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中美術教案模板剪紙6篇

教案是老師為了掌握課堂節奏事先編寫的文字材料,教案在完成的時候,教師需要考慮聯絡實際,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國中美術教案模板剪紙6篇,感謝您的參閱。

國中美術教案模板剪紙6篇

國中美術教案1

教學內容:國中美術實驗教材第二冊第二單元《春天的暢想》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欣賞、感受、解讀、品味春天,讓學生喜歡春天,讚美春天,更加熱愛我們的大自然。以至讓學生珍惜他們這人生的春天。

2、認知目標:通過學生討論,觀察、品味自然景象與藝術品,欣賞課件中春天的影像,讓學生表述春天,瞭解春天的資訊,感受春天的生機。

3、技能目標:能夠用語言表述春天,用畫筆或電腦描繪春夭,用雙手剪裁出春天,用心靈感悟、昇華春天。

重點和難點:

重點:讓學生討論、聯想,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春日景象,弄懂自然美和藝術美之間的關係。

難點:瞭解美術作品中的春天,同時讓學生運用具象或抽象的形式來描繪他們心中的春天。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2分鐘)

師:同學們,現在我們置身在一個什麼季節裡?

生:春天。

師:在這個春天的季節裡,就讓我們一起來放飛想象的翅膀,去感受著天、體驗春天、探究春天好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春天的暢想》活動一:感受春光,瞭解春天。(板書)

二、師生活動(12分鐘)

師:春天來了,我們的周圍正悄悄地變化著,大自然正沐浴在春的懷抱裡,請欣賞螢幕錄影(展示課件一,關於初春的景象)。

學生欣賞,教師適時地做著解說。

看完錄影後,師問:“同學們,根據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誰想說一說,春天裡大自然出現了那些變化,那些徵候?大家可以放飛想象,到大自然中去尋找答案?”(同學們討論回答……)

師:剛才說的是同學們看到和想到的自然景象,大家都是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的,非常好,同學們再想一想:你學過或閱讀過哪些描寫春的文章,作家是怎樣描寫春的,能否舉上一兩個例子。給大家兩分鐘時間討論、思考,看哪一個同學說得。

請舉手的學生回答,教師要不斷鼓勵大膽發言,表揚回答有個性的同學,鼓勵不敢舉手的同學參與進來。抓住切入點朱自清的《春》,看作家是如何描寫春的,讓學生體會春的音韻……

師:同學們想一想:對於春的暢想、讚美,還可以通過哪種形式來抒發?

生:用歌唱形式。

師:對極了,掌聲鼓勵。我們知道有那些歌唱春天的歌曲?

生:《小燕子》《春天在那裡》《春之歌》《春天來了》《春天的故事》……(同學們爭先恐後地數說著。)

師:同學們回答得非常好,我們班不乏會唱歌的同學,哪一個同學起來唱一首你喜歡的關於春的歌曲?

這一環節,學生出於害羞等原因,不敢起來唱,教師要動員、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大膽表現。學生起來唱,老師首先參與進來,雙手打拍合唱,號召全體同學應和。課堂掀起了高潮。

師:剛才我們從文學、音樂兩方面暢想了春天,那麼畫家又是怎樣來表現春天的呢?展示課件如下:

七嘴八舌:

欣賞課本中的美術作品,作品都是用什麼形式來表現的?

通過欣賞討論美術作品,想一想,自然和藝術(美術)有什麼關係?

師:首先讓我們來看第一個問題,請同學們欣賞課本之後回答。

生:中國畫、油畫、水粉畫、水彩畫、鉛筆畫、蠟筆畫、年畫、雕塑、剪紙……

教師及時鼓勵、表揚回答積極的同學。

第二個問題難度較大,讓同學們討論,發揮集體的智慧。如若還不行,教師可提示如下:我們都喜歡看電視,有時看到辛酸處,我們也跟著主人公傷心、流淚,這是為什麼?主人公的遭遇在實現生活中有沒有?“有”也就是說,劇中的情節現實中是有的,它是取材於生活中的。這樣同學們肯定能夠明白:藝術來源於自然,取材於生活,藝術美是對現實美的集中概括。

通過這樣的探究,討論,提高了學生的審美素養。

通過對美術作品表現手法的瞭解,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所掌握的技巧去構思、表現心中的春天。這是本課的難點所在,為了很好地克服難點,教師即興表現幾個春的小品。教師示範國畫和水彩畫,教師邊示範邊講解。要提示學生:春天的主要色調是什麼?為下一節課做好鋪墊。

學生欣賞,領略一下表現手法,加強了教學的直觀性。但要提示學生,不要被教師的示範框住思維,目的是發揮個人所長、個人風格,體現個性。

三、自主與合作練習(18分鐘)

師:好,下面我們按自願原則,組合小組,也可自己個人一組,用你們自己喜歡的手法、形式、去表現你心中的春天。

展示深件:

各顯神通:

