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靜悄悄的革命》優秀讀後感示例三篇

《靜悄悄的革命》這本書告訴教師們要注意營造出和諧向上的課堂氛圍,傾聽學生的心聲,你知道相關的讀後感怎麼寫才更吸引人的眼球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靜悄悄的革命》優秀讀後感示例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靜悄悄的革命》優秀讀後感示例三篇
《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1

佐藤學先生在《靜悄悄的革命》中提到了“潤澤”的教室,聽上去好像是很容易理解的,不就是教室裡的氣氛要恰到好處,可要是仔細琢磨,卻沒那麼簡單就可以達成的效果。一個潤澤的教室,如走進一個周圍環繞著柔和的輕音樂,到處擺放著古樸、典雅的傢俱的咖啡屋,人坐在那裡,再火熱的心情也會平靜下來。沉浸在一個心情舒暢的氣氛中,學生和老師都超越了“主體性”神話,可以自由地發展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的關係,使課堂教學變為大家主動性的課堂。這時候,課堂上上的對話也會加深每位學生的印象。課堂上的傾聽也會如願地實現。

如果老師能蹲下來傾聽學生的心聲,和他們平起平坐,用一個平視的目光來打量學生,那麼和他們的溝通也會暢通無阻,這就要求老師要學會傾聽,聽學生的,聽自己的,聽課堂的。學生的內心在想什麼,老師自己是不是在合理引導學生,課堂的氣氛如何等等,都在傾聽中得以釋然。

在《靜悄悄的革命中》,佐藤學先生以一種務實的`精神,從老師到學生,到學校行政整個流程都注入了自己在實踐中總結的經驗。書中的每個觀點都是精華,有些觀念不是第一眼看上去就能馬上理解,但經過多次琢磨後會發現是你在教學中確實的那些內容。開啟自己的課堂,走入別的老師的課堂,和同事之間開展合作,在共同的成長中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看佐藤學《靜悄悄的革命》這本書,彷彿置身於一個教育花園的夢幻世界裡,到處都是思想的芳香嫋嫋升起,醉人心脾。現在說是讀完了,那是囫圇吞棗,書中的很多精闢論述只是被舌尖觸摸了一下,有一點點的味道,但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味道,還需要細嚼慢嚥地細細體會。

《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2

《靜悄悄的革命》一書有深刻的理論積澱,說理透徹,通俗易懂,立足於真實的課堂實踐研究,具有明確的指向性。書中對許多教育例項的剖析和論述對我國現行的教育改革、一線教育工作者頗有啟示。書中深入淺出地闡述的課程觀、教學觀、教師觀、師生互動觀等讓我深受啟迪,作者對教學中形式主義鞭辟入裡的批判令我受益匪淺,佐藤學先生平易、深刻、務實的工作態度,講究實效、不懈探索的研究精神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以下是我對書中關於課堂教學的一些感想。

一、還課堂於學生,關注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自主性。這是課程改革的要求,同樣也是廣大教師需要追求並達到的目標。但是,這並不是一句口號,不是喊得越響效果越好,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上和形式上的轉變。

佐藤學先生在他書中給我們提到了“日本國小教室裡的特徵是‘鬧哄哄’(發言過剩),而國中、高中教室裡的特徵是‘靜悄悄’(拒絕發言)。”這是什麼原因呢?其實這就是典型的追求虛假主體性教學中的形式主義。中國的課堂裡也同樣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有的班級上課,僅僅是白熱化的發言競爭,學生表面活躍地不斷叫著“是的”“是的”,時刻不住地點頭,高高地舉手。有的班級上課,空氣沉悶,學生的身體坐得筆直,而思維卻是僵化的。這兩種型別在佐藤學先生看來同樣是硬邦邦、乾巴巴的關係而構成的課堂,它們都是主體性的假象,是教學中的形式主義。

真正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中展現其主體性,應當追求的不是“發言熱鬧”,也不是保持身體端坐,而是要給學生營造一種課堂學習和交流的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盡情地釋放自己,調動自己的各個思維感官,把自己融入整個課堂,融入整個群體,通過發言讓各種思考和情感相互碰撞、相互呼應、相互應答。以此來實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地位,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二、課堂需要傾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中談到傾聽這一話題時,一位參與調研的教師發表了自己的見解:“當學生髮言時,教師需要面對著學生,專心地全部接納一個一個學生的發言,如此一來,不僅能夠聽到學生精彩的問題回答,而且還能夠感受到學生用言語無法表達的想法和情感。”這是教師傾聽的意義,有助於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和學生思維情感的發展。如果把教師傾聽學生的發言打一形象的比喻,好比教師和學生進行棒球投球練習。學生的發言好比投球,教師傾聽好比接球,不管學生投的球如何,教師都能夠認真對待,力求準確接住球,學生投球的興致便會高漲。這樣的快感會促進師生更好地玩好這次投球練習。課堂教學亦是如此,當學生髮言時,無論答案正確與否,教師的傾聽至關重要,它可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傾聽,不僅僅是聽學生髮言的內容,而是聽其發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產生共感共鳴。傾聽,是一種方式,更是一種態度,它是架起師生之間友好溝通與交流的橋樑。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需要傾聽,師生之間的傾聽,生生之間的傾聽,以傾聽這種方式來傳遞相互間的尊重,促進各自的成長。

課堂教學的革命早已靜悄悄地打響,身處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們懷著對教育的憧憬與希望,投身於這場革命。佐藤學教授的觀點給我們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引領著課堂教學變革的潮流。對教學的反思和經驗的交流成了每位教師成長的精神食糧。課堂教學革命並不是遙不可及的,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學會放慢腳步,靜下心來,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探索出一條改變課堂,改變學校的道路。

《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3

佐藤學先生將現在正在進行的這場教育改革稱之為“靜悄悄的革命”。他極其深刻地指出:這場“靜悄悄的革命是從一個教室裡萌生出來的,是植根於下層的民主主義的、以學校和社群為基地而進行的革命,是支援每個學生的多元化個性的革命,是促進教師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的革命。”“這場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結構的變化。僅此而言,它就決非是一場一蹴而就的革命。因為教育實踐是一種文化,而文化變革越是緩慢,才越能得到確實的成果。”

在我國,這場“靜悄悄的革命”也正在進行中。作為教師該怎樣投入這場革命呢?教育這一事業的人性魅力何在?怎樣把學校變成“學習的共同體”?怎樣創造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怎樣的教師是優秀的教師?怎樣的教育實踐是優秀的實踐?怎樣去“傾聽”學生、“理解”學生?學校如何實際而有效地幫助教師成長……本書關於這些問題的許多觀點和案例都如此讓人感到耳目一新,發人深省!

日本學校最近幾十年來正在試圖擺脫支配其教育一個世紀以上的劃一性和效率化,以綜合學習為舞臺開展“靜悄悄的革命”。日本的教師也正在邊體驗改革過程中各種混亂狀況,邊摸索著新的學習方式。這一切與我國的現實狀況是何其相似!課程改革是很艱苦、很繁難的,然而“改變教學、改變學校的條件決不是遙不可及的,使其實現的條件乃存在於所有的教室中,存在於所有的學校中。”因此,衷心希望本書能有益於推動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特別是推動綜合實踐活動、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等新課程的健康實施。衷心希望本書能有助於我國的教育工作者進一步看清那些應該做的、可能做的和必須做的事情,積極地投入到這一“靜悄悄的革命”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