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數學測量教案8篇 "量體裁衣:數學測量課程設計"

本文主要介紹了一份針對數學測量的教案。該教案旨在通過實踐操作和課堂互動的方式,幫助學生提高測量技能和數學思維能力。同時,教案中還融入了現代科技手段,豐富了教學內容和形式,促進學生對數學測量的深入理解和應用。

數學測量教案8篇

第1篇

?綱要》中所說“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的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強調了幼兒園教育活動,尤其是數學教育活動必須迴歸於生活並與幼兒生活實際密切溝通,以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生活、活動中發現數學、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發展數學。而大班幼兒在思維邏輯方面也有了很好的發展,相對於空間、時間甚至數都有一定的基礎,本班幼兒最近迷上了長度測量,尤其是對自己和同伴身高是特別感興趣的,在開展了用刻度尺測量活動後,經常看到幼兒用班級刻度尺量量這,量量那,但班級刻度尺數量有限,一些幼兒就沒有刻度尺於是教師產生了自然測量的想法……

1.運用已有經驗,學習自然測量的方法並嘗試記錄結果。

2.通過記錄結果感知測量工具的長短與使用數量的關係。

活動重點:用自己選擇的測量工具進行直線測量並簡單記錄結果。

1.經驗準備:幼兒已有用一種工具進行同等長度測量的前期經驗。

教具:情景匯入ppt圖片、桌子、椅子、玩具櫃、測量結果表

1.師:小朋友們從圖上看到什麼了?(老師在擦桌子、小朋友的椅子、老師在搬玩具櫃等)

師:這些物品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物,那小朋友們知道我們平時吃飯的桌子、現在坐著的小椅子、包括放玩具的櫃子他們有多長多高嗎?

師:今天我為大家帶來了這些物品,想讓大家用這些物品為我們的桌子椅子進行下測量。

教師小結:每一次測量時候要將前一次測量的結尾處當作下一次測量的起點,而且要在每一次測量的結尾處做好標記,整體測量完要及時記錄。

3.幼兒自由分6組,(每兩組測量同一樣物品)選擇本組測量工具並領取測量結果表。

教師巡迴指導,啟發幼兒用“首尾相連”的方法,提示幼兒進行結果的簡單記錄。

分享各小組的記錄結果,集體驗證(教師肯定所有符合要求的測量方式,不給予好壞評價)

教師提問引導幼兒體會測量工具長短與使用數量的.關係。

師:小朋友們,張老師覺得你們都好厲害呀,突然我發現了個現象,每兩個組測量的物品是一樣的,可是因為他們測量工具長短不一樣,我們來看看結果,哪個用的多哪個用的少呢?這是為什麼呢?(教師幫助幼兒體會測量工具長短與使用數量的關係)

師:今天我們有趣的測量就結束了,運用測量我們知道了桌子、椅子和玩具櫃的長度、為我們棒棒的自己鼓鼓掌吧!這樣的方式可以用在生活中任何你想知道的長度測量中,小朋友感興趣的話,可以每天都測量一種物品哦!再見!

本次數學活動中幼兒興趣濃厚,特別願意自己動手操作去發現結果記錄結果,但是在結果表上記錄結果時教師觀察到有些幼兒不知道用什麼方法去記錄,還有些幼兒在測量時用了很多工具,導致結果不準確。但是整體來看幼兒在活動中還是學習到了自然測量的方式,理解了測量工具和使用數量的關係。教師下一步要重視幼兒填寫結果表或者操作單的能力,多開展類似活動。

數學測量教案8篇

第2篇

1、學習用自然物測量桌子等物體,知道測量的正確方法。

2、能表達測量結果,感知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的關係。

3、願意用自然測量的方法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簡單問題。

1、電話鈴聲響起,師以“接電話”形式匯入,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師:喂,您好!你是喜羊羊呀,你想買跟我們班一樣的`桌子,哦,等會兒我量好再告訴你!

師:我們要用什麼量?怎麼量呢?(老師這裡有繩子、紙條還有小木棍,我們用這些工具可以量出桌面的長度嗎?)一起來試試吧!邊量邊想自己是怎麼量的。

4、結合幼兒的回答,教師用ppt演示要測量的桌面的長邊。

師:好,剛才小朋友說了很多方法,誰願意來這裡演示一下,你剛才是怎麼量的?(幼兒演示)

師:找準起點,做上記號,移動工具,頭尾相連,不留空白,不能重疊,一直量到終點。數一數有幾個記號。

2)請幼兒兩人一組用小木棍量桌面的長邊,各自記錄在自己的記錄單。

師:請紅黃藍綠四隊代表彙報測量結果。用什麼工具測量桌面的長邊,結果是多少?

