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0的認識人教版教案8篇

寫教案一定要從實際需要出發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為了更好的開展教學任務,趕緊來制定一份教案吧,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0的認識人教版教案8篇,感謝您的參閱。

0的認識人教版教案8篇

0的認識人教版教案篇1

教學目標

在動畫動手操作總瞭解構建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底面周長和高的關係,培養數學素養。

重難點分析

重點分析瞭解構建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底面周長和高的關係,光憑字面很難理解他們之間的關係,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間理解能力,動手動腦能力,將靜態的畫面轉為動態畫面,具有一定的難度。

難點分析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底面周長和高的關係,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間理解能力,學生較難感受。

教學方法

1.通過動手操作,動畫演示瞭解構建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底面周長和高的關係。

2.通過體驗圓柱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絡,體驗數學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探究圓柱各部分的組成和特徵

2.圓柱究竟是怎麼樣的呢?(課件出示)

二、知識講解(難點突破)

3.認識圓柱的底面、高和側面

(一)小組合作:探究圓柱各部分的組成和特徵。

師:那麼圓柱究竟是怎麼樣的呢?(課件出示)

①、用手摸一摸、滾一滾,圓柱與長方體、正方體有何不同?你發現了什麼?

②、圓柱有幾個面組成?

③、小組討論並驗證:兩個底面有什麼關係?

④、量一量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有什麼特點?

(二)、小組彙報:

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內交流感知。

師:哪一組同學來給大家說說看,圓柱有哪些特徵?你們是怎麼驗證的?

(學生彙報,教師即時補充)

a組:指出圓柱有3個面組成,2個底面和一個側面,2個底面相等。

b組:知道圓柱有3個面組成,2個底面和一個側面

c組:協助下指出圓柱的3個面。

生:我們知道了圓柱有3個面組成,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

生:上下兩個面是圓形。

生: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是一樣的。

師:指一指手中圓柱的底面、側面。

(板書:2個底面,1個側面)

圓柱的這些面有什麼特徵呢?

(三)、觀察、比較圓柱底面的特徵。

a組生:圓柱的兩個底面都是圓,大小相等。

師:你是怎樣知道兩個底面相等的?

預設:剪出來比較、量直徑計算、畫在紙上倒過來觀察是否重合。(分別請學生演示驗證)

師:用哪種方法驗證最簡單?

a組生:畫在紙上倒過來觀察。

(四)、圓柱的高。

師:圓柱的高什麼發生了變化?

引導:哪段距離表示圓柱的高?

請看螢幕,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就叫圓柱的高。

(課件出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師:圓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上顯示並用有顏色的線閃爍。

師:你能在你的圓柱上指出這條高嗎?

教師講解:高是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應該垂直於兩個底面。

(五)、圓柱的側面

(1)、組織學生摸一摸圓柱形的模型,看一看圓柱側面在哪裡,猜想一下側面展開後是什麼形狀。

組織學生分小組操作:剪開一個圓柱模型的側面,再展開觀察。

得出結果:ab組: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長方形。

(2)動手剪一剪

沿著罐頭盒的側面剪開,展開的包裝紙是什麼圖形?

(注意剪刀的安全使用)

(六)知識小結

圓柱有2個完全相同底面和1個側面組成。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是圓柱的高。

三、課堂練習(難點鞏固)

4.知識拓展

(一)、圓柱的高還有其他的說法。

(課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說是“深“,一個1元硬幣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說是“厚“,水管也是圓柱形的,它的高還可以叫”長“。

(二)、師:為什麼樹幹都是圓柱形的?

(課件出示小知識)圓柱具有較大的支撐力。樹木的樹冠全靠主幹支撐。特別是碩果累累的果樹,上面掛著許多果實,需要強有力的樹幹支撐,才能生存。

圓柱形的樹幹沒有稜角,狂風吹打時,不論風捲著塵沙、雜物從哪個方向吹來,受影響的都只是極少部分,不易受到衝擊的傷害。因此,樹幹的形狀是圓柱形的,這是樹木對自然環境適應的結果,也是長期進化的結果,更是為了適應生長的需要。

四、小結

我們認識了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這一類圖形有幾個共同的特點:比如它們的上、下底面都是完全相等圓,側面展開後是一個長方形。

0的認識人教版教案篇2

1.5.2認識人民幣(例3、例4)

課 型 新授 使用教師

主備人 張國強 修改人 張國強

教學內容:

認識人民幣

教材第49頁的例3、例4及“做一做”的內容。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進一步鞏固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角10分。

2. 認識單位是元、角、分的人民幣之間的關係。

3. 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功能和作用。

4.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和節約用錢的教育。

重點、難點:

知道1角=10分,掌握單位是元、角、分的人民幣之間的關係。

教學準備:

常用面值的人民幣(教具)、模擬錢幣(學具)、小黑板、實物投影儀等。

教 學 過 程

一、複習舊知,新授鋪墊。

1.1元=(  )角           10角=(  )元

2.請你拿出5角,有幾種方法?學生到臺前來,邊擺邊說。

學生甲:1張5角的。       學生乙:5張1角的。

學生丙:50個1分的。      學生丁:1張1角和2張2角的。

學生戊:3張1角和1張2角的。   學生己:1張1角和40個1分的。

學生庚:30個1分和1張2角的。  學生辛:2張2角和10個1分的。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教學例3。

(1)師生之間的換錢遊戲。

老師分別出示面值是2元、5元、10元的人民幣,並提問:用面值是1元的人民幣和老師兌換,應該怎麼換?

