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將相和》優秀教學設計

《將相和》優秀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將相和》優秀教學設計

《將相和》這篇課文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主線,通過三個相對獨立而又緊密聯絡的故事,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失和到和好的過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關係錯綜複雜。

學情分析:

《將相和》這篇課文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組成。因年代久遠,內在聯絡複雜,教學前可佈置學生查閱有關資料,初步瞭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人物的情況,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教學中抓住“騙”、“逼”、“避”三個字引導學生體會人物性格,理解三個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絡。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讀通、讀熟課文,理清文脈。

3.理解課文內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體會人物的個性特點,從人物的好品質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4.複述三個故事中的一個,並自由組合進行排練,在班上演一演。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讀通、讀熟課文,理清文脈。

3.學習第一個故事“完璧歸趙”。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審清題目。

1.板書課題:將相和

2.出示課題練習,讓學生板演:

(1)“將”的讀音有()()。這裡應讀(),“將”指的是()。

(2)“相”的讀音有()()。這裡應讀(),“相”指的是()。

(3)“和”的讀音有()()。這裡應讀()。既然講“和”,說明他們原來()。

二、設疑激趣、理清文脈,初步瞭解三個故事之間的關係。

由題目裡的“和”引出不“和”。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的失和?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言歸於好的呢?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同桌討論完成填空:

將相不“和”的原因是(),後來“和”了,“和”的原因是()。

教師依據學生回答板書: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三、抓住“騙”字教學“完璧歸趙”。

1.自由讀課文1——10自然段,討論完璧歸趙的起因是什麼?(以城換璧、秦國騙璧……)結果怎樣?(完璧歸趙)要求答案的內容用四字加以概括。教師依據學生的回答引導教學。

★秦國作為當時最強的國家,以城換璧是誠心誠意的嗎?你從那裡可以看出來?

★“秦國騙璧”,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2.藺相如識破了秦國的騙局,他是怎麼做的?從中你體會到藺相如是個怎樣的人?(不畏強暴、機智勇敢、深謀遠慮……)對於這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動作(上前一步、後退幾步,靠著柱子站定。),神態(理直氣壯、大大方方),語言進行充分的討論。並指導學生演一演。

四、課時總結。

藺相如在趙王危難之時,群臣無策之際挺身而出,面對強大的敵人毫無懼色,由被動為主動與秦王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從中我們體會到了他的機智勇敢的性格。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第二、第三個故事,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個性特點,從人物的好品質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教學步驟:

一、抓住“逼”字教學“澠池之會”。

1.“完璧歸趙”之後,秦國兩次打敗趙國,在這種情況之下年,秦王約趙王在澠池相會。澠池之會上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結果怎麼呢?

2.默讀課文,相互討論,答案用四個詞語概括。(侮辱趙王、沒佔便宜……)

秦王是如何侮辱趙王的?(逼趙王鼓瑟)對於秦王的侮辱,藺相如是如何反應的?(逼秦王擊)藺相如為什麼逼?如何逼?(出示句子:藺相如說:“您跟我現在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指導朗讀。)逼的結果怎樣?

從這個故事中你體會到藺相如又是一個怎樣的人?說說理由。(突出藺相如為了維護國家的尊嚴,對敵人寸步不讓。)

二、抓住“避”字教學“負荊請罪”。

1.過渡:藺相如為了國家的尊嚴,國家的利益,對敵人寸步不讓,相反,對於居功自傲的廉頗老將軍,他的態度又是怎樣的呢/

2.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三個故事,找出關鍵詞“避”,圍繞下面三個問題並體會藺相如的為人。(為了國家的利益,對友寬容大度)和廉頗的性格特點。

(1)藺相如是如何設法避開廉頗,不跟廉頗見面的?

(2)藺相如的手下是怎樣看待他的避讓態度的?

(3)藺相如是怎樣向手下人說明避讓原因的

三、品讀賞析,瞭解三個故事之間的關係。

這三個故事的順序能否顛倒?為什麼?(進一步分清事情的因和果)

四、佈置作業。

1.引導課外閱讀:既然將相和同心協力保趙國,最終趙國為什麼還是被秦國滅亡了?

2.寫一件發生在同學、朋友之間的團結友愛的故事,要寫清楚故事的前因後果。

標籤:將相和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