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認識8的教案推薦7篇

教案在擬訂的時候,我們務必要注意邏輯思路清晰,教案是老師為了順利開展教學事先完成的文字載體,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認識8的教案推薦7篇,感謝您的參閱。

認識8的教案推薦7篇

認識8的教案篇1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過程方法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教學情景的創設,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立志建設家鄉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建立對噸的認識,認識噸與其他重量單位間的關係,並能比較熟練到進行簡單的化聚的計算。

2。培養學生利用遷移和對比來掌握知識的學習方法,並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相應問題。

教具準備:多媒體裝置一套,cai課件,學生自帶實物若干。

學情分析:

“噸”這個質量單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為了幫助學生對質量單位“噸”有具體感性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結合生活實踐進行學習;噸與千克的單位換算同千米與米的換算推理過程相同,這部分知識主要由學生自己嘗試完成,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清淨,引入新課

1、展示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曹衝稱象”的故事吧?(媒體出示曹衝稱象的照片)曹衝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他稱出了大象的重量之後卻遇到了一個新的問題:

媒體播放曹衝的問題:同學們,我是曹衝,我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後,發現二年級學過的重量單位用起來很麻煩,你能幫幫我嗎?

生討論應該使用什麼來做單位。

師:看來噸與我們平常所使用的重量單位有所不同,它和我們以往學過的千克和克有什麼關係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噸。

2、出示課題:噸的認識

二、通過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共同認識重量單位“噸”。

(一)直觀感知,使學生初步認識“噸”

師:今天同學們帶來了許多重量已知的物體,請向大家介紹一下。(學生交流)

師:那有沒有同學帶來以“噸”做單位的物體呢?說明原因。

師: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過可以用“噸”做單位的物體,能簡單的說一說嗎?學生舉例

師:請你仔細觀察這些物體與你所認識的物體,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嗎?

學生討論後得出:以噸為單位的物體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

多媒體出示:通常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噸”來做單位。

師:初步認識了噸之後,老師這裡有一些物品,請你們為他們選擇一種合適的單位。

多媒體出示:報紙、信封、河馬、鯨、白菜、蘋果等,學生進行判斷。

(從學生熟悉的曹衝稱象的故事自然引入新課,並運用多媒體展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物體,初步感知:以噸為重量單位的物體都比較大,並且非常重。)

(二)創設情境,充分感知“噸”

師:“噸”是我們新認識的重量單位,那麼它究竟有多大呢?為了更好的瞭解它,老師特意製作了一把電子秤。

多媒體出示:一把電子秤,十袋100千克重的大米,每次稱一袋大米,同時,在電子秤左面的螢幕上顯示出綠燈,右面的螢幕顯示100千克字樣,每稱一袋,相應遞加,直到第十袋時,左面的螢幕上顯示出紅燈,同時在右面的螢幕顯示出1噸的字樣。

師:你看到了什麼,請在自己的本子上寫下來。

師:在你認識到1噸有1000千克後,你能告訴老師,現在你有辦法將1噸的物體帶進教室嗎?

小組進行討論

師:如果有一些體重為25千克的同學,要多少個同學才能達到1噸呢?

生經過計算後得出結論

師:現在每一位同學手中都有一件知道重量的物體,如果也將它放在電子秤中,那麼一噸中究竟有多少個你這樣的物體呢?

學生利用學過的除法估算知識進行估算,同時進行交流反饋。

(三)以生活情境,加深對重量單位間關係的認識。

師:用一些較輕的物體聚少成多,也能達到一噸的重量,因此,在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都對重量進行了限制,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

生舉例:大橋的載重量,卡車的載重量等。

師:現在老師想找你幫個忙。這裡有一輛卡車和一堆貨物,你能不能告訴老師,這堆貨物能不能全部裝上卡車。

多媒體出示圖片,一輛卡車上標註限載重6噸,旁邊有一堆貨物,標註6000千克,學生進行討論,得出這堆貨物可以一次性的裝上卡車。

師:你能說說你的理由嗎?

