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平均分的教案5篇

教案寫好了可以使教師們充分準備接下來的工作,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案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平均分的教案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平均分的教案5篇

平均分的教案篇1

教學內容:

課本p13~14頁,例1、例2及練習三中相應的習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讓學生充分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導學生感受“平均分”與實際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義,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準備:

各種食物若干、實物投影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生成問題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小禮物。老師要送給你們。請動手把糖果分給小組裡的每一位同學,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組的糖果的數量不

相同)

二、探索交流 解決問題

(一)探究例1

1、各小組動手操作

各小組彙報情況,教師板書。

2、觀察問題

(1)請小朋友觀察各小組分的結果,你發現了什麼?

(2)學生觀察彙報。

(3)從觀察中我們發現有些組分的同樣多,你們能給這樣的分法取個合適的名稱嗎?

(4)學生自己取名。

(二)出示課題

(1)小朋友取的名稱都很好,這些在數學上我們把每份分的同樣多叫作平均分。

(板書課題)

(2)小朋友再說說剛才哪些組是平均分,哪些組不是平均分。

(3)剛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組你們有什麼辦法使它平均分?

(4)學生交流、彙報

(三)教學例2: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樣分?有幾種分法?

(1)論分配方案。

(2)各小組動手分一分。

(3)學生彙報分法。

a把15個橘子先每個盤子放1個,又在每個盤子放1個,再在每個盤子放1個,也就是一個一個地分,每份分得3個橘子。

b先每個盤子放2個,又在每個盤子放放1個,每份分得 3個橘子。這樣分快些。

c在每個盤子放3個,剛好分得每份3個橘子,這樣分更快些。

d剛才同學們通過不同的方法,把15個橘子分成5份,每份都是3個橘子。這就是把15個橘子平均分5份,每份有3個。

(4)你喜歡哪種分法?為什麼?

三、鞏固應用 內化提高

1、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應是多少根?(學生動手分一分)

2、 完成課本第14頁的做一做,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讓學生圈一圈,並說出自己的分法。)

3、練習三第2題。

(1)肯定第二種分法是符合題義的分法。

(2)引導學生觀察第3種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題意應該怎樣做?

(3)學生交流討論彙報。

4、實踐活動:插花活動

5、列舉生活中平均分的例項。

四、回顧整理 反思提升

學了這節課你有什麼想法和收穫?

平均分的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小組學習的能力。

2、學會運用平均分。

3、 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4、 讓學生充分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

5、初步認識 “平均分”

6、 引導學生感受“平均分”與實際生活的聯絡

7、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義,方法。

三、教學難點: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

各種食物若干。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平均分”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小禮物。老師要送給你們。請動手把糖果分給小組裡的每一位同學,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組的糖果的數量不相同)

(2)、各小組動手操作

(3)、各小組彙報情況,教師板書。

(二)、觀察問題

(1)、請小朋友觀察各小組分的結果,你發現了什麼?

(2)、學生觀察彙報。

(3)、從觀察中我們發現有些組分的同樣多,你們能給這樣的分法取個合適的名稱嗎?

(4)、學生自己取名。

(三)、出示課題

(1)、小朋友取的名稱都很好,這些在數學上我們把每份分的同樣多叫作平均分。

寫下板書:平均分

(2)、小朋友再說說剛才哪些組是平均分,哪些組不是平均分。

(3)、剛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組你們有什麼辦法使它平均分?

(4)、學生交流、彙報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發現平均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創造性。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通過問題的引申幫助學生認識平均分。

(四)、平均分

1、 教學例2:把10個卡片平均分成5份,怎樣分?

(1)、論分配方案。

(2)、各小組動手分一分。

(3)、學生彙報分法。

(4)、你喜歡哪種分法?為什麼?

