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測量中班數學教案5篇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和資源,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果,教案的編寫需要教師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技巧,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測量中班數學教案5篇,感謝您的參閱。

測量中班數學教案5篇

測量中班數學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用一個接著一個的排列量具的方法測量"花布"的大小,並能用數字記錄測量的結果。

2、通過擺放"衣服"的分層操作活動,瞭解圖形的面積不受其擺放形式及形狀的變化而變化的,初步感知面積守恆的意義。

3、在相互交流中,能細緻的觀察、比較、測量,學習同伴好的測量方法,操作結束後能主動將材料收拾整齊。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學會給物體排隊,認識數字1~6

2、物質準備:量具(衣服、褲子、帽子等);操作卡片;白板;勾線筆;

3、動畫《仙度瑞拉》片段

活動過程:

一、動畫匯入活動,引起幼兒參與活動興趣

1、觀看動畫《仙度瑞拉》片段,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二、出示衣服和布料

1、第一次測量探索

(1)幼兒猜測,黑板上擺放驗證,探索一塊布料可以做幾件衣服

(2)明確測量方法:在測量時,我們要將衣服平鋪在布料上,邊對邊角對角,既不要有重疊也不要留空隙,我們要讓衣服一一對齊,千萬不能超出布料。這樣我們就知道這塊布料最多能做幾件衣服。

2、第二次測量探索

(1)幼兒分組操作探索,一塊布料可以做幾條褲子或幾頂帽子(2組提供褲子,2組提供帽子)

(2)小結:

師:同樣大小的一塊布料,能做幾條褲子?幾頂帽子?為什麼同樣大小的布料做出了不同數量的物品呢?因為帽子、褲子、衣服的大小不同,雖然測量的結果不同,但是布料的大小是一樣的。

3、第三次測量探索

(1)怎樣才能最好的利用布料,在上面既能做出衣服,也能做出帽子、褲子,且不浪費。

(2)幼兒操作

三、交流評價師:誰來說一說你用這塊布料做出了幾件衣服、幾條褲子和幾頂帽子?今天小朋友們都非常的能幹,你們一點都沒有浪費小裁縫的布料,幫助他們做了這麼多的衣服、褲子和帽子,它們對小朋友表示感謝。你們都是喜愛幫助別人的小朋友!

測量中班數學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遷移已有經驗,學習用自然物一個接著一個的方法測量出蔬菜的長度。並在此基礎上嘗試探索不同的測量方法。

2、會用短線、圓點、簡單的圖形等自己喜歡的方法記錄測量的結果。

3、較細心地進行測量,樂意參加測量活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測量圖形邊長的經驗。

2、物質準備:長長的蔬菜實物若干,各種小型測量工具如回形針、棉籤等若干,記錄紙人手兩張。

活動過程:

1、長長的蔬菜有多長?(匯入活動)

教師:這段時間我們認識了很多的蔬菜,而且找到了很多長長的蔬菜,我們一起看看有哪些長長的蔬菜?

那這些長長的蔬菜有多長呢?你有什麼方法可以知道?(量一量),

2、遷移測量經驗。

用什麼量?怎樣量?引導幼兒遷移測量圖形邊長的經驗。

請一個幼兒作演示用一個接著一個的測量方法測量絲瓜。

量好後還要想辦法記錄下來,怎麼記錄呢?

教師:有一根棉籤就畫一條短線,剛才量出來有幾根棉籤就畫幾條短線。教師在黑板上示範。那麼除了可以畫短線來表示,還可以畫什麼呢?(圓點、圖形等)

3、嘗試測量蔬菜。

提出測量要求:每張桌子上有兩種蔬菜和一種測量工具,先量一種,然後跟對面的朋友交換。量好了從椅子底下拿出一張記錄紙和筆用我們剛才說的方法記錄下來。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對記錄有困難的進行引導。

請一組兩個小朋友一起交流:你們用的是什麼工具測量的,你們的蔬菜量出來有多長?教師引導幼兒從結果不同的小組中發現問題並討論:為什麼兩個人用同樣的工具量一樣的蔬菜,可是量出來是不一樣長的呢?引出測量方法的問題。

教師依次出示三張圖:請小朋友觀察一下,每張圖上都有哪些問題?教師小結:測量時如果出現了這樣的問題那就容易量錯。

幼兒第二次測量,教師重點觀察並指導測量的正確方法。記錄好後讓兩個孩子相互驗證測量的結果是否一致。

4、嘗試用多種工具測量蔬菜。

剛才我們用了一種工具來測量蔬菜,現在請你們前後兩組互相交換,試試用其他的工具去測量,然後也像剛才一樣記錄驗證。

幼兒操作。

5、延伸活動

教師出示兩根棉籤和一根長長的絲瓜:現在趙老師手裡只有兩根棉籤來量這根長長的絲瓜,怎麼量呢?