學生把換的結果擺在桌面上,老師指名讓3名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結果,並說出思考的過程。

2元是2個1元,一張2元可以換(2)張1元的。

5元是5個1元,一張5元可以換(5)張1元的。

10元是10個1元,一張10元可以換(10)張1元的。

(2)老師繼續引導學生思考。

一張10元可以換(  )張5元的。一張10元可以換5張(  )元的。

一張5元可以換(  )張2元和(  )張1元的。

一張10元可以換(  )張2元和(  )張1元的。

請學生說清楚自己的思考過程。

注意後2道題的答案不唯一,可以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多種解法,並能有規律地把這些答案排列開來。

一張5元可以換(1)張2元和(3)張1元的。一張5元可以換(2)張2元和(1)張1元的。

一張10元可以換(1)張2元和(8)張1元的。一張10元可換(2)張2元和(6)張1元的。

一張10元可以換(3)張2元和(4)張1元的。一張10元可以(4)張2元和(2)張1元的。

(3)學生之間的換錢遊戲。

老師再出示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幣,讓學生用面值是10元的人民幣與同桌兌換。學生說自己的思考過程時,可以幫助他們聯絡整十數的組成來思考。

20元是2個十元,一張20元可以換(2)張10元。

50元是5個十元,一張50元可以換(5)張10元。新課標第一網

100元是10個十元,一張100元可以換(10)張10元,(2)張50元。

(4)還可以想到什麼?

一張50元可以換2張20元和1張10元的。

一張100元可以換1張50元,1張10元和2張20元的。

一張100元可以換1張50元,1張20元和3張10元的。

2.教學例4。

老師談話:面值最大的人民幣是多少?(100元)人民幣最小的面值是多少?(1分)

以分為單位的分幣有哪些?(1分、2分、5分)

老師這裡有1角,誰能用分幣來和我換?學生:用10個1分的可以換1角。

學生還可能會說:

用2個5分的可以來換1角。用1個5分的,5個1分的可以來換1角。用5個2分的可以1角。

老師提問:1角=(  )分    10分=(  )角

學生回答,老師板書:1角=10分    10分=1角

3.滲透德育。

師:剛才我們知道人民幣最小的是1分,可是你們想過沒有,如果全國13億人每人節約1分錢,將是1千3百萬元,能夠建成幾十所希望國小.所以我們從小要注意勤儉持家節約用錢.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遊戲:教師當售貨員,學生當顧客,教師出示標有價格的商品,讓學生購買.(做教材第49頁“做一做”。

(1)學生自由購買。(2)如果手中只有10元錢,你能買到什麼?

a、買一樣物品:10本練習本……(只要小於或等於10元都可以)

b、買兩樣物品:1個練習本和1個轉筆刀……(只要小於或等於10元都可以)

c、買三樣物品:1個練習本、1個轉筆刀和1枝鋼筆……(只要小於或等於10元都可以)

2.搶答題。

1角=(  )分  10分=(  )角  3角=(  )分

40分=(  )角  6角=(  )分  50分=(  )角

3.填上合適的單位。

一個文具盒15(  )    一枝鉛筆8(  )一個冰淇淋2(  )    一份報紙5(  )

※4.換錢遊戲。

(1)一張5元可以換(  )張1角。(2)一張2元可以換(   )張2角。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小結。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不僅玩的高興,還學到了很多知識,誰能說說這節課最大的收穫是什麼?(生自由回答)師:回家以後,請把學到的知識講給爸爸、媽媽聽。

2.拓展。

師:你還知道人民幣的哪些知識?生答想到的、知道的一些人民幣的知識。

師:你們真是一個個愛學習的孩子,以後就應該多向周圍的人學習,這樣,你們一定會變得越來越棒!。

板書設計          認識人民幣

一張2元可以換(2)張1元的。

一張5元可以換(5)張1元的。一張10元可以換(10)張1元的。

一張20元可以換(2)張10元。一張50元可以換(5)張10元。

一張100元可以換(10)張10元,(2)張50元。

作業設計:

1.填空。

3元=(  )角     80角=(  )元        2角=(   )分

60角=( )元     (  )元 =10角=( )分

2.填一填。

思維訓練:新課標第一網

用面值5角、2角和1角的人民幣湊成1元,你有幾種方法?請從中選擇三種寫下來。

方案一:( )個5角( )個2角( )個1角湊成1元。

方案二:( )個5角( )個2角( )個1角湊成1元。

方案三:( )個5角( )個2角( )個1角湊成1元。

教學反思:

0的認識人教版教案篇3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29~32頁

教學目的:1、通過難看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秤,知道秤在生活中的作用。

2、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並認識的單位千克,活動體驗1千克大約有多重,使學生初步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3、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處處與數學聯絡著。

教學重點:1、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質量觀念,知道千克的符號為“kg”;

2、瞭解用秤(檯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

3、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觀察、想像、交流、實驗等能力;瞭解、體驗身邊的數學,體會學數學的樂趣。

教學難點:使學生認識千克,初步建立起1千克質量概念

教具準備:小黑板、掛圖、大米、檯秤、彈簧秤、書、1千克鉛塊、兩個同樣大小的盒子(一個是空的)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如何判斷物體的輕重。

1、同時出示一本厚的書和一本薄的書。

老師問:這兩件誰重呀?為什麼?

