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六年級數學數與形教案優秀7篇

只有把教案制定完善,老師們接下來的教學工作才能順利完成,寫教案一定要從實際需要出發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六年級數學數與形教案優秀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六年級數學數與形教案優秀7篇

六年級數學數與形教案篇1

【教學內容】《義教課標實驗教科書 數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56-58頁例4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理解圖形按一定的比進行放大或縮小的原理。

2、能按一定的比,將一些簡單圖形進行放大或縮小。

【教學重點】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教學難點】按一定的比把圖形放大或縮小。

【教學準備】多媒體

【自學內容】見預習作業

【教學預設】

一、自學反饋

1、什麼叫做比例尺?

一幅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2、怎樣求比例尺?

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最簡整數比。

3、一棟樓房東西方向長40,在圖紙上的長度是50c。這幅圖紙的比例尺是多少?

(1)學生嘗試獨立求比例尺。

(2)彙報交流

50c:40=50c:4000c=1:80

(3)你是怎麼想的?

二、關鍵點撥

1、求比例尺。

(1)怎樣求一幅圖的比例尺?

先寫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再化成最簡整數比。

(2)比例尺有什麼特點?

比例尺是前項或後項為1的比。

(3)比例尺可以怎樣表示?

數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1:500000)或(線段比例尺)

2、求實際距離。

(1)在一副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圖上,量得兩地間的距離大約是10c,這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大約是多少?

(2)學生嘗試獨立列比例解答。

(3)彙報交流

解:設這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大約是x釐米。

=5000000

5000000c=50

(4)你覺得在求實際距離時要注意什麼問題?

實際距離一般用千米做單位。

3、求圖上距離

(1)學校要建一個長80米,寬60米的長方形操場,你會畫操場的平面圖嗎?

(2)學生嘗試畫操場的平面圖。

(3)彙報交流

你是怎麼畫的?【根據圖紙大小確定比例尺,可以是數值比例尺也可以是線段比例尺,根據所確定的比例尺求出圖上距離,再畫圖,畫圖後還要標上比例尺。】

三、鞏固練習

1、課本第53頁練習八第1題求比例尺。

2、課本第52頁做一做第1題。

3、課本第52頁做一做第2題。

四、分享收穫 暢談感想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聽課隨想

六年級數學數與形教案篇2

第1課時

圓柱的認識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教材第17頁圓柱的認識、第18頁例1和第19頁例2。

內容簡析

圓柱的認識:通過觀察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圓柱。

例1:通過觀察圓柱,認識圓柱的側面、底面和高。

例2:通過觀察圖形,掌握圓柱的側面展開圖。

教學目標

1.認識圓柱的側面、底面和高;認識圓柱的側面展開圖,理解圓柱側面展開圖與圓柱的關係。

2.通過觀察、發現、交流,讓學生自主探究,掌握學習方法。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判斷的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徵,理解圓柱側面展開圖與圓柱的關係。

難點:圓柱側面展開圖與圓柱的關係,建立圓柱的空間觀念。

教法與學法

1.在教法上,應加強直觀演示和操作,利用多媒體課件從實物中抽象出圓柱的圖形,幫助學生建立圓柱的表象,再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發現並總結出圓柱的特徵。

2.在學法上,學生把觀察和動手操作相結合,通過摸一摸、量一量、畫一畫等實踐操作活動認識圓柱的特徵。本節課也應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加強小組合作與交流。

承前啟後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匯入課題

實物展示法:

教師拿出一個做好的圓柱模型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摸一摸、看一看,初步感知圓柱;緊接著讓學生觀察這個圓柱的特徵,觀察圓柱的組成。(學生觀察並獨立思考)

學生1:圓柱由三部分組成:兩個圓和一個曲面。

學生2:兩個圓的面積相等。

學生3:……

教師表揚並鼓勵學生的回答。【品析:用觀察實物的方式匯入,讓學生看到了真實的物體,使學生對圓柱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時用動作摸一摸更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件展示法:

1.課件出示“旋轉門”的畫面,引導聯想: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圓柱的形成)

