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剪月亮教案6篇

教案在完成的時候,老師務必要注意與時俱進,優秀的教案是可以讓我們的課堂更加順利的開展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剪月亮教案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剪月亮教案6篇

剪月亮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對月亮船轉動的現象產生探究的興趣。

2、觀察發現不同大小的月亮船向下轉動時速度不一樣。

活動準備:

每桌一盆水,籮筐一個,抹布一塊,墊板每人一塊,大小月亮船人手各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月亮船”,引題激趣。

師:看看我手裡拿著什麼?它像什麼?(月亮、香蕉、小船等)為它取個名字——月亮船。提問:你能想個方法讓它動起來嗎?二、出示墊板,學玩遊戲。1、師:如果我把月亮船放在墊板上會怎麼樣呢?請你用科學家一樣的小眼睛仔細看哦!教師演示月亮船的操作方法,一邊操作一邊講解:

第一步:用月亮船的底部去盆裡沾一下水,不要太多第二步:把月亮船放在墊板上第三步:搖晃墊板,讓月亮船動起來

2、請幼兒複述操作步驟,以起到加深鞏固的作用。

並提出要求:1、正確操作的方法2、注意沾水不要太多,不要浪費水。3、師:今天我們都來做一個小小科學家,現在請你去試一試,把你的發現藏在心裡,待會告訴我。三、幼兒分組第一次嘗試,教師巡迴指導重點指導幼兒正確的操作方法。

四、第一次分享實驗成果

1、師:你們發現在玩的時候,月亮船是怎麼轉的?你是怎麼讓它轉起來的?月亮船朝哪個方向轉?

(教師用粉筆在黑板上畫月亮船轉動的簡筆畫)2、出示大月亮船,請幼兒猜測提問:把2個月亮船放在同一高度,一起往下劃,哪個會劃得快?為什麼?

提出要求:1、每人一個大月亮船,一個小月亮船,各沾一點水放在墊板上,放的時候注意請你放在同一高度往下劃,2、注意桌子上的水,不要撒出來。

五、幼兒再次嘗試,教師巡迴指導教師重點指導把月亮船放在同一高度一起往下劃

六、再次分享成果

1、師:你又發現了什麼?你是怎麼解決大船動的時候小船不動的問題?

2、教師驗證,得出結論:大船劃得快提問:為什麼大船比小船劃得快?你知道為什麼要再墊板上放點水嗎?3、教師小結:因為大船大,身子重,水拉不住它,它的速度就很快。小船小,身子輕,水一下子拉住了它,它的速度就慢了。(教師可用簡筆畫再次表現發現的成果,幫助幼兒更具體地認識和掌握)七、經驗拓展師:月亮船還有很多不同的玩法,我們一起去教室再玩一玩吧!

剪月亮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及小實驗,深入理解故事情節;

2、知道遇事多動腦筋;

3、學習詞語“倒影”,能清楚完整不離題地回答問題。

4、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5、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重點難點

重點體會猴子們撈月亮前的表現,這故事說明了什麼問題。

活動準備

1、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錄音。

2、每桌一盆水,一隻手電筒。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幼兒對中秋節的回憶。

“昨天是什麼節日?”

“你是怎樣過中秋節的?”

“中秋節的月亮是什麼樣的?”

二、講故事《猴子撈月亮》

三、當講到“老猴子說:‘快想辦法把月亮撈上來’時,停止講述,提問:

“你猜猜他們是怎樣撈月亮的?“(想各種辦法)

“月亮撈上來了嗎?為什麼撈不上來?”

四、小實驗

用手電筒當月亮,水盆當井,並讓幼兒觀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麼樣的?用手去撈,‘月亮’變得怎麼樣了?”使幼兒感知水面很平時,“月亮”是圓圓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紋,影子就碎了。

五、教師接著把故事講完,提問:

“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小猴子在井裡發現了什麼?”

“它們用什麼方法撈月亮?撈到了沒有?為什麼撈不到?”

“最後,老猴子一抬頭,看見了什麼?它對小猴子說了什麼?

“聽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六、欣賞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用孩子們喜歡聽故事的形式開展,這樣極大的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在揭示故事所講的道理時,我沒有直接給孩子們說出答案,而是讓孩子們自己悟出道理來。特別是小組進行試驗這一環節,幼兒開心得不得了,對“水中成像”也有了深刻的認識。

小百科:猴子是三種類人猿靈長目動物的成員,靈長目是動物界的種群,猴子一般大腦發達,眼眶朝向前方,眶間距窄,手和腳的趾(指)分開,大拇指靈活,多數能與其他趾(指)對握。包括原猴亞目和猿猴亞目。

剪月亮教案篇3

內容與要求:

1、瞭解故事的主要情節,按故事的對話線索尋找答案。

2、初步瞭解長城、喜馬拉雅山被稱為世界之最的原因萌發對祖國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月亮船圖畫書、長城、天安門、喜馬拉雅山的照片或錄影。

指導要點:

一、看蒲公英畫面,引出故事

1、觀察畫面,說說這是一朵什麼花,它有什麼特點?