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應是多少根?(學生動手分一分)

3、 完成課本第14頁的做一做,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讓學生圈一圈,並說出自己的分法。)

(設計意圖):體現分法的多樣化;開放題拓展知識,開拓學生思維。

(五)、應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練習三第2題。

(1)、肯定第二種分法是符合題義的分法。

(2)、引導學生觀察第3種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題意應該怎樣做?

(3)、學生交流討論彙報。

2、實踐活動:插花活動

3、列舉生活中平均分的例項。

(設計意圖):從多方面加深學生對平均分的認識;開放性的活動使學生多角度認識平均分,為以後學習有餘數的除法打下基礎。

六、教學結束:

學了這節課你有什麼想法和收穫?請同學們寫出來。

平均分的教案篇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2~14頁

教學目標:

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義,初步瞭解平均分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按例1內容準備實物

教學設計:

一、情境引入,激發興趣

1、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們喜歡什麼活動?(春遊)小精靈聰聰剛剛告訴老師,明天是個好天氣,學校決定明天春遊去。一聽到這個好訊息二(1)班的小朋友可高興啦,已經為明天的春遊準備了許多好吃的,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課件)

[評析] 以參加春遊活動的情境引入,觸題自然有趣,學生充滿興奮,上課伊始便以一種愉快、親切的情緒投入學習,這是一種貼近學生生活的開場白。

2、觀察畫面,你發現了什麼?

生1:二(1)班的小朋友準備的食品可多啦有面包、橘子、礦泉水、還有糖果……

生2:我發現這些食品都是分一份一份的,麵包有5份,礦泉水、橘子、糖果也都有5份。

生3:我還發現每份食品都是2個,2個麵包一份,2瓶礦泉水一份……

3、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二(1)班小朋友在分每一種食品時,每份都同樣多。課件板書:“每份分得同樣多”

4、你們猜猜看,為什麼每份要分得同樣多?(讓學生自圓其說,誘發對“平均分”的關注)

[評析] 通過對食物排列情況的觀察、研究,自主地發現分食品的祕密,為學生提供直觀的表象為“每份分得同樣多”的認識積累經驗,而後老師適時的一句問話既強化對“每份同樣多”的感受,又為“平均分”的引出做伏筆。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例1,引入平均分

老師也為小朋友準備了一些明天春遊的食品(課件出示:橘子、糖果)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分配食品。要求:分每種食品要像二(1)班那樣,每份應同樣多。

①小組討論分配方案,突出怎樣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樣多。

②學生動手實踐,分一分,老師巡視參與活動

③小組推選代表到臺前展示分配方案:

糖果分成5份,每份有3顆;橘子分成5份,每份有3個

④觀察:從各小組準備的食品中,你們又發現了什麼?(各種食品都是每份的數量同樣多。板書 每份分得同樣多→《平均分》

小精靈說:象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評析] 教師十分明確動手操作,對由“每份同樣多”到“平均分”概念的形成至關重要。通過讓學生反覆操作分食物(操作、小組交流、過程展示)使之體驗到“分”,“每份同樣多”從而自主地形成“平均分”的概念。這種來自於生活來自於親身實踐的學習活動是解決數學概念的最有效的辦法。

2、鞏固“平均分”的含義

⑴、書第13頁的做一做

① 讀題、明確題意,指名學生說說“平均分成5份”是什麼意思?(把10個麵包分成5份,每份的麵包塊數同樣多)在平均分下注“每份同樣多

② 操作:用10個○片代替麵包,動手分一分

③ 同桌互相交流,邊操作邊口頭表述:把10個麵包平均分,分成5份,每份有2個麵包。

⑵、小朋友說得真好,你們能像這樣,用“平均分”的意思把剛才分食品時的每一種分法過程說一說嗎?

①同桌互相說一說 ②交流彙報

生1:把15個橘子平均分分成5份,每份有3個

生2:把15顆糖果平均分分成5份,每份有3顆

3、引入例2

現在我想請小朋友做老師的小助手將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想一想可以怎樣分?

