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竹几上教案通用6篇

我們在寫教案時,都要明確自己的思路,這樣才能確保工作順利,一篇優秀的教案可以幫助我們決定自己的教學進度,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竹几上教案通用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竹几上教案通用6篇

竹几上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鞏固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會看折線統計圖,並能根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從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

2、 通過對資料的簡單分析,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3、 通過對現實生活中多方面資訊的統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並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較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學過程:

1、 說一說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 在繪製折線統計圖是要注意什麼?

3、練習:1991—20xx年沙塵暴總天數的變化情況(幻燈片顯示)

(1) 讓孩子介紹一下你所知道的沙塵暴情況,它有什麼危害。

(2) 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

(3) 你發現了什麼問題,我們能夠怎樣解決問題。

(4) 關注現實生活中環保問題,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4、p127統計9、根據1997-20xx年全國每年出生人口數統計圖回答問題。

(1) 學生獨立完成後請交流。

(2) 分組討論,每組自由選擇一小段時間(如:1998—20xx的變化情況)

(3) 彙報交流各自的研究情況。

(4) 讓學生體會到從統計中發現問題,並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再次認識統計的作用。

p131 14 根據我國1997—20xx年博物館數量統計圖回答問題。

竹几上教案篇2

教學目標 :

1、知識與技能:掌握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夠進行正確運算。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情境理解乘加的運算順序,通過知識遷移應用到除加或除減混合運算,學會解答兩級兩步混合運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含有兩級的兩步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知道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法啟發:

思考法 學法 自主探究,交流討論

教學教具:

情境圖 學具 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複習,激趣引入

教師:同學們,春天到了,看公園多美啊!你們想不想也到公園欣賞這美麗的景色呀?但去之前我們先要為自己準備午餐。

教師:看,這是超市的食品專櫃,從圖中你都知道了什麼?

學生:一包餅乾7元,一個麵包4元,一個蛋糕6元,一盒牛奶2元,一筒可樂3元。

學生1: 23=6(元)6+7=13(元)

學生2: 23+7=13(元)

教師:這2種方法都很好。

教師:二位同學說的都很好,老師告訴你們第2個同學列的算式叫做綜合算式,今天要學習的混合運算。

例1

圖書閱覽室裡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來了38人,閱覽室裡下午有多少人?

1.說一說你瞭解到哪些數學資訊和問題。

2. 教師提出:我們應該怎樣算?

閱覽室裡下午有多少人? 放手讓學生嘗試計算。

交流各自不同的計算方法。

綜合算式53-24+38 1535

=29+38 =55

=67 =25

適時點撥和指導學生脫式計算的格式、步驟和方法:引導學生先說一說每一步運算求的是什麼,理解分佈解答和綜合算式解答的聯絡。

例2 7+43

=7+12

=19

觀察這個算式,你發現什麼?

小結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裡,只有加、減法或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板書設計:

混合運算

53-24+38 1535 7+43

=29+38 = 5 5 =7+12

=67=25 =19

竹几上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散文中表現的秋雨帶來的美景。

2、初步瞭解散文中運用的比喻和擬人的手法。

活動準備:

1、通過觀察知道秋天明顯的季節特徵。

2、掛圖:秋天的雨,配套磁帶。

活動過程:

1、回憶美麗的秋景,引發幼兒對秋雨的情感。

提問:

(1)小朋友們現在是什麼季節?你從哪些地方發現的?

(2)你喜歡秋天裡的什麼?為什麼?

2、欣賞《秋天的雨》全文,初步瞭解散文的內容。

(1)傾聽磁帶散文朗誦。師: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秋天的雨是什麼樣的呢?你看,它來啦!

(2)談談對散文中秋雨的初步印象。聽完這篇散文,文章中是怎麼形容秋天的雨呢?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有好聞的氣味、有一隻金色的喇叭

3、分段欣賞散文,藉助圖片重點感受文中的意境。

(1)秋雨帶來的顏色提問:為什麼說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我們來看看文章中是怎麼形容的

(2)秋雨帶來的好聞的氣味。提問:秋雨除了帶來了色彩,還帶來了什麼?哦,是氣味啊!那有哪些氣味呢?我們來聽聽看。

(3)秋雨帶來的訊息。提問:秋天的雨是一隻小喇叭,給大家帶來了哪些訊息呢?

(4)、秋雨帶來的歡樂。提問:為什麼說秋雨帶來了豐收的歌、歡樂的歌?因為有五彩繽紛的顏料、有好聞的氣味、有一隻金色的喇叭。小結:秋天的雨帶來了這麼多美好的事物,你們覺得美不美?原來秋天有這麼多美好的東西,你們喜歡秋天麼?

