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求職技巧

提高職場成功率的法寶

提高職場成功率的法寶
一項調查顯示,61%的白領承認自己的職業困惑很多。“缺乏合理的職業規劃導致眾多白領產生職業困惑。”於是,“職業規劃”再度搶眼起來。但隨之而來的,還有人們對於這個職場時髦詞的種種疑問。

  精品職業顧問素描

  楊開,北森公司高階職業諮詢師,認證全球職業規劃師,曾參與全球職業規劃師課程的本土化工作,香港中文大學心理諮詢與治療方向碩士,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

  疑問一 什麼是職業規劃

  記者:作為專業人士,您如何定義“職業規劃”?

  楊開:職業規劃更多的是指規劃師用科學的方法引導諮詢者瞭解自我、瞭解勞動力市場,幫助他們在此過程中看到各種機會,從而做出決定,並助其實施。規劃師起的是引導、推動的作用,他無法代替來詢者做決策。

  記者:沒有親身體驗,規劃師又如何引導來自不同行業的職場人做出合理的職業規劃?

  楊開:任何人都無法親身體驗所有的職業。規劃師要做的是從方法上對來詢者加以指導,比如規劃師會知道什麼是獲得勞動力市場資訊的最佳方法。

  疑問二 職業規劃可有可無

  記者:有人說,職業規劃可有可無。您如何看待這種說法?

  楊開:一個人可能不借助規劃師的力量進行職業規劃,但他會考慮自己做什麼工作最適合,面對機遇要不要跳槽等問題。這些其實都是職業規劃所包含的內容。當然,一些人沒有做過系統的職業規劃也會做得很成功。畢竟,職業規劃是近幾年才在國內熱起來的,我們不能說在這之前就沒有成功的人。但系統的職業規劃會對一個人的職業發展有很大促進作用。沒有職業規劃,不意味著不能成功;有職業規劃,成功的機率會更高。

  記者:相比於規劃,很多人更強調嘗試。

  楊開:探索在職業發展過程中是必要的。僅依賴測評是不行的,不去嘗試某些事情,就無法知道到底適不適合自己。但從成本上看,職業規劃會縮小探索範圍。我們鼓勵探索,但那是在一定範圍內,基於科學方法的探索。

  記者:您覺得人們對“職業規劃”存在哪些誤解?

  楊開:誤解很多,一是認為規劃出來的只有一個刻板的模式。二是希望規劃師幫自己做決定、預測前景,但職業規劃不是算命。三是很多人認為,只有在遇到職業困惑時才要做職業規劃,一些人甚至覺得,過早做職業規劃反而會束縛手腳,影響自己的職業發展。其實,從國外的經驗來看,越早進行規劃,就能越早進行職業定向,減少挫折。

  疑問三 如何制定職業規劃

  記者:許多白領都有職業困惑,您認為這是否與很多人缺乏合理的職業規劃有關?

  楊開:確實如此。就像大家都在忙著跳槽,但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人們過多地追求外在的東西,會迷失自我,產生很多職業困惑。而職業規劃正是在幫人們理清自我,理清自己和社會的關係,從而減少職業困惑。現在,大學生很難在畢業之初找到好的工作,很多時候他們是在與現實的妥協中找到一份工作。如果是一個有較為清晰職業規劃的人,剛邁入社會時,他可能也會面對一份不太理想的工作,但他會抓住機會表現自己的特長。他更多的是想如何根據環境來實現自己的目標,而不是抱怨。

  記者:什麼是合理的職業規劃理念?

  楊開:首先職業規劃是個人與環境之間尋找一個微妙平衡的過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有兩個基本內容,一是對自己的瞭解,二是對勞動力市場和社會環境的瞭解。做職業規劃需要以成長的心態來對待,很多人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就認為一輩子完了,因此變得焦慮,反而影響職業決策,此時應當看到自我成長的一面,對發展中的自我有良好的信心。職業生涯發展每個生涯任務不同,探索的重點也不同。二十多歲的人要在社會上安身立命,要被社會接受、承認,嘗試是很重要的。但到了四十歲,可能就會去探索更深層次的東西,比如“當我離去時,我希望墓誌銘上寫些什麼”,所以職業規劃不是刻板的。

  案例一 我不適合做SOHO一族?

