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集合4篇 "孩子的科學啟蒙之旅:幼兒園科學教案精選"

本文為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集合,旨在為教師提供有關幼兒科學教育的有效教學資源,包括基礎科學知識教學、實驗活動和戶外探索等方面。通過這些教案的實踐,可提高幼兒的科學素養,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集合4篇

第1篇

1、拆筆、裝筆、換筆的過程中探究材料之間的關係,獲得有關空間關係的經驗。

2、在拆拆裝裝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課前收集:拆裝難易程度不同,配件不同的筆及與之相匹配的筆芯若干

1、教師:這些水筆的筆芯已經用完了,請你們給水筆換上新筆芯。

3、引導幼兒演示並講述自己的裝拆過程,說出理由。

1、出示一支圓珠筆,引導觀察圓珠筆的筆頭會伸縮的特點。

2、幼兒換筆芯,教師重點觀察幼兒如何選擇筆芯,在裝筆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等等。

1、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嘗試給更復雜的筆換筆芯,沒有成功的幼兒繼續努力完成任務。

2、鼓勵沒有成功的幼兒說說自己的困難,並請同伴幫助解決。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集合4篇

第2篇

猜拳是孩子們比較喜歡和熟悉的遊戲,當遇到意見不統一或者玩具不夠分配時,他們會自發地用猜拳的方式來做決定。但是在猜拳的過程中往往會為輸贏而引起爭執,原因之一就是比幾次,贏了幾次,輸了幾次,常常會有孩子故意賴皮,最終誰輸誰贏搞不清。“誰是猜拳高手”的活動就是幫助孩子們解決遊戲中的困難,學習使用統計的方法來記錄比賽的結果,從而體驗統計給人們的遊戲、生活帶來的方便。

1.能用自己的方式記錄遊戲過程及結果,並嘗試集體制作簡單統計表。

2.感知統計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培養初步的統計意識,萌發對統計的興趣。

紙、筆若干;“猜拳高手統計表”若干;製作統計表的各種標記及材料;三張內容不同的統計表。

(評析:活動一開始教師為幼兒設定了“誰是猜拳高手”的懸念,通過師幼間的互動以及夥伴間的遊戲較量,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

(評析:在孩子們的表述中自然而然發現問題和困難,比如一共比幾次沒有達成共識,比賽次數太多搞不清,兩人輸贏的次數出現偏差,沒有裁判難定輸贏等等。)

4.師:是啊,怎樣能讓很多人一下就能清楚地知道你們是怎樣比賽的呢?(幼兒講述、集體討論)

(評析:這是一個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孩子們能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來回答,如記下來、畫下來、貼五角星等等,最終達成“把比賽的過程記錄下來”就能讓很多人一目瞭然的共識。)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材料,有紙、筆還有貼紙等。現在請你和朋友商量一下,比賽時準備怎樣來記錄呢?

(評析:第一次記錄基於每個孩子已有經驗具有差異性的考慮,教師提供了幾種不同的材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來選擇記錄的方法和工具,嘗試進行記錄。讓孩子的已有經驗得到回憶和運用,為下-個梳理環節的開展做好準備。)

③聽到鈴聲比賽結束。兩個好朋友分工合作:一個收拾材料,一個上前貼記錄紙。

(評析:活動中,教師不僅要注意發展幼兒的智力和學習能力,也要注意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在這裡教師一連提了三點操作要求,一方面是為了讓活動有序有質地進行,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良好的做事秩序感。)

2.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記錄方法.並對此進行引導和梳理。

師:剛才的比賽真精彩,你們已經用自己的方法把比賽的情況記錄了下來。現在說說看,你是怎樣來記錄的呢?

(評析:這一環節非常重要,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它是對教師教育機智的考量。因為幼兒的記錄可謂五花八門,是教師不可預設的。在幼兒講述時,教師既要尊重幼兒,又要靈活地調整自己的引導方向,積極幫助、優化他們的原有經驗,提煉出統計表的各種要素,如比賽名稱、比賽選手的學號或姓名、比賽次數、勝利的總數等,最後形成一張“猜拳高手”統計表。各種記錄的要素都是來源於幼兒自己的原有經驗,這樣才能凸顯出此活動的價值和意義。另外,在活動中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地講述.引導幼兒認真地傾聽,建立有序的課堂,保障活動的有效性。)

結合幼兒的原有經驗,集體討論製作統計表。如:通過討論,比賽的整個過程可以用表格來顯現,出示一張空白表格,這張表格是用來記錄猜拳比賽的。在表格上方貼上比賽的內容。接著幼兒每說到一個元素教師就用卡通符號的形式來表示:比賽的最終輸贏用手形v來表示,比賽者姓名用娃娃笑臉來表示,比賽的次數用數字來表示。

3.教師小結:我們用自己的方法為比賽設計了一張“猜拳高手”統計表。我們的表上需要有比賽名稱、比賽選手的學號或姓名、比賽次數以及勝利的總數。

師:我們用什麼標記來記錄呢?贏了怎麼記?輸了怎麼記?打成平手又怎麼記呢?

