哪些?

如果有些困難是無法解決的,那恐怕得重新確定製作目標了。預測一下,製作過程中存在著不可解決的困難嗎?

下一節課我們首先解決同學們普遍存在的知識上的疑惑,希望大家課後也蒐集這方面的.資料。

指導學生以“路線圖”的形式描述小組行動步驟,繪製樂器結構圖、確定製作工具與材料,明確組員的責任分工。教師在各組計劃的基礎上擬定班級行動步驟。

師:在動手製作之前,我們要做哪些事?請用“路線圖”的形式把小組的工作步驟畫出來。(如果同學們沒有接觸過“路線圖”,則教師要呈現下圖,供學生參考借鑑)

(為便於相互觀摩、評價,要求學生將路線圖用彩筆畫在兩開左右的大白紙上。)

師:有些步驟是共性的,如解決這幾個知識點的疑惑;有的步驟是具有個性的,各組之間不一樣,如組員的分工、準備的工具與材料等。對於共性的步驟,為了節約時間,我們全班一起來解決;個性的步驟,由各組分頭行動。(教師一邊講述,一邊板書下圖)

師:請同學們將準備製作的樂器畫出結構圖,要在圖上標明所需要工具、材料及數量。(教師在銀幕上呈現一幅樂器結構的樣版圖)

第4篇

槓桿的科學》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工具和機械》中的第二課時。本課專門引導學生認識槓桿,是認識槓桿、輪軸、滑輪及斜面等幾類簡單機械中的一部分。它分為兩部分:1、認識槓桿;2、研究槓桿的祕密。其中第二個活動是重點,活動選擇了槓桿尺作為研究材料,採用實驗的方法,讓學生經歷運用槓桿尺開展實驗研究活動,通過觀察、實驗、記錄,以及對實驗資料的分析來認識槓桿省力與不省力的規律,並在探究中認識到收集資料的重要性,發展學生利用資料來說明問題的能力。本課教材的安排正體現“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的科學教育理念,教科書並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槓桿的工作規律,而是要求學生觀察、實驗、記錄、分析等,這就為學生的合作探究活動提供了開放的探究空間,有利於學生自由地、創造性地展開活動,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得以提高。

在生活中,學生使用工具來完成一些事情的經歷也是很多的,這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經驗的積累。在學習本課前,通過前一節課《使用工具》的學習,學生在使用工具解決問題的實踐中已經初步認識了什麼是簡單機械,但學生可能並不清楚或者沒有思考過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本課教材利用槓桿類工具在生活中運用最廣泛、最直觀的撬棍撬木箱的情景引入本節課的研究,學生有類似的生活經歷,利於學生觀察並引發思考。書中示意圖對槓桿的用力點、支點、阻力點很較直觀,很清晰。兩個活動安排有梯度。一是認識槓桿,先由撬棍引入槓桿的概念,然後分析槓桿的三個重要位置,接著引導學生分析了壓水井的壓桿、蹺蹺板工作時發揮作用的位置,並標出它們作為槓桿的三個點的位置,而後利用書中的圖,對於身邊的常用工具進行觀察、分析,使學生對槓桿類工具有初步的.認識能力。二是研究槓桿的祕密,在有了以上的基礎後,利用槓桿尺研究槓桿工作的原理就十分容易了。學生通過實驗,對實驗資料的統計分析,得出槓桿工作的規律也就水到渠成。

1、從知識與技能:(1)槓桿有三個點: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2)有的槓桿能省力,有的槓桿不省力,有的槓桿不省力也不費力。(3)利用槓桿解決身邊的事情。

2、過程與方法:用槓桿做實驗、收集並整理資料,分析認識槓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也不費力的規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到收集資料的重要意義,並且意識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1)槓桿在生活中的變形應用;(2)能從眾多看似雜亂的資料中,通過分析整理,發現槓桿省力的原理。

第5篇

1、利用健康測試等活動,認識什麼是健康,確定研究影響健康因素的主題。

2、對自己和周圍的同學健康狀況進行測試,並對測試資料進行分析。

教師引導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討論,完善學生的理解。

學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宣佈的21世紀人體健康標準,測試自己和好朋友的健康狀況。並將測試情況記錄在測試記錄表上。

分析:從測試結果中發現了什麼?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嗎?

