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關於雨的數學教案參考7篇

編寫教案要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以確保教學的靈活性和適應性,一份完整的教案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提供針對性的學習補充和延伸,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關於雨的數學教案參考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關於雨的數學教案參考7篇

關於雨的數學教案篇1

教學內容:

教材第91~93頁,練習二十二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或實物投影儀,含有4塊月餅的圖片。師生都準備圓片一張,相同大小的正方形紙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動態演示關於主題圖內容多媒體課件,接著出示含有4塊月餅的圖片。

1.把這4塊月餅分給小強和小芳,可以怎樣分?如果分得比較公平,每人分幾塊?

學生說出想法後,教師板書:平均分。

2.把2塊月餅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塊?板書:1。

3.把1塊月餅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塊?讓學生想一想、猜一猜,也可用圓形紙片代替月餅進行對摺、重合等操作。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引入並板書課題:分數。

二、動手操作,探索交流,獲取新知(一)認識1/2。

1.多媒體課件演示例1分月餅的情境圖。指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塊,每塊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導學生讀、寫1/2。

3.學生活動:用圖片折出它的1/2,並寫上1/2。

4.實物投影出示判斷題。

下面哪些圖形的陰影部分是原圖的1/2?哪些不是?說出理由。

(二)認識1/4。

1.要得到一塊月餅的1/4應該怎樣分?這個1/4怎麼表示出來?怎麼寫?

(1)組織學生活動。拿出圖片通過折、塗、看、說等活動感知1/4。

(2)電腦課件動態演示,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四塊,每塊是它的四分之一。

(3)小結:像1/2、1/4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2.教學例2。

(1)想一想:如何折出一個正方形的1/4?

(2)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獨立摺紙,然後在小組裡交流。

(3)全班集中彙報。學生自願將小組成果展示在實物投影儀上(或貼在黑板上),說一說各自的折法。

3.完成第93頁“做一做”第1題。

(三)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

1.出示例1第一組圖1/2和1/4。

(1)猜想:哪個分數大一些?

(2)引導學生討論並交流討論資訊。

(3)電腦課件演示1/2和1/4比較重疊過程、閃現,讓學生直觀感受。

2.獨立探究、完成例2第二組圖片,1/4和1/3的比較,再跟小組的同學說一說是怎樣比較的?

3.讓學生討論合作。通過上面兩組數的比較,你發現了什麼?師生共同小結幾分之一的分數比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頁“做一做”第2題。

三、課堂作業

完成練習二十二的第1~3題。

關於雨的數學教案篇2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兩位數乘兩位數既是國小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是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本節複習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關注了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自主歸納與整理。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歸納梳理這部分內容的知識點,勾起學生的回憶,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印象。藉助構建知識網路結構圖,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培養學生整理資訊的能力。

2.重視練習設計的實效性。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練習題的設計具有代表性,學生能根據不同的情境選擇具體的演算法,既鞏固了口算、筆算和估算的方法,又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具體例項來分析,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率,有利於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回顧整理,構建知識網路

師: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都學習了有關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哪些知識?(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口算、估算、不進位乘法、進位乘法)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複習兩位數乘兩位數。(板書課題)

1.學生自主整理。

(1)先看一看教材中這部分的內容,再回顧已經學過的知識點。

(2)把重要的知識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整理出來。

2.展示學生整理的內容,師生共同對展示的內容進行評價。

3.教師將自己整理的單元知識結構圖向學生展示。根據結構圖,引導學生系統地回憶這個單元所學的知識。

兩位數乘兩位數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知識,整理歸納所學知識,構建知識結構,讓學生掌握和理解知識間的聯絡,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一個系統的瞭解。在總結的過程中,學生既梳理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內容,又為下面的練習做好了準備。