學生回答。

板書:用眼看一看(觀察)

2、出示兩個差不多大的盒子,一個裡面裝有物品,一個裡面是空的。

老師問:這下又是誰重了?為什麼?

學生說。

這時大家出現了兩種答案,並有爭論。關鍵是在於這兩樣東西差不多大,關靠眼睛看不出誰重誰輕。誰能有什麼簡單的方法快速的判斷出到底誰重呢?

(用手掂一掂)

讓學生上臺用手掂一掂。(兩名)

板書:用手掂一掂

3、剛才兩名同學用手掂出了它重一些,那麼它到底有多重呢? 我們怎樣才能準確的知道?

學生說:(用秤稱一稱)

板書:用秤稱一稱

二、認識秤

1、誰能說說你見過了哪些秤,大概是用來稱什麼的?

(學生邊說邊出示掛圖)

老師簡單地介紹各種秤的名稱以及用途。

再問學生:我們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多而且最為方便的是那一種秤呢?

學生說:檯秤。

2、出示檯秤,還有檯秤的掛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實物和掛圖。

老師說:大家觀察一下,看看這個檯秤,都有些什麼組成的?

(有學生說道:上邊有“kg”這兩個字母。)

三、認識千克

1.老師說:既然大家觀察那麼認真,發現了那麼多東西。這一節課我們就學習一個新的單位“千克”,請大家看小黑板上的內容。

出示小黑板。

(小黑板上內容是“稱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    作單位。    可以用符號    表示。)

學生回答,老師指導,完成小黑板。

填完後讓學生讀一讀,並要求記住。

老師補充: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把“1千克”稱為“1公斤”。

2、出示一個1千克重的物體(鉛塊)。

師說:現在我們來稱一樣東西,請大家認真觀察。

把鉛塊放在臺秤上邊。

(學生觀察)

師問:檯秤有沒有發生什麼變化?

學生說:指標指到“1”了.

師問:指標指到”1",說明了什麼?

學生說:說明了它重1千克。

(板書  1千克)

你能在秤面上找到2千克、3千克、4千克和5千克嗎?

(讓學生上臺指一指)(1名)

四、課堂練習(想想做做)

1、書本第30頁第一題

師說:請同學們先認真觀察圖中的內容,再完成題目。

(學生做題)

師問:第一幅圖中鹽水鴨有多重?

學生答:1千克。

師說;第二幅呢?

學生說:5千克。

師說:大家再仔細看看,看看誰有新發現?

(淨含量)

師問:什麼是淨含量?

(讓學生說)

2、出示電梯圖。p31(2)

這是貼在電梯裡的一個標誌,誰能說說這個標誌告訴了我們什麼?為什麼要把它貼在電梯裡?

(有一個1000kg)

這說明了什麼?

(電梯最大能載重1000kg,千萬不能超載,否則會發生危險!)

出示卡車圖。

在這輛卡車上面有沒有我們今天所學習的千克?

(5000kg)

這個5000kg的標誌告訴了我們什麼?

(這輛汽車的最大載重量是5000kg)

注意:有學生把“1000kg”和“5000kg”說成是“1千克”和“5千克”。應要糾正,並強調“kg”是千克的符號,千克時一個完整的單位名詞,不可拆分。

3、p30(3)說出每種蔬菜各重幾千克。

這一題要提醒學生:稱不同重量的東西可以用不同種類的適合的秤。

五、實踐活動

(一)稱大米

1、老師先示範。

2、讓學生分小組稱出一千克的大米,然後分別拎一拎,感覺一下1千克的重量,最後讓學生說說是什麼感覺?

(二)稱書本和文具

1、先整本整本書稱

2、不夠時可以再加上一些文具,直到稱夠1千克的東西

3、觀察,1千克的東西有多少.

(三)估計物體的重量

1、出示1千克的棗子、2千克的香蕉、3千克的蘋果,分別用袋子裝好。

2、讓學生上臺拎一拎,估計重量,然後老師稱一稱。

六、課堂總結:這節課學了什麼啊?你有哪些收穫?(出示課題)

七、課外作業

1、練習冊

2、利用國慶長假期時間,陪家長到菜場買菜,看看買到了哪些菜,分別各重多少千克?