學生小組合作確定研究主題。(教師加以引導,學生自主確定主題)。

健康是什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學生的理解可能更會引起爭議。基於此,教材不僅設計了幾種對健康的不同見解,又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初步形成對健康的認識。然後,教材又出示了幾幅不同內容的畫面,包括正面的合理飲食、注意鍛鍊、認真讀書等健康行為,也包括情緒暴躁摔書本、善於挑剔打架等不健康的心理方面內容,旨在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健康不僅僅只是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狀態、社會適應性等方面的內容。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討論,從而完善對健康定義的內涵與外延的界定。

在學生達成對健康概念的定義後,教材編排了人體健康測試活動。測試的標準選自21世紀人體健康標準,意在使學生對健康做進一步的瞭解。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先結合標準分組測試或給自己打分,然後對測試結果進行分析。教學中應注意,學生測試的結果會出現很大的不同,因此對於原因的分析也會有所區別,特別是標準中的第一條和第二條、第四條可能不被學生所接受,因為在他們的頭腦裡,可能認為這幾點並不是健康所包含的範圍。

人體健康測試活動後,教材刻意編排了確定研究影響健康因素的主題活動。教材中提示了幾種研究的方向:即心臟、大腦、心理、青春期發育等內容,以引領學生研究的走向。教學中,教師應提示學生可以研究這幾方面的內容之一,也可做某一方面的專項研究,力求完成知識訓練點的內容。例如可引導學生在研究心臟方面內容時,專項研究心臟的作用或心臟跳動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等。但應注意,教師切不可限定學生研究的主題內容,以免限制學生學習自主性。

待學生確定研究主題後,教師應立即將學生進行分組、編排,並佈置以組為單位課下進行方案設計(也可下一課時課上進行),進而做好研究的銜接工作。

第6篇

1、通過觀摩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聲音的產生、響度與音高的區別。

3、學生能區分樂音和噪聲,瞭解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4、通過展示活動,鍛鍊學生的表達與交流及合作能力。

1、學生進一步理解聲音的產生、響度與音高的區別。

2、學生能區分樂音和噪聲,瞭解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2、學生自由上臺展示自己製作的樂器,並要求加以簡單的介紹。

(教師引導學生對展示的樂器進行評價,並試著提出改進建議)

教師適時的引出噪聲的話題,並引導學生探究控制噪聲的方法。(學生閱讀“科學自助餐”)

師:本節課我們通過演奏會的形式,獨奏、合奏一些簡單的.樂曲。一方面讓大家展示自己的製作成果,提升興趣;另一方面通過參觀、學習,瞭解其他小組樂器的獨到之處,以便於今後製作出更好的樂器。

1.演奏者要先展示自制的樂器,介紹樂器的發聲原理和特點。

2.觀眾要安靜地傾聽,尊重每一個同學的勞動成果,不能持譏諷的態度。

3.客觀地評價樂器製作水平及演奏效果,最後將評選出優秀製作獎和優秀表演獎。

(學生參與演奏會的學習、欣賞活動,同時填寫下面的評價表,根據其他小組的表現在不同數量的星星中填上顏色。)

師:本小組在以下這幾個方面表現得怎麼樣?討論一下,客觀地給自己打分。

師:經過近三週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穫和感想?如果要對自制的這個樂器進行改進,它將會有什麼新變化?請在“科學記錄本”上畫出結構圖。

第7篇

1、物質的變化可以劃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類,它們的區別在於是不是產生了新的物質。

2、一些物質在變化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

教學重點:觀察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過程找出它們之間的區別。

教學準備:每組一杯沙子、一杯黃豆、一支蠟燭、一張白紙、一個勺子、一小包白糖、一根銅絲、一根小棒、一個篩網。

上一節課我們研究了《身邊的物質》,知道世界是由什麼構成的?(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也知道“物質總是在不斷地變化”。

師出示銅絲,我不管怎麼扭、彎,這還(銅絲)有沒有生成新的物質?只是改變了銅絲的形狀。師出示一張紙:撕成兩半,舉半張紙問“這不是紙麼”跟原來的紙相比,只是什麼不同(大、小)

(1)觀察沙子和豆子、出示沙子和豆子。請材料員分別倒少量的沙子和豆子在白紙上,大家仔細觀察豆子和沙子,看清楚它們的特點了嗎?不要動它。

(2)我們把杯裡的沙子和豆子混合,看沙和豆會不會發生變化。你的猜測是怎樣的?實驗。

(3)進行混合、攪拌。(沙子倒在豆子的杯裡進行攪拌)師:混合後的豆子和沙子發生了什麼變化了呢?有什麼證據說明沒有發生變化?(用篩子分離沙和豆子進行觀察。)

(4)分離混合物。與原來的沙子和豆子進行比較、對照,看有沒有發生變化?(攪拌產生的碎屑,只說明沙子和豆子形態發生了細微的變化,特徵和性質沒有變,沙還是沙,豆還是豆。)

板書:沒有產生新的物質。三、觀察加熱白糖的變化。

(1)、每組一包白糖,展開放桌上觀察,將白糖的特點記錄在表格中。(2)、預測:給白糖加熱,會發生哪些變化,填寫在記錄表中。

師演示:師先點燃蠟,問:“蠟燭的火焰分三部分,哪部分溫度最高?”在觀察白糖變化的同時還要觀察蠟燭的變化。(4)、學生進行加熱白糖的活動,並及時記錄觀察到的現象。

(5)、交流觀察到的現象。(白糖在加熱的過程中,首先會發生物理變化,即固體的白糖在加熱的情況下變成液體的白糖,繼續加熱,白糖的顏色到褐色再到黑色逐漸加深,直至全部炭化,能聞到焦味,這時發生了化學變化。