我看到了旋轉門,想到了它轉起來會形成一個圓柱。

2.課件出示:比薩斜塔、客家圍屋、立柱、蠟燭、水杯等。課件抽出圓柱的幾何模型。

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圓柱。(板書課題)【品析:課件展示的效果是使圖形更加形象具體,學生一目瞭然,對於圖形的認識和理解更加準確和深刻,有助於學生對於圓柱的學習和研究。】

動手操作法:

讓學生拿出所帶的硬紙板、直尺、剪刀、圓規等學具,小組合作,教師引導動手製作圓柱的模型。

小組展示製作成果,教師給予評價。【品析:親自動手操作製作圓柱模型不僅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圓柱,而且讓學生有一種喜悅的成就感。同時,對下面觀察總結圓柱的組成和特徵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教學例1

(1)整體感知圓柱

①談談圓柱,大家知道什麼是圓柱嗎?請同學說說你理解的圓柱。

②找找圓柱,請同學找出生活中圓柱形狀的物體。

引導學生閱讀觀察教材第17頁幾個圓柱物體的圖形,認識圓柱。

(2)教學例1:

出示教材第18頁例1:觀察一個圓柱形的物體,看一看它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有什麼特徵。

①認識圓柱的面。

師:請同學摸摸自己手中圓柱的表面,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師:指導看書,再次觀察例1中的圖形,引導歸納。(上、下兩個面叫作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圓柱的曲面叫側面。)

②認識圓柱的高

引導學生觀察例1中的圓柱,根據圖形上的提示認識圓柱的高,再根據例1中的高找到自己手中圓柱的高。結合教材回答什麼叫圓柱的高。(板書: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作高)

討論交流:圓柱的高的特點。

歸納小結並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總結:圓柱是由3個面圍成的。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作底面。圓柱周圍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作側面。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作高。

?品析:此教學環節先運用提問交流的方式引出認識圓柱,再聯絡生活實物模型,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自己所製作的圓柱模型來認識圓柱的組成和特徵,使學生記憶更加深刻。】

◎教學例2:圓柱的側面展??

(1)動手操作:請同學分小組拿出有商標紙的圓柱形實物,把商標紙剪開,再開啟,觀察商標紙的形狀。

反饋後討論:展開後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樣剪的?展開後得到平行四邊形的是怎樣剪的?

(2)操作探究:展開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係。

師生一起把展開的長方形還原成圓柱的側面,再展開,在重複操作中觀察。

歸納: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3)延伸發現:展開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邊長與圓柱的關係。

(4)引導學生自主閱讀並觀察教材第19頁例2。

總結: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品析:此環節在探索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創設動手實踐的機會,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操作與思考,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活動體驗,讓學生動手操作推匯出圓柱側面展開後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等於底面周長,寬等於圓柱的高。通過這樣的活動體驗,讓學生經歷學習數學的過程。】

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

在認識了圓柱,學習完例1、例2的基礎上,讓學生及時消化吸收,教師提出質疑,師生共同系統整理。

質疑一:圓柱是由幾部分組成的?圓柱有什麼特徵?

師生共同總結:圓柱是由3個面圍成的。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作底面。圓柱周圍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作側面。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作高。

質疑二: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是什麼形狀?長方形的長、寬與圓柱有什麼關係?

師生共同總結:圓柱側面展開後得到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

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圓柱,學習了圓柱的基本特徵和圓柱的側面展開圖,你能說說你的收穫嗎?找兩個學生暢談本課時的收穫,教師對其進行補充完成課堂的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

1.圓柱的組成及特點:圓柱是由3個面組成的。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作底面;圓柱周圍的面(上、下面除外)叫作側面;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作高。圓柱的底面都是圓,並且大小一樣。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2. 圓柱的側面展開圖:圓柱的側面沿高展開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於圓柱的高。銜接下一節課的學習內容,給大家留一個思考的話題:

什麼叫作圓柱的表面積?包括哪幾個面?