通過自由組合,討論交流,小組成員間達成共識,確定意圖和主題,用國畫、水彩、兒童畫、剪紙等手法進行表現練習。

師:如果你能自己獨立完成更好,我們鼓勵電腦繪圖好的同學到前面講臺的電腦上一顯身手。

教師巡迴指導,走進學生當中,與學生一起探討,一起表現,並且隨時幫助學生解決疑難,鼓勵大膽創新。

四、合作評價與探究(6分鐘)

請完成作品的小組的同學到前面解說自己的創意,並且把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其他各級同樣如此,最後請同學們相互討論,各抒己見,互評作品,讓學生暢所欲言,都參與進討論中。並且讓他們提出改進意見:你認為怎樣修改會更好?這樣綜合同學們的意見,發揮集體的智慧,供各小組參考、修改、提高。(作業中有鉛筆畫,國畫,彩筆畫,剪紙,等等。)

五、小結及拓展(2分鐘)

教師用激勵讚賞的語言總結、表揚。最後拓展: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季節,充滿希望的季節,在座的同學們,正值人生的春天,希望的春天。

最後提出要求,讓學生們回去以後把作業整理好,按時上交。

借用時節,開門見山,直接匯入課題。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以學生生活經驗為切入點。這裡把學生的思維帶到大自然中去。

讓學生聯絡到自然,這個問題一個學生很可能回答不全,讓其他同學補充,儘量調動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

通過學生討論、回答,聯絡文學,體現課改的整合意識,豐富擴大了知識面。

與音樂整合,合拍應唱,使每一個同學都參與進來,培養參與意識,更有助於活躍課堂氣氛。

通過學生回答,也讓他們瞭解了繪畫的幾種表現形式。

集體討論,探究,發揮集體的力量。

教師示範是必要的,“雙基”不能丟,但不能以此侷限學生的思維,要張揚個性,允許叛逆、創新。授人以魚,不如投之以漁。

體現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可自己畫,集體畫,小組畫,電腦畫等,發揮個人所長,運用自己喜歡的形式來表現,百家爭鳴。

自評、他評、師評、集體評,評價中有合作、合作中有探究,開發了知識的縱橫度。

昇華春天,拓展知識面。

國中美術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欣賞,使為學生對外國風景畫、靜物畫產生和發展概況有初步認識。瞭解印象派及後期的風景畫、靜物畫的繪畫風格和藝術特色。

2、技能目標:通過欣賞和評述等教學活動,增強學生參與意識,培養學生合作、互動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分析評述美術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標:外國風景畫、靜物畫作品欣賞活動中感受藝術家敏銳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表現手法,培養學生領悟與感悟外國風景畫、靜物畫的所表現美的能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創造目標、: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能夠形成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欣賞評述美術作品的能力,自主建構分析作品的系統認識。

教學重點:

①讓學生了解如何表現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美,自然風光與藝術的關係以及與情感世界的關係。

②認識17世界荷蘭風景畫、靜物畫技藝的嫻熟已達到可以亂真地步,在西文藝術有著重要的地地位是歐洲近代風景畫、靜物畫的重要階段。

教學難點:

①如何讓學生領會常態的自然風光和日常靜物與畫家們的風景畫、靜物畫之間的區別,提高對風景畫、靜物畫所表現的自然和生活之美的感受能力。

②如何引導學生對分析美術作品有初步的認識。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準備圖片、製作課件、藝術家生平

學生準備:在網上搜集相關圖片和資料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分組討論:

1、上學期的第一課學習內容是什麼?

2、賞析了哪些美術作品?作者是誰?

3、這些美術作品的美在哪裡?

4、當初看了美術作品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的什麼?

二、小組彙報(略)

三、教師小結引入新課:

上學期賞析的外國風景畫、靜物畫屬現實主義繪畫,所描繪的是我們身邊的自然風光,是在現真實,有整齊、整潔之美,看了以後有身臨其境的之感,畫法細膩,形象逼真,有照片的效果。面本學期的第一課我們繼續賞析外國風景畫、靜物畫(二),另一種選擇……

四、學習新課:另一種選擇

1、播放課件

2、賞析印象派作品(討論)

①畫家選擇了什麼?

②這時畫家追求什麼?

③他們所畫的作品是真實的嗎?

④我們如何理解《日出酚∠蟆返惱媸擔?/P>

⑤畫家為何選擇在船上畫睡蓮?

⑥小結:

印象畫派所選擇是表現真實,追求的是某一時刻的光色效果,強調室外寫生,講究筆觸。

3、點彩派作品賞析討論(播放課件)

①點彩派和印象派在表現手法上有什麼不同?

②點彩派和印象派有什麼相同之處?

③點彩派和印象派在效果上的什麼不同?

④小結:

點彩派在表現效果上強調工整,技法上採取的是“點”它和印象派要比都上追求光色效果,強調環境色的作用。

4、後印象派作品賞析討論(略)

5、立體派作品賞析討論:

①立體派和前面的各畫派相比,它的特點是什麼?

②從兩幅範畫來看你能看出什麼?

③樹葉的形象能看出來嗎?

④立體畫派追求的是什麼效果?

