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精選《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範文

讀書並不是為了跟別人炫耀什麼,而是為了讓自己開心的,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精選《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關於精選《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範文
關於精選《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範文

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過,總覺得教育生活缺少了些目標,缺少了些激情,這不是我想要的教育生活,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狀態。很有幸於四月下旬到華師大進行學習,經過諮詢華師大請的教育專家——餘國卿,他建議我看看由日本的教育家——佐藤學撰寫的《靜悄悄的革命》。說實話,一聽說是日本的教育專家寫的書,我就有一種牴觸情緒。可是能讓教育專家力薦的書,想必一定有它的過人之處。我便下定決心要看看這本能使專家力薦的書。經過將近一個月的夜讀,我對這本書有了自己的看法,我覺得我應該經營屬於自己的也屬於孩子的潤澤的課堂。

佐藤學認為,教學是由“學生”、“教師”、“教材”、“學習環境”四個要素構成的。良好的學習環境使教學更富魅力、更煥活力、更有生長力。課堂上良好的學習環境該是怎樣的呢?我想是“潤澤”的。潤澤的課堂不是一種理念,不是一種模式,而是一種氛圍、一種心情,是那種安心的、無拘無束的、輕柔滋潤肌膚的感覺。“在這裡,大家安心地、輕鬆自如地構築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構築著一種基本的信賴關係,在這種關係中,即使聳聳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見來,每個人的存在也能夠得到大家自覺地尊重,得到承認。”

一、潤澤的課堂心靈自由

潤澤的課堂心靈自由。用一位教育家的話來敘述:“你要有膽量並且有肚量讓孩子們自己去探險,自己去體驗,讓他偶爾痛快地玩幾次泥沙,下雨天讓他踩水,讓他偶爾跌幾跤,讓他去哭,讓他去笑。我們要做的,是在旁邊注意他,有限度地容忍他。”的確,教育教學需要“有限度的容忍”,我們要允許學生能力有強弱,允許學生思維有快慢,允許學生表達有完缺,允許每個學生以獨有的“這一個”真實地存在於教室。只有在這樣的課堂裡,每個人的呼吸和節律才會柔和,教師才會和學生一起“共度愉快的時光”。

二、潤澤的課堂關注傾聽

在潤澤的課堂中,傾聽遠比發言更加重要。讓我們審思:為什麼低年段的課堂鬧哄哄,學生髮言過剩。而級數越高,學生卻會表情麻木、拒絕發言、沉默不語了呢?我們的課堂過於在乎表面的熱鬧了。教師頻繁地與部分學生交流,只傾聽著他們幾個的聲音,更多的學生靜坐在無暇顧及的角落,成了“聽眾”(指缺少交流慾望的學生),後來,一部分聽眾又變成了“遊客”(指喪失學習興趣的學生),這些“遊客”往往就成了學習的“難民”(指淪失學習能力的學生)。這樣看來,學生學習熱情的衰減、學習能力的落差,與我們課堂上“傾聽”不夠直接相關。我們應當追求的不是“發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傾聽的教室”。我們要允許教學進度慢一點,允許學生髮言模糊一點。我們要仔細地傾聽和欣賞每一個學生的聲音。不是傾聽學生髮言的內容,而是聽其發言中包含著的心情、想法,與他心心相印,產生共感共鳴。傾聽的習慣培養起來後,課堂才會變得豐富起來,才能通過發言讓各種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

三、潤澤的課堂對話真實

對話,已從一種流行的教學手段變為每個教師課堂上日常的教學行為。然而,對話真實嗎?是否如言所說“教學,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其實現狀不乏擔憂,有些老師把對話演變為一種務虛的教學形式,無效的語言重複。人的心靈有一種微妙、精敏的感受力,任何虛假、矯情和做作都無法喚起真誠。在對話的過程中,我們當竭力以自己的身體語言和情感去與學生的身體動作和起伏的情感共振。教師全身心對每個學生敞開,與每個學生的思考或情感相互呼應、相互應答,這才是有質量的對話,有生命成長意義的對話。

“潤澤是日久生情的默契,潤澤是耳濡目染的薰陶——潤澤的關係,只可能存在於教師和自己孩子之間。潤澤的課堂,是幸福無比的。”這樣的課堂無論師與生都內心嚮往之,孜孜追求之。這樣的課堂也遠非是一兩次改革就能讓大家“更新了理念,解放了思想”,該是教育永遠追尋的真正的“理想課堂”。

關於精選《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範文

我讀了《靜悄悄的革命》,感觸很深,也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靜悄悄的革命》是日本佐藤學先生的著作。在書中他指出:目前世界各國所進行的教育改革可稱之為“靜悄悄的革命”。

事實上,在我國,“靜悄悄的革命”也在進行之中。作為一名工作在第一線的音樂教師,該如何理性地投入到這場革命中,或許我們能從本書中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示。其中感觸最深的是營造傾聽的教室。