?教學後記】

第二課時  認識克

教學內容:蘇教版第五冊33頁

教學目標:1、讓學生體會1克有多重。

2、讓學生體會克的產生也是實際測量的需要。

教學重難點:體會1克有多重。

教具準備:2分硬幣、各類標有克作單位的包裝袋、直尺、羽毛、黃豆、橡皮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

我們已經學習了有關千克和克這方面的知識,誰來說一說在什麼情況下,我們要用到克作單位?

二、新課學習:

1.你知道怎樣的物品重大約是1克?請舉例。

2.一根羽毛的重量比1克輕還是重?

3.一把直尺呢?

4.用手去掂一掂2分硬幣,看它有多重?

5.看圖說出下面的水果大約各重多少克?

橙子:150克   哈密瓜:1250克

6.拿出帶來的包裝袋,看一看包裝袋上,分別標有多少克?

學生拿出從家裡帶來的包裝袋,分辨每個包裝袋分別裝有多少克?

三、鞏固練習:

1、試一試

稱一稱數學書大約重多少克,再稱稱鉛筆盒大約重多少克?

2、做“想想做做”的第1題。

你能說出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嗎?

3、做“想想做做”的第2題。

用手掂一掂,估計下面的物品比1克輕還是比1克重?

一根橡皮筋、一包餐巾紙、一些鉛筆屑。

4.做“想想做做”的第3題。

2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9000克=(  )千克    7千克=(   )克

學生先獨立完成在書上,在組織交流。

5.做“想想做做”的第4題。

觀察杯子裡的水與空杯的變化,想一想:(1)杯子裡的水重多少克?(2)照樣子稱一杯水,算算杯子裡的水重多少克。

四、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通過練習你有什麼收穫?

五、教學後記:

?

第三課時  練習課

教學內容:練習四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實物和相應重量的連線以及選擇相應的計量單位,鞏固已初步建立的千克和克的概念,體驗這些單位在生活裡的應用。

2.聯絡生活實際,應用千克和克,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聯絡生活實際,應用千克和克,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具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一、估計:出示書上的圖片,(梨、公雞、雞蛋、豬)

先讓學生進行估計,每樣物品大概有多重?然後進行連線練習。

二、填空:在括號裡填上“千克”或“克”。

鉛球重4(  )   籃球重650(  )

乒乓球重(  )   槓鈴重50(  )

三、填“〉”、“〈”或“=”。

800克(  )4千克   3千克(  )3000克

2千克(  )1500克  7000克(  )9千克

三、 算一算:

出示一袋重為190克的麵包,再出示4個一袋的麵包,每個重為70克,想一想這5個麵包一共是多少克?

四、 比一比:

出示一袋牛奶饅頭,淨含量為400克,一袋素菜包,淨含量為420克,一袋三鮮餛飩,淨含量為600克。(1)一袋三鮮餛飩比一袋牛奶饅頭重多少克?(2)一袋牛奶饅頭比一袋素菜包輕多少克?(3)你還能提哪些問題?

五、 想一想:

一個空杯重240克,1號杯重300克,(1)1號杯裡的水重多少克?(2)你能估計出2、3號杯裡的水各重多少克嗎?

六、 實踐活動:

到食品商店去看一看,有哪些袋裝食品是用克作單位的,各是多少克;有哪些袋裝食品是用千克作單位的,各是多少千克。(請大家利用休息日到商店裡去走一走,看一看。)

七、 思考題:

每個菠蘿都同樣重,每個蘋果也都同樣重。1個菠蘿的重量是1個蘋果的幾倍?在正確的答案下面畫“√”。

八、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同你的同桌相互說一說。

九、 作業:完成練習四的第3、4、5題。

十、 教學後記:

0的認識人教版教案篇4

一、案例背景,《基本資訊》

設計者:謝林紅,文集青星國小

學生:文集青星國小一年級

教材:人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

二、教學內容分析

這部分內容的編排採取了認數、寫數相結合的方式。從學生熟悉、感興趣、能夠接受的事實中選擇具體的數學題材,努力創設濃厚、鮮明的問題情境、生活情境,啟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學習數學知識。 例1從小白兔採蘑菇引入0的認識,讓學生知道“一個也沒有”用0表示,0和3、2、1一樣也是一個數;例2通過小白兔拔蘿蔔,讓學生明白“沒有了”也用0表示;例3通過直尺圖,使學生認識直尺上的數“從0開始”,體會0可以表示起點,並認識已學過的數的排列順序。接著教學0的寫法。“想想做做”一方面鞏固0的認識和5以內數的順序,另一方面讓學生體會0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三、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1崩斫0的具體含義,會讀、寫0。

2閉莆0~5的順序,加深認識數的排列順序。

3碧寤0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初步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事物的意識。

四、學習者分析

這雖是學生初入學的第三課,但在生活實踐中他們對“0”已經有了豐富的體驗,所以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原有對“0”的經驗,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在學生已有的感性經驗基礎上開展教學能夠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把握。

五、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以“活動”為主的教學:教師選擇有趣的話題,讓孩子們在動中完成學習。經歷了觀察-“眼”動,操作-“手動,討論-”嘴“動多種感官參與,一人動,同桌動,小組動,在動中不斷體驗成功,使思維處於高度興奮狀態,主動完成學習。

