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優選《原則》讀後感範文

一篇讀後感的產生來源於一部佳作的閱讀,多讀好書,它會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穫,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優選《原則》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關於優選《原則》讀後感範文
關於優選《原則》讀後感範文

《原則》一書內容十分豐富,作者Dalio將自己超過四十年的人生經歷和創業經驗和盤托出,向讀者娓娓道來,我想,無論讀者是誰,無論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大概都會從此書中受益。也正是因為如此,每位讀者閱讀後的體會和收穫也將很不相同。我在這裡談談令我感受最深的幾點。

首先,要多做有意義的思考。本書一開始,就開明宗義地提出了三個問題:

(1)你想要什麼?

(2)現實是什麼?

(3)你打算怎麼做?

如果不打算稀裡糊塗地過一輩子,這幾個問題都是我們需要想清楚的。一開始的時候,或者在很長時間內,我們也許對這幾個問題都沒有清晰的答案;甚至,隨著我們的閱歷增長,人生目標也在不斷變化。但我們必須經常思考這幾個問題。

根據我的經驗,人生中的很多不快和痛苦,都是由於自己的期望和現實之間的不匹配造成的。期望和現實之間有差距,這很正常。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般有兩個選擇。第一是選擇接受現實,因此拉低自己的期望。第二是不打算接受現實,那就需要制定出一個行動的計劃,讓現實逐漸向期望靠攏。我們可以短時間生活在期望和現實的巨大差距之中,但時間長了肯定行不通。

在這個思考的過程中,期望和現實往往也都在不斷變化,因此這是個動態調整的過程。最理想的狀態是,我的期望總是設定得比現實高那麼一點,這樣我既有動力去努力工作,也不至於因目標定的太高而氣餒沮喪。

其次,是要極端誠實、正確面對自己的弱點。這裡說的誠實,不是說不能欺騙別人,因為那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之一,根本就不在討論範圍內。這裡的意思是說,要極端誠實地面對自己。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我們的性格如何,我們的強項和弱點是什麼,我們自己最清楚,

如果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可以找別人幫助。我們可以嘗試,可以提高,可以失敗,但不能偽裝。如果不能對自己誠實,不能正視自己的弱點,那我們就很難進步,就無法擁有更加有意義和成功的人生和職業

和多數人的觀點不同,Dalio告訴我們有弱點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在他看來,他沒有遇見過完美而成功的人士。即使他眼中的英雄,在一生的經歷當中也會不斷遇到各種挫敗,很多時候是因為他們的弱點所導致的。但這些英雄式的人物能夠正視自己,能夠克服弱點,並不會讓自我感覺阻礙自己的進步。這一點對我們來說尤其重要。我們是金融市場的參與者,我們的弱點會被立刻且毫不留情地放映在業績上。在市場面前,我們的自我感覺或者面子毫無價值。比如,我們做錯了方向,難道市場會顧及我們的面子問題而改變其執行方向嗎?當然不會。這種情況下,我們能做的只有收起面子、認識錯誤、糾正錯誤,沒有第二條路可以選擇。

第三,和上面那點相關聯的是,我們如何面對失敗。我們不是不可以失敗,而是該如何去面對失敗,是被失敗打倒,還是把失敗當作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從中汲取經驗而完善自己。個人如此,機構也是如此。比如很多公司在挫折面前就一蹶不振,甚至退出歷史舞臺。Dalio舉了一個例子,就是幾十年前道瓊斯指數中的成分股,只有很少數目前還在指數當中,就是這個原因。尼采說過,"凡是殺不死我的都會讓我更強大"。沒錯,但前提是我們要從錯誤中學習。

在如何面對失敗的態度上,古往今來人們的分歧其實還是挺大的。我有種感覺就是我們的文化似乎對失敗非常不寬容。比如,在歷史上,如果是武將戰敗了,那麼等待他們的結果就比較悲慘,一般是要被軍法處置的,比如被斬首。如果是文臣失敗了,比如推行某種變法失敗,那麼等待他們的常常是身敗名裂,甚至在道德上被譴責。這些情況在我們的歷史上一再重演。但反觀西方,對失敗就寬容很多。比如在古羅馬,戰敗的將軍一般不會受到嚴厲的懲罰,除非有通敵賣國的嫌疑;相反,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會被重新啟用,繼續在戰場上馳騁。古羅馬人認為,敗軍之將從失敗中學到勝利所不能帶來的寶貴經驗,而且軍人的榮譽感會驅使他們今後去追逐輝煌的勝利。

只允許勝利而不能容忍失敗還將引發更多的問題,比如不敢嘗試,比如當事人想盡辦法掩蓋失敗。這方面,已經有很多智者做過很多的論述。對於我們來說,這問題非常關鍵。在金融市場上,失敗是常態,有個說法是:長期來看,如果你"只有"50%的成功率,那就已經很好了;能有60%的成功率,你就是傳奇;如果你的成功率能達到70%,你就是上帝。

