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最新範文

讀書可以減少你生活中或者學習中的壓力,可以閱讀跟你不同的人,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最新範文,以供參考。

關於《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最新範文
關於《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最新範文

最近,我閱讀了《靜悄悄的革命》一書。讀過之後,我靜下心來想想,對我們有哪些幫助和啟發呢?我認為我們應該靜下心來研究,怎樣創造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怎樣去“理解”學生、“傾聽”學生?怎樣的教育實踐是優秀的實踐?學校如何實際而有效地幫助教師成長?怎樣把學校變成“學習的共同體”等等。

首先,讓教室裡的學習成為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尊重,每個學生都能放心地開啟自己的心扉,每個學生的差異都得到關注的學習。教師不再是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課程中那種知識的傳授者,教師的角色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扮演三個重要的角色:學習環境的組織者、兒童思維的評價者、小組活動包括遊戲和討論的發起者。”特別是“每個”學生,我們誰能夠達到“每個”學生的這一要求?通常是極少數學生得到了尊重、打開了自己的心扉、得到了關注的學習。絕大多數學生難以或者說難以自始至終地得到了尊重、打開了自己的心扉、得到了關注的學習。我們常常批評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沒有學習的興趣”、“不好好聽講”、“不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等等,造成師生關係緊張,何談“潤澤的教室”?

現在以生為本,以“學”為中心,這並非否定教師的積極作用,反而更重要,更需要專業素養。“教師要深入地觀察每個學生,提出具體的學習任務以誘發學習,組織交流各種各樣的意見或發現,開展多樣化的與學生的互動,以讓學習活動更豐富,讓學生的經驗更深刻,各種引發‘交往’和‘聯絡’的活動構成了教師工作的中軸。”我們既要追求“發言熱鬧的教室”,又要追求“用心地相互傾聽的教室”。我們對課堂上學生不愛發言的這種狀況也十分苦惱,認為是學生基礎差,自己的教學設計有問題,沒有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等等,其實問題的癥結還不僅僅只是這些,作為一種普遍情形,原因有哪些呢?如學生不能夠明白老師提問的意思,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或者回答不上老師的提問;學生膽小,不敢發言,久而久之就養成不發言的習慣;明明知道答案,懶得發言,或者在自己的心裡說了;某一次回答錯了,老師不經意的批評了,無形中打擊了他的自信心等等。

我們首先要理解這種拒絕發言的情形,其次,重新喚回學生髮言、表達自己的願望和需要,這種表達應該是真實的表達,我們的目的不是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和習慣。

“傾聽”是重點。我們教師總是要求學生聽講,其實是要求學生“傾聽”老師的講。教師首先不去“傾聽”學生,如何要求學生來聽講呢?教師不僅要傾聽學生的聲音,而且要傾聽學生未能表達的內在的聲音,“教師邊與每個學生談話,邊傾耳靜聽每個學生尚未說出的話語”。只要我們教師學會了“傾聽”,對於那些上課發言不積極的現象,我們或許多一些理解。

我們怎樣才能做到“傾聽”呢?我認為首先思想上要有這種“傾聽”的認識,其次要有過硬的業務水平,還要有靈活的教學機智。教師的愛崗敬業、對學生的愛心、靈活的教法就要體現在和學生的交往互動上,體現到“傾聽”得到學生髮出的和未發出的聲音,體現在讓學生自立、合作地進行活動,使得“各種讓學生的看法和想象相互碰撞激盪,迴響共鳴”,形成教室裡的“交響樂團”。

我想作為老師吧,多年來已經有了一種職業的倦怠,不願意去研究教學,不想上公開課,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點。教研似乎也只是一種形式,走走過場,要是有上級領導檢查工作,學校也只是安排年輕的、聽話的教師去應付。作為教師,這樣想,危害的只是自己,沒有提升的只是自我。而作為一個學校的領導,沒有創新教研的想法,沒有看過上面的文字,甚至自己都不願意參加課堂教學的評論,不願意充實改革學校的教研活動,真是學校、學生的悲哀!

我想作為教師就應該做敢於開放課堂的老師,向自己挑戰。作為學校的領導,就要勇於帶領學校,使教師成為最好的教師,使學校成為最好的學校!