4)師幼共同小結:用同樣的工具測量出來的結果是一樣的。

1)請幼兒選擇另外兩種測量工具量桌面的長邊,並記錄測量結果。

師:如果用不同的工具測量桌面的長邊,結果會怎麼樣呢?我們再來試試吧!

師:剛才我們已經用了其中一種工具進行測量,還剩下兩種工具,請小朋友用這兩種工具分別來測量桌面的長邊,記下結果想想發現什麼祕密?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總表上記錄,引導幼兒觀察,思考為什麼測量結果不一樣?發現什麼祕密?

4)師幼小結:工具不同,結果不同,工具長,量的次數少,工具短,量的次數多。

師:你好,喜羊羊啊!我們小朋友幫你量好了,用三種不同的工具量結果不一樣,我把這三種不同的工具和量的結果都寄給你自己定吧。

幼兒:會一樣,因為我們的工具和測量的結果都告訴喜羊羊啦。

2、師:你們真聰明,現在我考考你們,不用自然物和工具,你能很快測量這個教室從門口到對面牆腳的長度嗎?(啟發幼兒用跨步和用手連線等方法)

第3篇

課本第78——79頁例2和“練一練”,練習十三第1、2題。

1、讓學生用分數乘法和減法解決一些稍複雜的實際問題(不超過兩步),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數學應用的意識。

2、發展思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

1、出示例2,問:從題中你知道了什麼?要我們解決什麼問題?

談話:為了使已知條件之間、條件和問題之間的關係更清楚,可以先畫線段圖。

教師一邊講解一邊示範畫線段圖的過程,學生和教師一起操作,完善線段圖。

2、問:要求女運動員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麼?在圖上指出來。

第4篇

1、讓學生經歷觀察、比劃、測量等學習活動,明確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使他們初步認識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並能掌握毫米與釐米間的關係,進行簡單的換算。

2、藉助具體的測量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發展估測意識。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學會與他人合作,從而獲得積極的學習數學的情感。

教師準備課件、米尺;學生準備書、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幣、一張銀行借記卡、小棒等。

1、複習米和釐米,引導學生用手勢來表示1米和1釐米各有多長。

2、估計數學書的寬和厚大約是多少,動手測量驗證。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來表示。設疑:關於毫米,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學生思考、交流)

②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重點探討“1毫米”有多長,請學生在尺上相互指指,從哪裡到哪裡是1毫米。再請持有不同意見的同學向全班彙報、交流。

揭示: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們把尺子用放大鏡放大,把1釐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邊介紹邊用課件演示)

然後,請學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長。

④請學生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教師準備1分硬幣、電話卡和銀行借記卡,請學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對“1毫米”的體驗。)

⑤引導學生用手勢來表示1毫米有多長,並談談自己的感受。 ⑥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單位。(學生舉例,教師提供一些資料)

提問:用直尺畫線段時需要注意什麼?如何畫出3釐米7毫米長的線段?

a、利用刻度尺先畫出3釐米的線段,再接著畫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輸出37毫米(3釐米=30毫米),然後畫線段。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引導,注意線段從“0”刻度開始畫和不從“0”刻度開始畫的畫法區別。

第1題讓學生根據圖示讀出刻度尺所測量的物體長度。明確先1釐米1釐米地鼠,不滿1釐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數,這樣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學生讀數,再指名彙報。

第2題讓學生先估算,再測量,然後集體訂正,指名說說理由。

以毫米為單位測量出每條邊的長度,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訂正。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學會了什麼?請你用手勢表示1毫米大約有多長。

米不是最大的長度單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如果你們有興趣,希望你們到書中或網上查檢視。

1、讓學生懂得測量不同長度的物體要用合適的長度單位,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並學會用其量物體的長度。知道1分米=10釐米、1米=10分米。

3、讓學生在學習中能主動求知,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加強與同學的交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並在學習中獲得自信。

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分米=10釐米、1米=10分米 。 教學難點:

師:誰來說說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長度單位? (米、釐米、毫米) 練習:請填上適當的長度單位。(課件出示)

質疑:一頭大灰狼長約8( ),學過的長度單位都不能用。8米太長,8釐米太短了。

師:當長度一個比1米小而又比10釐米大。用什麼單位來計量最好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分米)

講述:是的,用米表示太長,用釐米表示太短,於是人們創造了長度單位“分米”。人們把10釐米看作1分米。請小朋友拿出直尺,找出10釐米,這一段長度就是1分米。

1分米有多長?用手勢表示一下。(黑板上貼出1分米長的紙條) 提問:分米和釐米之間有什麼關係?

