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精選關於優選《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範文

大家在寫讀後感時必須要表明自己的主觀思想,千萬不要把重點放在“讀”上面,要突出自己的讀書後的一些感觸,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精選關於優選《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精選關於優選《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範文
精選關於優選《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範文

在這本書中,佐藤學不僅僅把教學當作一個認知過程,也把教學當作一種情感體驗過程。我們總說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希望學生能多發言,表達自己的觀點,但佐藤學把傾聽作為課堂的基礎,認為傾聽遠比發言更加重要,他認為在傾聽的能力培養起來之後,課堂的語言表達能力才會變得豐富起來。

學生的發言情況是容易被觀察到的,學生是否儘可能地參與到課堂當中也常常成為衡量一節課是否成功的標準之一,與發言相比傾聽是容易被老師忽視的。關於如何傾聽,佐藤學認為教學應該伴隨著師生共同的體驗過程,教師要能夠重視學生的每一個回答,即使學生的回答不準確,也要努力地與學生的想法產生共振,在傾聽時不僅是聽發言的內容,而且也傾聽發言中包含的心情、想法,產生共感、共鳴。

在傾聽的同時,佐藤學還談到教師與學生的對話,教師在對學生群體講話時,要能做到與一個一個的學生展開對話,認為教師在聆聽發言的時候還應該調動自己的身體語言和感情去激發學生的身體動作和情感。

我們常常責備學生沒有學習的積極性,但佐藤學卻說,“那些對枯燥無味的或者無意義的課題表現消極、毫無興趣的學生不僅是自然的,也是健康的”,面對這種現象,促進課堂中思考和情感的交流是教師的責任,有的時候學生不願意參與課堂很有可能是因為我們教師沒有認真傾聽學生,在對話的過程中沒有調動起學生的情感。

精選關於優選《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範文

這幾天,匆匆讀完日本佐藤學的教育專著《靜悄悄的革命》一書,頗有感觸。掩卷閉目,腦海中總會浮現一個個印象深刻的故事……

首先,要傾聽學生的發言。在某次研究會上,老師們討論某國小五年級語文課錄影的事情,老師上課,一個環節接著下一個環節,一個環節結束了,都會有一種焦慮:“下一步怎麼辦?”因此,老師只想聽到學生的意見和自己的考慮是一致的。授課者雖然“嗯、嗯”地點頭、熱心地傾聽著學生的發言,但是發言的學生卻不覺得老師已經把自己的話聽進去了。傾聽的老師與其說是專心接納學生的話語,還不如說在學生說話之前,對怎樣理解其發言,就已經胸有主見了。

多數老師只注意自己教學的進度,並沒有去想準確地“接住”每個學生的發言,未能與那些傾心“投球”的學生的想法產生共振。因此,說授課過程中學生的“投球”紛紛落地的確不為過……不擅長接球的教師,應當專心一意地正面直對學生,去接住他們的每一個球,重視他們的每一個球,而不要以為只有按自己的教學計劃上課才是上課。

傾聽其發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從而產生“啊,真不簡單”、“原來如此”、“真有趣呀”等共感共鳴。喚起這些情感體驗可以說是傾聽學生髮言的“理解方式”應具有的最重要的意義。如果教師總是被“下一步怎麼辦”的觀念束縛著的話,那是不可能產生“欣賞”、“體味”的“傾聽方式”和“理解方式”的。讀了這個故事,彷彿開啟一扇窗,我眼前變得敞亮起來。文中所講的故事,不也是當老師的我們容易犯的毛病嗎?心中往往想著上課的進度,沒有傾聽學生真正的心理想法,無疑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產生共鳴效果。學生感到難的地方,需要老師放慢腳步,進行指導突破;學生感到容易的地方,可以快速推進;學會傾聽,從學情出發,師生關係會更融洽,也就能夠提高教學效率。

其次,在交往中學習。佐藤學指出:自我主動學習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在今後的社會中,從異質的他人那裡學習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學習的本質是在老師的介入下,學生自立地、合作地進行的活動。在教室裡正是要構築這樣一種關係:即學生在相互交往中共同成長的關係,而展開這種能觸發與支援這一關係的教學的人就是教師。現在的問題是:“兒童不關心他人,相互交往、相互促進的關係非常淡漠,而大人與兒童的關係也單方面侷限在‘教育熱心’上。”