關於《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最新範文

自從事教育工作以來,在每一年的繼續教育中,我都會陸續地接觸並學習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同時也觀摩過一些在課程改革中大膽改革並取得成效的學校,如泗縣靈童學校的導學案的教學模式的改革,洋思中學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等,我也曾經想把這些教學模式和先進的教學理念引進到我的課堂上,但在半途中就被我拋棄了,究其原因,我認為責任在我自己身上:理論水平不高、實踐經驗不足、創新能力不強,同時,我也深刻意識到教育只有在不斷地探索、嘗試、實踐、反思、改進中,才能得以發展,才能有所進步。作為教師,只有勤於學習、積極探索、大膽實踐,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悄悄的發生改變。佐藤學的《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以淺顯易懂的語言、豐富典型的案例、清晰明瞭的板塊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又一個在悄悄發生變化的教室和教師,讀了這本書,使我感受最深的是:學生角色的轉變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應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在積級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得到發展。在新課程理念的倡導下,學生的角色在不斷地發生轉變,學生由原來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成主動探索者,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也正是這種理念的指導和影響,有部分的教師開始在自己的課堂上嘗試著做出了一些改革,在教學中安排了學生動手操作、、實踐探究的內容,也安排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教師故意創設懸念,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的確,這一系列的變化,使現在的教室充滿了活力,由原來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變成學生主動探索、實踐交流,從而更加主動地獲取知識。然而,在變化的背後又顯露出一些尖銳的問題。

1、 教師在學生學習活動中的地位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杜郎口中學的教室裡把教師在一節課中的授課時間總和固定在不超過5分鐘,剩下的40分鐘全部交給學生,這短短的5分鐘,是否能夠有效的發揮教師的組織、引導、合作的作用?這值得深思。這種對教師的授課時間進行硬性規定的做法,我認為是不妥的,教師在課堂上應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學情等適時調整自己的角色,當課堂上教學秩序混亂時,教師所扮演的是一個組織者的角色;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所扮演的是一個引導者的角色;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參與教學活動時,老師應扮演一個合作者的角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做到:“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學生在課前已經會的知識不說、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動手操作、探究發現、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能夠學會的知識不說,對於學生通過交流不能理解的知識教師要予以適當的引導;“該放手時就放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要把學生當作溫室裡的花朵,要信任學生,放手讓學生去完成新知的探究,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海洋裡,乘風破浪,抵達知識的彼岸;“該教師衝鋒陷陣時,絕對不能退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一味地把課堂全盤交給學生,當學生在學習中沒有明確目標時,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這時教師就應該衝出來,為學生指引方向,排憂解難。

2、 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

在現在的教室裡,處處都洋溢著“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濃郁氛圍,現在的教師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也非常重視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的主體地位,於是乎,在課堂上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小組合作流於形式、問題探究失去價值、氣氛活躍假象等,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是一個不斷探索、實踐、總結的話題,我認為學生只有在充滿學習激情、興趣盎然的狀態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獲取新知,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於《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最新範文

佐藤學先生將現在正在進行的這場教育改革稱之為“靜悄悄的革命”。他極其深刻地指出:這場“靜悄悄的革命是從一個教室裡萌生出來的,是植根於下層的民主主義的、以學校和社群為基地而進行的革命,是支援每個學生的多元化個性的革命,是促進教師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的革命。”“這場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結構的變化。僅此而言,它就決非是一場一蹴而就的革命。因為教育實踐是一種文化,而文化變革越是緩慢,才越能得到確實的成果。”

在我國,這場“靜悄悄的革命”也正在進行中。作為教師該怎樣投入這場革命呢? 教育這一事業的人性魅力何在?怎樣把學校變成“學習的共同體”?怎樣創造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怎樣的教師是優秀的教師?怎樣的教育實踐是優秀的實踐?怎樣去“傾聽”學生、“理解”學生?學校如何實際而有效地幫助教師成長……本書關於這些問題的許多觀點和案例都如此讓人感到耳目一新,發人深省!

日本學校最近幾十年來正在試圖擺脫支配其教育一個世紀以上的劃一性和效率化,以綜合學習為舞臺開展“靜悄悄的革命”。日本的教師也正在邊體驗改革過程中各種混亂狀況,邊摸索著新的學習方式。這一切與我國的現實狀況是何其相似!課程改革是很艱苦、很繁難的,然而“改變教學、改變學校的條件決不是遙不可及的,使其實現的條件乃存在於所有的教室中,存在於所有的學校中。”因此,衷心希望本書能有益於推動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特別是推動綜合實踐活動、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等新課程的健康實施。衷心希望本書能有助於我國的教育工作者進一步看清那些應該做的、可能做的和必須做的事情,積極地投入到這一“靜悄悄的革命”中去。