2、師:有一次,一朵小小的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很遠的地方,發生了什麼事?

二、聽故事第一部分

1、蒲公英為什麼不停的哭?它的家可能在哪裡?

2、跟著故事中蒲公英媽媽說話的線索:世界的東方,世界最大的海洋,最高的山、最寬闊的廣場、最長的城牆,推測蒲公英的家可能在哪裡?

三、聽故事第二部分

1、說一說仙女對蒲公英說些什麼?世界最大的海洋,最高的山、最寬闊的廣場、最長的城牆叫什麼?

2、觀看照片或錄影:喜馬拉雅山、長城、天安門

3、觀察比例圖

圖一:感受了解喜馬拉雅山的高

上海的景點東方明珠進行比較(喜——8848米,東——468米),是19個東方明珠疊加起來

圖二:感受了解長城的長

為什麼叫萬里長城?(長城有12萬多里長,所以得名“萬里長城”)

四、閱讀圖畫書

1、和老師一起邊看圖邊講故事

2、思考:蒲公英還能告訴大家它的家是怎樣的?聯絡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我國的名勝古蹟、著名建築等。

剪月亮教案篇4

這個活動包含了欣賞、理解、朗誦和創編詩歌幾個環節,糅合了音樂、美術以及遊戲等多種元素,初看似乎結構合理,幼兒也可能會“念”這首詩歌,但仔細讀了幾遍之後,我產生了幾點疑惑,感受到設計者在新的教育理念(重視幼兒的經驗、感受、體驗)和傳統的教育慣性(重視記憶)之間掙扎,對小班教案《太陽和月亮》的幾點疑惑。

疑惑一:以“為太陽公公、月亮阿姨找朋友”活動引導是否需要。是否適宜?

關於“找朋友”部分,教師的意圖是激發幼兒的已有經驗,使幼兒初步瞭解詩歌內容,幼教之友《對小班教案《太陽和月亮》的幾點疑惑》。可是這個環節是否需要?目標是否達到?達到的方式是否合適?有沒有更好的方式?

我們首先要注意設計者的預期與幼兒的經驗是否相符,即幼兒眼中的白天是否就是那麼熱鬧,夜晚就是那麼安靜?教師不斷地“引導”。從喜歡“熱鬧”“安靜”的角度提問太陽公公與月亮阿姨的朋友是誰,嘗試引出詩歌。但顯然幼兒只有說出詩歌裡所說的事物才是正確的,因為與詩歌內容相關的圖片是教師準備好的。這樣的一個匯入過程與直接呈現詩歌相比,既費時又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認為並不合適。

疑惑二:是感受體驗還是記憶?

活動目標中清楚地寫著“感受”“體驗”,而非“記憶”“背誦”,但事實上,原方案大多數環節都是為了讓幼兒記憶、背誦這首詩歌,而“感受”“體驗”這兩個目標已被削弱、掩蓋,進而流失。這是幼兒園詩歌教學活動的通病。

疑惑三:有表情地朗誦是否應該成為詩歌教學的一個目標?

原方案在目標中提到“學習有表情地朗誦詩歌”,在過程中也有教師示範朗誦的環節。“示範”顯示出教師強烈的“教”的意識,甚至連幼兒表達情緒的方式也“教”。孩子如果真正能夠“有表情”地朗讀詩歌,那是因為孩子通過欣賞真切地體驗到了詩歌所表達的情感。這時孩子的表情是真實自然、發之內心的,完全不需要教師“教”。

剪月亮教案篇5

設計背景

?月亮船》是大班主題《我是中國人》中的一個精彩奇妙的故事,把蒲公英坐在月亮船上所見的祖國秀麗山河,通過與仙女的對話,讓幼兒瞭解中國的四個世界之最,將知識的傳授轉變為藝術感受,讓幼兒體會到祖國的偉大,產生自豪感,故事具有一定的常識性。

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瞭解我國的世界之最,並能用語言表述。

2、瞭解祖國秀麗山河,激發幼兒的愛家鄉、愛祖國的熱情。

3、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4、引導幼兒在故事中學習,感悟生活。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讓幼兒瞭解我國的這四個世界之最,並用語言進行表述。

活動難點:注重愛國情感的激發。

活動準備

1、幼兒圖畫書《月亮船》;

2、哭泣的蒲公英圖片一張;

3、四個世界之最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出示蒲公英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出示蒲公英哭泣的圖片。

提問:這是誰?他怎麼了?蒲公英為什麼哭呢?教師引導幼兒自主猜測。

2、那讓我們一起聽故事《月亮船》吧。

二、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聽故事錄音,完整欣賞一遍故事。

問題:蒲公英為什麼哭了?蒲公英看見了什麼?蒲公英的家在哪裡?