(在初步認識重量單位噸的基礎上,採用多媒體生動、直觀地顯示千克與噸的關係,並聯系學生自身的重量,讓學生估算,加深對噸的認識。教師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深切感受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認識8的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學會圖形圓形,知道生活中常見的圓形物品。

2、知道圓形的特性和用處。

3、熱愛探索和觀察,喜歡數學。

【活動準備】

1、繩子幾條;尺子幾把等粗製量具。

2、有圓心的大的圓形的卡紙。

3、圓形的物品的圖片。

4、幼兒已有方形的經驗。

【活動過程】

1、教師拿出一張圓圓小熊臉的圖片引起小朋友的興趣:“小朋友們,這是什麼動物呢?它的臉是什麼形狀的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圖形好嗎?”引入話題,告訴孩子什麼是圓形。

2、教師繼續拿出各種圓形圖片,例如太陽,例如車輪。“孩子們,這些東西都是圓形的。”提問孩子們思考這些物品有什麼特徵,圓形與方形有什麼區別,引導孩子得出圓形沒有角的結論。

3、教師拿出圓形卡紙。請孩子們分成幾組,用手或者已有的量具或者其他方法測量圓心到圓邊的距離是否一樣,讓孩子知道圓的初步概念。

4、在孩子測量完畢後,教師可引導孩子歸納出圓的特徵。接著教師請孩子們舉例生活中的圓形。比如地球儀,比如光碟等等。

5、在孩子討論完生活中的圓形物品後,教師請孩子思考為什麼有些東西一定要做成圓形的。教師可出示車輪、光碟等的圖片,引導孩子從圓的容量、沒有角的特性等方面思考。

6、教師請孩子圍成一個圓圈,跳圓圈舞放鬆一下,結束活動。

認識8的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時鐘的表面結構及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學習辨認整點。

2、教育幼兒珍惜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3、感受時鐘的用途,體驗遊戲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

5、探索、發現生活中時鐘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在日常生活中接觸過時鐘的經驗,並瞭解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

物質準備:親子活動“自制一隻可撥動時針、分針的時鐘”、大鐘模型一個、大灰狼頭飾等

重點難點:

學習辨認整點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猜謎引題,認識時鐘

1、猜謎引題,激發興趣

師:有一對好兄弟,總愛圍著桌子轉。弟弟要比哥哥長,哥哥倒比弟弟短。要是一個不留心,它就會悄悄溜走了。請你猜猜它是誰?(時鐘)

2、交流經驗,理解用途

你見過時鐘嗎?在哪裡見過?它有什麼作用嗎? 幼兒相互交流,並積極發言。

3、師小結:時鐘是我們的好朋友,可以提醒我們:現在是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事情了。它是我們生活的好幫手,我們的生活少不了它。

(通過猜謎的方式,引出本次活動的主角——時鐘,幫助幼兒聯絡生活實際,初步感知下時鐘的用途,為接下來的活動打下基礎。)

二、觀察並認識鐘面

鐘面上有什麼?(刻度、時針、分針、秒針、數字)鐘面上有什麼數字?(1~12)它們是怎樣排列的?仔細看一看,鐘面上兩根針一樣長嗎?(長短、粗細不一樣。長針叫分針,短針叫時針;時針比較粗,分針比較細)

(重點介紹分針和時針,幫助幼兒加強記憶,更好開展下面的活動)

三、“時針分針來賽跑”遊戲,初步瞭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

師:今天時針哥哥和分針弟弟要進行一場比賽,你們猜誰跑得快?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教師將時針撥到12點上,併為幼兒介紹這是比賽的起點和終點,教師操作鐘面,讓時鐘走一小時,引導幼兒觀察並發現。

提問:

1、分針和時針跑的時候,他們之間有什麼祕密呢?

2、它們朝哪個方向跑?跑了多遠?(朝一個方向,從數字1走到數字12)

3、你還發現了什麼?(分鐘走一圈,時針走一格)

師小結:分針跑得快,時針跑得慢,分針跑完一圈,時針走完一格,分針走一圈是一小時,時針走一格也是一小時。(豐富詞彙:順時針方向)

(該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通過指標來比賽的遊戲,引起幼兒興趣。教師操作鐘面,幫助幼兒初步感知時針和分針的運轉關係,分針轉一圈,時針轉一格,一格便是一小時。如果孩子們不能很好理解,可以再玩一次比賽遊戲,引導幼兒發現規律,幫助幼兒加深認識。)

