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長恨歌》教學設計及課堂實錄

《長恨歌》教學設計及課堂實錄

《長恨歌》是中國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詩人借歷史人物和傳說,創造了一個迴旋宛轉的動人故事,並通過塑造的藝術形象,再現了現實生活的真實,感染了千百年來的讀者,詩的主題是“長恨”,下面是教學設計及課堂實錄!

《長恨歌》教學設計及課堂實錄

《長恨歌》教學設計

一、 導課:

歷史上傾國傾城的美女不計其數,但最著名的卻只有四位,這四位是(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為什麼只有這四位美得這樣深入人心而名垂青史呢?大概是因為她們身上都凝聚了濃濃的政治悲情色彩。西施為越國忍辱負重,乃忠義之女;昭君為和平遠嫁匈奴,乃大義之女;貂蟬為除董卓巧計離間,乃正義之女;這三位雖身為巾幗卻做出了不讓鬚眉的歷史貢獻,人生可謂悲壯!而楊貴妃楊玉環呢,她簡單而多情,結局悲慘,一場傾國戀,一曲長恨歌,留給人們的是無盡的憂傷和纏綿。都說人生長恨水長流,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著名詩人白居易的千古名作——《長恨歌》。

長恨歌以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為題材,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纏綿悱惻的愛情悲劇,哪位同學能給我們講述一下你所知道的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呢?

(楊玉環16歲嫁與玄宗第十四個兒子壽王李瑤為妃.後為李隆基看中.李欲將楊佔為已有,又礙於名分,於是,讓她出宮做女道士,而後再迎歸宮中,掩耳盜鈴.李隆基早先勵精圖治,晚年逐漸鬆弛.得楊玉環後,更是沉湎酒色,荒廢朝政.朝廷內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對楊家的偏倖,更促進了矛盾的激化.范陽節度使安祿山打著討伐楊氏,以清君側的幌子,發動了叛亂,兵臨長安.李隆基偕楊玉環等倉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陝西馬嵬驛,扈從禁軍發難,求誅楊氏兄妹以謝天下.迫於情勢,李隆基只得如請,"命高力士縊貴妃於佛堂前梨樹下".) 師:非常好!白居易在長恨歌中也正表現了唐玄宗和楊貴妃在他們的愛情人生中的所感所思!回顧唐玄宗好楊貴妃的愛情故事,我們可以想象在楊貴妃受寵時,兩人的心情如何? (樂)

安史之亂爆發,最終使得楊貴妃慘死是,唐玄宗是何心情?(悲) 悲傷之中又對楊貴妃產生了濃濃的思念。(思念)

樂極生悲,悲後苦思,思中餘恨,哪一種感情貫穿了全詩呢? (生答:恨!)大螢幕顯示“恨”字

“恨”在此為何意?是仇恨、怨恨嗎? (生答:是遺憾、是悔、是痛)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寫恨、歌恨、悟恨,全詩表現了幾個人的恨? (三個人的恨,分別時唐玄宗、楊貴妃、白居易的恨。)

三個人的恨,必有不同的感受,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到表現唐玄宗“恨”的詩句。互相交流朗讀。請學生讀。

師:一景一物皆能勾起往日的回憶.一草一木,一花一樹,風來了,雨過了,花開了,葉落了,點點滴滴,絲絲縷縷,都是麗人的影子.可見唐玄宗既恨君王不能保紅顏,又恨晚年孤苦無知己呀!

活著的人對死去的人有思念有遺憾之痛,那麼死去的楊貴妃呢?詩人用大膽的聯想、想象表現了楊貴妃之恨,同樣請同學們找到相應詩句並互相交流朗讀。 師:通過這些詩句我們可以看到楊貴妃百感交集,楊貴妃在聞道漢家天子使後都有哪些心情呢?

(悲哀,悽傷,酸楚,痛苦,委屈,感激,期待等等的百般感觸.)

是啊,悲哀,悽傷,酸楚,痛苦,委屈,期待交融著,才會說出“但令心似金„„會相見”的話,這比說愛你一萬年有味道多了吧?也說出了“七月七日長生殿„私語時”的約定!

從這一系列詩句中,我們感受到了楊貴妃既恨天生麗質終被棄又恨天人相隔兩渺茫.

師:面對這樣兩位遺恨終身的主人公,白居易也產生了長長的恨!請找出表現白居易長恨的詩句來。 (“漢皇”“日高起、”“不早朝”、“夜專夜”、“看不足”、“在天„„無絕期”) 師:從這些詩句中我們看出了白居易既恨大唐江山好色誤又恨有情人難成眷屬。 看看大螢幕,我們可以從誰的身上得出長恨歌的主題? (白居易) 從恨大唐江山好色誤這個角度來看,本詩的主題是什麼? (諷喻)

從恨有情人難成眷屬的角度來看,本詩的主題是什麼? (愛情)

白居易《長恨歌》的主題之說歷來不統一,大體有三種意見:

(1)愛情說,作品主要描寫了李隆基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歌頌他們的愛情;