(評析:這一系列開放性問題的提出,讓幼兒的思維不受限制,孩子的意願能自由達成。比如:有的說用不同的形狀做標記來記錄,有的說用打鉤和打叉的標記來記錄,還有的說用數字來記錄,贏了加1分,輸了減1分等等。)

(師幼比賽記錄結束後)師:從表格上看是誰和誰在比賽呢?比了幾次?比賽結果是怎麼樣的?

(評析:師幼之間的比賽,將活動的氛圍推向了高潮,看著比賽孩子們自己也躍躍欲試。觀看比賽以及記錄的過程,不僅讓幼兒進一步掌握了記錄統計表的方法,同時也讓孩子們清楚地看到新的統計表能讓比賽過程和結果更加清晰明瞭。)

2.提供新的統計表,幼兒再次找朋友.兩人一組遊戲並進行記錄。

(評析:在這次比賽後,孩子們饒有興致地相互檢視他人的統計表,在表上了解他人的遊戲情況,真切感知統計表的使用給遊戲帶來的方便。)

4.教師小結:有了這張統計表,讓我們對比賽的過程和結果一目瞭然,看來統計的方法很有用。

師:統計的方法不僅可以運用在我們的遊戲中,還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呢!

師幼共同討論、講述:生活中的統計表是怎樣記錄的。

(評析:在這裡教師出示的三張生活中的統計表,如奧運會獎牌榜、九月天氣統計表等,能讓幼兒迴歸到生活中來,在生活中瞭解統計表的實用性和廣泛性。)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統計無處不在,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請你在平時的生活中找一找不同的統計表,把它介紹給小夥伴們。

第3篇

設計思路:區域工作時我班大部分孩子被紙杯吸引,他們把紙杯變成機器人,又把紙杯變成很多東西,我看到孩子們對紙杯變化那麼感興趣。所以設計這節活動,讓孩子通過自己的想象進一步探索紙杯的變化。

1、通過想象探索用各種方式或使用各種輔助材料是紙杯變化。

1、用紙杯接一杯水喝,問:我剛才幹什麼了?用什麼喝的水?

5、教師總結:“生活中有很多可變的東西,只要我們愛動腦子,一定會讓更多可變得垃圾變得有用。

1.幼兒通過製作會“走”的盒子,懂得廢舊物品可以加工成有用的物品。

2.幼兒通過操作感知橡皮筋的彈性,學會簡單製作玩具的技能。

3.幼兒通過實驗記錄,加深對實驗過程的理解,養成關心科學、好奇、好問,樂於

橡筋、小棒、橡皮泥、吸管、紙盒、繩子、曲別針、錄音機、酸奶盒。

引入:幼兒模仿各種小動物隨意地走入教室。教師提問小動物是怎樣走路的。幼兒討論各種各樣動物行走的樣子。

教師出示一個會“走”的紙盒,提問:這個紙盒怎麼會自己“走”呢?看一看,紙盒裡有什麼祕密?

選用橡筋一根,用橡皮泥裹住橡筋的中間,捏成一個小圓球,圓球表面要光滑。將帶有橡皮泥的橡筋兩端,分別穿入紙杯口兩邊的小孔裡,分別用曲別針固定橡筋。用手轉動橡皮泥將橡筋擰緊,放在地上,紙盒就會“走”起來了。

第4篇

1、能“站住”的和不能“站住”的物品多種,如:盒子、瓶、筆、紙、直尺、羽毛、書、水彩筆、積木、牙籤、吸管(粗、細)等,每組一份。

2、輔助站立的物品,如:插塑積木、橡皮泥、米、沙子、膠帶、剪刀、皮筋等。

1、根據生活經驗來說說哪些東西能站住,哪些東西不能站住?

2、實際操作,區分哪些東西能站住,哪些東西不能站住?

3、提問:為什麼有的東西一站就站住了,而有的東西不容易站住呢? (二)、嘗試用多種方法讓不能站住的物體站起來。

1、提問: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那些不能站住的東西站住呢?

3、陳列展覽,相互交流。 總結:今天小朋友想到了許多好辦法讓不能站的物體站起來了,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的物體也想站起來的,讓我們一起去校園裡找一找,想個辦法幫幫它,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