四、課堂小結:

1、分組討論:

①外國風景畫、靜物畫發展過程中什麼?請你描述一下。

②從外國風景畫、靜物畫發展過程可以看出什麼?舉例說明。

2、分組闡述

3、教師小結(略):

國中美術教案3

課程分析:

本課程為我區美術名師工作室嘗試開發的校本課程,在我區翰文學校育才分校國中階段嘗試實施,進行學習,並希望能通過本區工作室的影響力,最終來輻射我區部分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從而促進美術活動的開展,提高美術學科的影響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學科的興趣。課程內容以湘版教材七年級《第五課喜慶吉祥的民間美術》為依據,來進行的一個課程延伸性的探究。課程主要圍繞民間藝術扎染的製作方法來進行展開,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不同的扎法,簡單瞭解扎染藝術的歷史,瞭解扎染藝術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並通過嘗試手工製作,感受扎染藝術的魅力,從而體會我們祖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感受我國博大精深的民間藝術魅力。

學生分析:

本課教學選擇七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演示,主要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學生,已經能夠把扎染的一些技法過程用手指靈活的製作出來,在思維上,他們剛進入國中,很多時候還保留著國小孩子思維的活躍性,不會受到太多的思維固式,這樣他們能更加大膽的表達出自己的創新和想法。可以認識到中國民族傳統工藝美術扎染。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簡單瞭解扎染藝術,知道扎染的製作方法,嘗試完成一件扎染作品。

2、過程與方法:可以嘗試合作來完成一件作品,也可以通過創新嘗試一些新的扎法,通過逐步瞭解扎和染過程中一些細節的把握,從而能形成不一樣漸變效果的作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了解和製作扎染的過程,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體會成功的自信心。同時,感受中國深厚的民間文化藝術,體會了藝術服務於生活的終身實用性。

教學重點:

能夠製作一副扎染作品,瞭解扎染藝術。

教學難點:

嘗試一些新的有創意的扎法,並完成效果好的作品。

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法

教學準備:

1、扎染作品

2、扎染染料、冷染劑、木夾子、皮筋、線、針、一次性手套、盆子、手帕、揹包、圍巾、布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佈置:一副玻璃裝框的扎染布、一個靠枕、

一個揹包、掛起的紮好的包、扎染的手帕、

1、播放音樂,同學們進入教室,請同學們看一看、摸一摸。

2、上課

開啟小禮物

在你開啟的時候,你要關注2個小小的問題:

你是怎麼樣把他開啟的?開啟後有什麼感受呢?

像這樣把織物部分結紮起來進行染制,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我們叫做扎染。

今天歡迎各位老師和同學們來到我們的扎染工作室和我們一起走進民間美術——魅力扎染

音樂+扎染作品背景

二、初步感受扎染

1、一起欣賞生活中的扎染

圖片和實物

2、扎染的美在哪裡?

師:扎染的美正如剛才同學們的開啟過程一樣,每一次開啟都有不一樣的驚喜,她體現一種獨特的變化美和痕跡美,同學們想知道這麼美的藝術品是如何製作的麼,請看

三、學習扎染的製作方法

1、師播放視訊

2、扎染的工具

3、扎染的步驟是怎麼樣的呢?

師總結:扎染步驟:折、扎、染、展示

微課

四、折法體現變化美

1、討論折扎的方法。

同學展示

師總結:橫條紋的扎法

圓形放射紋的扎法

2、我們來欣賞一下不同的扎法不同的作品。

圖片展示扎法和染的規律

五、自主學習

1、完成學習任務單

討論學習

總結學習任務單

六、扎染的不同方法

師:除了我們常見的捆紮法還有夾染法和縫製法。

圖片

七、複習美術色彩知識

色彩的色相、明度、純度、

我們一起來複習一下同類色、近似色、互補色

八、實踐製作

請同學們嘗試扎染一塊手帕。

我這裡有一個揹包和二條圍巾,有沒有同學想挑戰一下實物的?

九、瞭解扎染的歷史文化

1、扎染已經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至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我國最有代表性的是白族的民族扎染,古老扎染的染制方法要經過印花、扎花、染色、晾晒的過程。扎花是需要用針帶筆進行縫製,染色有冷染和熱然,每染制一次需要拿出晾晒,然後再染。一件作品大約需要染制十來次。

現今,這種古法染制的師傅越來越少了。需要把這種文化傳承下去。

十、作業展示與點評

1、把作品用圖釘按到我們的前面KT板上

2、請你來說說:你對自己的作品滿不滿意,有什麼更好的設想?