如果繼續加熱,黑色的炭還會燃燒。)狀態變化:白色————褐色—————黑色氣味變化:白糖香味—————焦味(6)白糖充分加熱後留下的黑色的東西還是原來的白糖嗎?說明了什麼?(說明白糖在加熱過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質。)

板書:產生新的物質。在白糖加熱過程中還有一種物質也在發生變化你們發現了嗎?(蠟燭)蠟燭燃燒後又有什麼變化呢?蠟燭燃燒變成了什麼?請同學們閱讀資料庫。

師講述:物質的變化一般分成兩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像白糖加熱、蠟燭燃燒那樣會產生新的物質變化,我們稱為化學變化。板書:化學變化而像彎曲銅絲,撕碎紙片,混合沙,只改變物質的形狀、大小、狀態等,沒有生成新的物質的變化,稱為物理變化。

板書:物理變化出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讓學生閱讀:物質的變化有快有慢。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形狀、體積、狀態等,沒有產生新的不同於原來的物質,我們把這類變化稱為物理變化。

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把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稱為化學變化。你們說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什麼(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有沒有生成新的物質)五、課外延深:1、討論:白糖加熱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有沒有產生物理變化?蠟燭燃燒發生化學變化中有沒有產生物理變化?

(1)、固體的白糖變成液體的糖與白糖變成黑色的炭進行比較,這兩種變化有什麼區別?

(2)、把蠟燭變成蠟燭油與蠟燭油燃燒變成氣體進行比較,這兩種變化有什麼區別?2、結論: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

也可以這麼說,化學變化過程中常常伴隨著物理變化,希望同學們都做個有心人隨時發現我們周圍世界物質的變化。

板書: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沒有新物質產生————物理變化有新物質產生————化學變化。

第8篇

教學預備:錄影(交響樂合奏、自制樂器演奏)、橡皮筋、吸管、樹葉、尼龍線、金屬管、金屬片、玻璃杯、易拉罐、剪刀、膠水、細線、直尺、隊鼓、鑼、釵、三角鈴、口琴、塑料泡沫顆粒。

1、(播放視訊課件)利用多媒體再現美麗的合奏場景和旋律,幫忙學生感知樂器的型別及其不同的音效,激發學習興趣,提醒“大家動手做樂器”的單元教學主題。

2、豔羨這些演奏者嗎?我們也用自制的樂器來辦個音樂會,好不好?

學生說一說,教師引導學生給這些樂器分類。(絃樂器、管樂器、打擊樂器)

教師此時向他們供應一些自制樂器的品種,供他們參考、選用,從而確定製作目標。同學們可以仿照已有的.樂器,也可以自己創造一種樂器。

教師展現自制樂器的圖片。(圖片展現:吸管風琴、鐵管編鐘、土琵琶、柳笛等。)

本單元,我們將自制一種簡潔的樂器,並用它來演奏一首樂曲。請大家爭論,預備做哪一種樂器呢?

小組爭論,將確定的樂器名稱寫在“科學資料本”上。

1、製作樂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具備許多條件,否則,是不會勝利的。想一想,我們究竟需要哪些條件?寫在“科學資料本”上。

小組爭論後認為,製作“可樂音樂罐”這件樂器,需要這些條件(教師幫忙歸類、板書):

①樣版:別人做過這種樂器沒有?我們可以參考的品種有哪些?

②工具和材料:鋁易拉罐、吸管、直尺、小刀、剪刀、膠布

③學問: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怎樣調整聲音的大小和凹凸?

還有一個方面,也打算了製作的勝利與失敗——小組怎樣合作才能勝利?

想一想,製作自己的樂器,我們已經具備了哪些條件?需要解決的困難有哪些?

假如有些困難是無法解決的,那唯恐得重新確定製作目標了。猜測一下,製作過程中存在著不行解決的困難嗎?

下一節課我們首先解決同學們普遍存在的學問上的懷疑,盼望大家課後也蒐集這方面的資料。

指導學生以“路線圖”的形式描述小組行動步驟,繪製樂器構造圖、確定製作工具與材料,明確組員的責任分工。教師在各組規劃的根底上擬定班級行動步驟。

師:在動手製作之前,我們要做哪些事?請用“路線圖”的形式把小組的工作步驟畫出來。(假如同學們沒有接觸過“路線圖”,則教師要呈現下列圖,供學生參考借鑑)

(為便於相互觀摩、評價,要求學生將路線圖用彩筆畫在兩開左右的大白紙上。)

師:有些步驟是共性的,如解決這幾個學問點的懷疑;有的步驟是具有共性的,各組之間不一樣,如組員的分工、預備的工具與材料等。對於共性的步驟,為了節省時間,我們全班一起來解決;共性的步驟,由各組分頭行動。(教師一邊敘述,一邊板書下列圖)

師:請同學們將預備製作的樂器畫出構造圖,要在圖上標明所需要工具、材料及數量。(教師在銀幕上呈現一幅樂器構造的樣幅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