六、本節課是在多媒體教室中完成教學的。多媒體課件以及實物格尺等也成為教學必不可少的工具 。

七、[教學過程]

一、聯絡生活,激趣匯入

1(出示0的卡通形象)“0”自我介紹說:小朋友,我的名字叫零,我神通廣大,無處不在。想想你在哪兒見到過我呢?(讓學生盡情地說)

2 “0”再說:那麼你們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呢?(讓學生說說自己對0的認識)

3苯裉煺飩誑撾頤搶慈鮮0。揭示課題:0的認識。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苯萄Ю1。

講述:在一個天氣晴朗的星期天,四隻小兔約好了到野外去採蘑菇,我們來看看,它們分別採了多少個蘑菇。(出示例1圖)

讓學生思考每個小兔採的蘑菇可以用哪一個數來┍硎盡*

學生介紹時,教師對應寫出3、2、1、0。教師在寫0時,注意動作慢一點,讓學生看清楚0是怎麼寫的。同時強調說明一個也沒有用0表示,0與1、2、3一樣也是一個數。

2苯萄Ю2及0的寫法。

先出示例2圖,讓學生想一想,兩幅圖表示怎樣的一件事情,再跟同桌說一說。

原來的蘿蔔數用什麼數表示?現在呢?教師強調一個蘿蔔也沒有用0表示。

你會寫0嗎?讓學生先想一想怎樣寫0,再讓學生嘗試在田字格里書寫0。

教師引導全班學生對幾個學生的書寫作出評價,同時教師強調寫0時的起筆、拐彎和收筆,強調拐彎要圓滑。

學生在小組內互相之間對所寫的0進行評價。

學生獨立完成書本上的描紅後繼續在田字格里寫出兩個0,教師巡視,注意對個別困難學生的指導。

3苯萄Ю3。

講述:通過我們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0這個數可以表示什麼?是不是所有的0都表示一個都沒有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直尺,看一看直尺開始的地方是幾?

直尺上的數是怎樣排列的?請你從左到右依次讀一讀。

4斃〗帷*

通過剛才的學習,你能說說0能表示什麼意思?

三、多樣練習,鞏固新知

1 “想想做做”第1題(“小猴摘桃”的故事)。

(1)小猴來到果園裡,它看到樹上有幾個桃呀?可以用幾┍硎?

(2)小猴看了很饞,吃掉了1個,這時有幾個桃?用幾表示?

(3)小猴吃了還想吃,又吃了2個,現在樹上有幾個桃?用幾┍硎?

(4)小猴索性把最後1個桃也吃了,現在該用幾來表示樹上的桃呢?

2 “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填寫,教師巡視,然後彙報交流,並說說其中0所表示的意思。

3 “想想做做”第3題。

(1)請戴有0、1、2、3、4、5卡通形象頭飾的學生按一定的順序排隊,其餘學生說說是怎樣排的。

(2)學生在書上填一填後,互相檢查正確與否。

4 “想想做做”第4題。

(1)想一想除了尺子上有0之外,你還在哪兒見到過0?

(2)看一看課本中第4題裡畫了些什麼?你能看懂嗎?

四、全課總結

1(出現0的卡通形象)小朋友,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嗎?

2鼻臚學們課後繼續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你們還能看┑0。3(0、1、2、3、4、5以卡通形象在電腦上出現)小朋友們拍手齊唱數學歌。

[0的認識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一年級上冊)]

0的認識人教版教案篇5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p17-18內容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認識圓柱,掌握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及特點。

2.能建立圓柱的幾何模型,體驗從實物中抽象出圖形的學習方法。

3.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比較和探索的過程,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徵。

教學難點:發展空間觀念,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徵。

教學準備:長方體、正方體、圓柱、三角尺、直尺、學習單

教學過程:

一、引“新”明標--引入新課,明確目標

1.創設情境

教師出示粉筆盒,問:“這是什麼圖形”?喚起對學生已有經驗的回顧,為新知識的學習作鋪墊。

2.揭題明標

揭示課題後,啟發學生思考回答:關於圓柱,你想了解它的哪些知識?(學生自由回答,師將問題整理後抓住關鍵詞讀、寫、說並板書)

二、探“新”依標--依標導學,探究新知

(一)自學--發現圓柱。

1.找一找:生活中你還在哪兒見過圓柱?

2.展一展:實物展示生活中的圓柱:保溫杯、脣膏、電池、圓的筆筒。

3.看一看、想一想:

認真看課本p17,重點觀察圓柱由哪些部分組成,要邊看,邊思考:

①這個圓柱形的物體,它由哪幾部分組成的,這些部分有什麼特徵?

②觀察圓柱的上、下兩個平面,分別是什麼形狀?

③你覺得,兩個底面有什麼特徵?

4.說一說

讓學生自說說自己的思考結果,驗證圓柱的上、下底面是兩個大小相等的圓。

5.讀一讀

圓柱是由3個面圍成的,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圓柱周圍的面(上下兩個面除外)叫做側面。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二)共學--小組合作,理解圓柱

1.剪一剪,量一量,議一議

拿出你製作的圓柱模型,四人小組討論:

①圈:剪一剪你的圓柱模型。

②量一量:量圓柱上下兩個底面的半徑、直徑;及身高不同大小圓柱的高。

③說:說一說你發現的圓柱兩個底面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圓柱的周圍是什麼形狀?圓柱的高矮和什麼有關係?