3、師和同學一起說說自己喜歡的效果。

十一、總結

1、師:今天我們製作了一副扎染作品,感受了扎染藝術的魅力,我們學習了這一課,希望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加入到我們社團中來,更好的傳承民間扎染藝術。

2、下課

國中美術教案4

一、教材分析 《蒼松翠柏》

本課《蒼松翠柏》的教學內容是重點學習寫意中國畫的傳統技法。以樹的畫法為媒介切入教學,進入到傳統國畫藝術中程式化表現方法的學習,《蒼松翠柏》嘗試引導學生運用中國畫工具進行水墨寫意的初步表現,並指向樹、石組合的山水畫寫意小品練習。教材從中國畫以鬆、柏表現所傳達的情感入手,設定以物寄情的情境氛圍,強調山水畫中樹木、山石內蘊的人文精神。通過鬆、柏等繪畫作品所傳達的不同精神寓意,引導學生感受中國傳統繪畫以程式化的獨特方式追求意境表現的特點,認識藝術創作與大自然內在統一的關係。

課本呈現具有典型意義的程式畫法以及變化組合的作品樣式,講解藝術家通過對自然景物、社會生活和藝術表現的認識理解,幫助學生了解藝術來自生活的道理以及傳統繪畫的表現特點。列舉運用雙勾、沒骨、填色、潑墨和潑彩等多種表現技法的中國畫作品,穿插畫樹出枝、點葉、組合等技法和步驟,為學生學習這些程式技法,以及樹的組合、畫面的構圖等方法提供一種學習範本。

兩個學習活動的設定都是圍繞以樹為主題的練習。通過臨摹、創作等教學活動,讓學生熟悉和掌握畫樹的一般程式和方法,並以此為基礎進行大膽創作。教學中一般對學生的臨摹效果不宜提出過於嚴格的要求,可以更多著眼於幫助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把握國畫程式化技巧的一般學習路徑及學習要點,提供學生課後繼續嘗試學習國畫藝術的基本方法。

教材從三個方面提出對練習過程及結果的評價建議:1. 技法掌握的程度;2. 意境的表現;3. 個性的發揮。

“資料庫”提供了便於學生學習傳統繪畫的書目、術語和更多的繪畫程式參考資料。 “學習大空間”選擇了以樹為主體的山水畫,提示了樹在山水畫中的重要意義,為豐富繪畫嘗試以及進一步瞭解山水畫提供了一種學習路徑。

二、

二、教學目標

*能夠初步理會中國傳統繪畫藉助自然景物抒發內心情感的特點。

*能夠學習水墨表現松樹或者柏樹的基本畫法與技巧。

*能夠運用畫樹的基本程式技巧嘗試水墨國畫小品的表現。

三、教學思路

1. 根據學生情況把握和調整教學重點和難點。首先要注意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儘量少用或不用空泛、晦澀的詞語,技法要求不宜求高。在引導學生理會國畫作品中鬆、柏所包含的內在情感時,注意引發學生對與之相關的語文、歷史知識進行回憶與聯想,

貼近他們的審美經驗和感受。

2. 研究課堂教學所需的特定內容和輔助資料。選擇教材中適合教學需要的中國畫作品以及畫家並加以重點分析,始終注意強調作品中程式化表現與特定主題、情感之間存在內在聯絡的教學線索。

3.設計技法演示的內容和方式。課堂演示務必選擇易於模仿的簡單造型,選擇適合初學者的常用筆墨技法,強調關鍵的表現步驟與技法要點,分段演示技法時,更要注意時間的合理分配。演示中所用繪畫工具與學生練習工具儘量一致。如果藉助其他演示手段,應注意選擇典型、明瞭,能夠說明技法問題的影視或者掛圖資料,教師務必引導學生有意注意其中的關鍵步驟與技法要點。

4. 整體安排教學過程,研究教學中可能出現的情況並選擇相應的對策。

設定情境,匯入新課。選用有關松樹的詩詞、散文中的描寫和比喻,引入對潘天壽作品《松石圖》的欣賞。以提問的方式,組織學生針對松樹的造型特點以及畫面意境進行簡單的描述,歸納這些感受,從立意、筆墨表現和構圖等方面分析作品。對《松石圖》進行分析時,注意將柏樹和松樹作品進行對比,讓學生進一步強化對畫面特定造型及意境的認識、理解和感受。

演示用筆用墨的基本技法,講解不同筆法和線的表現,展現中鋒、側鋒、逆筆、順筆和頓挫等用筆方法;諸如遒勁、婉轉、流暢等線條表現的效果;以及濃、淡、幹、溼,酣暢凝重、淡雅飄逸的墨色,幫助學生分析作品中筆墨的表現。

“隨類賦彩”是中國畫設色的基本原則。它既包括了根據客觀物象的型別設色,也包括了根據作者主觀表現的型別設色。形式上有“淺絳”和“青綠”等畫法。這一過程的重點是感受作品表現的情感,體會作品中不同題材蘊涵的寓意,瞭解中國畫的表現方法。通過對上述作品的分析比較,結合樹的生長規律,歸納出樹的幾個基本部分,引出傳統繪畫表現程式的話題。分析畫家梅清的作品,用線描方法模仿樹的不同畫法。從樹的造型特徵、中國畫用線的表現特點和墨色變化等方面思考傳統繪畫表現程式的意義,並發表感想。教師對傳統繪畫表現程式有關問題作出解答,總結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表現,就此結束這一課時的教學。