四、學習辨認整點。

1、重複上面的遊戲“時針分針來賽跑”,通過遊戲讓幼兒瞭解當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誰,就表示幾點整。

師:現在時針指在數字1上,分針指在數字12上,現在就是一點整。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一點鐘了。(幫助幼兒聯絡生活實際,感知整點概念)

2、通過“放炮仗”遊戲,進一步學習辨認整點。

(1)師來撥動時鐘,請一名幼兒來回答鐘面上的時間。如果回答正確,請其他幼兒通過放炮仗“嘭啪”以示鼓勵,並大聲說出來這是幾點了;如果回答不正確,請其他幼兒通過“嘶~嘶~”的聲音來提醒,並請別的幼兒嘗試回答。

(2)請若干幼兒上臺來撥動時鐘,教師和其他幼兒一起做炮仗玩遊戲。

(以遊戲的方式幫助幼兒進一步加深對整點的認識。讓所有的孩子都參與其中,體現出活動的趣味性和孩子的自主性)

五、結合幼兒自制時鐘進行練習,教育幼兒要珍惜時間。

1、師:小朋友們,快拿出你和爸爸媽媽一起做的時鐘,給大家欣賞一下吧!

(幼兒相互交流,促進彼此友誼,並體驗到親子活動——“自制時鐘”的成就感。)

2、師幫助幼兒回憶一日生活,並請幼兒根據時間撥動時鐘,鞏固對整點的認識。

“六點鐘,我起床了!”、“九點鐘,我在上課!”、“十一點鐘,要吃飯了!”、“下午兩點,我們在睡覺!”、“下午五點鐘,放學了!”

師小結:小朋友們每天都要做很多事情。而且你們馬上就要上國小了,會有更多的學習任務。我們可以請時鐘幫忙,提醒我們做好每天該做的事情,按時起床、準時睡覺。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守時的好寶寶吧!

六、遊戲體驗,複習鞏固

1、“小羊小羊幾點鐘”

教師講解遊戲規則:

老師當老狼,小朋友們當小羊。老狼出示時鐘時,“小羊小羊幾點鐘?”請小羊說出時間,“x點鐘。”等到規定的幾點鐘時,老狼就開始抓小羊。

2、“老狼老狼幾點鐘”

老師當老狼,小朋友們當小羊。老狼說幾點時,小羊就把手上的鐘撥幾點。小羊撥好了鍾就停下來,請老狼看時間。如果撥錯時間,可能會被老狼吃掉。

(最後的遊戲活動是本次活動的**部分,遊戲有兩種方式,在活動時間允許的基礎上,可以自行選擇自由遊戲。遊戲過程中要注意孩子們的安全,儘量避免跌倒事件。)

活動延伸:

收集孩子們製作精美的時鐘,放入區角中。待區角開放時,讓孩子們繼續玩“小羊小羊幾點鐘”或者“老狼老狼幾點了?”的遊戲。

小百科:時鐘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種計時器,人們通過它來記錄時間。至今為止,在中國歷史上有留下記載的四代計時器分別為:日晷、沙漏、機械鐘、石英鐘。

認識8的教案篇4

活動準備:

木偶老人,12個月份娃娃(頭戴綠色帽子,身穿1~31 數字衣服的為大月份娃娃;頭戴紅色帽子,身穿1~30數字衣服的為小月份娃娃;頭戴粉紅色帽子,身穿1~28或者1~29數字衣服的為二月份娃娃,突出二月份的特殊性),人手一本日曆,另準備錄音機、《生日快樂》磁帶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木偶老人,引出話題

教師:這是年曆老爺爺,他有12個調皮的孩子,現在不知躲到哪裡去了,請小朋友幫老爺爺找一找。

幼兒幫年曆老爺爺找月份娃娃,找到後按從小到大順序進行排列。

二、通過操作,幫助幼兒認識月份和星期

1、認識月份。

教師:老爺爺告訴我一個祕密,他的12個孩子都有一個名字。教師按順序介紹12個月份。

引導幼兒把月份娃娃按顏色分成兩隊,排出大的月份、小的月份。教師指導幼兒看相同顏色的月份娃娃身上的衣服,看看各是幾天,從中知道大的月份每月有31天,小的月份每月有30天,二月份有29天或28天。

2、認識星期。

幼兒分小組集體操作。

教師請幼兒找找12個月份娃娃身上的數字有什麼不同?講講紅色數字、黑色數字分別代表什麼?