2.展一展,評一評

講解要求:

①你發現的圓柱上下兩個面有什麼共同的特徵?

②圓柱周圍的面(上下面底面除外)是什麼形狀?

③圓柱的高矮和什麼有關係?

小結:圓柱是由3個面圍成的,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圓柱周圍的面(上下兩個面除外)叫做側面。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4.探究拓展

把一張長方形的硬紙貼在木棒上,快速轉動木棒,看看轉出來的是什麼形狀?

小結:長方形硬紙圍繞木棒快速轉動,可以轉成一個圓柱。

三、測“新”評標--達標檢測,評價目標

1.課本第18頁“做一做”第1題

(1)指出下面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2)圓柱有幾個底面?是什麼形狀?

(3)圓柱有幾個側面,幾條高?

2.課本第18頁“做一做”第2題

(1)圖一的旋轉軸在哪裡?

(2)圖二的旋轉軸在哪裡?

(3)為什麼同一個長方形會旋轉不同的圓柱呢?

3.練習三第1題

根據你對圓柱的理解,你能準確地判斷出下面的圖形哪些是圓柱嗎?想一想為什麼其他圖形不是圓柱?圓柱具有什麼樣的特徵?

四、結“新”拓標--全堂總結,拓展延伸

在這節課中,你學會了什麼知識,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圓柱

底面2個

側面1個

高一樣長

0的認識人教版教案篇6

1.課件出示問題:

①圓柱兩底面的大小有什麼關係?你有什麼辦法證明?

②用直尺量一量你手中圓柱的高,你發現什麼?

2.小組觀察討論。學生彙報:圓柱的兩個底面都是圓,大小相等。(板書:面積相等)教師:你是怎樣知道兩個底面相等的?預設:剪出來比較、量直徑計算、畫在紙上倒過來觀察是否重合。(分別請學生演示驗證)用哪種方法驗證最簡單?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學習,明確要求有利於學生有序地開展研究活動,在互相合作、互相補充中培養小組協作精神。動手操作有利於增強學生直觀感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圓柱的特徵,通過多種方法的展示驗證拓寬學生思維。

3.圓柱的高。課件顯示:一個圓柱高度變化過程。請同學觀察:圓柱的什麼發生了變化?引導:哪段距離表示圓柱的高?請看螢幕,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就叫圓柱的高。(課件出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教師:圓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上顯示並用有顏色的線閃爍。 小結並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的長度都相等。教師:你能在你的圓柱上指出這條高嗎?(圓柱中心的高,指不到)面對無數條的高,測量哪一條最為簡便?(為了方便一般測量側面上的高)教師:請看這樣畫一條線段是它的高嗎?(三角板斜放)預設:高是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應該垂直於兩個底面。在我們的生活中,圓柱的高還有其他的說法。(課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說是“深”,一個1元硬幣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說是“厚”,水管也是圓柱形的,它的高還可以叫“長”。

?設計意圖】把抽象的立體圖形還原於生活原形,更好幫助學生建立數學與生活的聯絡,為以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作好鋪墊。

4.遊戲拓展,感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轉換

(1).出示一個硬紙板做成的長方形(長10cm,寬5 cm),用長尾夾將其10 cm的長固定在小木棒上。教師:這個簡易的玩具跟我們今天所學的圓柱有什麼關係呢?我們可以快速地轉動木棒,看看會發生什麼奇蹟?學生:轉動起來是一個圓柱。教師:是怎樣的一個圓柱?你能用具體資料來描述一下嗎?(底面半徑為5 cm,高為10 cm的一個圓柱)

(2).如果我把這個長方形5cm長的那一邊夾住後再轉,轉出來的圓柱跟剛才的一樣嗎?想象一下:這又是一個怎樣的圓柱?(一邊說一邊用手勢表示)出現的圓柱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樣嗎?和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什麼物體大小差不多?

(3).同一個長方形,為什麼轉出來的圓柱不同?如果有一個長方形長是150釐米,寬是30釐米,快速旋轉,會形成一個多大的圓柱?

?設計意圖】使學生從旋轉的角度認識圓柱,即長方形的一條邊快速旋轉,形成圓柱形狀,感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轉換。通過想象、用手勢比劃大小、聯絡實際生活中的物品,最後看圓柱辨長方形,層層遞進,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 小結圓柱特徵。教師:現在誰來完整的說說圓柱有什麼特徵(看板書)?

(四)練習鞏固(課件出示)

第1題:指出下列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相應名稱。)

第2題:(讀出下面各圓柱的有關資料。單位:釐米)

叫學生回答。

第3題:判斷。指名學生回答,並說理由。

第4題:想一想,圍起來能得到什麼圖形?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和特徵,鞏固所學的知識。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新的收穫和感想?