第二課時的學習任務是學習畫樹的表現技法,教師通過演示講解具體的畫法。畫樹先畫樹幹,要求表現樹木姿態的主要傾向;再向前後左右出枝,注意枝幹發端的相互遮擋。根據樹種的不同,前人總結了樹葉不同種類的畫法,技法上又有點葉和勾葉之分。點葉需注意疏密關係、虛實對比和墨色的濃淡乾溼變化,不可平均對待。教材在資料庫中列舉了部分方法,供學生參考。

運用多媒體課件或掛圖講解樹的組合。列舉作品中的佈局,分析大小之別、主次之分,互相顧盼、自然穿插。通過對比使學生認識形式表現的一般規律。作業中可安排畫一些小的構圖,對照理解這些要求。

通過一系列的練習後,開始運用所學技法進行創作。可以讓個別學生從情感表現和技法運用等方面談一談自己的創作構思,在交流中互相啟發,畫出簡略的創作草圖。鼓勵學

生大膽想像,用肯定的筆法畫出生動的造型。水墨的運用可以模仿教材中列舉的作品,但不要生搬硬套。參照資料庫中山石的畫法配以環境。始終強調畫面的整體,處理好主體和其他部分的關係。

教學評價圍繞學生的創作活動展開。在學習中初步掌握了哪種畫樹的方法?對傳統繪畫的認識和體會,能否生動地表現?作品是否表現出了自己的特點?更重要的是以相應的用筆用墨方法,表現出不同的樹的品格。

四、教學選擇

與傳統教學選用的生宣比較,毛邊紙是基礎寫意國畫教學中一種值得積極嘗試的材料。毛邊紙的材料特性大體處於生宣與熟宣之間,具有一定的吸水性,易於初學者把握水墨的滲透效果。而且,價格也比生宣便宜不少,適應更多地區學生嘗試練習的需要。如果教師在國畫課堂教學中直接示範,可以幫助學生直觀感受作畫步驟與表現要領。但應避免陷入表現的誤區,須知加大難度的示範反而可能難以對學生形成有意義的指導,甚至使部分學生因此產生學習厭學情緒。

如果教師缺乏示範能力,也可以迴避課堂直接示範這個環節。可以側重引導學生自己在良好訓練方法的指引下,於實踐中探索筆墨的特點與繪製的技巧。如果教學裝置條件允許,教師直接使用教材配套課件中對應的演示影像資料,或許這是一種事半功倍的教學方法。

五、教學建議

本課教學思路借鑑了中國傳統藝術的學習方法。中國傳統藝術的教學傳統通常是從程式技法開始的,如書法、戲劇等等。傳統的教學有著長期的經驗積累,我們可以從中得到許多啟示。其中列舉一二供老師們參考:

運用移情的方法,引導學生對樹的造型進行意義的聯想。樹的造型多姿多彩,生機勃勃,像特定性格的人物,像優美的舞蹈。如《芥子園畫譜》中把一大一小兩棵樹比喻成扶老攜幼的一對人物,又如《白楊禮讚》中把白楊樹比喻作樸實的農民。用擬人的手法去描述樹的造型,記憶樹的姿態,感受樹所體現的精神氣質,啟發學生的想像,豐富他們的情感。

在技法教學過程中,直接從書法入手,讓學生從“寫”的過程中體會用筆的方法和情緒的表現。借用書法體現的力度、形狀與繪畫作品進行比較,找出相似的感受。這樣做既便於理解,又利於思維的擴充套件。同樣,把寫字的感受直接過渡到畫樹的用筆上,更利於對筆墨運用的理解和對筆墨效果的體會。

實際教學中,不一定都遵循從欣賞松石作品情感內涵入手的教學流程設計。如果先讓學生在臨摹動手實踐中體會一些程式化的技巧,然後對比感受不同程式化表現對應的情感差異,再引入特定作品欣賞的環節,或許更能提高學生對傳統國畫程式化藝術的認識水平。

教材的圖片資料中,不僅僅包含了松樹,還有其他各種型別的樹木。從教材的完整性與選擇性來看,這樣的呈現是不無道理的。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如果各種型別的樹木教師都要學生逐個嘗試練習,勢必導致教學的無序。

選擇松樹不但適合初步筆墨表現練習的難度水平,更易於集中體現教材中的精神內涵。“以點帶面”的策略或許是本課更為科學與合理的教學設計思路。在課堂教學中,從作品欣賞、教學演示到學生動手實踐,都可緊緊抓住松樹這個點來重點突破,這樣在單位課堂教學時間裡,學生學習任務達成的可能性將會更大。當學生大體掌握了一種樹木表現的學習方法與途徑,相信有興趣的學生在課後可以獨立嘗試學習更多型別樹木的表現技巧

國中美術教案5

[分析]猴子上樹

一、教 材 分 析

本課國小美術教案二年級下冊:03課 猴子上樹教學內容取材於民間遊戲“猴子上樹”,本課猴子上樹在傳統造型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是一節融摺紙、繪畫、遊戲於一體的綜合製作課。

