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原則》讀後感範文最新

如果只是閱讀而不動筆記錄下自己的感悟是不行的,大家要知道文學的魅力是無限的,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原則》讀後感範文最新,以供參考。

關於《原則》讀後感範文最新
關於《原則》讀後感範文最新

我認真地讀完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選讀了第三部分。之所以選讀,是因為我調整了自己的讀書方法,將從頭到尾讀下來的模式,改變為先了解大致內容,再讀有興趣的部分,其他內容可以忽略不賭。

新的讀書方法,來自於輝哥的推薦,我將在實踐後詳細介紹。

回到本書,書中講到的生活原則和工作原則全是乾貨,然而我欣喜地發現,裡面的道理至少80%我都懂,10%的內容將我模糊的概念理清了,剩餘不到10%是我以前不掌握的。

本篇讀書筆記重點在於後面的20%,其餘內容歡迎感興趣的讀者閱讀原書。

1.從錯誤中總結原則

作者的.原則,是從他幾十年的人生經驗中總結出來的,特別是對錯誤和失敗的反思,讓他不斷修正自己的原則。

原則的重要性在我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時就認識到了,當時也試著建立了一些原則。這些原則,不能說沒有道理,但大部分是從別人那裡學來的,並沒有經過自己的實踐驗證,所以在生活中運用和修正比較少。可以說,我的原則的初版都沒有成型,更別說更新迭代了。

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是投入時間整理我的原則1.0版本,計劃本週完成。其次要豐富閱歷,只有多經歷、多遇事、多犯錯,才能優化原則。第三點,以目前情況來看,不可能一下子擁有豐富的經歷,那麼就要抓住每一次犯錯的機會進行反思,同樣能逐步優化原則。

2.五步流程實現人生願望

這是作者總結的取得成功的五個步驟,我用自己的語言精簡了一下。

(1)設立明確目標

(2)找到阻礙問題

(3)分析問題根源

(4)制定解決方案

(5)堅決執行

每一步驟單拿出來,都明白,只是從來沒有系統地把它們組合起來,形成一個閉環。現在,即使知道了這五步法,但認真分析起來,想做好每一步都不容易。

設立明確目標,難就難在“明確”二字。如果只是設立一個模糊的目標,或者不切實際的目標,就很難進入下一步。同時,明確的目標意味著放棄一些不重要的目標,將注意力全部集中。

找到阻礙問題,首先要認清當前所處的現實情況,而認清現實其實是特別困難的。我們習慣於盲目樂觀,這會使我們找到的問題不是太小、就是太少,影響客觀地分析根源。

分析問題根源,這要求我們對社會和人性有深刻的洞察,否則只能陷於表面,很難挖掘到根源。

制定解決方案,這步更需要豐富的經驗了,對於我來說只能從小目標入手來練習。

堅決執行,難在堅決。如果前面四步中的任何一步出現問題,那麼無論怎麼執行都無法達到目標。所以執行過程中一直沒有進展,就會讓我們懷疑前面四步出現問題,進而放棄執行。可是很多時候,面對困難目標,即使前面正確,也會存在努力半天依然進展緩慢的情況,如果放棄,就徹底失敗了。所以執行的難處就在於不知道前面對不對,進而產生懷疑,最終放棄。解決執行問題,就必須把前面四步做好,無條件執行。

歸根結底,道理都懂,但是做好每一步都很難,全部做好更是難上加難。也正因為如此,成功的人才是少數。

3.對決策和意見進行可信度加權

什麼是可信度加權?就是對不同人給出的意見,要根據這個人的見識、能力和相關經驗打分,根據加權分數綜合考慮所有意見。

比如戀愛物件適不適合結婚的問題,一個婚姻破裂的人的意見,與一個家庭美滿的人的意見,肯定不能同日而語。

再如投資理財建議,是參考一個窮光蛋的意見,還是一個富翁的意見,也不可相提並論。當然,我們需要進一步瞭解這個富翁是依靠運氣暴富,還是依靠聰明才智長期積累的財富。

這條原則簡化一下,就是參考高人的意見,不要被同等水平甚至水平不如自己的人意見左右。

關於《原則》讀後感範文最新

《原則》一書內容十分豐富,作者Dalio將自己超過四十年的人生經歷和創業經驗和盤托出,向讀者娓娓道來。我想,無論讀者是誰,無論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大概都會從此書中受益。也正是因為如此,每位讀者閱讀後的體會和收穫也將很不相同。我在這裡談談令我感受最深的幾點。

首先,要多做有意義的思考。本書一開始,就開明宗義地提出了三個問題:(1)你想要什麼?(2)現實是什麼?(3)你打算怎麼做?如果不打算稀裡糊塗地過一輩子,這幾個問題都是我們需要想清楚的。一開始的時候,或者在很長時間內,我們也許對這幾個問題都沒有清晰的答案;甚至,隨著我們的閱歷增長,人生目標也在不斷變化。但我們必須經常思考這幾個問題。