①學生動手分一分(用○代替橘子)師參與活動

②交流分的結果(生到實物投影儀上演示)

(生1:一個一個地分……生2:先兩個兩個地分剩下的再一個一個地分……生3:三個三個地分……

師歸納平均分的方法: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3個橘子

③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聆聽他人的意見,發表自己的不同想法

④討論評價:這幾種分法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相同?分的時候,可以一個一個地分,也可以幾個幾個地分,最後分完的結果必須每份同樣多。(平均分、結果)你喜歡哪種分法?為什麼?(快、準確)

[評析] 不僅要求能自悟、會理解,還應該注意培養學生通過語言的表述把對“平均分”的領悟表達出來,同時在此活動中學會與同伴交流、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評價他人,使自己的數學思維不斷得到完善。這亦是一種良好學習品質的培養。

4、鞏固書第14頁做一做

①學生獨立完成,用小棒代替礦泉水動手分一分(再用虛線把分的結果表示出來)

②交流,同組說一說你是怎麼分的

③如果老師又拿來3瓶礦泉水,這時應怎麼分呢?如果老師又拿來的是4瓶會出現什麼情況,該怎樣解決?(讓學生充分思考,體驗平均分的含義)

學生自由交流,各抒己見

[評析] 做發展學生思維的有心人。此處一問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依據對“平均分”的逐步理解,此時學生就會圍繞“平均分”提出問題解決的各種策略。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失為學生搭建展示思維個性舞臺的好辦法。

三、課堂練習

1、練習三第3題

①學生自己讀題,根據題意從學具卡片中拿出相應的梨子

②自己動手分一分,將梨子平均放進3個盤子裡(注意總數、份數的滲透)

③評析,說說分的過程和結果

2、練習三第一題

①學生獨立完成,用畫一畫的方法,往每個花瓶裡插花,根據題目的要求想怎麼插就怎麼插。(並塗上顏色)

②交流展示插花結果,並說說自己的想法(突出平均分)

③評選,誰插的花最漂亮(培養學生的欣賞美的能力和做答認真的習慣)

選出每瓶插得同樣多的,強調把12朵花平均插在3個花瓶裡,每個花瓶插4朵→平均分

3、練習三第2題

①明確題目要求,學生獨立判斷、分析能力

②評析,你想對第1、第2題說句什麼話?(第1題:突出是4份但沒有平均分——不公平、第2題是平均分,但只能分給2個小朋友——份數、每份沒分清)

4、聯絡生活實際:列舉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識(在此,學生會引出許多有趣的話題)

[評析] 充分利用教材的編排特點進行創造性的發揮,以達到既鞏固知識又開發智力的目的。“你想說什麼?”、“聯絡生活實際”等活動發生於對“平均分”知識的有趣問題,探究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課堂學習活動中得到充分體現、數學源於生活,讓學生學習有生命的數學,此例不失為一種好的思路。

四、小結

組織學生小結,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要注意什麼?

教學設計說明

平均分是認識除法含義的基礎,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只有充分經歷平均分物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並在頭腦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才能為認識“除法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中學習新知。

1、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明確“平均分“的含義

“認識來源於實踐”在生活中學生有分物品的經歷,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實踐體驗。教學時,我由準備春遊食品這一具體情境引入,通過讓學生觀察主題圖,知道每份同樣多。再動手操作,擺一擺、分一分、看一看、畫一畫等平均分物的實踐活動,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是一個親身實踐,參與知識的產生與形成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以學生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為資源,採用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和學生喜歡的形式讓學生積極地學、主動的學。力求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3、小組合作學習,體驗成功的喜悅

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功能,給學生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使他們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發展,對知識的認識得到不斷的拓展,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體現個性的良好時機,讓每位學生都得到發展,獲得學習的樂趣

平均分的教案篇4

教具、學具準備:

教科書第12頁準備春遊食品情境放大圖或課件;按例1內容,讓學生準備實物卡片,準備10張正方形卡片、15個○卡片、20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準備