談話:拿出1米長的線,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用手中的線段與直尺比一比,相差遠的再調整一下。

交流:用線表示出2分米、5分米。說一說你是怎麼想的。

以分米為單位測測長為1米的木條,數一數1米中有幾個1分米,猜想米與分米之間的進率。 質疑:米與分米之間是什麼關係?

第5篇

數的組成是數概念教育內容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以往幼兒學習時,經常會出現機械記憶的情況,有些雖然開始關注孩子的操作但是多以“就事論事”地擺弄桌面材料為主,比較單一、乏味。新《綱要》中關於數學領域的目標定義為“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而保齡球就是孩子們生活中常玩的一個合作體育遊戲,整個活動以保齡球館為遊戲情節線索,以兒童思維發展的理論為依據,設計了三部曲:操作體驗——歸納提升——遷移運用,讓幼兒在操作中體驗快樂,積累經驗;在交流、歸納、提升中發現一些簡單的規律,在遷移運用中提升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

1、探索發現將數字10分成兩個部分時,可以有不同的結果,並能分出10的所有組數。

2、能夠在觀察的基礎上,分析比較多組分和記錄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並能用符號表示,體驗互換、互補關係。

3、在遊戲活動中鞏固10以內數的組成,體驗參與活動的樂趣。

1、引題:樂樂保齡球館今天開業了,你們想不想去嘗試一下?我們先來看看這張記分表,它能告訴我們什麼?

2、介紹規則:等會三個小朋友一組,請你們商量一下誰先玩,誰記錄,誰撿球,商量好了到老師地方領一張記錄表,請你看清楚記錄表的左上角是數字幾,就到幾號保齡球館玩。

教師提升:10個保齡球可以分成3個站著的和7個倒的.。3和7合起來是10。

師:在老師表格里面找不到的記錄你們還有嗎?是不是你們打保齡球的所有記錄都在這上面了?

師:現在請你們三個人一組將記錄表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一下,讓它有次序、很整齊、也記得牢、不會漏掉、也不會重複。

師:你們看這是什麼?(出示抽獎箱)抽獎時間到了!每個小朋友可以到抽獎箱裡摸一張獎券,請你們看清楚是幾元的獎券,每張獎券只能領兩種獎品,兩種獎品合起來的價格剛好是獎券的面額。

師:你拿的是幾元的獎券?你用這獎券領了哪兩樣獎品?

1.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能在對稱圖形身上找出對稱軸。

3.感受周圍事物的對稱美,提高審美意識、體驗創造操作的樂趣。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一些圖片給小朋友看,你們想看嗎?

你覺得這些圖片好看嗎?你發現這些圖片奇妙的地方了嗎?

2.教師小結:原來,這些圖案的左邊和右邊都是一模一樣的,像這種左右兩邊形狀、大小、顏色

(1)教師:那麼把這些對稱的圖形對摺,會怎麼樣呢?對摺後一樣齊的,我們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

(2)重合後,我們發現中間有一條折線,它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對稱軸”

(1)出示蝴蝶風箏、、面具(臉譜)、飛機等感知對稱,尋找對稱軸。

提問:它們對稱嗎?你從什麼地方看出它們是對稱的?對稱軸在哪裡?)

(2)為什麼人們要把這些東西造成是對稱的呢?看起來對稱的東西怎麼樣?

2.幼兒介紹自己的物品,說說為什麼自己覺得它是對稱的?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班裡的小朋友都很能幹,不但認識瞭解了對稱,還能自己動手摺疊對稱的圖形,

在我們身邊還有好多好多對稱的物品,今天我們也回家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是對稱的,

第6篇

1、感受並體驗遠近的含義,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和探究精神。

2、學習用目測、工具等方法測量遠近,並用表格的形式進行記錄。

3、初步感知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相對量工具不同,測得數量也不同,訓練思維性。

2、難點:理解測量的數量越多路線越遠,測量的數量越少路線越近.

