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優秀教案5篇

為了做好一份優秀教案,大家知道有哪些一定要當心的事項嗎?一定需要確保內容具體。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猴王出世教學設計優秀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優秀教案5篇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優秀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芝、獐、獼、禽、瞑、竅”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體會猴王無畏的性格。

【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本課是第三組的第五篇課文,是古典小說《西遊記》中的一個片段,課文敘述了石猴的一段經歷。表現了石猴活潑可愛、敢作敢為的特點。

2、教學重點、難點: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讀懂課文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準備】錄音機。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興趣匯入

同學們都喜歡孫悟空,那麼你們知道,在最初時,他是怎樣出世,又是怎樣成為花果山美猴王的嗎?今天就請同學們學習《西遊記》第一回中的一個片段──《猴王出世》。

二、“閱讀提示”自學課文

放課文錄,學習有感情的朗讀。

1、組織交流。

2、小組內交流:猴王是怎樣出世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可充分的說,相互補充。

(全班交流。)

3、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引導學生互相啟發,查字典或聯絡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4、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同學和老師聽。

先說說為什麼喜歡,再讀,讀後師生評議。

5、學生讀時,引導學生讀好半文半白的句子,讀出猴子的頑劣和石猴的膽大,敢做敢說。

6、有感情的朗讀全文。

7、抄寫喜歡的句子或詞語。

三、課外拓展

美猴王如何學得一身本領、怎麼會跟著唐僧去西天取經的呢?請同學們讀讀《西遊記》,語文活動課中講給大家聽。比一比誰讀得認真,誰讀後收穫大。

四、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

2、蒐集有關孫悟空的資料。

【板書設計】

猴王出世

猴王出世:生活情況

山澗源頭:發現水簾洞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優秀教案2

【教材分析】

《猴王出世》是第五組“中國經典名著之旅”中的一篇略讀課文。

在閱讀理解方面,第三學段的重點是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在閱讀方法方面,繼續加強精讀和略讀能力的培養,同時提出了瀏覽能力的習得。

根據選編的課文特點和國小生的認知實際,本組課文的教學重點可指導學生感受故事情節、人物形象,以及語言文字的規律,從而達到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閱讀名著的興趣。

《猴王出世》是本組最後一篇課文,節選自我國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第一回。課文主要寫了花果山上的一塊仙石,孕育了一隻石猴,這石猴與群猴玩耍時,敢於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群猴拜為猴王。

作為略讀課文的近代白話文小說,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抓住文前的“閱讀提示”,自主瞭解課文主要內容。不理解的詞句,可以結合註釋,或略作講解,但不逐字逐句地解釋。

在讀懂課文“寫什麼”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麼寫”的。在課文內容學習中發現語言的規律,學習表達的方法。讓語言與精神同構共生,品出經典的魅力。真正體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教學目標】

1.能根據文前“閱讀提示”,自主學習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石猴是從哪兒來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2.用精讀、略讀、跳讀、瀏覽等多種學習方法,品位語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領略經典名著的魅力。

3.激發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的興趣。

【教學準備】

1.學生學習準備:這是一篇近代白話文,語言風格與現代白話文有較大差異,一些字詞的用法與意思也和現在不一樣。五上年級的學生學習五下年級的課文,也為學習帶來一些障礙。所以,課前,學生要根據“閱讀提示”熟讀課文,並能在課文中做做預習記錄。

2.教師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瞭解大意,初步感受猴王形象

1.揭示課題。

2.瞭解學生學習起點。

3.根據文前“閱讀提示”,交流學習課文主要內容。

課件出示:石猴是從哪兒來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1)學生回答。

(2)留在你腦海裡的是一個怎樣的猴王?

4.小結過渡。

二、細讀語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一)細讀描寫“石猴出世”的語句

1.提問:你覺得哪句話寫石猴寫得特別生動?

出示: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峰洞之中。

(1)讀,你彷彿看到了石猴在幹什麼?