⊙舉例分析,突出易錯點

師:對以上知識內容,你們有什麼疑問?在口算和筆算時哪些地方容易出錯,可以舉例說明。

1.組織學生質疑、釋疑,小組內交流整理。

2.學生彙報並總結在計算的過程中容易出錯的地方。

預設

(1)口算40×50時,容易少寫末尾的0。

(2)在筆算的過程中容易出錯的地方:進位加法出錯;計算時思路不清;乘加混雜;數位沒對齊;數字看錯等。

3.列舉錯誤案例,共同分析原因。

4.列舉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案例,交流估算時應注意的事項。

估算:18×22。

估算過程:

方法一 把兩個乘數同時看成近似數。

18≈20 22≈20 20×20=400 18×22≈400

方法二 把一個乘數看成近似數。

18≈20 20×22≈440

注意事項:有“大約”字樣的一般要估算。

設計意圖:通過梳理易錯點,讓學生明確計算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避免在計算過程中出現錯誤,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觀察糾錯、分析總結的能力。

關於雨的數學教案篇3

教材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第十冊《解簡易方程》及練習二十六1~5題。

教材簡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過用字母表示數和數量關係,掌握了求未知數x的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方程的意義、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驟,為今後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方程的意義、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驟,會解簡單的方程,培養學生檢驗的習慣,提高計算能力。

(3)結合教學,培養學生事實求是的學習態度,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滲透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方程的意義,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

教具準備:

天平一隻,算式卡片若干張,茶葉筒一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自主體驗

本課以遊戲匯入,通過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以激趣為基點,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讓學生在操作、觀察、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平衡,自主體驗,積累數學材料,為更好地引入新課,理解概念作鋪墊。並且無論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現象,還是天平稱東西的實際狀態,都無不放射出科學的光芒,它們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興趣的激發,知識的體驗,更有潛在的科學態度和求真求實的精神。

二、突出重點,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義,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讓學生通過列式觀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較,逐次分類,討論舉例等一系列活動去理解方程的意義,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使學生把知識探究和能力培養溶為一體,鍛鍊了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投入。同時層層深入的設疑和引導也滲透了教師對學生科學思維的鼓勵和培養,使學生在探索與實踐中不斷親歷求知的過程,如剝繭抽絲般汲取知識的養分。

三、自學思考,獲取新知

在教學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時,通過出示兩道自學思考題

(1)什麼叫方程的解?請舉例說明。

(2)什麼叫解方程?請舉例說明。”改變了以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通過自學課本,將枯燥乏味的理論概念轉化為具體的例子加以闡明,既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也解決了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國小生思維依賴於直觀這一矛盾。

正是基於以上考慮,在教學解方程的一般步驟和檢驗方法時,也採用了讓學生通過自學來掌握檢驗的方法及規範書寫格式。

四、使用交流,注重評價

要探索知識的未知領域,合作學習不失為一條有效途徑。新的教學理念使合作學習的意義更加廣泛,有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於相互驗證、集思廣益。師生合作體現在“師導”,尤其在學生思維受阻,關鍵知識點的領會上,在本課中,有多處讓同桌互說互評互查的過程,合作的力量必將促使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也將更好的有利於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促進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

關於雨的數學教案篇4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感知5以內的數》

活動目標

1.能不受物體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判斷5以內的數。

2.理解操作規則,給實物卡片匹配相應的數字卡片。

活動準備

1.課件:聲音--小貓、小狗、小羊、小鴨、青蛙。

2.幼兒操作材料:動物卡片、食物卡片、數字卡片1—5。

聲音

聲音

聲音

活動過程

一、放播放動物聲音,激發幼兒的興趣。

1.教師:今天,森林裡的小動物邀請我們去參加他們的音樂會,你們想去嗎?

森林裡的小動物聽到小朋友來玩,高興極了。聽,它們來歡迎我們了。

2.播放動物叫聲

聽!是哪些小動物來歡迎我們了?

(小貓、小狗、小羊、小鴨、青蛙。)

二、動物排隊表演。

1.音樂會開始了,第一個出場的是小狗,它們要表演球操,

小朋友數一數有幾隻小狗呀?