測量中班數學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自然測量,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的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或大)測得的次數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測得的次數越多。

3、同伴之間能相互合作,大膽的交流。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測量工具(各種長棍、尺、繩子、紙盒等)、筆、記錄紙、黑板、摸箱、標記

【活動過程】

1、匯入:將幼兒分成五組,進行跑步比賽。

師:你們知道剛才跑了有多遠?有什麼辦法知道呢?(量一量)

2、提出測量要求:這裡有許多材料,每組商量一下選一種材料進行測量,並將測量的工具和結果記錄下來交給老師。

3、幼兒第一次嘗試測量,教師觀察幼兒的測量方法是否正確,並指導幼兒與同伴合作。

4、請測量方法正誤的兩組幼兒分別演示,師生討論哪種方法測出的結果更精確。老師講解正確的測量方法(第一次測量的結束處是第二次測量的開始,依次接著量)。

如幼兒測量的都正確,也請一位幼兒示範,教師加以解釋。

5、請幼兒反思剛才本組測量的方法是否正確,進行第二次測量驗證第一次的測量結果。

6、請每組推選一位幼兒介紹本組的測量結果。

7、提出問題,引起幼兒思考:為什麼測量的結果不一樣?(因為用的量具不同,有的長、有的短,量具越長(或大)測得的次數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測得的次數越多。

8、遊戲:找寶藏。第三次嘗試測量。

幼兒從摸箱裡摸出一張畫有寶藏地點的標記圖,根據圖進行測量,找到寶藏。

9、結束小結:今天我們學會了用各種工具進行測量,還知道了測量的結果和量具的大小、長短有關。除了今天用的量具外,還有哪些東西可以用來測量呢?小朋友回去後找一找、試一試好嗎?

【活動反思】

由於選擇的教學內容、《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學活動內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為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適宜行為:在第一個環節中,讓幼兒進行探索性測量,並根據自己的測量經驗進行討論,讓幼兒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說出來,起到了互相學習,互相借鑑的作用,而且個別幼兒的演示、教師的示範講解,使幼兒對正確的測量方法有了初步地瞭解。

不足之處:

1、幼兒人數較多,而空間有限,選擇椅子的高度來測量,讓孩子的視線受阻,活動不方便。

2、在我示範正確的測量方法時,選擇了和幼兒一樣的測量物件、椅子,由於空間受阻,因此做在後面及旁邊的幼兒觀察地比較不清楚。

問題:

1、如何選擇幼兒的探索物件、教師應發出怎樣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環節中欠缺充分的考慮。

2、教師是否必須選擇和幼兒同等的測量物件進行示範講解呢?怎樣選擇才能更好地考慮到每個孩子的視線呢?

對策:

1、可以讓孩子們選擇椅子靠背的邊作為物件進行測量,這樣既能讓幼兒的活動空間不會太窄,又有利於幼兒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線段,通過比較清晰的方法來進行示範講解?

測量中班數學教案篇4

活動設計背景

自然測量是學前班幼兒很感興趣的一項活動,什麼東西可以用來測量呢?這個有趣的問題會激起幼兒的好奇,促使他們開動腦筋,有步驟地去探索、去發現。結合我班幼兒對測量的特點:尚不能準確而又清楚地將第一次測量的終點作為第二次測量的起點。我設計了活動流程:猜測討論、嘗試和學習、分組操作、集中討論歸納。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測量活動,願意運用自然測量知識來解決所碰到的問題。

2、嘗試使用不同的測量工具,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討論、發現正確的自然測量方法。

活動準備

1、教具:直尺、小棒、粉筆。

2、學具:直尺、彩筆、記錄紙等若干、測量用的繩子、小棒、鉛筆、易拉罐等若干。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師幼互相問候;做遊戲(開火車)邊走邊數自己的步數,提高幼兒的興趣。

2、集體活動:

(1)以故事的方式匯入:植物王國在進行比高矮活動。

(2)引導幼兒猜測、討論,啟發幼兒說出可以用尺子來測量樹的高、矮。

(3)發散幼兒的思維:還有什麼當測量工具?