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

回味課堂,發現亮點之處:兩次質疑的討論使學生的學習進入了二次消化吸收的過程,這次內化把圓柱的基本特徵和圓柱的側面展開圖的有關知識真正掌握了。

反思過程,有待改進之處:在教學中,應多給予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操作和思考的同時,教師應進行相應的提問,這樣學生學習的印象才能更深刻,學習的知識才會更紮實。

六年級數學數與形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分數應用題的複習,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和解題思路;

2、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思想,尋找出簡便的解法,並理出解題思路;

3、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4、讓學生了解到生活與數學的關係,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培養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教學關鍵 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複習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掌握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找準單位“1”

教學步驟 教學過程 教學課件演示 教學意圖

一、基礎訓練匯入。

師:今天我們要對分數應用題做一下全面的複習。大家想一下我們解答分數應用題最關鍵的是什麼?

專項訓練:

課件:練習:已知根據條件,說出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並說出有關的數量關係式。

在每道題後追問:從資訊中你還知道了什麼? 指名回答,並作評價:說一說你們找單位1有什麼好的方法嗎?

我們以資訊中的第6題為例,誰來說說,應該怎樣畫線段圖呢?根據線段圖教師問:線段圖畫好了,如果要求用去和還剩的噸數應該怎樣做?

常規性基本訓練,複習找單位“1” 訓練:為新知識做鋪墊。

二、根據看線段圖列式

師:誰來說說,根據線段圖應該這麼列式呢? 出示線段圖 【教學課件演示】

注重線段圖的應用,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寫出乘法數量關係式。同時,向學生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三、基礎練習

基礎練習只列式不計算

師:用我們剛才複習的方法做。(學生做完後教師指名回答)你是怎麼想的?把誰看作單位“1”?單位“1”的量是已知的還是未知的?用什麼方法計算?

歸納總結:請同學們把這4道題分分類,並要說出分類的依據是什麼?自己不能完成的可以進行小組討論,有能力的就獨立完成。學生進行思考;在學生回答時要引導學生說出分類的依據是什麼,這類題目應當怎樣解答。

嘗試練習,然後提問:這道題你是怎樣想的?分數和比聯絡在一起會出現許多的新問題。出示:文藝書和科技書本數的比是1∶4。誰來說說可以得出哪些資訊?

?教學課件演示】

培養學生審題要仔細,弄清數量關係。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掌握分數應用題分類的依據是。

四、對比練習

1)讀題,分別找到兩道題的單位“1”,並說說這兩道題有何不同?2)根據題意分析數量關係,然後列式計算,全班講評。

通過兩題對比,突出較複雜應用題的難點,幫助學產生加強審題意識,提高分析能力。

六年級數學數與形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理解槓桿平衡的原理,並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與人合作協調,及遷移、類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經過啟發、討論和獨立思考、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獲得了槓桿平衡的條件,學生認識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從中得到了培養。

3.學生在實驗、實際操作中體驗學習的樂趣,並通過實際應用的練習,將課內外的知識有機結合,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掌握槓桿平衡的規律。

2.教學難點:讓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竹竿,棋子,塑料袋(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準備材料,匯入活動:

1.檢查課前佈置的製作工具(簡單槓杆)的作業。

學生對照製作要求,自查和同組互相檢查。

小黑板或媒體出示製作要求:

(1)準備的竹竿長1m,儘量做到粗細均勻。

(2)在竹竿中點打孔,拴繩子時注意繩子的長度,同時注意檢查拎起繩子後竹竿是否平衡。

(3)從中點處每隔8cm做一個刻度記號,儘量等距離。

拿出準備好的棋子和塑料袋。檢查大小是否一樣。

2.揭示課題:有趣的平衡(板書)

二、動手實踐,探索規律

1、活動一:探索特殊條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規律:

(1)如果塑料袋掛在竹竿左右兩邊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樣放棋子才能保證平衡?

①學生思考,回答問題。“兩邊所放的棋子要同樣多。”

②演示:如:左邊放3個棋子,右邊也必須放3個棋子,這樣才能保證平衡。

(2)如果左右兩邊塑料袋放入同樣多的棋子,它們移動到什麼樣的位置才能保證平衡?

①學生思考,說出自己的見解。“塑料袋掛在竹竿左右兩邊的刻度要相同。”

②演示。如:

左邊塑料袋掛在刻度“4”的點上,右邊塑料袋也要掛在刻度“4”的點上,這樣才能保證平衡。

(3)小結:

你有什麼體會?