(2)讀這段話,讀出猴的快樂和自由

2.提問:你發現這句話有哪些特點?

3細細品讀這句話中的語言規律。

4.合作朗讀,讀出句子的節奏和韻律。

5.你讀到了一隻怎樣的石猴?寫在句子旁邊,做閱讀批註。

6.小結。

(二)細讀描寫“石猴成王”的語句

1.學生自主研讀第二個問題,看看課文是怎樣寫“石猴成為猴王的”,體會語言的節奏和韻律,並做上批註。

2.同桌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對比品讀。

4.你讀到了一位怎樣的猴王?寫在句子的邊上。

5.小結。

三、總結提升,整體把握猴王形象

1.請選擇你認為最經典的句段再讀一讀,或背一背。

2.總結: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優秀教案3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教學設計中,我注重鼓勵學生課前收集資料,互相交流。並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空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願望。

二、教材分析

《猴王出世》這篇略讀課文是古代白話中,節選自我國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第一回。課文主要寫了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了一隻石猴,這石猴與群猴玩耍時,因敢於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群猴拜為猴王,表現了石猴活潑可愛,敢作敢為的特點。

三、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體會美猴王勇敢頑強,一心想著大家的品質,並從中受到教育。

3、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其形象,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瞭解課文的背景資料,準備重點語句的課件。

學生準備:有條件的學生閱讀《西遊記》。

(四)教學流程

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①引導談話:《西遊記》大家都看過吧。在這部小說中,你最喜歡誰?

②進一步引導:孫悟空是一個怎樣的人?

③引入:你知道孫悟空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嗎?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這一過程。(板書課題)(圍繞孫悟空展開談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①讓學生自讀課文,要求把句子讀通順,勾畫不明白的地方。

(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

②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主要是字詞方面的),組織學生討論解決。重點指導:“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四面更無樹木遮陰”“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一個個序齒排班”

(本文文字稍顯晦澀,在疏通文章上教師需給學生提供更多幫助。)

3、細讀課文,瞭解孫悟空成為美猴王的經過。

①提問:石猴是從哪裡來的?起初他過著怎樣的生活?

(培養學生概括能力,瞭解石猴的來歷。)

②指導分析石猴成為美猴王的過程,探討從中體現了他怎樣的特點。

(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順序,感悟人物品質。)

重點指導下列語句:

(1)“哪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

(2)石猴笑道:“真是個我們安身之處。裡面且是寬闊,容得千百口老小。我們都進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氣。

(3)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

(4)指導讀重點語句。

(5)指名複述石猴成為美猴王的經過。

(由關鍵語句感受石猴成為美猴王的經過,抓住描寫人物動作、語言、行為的語句體會人物特點。)

4、品味語言。

①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勾畫自己喜受的句子,反覆朗讀。

②組織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引導其感受白話文獨特的語言美。

(提升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鑑賞能力,激發學生對古典名著的興趣。)

5、作業設計

①解釋加點字的意思。

瞑目:遂有靈通之意:

報男挈女:抓耳撓腮:

②石猴有著怎樣的性格特點?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6、板書設計

猴王出世

無私無畏勇敢頑強身手不凡當仁不讓敢作敢為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優秀教案4

學情分析:本課位於七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三單元“中華各族人民的家園”的第二課“山川秀美”的第二課時“季風的影響”,在第一課時中,已經介紹了我國五種地形及其主要分佈。這課主要通過了解五種氣候型別在我國的分佈和範圍,以及季風氣候對我國的影響的學習,讓學生樹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學生主要生活在東南沿海地區,對季風應當是深有體會的。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我國地形的多樣性對我國五種氣候型別的影響。

2.知道我國的季風氣候的分佈及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3.知道季風氣候對我國農業生產和人們生活的有利和不利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讀圖,瞭解我國各地不同的氣候型別及不同的自然景觀。