根據我的經驗,人生中的很多不快和痛苦,都是由於自己的期望和現實之間的不匹配造成的。期望和現實之間有差距,這很正常。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般有兩個選擇。第一是選擇接受現實,因此拉低自己的期望。第二是不打算接受現實,那就需要制定出一個行動的計劃,讓現實逐漸向期望靠攏。我們可以短時間生活在期望和現實的巨大差距之中,但時間長了肯定行不通。

在這個思考的過程中,期望和現實往往也都在不斷變化,因此這是個動態調整的過程。最理想的狀態是,我的期望總是設定得比現實高那麼一點,這樣我既有動力去努力工作,也不至於因目標定的太高而氣餒沮喪。

其次,是要極端誠實、正確面對自己的弱點。這裡說的誠實,不是說不能欺騙別人,因為那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之一,根本就不在討論範圍內。這裡的意思是說,要極端誠實地面對自己。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我們的性格如何,我們的強項和弱點是什麼,我們自己最清楚。如果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可以找別人幫助。我們可以嘗試,可以提高,可以失敗,但不能偽裝。如果不能對自己誠實,不能正視自己的弱點,那我們就很難進步,就無法擁有更加有意義和成功的人生和職業。

和多數人的觀點不同,Dalio告訴我們有弱點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在他看來,他沒有遇見過完美而成功的人士。即使他眼中的英雄,在一生的經歷當中也會不斷遇到各種挫敗,很多時候是因為他們的弱點所導致的。但這些英雄式的人物能夠正視自己,能夠克服弱點,並不會讓自我感覺阻礙自己的進步。這一點對我們來說尤其重要。我們是金融市場的參與者,我們的弱點會被立刻且毫不留情地放映在業績上。在市場面前,我們的自我感覺或者面子毫無價值。比如,我們做錯了方向,難道市場會顧及我們的面子問題而改變其執行方向嗎?當然不會。這種情況下,我們能做的只有收起面子、認識錯誤、糾正錯誤,沒有第二條路可以選擇。

第三,和上面那點相關聯的是,我們如何面對失敗。我們不是不可以失敗,而是該如何去面對失敗,是被失敗打倒,還是把失敗當作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從中汲取經驗而完善自己?個人如此,機構也是如此。比如很多公司在挫折面前就一蹶不振,甚至退出歷史舞臺。Dalio舉了一個例子,就是幾十年前道瓊斯指數中的成分股,只有很少數目前還在指數當中,就是這個原因。尼采說過,“凡是殺不死我的都會讓我更強大”。沒錯,但前提是我們要從錯誤中學習。

在如何面對失敗的態度上,古往今來人們的分歧其實還是挺大的。我有種感覺就是我們的文化似乎對失敗非常不寬容。比如,在歷史上,如果是武將戰敗了,那麼等待他們的結果就比較悲慘,一般是要被軍法處置的,比如被斬首。如果是文臣失敗了,比如推行某種變法失敗,那麼等待他們的常常是身敗名裂,甚至在道德上被譴責。這些情況在我們的歷史上一再重演。但反觀西方,對失敗就寬容很多。比如在古羅馬,戰敗的將軍一般不會受到嚴厲的懲罰,除非有通敵賣國的嫌疑;相反,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會被重新啟用,繼續在戰場上馳騁。古羅馬人認為,敗軍之將從失敗中學到勝利所不能帶來的寶貴經驗,而且軍人的榮譽感會驅使他們今後去追逐輝煌的勝利。

只允許勝利而不能容忍失敗還將引發更多的問題,比如不敢嘗試,比如當事人想盡辦法掩蓋失敗。這方面,已經有很多智者做過很多的論述。對於我們來說,這問題非常關鍵。在金融市場上,失敗是常態,有個說法是:長期來看,如果你“只有”50%的成功率,那就已經很好了;能有60%的成功率,你就是傳奇;如果你的成功率能達到70%,你就是上帝。

關於《原則》讀後感範文最新

在書寫本篇《原則》讀後感之前,不得不承認,我並沒有完整詳細的理解掌握全文。不知自何時起,內心已被這個喧囂噪雜的生活所淹沒,能讀的書都是一些碎片化、快餐式的所謂知識,以及各種雞湯、方法論、情商論,僅僅是選擇劃個重點還是截圖罷了,沁入骨髓的還是學生時代形成的記憶,通過眼觀、耳聽、手寫、心記再反覆考試行成條件反射式的學習方法,比如記憶作者名字,在這方面不是我的強項,運用那個時代的聯想方法,一個不忘本的美國老頭悠閒地吃著中國的達利園小麵包,一下子就記住了瑞達利歐這個名字。再讀《原則》似乎又找到學生時代那種對知識的感覺,謝過老劉推薦。