要“讓教室裡的學習成為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尊重,每個學生都能放心的開啟自己的心扉,每個學生的差異都能得到關注的學習”, 作為教師這不正是我們所追求的嗎?那麼首先老師就得學會傾聽,傾聽不是聽學生髮言的內容,而是聽其發言中所包含著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應當追求的不是“發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傾聽的教室”。其實,在教室的交流中,傾聽遠比發言更加重要,仔細的傾聽學生的發言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指導,遠比前者重要。就像佐藤先生說的,“如果我們希望在課堂上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言語表現力的話,那麼與其鼓勵他們發言,不如培養其傾聽能力。只有傾聽的能力培養起來後,課堂的語言才會表現得豐富起來”。在以往的課堂中,我也會經常責怪我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表現能力有所欠缺,當學生不聽講時,也會責怪學生不認真,而對於自己的反思卻很少。在課堂上以慎重的、禮貌的、傾聽的姿態面對每一個學生,傾聽他們有聲和無聲的語言,在對話的過程中,竭力以自己的身體語言和情感去與學生的身體動作和起伏作情感共振,只有在這種教室氛圍中學習的學生才會是幸福的。佐藤先生對此有過精彩的比喻,他把傾聽學生的發言就比作和學生玩棒球投球遊戲,如果能把學生投過來的球準確的接住,投球的學生即便不對你說什麼,他的心情也是愉快的,學生投得不好,你也能準確地接住的話,他以後就會興奮得投出更好的球來。而我們平時為了教學進度等原因,不去想準確的“接住”每個學生的發言,未能與那些傾心投球的學生的想法產生共振,他們當讓會沮喪,甚至不願投球。所以,我們只有認真的面對學生,接好每一球,重視每一個球,傾聽他們發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對他們的發言產生敏感的反應,用學生都能理解的詞語講話,這樣學生才會互相傾聽,才能在教室裡形成仔細傾聽別人的講話、互相交換意見的關係,才能和老師產生很好的互動,建立相互學習的關係。

讀了這本書後,充分體會到了要學會傾聽,培養傾聽能力的重要性,讓我們也開始在學校裡開始一場靜悄悄的革命吧。

關於精選《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範文

《靜悄悄的革命》一書是日本教育專家佐藤學教授以特有的敏銳觀察力和探索精神,親身實踐,結合許許多多生動的例項著就而成。本書以創造活動、合作、反思的綜合學習課程為主線,結合課堂實踐揭示這種課程形態為實踐提供了新的理論生長點,從而引發課堂和學校一場靜悄悄的革命。下面就讀了這本書後談一些我的想法。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書育人,育人在先。孩子的教育沒有回頭路。在今天,教書育人僅靠敬業來支撐遠遠是不夠的。一個有思想的老師對學生的影響遠遠勝於一個知識淵博的老師。我們的眼光絕不能僅僅放在升學上,更要看到孩子們五年、十年之後的發展。

佐藤學教授認為:“21世紀的學校是‘學習共同體’的學校”。所謂學習共同體的學校,是指不僅學生們相互學習、成長,作為教育專家的教師也相互學習、提高,家長和市民也參加學習,共同發展。

學校是培養人、塑造人的地方,是傳承文明和創造文明的場所;教師的勞動是集體性的勞動,是創造性的勞動;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學生個體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主動發展的過程。因此,我們要把學校變成“學習共同體”,教育學生不單單是學校一方面的事情。家庭、社會和學校三方應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育出豐碩的成果。

佐藤學教授在書中寫道:“這種傾聽不是聽學生髮言的內容,而是聽其發言中所包含著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從而產生‘啊,真不簡單’、‘原來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鳴共感。喚起這些情感體驗可以說是傾聽學生髮言的‘理解方式’應具有的最重要的意義。”作者認為,學會相互傾聽,是課堂教學的首要條件。師生間、生生間的相互用心傾聽,更有利於開展課堂教學活動。

如化學《溶液的形成》一課中,我們對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的匯入是通過把概念設成填空的形式引導學生看書的,並在課堂中講評這個概念。學生基本是靠死記硬背掌握這個概念的,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學生一定的自學能力,但是學生不知道為什麼會提出飽和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這是因為學生缺少對日常生活的切身體會,只有讓他去親身體會,才會發現問題,從而懂得提出問題,並努力去解決問題。為了讓學生能去體會,我們做了這樣的修改,假設過年的時候老師到你家去玩,你會衝糖水給老師喝嗎?老師想喝很甜的糖水,你會怎麼做?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有什麼發現呢?這樣一改,學生覺得這個問題比較貼近生活,會主動的去完成這個家庭小實驗,在他切實體會後,會發現問題,並提出一些想法,從而懂得溶液為什麼會被分成飽和與不飽和溶液這兩種情況,有心的同學還能發現這兩種溶液之間的轉換。有的老師會說,“這樣改過以後,給學生的空間是大了,但是教學難度加大了,沒有以往的學案容易操作了,因為學生根本不會討論,無法完成教學任務。”實際上學生遠比我們想象的能力要強的多,關鍵是我們的設計是否合理。教師不是“演員”,學生更不是“觀眾”,在新的教學理念下,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教師的作用就是“劇本”的編寫和活動的組織。所以,請相信學生,他們遠比你想象的優秀,他們會觀察,會思考,會提問,會解答,解放我們的思想,才能讓學生飛的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