板書設計:

圓柱的特徵

兩個底面(大小相等)

一個側面(曲面)

圓柱的高有無數條

0的認識人教版教案篇7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 4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演示,知道加法的含義;能正確讀出加法算式;初步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要用加法來解決。

2.通過操作、表述,培養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形成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3.體會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絡,激發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點:瞭解加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能正確觀察現實情境圖,口述題意,列出算式。

教學過程

(一)在情境中理解合併

1.遊戲匯入

(1)視訊展示(3個同學在做遊戲,又來了l個同學,。合起來是4個同學)。

教師:請你們認真觀察,把你看到的跟大家說一說。

教師:誰願意把你看到的和大家說一說?(根據學生髮言,相互補充。)

教師規範學生語言:有3個同學在拍球,又來了l個,合起來是4個同學。  (讓學生反覆說。)

2、動作演示

(3支筆與1支筆,合起來是4支筆的過程)

教師:說說一說你都看到了什麼?把你看到的和同桌說一說。(提要求)

學生之間相互交流。

教師:你能邊說這幅圖的意思,你能邊說邊用手勢來表示嗎?

3.在操作中理解合併

(1)擺一擺。.(我來說,你來做)

教師:請你先拿出3個圓片,再拿出1個圓片,合起來是4個圓片。

教師:能把你擺的過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嗎?

(二)揭示加法,在算式中理解合併

教師:  剛才我們一起看了同學做遊戲的過程、鉛筆的合併過程以及擺圓片的過程。他們都是把兩種物品合併到一起,求一共是多少這樣的問題 -------就用加法計算,算式是3+1=4。(板書:3+1=4。)

教師:你會讀這個算式嗎?(如果學生會,讓學生嘗試著讀一讀:3加1等於4)

教師:“+’’你認識嗎?表示什麼意思?(:加號,表示合併。)

教師:3表示什麼意思?(3個學生,3個紅氣球,3個圓片。)

教師:l表示什麼意思?(1個學生,l個藍氣球,l個圓片)

教師: (如:3+1=4表示把3支鉛筆和1支鉛筆,合併到一起,是4支鉛筆。)誰能像我這樣說。

誰能像老師這樣說說這幅圖的意思?

(三)鞏固練習

1.看圖說說算式表示的意思。(做一做第一題)

教師:說一說,你都看到了什麼?

教師:1+2=3表示什麼意思?(1個女同學和2個男同學在摺紙鶴,合起來是3個同學。

教師:在這幅圖中,你還能找到l+2=3的意思嗎?(同學們折了1只藍紙鶴,2只黃紙 鶴,合起來是3只紙鶴。)

2.講故事,挑圖片

教師:剛才同學們說得很好!為了獎勵同學們,我們來做個小遊戲。老師先給你們講個故事,他說的是一張卡片的是故事,請你快速的從算式中找出那一張。

① 教師:樹上有3只松鼠,又來了2只,合起來一共有5只松鼠。想一想,從中你能找到哪個算式?

教師:請你把找到的算式大聲地說出來。

教師:誰來說說你找到的這個算式是什麼意思?

②教師:週末,老師去公園。發現在停車場裡有4輛汽車,這時候又開來了1輛汽車,現在停車場裡一共有5輛汽車了!

(四)全課總結

教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什麼?

(五)佈置作業

教師:在你的生活中,你遇到過把兩部分合並起來的事,你知道該用什麼符號把他們表示出來嗎?

2+2=4請你根據算式編出一個數學小故事,並把你的小故事畫成一幅畫。

0的認識人教版教案篇8

一、教學內容:

學習小數是認數的一次重要擴充套件,在不能用整數表示的時候,往往採用小數表示。本單元初步教學小數的知識,也為第二學段系統學習小數的知識打下基礎。全單元編排四道例題,具體安排如下:

例1、例2:認識小數

例3:小數的大小比較

例4: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二、教學目標:

8、使學生能結合具體內容初步瞭解小數的含義,會認、讀、寫一位小數;能結合具體內容比較一位小數的大小;會進行一位小數的加減運算。

三、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小數的讀法和寫法。學會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及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運用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時間:

4課時

五、教具準備:

課件和配套光碟

第1課時 小數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體會小數的含義,能認、讀、寫小數部分是一位的小數,知道小數各部分的名稱。

2.過觀察思考、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經歷小數含義的探索過程,讓學生主動參與,學會討論交流,與人合作。

3.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習慣。通過了解小數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的讀法和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的意義。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創設情境:小明家新裝修了一個書房,今天他約了好朋友想自己去新開的世紀百盛購物廣場買一張合適的書桌,(出示例題圖)。他需要的書桌是怎樣的?學生觀察圖片,說說書桌面的長和寬。

你以前見過這樣的數嗎?這樣的數叫――(板書:小數。)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小數,看誰先和小數交上朋友。

0.5讀作:零點五,0.5米就表示5/10米。

0.4米呢?它表示什麼?