《原則》作者是美國人瑞達利歐,生於1949年長島一個富裕的中產家庭,與共和國同歲,同樣他的一生與中國交集甚多,第一部分通過作者樸實的文字梳理出他清晰的成長曆程,作者如此大費周章介紹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背景,我覺得更應該體會作者的良苦用心,用大量篇幅是為了更好的鋪墊,把後續從業,創辦橋水並實踐人生的第三階段做了一個良好的內在邏輯說明。

初讀本書給我的印象更多像本哲學與方法論的結合體。開篇直指原則的本質是根本性的真理,是行動的基礎,與《道德經》開篇之作有異曲同工之妙,結合我們如今所處的環境,錯綜複雜、處處喧囂,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如何能夠妥善安排,離不開一個行事原則,實事求是抓住事物本質,起身追馬,不如退而種草。

生活充滿重複,工作熟能生巧,相似的事情也是不斷出現,前人們總結的各項風俗習慣,道德法令,以至於器物製作,工程繁浩,簡而化之都是總結原則的體現,不斷整理形成路徑,隨著積累發展,逐漸辯證優化原則,使之與所處的生產力水平所匹配,後來者居上就由此而來,不可想象一個沒有原則,沒有積累的蠻荒會是什麼樣子。

由於本書更像是一部生活工作使用手冊,凝聚了作者一生的閱歷與工作經驗,有作者所處環境,人生階段的獨特性,死記硬背不是我的真實意圖,對於書中所提的工作方法,防範措施,在到達那個人生階段前夕來體會遵守可能效果更佳,在此我更願意分享一些具體理念,更適應現階段發展的觀點:

1、極度求真,極度透明。一個小孩子如果在他的成長環境裡爺爺奶奶講中文,爸爸講英語,媽媽講西班牙語,只要多交流,用不著刻意教,他就能自然而然掌握這些語言表達方式,這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講,幾乎不可能,難道是成年人智力不如一個小孩子嗎?當然不是,因為小孩能更加真實,更加透明,敢於張口,不怕出醜,認認真真表達自己的需求,一個極度求真,極度透明的環境更能提高學習效率,讓人極度舒適。

2、創意擇優,對可信度加權。在一個彼此信賴,實事求是的環境裡,基本要求就是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由於每個人所處環境,性格的不同,觀點必然有異,這就要求對各種創意進行選擇決策,尋找那個最適合的創意。可以根據以往成績對本事項的決策人進行權重分配,選出最優方案,最大可能避免不利影響。如騰訊公司最初在廣州成都等地設立了三個微信開發團隊,做同樣的事情,最終廣州團隊勝出,在市場上獲得了巨大成功,形成神一樣的壟斷,助力公司二次騰飛,就是典型的創意擇優。

3、奉行頭腦極度開放,在進行決策過程中,自我意識和思維盲點是兩個最大的障礙,一個有邏輯有意識的自己與一個情緒化混亂的自己不斷爭奪大腦的控制權,這個如同視覺障礙一樣是與生俱來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一個頭腦封閉的人,有太多先入之見,固執較真喜歡鑽牛角尖,俗話說就是油鹽不進,樂於在自己的小天地裡,反之一個頭腦極度開放的人,更願意相信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樂於探索,善於聽從別人的觀點,敢於承認自己不會一直正確,我杭州有一個朋友,交往多年了,他就有一個習慣,凡事自己總是對的,好在比較謹慎,可依然受困於此、圈子很小,合得來的都是比較看的開的,沒有利益交集很有限幾個人。做一個頭腦開放的人對於個人團隊的發展至關重要。

4、設計機器化的模型,根據各項資料變化,通過內在邏輯進行迴歸分析,把決策過程做成一個美麗機器,通過此消彼長的關係嵌入模型進行決策。

5、有效決策,先了解事情本質,剔除主觀情緒,綜合分析眼下的形勢,找到一個可信,懂行的人討論,做農產品就不能去問一個只做國債的,做礦產的也不能請教一個做外匯的,老話叫牛頭不對馬嘴,想創業請教行業成功者,他告訴你的是方法,問失敗者他對你講的可能是,這個不行,不可能賺錢。

初讀此書,常常流露出作者細緻、謙虛、謹慎的優異品質,總是擔心你讀者不能完全體會他的用意,又恐怕過猶不及,處處講究辯證法,凡事不講絕對,不能生搬硬套,各種方法要適時、適地、適度,再次感謝作者達利歐先生,及譯者,還有深圳金海龜團隊,期望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不斷閱讀,實踐《原則》通向人生的自由王國。

標籤:讀後感 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