在瞭解傳統的“猴子上樹”的基本折法與玩法的基礎上,本課猴子上樹強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更多地發散思維,即在折法與玩法上有創新表現。教材為學習者呈現了三種摺紙方法以供參考,使“猴子”既可以從外面的對摺夾縫往上爬,也可以從裡面的內折夾縫往上爬,從而較好地擴充了遊戲製作的可選擇性。由於教材猴子上樹在作業內容的選擇上也提供了一些形象,設定了一些小情境,使遊戲活動的容量有了新的拓展,群體所呈現的學習結果和形式方法,將因此變得更為豐富,更富有情趣性和娛樂性。

二、教 學 目 標

*掌握製作玩具“猴子上樹”的方法,並能找出其他可行的折法。

*在添畫、貼上等裝飾處理中,使活動具有一定的情節性、故事性,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在活動中體驗探究、合作的樂趣。

三、教 學 設 計

本課教學設計建立在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基礎上,從學習活動的基本制

作方法的教學,到尋找折法的多樣性,再到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設計故事情節,並進行裝飾,都應該充分尊重學生意見。在教學組織方面力求尋找合適的形式方法,做到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本課教學過程可以設計為以下幾個環節:

感知激趣——自主探索——表現創作——欣賞評價。

在感知激趣學習環節,可以通過教師示範演示或CAI課件演示,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內容的趣味性,使其在直觀教學活動中,對遊戲形式、方法和規則有一定的瞭解,建立印象深刻的客觀感受,產生啟用學習慾望的作用。因為本課的基本折法在一年級上冊的學習中已有接觸(見《穿花衣的熱帶魚》一課),在學習活動中更多的是讓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玩具或基本的折法,自己動手摺一折,教師應鼓勵同學間的交流互動,在適當的時機給他們提供必要的幫助。表現創作這一學習環節的任務,主要是對玩具進行裝飾,追求的不僅是學生添畫、貼上的技能,同時也是低年級學生進行主題想像、創作的嘗試,給傳統的遊戲賦予新的內容。欣賞評價階段可以讓學生玩一玩,議一議,使之在交流過程中獲得製作、繪畫、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在評價活動中鞏固知識和技能,進一步提高興趣和信心,從而使學習績效得以延伸。

教師可以以小組學習或夥伴學習的形式組織開展活動,使探究活動和設計活動更完美。

作業要求:製作一個“猴子上樹”的玩具,畫上你喜歡的活動內容,和同學交流、玩耍。

四、教 學 建 議

*在折法的探究上,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比賽,優勝者當小老師進行示範講解。若有學生找到其他新的折法,教師應及時對其進行肯定,並抓住時機鼓勵其他學生繼續探究新的折法。

*在對“猴子上樹”進行添畫裝飾設計時,教師應指導學生注意設計的圖案要適合“猴子”和“樹”的形狀特點。特別對“猴子”添畫時要注意選擇的圖案要適合畫在三角形中,如不適合可另外採用剪貼的形式。

*在玩的時候,可以採用小組合作或同桌合作的方式,對玩具進行貼上、添畫,設計故事情節,邊玩邊說。

*在教學策略運用方面可在路徑上多一些選擇,根據具體情況加以適當調整。甚至可以從設疑反思、探究解惑進入製作活動,採用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主動學習模式,培養學生應付境遇的自主能力。

國中美術教案6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欣賞,使為學生對外國風景畫、靜物畫產生和發展概況有初步認識。瞭解印象派及後期的風景畫、靜物畫的繪畫風格和藝術特色.

2、技能目標:通過欣賞和評述等教學活動,增強學生參與意識,培養學生合作、互動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分析評述美術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標:外國風景畫、靜物畫作品欣賞活動中感受藝術家敏銳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表現手法,培養學生領悟與感悟外國風景畫、靜物畫的所表現美的能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創造目標、: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能夠形成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欣賞評述美術作品的能力,自主建構分析作品的系統認識。

教學重點:

①讓學生了解如何表現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美,自然風光與藝術的關係以及與情感世界的關係。

②認識17世界荷蘭風景畫、靜物畫技藝的嫻熟已達到可以亂真地步,在西文藝術有著重要的地地位是歐洲近代風景畫、靜物畫的重要階段。

教學難點:

①如何讓學生領會常態的自然風光和日常靜物與畫家們的風景畫、靜物畫之間的區別,提高對風景畫、靜物畫所表現的自然和生活之美的感受能力。

②如何引導學生對分析美術作品有初步的認識。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準備圖片、製作課件、藝術家生平

學生準備:在網上搜集相關圖片和資料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分組討論:

1、上學期的第一課學習內容是什麼?

2、賞析了哪些美術作品?作者是誰?

3、這些美術作品的美在哪裡?

4、當初看了美術作品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的什麼?

二、小組彙報(略)

三、教師小結引入新課:

上學期賞析的外國風景畫、靜物畫屬現實主義繪畫,所描繪的是我們身邊的自然風光,是在現真實,有整齊、整潔之美,看了以後有身臨其境的之感,畫法細膩,形象逼真,有照片的效果。面本學期的第一課我們繼續賞析外國風景畫、靜物畫(二),另一種選擇……

四、學習新課:另一種選擇

1、播放課件

2、賞析印象派作品(討論)

①畫家選擇了什麼?