2.運用地圖,說出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及季風的分佈。

3.通過讀氣溫和降水柱狀圖,學會判斷氣候型別。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瞭解自己生活的家鄉的氣候及氣候對周圍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2.培養良好的讀圖和用圖習慣。

3.形成辯證的唯物主義觀,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事物。

教學重點:

我國的五種基本氣候型別和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教學難點:

季風對四季降水變化的影響及其對我國農業的影響。

教學過程設計:

【新課匯入】由唐代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引發學生思考,這裡的“春風”是指什麼風?為什麼春風不能“度玉門關”呢?學完這一課,請同學們等一下來回答。

【板書】季風的影響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優秀教案5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內容,感悟“石猴”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個性特點。

2、通過指導學生回顧、歸納本單元其他課文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體會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教學重難點

感受石猴形象,品味語言,激發學生對古典文學的興趣作為本節課的重點。讀懂課文,培養閱讀古典小說的語感作為學習本文的`難點。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蒐集的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談話引入。

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猴王出世》。(板書課題。)你們

知道猴王是誰嗎?(孫悟空)你們喜歡孫悟空嗎?為什麼?

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你們是從哪裡瞭解到這麼多的?(電視劇《西遊記》)那你們讀過吳承恩先生的名著《西遊記》嗎?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來感受一下名著的魅力吧!

【設計意圖】學生對於猴王並不陌生,直接引入課題簡潔、省時,能更快的把學生的學習慾望調動起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導語:同學們,課前我們已經初步讀了課文,你覺得這篇課文與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有何不同?(語言上不同,難讀,不好懂)

請同學們按照老師的要求,再次學習課文。老師相信這點困難一定難不倒你們,你們一定能做得很好。(出示自學要求)

1、出示自學要求:

(1)、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找出自己讀不懂得詞語、句子,用查字典或聯絡上下文方法解決。教師巡迴指導,及時發現問題。

【設計意圖】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本來讀通課文及理解生詞,都是可以在預習時完成的。但基於這篇課文是學生首次接觸古代的白話文,難度過大,所以課上在讀通、讀懂課文上要多花一些時間,多下一些功夫。

2、小組內檢查自學情況。

導語:剛才,同學們學習得都特別認真!下面讓我們在小組內檢查一下自學的效果吧!

以小組為單位讀課文,糾正錯誤讀音,然後組內交流不懂的詞語和句子,並由組長把發現的問題整理出來。我們要比一比哪個小組學習得最認真,學習的效果最好?

【設計意圖】這篇課文比較長,如果把讀課文及檢查生字詞都安排在全班集中解決,會大大降低檢查的覆蓋面,也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降低。因此我把這些內容都放在國小組內完成,由小組長負責。這樣,才能使全班學生一齊動起來,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在充分放權的過程中,使小組長的組織能力得到了鍛鍊提高。

3、組長彙報自學情況。

下面,我們請小組長彙報一下,你們剛才檢查自學的情況。注意說時要

有條理,把出現的問題說清楚。(為節省時間,只請一兩名說即可)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既可以使教師全面掌握學生的自學情況又可以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理清課文的順序,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課文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的)

投影出示:

“石猴是怎樣出世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圍繞這個問題,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先在小組內說一說,再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此環節在於使學生整體瞭解和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精讀分析、組內討論、全班交流。

默讀課文並思考:石猴是隻怎樣的猴子?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可簡單寫上自己的批註。

【設計意圖】語文課文的學習不在於問題提得多,概括面廣,而應簡化課堂的教學步驟,給學生留有空間,讓學生有時間讀書、思考、探究,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在“精讀分析”環節,我只設定了一個問題,而用這一個問題帶動起學生對整篇課文的學習。

導語:一蹦蹦出一隻石猴,一跳跳出一個猴王,吳承恩是怎樣寫的呢?讓我們再來看看小說。

出示問題:默讀課文並思考:這是一隻怎樣的猴子?從文中找出依據並說明,可適當寫批註、圈點,留下讀書的痕跡。

(學生自學後在小組內討論,最後全班交流。)