教師小結:一般來說,每個月份中的紅色數字代表星期六、星期日,也就是我們的雙休日。一個月中有4個星期,每一個星期有7天。此外,國家法定的節日如國慶節、兒童節等也用紅色數字表示。

3、引導幼兒感知日曆與年曆的不同處。

教師:老爺爺把他的12個月份娃娃編在一本厚厚的書裡,現在請小朋友開啟它,看看老爺爺的孩子是不是都躲在裡面。

幼兒翻看,知道日曆中有12個月份。教師指導幼兒翻看每一頁,知道每一頁上的數字代表一天。

教師小結:印有一年的月份、星期、日期、節氣等的印刷品稱為年曆。把一年中的每一天都用一頁紙來表示,上面印有年、月、日、星期、節氣、紀念日等的本子稱為日曆。

三、做遊戲“找生日”,幫助幼兒鞏固對日曆的認識

請幼兒找出自己的生日在日曆中是哪一個月的哪一天,誰找得最快就和這個月的月份娃娃交朋友。

教師播放樂曲《生日快樂》,請在某一月份出生的幼兒到該月份的月份娃娃那兒去過生日。

活動結束:

請幼兒回家後在日曆或年曆中找一找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的生日。

大班《認識日曆》教學反思

?綱要》指出幼兒數學活動的內容應從幼兒身邊取材,以幼兒身邊的日曆說起讓幼兒感受數學就在身邊,有利於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和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初步認識日曆,在操作中瞭解一年有12個月,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數。對日曆感興趣,初步感知時間概念,懂得珍惜時間。發展推理能力。

這對於我們班孩子來說是一個還沒有接觸過的新知識,為了能讓幼兒的還子們學的開心有趣於是我以今天是什麼年的問題引出主題。果然還子們的積極性一下了高起來了 。接著我以小兔子不明白的問題讓孩子們的幫助解決。你帶的日曆是那一年的?20xx年、20xx年、20xx年、虎年、兔年的孩子們爭先恐後回答著。你是怎麼知道的?孩子的小眼睛可亮了:我的日曆最上面有數字20xx的就是20xx年。我的日曆上有好多小兔子的我就知道是兔子年。一年有12個月這一點大多數小朋友知道,可是對於每個月有不同的天數、認識幾月幾日他們還從來沒有學習過。

於是我在黑板上掛了一個大年曆,請他們觀察一個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個月的天數都是一樣的。孩子們的發現果然不出意外,他們問:老師,為什麼有的30天,有的31天,還有這個2月怎麼是29天(28天)。在他們發現這個問題後,我用“拳頭”形象地來區分大月小月,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孩子們在學中樂,玩中學,真正做到了“寓教於樂”。在尋找日曆祕密的過程中,孩子們的發現遠遠超過了我的預期。有的孩子說:“老師,我發現了日曆上的數字顏色。”“為什麼不一樣呢?”,我把這個球又拋給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說:“紅色是休息天,我們可以不上課。”有的孩子說:“不對,有的紅色不是休息天,是節日,你看!”還用自己發現的事實給你證明

在接下來的“找節日”環節中,當我說出節日後,小朋友首先要反應是幾月幾日,接著在年曆中找出來。在找的過程中,孩子們找得都對的,而且迅速還很快!可是我發現這樣能力弱的小朋友得不到鍛鍊了,於是我說:請幾個孩子到老師的日曆上來找。這下,孩子們更積極了。

整個活動下來,給我感觸最深的是,要想小朋友學得開心,首先老師必須帶動學習氣氛,讓每個小朋友都在不自主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只有大家都參與了,老師教得開心,小朋友學得也開心。

認識8的教案篇5

單元目標:

1、使同學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徵;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

使同學理解求圓柱的側面積和外表積的計算方法,並會正確計算。

使同學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單元重點:

掌握圓柱的外表積的計算方法和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單元難點:

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 1、圓柱

(1)圓柱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12頁圓柱的認識,練習二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藉助日常生活中的圓柱體,認識圓柱的特徵和圓柱各區域性的名稱,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2、培養同學細緻的觀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