②這時畫家追求什麼?

③他們所畫的作品是真實的嗎?

④我們如何理解《日出酚∠蟆返惱媸擔?/P>

⑤畫家為何選擇在船上畫睡蓮?

⑥小結:

印象畫派所選擇是表現真實,追求的是某一時刻的光色效果,強調室外寫生,講究筆觸。

3、點彩派作品賞析討論(播放課件)

①點彩派和印象派在表現手法上有什麼不同?

②點彩派和印象派有什麼相同之處?

③點彩派和印象派在效果上的什麼不同?

④小結:

點彩派在表現效果上強調工整,技法上採取的是“點”它和印象派要比都上追求光色效果,強調環境色的作用。

4、後印象派作品賞析討論(略)

5、立體派作品賞析討論:

①立體派和前面的各畫派相比,它的特點是什麼?

②從兩幅範畫來看你能看出什麼?

③樹葉的形象能看出來嗎?

④立體畫派追求的是什麼效果?

四、課堂小結:

1、分組討論:

①外國風景畫、靜物畫發展過程中什麼?請你描述一下。

②從外國風景畫、靜物畫發展過程可以看出什麼?舉例說明。

2、分組闡述

3、教師小結(略): 篇二:人物速寫 一、教學案例

教學背景:

(1)工藝性。在國中美術教學中繪畫作業不像國小美術教學那樣突出,而工藝性作業的效果較有特點。這主要是因為國中生的動手能力(力量性、協調性、精確性等)迅速發展,有可能在各種工藝課業中做出較好的作業;同時也由於國中生的興趣轉向現實,對某些創意、設計類的課程比較感興趣。

(2)知識性。國中生的求知慾非常強,所以,知識性較強的美術常識、美術欣賞課越來越受到國中生的歡迎;同時由於國中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日益發展,也希望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指導自己的美術作業。

(3)創造性。美術課都應成為有意義的創造性活動,教師要啟發、引導學生的想象和形象思維,為學生有意識地進行創造提供機會。

(4)個性化。國中生的個性差別日益明顯,使美術作品呈現出風格各異的景象。

(5)動機作用。國小生“無意性”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於興趣。國中生的學習也需要激發興趣,但動機的作用越來越占主導地位。

二、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畫一畫人。板書課題。

2、講解“速寫”。什麼是速寫呢?

速寫,是以簡單而迅速的筆調錶現一種動態形象的圖畫,即在短時間內用簡煉的線條扼要的畫出物件的形體、動作和神態。

它的目的是記錄生活,為創作積累素材,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及迅速表現物件(描繪)的能力。要畫好速寫,必須堅持勤奮練習。

3、欣賞:

欣賞課本4、5頁的畫,以加深對速寫的理解。

講明簡單的線條表現動態、神態。

4、寫生前的準備:

教師挑選四位特徵明顯的四位同學,擺出看書的姿勢,講明模特的要求。

5、教師示範:

(1)抓大形,大構架,大比例。(2)用簡單的長線表現特徵,省略繁瑣的。(3)細描。

6、指導練習:

記住:“站七坐五盤三半”,也就是說,坐著看書時,人高是五個頭高。站的時候,人高是七個頭高;坐在地上時,人高是三個半頭高。

我們在畫人物速寫的時候,抓住人物頭、手與書本的微妙關係,才能畫出動態。注意線條越簡單能體現動態越好。

7、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8、講評:

對作業中線條簡練、概括的表揚,鼓勵學生在課外、課間休息的時候多畫畫人物速寫,提高自己的繪畫水平 篇三 課題:欣賞·評述

單元總目標

1、通過欣賞、感受、認識和評述古今中外不同型別的美術作品在形象直觀的表現方面的不同特點,以及多種表現手法。

2、通過欣賞、感受、認識和評述古今中外的美術家在進行藝術表現或與他人進行藝術資訊交流時的藝術語言。

課時:5課時

第一課欣賞與評述

課時:2課時(雙週連上兩節課)

教學目標:

1、認識、瞭解藝術作品,主要是繪畫作品的不同造型藝術表現手段。使學生了解到美術作品的造型要素及美術作品的藝術表現語言和表現方法。

2、欣賞、感受、認識和評述不同繪畫作品與藝術表現手法。

教學重點:

美術作品的造型要素及美術作品的藝術表現語言和表現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了解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對他們學習有什麼幫助。

教學過程:

第一節

一、組織教學:

二、匯入新課:同學們所見到或親自畫的畫,都要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造型藝術表現手段,這些造型要素極其運用方式我們把它稱為美術作品表現的藝術語言。

三、講授新課:

1、引導階段

(一)展示不同型別的美術作品(以繪畫作品為主)讓學生進行對比。

活動一:欣賞作品提出思考

東方傳統繪畫大多用什麼來進行造型表現的?

(二)結合欣賞,介紹繪畫作品的基本造型手段,線條、形狀、色彩。比較古今中外繪畫作品的基本造型手段的基本造型手段的異同,以引導學生在認識基本造型手段的基礎上進行有目的的欣賞評術活動。

西方繪畫包含著哪些造型要素?