1、結合第一自然段,說說石猴出世很神奇。

品味語言:讀第一自然段,從第一自然段語言描寫中體會石猴出世的神奇。

2、結合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石猴出世生活很快樂,也從中感悟出石猴很愛交朋友。

品味語言:

投影出示第二自然段的相關內容。

“那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峰洞之中。”

(1)讀一讀此句,你彷彿看到了一隻怎樣的猴子?學生加上自己想象說一說。

(2)高聲朗讀此句,試著讀出石猴的快樂、自由。指名讀。

(3)把目光聚焦在語言文字上,你發現這句話有何特點?(排比句)

(4)品味語言,再讀此句,注意讀出節奏和韻味。

(5)你讀到一隻怎樣的石猴?寫在句旁,做閱讀批註。(活潑可愛、友善、頑皮可愛、有親和力)

(6)小結:就是這樣的語言,讓我們讀到了一隻頑皮可愛的石猴。語言和內容高度融合,就叫經典。

【設計意圖】學習課文中的重點語句,在讀中感悟古代白話文語言的特點,體會名著的語言魅力。

3、結合第三自然段,體會石猴勇敢,勇於承擔責任。

品味語言:“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

(1)、讀此句,你讀懂了什麼?(這隻猴很勇敢,不怕危險)

(2)、體會情感,再次讀句,指名讀。

4、結合第四自然段,體會石猴動作敏捷及不自私,樂於與他人分享的特點。品味語言:

A、石猴是怎樣跳入洞中的?

投影出示:“你看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

(1)、找出此句中的動詞:瞑、蹲、縱、跳。

(2)、從這些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石猴動作十分敏捷,本領過人)

B、石猴跳入洞中,看到水簾洞是怎樣的一番景象?

出示:石猴笑道:“??也省得受老天之氣。”指名讀。

用一個詞來概括,真可以說是??(天造地設)。

從這一段的描寫中,你體會出了石猴怎樣的特點?(不自私,樂於與他人分

享)

【設計意圖】:在交流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說出相關內容,做到“潤物無痕”,使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體會學習的樂趣,而不是被老師“牽著鼻子走”。

5、結合第五自然段,體會石猴聰明,有大將之風。

眾猴進入水簾洞後是怎樣的表現?

投影出示:“跳過橋頭,一個個搶盆奪碗,佔灶爭床,再無一個寧時,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1)讀此句,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學生讀句後,加上想象說一說。

(2)再次讀此句,品味語言,讀出韻味,體會古代白話文語言的概括性。眾猴猴性大發,戲耍玩鬧,早把先前的誓言忘在腦後,可此時的石猴卻相當清醒,石猴是怎樣說的呢?

投影出示:“石猴坐上面道??何不拜我為王?”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什麼?(石猴的聰慧、機敏。他不僅有過人的勇氣與本領,還很有心計,天生就是做首領的材料。)

師:的確,這石猴不僅勇敢膽大,還為眾猴找到如此安身之處,眾猴怎能不拜他為王呢?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最後幾句話。

齊讀:“眾猴聽說,即拱伏無違??遂稱美猴王。”

理解“拱伏無違”,從這個詞你體會到什麼?

(眾猴對於石猴都很佩服,真心服從)

【設計意圖】:此句也是名著中極為經典的語句之一,充分體現出了猴子好玩耍的特點,是學生感悟名著語言的好機會。

四、拓展延伸,激發興趣。

1、同學們,學習了課文,你覺得你對孫悟空的瞭解加深了嗎?這是誰的功勞?你覺得名著與影視劇的區別在哪?

2、《西遊記》中的故事還有很多,誰能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官封弼馬溫、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偷吃人蔘果、過火焰山??)

師:是呀,這麼多的故事,我們都可以去讀讀,看看名著是怎麼表達的,去感受一下名著的魅力所在,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樂在其中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