  今年27歲的Lucky是一名自由撰稿人,SOHO兩年。當初,Lucky以為憑著“文學青年”的功底,掙錢不是難事,可真正工作起來,Lucky卻發現,怎一個“難”字了得。 自由撰稿人的收入主要來自於稿費,但她投的稿子經常石沉大海。

  有一次,Lucky寫了一個辦公室搞笑事系列,結果被一家雜誌社的編輯“狠狠”表揚了一通,還讓她再寫一個辦公室系列。但動筆時Lucky發現,不做上班族太久,她根本不清楚現在的上班族關注什麼。

  有時出去採訪,沒有單位介紹信的Lucky經常吃到閉門羹。無組織可靠、無權益可維、無單位證明……SOHO一族,浪漫背後是尷尬。

  這兩天,一個朋友動員Lucky到他們公司工作,幹回老本行。坦白講,現在的她依然厭惡上班的刻板,但想想這兩年不成功的SOHO經歷,Lucky真的不知道應該如何做決定。

  楊開觀點:在做出職業選擇前,嘗試進行“職業試穿”。

  以前,我曾遇到過一個小有成就的白領女性,她厭倦了刻板、忙碌的工作,一心想開酒吧、做老闆。但夢想實現後,她卻做得很失敗。因為之前她從來就沒想過,開酒吧要和工商、稅務打交道,要擔心營業額,要犧牲原有的假期……Lucky和這位白領女性一樣,過於理想主義,在做職業選擇時,缺乏對新職業的體察。

  我建議職場人在做選擇前進行“職業試穿”。對於職業的選擇,我們也可以在決策前找一些資深人士,問問他們的酸甜苦辣,作為我們決策的依據之一。

  很多人在投身新職業前,都比較容易衝動。對於他們進行新舊職業的對比更為重要,尤其是從他們最期望獲得的方面,向自己提出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比如,Lucky認為原先的工作很乏味,但如果將自由撰稿人當作職業,你一天可能要有12個小時對著電腦,而且所寫的內容不一定是自己喜歡的,你能夠忍受嗎?這樣的工作是不是就不乏味?

  做SOHO一族,對個人的時間管理能力、自我經營能力一般要求較高、能否忍受沒有團隊歸屬的感覺也是個問題。Lucky需要通過職業規劃,從個人性格、能力和價值觀等方面看看自己是否真的適合做SOHO族,如果想成為其中優秀的一員還需要哪些方面的學習和提升。

  案例二 我為什麼總得不到提升?

  兩年前,唐先生應聘進入一家公司擔任市場部副經理。配合銷售部門管轄地區的市場活動。兩年中,為了工作,唐先生付出很多,也沒少和老婆鬧矛盾。每次他都會這樣告訴老婆:“我已經快35歲了,再不努力表現,這輩子就只能當個副手。”

  在唐先生的邏輯中,提升是對自己工作能力的認可,也意味著會有更好的收入。就是因為工作5年的原公司,領導提拔了一位公關能力極強、業務能力不佳的人。

  兩年下來,良好的工作業績和人際關係讓唐先生覺得自己很有希望獲得提升。恰在此時,市場部經理被一家同業公司挖角。唐先生滿懷欣喜地等待提升訊息,沒想到,等來的卻是公司外聘的新經理。唐先生又一次失望了,但這次,他沒有馬上做出跳槽的決定。“到了新公司,萬一還是得不到提升怎麼辦?”唐先生問自己。

  楊開觀點:升職只是實現自我價值的一個途徑。

  兩次失敗的經歷並沒有讓唐先生去仔細思考個中原因。在他心中,自己是最合適的提升人選。但正副職位的要求是不一樣的,能幹好副職的,不一定能做好正職。第一次失敗時,唐先生就應該總結自己為何沒得到提升,也許公關能力不佳正是自己的軟肋。現在的公司寧願冒風險去用一個“新人”,也沒有從內部提升,這就說明對於升職唐先生身上也許存在某種“致命缺陷”。只有找到這個“缺陷”,才有彌補的可能。如果唐先生髮現這個“缺陷”根本無法彌合,那麼只能嘗試通過升職以外的途徑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了。

  唐先生是在“滿懷欣喜地等待提升訊息”,這也說明他可能與領導缺乏必要而有效的溝通。可能在領導眼中,有著良好業績和人際關係的唐先生很滿意於現狀,根本沒有升職的意願。領導考慮的是將員工放到最合適的位置,而非最高職位上。

來源:精品購物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