2、幼兒回答後教師歸納,然後集體學說:我的家在世界的東方,那兒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洋,那兒有最高的山,那兒有最大的廣場,那兒有最長的城牆。

3、仙女告訴蒲公英什麼了?

通過討論,讓幼兒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瑪峰,最大的廣場是天安門廣場,最長的城牆是長城。(教師相應貼上四大世界之最的圖片)。

4、聽故事錄音,完整欣賞故事。

鼓勵幼兒跟學蒲公英和仙女的對話部分,強化幼兒對中國幾個重要特徵的認識。

三、感受祖國真偉大

1、問題:小朋友,蒲公英的家在中國,那你們的家在哪裡呢?(中國)

2、我們的祖國出來蒲公英剛剛提到的那些地方外,還有很多漂亮的地方,小朋友你去過哪裡呢?知道哪裡呢?說出來給大家聽聽吧。

幼兒自由發言加深幼兒對祖國美麗風景的印象,激發幼兒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3、教師把幼兒圖畫書《月亮船》分給幼兒,幼兒看著書本,跟著故事錄音學講故事。

教學反思

一、設定懸念,激發學習慾望

在活動一開始,我出示蒲公英圖片,設定情境,猜測蒲公英為什麼哭了,感受到蒲公英傷心難過的心情,讓幼兒不由自主地替蒲公英擔心,引起幼兒情感的共鳴,激發幼兒幫助蒲公英的願望。懸念的討論,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同時激發幼兒關心他人的情感,把孩子引入積極思考的氛圍中。

二、尊重幼兒,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

整個活動中,我採用的是一種視、聽、講結合的方法,引導幼兒理清故事脈絡,理解故事內容。注重提問的啟發性、開放性與各問題彼此之間的銜接,對於孩子的迴應給予積極的應答,及時整理幼兒的回答予以適當地提升,組織幼兒討論、與教師交流,幫助幼兒更積極、主動地學習。小朋友們也都能積極參與活動,願意大膽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動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如:“蒲公英迷了路,急得哭了起來。”一開始我沒有注意到這一情感要素,只是一帶而過。其實,我們可以讓孩子結合自己的經驗,換位思考,如果你迷路了,你心裡會怎樣?自然而然地讓幼兒體驗到迷路的那種害怕、緊張、難過的心情,進而感受到蒲公英的無助和傷心,然後再自然地匯入接下來的故事。在最後環節,讓幼兒說說自己祖國有什麼美麗景色,孩子們經驗不足,迴應很平淡,只有幾個孩子知道一些景點。如果改為請孩子們談談自己家鄉有哪些美景,對他們而言,家鄉才是熟悉的,貼近他們生活,應該選擇幼兒會說,有話說的話題。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剪月亮教案篇6

1、活動目的:

1、使幼兒知道月亮時圓時缺,引起幼兒觀察月亮的興趣。

2、學習詞:量、衣裳、可惜。

2、活動準備:

月亮不同時期的圖片實物投影儀

3、活動過程:

1、提問引起幼兒興趣:在晴朗的晚上,天上回看見什麼呢?

(月亮、星星)月亮是什麼形狀的?

2、教:月亮姑娘她很愛美,一直都想穿上美麗的衣裳,可是怎麼也沒辦法,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怎麼回事呢?

3、教師講述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邊講邊出示圖片。

4、在講完以後,請小朋友想一想,為什麼月亮姑娘的衣服一直都穿不上呢?

(因為月亮每天都在變化,所以穿不上)

5、複述故事,聽完以後討論:小朋友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月亮姑娘穿上美麗的衣裳呢?請小朋友開動腦筋想辦法。

6、活動延伸:可以給小朋友講一講月亮為什麼會有陰晴圓缺,太陽地球和月亮的關係又是什麼樣子的。

(月亮其實是地球的一顆衛星,它圍繞地球旋轉,白天看不見它,因為太陽太亮了,晚上看不到太陽的時候才會看見它,它反射的是太陽光,有的時候地球的影子遮住了太陽光,所以我們看到的月亮時圓時缺。)

標籤:教案 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