水彩筆,表格每人一份。測量工具:硬紙條、繩子。線路圖。

1、師:動物王國裡即將舉行一場盛大的運動會,小動物們都在加緊練習比賽專案,準備在比賽的時候大顯身手。小兔、小猴、小貓、小狗將要參加的比賽專案是立定跳遠。立定跳遠你們會嗎?誰願意來試一試?

(1)每組請一名幼兒代表比賽立定跳遠,下面的小朋友當裁判。

(2)勝利的.幼兒跟勝利的幼兒再比一次。宣佈冠軍是×隊的小朋友。

2、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的物體,知道它們距離小朋友的遠近是不同的。

(3)教師小結:剛才我們都是用什麼方法知道物體離我們的遠和近呢?(引導幼兒說出用眼睛看到的)這種用眼睛看,可以比較出物體的遠近的方法我們叫做目測法。

師:運動會馬上就要開始了,小動物們也想邀請我們大二班的小朋友去觀看比賽。現在請小朋友坐好,我們要準備出發了。

1、(引導幼兒觀察桌面上的路線圖)師:去體育館的路有幾條路,

2、請幼兒觀察比較,哪一隊去體育館的路最近?哪一隊去體育館的路最遠?你是怎麼知道的?這種方法準確嗎?

3、(1)師:用眼睛看比較不出來的,我們還能用什麼方法來判斷路線的遠近呢?(請幼兒講講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繩子、積木等)今天,老師也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兩種測量工具,你們看看老師都帶來了什麼東西?(出示紙條和繩子)

(2)回顧測量方法:那我們用工具應該怎樣測量東西呢?(幼兒講述)先找準起點,沿邊線測量,用粉筆在工具的末尾做一個記號,然後再從這個記號接著量,中間不能留空隙 ,量一次數一次記住量了多少次。

(5)幼兒自選工具測量,老師巡視指導。提醒幼兒要把結果記錄下來。

(6)請幼兒坐好,檢驗幼兒測量的結果,教師小結。

師:今天我們都用了哪些方法比較物體和路線的遠近呢?(目測、工具測量的方法)我們生活周圍還有許多離我們遠近不同的東西,回去以後,小朋友可以用我們今天學過的方法試一試。

第7篇

我園自然的環境資源十分豐富,每到暖和的春季姑娘到來時,花兒競相開放,小樹披上新裝,孩子會在樹樁上玩耍,一旁的粗細不同的樹,更是孩子最親密的好朋友,不管是放學時還是戶外活動時,總看到孩子們興致勃勃的和幾個好夥伴玩著,有時候孩子們對季節引起小樹的變化都非常的感興趣,當然也有的孩子會問老師樹上的年輪,比較大樹哪個更粗壯,結合孩子們的好奇心,我們開展了本次活動。

1、通過自由探索,體驗多樣粗細測量,理解首尾相接的測量方法。

2、能完整講述自己的發現,通過活動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

絲帶、穿成串的回形針、水彩筆、記錄表若干,1—8的數字卡片,

(3)認識這些樹嗎?這些樹一樣嗎?哪裡不一樣呢?

3、教師小結:春天的小樹林很美,各種各樣的樹木,樹樁都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

出示1—8的數字卡片,教師:我們今天來玩一個遊戲“誰粗誰細”,在玩遊戲前我們得先邀請樹林裡的一個好朋友,可以是一顆樹也可以是一個大樹樁,請兩個小朋友為一組,拿著一張數字卡片,選擇好了就將數字卡片貼在上面。

(1)教師提問:a、它們一樣粗嗎?你怎麼知道不一樣粗?

(3)師幼小結:目測的方法非常不錯,不過不能比較出粗多少,細多少。

2、、幼兒集體操作:探索找出比較粗細的多種方法,感知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的關係、

a、教師提問:有什麼的方法能比較出粗多少,細多少呢?

b、請幼兒找一顆樹探索粗細測量的方法,教師在一旁指導。

(2、)運用身體不同部位測量,初步感知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的關係

a、教師提問:你找到了什麼方法能比較出粗多少,細多少呢?(用手量的方法)

c、教師提問:他是怎麼量的?手指兩端伸到最長了嗎?

d、引導幼兒將手指兩端伸到最長再次測量,其他幼兒數測量結果。

f、教師小結:兩次測量時手的長度不同,測量次數不同。

i、教師小結:原來同樣量這棵樹,我們手的長度不一樣,測量的次數也不一樣,這個方法不能比較出粗多少,細多少。

(2)幼兒體驗用雙手環抱的方法,感知測量工具與結果的關係。

a、教師提問:還有什麼的好方法能準確比較路段的長短呢?(雙手環抱)

e、教師小結:原來同樣量這棵樹,我們胳膊長度不一樣,測量結果也不一樣,這個方法不能比較出粗多少,細多少

(1)出示測量工具,幼兒體驗工具測量,學習使用工具測量的方法、

a、師提問:(a)我們還可以用什麼辦法能比較出粗多少,細多少?