(4)教師出示準備好的一些測量工具、如小棒、尺等。請個別幼兒上來任意選一種工具來測量黑板上兩棵樹的高矮。

(5)教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上來演示幼兒的測量方法是否正確,師幼討論哪種方法出的結果更精確。

(6)教師分別講解並演示用小棒、直尺測量樹的高矮的正確方法和記錄方法。強調測量時要找準起點,沿邊線測量,第一測量的結束處是第二次測量的開始,測量工具要首尾相接。

(7)教師引導幼兒發現用相同的測量工具測量時,樹越高測量的次數就越多,樹越矮測量的次數就越少。

3、分組活動:

教師介紹分組活動的材料及活動要求. 第一組:用手或手臂來測量桌子、門、窗的長度和寬度,說說測量的結果並記錄下來。

第二組:用繩子、腳步量教室、黑板的長度和寬度,說說測量的結果並記錄下來。

第三組:用易拉罐、小棒、鉛筆、直尺等工具測量桌子、椅子、玩具櫃的長度、寬度和高度,說出測量和結果並做好記錄。

教師重點幫助幼兒掌握測量的方法。

4、交流小結:

(1)你測量了什麼?用什麼工具測量的?結果是多少?

(2)誰也是用這個工具測量的結果是不是一樣?

(3)生活中還有什麼可以作為測量工具?引導幼兒發現測量工具與測量次數這間的關係。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當中:

1、幼兒的興趣很高。在分組活動中,有個別幼兒還不是準確而又清楚地將第一次測量的終點緊挨作為第二次測量的起點。 經過教師的一再教導才掌握方法。我應該分兩個課時上。

2、基本能達到我預設的教學大綱,在動手操作中不僅能獲得知識經驗,而且還獲得學習方法和能力提高。

測量中班數學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能用回形針、吸管、雪花片測量小魚的長度,嘗試記錄測量結果。

2、瞭解物體的長短是相對的。

活動準備

課件、回形針、吸管、雪花片若干、卡片魚、記錄單若干。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圖,引發幼兒測量的興趣。

(1)出示課件。

師:夏天的池塘真熱鬧呀,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今天池塘裡舉行運動會,青蛙、大白鵝、小烏龜都來了,我們小朋友就做魚寶寶也去參加吧!大家想請我們小魚作裁判,願意嗎?

2、探索測量工具、測量方法。

(1)比賽開始前,先量一量魚寶寶有多長吧!

(2)你準備用什麼來測量?從哪兒開始量?

(活動實錄:幼兒一:我想用鉛筆。

幼兒二:我想用回形針

幼兒三:我想用牙籤。

幼兒四:用吸管。從魚頭開始量……)

(評析:孩子們都能想到用自然物來測量,可能看到老師為他們準備的操作材料才想到說的,但這並不影響活動效果,孩子們的表現慾望特別強烈。)

3、幼兒操作

(活動實錄:幼兒一:把回形針一個搭一個連在一起量。

幼兒二:量魚的周長。

幼兒三:雖然把回形針一個接一個,但沒有按一條直線量。

其餘幼兒的方法基本正確。)

(評析:本環節我沒有把測量方法拋給孩子們,而是讓他們自由探索測量方法,然後再糾正改錯。有的幼兒方法不正確在情理之中。)

4、請個別幼兒示範測量小魚。誰願意來試一試?讓我們看他量的對麼?有沒有從頭開始量?回形針之間連線的好嗎?

5、老師示範。

6、繼續操作

師:瞧,青蛙和龍蝦比跳遠,大白鵝和烏龜比游泳。比賽結果出來了,那誰是跳遠冠軍、游泳冠軍呢?請各位裁判,用吸管、雪花片量一量。把結果記錄下來。

7、展示測量結果

(1)誰是跳遠冠軍、游泳冠軍?

(2)為什麼同樣的長度,用不同工具量,結果不一樣呢?

:同樣的物體,用不同的工具測量,因為工具不一樣長,所以結果就不一樣。

活動延伸

1、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手、腳或者身邊的自然物作為測量工具,來測量活動室的面積、桌椅的高度。

2、玩“量身高”的遊戲。請幼兒兩兩結對,互相為對方描畫出身體的輪廓,然後再用回形針測量出各自的身高有多少個回形針的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