要保證竹竿平衡:中點左邊兩邊棋子個數相同,且所掛位置與中點,刻度(距離)要相等。

2.活動二:探索在一般條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規律(a)

(1)左邊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個棋子,右邊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幾個才能保證平衡?

①也放4個棋子行不行?會產生什麼結果?

②應該放幾個?

“放3個。”

(2)如果左邊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個棋子。

①右邊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幾個呢?

學生交流,各自說出自己的見解。

②右邊的塑料袋在刻度2上呢?

學生不難得出結果,放3個。

③右邊的塑料袋在刻度1上呢?

學生不難得出結果,放6個。

(3)小結:

師:你有什麼體會?

左右兩邊棋子個數與刻度數的積要相等。

3.活動三:探索在一般條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規律(b):

(1)問題:左邊在刻度4上放3個棋子並保持不變,右邊分別在各個刻度上放幾個棋子才能保證平衡呢?

(2)實驗活動:

①學生動手進行實驗活動。

②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③教師提供表格,引導學生展開活動。

右刻度

所放棋子數

乘積

(3)彙報結果。

學生髮現:左右兩邊刻度數和所放棋子數的積相等時,竹竿才能保證平衡。

(4)從表中你發現刻度數和所放棋子數成什麼比例?

學生觀察表中兩個量的變化情況,不難發現這兩種量成反比例

三、應用規律,體會揣摩

1.基本練習:

母女倆在玩蹺蹺板,女兒體重12千克,坐的地方距支點15分米,母親體重60千克,她坐的地方距支點多遠才能保持蹺蹺板的平衡?

提示:從新課探究的過程我們可以知道,體重和坐的地方距支點的長度成反比例。因此,可直接設她坐的的地方距支點的距離是x分米。可以得到方程

60x=12×15

解方程得x=3

答:她坐的地方距支點3分米才能保持平衡。

2.綜合練習:

桌子上有一個天平,天平左右兩邊各有一個可以滑動的托盤,天平的臂上各有幾個相等的刻度。現在要把1克,2克,3克,4克,5克五個砝碼放在天平上,且使天平左右兩邊保持平衡,該怎樣放?

提示:(1)根據臂長和質量成反比例

(2)先確定每個托盤中所放砝碼的總質量,在確定臂長。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談收穫。

師:通過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麼知識?我們是用什麼方法來研究這些知識的?

2.評價。

師:你對自己這節課的表現滿意嗎?

可採取學生自評,互評,老師評價的方式進行。

板書設計:

有趣的平衡

要保證竹竿平衡:中點左邊兩邊棋子個數相同,且所掛位置與中點,刻度(距離)要相等。

左右兩邊刻度數和所放棋子數的積相等時,竹竿才能保證平衡。

作業設計

基礎:

1、用邊長20釐米的方磚鋪一塊地,需要20xx塊,如果改用邊長為40釐米的方磚鋪地,需要多少塊?

綜合:

2、有一位菜販很不老實,他有一架動過手腳的天平。這架天平的兩臂不等長。有一天,當他向農民們購買實際重5千克的白菜時,就把白菜放在天平臂較短這一側,這樣稱起來較輕,天平顯示只有4千克重;而當他把白菜買出去的時候,他把白菜放在天平臂較長這一側,這樣稱起來白菜會有多少千克重?

提示:

(1)可以像例題中一樣,用列表的方法做。

(2)根據臂長與質量成反比,列方程求解。

六年級數學數與形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加深對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理解,能應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2、進一步理解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之間的關係。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

1、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2、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

二、基本練習

1、填空

(1)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的體積相差12立方分米,這個圓錐的體積是()立方分米,圓柱的體積是()立方分米。

(2)等底等高的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的體積和是96立方分米,圓錐的體積是()立方分米,圓柱的體積是()立方分米。

(3)把一個體積是18立方厘米的圓柱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削成的圓錐體積是()立方厘米,削去()立方厘米。