最直接的感受先寫這麼多。此書無疑值得每隔一段時間——比如兩年左右——拿出來重讀一遍,每次都應該有不一樣的收穫。

關於優選《原則》讀後感範文

前段時間讀書,偶然接觸到這樣一個觀點,我們讀書都是一個資訊獲取的過程,我們從書中理解作者的觀點,有觸動之後就會深思,進而吸收,然而這只是初級的閱讀,而更高一層的閱讀則是從作者的角度出發,思考如果是同樣的話題,假設讓我們自己寫,應該怎麼構思全文,然後對比自己的思路與作者的思路,這樣的閱讀則更能夠收穫別樣的智慧。

創新的原則,是選自德魯克《創新與企業家》中的一篇文章,既然是談原則,必然需要考慮一些邊際條件,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而這個正是整篇文章的關鍵所在。現在看來,基於自己目前對創新原則的認識,與德老先生相比,是斷不能思考如此全面。所以當我試著構思自己關於創新原則的文章時候,估計觀點也都是普通大眾都能夠想到的層面,沒有更深刻的見解。

既然現在有機會接觸到德魯克《創新的原則》這一篇文章,自當全力思考其中的邏輯,將知識資訊轉化為個人智慧。德老在開篇就告訴我們他所分析的創新不是靈光乍現,不是繆斯垂青,是可以系統化研究、發現的創新一般原則。簡單總結為“五個要做”、“三個不要做”和“三個條件”。其中五個要做:徹底分析機遇、走出去、簡單、細微、領導地位;三個不要做:不要太複雜,不要多樣化,不要對未來;三個條件:工作、長處、市場。具體瞭解,可以閱讀原文,這裡不再贅述。

創新的原則等同於飛機的航道,飛機如果安全的從出發地到目的地,就不能夠隨意的飛行。同樣,當我們在系統化實踐創新的過程中,創新從創意到成果,必須有原則的規範。其實對於創新,很多人都普遍認為只有專業化的人才才能夠勝任,以致於很多人在創新面前都望而卻步。但當我們認真分析創新的原則之後,反而突然發現創新與普通工作無異,很多原則並不是創新獨有的,也可以適應普通工作。換過來想,凡是能做好普通工作的人,也一定能夠勝任創新工作。

德魯克先生說:成功的創新者都是相當保守的,他們不得不如此。他們不是“專注於冒險”,而是“專注於機會”。企業家創新精神不是冒險性格的體現,然而卻有一個前提,就是遵從於創新原則。如果企業家希望創新可以一夜暴富,那就是冒險,但如果希望成為行業領導者,那就是專注機會;如果企業家希望創新可以在辦公室苦思冥想就可以成功,那就是冒險,但如果企業家走出去,多看、多問、多聽,那就是感受創新可生長土壤;如果企業家希望的創新產品要非常複雜,以展現其超前性,那麼就是忽略消費者接受能力的冒險,但如果基於簡單思路,那就是可實踐的創新。

關於優選《原則》讀後感範文

《原則》這本書在年初很火,一直打算看一下,最近終於將本書提上了閱讀日程。說實話,看完後並沒有醍醐灌頂的感覺,有收穫但與之前的期待是不符的,原因應該是目前的我還沒有親身的實踐體驗,而且也不會立馬去用到書中的原則。

這是一本手冊,作者瑞?達利歐作為全球知名對衝基金的創始人,將一生中生活和工作中的原則進行了記錄和總結,橋水公司以這些原則為基石,參考、學習、執行和監督。作者在人生的晚年階段將這些原則公開,希望能給世界帶來幫助。

隨思

這本我讀起來還是有點無聊乏味的,就像在讀一大堆的公式定理,這很大一個原因是不太適合現階段的我。因此不能一味追那些經典好評的書籍,適合現在的自己的書就是好書,能有收穫的書就是好書。

作者如此強調原則,與作者的「把做事和投資決策的方法轉化成計算機演算法」強烈信念有密不可分的聯絡。極度透明和極度公開也是希望增強公司成員的確定性,減少不確定因素,畢竟是做對衝基金,一點差錯就可能導致傾家蕩產。相比當下重視相關性而忽視因果關係的機器智慧,作者偏愛強調強因果關係的專家系統,這也是其經歷和行業所決定的。

結合自己的情況,說一些自己的感觸。

當你開始建立自己的原則,並在人生歷程中不斷調整、加固,慢慢你就會塑造出你自己,你自己和他人都能更好地認識你,幫助你更好的做出決策。

以前面對質疑和批評,總會本能地抗拒和拒絕,希望以後以更開放和謙遜的態度去對待,不要過分在意所謂的面子和自我虛榮。

建立一種坦誠的文化,出問題時及時找到錯誤去修補,並找出如何避免再次重犯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去隱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