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發言稿

小城鎮規劃建設調研材料

發言稿1.68W

小城鎮規劃建設調研材料  

小城鎮規劃建設調研材料

  

  

建設和發展小城鎮,不僅是我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徑,更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戰略舉措。小城鎮建設的重大目標,就是要實現人口向城鎮集聚,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李克強總理多次強調,新型城鎮化關鍵是要實現人的城市化。本人認為,在新型城鎮化趨勢下的小城鎮建就是要以集聚人口,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水平為根本目標,努力提高農民非農產業就業率,把農民從土地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簡而言之就是要讓廣大農民“進得來、留得住、住得好”。  

一、如何進得來  

各地對小城鎮人口集聚開展了許多研究和探索。我認為,當前要讓農民進城,主要解決三大問題:  

1、入城成本較高。從調查情況來看,農民進城的主要障礙就是生活成本太高。因此,小城鎮建設要著力探索“低成本”和“高品位”的發展模式,從控制住房、消費和生活成本入手,進一步降低農民和外來人員入城門檻。一要合理規劃調控商品房戶型結構,增加中小戶型供應,合理穩定房價,加快廉租房、公租房、新市民公寓等多種形式的保障性住房建設,滿足中低收入群體購房需求,降低農民和外來人員進城入居門檻。近年來,xx縣已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共1198套6萬平方米,即將竣工2250套1.125萬平方米,同時結合農民危舊土坯房改造,啟動實施“引農入城、引農入園(工業園)”住房建設1720套23萬平方米,可吸引吸引了近6000多農民入城,有效降低了農民入城居住成本。二要合理設定農貿市場、商業網點,提高市場供應,穩定物價水平,營造良好的生活消費環境。三要加大文化娛樂、公交線路等配套設施建設力度,加強和改進社群服務,建設方便快捷的城市生活圈,降低居民生活成本。  

2、配套保障不足。xx縣2012年對全縣51792戶農民開展了戶籍農轉非意願的調查,結果顯示:願意“農轉非”的戶數為1672戶,佔調查總戶數的3.6%。這說明隨著國家惠農政策實施,農民進城的意願明顯降低。城鎮化過程中將會遇到“人已入城,戶籍不變”的管理難題,對城區創新人口管理提出了較大挑戰。因此,要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在放寬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落戶條件,建立城鄉統籌的戶口登記管理制度的同時,更要破除戶籍背後的權益分配問題,加快研究出臺統籌城鄉的社保、醫保、救助等配套體系,讓農民進城享受與城鎮居民同等的就業、就學、醫療等方面的權益保障,真正解除農民進城的“後顧之憂”。  

3、土地權益受損。粗略估計,許多農民不願進城,超半數的原因是對土地權益的眷顧。因此,要重點安排好農民對土地的權益分配和享有問題,當前可以採取如下三種有效形式;
一是政府贖買農地承包權。對長久放棄承包地的農民,由政府贖買土地承包權,按一次性、分期等方式發放農地承包補償金,助其進城落戶。二是積極推進土地流轉。對一時還不願放棄承包權但又不自我耕種的承包地,鼓勵其集中承包給農業專業戶、重點戶耕種,流轉年限到期後,允許再次選擇承包農地的處置方式。三是對於進城落戶的農民,可以繼續享有原在農村的房屋所有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資產收益分配權,並可以依法有償轉讓。  

二、如何留得住  

真正讓進城農民留得住,關鍵要做好兩方面的文章:  

1、要夯實產業基礎。產業是城鎮興旺繁榮的根基,也是城鎮留住 農民的先決條件。因此,城鎮要留住人口,要把發展產業作為首要任務。每個小城鎮要做到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打造各具特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佈局,增加進城農民收入,讓農民真正留在城鎮工作和生活。以xx縣為例,通過近十多年多向型經濟的發展,建立了較為堅實的工業基礎。目前,我縣有工業企業xx家,安排就業人口xx萬人,同時也帶動了文化旅遊、物流、商貿等第三產業繁榮,2012年調查顯示,本縣農民在縣城就業戶數為9600多戶,帶動近3.5萬多農民入城,很好地解決了進城農民的就業問題和收入問題。  

