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列夫·托爾斯泰》教學設計

《列夫·托爾斯泰》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列夫·托爾斯泰》教學設計

《列夫·托爾斯泰》是人教社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人物傳記。這個單元文章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藝術表達頗具特色。本文同時也是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傳記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獨立成篇的一節。茨威格用傳神之筆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大文豪托爾斯泰的“肖像畫”,揭示出他成為著名作家的特質和積極的人生追求,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本文重點突出,語言生動,表達手法豐富,對學生寫作也極具示範作用。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文中“軒昂、器宇、犀利、鬱鬱寡歡、正襟危坐、誠惶誠恐”等詞語。

2.品味語言,多角度感知托爾斯泰的人物形象。

3.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領悟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從中受到人文精神的薰陶。

【教學重難點】

第一,以文字為橋樑,讓學生了解托爾斯泰,初步感受偉大作家的心靈律動,對托爾斯泰產生強烈的閱讀興趣進而去主動閱讀托爾斯泰。這樣定位的理由在於文字的特殊性。《列夫·托爾斯泰》的人物塑造缺乏人物描寫的常用手法--具體生動的事件。八年級年級的學生要掌握這種人物塑造的方式還有一定難度。同時,這篇文章雖然辭彩華麗,從相對獨立的句子來看可圈可點之處甚多,但從全篇來看錶達上稍顯拖沓累贅,並非學生學習語言的典範文字。所以,與其讓學生欣賞語言中的眾多的修辭手法,不如引導學生從整體上體驗語言精華進而感受人物神采。

第二,以朗讀文字和背景資料多角度瞭解托爾斯泰。由於文字故事性不強,教師最可以挖掘和憑藉的優勢是文字語言的散文化韻律化。另外,《列夫·托爾斯泰》中費解的難句較多,這需要背景資料的補充。所以,與其靠教師辛勤講解,還不如通過動人的故事的誦讀來化解難點。

【教學過程】

一、初識托爾斯泰

1.匯入:同學們,列夫·托爾斯泰是當時俄羅斯文學和思想的最高峰。與託翁會面是多少俄羅斯文化人夢寐以求的事情。請轉變角色,我們現在的身份就是一群俄羅斯文學青年,是大文豪托爾斯泰的“粉絲”。我們坐火車經過了漫長艱苦的旅程來到了托爾斯泰的家中。在客廳裡我正襟危坐等待托爾斯泰的接見。對托爾斯泰,我們早就形成了對他的主觀概念,我們希望看到一個貌似天公的美髯公,集尊貴、軒昂、偉岸、天才於一身。在親眼見到我們的偶像之前,我們對這位文壇泰斗的形象早已經頷首低眉,敬重有加,內心的期望擴大到了誠惶誠恐的地步。可是,當托爾斯泰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現實和期望卻有天壤之別。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投影配合展示第五自然段中相對應的關鍵詞句

【多媒體展示】正襟危坐、尊貴、軒昂、偉岸、天才、頷首低眉、誠惶誠恐

學生活動:教師邊敘述邊和學生討論這些詞語的內涵,並用靈活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和表演等方式體驗拜訪者的震驚失望的情緒。

(設計說明:巧妙化用課文第五自然段的關鍵詞句設計導語,創設拜訪托爾斯泰的情境,並設定懸念,引領學生進入文字。)

2.回溯前文,通過朗讀來感受託爾斯泰的“醜”。

要求學生迅速跳讀課文1-5自然段,探究托爾斯泰讓拜訪者震驚的原因。鼓勵學生選擇感興趣的句段用繪聲繪色的朗讀來傳達出拜訪者對托爾斯泰的失望。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教師相機引導討論一些關鍵詞語的表達效果,比如:“胡亂劈成”的“劈”寫出了額頭面板皺紋深和亂……托爾斯泰的毛髮之醜、五官之醜、臉色之醜、氣質之醜讓拜訪者失望。

3.朗讀托爾斯泰對自己的評價

【多媒體展示】

像我這麼個生著寬鼻子、厚嘴脣、灰色小眼睛的人,難道還能找到幸福嗎?

教師指導學生用自嘲、憤怒等各種語氣來朗讀。

(設計說明:通過朗讀,賞析相關的語句,一方面來表現托爾斯泰外貌出人意料的醜陋,自然而然地引出下面品鑑托爾斯泰“眼睛”的教學環節)

二、走近托爾斯泰

1.教師引導過渡:就連托爾斯泰本人都這樣毫不留情地評價自己,拜訪者感到震驚尷尬就不難理解了。但是,拜訪者的情緒在突然之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是為什麼呢?