3、激發同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圓柱的特徵。

教學難點:看懂圓柱的平面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已知圓的半徑或直徑,怎樣計算圓的周長?(指名同學回答,使同學熟悉圓的周長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圓的周長(教師依次出示題目,然後指名同學回答,其他同學評判答案是否正確)

(1)半徑是1米 (2)直徑是3釐米

(3)半徑是2分米 (4)直徑是5分米

二、認識圓柱特徵

1.整體感知圓柱

(1)談談圓柱.你喜歡圓柱嗎?請同學說說喜歡圓柱的理由。(美觀、實用、平安、可滾動……)

(2)找找圓柱,請同學找出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

2.圓柱的外表

(1)摸摸圓柱。請同學摸摸自身手中圓柱的外表,說說發現了什麼?

(2)指導看書:摸到的上下兩個面叫什麼?它們的形狀大小如何?摸到的圓柱周圍的曲面叫什麼?(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圓柱的曲面叫側面。)

3.圓柱的高

(1)課件顯示:一根豎放的大針管中的藥水由高到低的變化過程,引導同學考慮:藥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麼有關?

(2)引導小結: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關.

(3)結合課本回答什麼叫圓柱的高。(板書: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4)討論交流:圓柱的高的特點。

①課件顯示:裝滿牙籤的塑料盒,問:這些牙籤是圓柱的高嗎?假如牙籤細一些,再細一些,能裝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對圓柱的高,你想說些什麼?

歸納小結並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對這數不清的高,丈量哪一條最為簡便?

老師引導同學操作分析,得出丈量圓柱邊上的這條高最為簡便,同時課件上的圓柱體閃爍邊上的一條高.

4.圓柱的側面展開(例2)

(1)動手操作:請同學分小組拿出橡皮、蠟筆、水彩筆、固體膠水等有商標紙的圓柱形實物,分別把商標紙剪開,再開啟,觀察商標紙的形狀.

反饋後討論:展開後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樣剪的?展開後得到平行四邊形的是怎樣剪的?

┌長方形

板書:沿高剪┤ 斜著剪:平行四邊形

└正方形

強調:我們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長方形與圓柱的關係.

(2)尋求發現.展開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係.

①師生一起把展開的長方形還原成圓柱的側面,再展開,在重複操作中觀察。

②同學再觀察電腦演示上述過程.(用彩色線條突出圓柱底面周長和高轉化生長方形長和寬的過程。)

③同學交流後說出自身的發現: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3)延伸發現.展開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和正方形的邊長與圓柱的關係。

①討論:平行四邊形能否通過什麼方法轉化生長方形?

課件顯示:平行四邊形通過割補轉變生長方形,再還原成圓柱側面的動畫過程。

②想一想:當圓柱底面周長與高相等時,側面展開圖是什麼形?

③引導小結:不論側面怎樣剪,得到各種圖形,都能通過割補的方法轉化生長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三、鞏固練習

1.做第11頁“做一做”的第2題。

2.做第15頁練習二的第3題。

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同學和時輔導。

3.做第15頁練習二的第4題。

四、安排作業

完成一課三練p15的1、2題。

板書:

┌長方形

沿高剪┤ 斜著剪:平行四邊形

└正方形

圓柱的底面周長 → 長方形的長

圓柱的高 → 長方形的寬

認識8的教案篇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8~29頁例1、“做一做”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分類、討論等活動認識倒數,理解倒數的意義。

2.使學生體驗找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會求一個數的倒數。

3.在探索交流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歸納、推理和概括的能力,發展數學思維。

教學重點 理解倒數的意義;求一個數的倒數。

教學難點 理解“互為倒數”的含義。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寫算式的卡片。

教學過程 具體內容 修訂

基本訓練,強化鞏固。

(3分鐘) 1.出示幾道分數乘法式題:(包括教材中的四道題與另外補充的四道結果不為1的算式)。

2.學生獨立完成上面幾組題,小組內檢查並訂正。

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2分鐘) 請個別學生說說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突出分子與分母的約分。

提示目標,明確重點。

(1分鐘)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要認識倒數,理解倒數的意義。會求一個數的倒數。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6分鐘) 1. 觀察這些算式,如果將它們分成兩類,怎樣分?