4、瞭解散文中的比喻、擬人手法。

(1)提問:為什麼說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

(2)播放磁帶,共同欣賞散文,說說自己喜歡的句子。

聽完了秋天的雨,你是否也喜歡上秋天了呢?也許你喜歡的不止是文章裡寫的,也有你發現的不一樣的秋天,那回家後讓我們用五彩繽紛的畫筆,描繪出你眼中的秋天!好不好?這堂課就上到這裡,謝謝小朋友們!

竹几上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體會農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幹和“我”與農家小朋友的誠摯情誼。

2.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

3感知本文的人情美,風情美,從歡快活潑的寫人、敘事、繪景中領悟作者對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戀之情。

一 匯入

1.請多名學生說出自己童年最喜歡的事情,不作闡發,意在勾起學生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

2.教師語:童年生活猶如一幅五彩斑斕的圖畫,猶如一個歡快跳動的音符。說不盡,道不完。今天我們就走進魯迅先生的童年生活,看一看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樣的。

二 初讀課文,熟悉內容

1.課件播放有關“社戲”的圖片(可從網上下載)

2.學生介紹收集到的有關“社戲”知識。

3.放課文朗讀的錄音磁帶。

4.挑戰擂臺,問題搶答。

男生女生分別挑出自己認為重要的課文內容,向對方提問,以考查對方對課文資訊的獲取程度。回答的一方應先合上書。(此環節既可檢查提問學生對課文資訊提煉和處理的能力,同時也可進一步熟悉課文,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三 研讀課文,整體感悟

1.整體感悟故事情節

a.學生速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看看課文的情節是如何發展的。

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釣蝦、放牛的鄉間生活——看社戲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戲途中——趙莊看社戲——看社戲後歸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

b.請學生用一句簡單的話來概括全文內容(大意符合即可)。

課文記敘了“我”在鄉村和農家少年看戲的一次經歷。

2.整體感悟課文意圖

小組討論交流,在組內發言,說一說自己對這篇課文意圖的整體感悟。

各小組推選一位代表在全班發言,交流本小組對課文意圖的感悟觀點。(學生的感悟可以從多角度來回答,不作統一要求。)

教師以平等對話的方式,發表自己對課文的感悟與理解。

本文以細膩的筆調描繪了一幅江南水鄉的迷人圖畫,展示了那裡的人情美和風景美。那裡的人:聰明、能幹、熱情好客、純樸憨厚、無拘無束;那裡的景:如詩如畫,令人陶醉。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四 作業

1.抄寫“讀一讀,寫一寫”中的生字詞。

2.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三。

反思

這節課是結合“話題教學”來設計的,與慣常的授課方式不一樣,以往就是用一些特定的問題去讓學生思考,學生只能回答特定的答案,學生的思維就是被束縛著的。而話題則是給了一箇中心,學生可以有自己的個性解讀,只要圍繞話題來談就可以。因為對“話題教學”的實踐不多,這節課可以說是一節實踐課,課堂呈現的東西有優有劣。以下是我對這節課的一些思考。

在教學設計上,我覺得以下幾個環節設定得較為成功。

話題作為設計點,簡化教學環節。由於要結合“話題教學”的方式來上課,在

寫教案時就要摒棄以往的教學方式,要把“知識點”改造成合適的話題。我將知識點列出,然後將其一一歸類,包括情節、人物、景物、感情等等,而話題又不宜過多,多且碎的話題不易讓學生把握全文的中心。所以我把話題分成了兩類,一個是“談戲”,一個是“談樂”,分出兩個重要的板塊,將小知識點融合進這兩個話題中讓學生去討論,學生就會意識到“戲”與“樂”是文章的兩個重點,心中有“綱”才能進入細節的品讀。

話題作為切入點,注重教學邏輯性。課堂教學時,我將話題融入到每個環節中,

“整體感知(談戲)――細讀課文(談樂)――總結課文(談寫作特色)”。在設計話題時,我依據由“面”到“點”的方式去設定,由“戲”來引導學生找出文章重要情節,由“三樂”來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細節,學生對話題的思考是由整體到區域性的。話題設定需要邏輯性,談“戲”與談“樂”這兩個環節是不可倒置的,學生在把握課文知識時才能形成系統性。

第三,話題作為思考點,鍛鍊學生思維。話題的設計就是讓學生有“話”可說,而這個“說”是針對個性閱讀的,例如在談“樂”的環節中,我讓學生自行選擇話題——樂景、樂人、樂情,讓學生自行品味自己感興趣的章節並作分析,在交流時又能聽取不同學生不同角度的解讀,知識得到了豐富。這裡是將品讀迴歸到“文字與學生”上,而不是老師規定學生讀出些特定的感悟。在這節課之後,某個學生的週記中就作者“我”這個人物進行了分析,而且是結合雜文中突顯的魯迅形象和這篇文章的形象來說,分析出一個既“冷若冰霜”又“溫情可愛”的魯迅。這就是話題教學過後對學生思維的“刺激”。