出示教材第88頁“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各自在教材上填寫後,出示答案,全班訂正,指導做錯的學生糾正錯誤。

2.教學例2。

認識整數部分不是0的小數

創設情境:小明和小紅選完書桌後又選了三樣學習用品(出示:教材第87頁例2的商品圖)

營業員正好在為這些新上架的商品以元作單位標價。你能和營業員一起來正確標價嗎?(四人一組討論)

6角用元作單位是多少元?

為什麼1元2角是1.2元?你是怎麼想的?3元5角呢?

板書:1元2角 1.2元 1.2讀作一點二

3元5角 3.5元 3.5讀作三點五

誰來讀一讀這幾個小數?

小結:幾元幾角分成兩部分,幾元和幾角,先把幾角表示成“零點幾元”,再和幾元合起來就是幾點幾元。

完成教材第88頁“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商品圖,讓學生將價格寫成小數,並讀一讀。

3.認識整數和小數。

(1)課件出示教材第88頁上面的一段話,讓學生自主閱讀。

引導學生說一說:0.5、0.4、1.2、3.5的整數部分是什麼,小數部分是什麼?

師:那這些小數該怎麼寫呢?讓我們動手試試。(教師隨機報出一些小數,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出來,特別強調小數點的寫法)

(2)出示:說一說下面各數中哪些是整數,哪些是小數?

7 0.6 1.8 38 0 1 45.2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88頁“想想做做”第3題。

讓學生先用分數和小數表示出塗色部分,再讓學生彙報答案,並說說是怎麼想的。

2.完成教材第88頁“想想做做”第4題。

出示數軸,引導學生觀察。

提問:把誰看作單位“1”?把單位“1”平均分成了多少份?1個小格表示幾分之幾,也就是零點幾?

學生獨立思考,回答教師提問後,完成填空,教師巡視,注意收集錯誤的答案,以便全班交流時進行有針對性的辨析。

3.完成教材第89頁“想想做做”第5題。

讓學生先試著用小數表示課前到商店瞭解到的商品價格,再在小組內交流。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還有哪些疑問?

第2課時 小數的大小比較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從中進一步學習簡單的數學推理。

2.通過運用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3.培養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習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課件出示教材第90頁主題圖,談話引入:今天天氣真熱,童童想到冷飲店買些冷飲。

請大家觀察價目表,看看這裡有哪些品種的冷飲,價錢分別是多少?

學生看圖,教師指名說說每種冷飲的名稱和價錢。

教師整理板書:雪糕0.8元,冰棍0.6元,冰磚1.5元,蛋筒2.2元。

提問:通過這些商品的價錢,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學生自由提出問題)

2.談話:童童想買雪糕和冰棍,她想知道哪個貴一些,你能幫她比一比嗎?

揭題:怎樣比較小數的大小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內容。

二、交流共享

1.教學例3。

提問:如何比較0.8和0.6的大小?

課件出示:0.8 ○ 0.6

學生獨立思考後小組討論,並選派代表交流、彙報想法。

想法一:0.8元是8角,0.6元是6角,8角大於6角,所以0.8>0.6。

想法三:因為8比15小,所以0.8

(2)談話:同學們說得很多,這些方法都能比較出它們的大小,我們還可以用數軸來表示這兩個數。

(出示數軸圖)提問:你能在數軸上標出0.8和1.5的位置嗎?

學生在教材中的數軸上標出兩個小數的位置。

學生彙報交流,並說說自己的想法。

小結:兩個小數的整數部分不相同時,可以先比較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這個小數就大。

(3)引導:在數軸上標出0.6,比較0.6、0.8和1.5這三個數哪個最大,哪個最小。

學生獨立標出位置,並比較大小。

(4)任意選兩種冷飲,比一比價格,再說說你是怎樣比的。

學生在小組裡交流,主要比較以下四種情況:

0.8○2.2 0.6○2.2 1.5○2.2

組織學生在班級中交流比較的方法,師生共同講評。

比一比:四種飲品,哪種冷飲最貴,哪種最便宜,你是怎麼知道的?(指名回答)

3.小結小數的大小比較方法。

提問:我們在比較小數的大小時,可以採用什麼方法來比較?你有什麼好的想法?

先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再全班交流,最後教師總結。

(1)採用換算單位法,把較大的單位換算成小的單位。

(2)數軸比較法,先把這些數依次在數軸上標出,然後比較其大小。

(3)整體比較法,即位數相同,從最高位比起,相同數位上的數誰大這個數就大;位數不同,先看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這個小數就大。整數部分相同的時候,就比較十分位上的數,十分位上的數大,這個小數就大。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1題。

(1)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

提問:從圖中你能知道兩條綵帶各長多少釐米嗎?(6釐米和9釐米)

再問:用分米作單位,這兩條綵帶分別長多少?

再問:你能比較這兩個小數嗎?(0.6分米

(2)要求:先寫出小數再比較大小。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並說說想法。

2.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先根據圖中的塗色部分寫出小數,然後比較大小。

指名彙報,彙報時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比較方法。

3.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3題。

讓學生先回顧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再獨立完成,完成後指名彙報。

4.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4題。

讓學生先在數軸上標出數,然後按順序把三個數填入括號內,最後集體交流,說說比較的過程。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還有哪些疑問?

標籤:人教版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