兩隻小狗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2)

2.瞧!小鴨們就搖搖擺擺地過來了,它們在跳踢踏舞呢。

咦,來了幾隻小鴨跳舞呀?

我們也來學學小鴨跳舞。

那3只小鴨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呀?

誰來把數寶寶3找出來?

3.第三個出場的是小貓,小貓在表演什麼呀?

噢,原來小貓要進行爬竿的表演呢,小朋友我們一起為小貓加油!

(老師操作小貓向上爬)

剛才有幾隻小貓在表演?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4)

4.第四個出場的是青蛙,喲,青蛙在大合唱呢,有幾隻青蛙在唱歌呀?

5只青蛙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5、最後一個出場的是誰呀?小朋友猜猜看,還有哪個小動物沒出場?

瞧,小羊拉著小車來表演了,有幾隻小羊在表演?

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6.演出就要結束,小動物們要出來謝幕了,請小朋友按動物數量從小到多的順序來為小動物排列,

應該怎麼排?

三、送禮物,感謝小動物。

1.小動物的表演真精彩,小朋友要不要送一些禮物來表示感謝呢?

你們打算送什麼禮物?(幼兒自由說)

老師已經為小朋友準備好了,我們來看一看,是什麼禮物?

2.出示卡片:2根肉骨頭、4粒螺螄、一條魚、5條蟲、4棵青草。

3.說一說,是什麼禮物?數量是多少?

4.小朋友想一想,該把哪一種食物送給哪一個小動物?為什麼?

(根據幼兒回答,老師請小朋友讓食物與動物匹配,讓幼兒逐步認識並感知數物匹配)

四、分組練習

1.小動物們非常感謝小朋友送給它們的禮物,現在該輪到我們小朋友來表演給小動物們看了。

第一組:數物匹配和排序。

按數字大小排序,匹配相應數量的卡片,並給動物卡片匹配相應數量的食物。

第二組:數物拼板。給實物找到相應的數字朋友。

第三組:觀察圓點的數量,用添或去的方法使兩組圓點和數字一樣多。

第四組:讀圖片上的數字,按數字圈出相應數量的實物。

五、活動評價

關於雨的數學教案篇5

一、目標

學習按不同特徵(肯定或否定特徵)進行三次逐級分類;培養思維的多角度性。

二、準備

?娃娃臉》幻燈片1張(no.93),如圖示;幾何圖形拼板(同圖中個形狀)各組1份,《娃娃臉》逐級分類練習圖紙(見練習冊no.11)幼兒每個1張,彩色筆。

三、過程

(一)找不同

放《娃娃臉》幻燈片,讓幼兒觀察比較:這些圖形娃娃的臉有些什麼不同呢?(大小不同、膚色不同、臉形不同)如按臉的大小或膚色或臉形分類,分別是幾個呢?讓幼兒分類數數(大臉:6個、小臉:6個;紅臉:4個、黃臉:4個,綠臉:4個,圓臉:6個,方臉:6個)。

(二) 找相同

每組幼兒將幾何圖形板合作進行分類,分類要求是:先按大的和小的分,然後按圓的和方的分,再按黃的和不是黃的分。

(三)添進去

幼兒各自在《娃娃臉》圖紙上按分類標誌檢查各級分類圖中,少了誰,補畫上去。

四、建議

(一)可視不同幼兒接受水平掌握分類次數,對進行三次分類有難度的幼兒完成到二次分類。

(二)小組合作用圖形拼板分類是要注意鼓勵每個幼兒都投入,並在分好後請各組推幼兒說說逐次分類的結果。

(三)幾何圖形片可選自《兒童數形寶盒》

關於雨的數學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比較物品的大小,將物品按大小進行匹配。

2、能用各種方式招待客人,並用短句進行表述。

學習重點:

比較物品的大小,將物品按大小進行匹配。

學習難點:

用短句對物品的大中小進行表述。

活動準備:

1、教師教具:《三隻熊》課件;大、中、小三隻玩具熊;大、中、小區分度較明顯的同類物品:三把椅子、大中小玩具等。

2、幼兒學具:操作材料包:三隻熊

活動過程:

一、三隻熊

?結合小班幼兒在情景中理解接受的學習特點,以故事情景匯入,既起到集中幼兒注意力的目的,也容易幫助幼兒理解大中小,及其匹配關係。】

1、演示課件,提問:

(1)房子裡住著怎樣的三隻熊?