當然,在實踐“話題教學”的過程當中也會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對教材的研讀要更加仔細,才能應對學生的回答。與問題設定不同,話題教學裡學生會對一些老師都意想不到的細節作分析,比如在這節課上,學生在談“社戲”時會說到白篷船與烏篷船的區別,也提問“為什麼不願和烏篷的船在一處”,如果老師對此沒有查詢相關資料的話,就難以判斷學生找的資料正確與否,也無法解答學生心中的疑問。其次,話題設計的表述要更為準確,並作適當的提示。在談寫作特色時,有些程度不是很好的學生一時無從下手分析,而我作的提示又略顯不足,所以導致有些學生在討論時說不出所以然。另外,要注意時間的把握,要讓學生有更多自我品讀的時間。由於這節課的容量比較大,所以在時間設定方面略顯不足,有些學生沒有作充分的預習,就無法對話題談得深入,因此要利用早讀時間讓學生對課文有充分的品讀與思考。

“話題教學”給學生帶來的不僅僅是思維上的相互碰撞,更是讓思考變得廣闊而深刻。在“話題教學”方面我還是一個新手,我仍需要更多的課堂實踐去完善自己的缺漏,在不斷的改進中讓自己和學生都得到成長。

竹几上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結合生活經驗,在理解歌曲的基礎上學習有節奏的唸白部分

2、在感受理解歌曲的基礎上,能用歡快、跳躍的情緒演唱歌曲。

3、體驗歌曲中陪奶奶買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提前請家長帶孩子去菜市場買菜。

2、歌詞插圖、《買菜》的音樂、鋼琴。

活動過程:

一、通過提問,結合幼兒已有經驗,激發興趣

分享交流:“你跟爸爸媽媽買過菜嗎?去哪兒買菜?買了什麼菜?”

二、幼兒聽賞歌曲,初步理解歌曲主要內容,感受買菜的快樂。導語:“讓我們聽聽歌曲裡的小朋友跟誰去買菜,買的什麼菜?”

1、清唱歌曲,引導幼兒簡單瞭解歌詞大意。

回顧歌曲內容:歌曲裡的小朋友跟誰去買菜,看到什麼菜?買了什麼菜?

2、聽伴奏演唱歌曲,理解歌詞內容,感受歌曲的歡快情緒。

歌曲裡小朋友買菜的心情怎麼樣?你從哪裡看出來?(引導幼兒結合歌詞、動作和表情來說)

三、學習理解歌詞內容,結合教具引導幼兒在音樂伴奏下學說歌詞。

1、幼兒說歌詞,激發幼兒買菜的快樂情緒。

(1)結合天氣啟發幼兒表現買菜快樂的心情。

(2)啟發幫助幼兒說出歌詞裡各種菜的名稱。

2、幼兒有節奏的完整說歌詞,重點:以唸白為主

四、學唱歌曲,結合歡快跳躍的情緒體驗買菜的快樂。

1、以唸白部分為主學唱歌曲,啟發幼兒說出,唸白部分的特點。

引導幼兒結合身體其它部位配上節奏,有趣味性說出唸白部分。

2、再次激發幼兒情緒,邊唱邊表演歌曲。

活動延伸:

回家給爸爸媽媽表演。

把音樂放到表演區,幼兒隨時欣賞、表演。

竹几上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探索溶解現象,進一步瞭解沙子的特點。

2.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體驗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鹽、沙子若干,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子每人2只,小勺人手一隻,玻璃缸一隻。

2.幼兒用書第4頁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瞭解和辨別兩種材料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兩樣東西,它們要和水一起玩遊戲,看看是什麼?

2.請幼兒一一辨認桌子上的鹽和沙。

二、感受鹽能溶解在水中

1.我們一起猜一猜。

教師:讓我們先來猜一猜,鹽放到水裡,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

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猜想。

2.鹽和水的遊戲。

教師:請你把一勺鹽放到杯子裡,用小勺輕輕地攪拌,一邊攪拌一邊看鹽在水裡的變化。

幼兒邊念兒歌邊實驗:“鹽巴一小勺,輕輕攪一攪,看一看,變化我知道。”

3.說說我的發現。

三、感受沙無法在水裡溶解

1.我們一起猜一猜

教師:現在先來猜一猜,沙放到水裡去,也會像鹽一樣不見嗎?

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猜想,教師獎幼兒的猜想用簡單的.符號記錄在表格“?”欄中。

2.驗證猜想

教師:請你把一勺沙放到杯子裡,用小勺輕輕攪拌,一邊攪拌一邊看沙的變化。

3.說說我的發現。

4.教師也來試一試。

四、整理工作

師幼一起整理實驗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