2、要完善城鎮功能。2012年我縣開展的關於農民進城意願的調查中顯示,願意在縣城就學的戶數為16257戶,佔35.09%,這表明完善城鎮各項功能是留住農民的重要方面。當前,我認為,小城鎮主要要完善如下功能:一是教育功能。要適應進城農民急劇增加的形勢,優先配置小城鎮教育資源,優先發展城鎮基礎教育,優化城鎮學校佈局,高標準配備教學設施和師資力量,解決進城農民子女的就學問題。二是醫療功能。要完善城鎮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公立醫院、社群衛生院、村級衛生室等醫療體系建設,提高整體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三是娛樂休閒功能。要關注居民精神生活,大力完善公園、社會圖書館、電影院、體育場所等必要的休閒娛樂場所,豐富居民的休閒生活。  

三、如何住得好  

小城鎮要吸引人口,在注重農民進得來、留得住的同時,要把建設生態宜居城鎮,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放在重要位置,使進城進鎮農民“住得好”。  

1、注重生態環境。小城鎮建設中要做好三個方面:一是要做好綠化文章。要注重城市綠地系統建設,實施城鎮周邊山體保護和改造,有條件的小城鎮甚至有可能保留一定的農田;
要加強城鎮景觀綠化,大量種植各類適生花木,彩化城區,形成春花燦爛、夏陰濃郁、彩色斑斕、冬景蒼翠的綠化景觀效果。二是要做好水體文章。充分利用江、河、湖、溪、山地等自然資源,在保護城市自然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重點打造河岸自然生態群落、自然地貌、小城鎮溼地等原生態景觀;
有條件的小城鎮可以適度擴大人工水域面積,增加親水平臺和景觀綠化,做足做活小城鎮水景、霧景。科學劃定和調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備用水源保護區,加強水源地保護和水環境治理,涵養水源,防止汙染。三是要做好空氣文章。 制定嚴格的大氣環境質量標準,限制固定汙染源和汽車汙染源的排放量,加強排放控制地的管理;
調整能源結構,增加無汙染或少汙染的能源比例,發展太陽能、核能、水能、風能、地熱能等清潔能源。調整工業佈局,改造汙染嚴重的企業,改進生產技術,加強汙染治理,減少汙染排放量。   

2、注重宜居佈局。要注重居民的舒適和便利,注重人、建築及環境的有機統一。一要優化城鎮佈局。要合理佈局縣城和集鎮,突出小城鎮的輻射帶動功能,合理定位集鎮功能,打造中心鎮、集鎮、中心村為一體的小城鎮總體構架,實現農民向城鎮的梯度轉移。二要優化城鎮功能佈局。科學佈局城鎮生產生活設施,提升交通便利度和生活舒適度,著力構建十分鐘生活圈、十分鐘休閒圈,打造便捷生活圈。三要超前規劃建設。更加重視城鎮規劃和設計,超前預判城鎮今後可能出現的停車難、出行難等問題,並著力在城鎮規劃建設中預留空間,破解難題。  

3、注重城市文明。要切實做好小城鎮管理,打造良好的城市環境。一是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探索城管綜合執法制度,構建大城管格局;
注重開展“城管進社群”活動,實現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強化街道、社群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礎作用,形成綜合治理、長效管理的城市管理新局面。二是加強市容市貌整治。要加大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和管理力度,集中力量整治“髒亂差”,開展了清理、店外經營、馬路市場、戶外廣告、亂停亂放等治理活動,營造整潔、優美、舒適、有序的城市環境。三要注重培育城市文化。大力開展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建立活動,著力提升城鎮居民文明素質,提升居民對城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著力培育城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