2.通過觀察發現算式的特點。

展示成果,體驗成功。

(4分鐘) 讓學生說說乘積為1的算式有什麼特點。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8分鐘) 1.學生討論並說出自己的發現:兩個數的乘積都是1。相乘的兩個數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顛倒了位置。

2.認識倒數。出示倒數的定義: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理解倒數。讓學生說一說如何理解“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引導學生對定義中關鍵要素的理解:乘積是1;兩個數;互為倒數。

3.引導學生思考:互為倒數的兩個數有什麼特點?

4.探討求倒數方法。

(1)出示例題,讓學生說說哪兩個數互為倒數。

(2)在彙報時說說怎樣找一個數的倒數,在學生彙報的同時板書

認識8的教案篇7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描述生物多樣性

認識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生態多樣性內在聯絡

2、 能力目標:學會找資料、書寫、口頭表達

3、 情感目標:小組成員合作交流

關注我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

二、重難點及關鍵

重點:描述生物多樣性

難點:遺傳多樣性

關鍵:活動"學生上臺口述生物及特徵"

三、創新點

以學生上臺口述生物及特徵的活動為主線,學生通過親身參與,而感知生物的物種多樣性;經過類比和比較學生口述的生物,而得出遺傳多樣性;再經分析不同生物的生活環境而得出生態系統多樣性。

四、教學步驟

(一) 匯入

上次課我給同學們佈置了一個作業:回家查資料,列舉一些生物的特徵。下面就請同學們有次序的輪流上臺給大家介紹你的辛勤搜尋的結果吧。注意:要說清生物名稱,特徵和生活的環境。我第一個說:雪蓮,下部葉綠色,上部頁乳白色。膜質,生於3000米左右的高山。

好!下面輪到同學們表演,從第一組的同學開始

(二) 學生輪流上臺講解(教師在副板書上記下學生講的生物名和生境)

小結學生活動:同學們的表現都很好,看黑板上列出的這40多種生物一定讓同學們大開眼界,增長了不少知識,可想而知同學們課後是十分努力認真的。我們大家一起鼓掌表揚、鼓勵一下。每個同學都收集了不少資料,記著整理好放入自己的資料袋。下面又給大家一個加分的機會了 。小組活動做好了可是有加分的,請同學們課後一小組為單位將自己組內的資料整理,去除重複的,看看哪個小組蒐集的多。然後製成小卡片,像書上12頁下面的生命檔案冊一樣的格式。看哪個小組的最多,最好!

(三)講授新知(根據副板書上列舉的生物名及生境講述)

大家看雪蓮生活在3000米的高山,鳥在天空飛翔,魚在水裡遊,人生活在陸地上。是不是地球任何地方都有生命存在,有一個範圍嗎?

學生回答:略

在地球有生命生活的區域,圍繞著地球是一個圓圈,我們把她叫做生物圈,他有一個範圍限制--海平面以下約11000米和海平面以上約10000米之間,包括大氣圈下層,整個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層。為什麼生物能在這裡生活?

學生回答:有維持生命的空氣、水、陽光等條件

生物圈是一個充滿生機的生命世界,在生物圈中處處都有生命,森林、海洋裡的生物多不可數,乾旱的沙漠中也長有仙人掌駱駝刺等植物,而且比沙漠更嚴酷的海底火山口也是生機昂然,那裡生活著深海蟹、管形蟲和細菌……

生物在生物圈中無處不在,那麼生物有多少呢?同學們每人收集了可能有幾十種,小組綜合後可能有幾百種,全班討論後可能有上千種,但那也不過像是大海里的一滴水。

在過去200多年中,生物學家發現、命名並記錄了200多萬種生物,70%是動物(大多是昆蟲),約22%是植物和真菌,約5%是單細胞生物(草履蟲、衣藻、酵母菌等)還有許多生物等著我們去發現和認識。科學家估計,自生命誕生以來地球上生活過的生命可能有10億種,包括已滅絕的恐龍和由於人類亂捕殺而在近代才滅絕的袋狼、吞吐鳥等。可見生物的物種是多種多樣的,我們稱為物種多樣性。

標籤: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