(2)熊的.家裡有什麼?它們是一樣的嗎?

(3)三隻熊回來發現什麼東西變了?會說什麼話?(教師用不同的音色區分三隻熊的說話:熊爸爸粗粗響響的聲音、熊媽媽不那麼響的聲音、小熊尖聲尖氣的聲音)小結:三隻熊家裡的東西有的大大的、有的中中的、有的小小的。大熊最大,喜歡用大大的東西;小熊最小,喜歡用小小的東西;中熊不大也不小,喜歡用中中的東西。

二、三隻熊來做客

?這環節通過招待三隻小熊的情境,引導幼兒理解並匹配物體的大中小】

1、認識客人:(出示三隻玩具熊)三隻熊來我們班做客,我們跟它們打打招呼:"小熊你好!中熊你好!大熊你好!歡迎你們來做客,歡迎你們來我們幼兒園玩。"

2、招待客人:(出示三把椅子)這裡有三把椅子,誰來請三隻熊坐下來?

幼兒可能a:不會關注椅子的大小,直接讓三隻熊坐下去。

教師預策略:詢問全體幼兒,讓幼兒關注匹配。

幼兒可能b:會按照熊的大小,讓不同大小的熊坐不同大小的椅子。

教師預策略:請幼兒說說匹配的理由。

小結:原來招待客人時,大熊坐大椅子,中熊做坐中椅子,小熊坐小椅子。

3、操作任務:三隻熊來做客,我們要拿出禮物來招待小熊呀,看看這裡有些什麼禮物?(出示操作材料包上的"草地",邊並排貼上大中小三隻熊)這些禮物都一樣大嗎?哪些禮物是最適合送給大熊的、中熊和小熊的,

4、幼兒操作,老師巡迴觀察指導:

(1)觀察幼兒能否正確分辨物體的大中小,並進行合理匹配。

(2)指導幼兒把大中小不一樣的物品貼上在合理的地方。

(3)關注能力弱的幼兒,引導他們認真傾聽並操作。

5、集體討論:看看我們都把合適的禮物送給三隻小熊了嗎?

幼兒可能:操作中有幼兒發生了錯誤。

教師預處理:追問"錯在哪裡?為什麼?"並請出錯的幼兒自行糾正,用短句說出理由。

三、找一找

?這環節通過找一找,進一步積累幼兒對大中小的認識】

拓展:帶領幼兒在教室等處去尋找大中小的物體。

關於雨的數學教案篇7

【活動目的】

1、通過觀察及幼兒自身的嘗試活動來認識時鐘,初步瞭解時針、分針之間的關係,掌握整點、半點並知道其規律,結合日常生活理解時鐘的用途。

2、培養觀察力、思維力、動手能力及大膽嘗試精神。

3、教育幼兒每天準時來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培養愛科學的意識和激發幼兒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創設"鐘錶展覽館"的教學環境。

2、人手一隻可以撥動的小時鐘。

3、反映幼兒一日生活內容的圖片(起床、上學、午飯、午睡等),時鐘演變過程圖片。

4、可以用來自制鐘面的有關材料(如長短針、1~12的數字、各種形狀和造型的硬板紙或吹塑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設嘗試情境,激發幼兒嘗試慾望邊聽"在鐘錶店"裡的音樂,邊把幼兒帶進"鐘錶展覽館",引導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鐘表,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師:請小朋友仔細看看、找找、比比這些鐘錶有什麼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為什麼要設計、製造這些鐘錶?