應當以在教室裡構築一種新型的關係為出發點,讓每個兒童持有自己的課題,相互探究,相互交流,“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具體地說,就是組織和指導有任務的學習,有小組活動的學習,有學生將自己理解的東西用作品表現出來與同伴共享、相互欣賞的活動的學習。毫無疑問,這方面是欠缺的。我們似乎更重視自我的學習,強調個體的努力,而缺少交往與合作,同學之間相互學習等。今天,團隊合作已經非常重要,如果學校不重視,那麼將來步入社會,自然也就不會懂得與人交往,更談不上合作。單打獨鬥怎能拼得過一個團隊的力量呢?因此,要創設任務情境,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開展綜合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方式,雖然組織上有一定的困難,但是對於學生的素質提升,對於交際能力的培養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相互開放教室。佐藤學提出讓所有教師能在同事面前公開授課,這是改革的第一步。然而在學校裡,要想讓所有教師一個不漏地公開授課卻又意想不到的困難。同時詳細分析了原因,最突出的是: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點,不願意自己的工作方式被別人指手畫腳。“我不會對別人的事說長道短,同樣地,也不希望比人來干預我的工作。”這種“互不干涉”的私下默契,支配著學校內的人事關係。教師文化中也存在問題,每個教師都不願意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工作。因為每個人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工作著,當然希望自己所做的能得到別人百分之百的肯定。

相互開放教室,一年內,讓所有的教師至少上一次公開課,把許多陋習,如對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避而不談,卻無所顧忌地批評別人的陋習;沒有自己的研究課題,只知道按上邊的指示行動的陋習;不願被別人在背後指點,用堅實的盔甲把自己嚴密地包裹起來的陋習;只認可自己的行為方式,不肯向別的老師虛心學習的陋習……清除乾淨。

研討的焦點應針對授課中的“困難”和“樂趣”所在,大家共同來分享,相互討論這節課哪裡有意思、哪裡比較困難、學生有哪些表現,這樣的教學研討才是每位老師所期待的。

我想:其實,這是在構建一個學習共同體,憑藉課堂這一陣地,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此外,書中提到“教師與家長合作,形成學習共同體”等都是很有見解的。靜悄悄的革命,從改變課堂開始,既要靠校長大力推進,也需要每位老師的積極改變。

精選關於優選《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範文

日本東京大學佐藤學教授撰寫的著作《靜悄悄的革命》倍受我們廣大一線教師的關注。此書封面設計簡單素淡,正如書名一般“靜悄悄”,毫不張揚。輕輕開啟書本,靜靜地閱讀,更感覺平靜、淡定,作者用平實的語言,和讀者交流著自己的教育心得,交流著自己的教育理想。靜靜讀來,收穫頗豐。

《靜悄悄的革命》一書由“前言——改變教學的教師們”;“教室裡的風景——向創造性學習邁進”;“改變教學——學校改變”;“設計課程”;“學校改革的挑戰——中國小的實踐”五部分構成。佐藤學博士從觀察者、推動者、研究者的角度,對這場自下而上的,由學生、教師、校長、家長和社群共同參與的革命,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作了總結和介紹,提出了一些值得我們借鑑的觀點和做法。

日本的文化傳統和我們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這本書和我們中國的教育現狀也很契合。當今社會大環境的急劇變化正在引發著日本的教育的 “靜悄悄的革命”。 佐藤學教授指出:“靜悄悄的革命是從一個個教室裡萌生出來的,是植根於下層的民主主義的、以學校和社群為基地而進行的革命,是支援每個學生的多元化個性的革命,是促進教師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的革命”。

“這場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結構性的變化。僅此而言,它就決非是一場一蹴而就的革命。因為教育實踐是一種文化,而文化變革越是緩慢,才越能得到確實的成果。”讀了這些話,我理解了這本書命名的原因。認真讀完《靜悄悄的革命》,自己的心靈也得到了一次洗滌,自己教育實踐中的一些疑惑,也找到了答案。特別是以下兩點,更是極贊同佐藤學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