(4)一個圓柱的體積、底面積與一個圓錐相等,圓錐的高是9釐米,圓柱的高是()釐米。

(5)圓錐的底面半徑是3釐米,體積是6.28立方厘米,這個圓錐的高是()釐米。

2、判斷。

(1)圓錐的底面半徑擴大3倍,體積也擴大3倍。()

(2)一個正方體和一個圓錐的底面積和高相等,這個正方體的體積是是圓錐體積的3倍。()

(3)圓錐的底面周長是12.56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體積是(12.56×4×1/3)立方分米。()

三、綜合應用

1、一塊圓錐形巧克力,體積是6立方厘米,底面積是4立方厘米,它的高是多少?

2、一個圓錐體積是640立方厘米,高是20釐米,它的底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第八課時教學反思

教材中圓錐體積的相對練習較少,但在實際解決問題中卻常常需要學生能夠靈活應用,所以特別增加了一課時練習。

教學中的一組填空題,對於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等底等高圓柱與圓錐的聯絡很有價值。通過練習,學生們明確了圓柱與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和為4個圓錐的體積(或4/3個圓柱的體積),而它們的體積相差2個圓錐的體積(或2/3個圓柱的體積)……。掌握這些知識對於解決實際問題很有幫助,如將圓柱削成最大的圓錐,求削去部分的體積是多少,就可直接用圓柱的體積乘2/3(1—1/3)從而使計算簡便。

教學中,我也遇到一些阻力——就是學生不願用方程去解答需要逆向思考的問題,可用算術方法列式又常常對“1/3”發憷。為了更好與國中銜接,我在本節課綜合應用環節儼然是一位“推銷員”,不斷給學生強化方程解法的優勢,但在實際應用中全班不足五人願意採納這種方法。而用算術方法解答,則必須首先明確:若圓柱和圓錐體積和高(或者是底面積)相等,那麼圓錐的底面積(或高)是圓錐的3倍。

[再教建議]針對學生思維習慣,在教學填空第4小題時不僅要講清原因,而且應要舉一反三,促使學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切實掌握體積相等的圓柱與圓錐之間的聯絡。

六年級數學數與形教案篇6

教學內容:

根據課本第9頁至第10頁教學內容進行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欣賞與繪製圖案的過程,體會圓在圖案設計中的作用能用圓規設計簡單的圖案。

2.能力目標:在設計圖案的活動中,進一步體會圓的對稱性等特徵。

3.情感目標:廠家圖案的美,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滲透“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

結合欣賞與繪製圖案的過程,體會圓在圖案設計中的作用並能設計簡單的圖案。

教學難點:

在設計中,進一步體會圓的對稱性等特徵。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方法:

兩先兩後學導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這節課,我們將結合欣賞與紅製圖安排過程,進一步鞏固對所學圖形特徵的認識。

板書課題

二、欣賞圖案。

1.看一看:出示課本的教學掛圖,讓學生認真觀察。

2.議一議:看到這些圖案,你有什麼感受和體會?這些圖案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怎樣組成的?

3.欣賞:老師出示教學掛圖,學生欣賞美麗圖案。

三、設計圖案。

1.塗一塗。

(1)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9頁中的塗一塗的第1題。

(2)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10頁中的塗一塗的第2題。

2.做一做。

(1)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10頁做一做中的第1題。

學生完成設計任務後,老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展示,交流。

(2)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10頁中做一做的第2題。

四、鞏固練習。

先讓學生自學課本第10頁數學萬花筒中的內容,再讓學生按照圖示的方式試一試,畫出一個圓。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全班展示和交流。

五、全課小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六年級數學數與形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圓各部分名稱以及圓的特徵;會用圓規畫圓。

2.能力目標:藉助動手操作活動,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滲透知識來源於實踐、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的思想。

教學方法:

導練法、遷移法、例證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圓規、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結合實際、談話引入新課。

談話引入:今天非常高興能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

研究一個數學問題。我們以前已經初步認識了圓,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狀是圓的嗎?

師:看來大家平時非留心觀察。課前請同學們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並把它們剪下來,你們準備好了嗎?