2.利用豐富多彩的朗讀引導學生感受託爾斯泰眼神的深刻銳利。

(1)速讀第六、七、第八自然段,尋找提取出表達托爾斯泰眼神銳利的比喻句組合成小詩,指導學生以多種方式動情朗讀,體會其精神神韻。

【多媒體展示】眼睛

這道目光像黑豹那樣

這道目光像鋥亮的鋼刀那樣

這道目光像槍彈穿透偽裝的甲冑那樣

這道目光像金剛刀切開玻璃一樣

這對眼睛是手術刀

這對眼睛是X光

這對眼睛是寒光四射的匕首

這對眼睛像一隻獵鷹從高空朝一隻膽怯的耗子俯衝下來--

把每一片虛假的偽裝扯掉

把所有的淺薄的信條撕爛

(2)指導學生動情朗讀補充材料,教師稍做點撥,幫助學生理解托爾斯泰的深刻。

【多媒體展示】

朗讀材料一:近千個人物,無數的場景,國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領域,歷史,戰爭,人間一切慘劇,各種情慾,人生各個階段,從嬰兒降臨人間的啼聲到氣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後迸發,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歡樂和痛苦,各種可能的內心思緒,竊取自己同伴的錢幣的小偷的感覺,到英雄主義的最崇高的衝動和領悟透徹的 沉思──在這幅畫裡都應有盡有。”

--斯特拉霍夫對一直被人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戰爭與和平》的評論

朗讀材料二:

這裡全是虛偽,全是謊言,全是欺騙,全是罪惡!

--安娜·卡列尼娜臥軌時對上流社會的詛咒實際是托爾斯泰內心深處對俄羅斯上層社會的吶喊

這裡所做的一切事情是最大的瀆神行徑,所有這些用基督名義幹出來的事情正是對基督本人的嘲弄。

--《復活》中托爾斯泰評價俄國官辦教會裡那些頭罩偽善面紗、渾身散發虛偽詐騙味道的吸血鬼

(3)再讀《眼睛》一詩小結,體會托爾斯泰的深刻。

3.用豐富多彩的朗讀引導學生感受託爾斯泰眼神的豐富。

(1)要求學生跳讀第七自然段,尋找出表達托爾斯泰精神愉悅的短語。老師把這些短語組合成小詩,供學生朗讀體會。

【多媒體展示】

柔和的目光

和藹的笑容

粲然的笑意

神奇的星光

漣漣的熱淚

盎然的興趣

(2)指導學生動情朗讀補充材料,教師稍做點撥,幫助學生理解托爾斯泰的深刻。

【多媒體展示】

朗讀故事一:托爾斯泰眼睛裡的微笑

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穿著西伯利亞式的氈靴,精神抖擻、容光煥發地走進來。“我真高興,非常高興,”他說,“你來了,我需要您的幫助……”片刻之後,託翁關切地問:“您的嘴脣怎麼這麼幹哪?您不舒服嗎?”布林加科夫回答說,可能是累了,因為晚上在車廂裡沒有睡好。“那你就躺著吧,”託翁指著沙發對布林加科夫說,“休息一下,好好休息休息!”

--選自《托爾斯泰的眼淚》

教師結合課文第五自然段中對托爾斯泰接見崇拜者的描寫來印證。

【多媒體展示】

進來的人步子輕快,連鬍子都跟著抖動不停。他剛進門,差不多就一路小跑而來,然後突然收住腳步,望著來客友好地微笑。他帶著輕鬆愉快的口氣,又迅速又隨便地講著表示歡迎的話語,同時主動向客人伸出手來……

學生活動:教師指導學生繪聲繪色地朗讀。引導學生抓住“輕快”、“抖個不停”、“小跑”、“友好地微笑”、“輕鬆愉快”、“歡迎”、“主動”等詞語來感受託爾斯泰對人的熱情真誠和充滿活力。

【多媒體展示】

朗讀故事二:托爾斯泰眼睛裡的兩次淚水

1.托爾斯泰聽《老伍士》流淚:

果然,托爾斯泰請拉赫瑪尼諾夫彈一曲。夏里亞賓忐忑不安,看來自己也要被點將唱歌了。不出所料,託翁讓兩人一起表演歌曲《老伍士》。託翁恰好坐在他的對面,兩手插在短衫的皮腰帶裡。夏里亞賓有時無意中把目光投向託翁,發現託翁興致勃勃地盯著自己,注視著自己的眼睛和嘴巴。當夏里亞賓含著淚水唱出將被槍斃的士兵最後一句話:願上帝保佑你們回到家鄉吧。託翁抽出手來擦去了流下的兩滴眼淚。

2.托爾斯泰聽《如歌的行板》時候老淚縱橫

1877年初,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來到莫斯科。當時柴科夫斯基所在的莫斯科音樂學院舉行了一次音樂晚會招待托爾斯泰,其中有一個節目就是柴科夫斯基的《D大調第一弦樂四重奏》。托爾斯泰聽到第二樂章時,感動得流下了眼淚,說:“我已接觸到苦難人民的靈魂深處。”

3.小結:整合第八自然段的部分精彩文字,指導學生朗讀小結

【多媒體展示】

這就是托爾斯泰的眼睛--

這是人類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對眼睛

這對眼睛裡有一百隻眼珠

它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

然後發射出準確無誤的頻波

它不會放過微不足道的細節

它全面揭示出廣袤無垠的宇宙

它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處

它把探照燈射進最陰暗的靈魂深處

它忘我地注視上帝

它摧毀著一切的虛無

它把虛假的偽裝扯掉

它把淺薄的信條撕爛

它甚至鋒刃無情

直戳要害

刺中了自己主人的心窩

(設計說明:整合課本和課外的資源,從多個角度品析托爾斯泰眼神的銳利、豐富,更深入地瞭解托爾斯泰高尚的精神世界)

三、探究托爾斯泰

1.學生質疑文字中的難句並投影展示。

【多媒體展示】

1.永遠流浪的天才靈魂,竟然在一個土頭土腦的俄國人身上找到了簡陋歸宿,從這個人身上看不出有任何精神的東西,缺乏詩人、幻想者和創造者的氣質。

2.作為一個始終具有善於觀察並能看透事物本質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樣東西,那就是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3.直到年紀大了以後鬍子才變成白色,因而顯出幾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後十年,他臉上籠罩的厚厚一層陰雲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這塊悲涼之地解凍。

2.指導學生朗讀補充材料,教師結合背景稍作點撥,引導學生了解感悟託翁矛盾的一生。

【多媒體展示】

朗讀材料一:

托爾斯泰到晚年實現了他世界觀的轉變,堅決站到農民的立場上來,對富裕而有教養的階級的生活及其基礎--土地私有制表示強烈的否定,對國家和教會進行猛烈的抨擊。然而,他反對暴力革命,宣揚基督教的博愛和自我修身,要從宗教、倫理中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道路。關於晚年的托爾斯泰肖像,他的同時代作家列•尼•安德烈耶夫《逝世前的半年》一文有過描述,“他以接近數學般的正確性在走完生命的歷程時,性格變得非常柔和,感情變得十分純潔,剩下像孩子一般的善良。”“這種柔和的性格是不同尋常的,不僅可望,而且‘可即’。他那似乎並非由物質構成的,富有光華的白髮是柔和的,老人的嗓子是柔和的,笑容和目光是柔和的。

朗讀材料二:《世界最美的墳墓》(見附件)

朗讀材料三:托爾斯泰的名言

【多媒體展示】

(1)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

(2)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3)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動物的生活。

(4)心靈純潔的人,生活充滿甜蜜和喜悅。

(5)凡是使人類團結的東西都是善良的、美好的,凡是使人類分離的東西都是惡的醜的

3.學生活動:聽了這些材料,發表感想,談對文字中的難句的理解。教師稍做點撥。

(設計說明:朗讀相關資料和文章,有助於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中的疑難句子,對托爾斯泰的高尚的人格和世界觀有著比較深入的瞭解。)

四.告別托爾斯泰

1.經歷了這次拜訪托爾斯泰的大起大落的心靈之旅,回顧當初拜見托爾斯泰的“正襟危坐、誠惶誠恐、頷首低眉”,此刻,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如果你正站在托爾斯泰的墓前,請你為這位偉大的人物寫幾句墓誌銘。

2.教師總結並且推介托爾斯泰的主要作品。

(設計說明:讀寫結合,讓學生說出自己對托爾斯泰的看法。拓展延伸,介紹託翁的主要文學作品,引導學生閱讀相關書籍,走進託翁世界)