(2)諷喻批判說,白居易通過這個愛情悲劇批判唐玄宗好色誤國。

(3)雙重主題,在詩歌的前半部分批判的意味比較明顯,後半部分中詩人對李、楊愛情悲劇的同情、對他們愛情的歌頌和惋惜遠遠大於批判。

備課的時候我只是預設了一個大問題,讓同學們自主探討這首詩的主題,或者你更贊成哪一種主題說。

上課時,我把問題佈置下去了,小組也即將進入研討狀態,可我突然就感覺這個問題怎麼那麼大而無當啊!同學們從哪下手去研討呢?研討的過程是不是會因為多走了彎路而使研討既浪費時間又收效甚微?這是不是我們常說的“偽探討”或“無效探討”?這是我個人備課時沒想到的。

想到這,我一拍桌子說:在同學們還沒探討之前,我先問你們幾個問題。

課堂實錄概況:

師:李、楊之間是否有真情? 生A:有,沒有。。。

師:如果說有,馬嵬坡事件怎麼解釋?如果說沒有,楊死後李的相思如何解釋?

生B:我認為有真情。李之所以三千寵愛在一身,就是因為他對楊是真心的,馬嵬坡事件他也左右不了,他都自身難保,還怎麼保護楊呢?

生C:我認為沒有真情。完全出於政治上的需要,否則馬嵬坡事件當中,李就應該為楊殉情,可他沒有,一是他捨不得死,二是對楊的感情還是不夠深。至於楊死後,李的一系列相思之舉,也是心靈空虛的一種表現,與真情並無多大關係。

生B:你怎麼那麼功利呢?他們之間是存在真愛的,否則李怎麼會那些想念楊? 師:那麼你覺得什麼才是愛情?

生B:愛情就是互相付出,互相奉獻。 師:好極了!

師:我站在李、楊之間有真情的立場,再提一個問題,他們之間的愛情是否值得同情 生D:不值得同情。作為帝王,應該以國事為重,怎麼能因兒女私情而不理朝政呢? 師:這是理智型的。(學生笑)

生E:值得同情。如果李不是帝王,楊也不是妃子,都是普通人,那他們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過自己恩恩愛愛的小日子。可惜的是他偏偏生在了帝王家。 師:如此,我就是你的絕代佳人,你就是我的如意郎君了。(學生笑) 師:從人性的角度,他們之間的愛情值不值得歌頌? 我認為不值得歌頌。作為一個帝王,怎麼能為愛而誤國呢?他應該清楚自己肩負的責任。 師:呵呵,還是那麼理智,你很有做帝王的潛質。(學生笑) 生E:我覺得值得歌頌。我們不能因為他們的特殊身份特殊遭遇就否認了人間真情的存在啊。 師:說的好!很人性。(學生又笑,鼓掌)

師:古人講,女人是禍水。比如妲己,褒姒,包括楊貴妃,這些女人在歷史上名聲都不大好,今人也有這種偏見。你是怎麼看的? 生C:我覺得女人是不是禍水全在男人掌控。作為帝王,你的責任是治理好國家,女色固然不可缺少,但也不能讓她達到誤國的程度。 師:你一直立場堅定,非常好!(同學們又為他鼓掌) 生G:我覺得女人是禍水(女同學都譁然)。作為一個男人,有幾個能抵制得住女色的誘惑?(同學們笑)何況皇宮裡佳麗三千,妃嬪無數。古代那些帝王大多如此,只不過這幾個比較突出而已。 師:這是個性情中人。(同學們又笑)

教師總結:詩人運用多種手法表現三個人不同的恨,充分他們之間是否有真愛呢?(學生討論回答)

二、教師點撥:同學們各抒己見,觀點不一,生活在中唐的詩人白居易,秉承著“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樣的白居易他渴望重現大唐開元盛世的輝煌,希望後世統治者能以重色輕國為戒;

作為一位多情善感的文人,他更關注人性與個體生命,對於真愛無法相守的遺憾長嘆不已! 詩人的立場鮮明,態度一分為二,面對這場又真愛又誤國的傾國之戀,詩人的情感糾結萬狀,有批判諷刺警戒憤慨,有讚揚同情惋惜傷感無奈,最後只歸結為一個字:恨!長恨! 有感情的朗讀經典結尾。 師:“長恨”點透了千百年來人們渴求真愛而不得的普遍心結,每當讀起總會觸發我們內心深處最溫柔、最纏綿的情感。最後請同學們思考:都說人生長恨水長東,那怎樣去愛,人生才不會留有長恨? 請允許老師用舒婷的詩《致橡樹》來表達我們對愛情的理性認識: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藹、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裡∶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三、課堂結語:

我們學習《長恨歌》是為了喚醒我們的個體理性意識,因為教育的本質在於喚醒,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是為了“立人”,它要求我們關注社會,關注人生,以一種認真的生活態度擔當社會責任,懂得理性和邏輯,不能以詩意的美化遮蔽複雜的矛盾的人生。讓我們把目光投向平凡、多彩的生活,理性感悟,這將是是我們語文教學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們同學閱讀和寫作的必由之路。 發揮敘事,抒情,寫景三者的長處,使它們既各盡其責,又互相配合協調,共同為表現長恨,刻劃人物服務。面對唐玄宗和楊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