師:把它們舉起來,大家互相看一看。回想自己畫圓、剪圓的過程,你能說說圓是什麼樣子的嗎?(師一手拿一個圓)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圓的邊是彎曲的,跟以

前學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邊是不同的。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種平面上的曲線圖形。(板書課題)

生舉例

師強調——指物品的表面

圓是沒有稜角的,邊是彎的;圓的邊是一條曲線。

二、引導探究新知。

1.導:圓裡究竟藏有什麼祕密呢?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小實驗。把你的圓對摺,再對摺,多折幾次,把摺痕畫出來,看看你有什麼發現,並把你的發現在小組裡彙報。最後看看誰的收穫多。(1分鐘)

2.師:你們組觀察得真仔細!大家的發現可真不少,現在我們就把剛才的發現整理一下。

3.展示探究結果。結合多媒體課件輔助,完整認識圓的特徵(8分鐘)

誰來告訴老師,你有哪些新發現?

那是什麼原因呢?

你怎樣發現的?

結合學生交流、彙報探究結果,及時引導梳理。主要從圓的圓心、半徑、直徑、等方面來認識。這裡特別要注意通過板書幫助學生進行新知的有目的的整理。

4.學習畫圓(5分鐘)。

你是如何畫圓的?

課件展示如何畫圓。然後學生動手練習,並強調畫圓時應該注意些什麼。——揭示圓大小

位置的確定

學校要修建一個直徑是20米的花壇,你能幫學校畫出這個圓嗎?生演示操作

三、應用拓展。

1.基本練習(4分鐘)。

?1〉投影出示

找出下列圓的半徑、直徑。

?2〉半徑、直徑的相關計算。

?3〉概念的判斷和識別。

2.應用練習。(10分鐘)

?1〉車輪為什麼做成圓形的,車軸應安裝在哪?

如果車輪製成方形的、三角形的,我們坐上去會是什麼感覺呢?結合課件演示

?2〉你能用今天學習的圓的知識去解釋一些生活現象嗎

(舉行篝火晚會時,人們總是不知不覺會圍成一個圓形,為什麼?

平靜的湖面扔一小石子,會有什麼變化?為什麼?

月餅為一般都做成圓形的,為什麼?)

看來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蘊含著豐富的道理,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來認識它,解釋它、運用它。

?3〉同學們學到現在,已經很累了,我們來輕鬆一下吧。老師給大家猜一個謎語。有一個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釘了一根木樁,用一根繩子拴了一隻羊在那裡。(利用電腦配上畫面)

師:羊吃草的情況與今天學的知識有關嗎?我們來看一看羊吃草的範圍有多大好嗎?

用電腦演示羊拉緊繩子旋轉一週的情況,讓學生直觀的看到原來羊能吃到的草的範圍是一個圓,拴羊的繩子與這個圓有什麼關係嗎?

(是這個圓的半徑)釘在那兒的木樁是這個圓的什麼呢?(是這個圓的圓心)如果要讓這個羊吃草的範圍更大一點可以怎麼辦?(把繩子放長一點,也就是把半徑擴大)如果要讓羊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吃草,可怎麼辦?(可以把木樁移動一個地方,也就是移動圓心的位置),這說明圓的半徑與圓心與圓有什麼關係呢?

圓的半徑決定了圓的大小,而圓的圓心可以決定圓的位置。

四、總結全課(3分鐘)

1.質疑

(籃球是圓形嗎?表示圓心、半徑和直徑的字母可以隨意改變嗎?)

2.這節課你都學會了什麼?

不管怎麼說,老師覺得同學們的學習表現是不錯的,所以我提議:我們一起伸出手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句號是圓形的)

延伸

1.用圓作畫。

2.談談我眼中的圓。

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平面曲線圖形

圓心(o)圓中心一點,確定圓的位置

半徑(r)線段

連線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確定圓的大小,長度都相等〈在同一個圓裡〉

直徑(d)線段,通過圓心,兩端都在圓上,長度都相等。〈在同一個圓裡〉

半徑和直徑的關係d=2r

教學反思:

要讓學生明白只有在同圓或等圓內,所有的半徑才相等;所有的直徑才相等;半徑才是直徑的一半,直徑才是半徑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