【教學反思】

《列夫·托爾斯泰》可開發的教學內容其實很多,其教學切入點也豐富多彩,比如對整個單元的五篇課文的寫人手法進行對比,重點學習肖像描寫的手法、比喻句的不同展現形式、先抑後揚的寫法等等。但是,不管如何做,感受託爾斯泰的形象,感悟托爾斯泰的心靈世界都應該是教學的第一重點。這也應該是一個基本出發點。不管其他的輔助目標如何定,但是如果偏離了這個基點,那麼其它傾向於工具化的教學目標的實現都可能成為空中樓閣。

本教學設計以朗讀作為主要的教學方法,同時整合多種資料,或多角度呈現託翁形象,或引進資料作為佐證,成為解決疑難詞句的鑰匙。不糾結於詞句修辭等手法的賞析的零敲碎打,而是從整體上了解人物的神韻。內容豐富而又重點突出,教學效果不錯。

附錄一:托爾斯泰主要作品

1.《復活》取材於一件真實事件,主要描寫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引誘姑媽家女僕瑪絲洛娃,使她懷孕並被趕出家門。後來,她淪為妓女,因被指控謀財害命而受審判。男主人公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庭,見到從前被他引誘的女人,深受良心譴責。他為她奔走伸冤,並請求同她結婚,以贖回自己的罪過。上訴失敗後,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亞。他的行為感動了她,使她重新愛他。但為了不損害他的名譽和地位,她最終沒有和他結婚而同一個革命者結為伉儷。

2.《安娜·卡列尼娜》通過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愛情悲劇,和列文在農村面臨危機而進行的改革與探索這兩條線索,描繪了俄國從莫斯科到外省鄉村廣闊而豐富多彩的圖景,先後描寫了150多個人物,是一部社會百科全書式的作品。

3.《戰爭與和平》以極其簡潔的文字,卓越的、令人驚歎的心理分析,生動、鮮活地描繪了俄羅斯文學史上最令人激動的一組人物形象。整部作品構思巨集偉、氣勢奔騰,有力地展示出了俄羅斯歷史上最壯麗的一頁--1812年衛國戰爭,展示出了戰爭前後俄羅斯波瀾壯闊的社會生活畫卷。

附錄二:

世間最美的墳墓

--記1928年的一次俄國旅行

茨威格

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沒有比托爾斯泰墓更巨集偉、更感人的了。這快將被後代永遠懷著敬畏之情朝拜的尊嚴聖地,遠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蔭裡。順著一條羊腸小路信步走去,穿過林間空地和灌木叢,便到了墓冢前;這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而已。無人守護,無人管理,只有幾株大樹蔭庇。他的外孫女跟我講,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風中微微搖動的樹木是托爾斯泰親手栽種的。小的時候,他的哥哥尼古萊和他聽保姆或村婦講過一個古老傳說,提到親手種樹的地方會變成幸福的所在。於是他們倆就在自己莊園的某塊地上栽了幾株樹苗,這個兒童遊戲不久也就忘了。托爾斯泰晚年才想起這樁兒時往事和關於幸福的奇妙許諾,飽經憂患的老人突然中獲到了一個新的、更美好的啟示。他當即表示願意將來埋骨於那些親手栽種的樹木之下。

後來就這樣辦了,完全按照托爾斯泰的願望;他的墓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誌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這個比誰都感到受自己的聲名所累的偉人,就像偶爾被發現的流浪漢、不為人知的士兵那樣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誰都可以踏進他最後的安息地,圍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柵欄是不關閉的--保護列夫·托爾斯泰得以安息的沒有任何別的東西,唯有人們的敬意;而通常,人們卻總是懷著好奇,去破壞偉人墓地的寧靜。這裡,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閒情,並且不容許你大聲說話。風兒在俯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之間颯颯響著,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溫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無論你在夏天還是冬天經過這兒,你都想象不到,這個小小的、隆起的長方形包容著當代最偉大的人物當中的一個。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辦的大理石和奢華裝飾更扣人心絃:今天,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來的人中間沒有一個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紀念。人們重新感到,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最後留下的、紀念碑式的樸素更打動人心的了。老殘軍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崙的墓穴,魏瑪公候之墓中歌德的靈寢,西敏司寺裡莎士比亞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樹林中的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