1.出示準備春遊食品的情境圖。以小精靈聰聰的身份說二(1)班明天要去春遊。小朋友正忙著準備春遊食品呢!我們來看一看,他們都準

備了哪些食品。

2.讓學生觀察畫面,並請學生說一說了解到的情況。

二、新課

1.例1,引入“平均分”。

談話:我們來幫助二(1)班小朋友準備春遊食品好嗎?!請各組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遊食品。

(1)討論分配方案。突出每種食品“應該每份同樣多”。

(2)動手分一分。

分好後,請各組推代表展示分配結果。

(3)讓學生觀察各組為二(1)班小朋友準備的春遊食品,發現:每份中的各種食品同樣多。

說明: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2.鞏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書第13頁“做一做”。

請學生看題,並說一說題意。

特別請學生說一說“平均分成5份,是什麼意思。”

(2)讓學生用10張正方形卡片代替麵包,分一分。

分好後,同桌檢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樣多。然後,按分的結果填空。

3.嘗試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書第14頁例2提出: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請各組用實物圖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請學生說一說,怎樣分的,分的結果。

(4)教師歸納平均分的方法: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個或幾個。最後,要使每份分得同樣多。

4.獨立進行平均分。

(1)讓學生用小棒代替礦泉水,獨立完成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務。

(2)交流。請學生說一說,怎樣分的。

三、練習

1.練習三的第1題。

(1)讓學生用小棒代替花,動手往3個花瓶裡插花。

說明:想怎麼插花就怎麼插。最少設計兩種插花的方案。

(2)交流。請學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並說出自己的想法。

(3)評價。讓學生相互評價,欣賞自己的作品。

然後,請學生選出每瓶插同樣多枝花的插花方案。

強調:這幾種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進3個花瓶裡。

2.練習三的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

3.練習三的第3題。

(1)讓學生根據題意準備學具卡片。

請學生說一說,準備了幾個“梨”,為什麼。

(2)讓學生獨立完成把梨平均放進4個盤裡的任務。

(3)交流。請學生說一說分的過程和結果。

四、總結

1.請學生回憶:這節課學習了什麼知識?

2.教師總結:這節課我們知道了什麼叫平均分,還學會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要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個,也可

以每次每份放兩個……最後,每份分得同樣多。

平均分的教案篇5

在《平均分》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了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實踐機會。學生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

反思本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1.注重學生對平均分的感受和體驗。

在教學中,我創設了分糖果的情境,讓學生自由地分,學生彙報,老師板書展示出了好幾種不同的分法。為了從中引出平均分,我提了一個問題:你們最喜歡哪種分法呢?為什麼?很多學生馬上就把是平均分的分法找出來了。學生說了自己的理由,與平均分的概念相去不遠,我馬上用比較規範的語言歸納出了平均分的概念。然後,讓生再次觀察黑板上的分法,彙報交流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

2.注重知識的二次利用。

學生經過一次實際操作,對“平均分”有了初步的理解,再進行“分橘子”,大多數已能獨立完成這一任務,學生提出了很多平均分的方法,需要師生共同探究方法的最優化。在後面的闖關遊戲、鞏固練習中,通過讓學生說一說,把不是平均分的改成平均分,通過對比的方法,讓學生明確“平均分”與“不是平均分”的區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3.滲透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在闖關遊戲、鞏固練習時,我設計了四關,通過“判一判”、“填一填”、“畫一畫”、“圈一圈,分一分”形式多樣的習題,既考查學生對平均分的掌握程度,滲透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又培養孩子多方位思考和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本節課我給學生創設了良好的活動空間,讓學生充分經歷平均分物的過程,把物體平均分現象展示給學生,把生活和數學相聯絡,在學生感受“同樣多”的基礎上概括出“平均分”的概念,明確“平均分”的含義,並在頭腦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為認識“除法”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認識除法,才能收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標籤:平均分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