(三)結合欣賞,介紹繪畫作品的創作背景和相關資料,幫助學生更全面地認識和理解所欣賞作品的藝術語言。

在以前的美術學習中,自己學習過哪種美術語言和表現方法,有什麼體會。

第二節

3、發展階段

(一)結合欣賞,介紹線條在繪畫作品中的地位和造型的獨特作用。引導學生觀察並認識繪畫作品中的線條的不同變化形式的造型特點。

(二)結合欣賞,介紹光影變化在繪畫作品中的地位和對造型的影響並引導學生觀察、認識、比較。

(三)結合欣賞,介紹色彩在繪畫作品中的的地位和對繪畫表現形式的影響。引導學生觀察並認識繪畫作品中不同表現形式的影響。比較不同時期繪畫作品的不同表現形式。

3、收拾與整理

課後拓展

讓學生以自己的認識和理解重畫一幅著名的繪畫作品。

第二課討論與研究

課時: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理解不同的藝術表現語言各自具有的特殊表現意圖和表達方式。

2、認識和理解不同的畫家在作品中對形式美規律的認識與運用。

課堂學習

(1)引導階段

1)展示不同型別的美術作品(以繪畫作品為主)讓學生進行對比。

活動一:欣賞作品提出思考

思考:

1、東方傳統繪畫大多用什麼來進行造型表現的?

2、欣賞達·芬奇的作品說說達·芬奇的"明暗轉移法"?

2)介紹繪畫作品的不同藝術語言。如:馬蒂斯和野獸派的色彩,雷諾阿的造型表現特點,蒙德里安的抽象繪畫作品等。以引導學生在認識基本造型手段的基礎上進行有目的的欣賞評術活動。

思考:西方繪畫包含著哪些造型要素?

3)結合欣賞,介紹欣賞作品的創作背景和相關資料,幫助學生更全面地認識和理解所欣賞作品的藝術語言。

(2)發展階段

結合欣賞,介紹造型要素的不同組合規律。引導學生觀察並認識繪畫作品中畫家對不同造型要素進行組合的特點。

思考:欣賞作品《宮娥》談談作品的內容、形象特徵及藝術特點?

結合欣賞,介紹不同畫家的不同藝術表現語言特點。引導學生觀察並理解不同藝術表現對作品的影響。比較和分析不同時期繪畫作品在藝術表現語言特點上的異同。

4)介紹美術作品的整體結構。引導學生觀察並認識繪畫作品整體的有機結構對繪畫結果的影響。比較認識和理解不同畫家的繪畫作品不同的整體有機結構。

依次欣賞《持陽傘的女人》《靜物》《曼陀鈴和吉他》的藝術表現語彙。

瞭解"印象主義"、"立體主義"畫派

組織學生討論"印象主義"、"立體主義"畫派的藝術表現特點。

瞭解"野獸主義"、"抽象主義"畫派

(3)收拾與整理

引導學生觀察並認識不同時期畫家在運用相同的藝術表現語言時,採用不同的表現手段。引導學生觀察並認識不同時期畫家在表現相同與不同的藝術表現語言和表現的結果。

課後拓展

1)讓學生以自己的認識和理解重畫一幅著名的繪畫作品。如:雷諾阿的方式創作《戴帽子的女人》或以具相的內容描繪《黃紅藍與黑的構圖等》。

2)運用電腦圖象處理的方法,改變世界名畫的藝術表現語言。如減弱馬蒂斯畫中的色彩,模糊孟德里安的界限等。

第三課評論與總結

課時:2課時(連上兩節課)

教學目標

1、認識造型要素與藝術表現手段在繪畫作品中的作用。

2、認識和了解中外美術中常用的藝術語言。

課堂學習

(1)引導階段

1)展示不同型別的美術作品(以繪畫作品為主)讓學生進行對比。

活動一:欣賞作品提出思考

思考:

1、不同構圖形式對繪畫內容的影響?

2、人的視覺習慣與繪畫造型手段和藝術交流語言的關係?

2)介紹黃金分割率等基本的繪畫構圖手段。比較古代今中外繪畫作品的構圖特點。以引導學生在認識不同構圖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有目的的欣賞評述活動。

思考:西方繪畫包含著哪些造型要素?

3)介紹欣賞作品的創作背景和相關資料,幫助學生更全面地認識和理解所欣賞作品的藝術語言。

(2)發展階段

1、請同學結合具體作品討論造型要素和造型藝術手段在藝術表現與藝術交流語言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成小組進行討論,最後得出自己的結論。

2、以小組為單位闡述自己的觀點。

1、如有不同意見,可以以辯論會的形式進行討論。

第二節

4)收拾與整理

組織學生到多媒體教室上課

1、讓學生以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從重形象直觀的表現與交流語言的角度寫一篇對某一幅繪畫作品的分析文章。

2、運用電腦圖象處理的方式,分析並總結相同的構圖形式對不同的繪畫作品的影響或相同內容運用不同的構圖方式產生的不同效果。

要求:1、電腦打出400--500字的分析文章。

3、兩題選一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