二、觀察活動通過觀察活動比較鐘錶上時針、分針的不同,認識12個數字以及數字的排列位置。

提問:

1、每隻鐘面上都有什麼?(出示3只不同形狀的時鐘,幼兒找出鐘面上都有兩根針和1~12的數字)

2、比比看,兩根針什麼地方不一樣?(長短、粗細之分)它們的名稱叫什麼?(瞭解時針、分針的名稱)3、鐘面上的數字排列位置是怎樣的?(認識典型的幾個數字位置12、9、3、6)三、幼兒第一次嘗試活動讓幼兒理解並掌握分針、時針與數字的關係(幼兒人手一隻時鐘)提問:1。請小朋友看一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都指在哪一個數字上?(12上)

2、請小朋友把時針從12撥到1上,看一看分針有什麼變化?(分針從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撥鍾試一試,然後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4、得出結論:當時針走一個數字(一格),分針就要走12個數字(一圈),這就是一小時。

四、認識整點、半點,尋找和發現它們之間的規律。建立正確概念

1、教師操作演示:一隻鍾兩根針都指在12上;一隻鍾時針撥到1上,分針撥到12上;另一隻鍾時針撥到12和l的中間,分針撥到6上。

2、提問:

①三隻鐘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它們分別代表幾點鐘?

②整點時,分針總是指在哪裡?半點時,分針指在哪裡?

③想一想,2點整時,時針應在哪個數字上,分針應在哪個數字上?1點半時,時針指在哪裡?分針應在哪個數字上?

3、老師歸納:整點時,時針指在一個數字上,分針總是指在12上;半點時,時針指在兩個數字的中間,分針指在6上。

4、小朋友第二次嘗試練習:

①按老師的要求撥整點、半點;

②結合日常生活圖片撥出整點、半點,小組中的幼兒互相檢查準確與否,並說一說時針、分針指向的數字。

五、教師總結時鐘的有關知識內容

六、幫助幼兒理解時鐘的功能,重點說明時鐘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1、提問:小朋友,你們家裡有鍾嗎?你還在什麼地方看見過鍾?為什麼那麼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鍾呢?(啟發幼兒結合生活經驗或看圖片來說出鐘的用途)

2、教師歸納:時鐘和手錶都是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人們,現在是什麼時間了,應該幹什麼事情了;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鍾是人類的好朋友。

小朋友認識了鍾,可以按時起床,按時上幼兒園。老師可以根據鐘上的時間按時上課,按時做遊戲,按時讓小朋友吃午飯,鐘的用處可大啦。

七、出示時鐘演變過程的圖片,讓幼兒簡單瞭解從古到今計時器的變化,激發幼兒嘗試探索知識的興趣師:古時候沒有鍾,人們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來計時。日晷在常州的天寧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隨著科學的發展,聰明的叔叔阿姨設計、製造了各種各樣的鐘和表(鬧鐘、石英鐘、音樂鍾、工藝鍾、手錶、懷錶),給人類生活帶來方便,還可以美化人們的生活。小朋友,你們現在好好學習,長大後也來發明創造出更多更美的鐘和表,好嗎?

延伸活動:

提供製作鐘的材料,鼓勵幼兒製作時鐘模型。

教學反思:

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能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以遊戲作引導,以掌握概念為目標,以幼兒操作為手段,讓幼兒從感知入手,使操作精,在動手和觀察過程中認識時鐘的結構,執行規律和整點,同時又滲透了時間觀念教育,將原本枯燥的教學活動變為趣味盎然的活動。幼兒在感性經驗的支撐下建立起鐘錶面的直觀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維特點,提高了孩子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而以比賽的形式進行,又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競爭意識。同時更好地激發了幼兒學習看時鐘及關注時間的興趣。美中不足的是有小部分幼兒在學習由時針、分針賽跑,引導幼兒感知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這個環節時剛開始時有點不理時針和分針的關係,還有的幼兒是理解之後卻不能用語言來表述。我相信下次再上這節課,我會更加註重一些小細節,讓整個課程活動更加活躍,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