b、教師小結:原來測量工具有這麼多,捲尺、毛線等等,都可以幫助我們進行測量、

c、出示絲帶、穿成串的'回形針,師提問:(a)這是什麼?

d、幼兒集體操作:探索用絲帶、穿成串的回形針測量小路的方法,教師巡迴指導。

e、教師請幼兒講述、示範自己找到的測量方法。(一段絲帶連一段絲帶量、用手指做標記量……)

f、教師總結幼兒找到的方法並正確示範:翻轉的測量方法。

翻轉的方法:測量時要從起點開始,頂端對齊,末尾翻轉到另一端,記住保持是一條直線,收尾相接,末尾翻轉到另一端,保持是一條直線。

(2)幼兒集體操作:兩人一組合作測量,記錄測量結果。

a、教師:現在兩個小朋友為一組,分別用絲帶、穿成串的回形針量一量一個路段,看一看有什麼不一樣!

b、幼兒兩人一組合作測量一個路段,記錄測量結果。

(3)教師小結:樹木是人類的朋友,保護樹木要靠大家來完成,我們可以種植小樹苗,給樹苗澆水、施肥、捉害蟲、修剪葉子,不亂折樹枝,不爬樹等方式保護樹木,為了增強大家的環保意識,我們國家就將每年的3月12日做為中國植樹。

幼兒和樹樁繼續玩“誰粗誰細”的遊戲,進一步學習運用工具量直徑比較物體粗細的方法。

第8篇

生活中,在測量長度或質量時,有時往往不需要得到精確的結果,即使需要精確的結果,也要先做一個恰當的判斷,已確定所使用的測量工具。下面為大家分享了數學《測量》教案,一起來看看吧!

2.初步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概念;

掌握1釐米的實際長度和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刻度尺一把,5釐米的紙條,圖釘,稜長為1釐米的小正方體,別針,花生。

刻度尺一把,三角尺,一根繩子,新的鉛筆一支,較長的紙條,一角的硬幣。

提問:你能說一說你的課桌有多長嗎?你知道你的數學課本有多長嗎?(提示:左、右小組分開測量。可以用你有的東西比一比,測一測)

(1)在剛才的實際測量當中,有的同學說數學書有5顆別針那麼長,有的同學說數學書有4個三角形那麼長,有的同學說數學書有2把小刀那麼長。

師:為什麼我們都是測量的同一邊量出的結果不一樣呢?

(2)實際生活中人們用不同的測量工具也就是用不同的長度單位測量,這會帶來交流的不方便,那麼我們需要統一的長度單位,你知道有那些嗎?

(1)我們要測量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尺來量。請同學們拿出直尺,觀察一下,直尺上有些什麼?(大小刻度、數字、釐米)觀察這把直尺,它的每兩個刻度之間是多長?(1釐米,也就是說直尺以1釐米為單位。)

(2)今天我們來學習量比較短的東西時,用“釐米”做單位。

二.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建立1釐米的長度概念

1.介紹1釐米:那麼你知道1釐米是多長嗎?請你用直尺上表示出來。

首先找到刻度“0”,從刻度0到1,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釐米。

(2)請你刻度尺和圖釘的長比一比,圖釘的'長大約是1釐米;

(3)請你用刻度尺比一比自己那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釐米;

3.觀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從刻度“0”到哪兒是2釐米長嗎?(從0到2)從刻度“0”到哪兒是3釐米長嗎?(從0到3)也就是說,從刻度“0”到幾,就是幾釐米。那麼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釐米?

(1)這有一張紙條,你知道它有多長嗎?小組討論、操作測量紙條的長度。

介紹:量物體的時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就長几釐米。

(1)測量同桌準備的紙條,看一看它們分別長多少釐米?量的結果寫在紙條上,同桌檢查。

(2)量一量你帶來的新鉛筆長多少釐米。看練習一的1題中鉛筆的長度,筆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麼量它的長度呢?利用三角板來卡一卡的量。

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是( )釐米。(取整數)

1.如果有些東西兩頭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麼量出它的長度呢?例如花生的長度和1角硬幣的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